闻一多诗学的意义

闻一多诗学的意义

一、闻一多诗学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肖学周[1](2021)在《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诗歌语言、诗歌形式与诗体演进三方面:在诗歌语言方面,闻一多诗学的当代启示在于诗歌要艺术地整合现实,而非孤立的语言操练;在诗歌形式方面,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意义在于对诗歌形式的必要坚持与积极建设,而不只是满足于单纯地抒情写意;在诗体演进方面,闻一多一直致力于以"非诗化"的方式拓展诗的边界,创生诗的新质。所有这些在中国当代诗里都有所发展,体现了闻一多诗学的生命力和当代性。

陈瑶[2](2019)在《楚文化的精神内涵与闻一多的诗学品格》文中研究表明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先生出生于湖北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巴河镇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春秋时期,楚国灭弦子国等国,正式将黄冈纳入楚国,并形成楚文化的中心地之一。巴河也同时纳入楚国,隶属九江郡。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将楚地分为了三部分:东楚、西楚、南楚,并且进一步阐释"衡山、九江、江南、豫章、

彭楚怡[3](2018)在《论闻一多的文学语言观》文中提出本文将研究视野集中于闻一多关于文学语言的理论与主张上,力图将他诸多分散的理论拾掇提炼,试加评析,力图作出较为系统、完整的阐释。根据闻一多文学语言观念的发展线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研究闻一多对文学语言的形式探讨。闻一多认为文学的精神必须依靠外部形式去表现,简言之在文学艺术领域绝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因此,他从初入文坛开始,就较早地走向了对语言形式的思考与构建道路。闻一多借助西洋治学的研究方法,将诗歌语言的结构成分切割为具体的元素,提出了“四元素”理论,对作为形式元素的“声”和“色”进行了详细说明。在这之后,闻一多进一步确定了语言形式美的重要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并最终构建起了一种精严的格律规范——新格律诗体,呈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和现代品性。第二章就闻一多论文学语言的弹性与张力问题展开详细论述。结合古典学术的研究成果和诗歌创作的具体经验,闻一多发掘了诗歌语言相比较其他艺术语言的绝大优势——语言的弹性,提出了“弹性”说。闻一多认为讲求弹性与张力的变异化语言是强化文学感染力的重要方面,而实现语言的弹性之美和张力强度有各种表现方式:打通语言与思想的隔阂,建立情感与哲思浑圆的语言机体;解决语言内部的赤裸性与暗示性、俗与雅、美与丑的冲突与互动,实现矛盾的张力与调和;平衡语言的个性与共性,实现语言的张力诉求。第三章探究闻一多论文学语言的情感表达与价值追求。闻一多将情感当做文学的本性存在,他在处理文学情感的语言表达中,视冷静与节制为重要环节,并辩证地调和了“理性节制情感”与“反对理性因素入诗”这一对矛盾的美学原则;在论述幻象与情感的关系中,闻一多认为具有幻象力的语言是情感的高潮抒发,并将幻象的运用当做情感抒发与表达的主要艺术手段。与此同时,闻一多的文学语言呈现着崇高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闻一多偏重语言的现实功能,将语言视作“生活的批评”和“时代的鼓手”,提出“鼓点式”语言观;在文学的创作与批评领域,闻一多坚持“效率”与“价值”兼顾的文学语言观,以“真善美”相统一作为其价值内核。

李海燕,陈国恩[4](2017)在《从“纯诗”突围而来的现实主义——论闻一多后期诗学观》文中指出闻一多早期因不满中国新诗坛的混乱和无形式感,在西方纯诗观念的影响下倡导艺术的纯形。后期他则随时代变化逐渐远离了纯诗,转而强调诗歌的社会性,其诗学思想的现实主义色彩开始凸显,并呈现为开放多元的状态,即形式与思想并重,哲理与情感共存,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因素兼融。闻一多后期诗学并非前期诗学的彻底否定和摒弃,而是闻一多生命诗学的内在调整和发展,其前期诗学或隐或显的功利色彩、现实关怀、多元意识等特征在后期诗学中渐趋突出。闻一多后期诗学与时代精神取向一致,又融合了其前期诗学,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明飞龙[5](2016)在《闻一多后期的诗学精神与西南联大文化沙龙》文中研究表明闻一多的诗学精神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传统的前后期分类法,认为前期的闻一多诗学精神是"为艺术而艺术",后期的闻一多诗学精神是"为人民而艺术",还有前、中、后三个时期分类法及五个时期分类法。①这些分期尤其是"五个时期"的划分未必能获得一致的认同,但认为闻一多后期诗学精神中是以"人民""时代""历史"等为关键词则是基本

肖学周[6](2013)在《试论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及其发展轨迹》文中提出生活在一个诗歌语言急剧变革的时代,在形式焦虑的催逼下,闻一多经历了从放弃旧诗到走向新诗,然后主张新格律体诗,最终中断写诗的复杂过程。闻一多诗学语言观念大致经历了"四原素"说、"杂语"式诗歌语言和"鼓点"式诗歌语言三个阶段,这不仅显示了他从"纯诗"转向"杂诗"的过程,也大体上对应着他不同时期的文学观念: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

陈国恩[7](2011)在《近30年闻一多研究的成就和发展前景》文中研究指明对近30年关于闻一多研究的近千篇论文进行分类数据统计,可以发现研究成果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的一些变化,如关于闻一多爱国主义问题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关于闻一多与中国文学传统关系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等,很值得关注;而闻一多遇难事件的重新探讨,对闻一多诗学思想的深入阐释,对闻一多新诗进行综合性研究,把闻一多的人格作为一个典型来考察等,表明闻一多研究在深入。今后的闻一多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新的方面,同时拓展传统领域的研究深度。

欧阳文风,陈国雄[8](2010)在《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及其启示——从罗先友《从文学到文化的跋涉——论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谈起》文中指出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肖学周[9](2010)在《闻一多诗学语言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从语言的角度推进闻一多诗学体系的建构。全文分三章,第一章分析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及其模式。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四原素”说(即幻象、感情、音节、绘藻),“杂语”式诗歌语言(包括“三美”说和“弹性”说)和“鼓点”式诗歌语言。对于闻一多诗学来说,任何语言都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因此,本文把闻一多诗学语言放在诗歌空间里加以探讨。诗歌空间源于现实空间和内心空间在词语里的汇合。现实空间的核心是身体,内心空间的核心是思维,诗歌空间的核心是词语,从身体感觉到内心思维,再到词语表达,它们明显具有内在的连续性。所谓创作其实就是实现这三个空间的转换:从现实空间到内心空间的转换,以及从内心空间到诗歌空间的转换。而闻一多的诗歌语言模式正是在现实空间、内心空间和诗歌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对应关系: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即再现语言;对主观感受的表现,即抒情语言;对客观世界与主观感受契合关系的发现和表达,即象征语言;对客观现实所做的批评或讽喻,即智性语言。这就是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主要模式。第二章探讨的是闻一多诗学语言的弹性和限度问题。闻一多经历了从“纯诗”到“杂诗”的转变过程,这既是他诗歌探索的内在逻辑,也是特定诗歌境遇压迫的结果。从“纯诗”到“杂诗”其实就是从纯粹的诗歌语言转向驳杂的诗歌语言。简言之,即对诗歌语言的弹性和限度加以试验。因此,闻一多二十年代提出“三美”,有意将“绘画的美”、“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融入诗歌。四十年代,他又提出诗歌的小说化和戏剧化理论,力图将小说语言和戏剧语言引入诗歌当中。这就是闻一多不断发展的诗歌语言观。如果说“三美”已呈现出“非诗化”的倾向,那么,诗歌的小说化和戏剧化则意味着“非诗化”更进了一步。本章适当扩展闻一多的“非诗化”观点,提出诗歌的“舞蹈美”和“雕塑美”问题,并将闻一多的诗歌批评纳入讨论范围。这样以来,闻一多诗学的整体格局包括视觉空间中的线条语言(绘画美)、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和内心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第三章意在挖掘闻一多诗学语言的来源及其转化途径。闻一多诗学语言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翻译实践构成了闻一多诗学语言的重要资源,而翻译实践又与文化观念交织在一起,二者处于相互激发的状态。闻一多站在融合中西的独特文化立场上,以富于个性的批评精神,在不同时期坚持“予受并重”的主张,尽管在具体实践中,这种主张往往受到现实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呈现出一些变异情况,但从总体上说,闻一多的文化观念是健全的。在考查其翻译实践和文化观念的整体背景下,本章试图勾勒一条从闻一多诗学语言来源到诗歌文本的转换轨迹,并揭示其变异情形及文化观念。本章具体讨论闻一多诗学语言与中外文学语言传统的内在关系,其主体是“赋比兴”语言、唯美语言和象征语言,核心是律诗和商籁体。结论部分旨在归纳闻一多诗学语言的意义和影响,并试图从中找出推进当前新诗发展的某些可能。大体上,从诗歌形式、诗歌语言以及诗体演进三方面探讨自由与格律、文本与现实以及诗歌与非诗的关系。在自由与格律方面,坚持新诗应以格律为核心,讲究形式感;在文本与现实的关系方面,强调新诗应与现实形成丰富的对应关系,而不能满足于语言游戏;在诗歌与非诗方面,赞同新诗的发展是个不断“非诗化”的过程,但“非诗化”存在着相应的限度。当代先锋诗歌有拓展诗歌边界之功,但也应小心谨慎,以免使诗歌成为“非诗”。

雍青[10](2009)在《历史的时间价值与创造的空间想象——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的二元化建构》文中指出近年来,许多闻一多的研究者试图在多元、动态的闻一多诗学中寻找到一种恒定的因素来统摄他的诗学,这种研究往往将闻一多的诗学归结为某种因素的展开,如对生命

二、闻一多诗学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闻一多诗学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诗歌语言:在文本与现实之间
二诗歌形式:在格律与自由之间
三诗体演进:在诗歌与非诗之间

(3)论闻一多的文学语言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二、本文写作意义及基本内容
第一章 作为形式因素的文学语言
    第一节 文学的“四元素”说及其语言形式因素
        一、“四元素”说的提出背景与基本内涵
        二、作为形式元素的“声”
        三、作为形式元素的“色”
    第二节 诗歌的“三美”说
        一、“音乐美”与文学语言
        二、“绘画美”与文学语言
        三、“建筑美”与文学语言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形式美呈现及其现代品格
        一、文学语言的形式美追求
        二、文学语言的现代品性
第二章 文学语言的弹性与张力
    第一节 诗歌语言的“弹性”说
        一、“弹性”说的提出与具体内涵
        二、诗的弹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语言的浑圆与矛盾
        一、作为张力的浑圆的机体
        二、矛盾的张力与调和——语言的冲突与互动
    第三节 作为张力两极的语言个性与普遍性
        一、文学语言的个性
        二、文学语言的普遍性
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情感表达与价值追求
    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情感性及其表达
        一、情感的特性以及它与文学语言的关系
        二、情感的语言表达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价值追求
        一、“鼓点式”语言观及其现实功能
        二、文学语言的价值内核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从“纯诗”突围而来的现实主义——论闻一多后期诗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效率论”到“价值论”——兼顾诗性美的功利性
二、“从诗境到尘境”———融合生命力的现实性
三、从“纯诗”到“非诗”———拓展审美的多元化

(6)试论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及其发展轨迹(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式焦虑与个体抉择
二闻一多诗学语言观念的演变轨迹

(7)近30年闻一多研究的成就和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30年闻一多研究论文的分类
二、近30年闻一多研究论文的数据分析
    1. 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现增加趋势,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 十年的数量几乎是前20年的总和。
    2. 闻一多书信发表的数量递减, 但生平考证的文章递增。
    3. 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及作品中的爱国主义主题问题, 进入21世纪后研究的成果数量呈下降趋势, 说明这一问题到了新世纪已不具备大的争议性。
    4. 闻一多与西方文化、外国诗人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章呈增多趋势, 这反映了中国大陆
    5. 关于闻一多的神话研究、楚辞唐诗研究的论文, 从上个世纪80年代20篇、90年代
    6. 闻一多新诗创作、新诗研究及诗学思想, 在这30年中始终是闻一多研究的重点, 成果数量最多。
三、闻一多研究的几方面重要进展
    1.《闻一多全集》12卷, 1993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 闻一多的遇难, 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
    3. 闻一多的诗学思想, 得到了更为深入的阐释, 如孙玉石发表于《文学评论》2000年
    4. 对闻一多的新诗开始出现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如陆耀东早在1988年就发表了《闻
    5. 开始把闻一多的人格作为一个典型来进行深度研究, 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
    6. 从1999年以来, 由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牵头, 在武汉大学连续召开了4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7. 上个世纪80年代, 闻一多研究的骨干力量是一些着名的学者, 如北京大学中文系
    8. 闻一多研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比如出版大型图集《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
四、闻一多研究的前景和需要关注的重点
    1. 闻一多的学术研究, 尤其是他的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研究。
    2. 闻一多诗歌创作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影响。
    3.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现代学者的关系。
    4. 闻一多与外国作家和诗人, 与外国文学思潮的联系。
    5. 闻一多的诗学思想、新诗创作。
    6. 闻一多的人格构成及其意义, 可以做更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7. 闻一多的资料, 还应注意搜集和发掘。

(8)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及其启示——从罗先友《从文学到文化的跋涉——论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 现代性视野与闻一多诗学
二 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主要表征
三 闻一多诗学现代性对当下诗学建构的启示
    (一) 对诗学民族性的辩证认识
    (二) 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9)闻一多诗学语言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闻一多诗学语言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回到闻一多”:意义和难度
    第二节 闻一多的诗歌成就及其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闻一多诗学语言观念及模式
    第一节 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
        一、闻一多的诗歌道路
        二、语言变革时代的形式焦虑与个体抉择
        三、闻一多诗学语言观念的演变轨迹
    第二节 诗歌空间与诗歌语言
        一、诗歌空间问题的提出
        二、从现实空间到诗歌空间
        三、诗歌语言在诗歌空间中的两重性
        四、闻一多诗中的时空体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主要模式
        一、闻一多诗中的再现语言:《春光》
        二、闻一多诗中的抒情语言:《大鼓师》
        三、闻一多诗中的象征语言:《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四、闻一多诗中的智性语言:《奇迹》
第二章 闻一多诗学语言的弹性与限度
    第一节 视觉空间中的廓线与色彩:绘画美
        一、闻一多的美术成就
        二、闻一多诗中的绘画语言
        三、东方文化的画廊:《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第二节 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
        一、听觉空间中的诗歌合流
        二、闻一多诗中的音乐美
        三、可歌可泣的悼亡之作:《也许——葬歌》
    第三节 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
        一、建筑美的可行性与自由度
        二、诗歌的雕塑美问题
        三、双层建筑的卓越尝试:《心跳》
    第四节 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
        一、闻一多的“脚镣”之舞
        二、演讲者的自由舞
        三、激情的爆发与节制:《发现》
    第五节 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
        一、闻一多的叙事欲望与戏剧活动
        二、口语叙事及其戏剧性的范例:《天安门》
    第六节 内心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
        一、闻一多的诗性批评及其语言风格
        二、激情与沉思融合的奇迹:《唐诗杂论》
第三章 闻一多诗学语言的来源及其转化
    第一节 闻一多的翻译实践与文化观念
        一、闻一多的翻译实践
        二、闻一多的文化观念
    第二节 闻一多诗学语言的中国血脉
        一、“赋比兴”语言及其现代转化
        二、从律诗到新格律诗
        三、意象采集和故事新编
    第三节 闻一多诗学语言的外来营养
        一、唯美语言、象征语言及其汉化尝试
        二、商籁体的翻译与创作
    第四节 中西合璧的典范:《死水》
        一、《死水》的创作时间
        二、《死水》研究述评
        三、《死水》的美与丑
结论 闻一多诗学语言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闻一多的地位及其影响
    第二节 诗歌形式:在格律与自由之间
    第三节 诗歌语言:在文本与现实之间
    第四节 诗体演进:在诗歌与非诗之间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词

四、闻一多诗学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性[J]. 肖学周. 文学评论, 2021(03)
  • [2]楚文化的精神内涵与闻一多的诗学品格[A]. 陈瑶. 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
  • [3]论闻一多的文学语言观[D]. 彭楚怡.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从“纯诗”突围而来的现实主义——论闻一多后期诗学观[J]. 李海燕,陈国恩. 江汉论坛, 2017(04)
  • [5]闻一多后期的诗学精神与西南联大文化沙龙[A]. 明飞龙. 2016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6]试论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及其发展轨迹[J]. 肖学周. 文学评论, 2013(01)
  • [7]近30年闻一多研究的成就和发展前景[J]. 陈国恩. 长江学术, 2011(03)
  • [8]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及其启示——从罗先友《从文学到文化的跋涉——论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谈起[J]. 欧阳文风,陈国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05)
  • [9]闻一多诗学语言问题[D]. 肖学周. 河南大学, 2010(10)
  • [10]历史的时间价值与创造的空间想象——论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的二元化建构[J]. 雍青. 红岩, 2009(S2)

标签:;  ;  ;  ;  ;  

闻一多诗学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