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愚者和奴才

智者、愚者和奴才

一、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文献综述)

涂诗琦[1](2021)在《奴性的生成与革除——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学界对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这篇散文诗的解读,集中在三类人物形象分析上,本文从人物分析延伸到对奴性的思考,探讨形成奴性的原因和摆脱奴性束缚的方法。

冯爱华[2](2021)在《如何冲破“主奴结构” ——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阿Q正传》为例展开的分析》文中指出

冷继颖[3](2021)在《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看鲁迅启蒙话语的叙述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这篇短小精简的散文诗中,鲁迅表面上对奴才、聪明人和傻子三种类型的象征群体进行了精准的讽刺和辛辣的批判,实则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没有启蒙存在的世界。通过调度四种人物的出场顺序以及出场方式将一个启蒙缺席的面目可怖的真实世界展现出来,虽没有进行直接批判,但对于当时中国社会高涨的启蒙思潮的一个高度还原和移植,以及"傻子"这一形象所象征的"伪启蒙者"形象的建构,表明鲁迅对"中国启蒙"的暧昧态度。同时,《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作为鲁迅对过去笔下各色人物的寓言式凝练,可以看到鲁迅启蒙观的微妙变化,从而使其成为鲁迅思想"完型"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居颖[4](2020)在《教育中主奴结构的形成与消散——基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鲁迅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塑造了三种形象: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以及他们背后的主人。其中主奴结构是最具代表性的,映射在教学中就形成了有知阶层和无知阶层,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利用知识控制与层级监视规训学生,鼓励沉默、抑制创造、驱逐批判、抹杀自我,造成教师神化、学生物化、教育异化的后果。要消解这种教育中的主奴结构,就要打破沉默的螺旋、走向智性的解放、建立有知的教育学,使教育重新回到成人的路上。

袁菊华[5](2019)在《问题设计“唤醒”阅读差别感受——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感受性"特指教师或学生对语言以及语言所表现的形象、情感的接受能力;一个人的差别感受性越强,他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就越丰富。教师有所针对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业已沉睡的感受性,缩小差别感受阈限,从而提高阅读差别感受性。

汪静茹[6](2019)在《权力游戏中的“傻子”——读阿来《尘埃落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神秘的书,一部藏民族的传奇,1994年阿来写完书稿,曾被十几家出版社接连退稿,经历了4年时间,1998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并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几种语言出版,仅英文版就销售了3万册之多。2000年,阿来凭借《尘埃落定》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使得年仅41岁的阿来不仅成为了茅盾文学奖获奖史上最年轻的一位作家,也是首位获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

朱崇科[7](2017)在《“立人”的繁复性及互文性诗学——重读鲁迅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中指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一篇貌似朴实但实则内蕴丰厚的散文诗。它不只是对三种人物的类型或哲学的简单区分和批评,而且还蕴含了鲁迅一贯的"立人"思想:它既从反面切入清理奴才(自奴化)、聪明人(帮闲)与主人(主谋)身上的奴性,同时又借助互文性策略来观照长期贯穿了他人生的关联性主题思考,比如,"铁屋子"隐喻及打破策略,"傻子"角色亦可纳入中西文化角色的谱系学以及鲁迅自身的思考链条上加以确认和反省。

钱宇[8](2016)在《精神分析学视野下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中研究表明《野草》中《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篇历来为学者相对忽视,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揭示聪明人、傻子、奴才三者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该文主题做出另类解读:该文揭示了鲁迅在爱情和责任的两难中作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

朱崇科[9](2015)在《《野草》中的“立人”维度及其诗学》文中研究表明鲁迅的《野草》中有丰富的哲思,其中,"立人"思想也有其整体性观照。如果从单篇思考来看,他既有借助自然的抒情性策略,呈现出他对立人姿态和立场的描绘和情感投射(比如《雪》),又有对这种思想的中国践行可能性反思,呈现出对"立人"思想的具化和丰富策略(如《这样的战士》);也借助"互文性"诗学,无论是从立人思想正面/负面的繁复性考量还是从更宏阔的意义关联上都呈现出别致的匠心(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从此视角看,《野草》真是鲁迅的精心创制,有不可踵武的经典性。

田建民[10](2015)在《重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中研究说明鲁迅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的《语丝》周刊第60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这篇散文诗在写法上既没有用晦涩奇崛的语言,也没有描绘怪诞离奇的梦境,而是以平实而略带诙谐的小说式笔调叙写了一个含蕴象征意义的寓言故事,刻画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典型性的三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即奴才、聪明人和傻子。饱受主人欺压和虐待的奴才心里也有委屈和不平,但他唯一想做的而又能

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提纲范文)

(1)奴性的生成与革除——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聪明与疯傻
二、奴性的生成
三、“真的知识阶级”

(4)教育中主奴结构的形成与消散——基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人和奴隶的对弈:作品呈现出的控制关系
    (一)主奴结构的形成
    (二)奴隶精神的“发扬光大”
二、主体和客体的对垒:沉默文化的诞生
    (一)有知阶层与无知阶层
    (二)沉默文化中的“向众性”
    (三)神化阴影下的物化
三、自我意识的回归:奴隶主义的消散
    (一)螺旋被打破的启示
    (二)走向智性的解放
    (三)建立“有知”的教育学

(5)问题设计“唤醒”阅读差别感受——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预习环节的问题设计,催生阅读差别感受性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问题设计,强化阅读差别感受性
三、注重延伸比较的问题设计,巩固阅读差别感受性

(7)“立人”的繁复性及互文性诗学——重读鲁迅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 奴才的自奴化
    1. 精神欺骗法。
    2. 自奴与奴他。
(二) 帮闲与奴主
    1. 聪明人的利己本质。聪明人的出现有两次, 两个场景中可以看出其立场、姿态和灵魂深处的奴性。
    2. 主人的奴化与自限。
(一) “铁屋子”隐喻及打破策略
    1. 回望《呐喊》。
    2. 注意策略。
(二) “傻子”的文化角色吊诡
    1. 对话厨川白村或尼采。
    2. 鲁迅自我的赓续:

(8)精神分析学视野下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本细读
二、想爱却不敢爱

(9)《野草》中的“立人”维度及其诗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风情:《雪》中的“立人”姿态和立场
二、《这样的战士》:“立人”思想的践行者及其中国遭遇
三、《聪明人》:“立人”的繁复性及互文性诗学

四、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论文参考文献)

  • [1]奴性的生成与革除——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J]. 涂诗琦. 品位·经典, 2021(21)
  • [2]如何冲破“主奴结构” ——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阿Q正传》为例展开的分析[D]. 冯爱华. 青岛大学, 2021
  • [3]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看鲁迅启蒙话语的叙述策略[J]. 冷继颖. 名作欣赏, 2021(14)
  • [4]教育中主奴结构的形成与消散——基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分析[J]. 居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5]问题设计“唤醒”阅读差别感受——以《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实践为例[J]. 袁菊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 [6]权力游戏中的“傻子”——读阿来《尘埃落定》[J]. 汪静茹. 传记文学, 2019(01)
  • [7]“立人”的繁复性及互文性诗学——重读鲁迅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J]. 朱崇科. 名作欣赏, 2017(19)
  • [8]精神分析学视野下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J]. 钱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11)
  • [9]《野草》中的“立人”维度及其诗学[J]. 朱崇科. 学术研究, 2015(05)
  • [10]重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J]. 田建民. 长城, 2015(03)

标签:;  ;  ;  ;  ;  

智者、愚者和奴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