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制剂中黄连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复方制剂中黄连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一、复方制剂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柳雨影[1](2021)在《四季三黄丸质量标准提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季三黄丸具有消炎退热、通便利水功效,由黄柏、大黄、栀子和黄芩4味药制成,用于口鼻生疮,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症,对实热火毒之症具有较好疗效,在临床上也受到医生和患者认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四季三黄丸现有执行标准缺少必要的[鉴别]、[含量测定]项,无法控制成品质量,故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提高,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近年来,四季三黄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个别化学成分(大黄)的含量测定上,但4味药中的其它成分对制剂发挥疗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四季三黄丸的质量控制方面,目前这些研究还很片面,因此需要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为四季三黄丸内在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采用UPLC-Q-TQF-MS/MS联用技术对制剂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探究。通过对四季三黄丸中化学、入血成分的快速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质量控制指标,建立指纹图谱,拟定更加全面的四季三黄丸质量评价标准。具体内容如下:1.四季三黄丸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研究(1)化学成分谱研究:采用UPLC-Q-TQF-MS/MS技术对四季三黄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从一级质谱中推测可能的准分子离子峰,结合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及自建数据库,共发现76种化合物,包括蒽醌类12种,生物碱类15种,黄酮类34种,萜类15种,其中已有15个化合物经与对照品比对。(2)入血成分谱研究:采用UPLC-Q-TQF-MS/MS技术对大鼠口服四季三黄丸后的血浆样品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与空白样品、制剂样品及化学成分谱进行比对,从给药后大鼠血浆样品中初步推测出4味药分别对应的17个特征性成分,包括4种蒽醌类,8种黄酮类,3种生物碱类,2种萜类成分。2.四季三黄丸的定性鉴别研究实验在四季三黄丸现行标准基础上,增加了显微鉴别项,分别对大黄、黄芩、黄柏、栀子单味饮片进行显微鉴别试验,得到制剂中各味药的显微特点,初步确定四季三黄丸成药的显微特征。增加了制剂中4味药的薄层鉴别,首先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及展开系统考察,确定初步的展开条件;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包括点样量、点样方式及不同厂家的薄层板等因素考察。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均能用于四季三黄丸的定性鉴别。同时也采用ICP-MS对四季三黄丸中铅、镉、砷、汞、铜进行检测,所有批次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远低于相应标准规定。3.四季三黄丸指纹图谱研究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四季三黄丸的质量,展现其整体特征,采用HPLC建立了制剂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确定21个共有色谱峰,通过14批次样品测定,生成对照指纹图谱,所有批次相似度均在0.90以上。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考察结果均良好,可用于四季三黄丸的质量控制。4.四季三黄丸中多种指标性成分同时测定研究四季三黄丸含大黄、黄芩、黄柏、栀子4种成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上,而大黄还存在二蒽酮苷类成分,这一成分对其发挥泻下功能起着关键作用;黄柏、黄芩、栀子在制剂中对抗菌抗炎、泻火除烦等也发挥着重要功效。本章在实验探索及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制剂中大黄总蒽醌、游离蒽醌、二蒽酮苷类(番泻苷A、B)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建立了 HPLC法同时测定四季三黄丸中除大黄外其余3味药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使四季三黄丸在含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更加全面。

吴安[2](2021)在《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为研究对象,对其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进行梳理研究,确定物质基准制备工艺进而建立物质基准质量标准,为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1)查阅文献及参照《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对枇杷清肺饮处方考证、历史沿革、研究现状等进行梳理研究。(2)采用薄层鉴别法(TLC),对枇杷清肺饮中各药味进行薄层鉴别。(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建立枇杷清肺饮UPLC-DAD指纹图谱,通过与对照品UPLC-DAD图比对相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吸收波长,对色谱峰进行指认;通过与各阴性样品UPLC-DAD图比对将色谱峰进行峰归属。并用枇杷清肺饮UPLC-DAD指纹图谱方法同时测定盐酸黄柏碱、绿原酸、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铵5种指标性成分含量。(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蒸发光检测器(ELSD),建立枇杷清肺饮UPLC-ELSD指纹图谱,通过与单味药样品及对照品UPLC-ELSD图比对相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对色谱峰进行峰归属及指认。(5)遵循《医宗金鉴》记载,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制备方法进行考察,优化其制备工艺。(6)制备15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对其性状、出膏率、水分、指纹图谱、指标性成分含量等进行研究,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结果:(1)确定了枇杷清肺饮药用部位、炮制规格、剂量折算、功能主治、临床定位等关键信息,对枇杷清肺饮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2)甘草薄层鉴别良好,阴性无干扰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黄连薄层鉴别,分离度良好,斑点清晰。其他药味薄层鉴别阴性有干扰或斑点不清晰。(3)建立了枇杷清肺饮UPLC-DAD指纹图谱,各方法学考察结果均良好。标定了23个色谱峰,其中有4个色谱峰来自蜜枇杷叶,1个色谱峰为蜜枇杷叶和桑白皮共有,9个色谱峰来自黄连,1个色谱峰来自黄柏,5个色谱峰为黄连和黄柏共有,3个色谱峰来自甘草。同时通过比对相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吸收波长曲线,共指认11个特征色谱峰,阴性无干扰。建立了测定盐酸黄柏碱、绿原酸、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铵5种指标性成分的UPLC-DAD方法,各方法学考察均良好。(4)建立了枇杷清肺饮UPLC-ELSD指纹图谱,各方法学考察结果均良好。标定了6个色谱峰,均来自人参药味。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相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共指认了5个特征色谱峰分别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阴性无干扰。(5)经过工艺优化,确定物质基准制备方法:取人参1.12 g,蜜枇杷叶7.46 g,甘草1.12 g,黄连3.73 g,桑白皮7.46 g,黄柏3.73 g,置于2 L电陶瓷煎药壶中,加水300 m L,称定煎煮前总质量,先用武火400 W煎煮约11 min至沸腾,改用文火200 W保持微沸约60 min,至总质量减少110 g,停止加热,趁热过400目筛,得到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约140 m L。(6)15批物质基准冻干粉性状基本一致,平均出膏率为14.23%,平均含水率为8.87%,差异较小。15批物质基准对应的两套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小。结论:本文梳理的枇杷清肺饮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信息可靠。优选的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初步建立了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质量标准,能够较为全面有效控制其质量,为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合理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赵志峰[3](2021)在《经典名方黄连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中医药学是我国一个伟大的宝库,而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璀璨代表。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关键,《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等相关文件的公布,使经典名方研发的部分核心问题得到了解决,有力的推动了经典名方研发进程。目的:1.确定黄连汤物质基准制备方法,通过多批次物质基准制定其质量标准;2.确定现代制备工艺进行初步放大实验,探究黄连汤颗粒制剂工艺,并制定黄连汤颗粒质量标准,以期为经典名方黄连汤深入研究开发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文献考证:通过古籍考察,对处方来源、历史沿革、方义衍变、本草基原等进行确证。2.物质基准制备及质量评价:(1)依据文献考证及相关文件确定15批黄连汤物质基准制备方法,将物质基准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物质基准冻干粉(以下称对应实物),并进行水分、浸出物等测定。(2)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以下简称《药典》)相关规定,探究物质基准对应实物薄层专属鉴别方法,建立物质基准对应实物UPLC指纹图谱方法,并进行15批次物质基准相似度评价,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分析其量值传递情况。3.制剂工艺研究:参照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指标,以正交方法筛选出现代煎煮工艺参数,验证煎煮工艺并放大试验,经喷雾干燥并进行干压制粒,初步筛选出最佳制剂工艺。4.黄连汤颗粒质量标准:按照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对黄连汤颗粒进行TLC、UPLC质量分析,依据《药典》四部通则相关要求进行颗粒剂项目检查,制定黄连汤颗粒质量标准。5.初步稳定性研究:采用加速稳定性试验对黄连汤颗粒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1.文献考证:确定黄连使用“味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甘草使用“豆科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炮制方法为清炒(以下称炒甘草);桂枝所用为现代肉桂(以下称肉桂);半夏使用清半夏饮片(以下称清半夏),其余药味基原情况皆同《药典》相应品类。所用剂量为1两13.8 g,半升半夏为34.5 g,大枣一枚去核2.5 g,一斗为10 L,1 L为200 m L。2.物质基准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1)取黄连41.4 g,肉桂41.4 g,干姜41.4 g,炒甘草41.4 g,清半夏34.5 g,人参27.6 g,大枣(去核)30 g,加水2 000 m L,武火500瓦特(W)煮沸,文火300 W微沸保持约90 min,400目筛过滤,得煎液1 200 g即为黄连汤物质基准。(2)15批物质基准煎液平均出膏率为18.23%,对应实物平均含水率为6.52%、平均浸出物为45.74%。(3)物质基准对应实物中黄连、肉桂、干姜、炒甘草、人参、清半夏、大枣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好;建立了两种UPLC指纹图谱方法,同时进行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均较好。(4)对黄连汤物质基准UPLC-PDA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13个专属峰,15批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2,11种成分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范围内;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含量分别为:木兰花碱1.65~2.477 mg·g-1、黄连碱11.48~16.77mg·g-1、表小檗碱2.21~3.19 mg·g-1、非洲防己碱1.20~1.65 mg·g-1、药根碱1.03~2.18 mg·g-1、小檗碱13.58~23.29 mg·g-1、巴马汀3.46~4.69mg·g-1、桂皮醛1.61~6.67 mg·g-1、6-姜辣素0.83~1.46 mg·g-1、甘草苷1.61~4.52 mg·g-1、甘草酸2.14~6.74 mg·g-1。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黄连碱55.00%~94.56%、表小檗碱20.74%~35.13%、小檗碱19.44%~40.76%、巴马汀21.22%~30.97%、桂皮醛3.91%~19.44%、6-姜辣素9.93%~18.06%、甘草苷20.81%~53.28%、甘草酸10.01%~32.42%。(5)对黄连汤物质基准UPLC-ELSD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出6种成分。15批物质基准相似度>0.897,3种成分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均在90%~110%,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人参皂苷Rg1含量0.61~0.99 mg·g-1、人参皂苷Re含量0.47~1.00 mg·g-1、人参皂苷Rb1含量0.53~0.80 mg·g-1,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范围为36.86%~76.82%、人参皂苷Rb1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范围为32.49%~60.03%。3.制剂工艺研究:以黄连汤现代煎煮工艺正交筛选方法,即“10倍加水量、浸泡0.5h、煎煮2次、每次沸腾0.5 h”制备煎液,减压浓缩至约总煎液量1/4[ρ=1.026 g·cm-3(20℃)],直接进行喷雾干燥,得喷雾粉进行干压制粒,以双筛法测定成型率不低于65%,颗粒剂相关检查结果良好。4.颗粒剂质量标准:(1)按照物质基准各药味薄层鉴别方法对黄连汤颗粒进行鉴别,除桂皮醛在制粒过程挥发损失外,其余成分专属鉴别结果同物质基准。(2)黄连汤颗粒每袋(10 g)含量不少于:木兰花碱13.63 mg、黄连碱91.75 mg、表小檗碱19.55 mg、非洲防己碱9.75 mg、药根碱9.97 mg、小檗碱132.29 mg、甘草苷17.85 mg、甘草酸29.05 mg、巴马汀29.97 mg、6-姜辣素7.73 mg、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总量10.42 mg、人参皂苷Rb14.61 mg。5.初步稳定性研究:经过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黄连汤颗粒各指标均符合初拟定质量标准要求,确定其贮藏温度不超过40℃,湿度不超过75%,室温下有效期至少为24个月。结论:本研究制定了稳定的黄连汤物质基准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运用TLC对多批次物质基准中黄连、肉桂、干姜、炒甘草、人参、清半夏、大枣进行鉴别,专属性良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较好的表征黄连汤特征成分有效控制各环节的质量;还结合现代工艺制备出黄连汤颗粒剂,其各检查项目结果均良好,为经典名方黄连汤复方制剂深入研究开发奠定实验基础。

洪婷婷,张钰明,杨琳洁,毕嘉谣,林涛,李鹏跃,杜守颖,白洁[4](2020)在《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黄芩、黄连量值传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方法以《伤寒论》中记载的煎煮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水煎液,建立半夏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对特征峰进行归属;以转移率、出膏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指标,对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芩中指标性成分黄芩苷从药材到饮片的转移率为81.08%~119.82%;饮片到全方水煎液的黄芩苷的转移率为44.55%~59.05%,黄连中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从药材到饮片的转移为66.65%~97.51%;饮片到全方水煎液的小檗碱的转移率为7.83%~22.93%;全方的出膏率为12.99%~17.21%;15批全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78~0.999。结论该指纹图谱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质量控制,可为经典名方等质量评价办法的制定提出一定的参考。

陈志鸿[5](2020)在《川黄柏、关黄柏及其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目前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只规定了川黄柏中两种成分即小檗碱和黄柏碱、关黄柏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标准,尚不能全面控制其质量。本文优选了了黄柏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利用UPLC法建立了指纹图谱,并对川、关黄柏8种成分(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小檗胺、盐酸药根碱、小檗红碱、盐酸巴马丁、绿原酸)进行了分析定量研究,为全面控制黄柏药材及提取物的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静态吸附法,黄柏的纯化用树脂为ADS-7大孔树脂,对试验药材所需的上样量,洗脱用水,洗脱时所用醇的浓度与用量等因素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进行考察,并利用正交实验法对于药液浓度,上样速率,层析柱内径等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了黄柏的纯化工艺为:药材量和树脂量之比为1:3,可不限上样速度、浓度以及层析柱内径,上样量3 BV,上样速度6 BV/h。洗脱用纯化水5 BV,洗脱液9 BV 90%乙醇。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在10 min内快速地分析黄柏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UHPLC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后表明,川黄柏、关黄柏平均加样回收率(Average sample recovery rate)和相对标准偏差(RSD):99.35%~100.30%,0.12%~0.72%之间;99.74%~100.42%,0.80%~2.27%。该方法快速、稳定、可靠。利用该方法对30批川黄柏和5批关黄柏进行了含量测定,各产地以及批次的药材成分含量差异很大。建议在2015版《中国药典》原含量测定标准基础上将木兰花碱、小檗胺、盐酸药根碱等成分加入其中(另也应加入黄柏炮制品生成的小檗红碱作为炮制品的标准,小檗红碱含量不少于0.03%。)川黄柏小檗胺、木兰花碱、药根碱含量测定(质量标准)不少于0.10%、0.08%、0.02%;关黄柏增加小檗胺、木兰花碱、药根碱含量测定分别不少于0.03%、0.02%、0.035%。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以川黄柏(14号产于重庆市石柱县)图谱为参照图谱生成了川黄柏药材的指纹图谱;(33)关黄柏(辽宁)的分析图谱为参照图谱,生成关黄柏品类药材指纹图谱。所收集的批次药材的相似度皆大于等于0.994,相似度较好,可用于控制黄柏药材及其提取物的质量。

刘梦飞[6](2020)在《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戊己丸是中医学经典方剂之一,由黄连、白芍(炒),吴茱萸(制)按6:6:1的比例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和肠易激综合症。本研究采用熔融制粒法制备了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WJGP),综合微丸的粘附性能、漂浮性能以及溶出性能筛选了制剂的处方,并选择粘附材料用量(X1)、漂浮材料用量(X2)、卡波姆(CP)与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比例(X3)三个因素进行星点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处方为:含药量35%,粘合剂(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用量35%,粘附材料(卡波姆934、HPMC K100M)用量21.64%,漂浮材料(碳酸氢钠)用量8.00%,卡波姆934:HPMC K100M 3:4。对微丸的包衣工艺进行优化,最优包衣处方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水分散体(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包衣浓度10%,包衣增重10%,滑石粉用量30%。最终处方优化后的WJGP具有胃粘膜粘附特性,体外组织留存量达85.4±1.29%,微丸可以在人工胃液中1min内起漂,且8小时后具有88.6±1.33%的漂浮率。另外,由于体内良好的粘膜粘附性,WJGP可以在胃中停留6-8小时。家兔分别灌胃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与戊己丸,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符合单室模型,能显着增加平均驻留时间,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以戊己丸为参比制剂,小檗碱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260.16%,芍药苷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291.47%。这可能是由于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增加了药物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了WJGP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分别探讨了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WJGP)抗乙醇型大鼠胃溃疡和抗乙酸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学作用机制。建立的乙醇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出现了急性胃损伤,乙酸型大鼠胃溃疡模型出现了慢性胃粘膜损伤,西咪替丁和WJGP各剂量的治疗均有效改善了大鼠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溃疡指数,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水平、IL-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中剂量组效果与西咪替丁相当,且药效强于同剂量的戊己丸。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WJGP抑制NF-κBp65的核易位,从而抑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WJGP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与通过NF-κB途径改善抗氧化和抗炎状态有关。

王天宁[7](2020)在《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柏参王前列胶囊处方源于我省名中医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方,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淋证),临床疗效显着。针对该处方,通过对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药理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药物制剂提供实验基础与数据支撑。方法:生产工艺研究:以抗炎活性为指标对所设计的4条提取工艺路线进行筛选,运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法对最佳提取工艺路线进行提取工艺参数优化;以最佳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成型率、休止角等考察指标,对辅料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柏参王前列胶囊最佳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标准,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通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抗炎实验,以及小鼠抗炎、免疫、镇痛实验,明确柏参王前列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效作用。结果:在生产工艺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1抗炎效果明显;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得到黄柏、牛膝醇提的最佳提取工艺:6倍量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6 h;马齿苋、黄芪等最佳水提工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确定了以糊精为辅料通过湿法制颗粒后装囊制成胶囊的成型性工艺。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黄柏、苦参、黄芪、王不留行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盐酸小檗碱、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5批样品重量差异限度均在10%以内,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水分均不超过9.0%;在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2004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13个共有峰的评价模式,利用对照品比对法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共指认6个色谱峰。在药理活性研究中,柏参王前列胶囊可抑制大鼠白细胞数目升高及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降低TNF-α、1L-1β、1L-8含量,抑制足肿胀;可抑制小鼠琼脂肉芽肿形成,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并可通过提高小鼠溶血素含量及改善吞噬功能来提高小鼠的免疫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活性;同时柏参王前列胶囊可降低小鼠疼痛扭体及舔足次数,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结论:本实验运用现代中药提取、制药技术,制备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胶囊剂;运用现代中药分析技术,建立了柏参王前列胶囊准确可靠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力的活性作用,这些工作将为其开发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

张丝雨[8](2020)在《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一清胶囊原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药独特的治疗观和健康观,使其在重大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然而,中药材的基源复杂,且受到生长条件、采收季节、加工和运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中药质量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为中药材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其高效性和无损性在中药分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一清胶囊原药材黄芩、大黄和黄连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三种药材的快速检测和质量控制,以及黄芩提取和浓缩过程中黄芩苷含量的监控和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以黄芩药材、提取过程和浓缩过程中的黄芩苷为研究目标,运用NIRs建立快速定量模型。共收集79个不同批次的黄芩药材,通过模拟一清胶囊生产过程,分别采集了三个阶段的近红外光谱,采用特征变量筛选算法对原始光谱进行特征波数的提取,经过处理后的光谱变量减少95%以上,有效去除了冗余变量,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提升了建模效率。运用线性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非线性算法极限学习机分别建立模型,并比较模型的性能,最终建立了黄芩原药材、提取过程和浓缩过程的最佳预测模型,模型中的相对预测偏差值均小于9%,从而实现了不同过程中黄芩苷含量的快速检测。(2)基于NIRs技术,开展了大黄药材中干燥失重、浸出物、游离蒽醌和总蒽醌含量的快速检测研究。共收集不同批次大黄原药材142个,并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和含量测定,运用PLSR法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两种算法构建快速定量模型,并针对待测物质的特点优选最佳模型。此外,将所建模型用于实时放行测试,可以准确识别合格样本和异常样品。最后,采用β-容度容忍区间法,针对游离蒽醌含量和总蒽醌含量模型的相对偏差、精度、准确度进行全面的验证和评估,确保大黄药材的准确放行。(3)结合NIRs技术和全局模型,开展黄连和黄柏药材的快速质量控制研究。采用NIRs技术分别建立黄连药材以及黄柏药材中质量控制指标的单独定量校正模型,同时,基于黄连和黄柏共同的成分以及相似的及临床应用,建立了两种药材的全局模型,用于水分和小檗碱含量的快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全局模型可以实现两种药材的快速定量分析,相对预测偏差值均小于5.5%,此外,丰富的样本数量和拓宽的预测范围使模型更加精确,尤其对于黄连药材中的水分含量和黄柏药材中的小檗碱含量预测,全局模型获得了比单一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为黄连和黄柏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张莹莹[9](2019)在《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质量表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经典名方是中医药数千年临床实践的结晶,具有组方合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为中医药理论的精髓之一,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是中医药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立足江中公司助消化类产品研发战略目标,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选取在胃肠道疾病方面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半夏泻心汤为研究对象,开展关于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质量表征的相关研究,为后期研发人员做半夏泻心汤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物质基准是指按照原方古籍记载的药材剂量、煎煮方式制备的标化复方制剂的参照,除成型工艺不同外,其他制备过程应与古籍记载基本一致。物质基准质量标准的建立,对中药现代剂型质量的一致性及稳定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课题以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为研究对象,从鉴别、多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质量表征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既保证了对物质基准的整体质量评价,又从量上对有效成分进行控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半夏泻心汤复方由半夏9g、干姜6g、黄芩6g、黄连3g、人参6g、炙甘草6g、大枣12g组成,制备工艺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对复方中饮片进行煎煮、浓缩进一步制成冻干粉,即得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2)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干姜中有效成分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阴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一色谱条件下黄连、黄芩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阴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4)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人参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阴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5)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炙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阴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6)建立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中等极性部位指纹图谱,确定了半夏泻心汤中等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的4个特征色谱峰,即黄芩苷、人参皂苷Rb1、甘草酸、盐酸小檗碱。同时将半夏泻心汤HPLC图分别与其组方中各单味药及缺阴性HPLC图相比较,通过比对相应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吸收曲线,共指认25个特征色谱峰,其中有15个色谱峰来自黄芩,6个色谱峰来自黄连,2个色谱峰来自炙甘草,1个色谱峰来自干姜,1个色谱峰来自人参。(7)对物质基准中干姜和人参进行薄层鉴别,阴性无干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相关规定。

葛桂枝[10](2019)在《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参黄洗剂是基于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多年的经验方,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开发参黄洗剂用于阴道炎的预防及治疗,对处方中的君药苦参及黄柏有效成分提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洗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实验对提取次数、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四个单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用两种指标性成分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干膏得率为检测指标,综合评分筛选出参黄洗剂提取的最佳工艺。在醇沉工艺中以浓缩后所提药液量、醇沉浓度、醇沉温度、沉淀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洗剂的最佳配制工艺条件。2用薄层色谱法对参黄洗剂中的苦参中的苦参碱、黄柏中的小檗碱、大黄中的大黄酚等成分鉴别。3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洗剂项下的要求,分别检查洗剂的pH值、微生物限量及装量等项目。4用高效液相法来测定参黄洗剂中指标性成分苦参碱及小檗碱的含量,用以确定制剂的质量标准。5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考察参黄洗剂的初步稳定性,三批样品进行9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及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检查该品种性状、鉴别、pH值、微生物限度及含量。结果1正交试验筛选的工艺条件为提取2次,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h,料液比1:10(g·mL-1),煎煮两次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将2次提取后的提取液浓缩至1000mL,醇沉浓度60%,室温条件下醇沉,时间24小时。2在薄层色谱鉴别对主要药材进行了考察,结果苦参、小檗碱、大黄酚均找到合适方法,鉴别方法得当,结果准确且阴性无干扰。3 pH值、微生物限量、装量等均符合2015版药典通则洗剂项下的规定。4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实验验证两种指标性成分在色谱柱:EclipseXOB-C18(5μm,4.6×150mm),柱温:30℃;流动相:乙腈--1%磷酸溶液(pH6.8,80:20);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0.8mL/min,分离度良好,方法可靠。5初步稳定性考察中三批样品在模拟上市包装下,分别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下放置6月、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9月,各项结果与0月对比,其外观性状、pH值、样品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稳定性实验合格。结论本实验完成了对参黄洗剂制备工艺提取及制备,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患者使用方便,为参黄洗剂在临床进一步开发研究及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做好铺垫。另外,本实验完善了质量标准,建立了洗剂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鉴别,确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时间及资源问题,未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及临床试验,本结果可作为后续研究依据。图28幅;表21个;参83篇。

二、复方制剂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制剂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四季三黄丸质量标准提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四季三黄丸研究背景
    1. 四季三黄丸处方简介
        1.1 历史沿革
        1.2 标准现状
    2.四季三黄丸处方中各药味的研究概况
        2.1 大黄研究概况
        2.2 黄芩研究概况
        2.3 黄柏研究概况
        2.4 栀子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化性质及鉴别检查项目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理化性质
    3. 显微鉴定
    4. 薄层鉴别
    5. 检查
        5.1 重金属检查
        5.2 非法成分——土大黄苷的检查
        5.3 水分检查
        5.4 装量差异
        5.5 崩解时限
    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四季三黄丸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研究
    1. 四季三黄丸化学成分谱的研究
    2.四季三黄丸入血成分谱的研究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四季三黄丸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谱条件考察
        3.2 方法学验证
        3.3 指纹图谱分析
        3.3.1 指纹图谱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3.3.2 共有峰药味归属
        3.3.3 共有峰指认
        3.3.4 样品分析
        3.3.5 聚类分析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四季三黄丸多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四季三黄丸中大黄类成分含量测定
        2.1 总蒽醌含量测定
        2.1.1 实验方法
        2.1.2 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
        2.1.3 方法学验证
        2.1.4 样品测定及含量限度与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2.2 游离蒽醌含量测定
        2.3 二蒽酮苷A、B含量测定
    3. 黄芩、黄柏、栀子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四季三黄丸质量标准(现有标准)
四季三黄丸质量标准(提高草案)
全文总结、创新和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经典名方研究概况
        1.1.2 枇杷清肺饮研究概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枇杷清肺饮处方关键信息梳理
    2.1 处方沿革
    2.2 基原考证
        2.2.1 人参
        2.2.2 枇杷叶
        2.2.3 甘草
        2.2.4 黄连
        2.2.5 桑白皮
        2.2.6 黄柏
    2.3 炮制方法
        2.3.1 人参
        2.3.2 枇杷叶
        2.3.3 甘草
        2.3.4 黄连
        2.3.5 桑白皮
        2.3.6 黄柏
    2.4 剂量考证与用法用量
    2.5 功能主治
    2.6 小结
第三章 枇杷清肺饮薄层鉴别
    3.1 仪器与试药
        3.1.1 仪器
        3.1.2 试药
    3.2 实验内容
        3.2.1 样品制备
        3.2.2 黄连薄层鉴别
        3.2.3 甘草薄层鉴别
        3.2.4 蜜枇杷叶薄层鉴别
    3.3 小结
第四章 枇杷清肺饮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4.1 UPLC-DAD指纹图谱研究
        4.1.1 仪器
        4.1.2 材料
        4.1.3 实验方法与结果
    4.2 U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4.2.1 仪器
        4.2.2 材料
        4.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4.3 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4.3.1 仪器与试剂
        4.3.2 溶液的制备
        4.3.3 色谱条件
        4.3.4 方法学验证
    4.4 小结
第五章 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1.1 仪器
        5.1.2 试药
    5.2 制备工艺考察
        5.2.1 煎煮容器的选择
        5.2.2 煎煮参数选择
        5.2.3 提取工艺参数研究
        5.2.4 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
        5.2.5 工艺验证
        5.2.6 制备方法的确定
        5.2.7 工艺流程图
    5.3 提取液稳定性考察
        5.3.1 实验目的
        5.3.2 实验步骤
        5.3.3 实验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15 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质量研究
    6.1 样品制备
        6.1.1 性状
        6.1.2 水分
        6.1.3 出膏率
    6.2 UPLC-DAD指纹图谱测定
        6.2.1 仪器与试剂
        6.2.2 溶液的制备
        6.2.3 测定方法与结果
    6.3 UPLC-ELSD指纹图谱测定
        6.3.1 仪器与试剂
        6.3.2 溶液的制备
        6.3.3 测定方法与结果
    6.4 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6.4.1 仪器与试剂
        6.4.2 溶液的制备
        6.4.3 测定方法与结果
        6.4.4 转移率计算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经典名方黄连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黄连汤相关研究综述
        1.3.1 黄连汤处方药味研究
        1.3.2 黄连汤临床应用研究
        1.3.3 黄连汤药理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连汤文献考证
    2.1 引言
    2.2 处方考证
        2.2.1 处方来源
        2.2.2 历史沿革
        2.2.3 方义衍变
        2.2.4 本草考证
        2.2.5 剂量考证
    2.3 小结
第三章 经典名方黄连汤物质基准制备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饮片
        3.2.2 仪器
    3.3 方法与结果
        3.3.1 物质基准煎煮
        3.3.2 15 批物质基准相关测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黄连汤物质基准质量分析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试剂与试药
        4.2.2 仪器
    4.3 方法与结果
        4.3.1 薄层色谱鉴别
        4.3.2 黄连汤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经典名方黄连汤制剂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试药
        5.2.2 正交实验设计
    5.3 方法与结果
        5.3.1 正交实验设计
        5.3.2 浓缩工艺考察
        5.3.3 放大 3 批煎煮试验
        5.3.4 喷雾干燥试验研究
        5.3.5 黄连汤颗粒剂制剂考察
        5.3.6 黄连汤不同状态质量考察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黄连汤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试剂与试药
        6.2.2 仪器
    6.3 方法与结果
        6.3.1 薄层鉴别
        6.3.2 含量测定
        6.3.3 检查项目研究
        6.3.4 粉体学研究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黄连汤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仪器
        7.2.1 试剂与试药
        7.2.2 仪器
    7.3 方法与结果
        7.3.1 加速稳定性试验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黄连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冻干粉)质量标准(草案)黄连汤物质基准
附录2 黄连汤颗粒质量标准(草案)黄连汤颗粒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黄芩、黄连量值传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2.1 药材与饮片
        1.2.2 对照品
2 方法
    2.1 BXD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1.1 BXD全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2 单味药和阴性对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4 BXD水煎液指纹图谱色谱条件
        2.1.5 精密度试验
        2.1.6 重复性试验
        2.1.7 稳定性试验
        2.1.8 BXD水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
        2.1.9 BXD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
    2.2 BXD中黄芩苷、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 全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3 黄芩、黄连单味药水煎液的制备
        2.2.4 色谱条件
        2.2.5 线性关系考察
        2.2.6 精密度试验
        2.2.7 稳定性试验
        2.2.8 重复性试验
        2.2.9 回收率试验
        2.2.1 0 小檗碱、黄芩苷含量测定
    2.3 黄芩量值传递研究方法
        2.3.1 黄芩苷的转移率
        2.3.2 出膏率
        2.3.3 指纹图谱及相似度测定
    2.4 黄连量值传递研究方法
        2.4.1 小檗碱的转移率
        2.4.2 出膏率
        2.4.3 指纹图谱及相似度测定
3 结果
    3.1 BXD水煎液指纹图谱
        3.1.1 BXD水煎液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3.1.2 BXD水煎液指纹图谱色谱峰归属
    3.2 黄芩苷、小檗碱含量测定
        3.2.1 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3.2.2 小檗碱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3.2.3 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
        3.2.4 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
    3.3 黄芩量值传递研究
        3.3.1 黄芩苷转移率
        3.3.2 黄芩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出膏率
    3.4 黄连量值传递研究
        3.4.1 小檗碱转移率
        3.4.2 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出膏率
    3.5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4 讨论
    4.1 特殊炮制品选择
    4.2 色谱条件优化、指标性成分确定、相似度计算方法选择
    4.3 测定结果分析

(5)川黄柏、关黄柏及其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川、关黄柏中药UPLC分析方法和特征图谱的建立
    1 试验材料
        1.1 药材来源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试剂与对照品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样品和溶液的制备
        2.2.1 样品的前处理
        2.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验证
        2.3.1 溶液的稳定性
        2.3.2 专属性实验
        2.3.3 线性、定量限和检测限
        2.3.4 精密度试验
        2.3.5 准确度实验(加样回收率)
        2.3.6 耐用性实验
        2.4 样品含量测定
        2.5 黄柏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3.1.1 检测波长的确定
        3.1.2 流动相的确定
        3.1.3 柱温的确定
        3.1.4 流速的影响
        3.2 样品前处理确定
        3.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2.2 超声时间的选择
        3.3 分析方法的验证
        3.3.1 溶液的稳定性
        3.3.2 专属性实验
        3.3.3 线性、定量限及检测限
        3.3.4 精密度试验
        3.3.5 准确度实验(加样回收率)
        3.3.6 耐用性实验
        3.4 样品含量测定
        3.5 川黄柏、关黄柏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3.5.1川黄柏药材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3.5.2关黄柏药材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3.5.3 川黄柏、关黄柏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
    4 小结和讨论
第二章 黄柏提取物的纯化工艺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材
        1.2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孔树脂的选择
        2.1.1 确定比上样量
        2.1.2 确定比吸附量
        2.1.3 确定比洗脱量
        2.2 上样量考察
        2.3 吸附正交试验
        2.4 洗脱用水的考察
        2.5 洗脱用乙醇浓度及用量考察
        2.6 验证性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孔树脂的确定
        3.2 上样量考察
        3.3 正交吸附实验
        3.4 洗脱用水的考察
        3.5 洗脱用乙醇浓度及用量考察
        3.6 黄柏标准提取物制备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1.川黄柏、关黄柏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1.1 生物碱类
        1.2 柠檬苦素类
        1.3 多酚酸类
        1.4 萜类
        1.5 苯丙素类
        1.6 挥发类物质
        1.7 甾醇类及其他成分
    2.川黄柏、关黄柏的生物活性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6)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戊己丸简介
        1.1.1 戊己丸方源
        1.1.2 戊己丸药方组成
        1.1.3 戊己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3.1 镇痛抗炎作用
        1.1.3.2 抗消化性溃疡
        1.1.3.3 抗肠易激综合征
        1.1.3.4 改善胃肠运动
        1.1.4 戊己丸剂型研究进展
        1.1.4.1 戊己滴丸
        1.1.4.2 戊己安中散
        1.1.4.3 戊己双层片
        1.1.4.4 戊己胃漂浮缓释片
        1.1.4.5 戊己胃漂浮微丸
    1.2 胃溃疡研究进展
        1.2.1 胃溃疡发病原因
        1.2.1.1 中医分析胃溃疡
        1.2.1.2 现代医学分析胃溃疡
        1.2.2 建立胃溃疡模型的方式
        1.2.2.1 乙醇型胃溃疡
        1.2.2.2 乙酸型胃溃疡
        1.2.2.3 水浸-束缚型胃溃疡
        1.2.2.4 幽门结扎型胃溃疡
        1.2.2.5 幽门螺杆菌感染型胃溃疡
        1.2.3 治疗胃溃疡的药物
        1.2.3.1 酸抑制剂
        1.2.3.2 质子泵抑制剂
        1.2.3.3 H_2受体拮抗剂
        1.2.3.4 胃粘膜保护剂
        1.2.3.5 中药复方制剂
        1.2.3.6 胃动力药
        1.2.3.7 其他
    1.3 胃滞留给药系统分类
        1.3.1 胃漂浮给药系统
        1.3.2 胃粘附给药系统
        1.3.3 药物膨胀给药系统
        1.3.4 药物沉降给药系统
        1.3.5 几种机制协同给药系统
    1.4 胃滞留给药系统制剂评价方法
        1.4.1 胃滞留给药系统的体外评价
        1.4.1.1 胃漂浮型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
        1.4.1.2 胃粘附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
        1.4.1.3 药物膨胀给药系统
        1.4.2 胃滞留给药系统的体内评价
        1.4.2.1 γ-闪烁扫描法
        1.4.2.2 .X-射线示踪法
        1.4.2.3 胃镜检查法
        1.4.2.4 超声波检查法
        1.4.2.5 动物实验法
    1.5 胃滞留制剂常用材料
        1.5.1 蜡质材料
        1.5.2 起泡材料
        1.5.3 膨胀材料
        1.5.4 粘附材料
        1.5.5 其他材料
    1.6 立题依据
第二章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戊己丸提取物的制备
        2.2.2 戊己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2.1 色谱条件
        2.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2.4 精密度试验
        2.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2.2.6 稳定性试验
        2.2.3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载药丸芯的制备
        2.2.3.1 粘合剂用量的考察
        2.2.3.2 粘合剂比例的考察
        2.2.3.3 粘附材料种类的考察
        2.2.3.4 粘附材料比例的考察
        2.2.3.5 粘附材料用量的考察
        2.2.3.6 漂浮材料种类的考察
        2.2.3.7 漂浮材料用量的考察
        2.2.3.8 戊己丸载药丸芯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
        2.2.4 包衣处方考察
        2.2.4.1 包衣增重考察
        2.2.4.2 包衣液浓度考察
        2.2.4.3 抗黏剂用量考察
        2.2.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评价指标
        2.2.5.1 溶出性能
        2.2.5.2 粘附性能
        2.2.5.3 漂浮性能
        2.2.5.4 体内组织留存量的测定
        2.2.5.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含量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载药丸芯实验结果
        2.3.1.1 粘合剂用量
        2.3.1.2 粘合剂比例
        2.3.1.3 粘附材料种类
        2.3.1.4 粘附材料比例
        2.3.1.5 粘附材料用量
        2.3.1.6 漂浮材料种类
        2.3.1.7 漂浮材料用量
        2.3.2 星点设计实验
        2.3.2.1 载药丸芯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2.3.2.2 模型拟合
        2.3.2.3 效应面优化及预测分析
        2.3.2.4 验证试验
        2.3.3 包衣条件筛选结果
        2.3.3.1 包衣增重
        2.3.3.2 包衣液浓度
        2.3.3.3 抗黏剂用量
    2.4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综合评价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液相条件的考察
        3.2.1.1 检测波长
        3.2.1.2 流动相系统
        3.2.2 标准样品的配制
        3.2.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筛选
        3.2.4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3.2.4.1 专属性
        3.2.4.2 标准曲线
        3.2.4.3 绝对回收率
        3.2.4.4 定量限
        3.2.4.5 精密度
        3.2.4.6 稳定性
        3.2.5 含药血浆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
        3.3.1 检测波长
        3.3.2 流动相pH及比例
        3.3.3 血样处理方法筛选结果
        3.3.4 体内分析方法结果
        3.3.4.1 专属性
        3.3.4.2 标准曲线
        3.3.4.3 绝对回收率
        3.3.4.4 定量限
        3.3.4.5 精密度
        3.3.4.6 稳定性
    3.4 生物利用度实验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药效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动物
        4.1.3 动物分组
    4.2 乙醇型胃溃疡模型实验方法
        4.2.1 乙醇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
        4.2.2 大鼠取材
        4.2.3 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剂率的测定
        4.2.4 组织病理学
        4.2.5 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测定
        4.2.6 IL-1β及 TNF-α含量测定
        4.2.7 免疫组化测定NF-κB蛋白的方法
    4.3 乙酸型胃溃疡模型实验方法
        4.3.1 乙酸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
        4.3.2 给药
        4.3.3 大鼠取材
        4.3.4 溃疡面积和溃疡抑制剂率的测定
        4.3.5 组织病理学
        4.3.6 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测定
        4.3.7 IL-1β及 TNF-α含量测定
        4.3.8 免疫组化测定NF-κB蛋白的方法
    4.4 数据处理
    4.5 乙醇型胃溃疡实验结果
        4.5.1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的影响
        4.5.2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5.3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MDA、SOD的影响
        4.5.4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IL-1β、TNF-α的影响
        4.5.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NF-κB蛋白的影响
    4.6 乙酸型胃溃疡实验结果
        4.6.1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的影响
        4.6.2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6.3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SOD、MDA的影响
        4.6.4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IL-1β、TNF-α的影响
        4.6.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NF-κB蛋白的影响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1.1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病机
        1.2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
    2.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2.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治疗方法
    3.柏参王前列胶囊概述
        3.1 柏参王前列胶囊组方方解
        3.2 柏参王前列胶囊各个药材在15 版《中国药典》中研究概况
        3.3 组方中各药药理作用
第二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1.3 实验动物
    2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及筛选
        2.1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
        2.2 提取工艺路线的筛选
    3 提取工艺参数研究
        3.1 粉碎工艺研究
        3.2 乙醇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3.3 水提工艺参数的确定
    4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4.1 提取物浓缩相对密度的选择
        4.2 .提取物干燥温度的选择
    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柏参王前列胶囊内容物筛选实验
        2.1 胶囊内容物粉碎粒度的确定
        2.2 胶囊制粒工艺的研究
        2.3 胶囊制粒工艺的确定
        2.4胶囊制粒工艺验证实验
    3 胶囊型号选择
        3.1 堆密度测定
        3.2 囊容量考察
    4 胶囊生产环境相对湿度的确定
    5 小结讨论
第四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质量标准(正文)
    第二节 柏参王前列胶囊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1.3 药材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2.2 检查
        2.3 含量测定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验证
    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3.1 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共有峰的确定
    4 讨论
        4.1 不同波长的考察
        4.2 流动相的考察
        4.3 提取方法的考察
第六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药
    2 急性毒性实验
    3 药效学实验
        3.1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3.2 抗炎作用
        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4 疼痛作用
    4 实验结果
        4.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4.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结果
        4.3 抗炎实验结果
        4.4 小鼠免疫的影响结果
        4.5 疼痛实验结果
    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一清胶囊原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绪论
    1.1 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2 一清胶囊研究进展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1.4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
        1.4.1 样本集划分
        1.4.2 光谱预处理
        1.4.3 特征变量筛选
        1.4.4 多元回归方法
        1.4.5 模型评价参数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标
2.黄芩药材以及提取和浓缩过程的近红外快速检测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样品制备及近红外光谱采集
        2.2.3 不同过程黄芩苷含量测定
        2.2.4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方法学考察及各指标含量测定结果
        2.3.2 定量模型建立
    2.4 本章小结
3.大黄药材质量的近红外实时放行测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近红外光谱采集
        3.2.3 干燥失重、浸出物及蒽醌类含量测定
        3.2.4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方法学考察及各指标含量测定结果
        3.3.2 定量模型建立
        3.3.3 蒽醌成分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4.近红外光谱结合全局模型实现黄连药材质量的快速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近红外光谱采集
        4.2.3 黄连药材含量测定
        4.2.4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方法学考察及各指标含量测定结果
        4.3.2 黄连药材质量控制模型建立
        4.3.3 黄连黄柏通用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9)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质量表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与复方及方中诸药相关的文献调研
    1.1 半夏泻心汤复方的文献调研
    1.2 七味中药的文献调研
    1.3 处方药物剂量的调查
第二章 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定性鉴别研究
    2.1 仪器和材料
    2.2 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冻干粉的制备
    2.3 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冻干粉阴性样品的制备
    2.4 方法与结果
        2.4.1 干姜定性鉴别
        2.4.2 人参定性鉴别
    2.5 小结
第三章 半夏泻心汤有效成分含测方法研究
    3.1 仪器和材料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2.1 6-姜辣素含测方法研究
        3.2.2 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测方法研究
        3.2.3 人参皂苷Rb_1含测方法研究
        3.2.4 甘草苷、甘草酸铵含测方法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半夏泻心汤中等极性指纹图谱方法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4.2.1 样品制备
        4.2.2 中等极性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优化
        4.2.3 半夏泻心汤中等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4.2.4 方法学验证
        4.2.5 HPLC指纹图谱中色谱峰来源确认
        4.2.6 半夏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中单味药有效成分的指认
    4.3 半夏泻心汤中等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4.4 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个人简介

(10)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参黄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提取工艺单因素分析实验结果
        1.2.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1.2.3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1.2.4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单因素分析实验
        1.2.5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正交试验
        1.2.6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验证实验
    1.3 讨论
        1.3.1 提取工艺中单因素的选择
        1.3.2 正交试验的选择
    1.4 小结
第2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薄层色谱实验结果
        2.2.2 成品检查项目结果
        2.2.3 含量测定结果
        2.2.4 稳定性试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3.1 原料及辅料的质量标准(草案)
    3.2 药品质量标准(草案)
    参考文献
第4章 综述临床常见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4.1 临床阴道炎的分类、诊断标准
        4.1.1 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类型
        4.1.2 西医诊断标准
        4.1.3 中医诊断标准
    4.2 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4.2.1 细菌性阴道炎
        4.2.2 老年性阴道炎
        4.2.3 念珠菌性阴道炎
        4.2.4 滴虫性阴道炎
    4.3 参黄洗剂的组方设计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复方制剂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季三黄丸质量标准提高研究[D]. 柳雨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物质基准研究[D]. 吴安.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3]经典名方黄连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研究[D]. 赵志峰.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4]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黄芩、黄连量值传递研究[J]. 洪婷婷,张钰明,杨琳洁,毕嘉谣,林涛,李鹏跃,杜守颖,白洁. 中草药, 2020(20)
  • [5]川黄柏、关黄柏及其标准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D]. 陈志鸿.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D]. 刘梦飞.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D]. 王天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一清胶囊原药材质量控制研究[D]. 张丝雨. 浙江大学, 2020(07)
  • [9]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质量表征方法研究[D]. 张莹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葛桂枝.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复方制剂中黄连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