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超关节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重度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架超关节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重度开放性骨折

一、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1](2021)在《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于开放性或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胫腓骨干骨折,外固定治疗应用较广。但由于外固定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故应用于终极治疗仍缺少临床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单边外固定架固定胫骨干骨折模型并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单边外固定构型,同时应用于临床实践,验证其疗效,为外固定终极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对一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建立胫腓骨有限元模型。去除胫腓骨干中段3cm长度骨段制作为胫骨干骨折模型,并进一步制作9种单边外固定架构型固定胫骨干骨折模型。对9组模型施加600N纵向负荷,观察并记录最大位移。根据其有限元模型并结合临床经验,确定单边外固定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之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软组织条件欠佳的胫骨干骨折患者31名,应用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最佳单边外固定构型固定治疗。术后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术前及术后3天、术后一个月分别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疼痛进行评定。随访过程中使用LEFs下肢功能评分和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分,进行功能评定。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36.5±12.9岁(19~63岁),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3±2.3天(4~12天)。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2±5.7月(16~36月)。其中闭合骨折23例,Gustilo I型开放骨折8例。钉道感染率12.9%(4例),再手术率3.2%(1例)。患者术后脱拐行走,达到临床愈合时间3.0±0.85个月(2~5月)。患者术后3天VAS评分平均3.8±1.2,明显低于术前评分7.1±1.3,术后一个月评分1.0±1.2,相对于术后3天评分再次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LEFs评分分别为,35.5±9.7、59.5±4.2、75.2±3.7,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胫骨骨折Johner-Wruh疗效评分系统,其中优27例(87.1%),良4例(12.9%)。结论:采用合理构型的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可以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终极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王瑞[2](2020)在《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以中医“筋骨并重”为指导理论,以骨短缩-延长术为治疗方式,比较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与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9月~2019年9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短缩-延长术的手术治疗方式。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组(A组)与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组(B组),每组各20例。记录并采集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软组织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的HHS评分、术后踝关节功能的Baird-Jackson评分。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得到复查及随访且未出现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主要并发症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上存在统计学的差异。A组平均手术时间147.95±18.59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115.75±10.97min,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手术时间短。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55.60±20.79m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02.25±26.73ml,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术中出血量少。A组6位足下垂患者,B组足下垂患者1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发生足下垂畸形的几率更高;A组2位骨偏移患者,B组8位骨偏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发生骨偏移的几率高。A组平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78.95±7.27分,B组平均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85.50±6.04分,两组数据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B组比A组术后踝关节功能好。结论:应用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中,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发生足下垂畸形可能性小、术后踝关节功能良好;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发生骨偏移可能性小,固定效果更加牢固稳定。故需要根据两组治疗方式各自的优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梅永林[3](2020)在《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快捷便利,胫腓骨骨折在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全身骨折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外固定架凭借创口小、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等优势在胫腓骨骨折固定方面优势显着,赤木洗剂治疗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是我院骨伤科的传统中医药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医的简、便、廉、效的优越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治疗骨折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分2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给予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温水、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的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Johner-Wruh胫骨骨折评分、骨痂生长X线评分、VAS疼痛评分、小腿周径的差值率、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常规组方案和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的观察组方案在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3个月常规组患者优32例、良14例、中12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7%,而观察组患者优38例、良1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可见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②术后3个月进行X线复查,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较多的骨痂生长,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术前和术后3月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值率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2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固定针松动、固定针断钉、骨筋膜室综合征、深层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在骨折延迟愈合不良事件中两组的发生情况类似,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缩短熏洗时间、减少熏洗频率后自行好转;常规组有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给予常规清创换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活动,提高骨折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任海鹏[4](2020)在《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并与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常规换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7年07月至2018年0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36例。观察组患者共20例,接受了 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患者共16例,接受Ilizarov外固定架和常规换药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相关合并症,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首先进行伤口清创。将骨折复位后,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并固定。然后创面分别接受VSD治疗或常规换药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植皮效果)、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髓炎、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根据胫骨干骨折Johner-Wruhs疗效评价标准计算优良率,并运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6.5±3.8)个月,VSD敷料平均更换次数是(4.1±1.9)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是(34.5±12.8)天,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2±1.4)分,有1例患者(5.0%)细菌培养阳性。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9±3.4)个月,平均换药次数是(19.8±5.3)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是(59.7±16.4)天,术后VAS评分平均为(5.8±1.7)分,有3例患者(18.8%)细菌培养阳性。两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6.7±1.8 vs 9.5±2.3个月,P=0.008),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未观察到骨不连和骨髓炎并发症。根据胫骨干骨折Johner-Wruhs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vs 75%)。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亚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VSD技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确切,骨折固定安全可靠,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感染风险降低,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郭兆虎[5](2019)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随访及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住院患者,为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供真实可靠的临床资料和统计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属于胫腓骨骨折骨折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方式患者35例,B组:采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终极治疗患者35例。术后均给予活血、消肿、镇痛,预防血栓,预防感染药物治疗;并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并于术后定期门诊复查X线片,观察其骨折生长及愈合情况。统计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70例患者资料进行样本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分布的分析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2、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方式的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4.77±24.50分钟、骨痂出现时间为47.06±8.44天、骨折愈合时间为234.49±42.32天、固定物拆除时间为427.46±30.73天;3、采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终极治疗的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5.57±23.66分钟、骨痂出现时间为31.89±4.63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34.31±24.37天、固定物拆除时间为201.09±31.07天。结论:与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相比,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手术时间更短、骨痂出现和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固定物拆除时间也更早。

王建国,戚光乾,李建[6](2019)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究》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1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选择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2.2±2.1)d、骨折愈合时间(12.5±1.3)周、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腓骨开放骨折治疗中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张防[7](2019)在《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我院创伤外科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39.57±3.73)岁;身高为(165.33±9.86)cm;体重为(51.46±2.21)Kg;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II型100例,III A型100例。主要针对皮肤破损不严重的Gustilo II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均可以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进行处理。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胫骨骨折的类型以及皮肤损伤程度,将入组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引流量,术后Hb的含量,红细胞压积(HCT),下肢周径,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的情况,采用Johner-Wruhs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畸形愈合、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212例胫骨骨折的患者入组,12人失访,随访率为94.3%。(1)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胫骨骨折的左右侧,胫骨骨折的位置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的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少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5)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7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30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AOF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早期正确的清创及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关键;(2)对于GuestiloII型、IIIA型骨折一期应用髓内钉固定是安全的;(3)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方法。

梁健[8](2019)在《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中药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的改善、骨折的愈合率、骨折的愈合时间的改变,客观评价新伤续断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观察新伤续断汤的药理作用,为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愈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住院部6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将就诊于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釆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随机原则,将秩次前31位纳入对照组,后31位纳入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IPPO技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术后常规给予输液抗炎治疗,地塞米松、甘露醇静滴,一次/日,使用3天,同时给予适当补液、止血等对症处理,术后两周拆线。)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于术后第一天口服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服用方法:每日一剂(200ml),水煎服,早晚分服,连续服药8周,定期复查血常规、小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对照组不给予方药治疗。术前统一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等)和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表,VAS疼痛评分表。术后分别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骨痂的形成时间、VAS疼痛评分、并发症的产生率及术后临床疗效。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来我院复查X线片,详细记录随访项目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AO类型、骨折的患肢及部位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两组均获得随访。2.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能够提高功能评分,通过将两组术前、术后第4周、第16周两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善,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第4周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第12周、第16周两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进行比较,术后第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第8周、第16周两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所得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2.19±2.48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4.39±3.06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骨折的愈合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骨痂出现时间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所得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为5.02±0.94周,对照组为6.39±1.06周,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促进骨痂形成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所得治疗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为9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甲级愈合,治疗组在服药期间和停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显着,可明显促进骨折端骨痂的形成,减少骨折的愈合时间,加快骨折的良好愈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2.术后服用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其安全性高,患者服用后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张宁宁[9](2019)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并对其对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肢体矫形外科一病区进行治疗的9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男性68例,女性30例,均为单侧胫腓骨骨折。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6例)和外固定组(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6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术后均由相同的医师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在出院后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X线检查结果观察骨折的对位对线维持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或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通过长期随访至少6个月后使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且都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通过分析后得到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均显着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个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使用Johner-Wruhs标准评分表评价各患者的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外固定组优5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3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外固定组优5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8.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可充分发挥外固定支架的优点,经皮穿针固定骨折块,可避免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有利于减少对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恢复;术后可依据X线片结合配套计算机软件精确复位骨折,纠正畸形,调整下肢力线,延缓甚至避免引力线改变而导致的骨关节炎的发生;Taylor空间支架为微动支架,可有效刺激骨折端骨痂形成,从而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带架时间;在术后通过阶段式的骨痂刚度轴向测定,不仅可以去除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并且为科学评判骨痂愈合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标准,更加适宜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减少骨折治疗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固定可靠、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的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

沈义东[10](2019)在《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Sawbone人工合成胫骨制作多平面复合畸形模型,使用泰勒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对其进行畸形矫正,比较三种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TSF矫形精准度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12根产自同一厂家的Sawbone人工合成胫骨模型,检查其质量无误后,进行多平面复合畸形模型的制作。先在模型上标记计划的截断位置,在畸形模型上安装泰勒空间支架,记录每个泰勒空间支架的3个框架参数即近远端环的直径、6根泰勒杆的长度,然后每个模型在不同部位截断制作胫骨多平面复合畸形。在进行畸形矫正之前拍摄胫骨模型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记录6个畸形参数。分别按照术中C臂透视测量法、术后三维CT测量法以及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测量泰勒空间支架的安装参数。分别将这三种方法所测的安装参数输入泰勒空间支架配套的在线软件,出具电子矫形处方,依次调节六根带刻度的泰勒杆进行畸形矫正。矫形完成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其残留畸形(冠状面成角及移位、矢状面成角及移位)。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测量的各安装参数数值,然后分别将这些参数输入在线软件出具初次矫形处方,再分析比较按照这三种测量方法出具的电子处方矫形后残留畸形的大小。记录术者在本组实验对象的安装参数测量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2)本研究选用3例分别按照这三种方法测量安装参数的临床典型病例,以展示其临床应用方法。典型病例均使用Bone Ninja软件进行测量及手术术前规划,将相关参数输入泰勒空间支架的在线软件得出初次矫形处方。支架调节完成后再次拍摄全长X线片测量残留畸形情况,再次使用在线软件得出进一步的矫形处方,直至矫形结果满意。结果:(1)术中C臂透视测量法、术后三维CT测量法以及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测量的安装参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使用术中C臂透视法、术后三维CT法和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法三种方法所测量的安装参数进行矫形后,残留冠状面成角(正值为内翻,负值为外翻)的均值分别是0.83°、0.67°和0.33°;残留冠状面移位(正值为外移,负值为内移)的均值分别是0.33mm、0.50mm和-1.17mm;残留矢状面成角(正值前弓,负值为后弓)的均值分别是0.50°、0.50°和1.67°;残留矢状面移位(正值为后移,负值为前移)的平均值分别是-1.67mm、-2.17mm和-0.50mm。使用这三种泰勒空间支架安装参数测量方法进行畸形矫正之后的残留畸形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C臂透视法、术后三维CT法和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法这三种TSF安装参数测量方法所测的各安装参数数值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在多平面复合畸形的一次处方的矫形过程中,这三种泰勒空间支架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的矫形精准度也没有显着差异。这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都能够准确地定义泰勒空间支架的安装参数,都能够对多平面复合畸形进行精准的矫形。临床应用时三种方法均可以选择,如果术中需要立即行骨折复位或者使用泰勒空间支架辅助即刻矫形,此时可选用术中C臂透视法,但此方法在术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参数测量,将会延长手术时间。术后三维CT测量法对于术者来讲是最省时的方法,只要读取放射科的报告就可以,而对于患者来讲可能会增加辐射剂量。术后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法拍摄时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患者摆体位配合,才能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参数。

二、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应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二) 治疗方式
        1. 术前准备
        2. 手术过程及方法
        3. 术后处理
        4. 术后并发症
    (三) 疗效评价
    (四) 统计学方法
    (五)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及情况
        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3. 骨愈合时间及软组织愈合时间
        4. 术后主要并发症
        5. 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
二、讨论
    (一) 基于中医骨伤科“筋骨并重”的理论指导
    (二) 骨短缩-延长术的生物学原理
    (三) 骨短缩-延长术的优势及缺点
    (四) 两组外固定架的比较
    (五) 胫骨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三、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骨缺损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中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2 中医对胫腓骨骨折病机的认识
    3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4 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分
        3.3 骨痂生长X线评分
        3.4 VAS疼痛评分
        3.5 小腿周径差值率
        3.6 生活质量SF-36评分
        3.7 不良事件
讨论
    1 胫腓骨的实用解剖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4 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机制探讨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良事件评估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临床随访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线资料
    2.2 创面愈合情况
    2.3 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情况
    2.4 生活质量评价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开放性骨折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致谢

(5)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骨折临床分型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3 术后治疗及功能锻炼
        3.1 一般护理
        3.2 药物治疗
        3.3 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
        3.4 中医药的治疗应用
    4 术后观察及随访
    5 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结果分析
    8 结论
讨论
    1 胫腓骨解剖特点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胫腓骨骨折的分型
    4 手术方式的选择
    5 手术治疗原则
    6 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优势
    7 胫腓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
    8 中医手法及中医药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7)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材料
    3.实验分组
    4.围手术期处理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组患者胫骨骨折位置和致伤原因资料比较
    3.2组患者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结果
    4.2组患者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资料比较结果
    6.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资料比较结果
    7.2 组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结果
    8.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NRS评分的比较结果
    9.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AOFAS评分的比较结果
    1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11.经典病例
讨论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2.带锁髓内钉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3.带锁髓内钉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一般资料及分组
    2.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和处理
        2.2 手术方式
        2.3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观察疗效标准
        2.6 数据统计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术后Olerud-Molander距小腿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骨痂形成时间比较
        3.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3.7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
        3.8 安全性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胫骨骨折的认识
        1.1 解剖学特点
        1.2 血运特点
        1.3 骨折原因
    2.中医对胫骨骨折的认识
    3.MIPPO技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运用的讨论
        3.1 MIPPO技术的发展
        3.2 MIPPO技术的运用
    4.中医药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运用的讨论
    5.新伤续断汤加减的组成分析及中药药理分析
        5.1 组成分析
        5.2 中药药理分析
    6.存在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中下段骨折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附表D
致谢
作者简介

(9)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骨折分型
    1.2 治疗方法
        1.2.1 外固定组
        1.2.2 内固定组
    1.3 观察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骨折术后一般指标比较
    2.2 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2.3 骨折术后患肢功能比较
3 讨论
    3.1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
        3.1.1 胫腓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
        3.1.2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方案
    3.2 外固定支架分类
    3.3 TAYLOR空间支架的结构特点和临床优势
    3.4 胫腓骨骨折的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方案
    3.5 并发症情况
    3.6 骨痂刚度及外固定支架力学分担比的测定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胫腓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泰勒空间支架的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三维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工具
        1.1.3 实验仪器
        1.1.4 应用软件
        1.1.5 实验步骤
        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三种方法所测的安装参数数值的比较
        1.2.2 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矫形结果之间比较
        1.2.3 Sawbone骨畸形模型实验过程展示
    1.3 讨论
        1.3.1 畸形矫正的原则
        1.3.2 即刻矫正还是缓慢矫正
        1.3.3 TSF用于胫腓骨骨折复位
        1.3.4 TSF用于三维复合畸形的矫正
        1.3.5 安装参数测量误差原因分析
        1.3.6 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1.3.7 实验过程说明及结果分析
        1.3.8 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1.4 小结
二、三种安装参数测量方法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
    1.1 典型病例1
    1.2 典型病例2
    1.3 典型病例3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泰勒空间支架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D]. 王宝.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筋骨并重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D]. 王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梅永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VSD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中的应用研究[D]. 任海鹏. 苏州大学, 2020(02)
  • [5]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D]. 郭兆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究[J]. 王建国,戚光乾,李建. 当代医学, 2019(16)
  • [7]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 张防. 青岛大学, 2019(02)
  • [8]新伤续断汤加减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D]. 梁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D]. 张宁宁.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3)
  • [10]泰勒空间支架不同安装参数测量方法对多平面复合畸形矫形精准度的实验对比研究[D]. 沈义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外固定架超关节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重度开放性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