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设备与技术分析

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设备与技术分析

一、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机具与工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华[1](2013)在《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文中指出该论文重点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要领、技术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郭晓萍[2](2013)在《达拉特旗农机补贴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从2004开始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工具,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拉特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农业开发区。研究达拉特旗农机补贴对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达拉特旗农机补贴的现状入手,通过引用大量数据,分析了当前农机补贴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问题成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机补贴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论文的思路和框架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农机补贴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第三部分达拉特旗农机补贴现状。介绍了达拉特旗农机化现状、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成果和实施过程,提出了农机补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补贴资金规模较小、农机补贴的覆盖率低、补贴机具种类较少、农机补贴形式单一、新型农机具的补贴比例偏低、农机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滞后等几个方面;第四部分当前农机补贴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主要有财政对达拉特旗农机投入不足和达拉特旗农机补贴相关服务能力建设弱化两方面的原因;第五部分政策建议。提出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政对农机补贴的力度、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并提高补贴标准、建立多种类的农机补贴政策、加强农机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建议。

刘和平,李燕,王东兵,李焕芝[3](2013)在《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与回顾》文中提出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沙尘暴频繁,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给了人们深刻的教训。经过人们进一步反思认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三北防护林"

徐玮,刘鑫,侯敏杰[4](2011)在《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研讨会"于2011年10月30日在成都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翟琇副厅长出席了研讨会,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农机鉴定站及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郭跃副局长主持,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自治区农机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卞一丁,康树君,徐龙,高晨鸣,周秀娥[5](2010)在《鄂尔多斯现代农业框架下保护性耕作实践》文中提出保护性耕作是防治土地沙漠化和治理沙尘暴的重要途径,是尊重科学、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是保护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免耕播种机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前提。保护性耕作是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路战远,张和亮,张德健[6](2010)在《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在内蒙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秸秆根茬覆盖、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控制、机械深松、牧草松土补播等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了高秆穴播、矮秆条播、块根块茎、草原改良等四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指出了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农艺技术配套、机具专用性和可靠性、杂草发生及危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明确提出了杂草防除是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杂草综合控制趋势、控草方式与方法的调整和树立综合控草思想等对策。

宋毅,夏明,王帅[7](2010)在《四十载不悔农机路》文中研究表明从学农机开始算起到现在,40年;正式在农机系统工作,36年;任职正处级干部,20年;任一把手局长,10年;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局长赵淑华的主要经历。在她任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局长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2009年达到65.63%,比全国平?

路战远,宋小琴,张德健,于传宗[8](2009)在《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文中提出保护性耕作在内蒙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秸秆根茬覆盖、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控制、机械深松、牧草松土补播等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了高秆穴播、矮秆条播、块根块茎、草原改良等4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指出了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农艺技术配套、机具专用性和可靠性、杂草发生及危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明确提出了杂草防除是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杂草综合控制趋势、控草方式与方法的调整和树立综合控草思想等对策。

李永平[9](2009)在《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土壤风蚀荒漠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风沙运动所引起的土壤风蚀是沙质荒漠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黄土高原土壤风蚀区农田耕地、防护林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试验、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PC-3型多通道可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和梯度沙尘集沙器对不同植被模式的农田进行观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区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该区近半个世纪的气象资料,分析土壤风蚀发生发展的趋势,确立引起风蚀发生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土壤风蚀防控措施的设计和布置提供理论依据。(2)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防控的研究:按田间作物生长季节情况分作物生长季节防控和农田休闲季节防控两部分内容。在作物生长季节,播种前后和作物生长初期是风蚀发生的高发期,采用不同耕作措施来改变下垫面状况,增加地表粗糙度和覆盖度,提高土壤表层湿度,增强土壤颗粒之间的凝聚力,提升临界摩阻速度来防治风蚀的发生,同时考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性状。在农田休闲季节,通过对不同覆盖措施和留茬高度的比较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近地表风况和风蚀物运移的影响,开展防风阻沙作用的研究。(3)防护林带(网)对农田防风效应的研究:以不同农田防护林(网)对降低旷野风速为研究对象,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疏透度、透风系数、林带宽度、树高以及林带走向等因子对风速运动变化的效应。(4)退耕地人工林草植被对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的研究:在相同天气、相同立地条件下对不同类型人工植被的小气候、土壤质地和水分、覆盖度、地表粗糙度和风蚀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下垫面风场中覆盖度、粗糙度、风速、沙尘量以及风力衰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风发生的次数90年代以前呈逐年上升趋势,之后便开始回落,而沙尘暴发生的频次逐年增加,发生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发生的季节来看,春季是大风和沙尘暴的主要发生时段,而陕西省北部在夏季也有零星的发生。(2)不同耕作措施均能有效地减少大风引起的沙尘颗粒运动,起垄覆膜膜侧种植模式的风蚀量与常规耕作相比降低了28.32%,产量较常规耕作提高了27.28%;覆盖措施可使旷野风速降低,玉米秸秆覆盖B试验的风速较裸耕地50cm处降低了30.69%~31.36%;留茬可以明显减少土壤风蚀量,比常规翻耕减少57.38%,比不留茬减少47.58%, 40cm留茬处理是最佳的留茬高度。(3)稀疏结构林带防风效应最高可达34.27%,平均为32.69%,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窄林带(林带宽度≤5H)比宽林带(林带宽度>5H)防风效果好;随着林带高度的增加防风效应增强;随着风向和林带夹角正弦值的增加风速降低30%的有效防护距离增大;当气流进入林网区域后,前4条林带呈减弱趋势,减幅最大的是第1条林带,经过第4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4)不同人工植被模式能够增加地表覆盖度,降低近地表风速,有效降低风沙流的搬运能力。混交林为最佳植被模式,其覆盖度有叶期达到了75%以上,无叶期也达到30%以上,而且混交林根系与土壤进行穿插、缠绕和固结,增强土壤抗蚀能力,并消弱风力作用,减少风蚀发生的可能。总之,起垄、覆盖和覆膜等保护性措施、防护林、退耕地不同人工植被可以防控土壤风蚀的发生,同时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性状将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在黄土高原土壤风蚀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地质状况等因素背景下研究防蚀和增产机制,具有创新性。这些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作物生产条件以及对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与发展、防护林的结构配置与营造技术、退耕还林模式选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刘玉兰[10](2009)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但该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因此,在研究该区耕作制度及其区划的基础上,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科研工作者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现状均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现状的研究及调查却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查阅农业区划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建立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信息数据库,以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确定分区的原则与指标体系,对该区进行耕作制度分区。在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耕作区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地面坡度分级情况,并根据该区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实施的适宜条件,提出了各耕作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配置建议,以期为科学防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指导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原则耕作制度区划是农业区划的一种,本研究在充分认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区划的一般原则,确定分区原则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与主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耕作措施适宜性原则;保持县级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原则。(2)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指标在分区原则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考虑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耕作制度的影响,确定的分区指标为:按热量划分熟制:≥0℃积温4000℃以下为一熟带,≥0℃积温4000℃以上为二熟带;耕作制度区的划分则综合考虑行政位置、地貌、水旱情况(水浇地与旱地、干燥与湿润)和熟制。(3)进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在已有耕作制度区划及黄土高原地区各省区农业区划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将黄土高原地区划分为十个耕作区:Ⅰ汾渭平原半湿润一熟二熟区、Ⅱ陕甘宁晋黄土丘陵旱作一熟区、Ⅲ晋东山地半湿润一熟区、Ⅳ晋北高原山地旱作一熟区、Ⅴ豫西丘陵半湿润一熟二熟区、Ⅵ陕甘晋黄土残塬丘陵旱作一熟区、Ⅶ兰州山丘旱作一熟区、Ⅷ海东丘陵旱作一熟区、Ⅸ宁蒙河套平原灌溉一年一熟区、Ⅹ鄂尔多斯高原半干旱一年一熟区。(4)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适宜条件及其在各分区的配置在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基础上,本研究选定了该区主要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明确了其实施的适宜条件,并总结分析各耕作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和地面坡度分级情况,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提出了各耕作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配置建议,并系统整理和概述了各分区的特征。选定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为: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水平沟耕作、间混作、套种、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等高耕作适宜于3~15°的坡地;沟垄耕作适宜于<3°的平地(包括川平地、高平地、梯条田);水平沟适宜于15~25°的坡地;间混作适宜于≥10℃积温小于2600℃的地区;套种适宜于≥10℃积温2600~4000℃的地区;地膜覆盖适宜于半干旱地区旱农区的平旱地(指梯田和条田)和高海拔或高纬度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几乎适用于任何区域。

二、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机具与工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机具与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紧紧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目的性要突出明确
3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4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现阶段仍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5 存在问题与建议

(2)达拉特旗农机补贴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2 农机补贴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
    2.1 国家干预理论及相关概念
    2.2 实施农业补贴的客观必然性
        2.2.1 农机补贴的相关概念
        2.2.2 我国实施农机补贴政策的必要性
        2.2.3 各国农机补贴政策的成功经验
3 达拉特旗农机补贴现状
    3.1 达拉特旗农业机械化现状
        3.1.1 达拉特旗农机装备水平现状
        3.1.2 达拉特旗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情况
    3.2 达拉特旗农机补贴实施情况
        3.2.1 农机补贴的目标和重点
        3.2.2 农机补贴程序和补贴比例
        3.2.3 农机补贴实施成果
    3.3 农机补贴存在的问题
        3.3.1 农机补贴资金规模较小
        3.3.2 农机补贴的覆盖率低
        3.3.3 补贴机具种类较少
        3.3.4 农机补贴形式单一
        3.3.5 新型农业机械的补贴比例偏低
        3.3.6 农机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4 当前农机补贴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财政对达拉特旗农机化投入不足
        4.1.1 财政对农业和农机投入的比例偏低
        4.1.2 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4.1.3 自治区农机补贴资金对达拉特旗投入偏低
    4.2 达拉特旗农机补贴的相关服务能力建设滞后
        4.2.1 农业机械化行政事业费用投入偏低
        4.2.2 农业机械化推广培训等投入和发展滞后
5 改进农机补贴的政策建议
    5.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
    5.2 加大财政对农机补贴的力度
    5.3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并提高补贴标准
    5.4 制定多种形式的农机补贴政策
    5.5 加强和完善农机部门的服务能力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与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回顾
2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过程
    2.1 领导重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2.2 技术合作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3 组建农机服务队, 为项目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2.4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2.5 科学的态度是项目必不可少的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3.1 工艺路线
    3.2 留茬高度
    3.3 深松
    3.4 杂草处理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1 通过几年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和示
    4.2 一些残茬覆盖量大的地块, 化学灭草效果
5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旗的发展趋势

(4)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保护性耕作技术: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一、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二、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一) 狠抓项目管理, 以项目促推广
        (二) 加强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建设
        (三) 农机农艺结合,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基本确立
        (四) 加大保护性耕作数据监测力度
    兴安盟在全区率先提出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二、水稻作业模式
    通辽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得到农民认可
    赤峰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及具体做法
        一、主要技术模式
        二、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总结经验、培树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宣传培训工作。
        2.整合资源, 促进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
        3.创新机制, 通过实践总结出“三位一体”推广模式。
    锡盟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模式
        一、主要技术模式
        二、应用效果及农民接受程度
    乌兰察布市保护性耕作成效显着
        一、节约成本
        二、抑制农田扬沙、扬尘
        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蓄水保墒
    呼和浩特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思路及创新点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思路及创新点
    包头市通过项目延伸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
    巴彦淖尔市多个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区实施情况
        一、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基本情况
        1.五原县项目区:
        2.磴口县项目区:
        3.乌拉特中旗项目区
        二、技术应用效果
    鄂尔多斯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经验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紧紧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
        二、目的性要突出明确
        三、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四、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农机专业合作社: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
    一、呼伦贝尔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态势良好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取的措施
    兴安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通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行机制
        一、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
        二、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成效
    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彰显农机大作为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服务方式
        1.运行机制
        2、服务方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来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促进了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动了土地的标准化生产, 使农牧业经营体制得到了创新。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现代的职业农牧民。
    锡盟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二、农牧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模式
        三、农牧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就
    乌兰察布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模式
    呼和浩特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包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巴彦淖尔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措施与成就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阿拉善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主要措施
    乌海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二、运行机制和模式
        三、主要扶持措施

(8)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
    1.1 秸秆根茬覆盖技术及应用效果
    1.2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及应用效果
    1.3 杂草危害的防治技术及应用效果
    1.4 深松技术及应用效果
    1.5 牧草松土补播技术及应用效果
2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模式
    2.1 高秆穴播作物模式
    2.2 矮秆条播作物模式
    2.3 块根、块茎类作物模式
    2.4 草原改良模式
3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3.1 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与农业区划结合不够
    3.2 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结合不够, 配套技术严重滞后
    3.3 机具的专用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3.4 杂草发生及危害成为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综合控制的探索与实践
    4.1 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
        4.2.2 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是可防可控的
        4.2.3 调整除草方式与方法, 树立综合控草的思想
        4.2.4 加强领导与支持, 进一步重视和解决杂草危害问题

(9)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土壤风蚀防控的研究概况
        1.3.1 土壤风蚀的研究概况
        1.3.2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3.3 农田防护林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1.3.4 退耕还林还草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1.4 农田土壤风蚀防控的机理研究
        1.4.1 土壤风蚀的发生过程、影响因素及其防控措施
        1.4.2 土壤风蚀防控机理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1.5 土壤特征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及教育
        2.2.2 工业
        2.2.3 农业
    2.3 试验设计
        2.3.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的试验设计
        2.3.2 农田防护林地防风效应研究的试验设计
        2.3.3 退耕地不同人工植被模式对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的试验设计
    2.4 主要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大风和沙尘暴发生发展变化
    3.2 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性特征
    3.3 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3.1 平均气温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3.2 降水量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3.3 相对湿度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4 气温、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与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耦合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防控的效应分析
    4.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1.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2 秸秆、地膜覆盖措施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2.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不同留茬高度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3.1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防风固沙林地系统防风效应的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测定项目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林带结构类型对防风效应的影响
        5.2.2 林带宽度对防风效应的影响
        5.2.3 林带高度对防风效应的影响
        5.2.4 风向对林带防风效应的影响
        5.2.5 单条林带防风效应综合作用机理分析
        5.2.6 林网防风效应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人工林草植被对土壤风蚀防控的效应分析
    6.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6.1.1 试验地概况
        6.1.2 试验测定项目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植被模式小气候效应的比较
        6.2.2 不同植被模式土壤水分和土壤质地的比较
        6.2.3 不同植被模式植被覆盖度的比较
        6.2.4 不同植被模式地表粗糙度的比较分析
        6.2.5 不同植被模式土壤风蚀量的比较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本文特色
    7.3 讨论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2 耕作制度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耕作制度区划研究
        1.2.2 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
        1.2.3 耕作制度区划的指标
        1.2.4 耕作制度区划的方法
        1.2.5 保护性耕作分区研究
    1.3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区划研究
    1.4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
        1.4.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类型
        1.4.2 水土保持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
        1.7.1 建立耕作制度信息数据库
        1.7.2 明确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和指标
        1.7.3 进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
        1.7.4 提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区划
    1.8 材料与方法
        1.8.1 资料来源
        1.8.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黄土高原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农业生产特点及主要障碍因素
        2.2.1 农业生产特点
        2.2.2 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2.3 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其适宜条件
        2.3.1 等高耕作
        2.3.2 “两法”种田
        2.3.3 间作、套种和混播
        2.3.4 地膜覆盖
        2.3.5 保护性耕作
        2.3.6 抗旱丰产沟
        2.3.7 大垄沟种植
        2.3.8 垄膜沟种耕作
        2.3.9 砂石覆盖
        2.3.10 坑田与地孔田
        2.3.11 粮草带状种植
第三章 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与分区评述
    3.1 区划原则
    3.2 区划指标
    3.3 区划结果及分区评述
        3.3.1 区划方法
        3.3.2 区划结果
        3.3.3 分区评述
第四章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
    4.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选取及其适宜条件
        4.1.1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坡度分级情况
        4.1.2 保护性耕作和地膜覆盖的适宜性分析
        4.1.3 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熟制分区
    4.2 各耕作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分析
    4.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的分区概述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1.1 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
        5.1.2 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指标
        5.1.3 进行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
        5.1.4 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适宜条件及其在各分区的配置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机具与工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 王丽华.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3(06)
  • [2]达拉特旗农机补贴政策研究[D]. 郭晓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10)
  • [3]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与回顾[J]. 刘和平,李燕,王东兵,李焕芝.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3(02)
  • [4]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J]. 徐玮,刘鑫,侯敏杰.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1(06)
  • [5]鄂尔多斯现代农业框架下保护性耕作实践[A]. 卞一丁,康树君,徐龙,高晨鸣,周秀娥.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现代畜牧业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分会场论文集, 2010
  • [6]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A]. 路战远,张和亮,张德健.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现代畜牧业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分会场论文集, 2010
  • [7]四十载不悔农机路[N]. 宋毅,夏明,王帅. 中国农机化导报, 2010
  • [8]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J]. 路战远,宋小琴,张德健,于传宗.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6)
  • [9]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D]. 李永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10]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D]. 刘玉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伊金霍洛旗保护性耕作试验设备与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