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检查在接受咽瓣的情况下评估腭咽功能的应用

鼻内窥镜检查在接受咽瓣的情况下评估腭咽功能的应用

一、The Use of Nasendoscopy in Assessing Velopharyngeal Function in Case Received Pharyngeal Flap(论文文献综述)

孟坤[1](2021)在《正颌外科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语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接受正颌外科手术前后由于上、下颌骨位置的移动改变了软腭和舌体等口腔器官的位置,从而导致咽部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患者的语音产生的影响。深入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正颌外科手术前后语音变化的特点和影响机制,以期更好的恢复患者的语音和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正颌手术设计和术后病理性语音的治疗都会有积极的帮助。方法:选择3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3个月采集颌面三维重建CT扫描数据和语音数据。将采集的CT数据导入Dolphin 11.95软件中,通过软件重建功能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软件测量功能对软腭下缘到咽后壁的距离(L1)和横截面积(S1);以会厌上缘为标志点,该处气道的距离(L2)及横截面积(S2);口咽部和喉咽部的体积进行测量、分析。此外,通过Dolphin 11.95软件的Build X-Rays Tool功能创建头颅X线侧位片,选取9个标志点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标志点包括:上、下颌骨相关位置关系标志点: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颌凸角(∠NA-PA)、Y轴角;上、下前牙位置关系测量:覆(牙合)(OB)、覆盖(OJ)、覆(牙合)覆盖之和(OBJ);侧面软组织标志点:鼻唇角(NLA)。使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接受正颌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后收集语音数据,语音数据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分析。由三名专业医师各自记录患者异常发音的语音,取其审听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患者的语音主观评价。客观分析是通过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选取的检查音素(元音:/a/、/i/、/u/;辅音:/x/、/s/、/z/、/c/、/zh/、/ch/)进行元音共振峰频率和带宽的分析,辅音下限频率、能量值及语谱图的分析。使用SPSS24.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颌外科手术术后的软腭下缘到咽后壁的距离、会厌上缘到咽后壁的距离及其相应的横截面积和口咽部、喉咽部(OP、LP)的体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且上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意义(P<0.01)。通过头颅X线片分析显示:正颌手术前后SNA、SNB、ANB、OJ、OBJ发生了改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正颌患者术前术后发音错误数由术前7.19±4.72下降到5.35±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颌手术前后元音/a/B2、B3、B4,/i/B1、B2,/u/B1、B2、B4的差异显着(P<0.05);手术前后比较辅音/x/、/zh/、/ch/下限频率及/zh/能量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音/z/的语图形态术前、术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前移距离与△S1、△VOP、语音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或显着相关(r=0.734;0.706;0.882)。结论:正颌外科手术恢复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的正常位置,改善了参与发音器官的解剖结构和舌体位置,从而使患者的术后语音得到改善。

曹婧[2](2021)在《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头针即时效应与头针同步康复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超声观察头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女性)舌骨位移的即时效应,同时对比观察头针同步康复训练与头针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头针同步康复训练的协同疗效与头针即时效应的关系,为临床采用头针同步康复训练的协同治疗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一:于就诊或入院当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编号及量表评估并记录,使用超声观察头针前患者饮5ml水时舌骨位移并记录;头针操作:分别于患者双侧顶颞前及后斜线下2/5、顶中线及额中线处施针,针尖与头皮呈15。~30。刺入,当感觉指下阻力减小时即可停止进针,表明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额中线进针方向为神庭向印堂,顶中线为百会向前顶,顶颞前和顶颞后斜线由起点向下,每处以约200转/分速度捻转行针,共行针2~3min,行针完毕后起针;再以同样的方法测得患者饮5ml水时的舌骨位移并记录。分析讨论数据。实验二:记录完成实验一的60例患者的编号及量表评估结果,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在均接受相同基础治疗的同时,予实验组患者头针留针时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在上午行头针治疗,下午予康复训练。操作内容:头针:取合适体位,选双侧顶颞前及后斜线下2/5、顶中线及额中线处施针,针尖与头皮呈15。~30。刺入,当感觉指下阻力减小时即可停止进针,表明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额中线进针方向为神庭向印堂,顶中线为百会向前顶,顶颞前和顶颞后斜线由起点向下,进针后每处以约200转/分速度捻转行针,分别于留针15min及拔针时各行针一次,每次行针2~3min,共留针30min;康复训练共30min:颈部放松,吞咽训练包括颌运动、唇运动、舌运动等,吸吮训练,门德尔松手法训练,咽部的冷刺激,呼吸训练。头针与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内容: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析数据并讨论。结果:实验一:1.头针前后患者(女性)饮5ml水时的舌骨位移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二:1.在基线资料均有可比性的基础上(P>0.05),实验组患者各疗效性指标在治疗前后有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在治疗前后有差异(P<0.01)、FOIS分级和SSA评分在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各疗效性指标改善的比较上有差异(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方面,实验组治愈15例(55.55%)、显效7例(25.92%)、有效3例(11.11%)、无效2例(7.40%),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治愈9例(31.03%)、显效8例(27.58%)、有效6例(20.68%)、无效6例(20.68%),总有效率79.31%。结论:1.通过本次研究提示头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女性)舌骨位移的改善存在即时效应;2.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时,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较头针后康复训练疗效更佳;3.头针同步康复训练疗效较好的原因可能为头针改善患者(女性)舌骨位移的即时效应,在治疗时序上与康复训练有更好的协同作用。

胡娟[3](2021)在《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asal nitric oxide,nNO)和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分析两者与CRS患者其他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nNO和FeNO运用于CRS患者的临床价值,为CRS诊治提供新的认识。方法:选取2019年09月至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并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CRS患者159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通过体检中心纳入无鼻部症状的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纳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药物史等进行详细的标准化问卷调查。根据鼻内镜及鼻窦CT表现分别计算试验组的Lund-Kennedy和Lund-Mackay评分;所有纳入对象均需进行nNO、FeNO检查,将CRS的NO检测值与其他客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4.0进行分析,各组研究对象间比较选择方差分析和t检验,相关性分析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CRSwNP患者nNO浓度(188.72±65.77)ppb明显低于CRSsNP患者(258.04±92.71)ppb及正常对照组(426.70±106.03)ppb(P<0.001);2.在CRSsNP和CRSwNP患者的两个亚组,非特应性组nNO浓度更低,CRSsNP中非特应性vs特应性为(217.23±71.15)ppb vs(314.16±90.31)ppb,CRSwNP中非特应性vs特应性为(154.74±48.21)ppb vs(225.25±62.85),P均<0.001;3.CRS的nNO值与Lund-Mackay评分呈负相关(r=-0.30,P=0.0001),与Lund-Kennedy评分无明显相关性;4.正常对照组的FeNO为(16.75±5.93)ppb。CRSwNP患者FeNO浓度(25.59±10.05)ppb略高于CRSsNP患者(23.20±8.09)ppb,但无统计学差异(P=0.10)。CRSwNP和CRSsNP患者FeNO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5.CRS的FeNO浓度与Lund-Mackay评分呈正相关(r=0.40,P<0.0001),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56,P<0.0001);6.CRS中FeNO值大于30 ppb患者占28%,其中26例为CRSwNP患者,18例为CRSsNP患者。结论:1.nNO可将CRS患者与健康人较好地区分;特应性组患者较非特应性组nNO浓度增高;nNO测定作为一项快捷、无创的检测方法,对CRS的诊断或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价值,但nNO会受鼻黏膜特应性状态的影响。2.CRS中FeNO值增高,尤其是处于特应状态的CRS患者,提示合并下气道嗜酸性炎症;CRS与哮喘的发病有着一定的联系,对无哮喘症状的CRS患者测定FeNO,有助于对CRS患者气道炎症情况作出判断,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为后期的精确治疗提供依据。

林文轩[4](2019)在《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对治疗青(少)年腭咽闭合不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腭咽闭合不全为腭裂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患者长大后若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会导致发音模糊、漏音等问题导致交流障碍;在患者青少年时期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采用改良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治疗青少年腭咽闭合不全的临床症状,为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腭咽闭合状态开展对青少年手术前后的评估和效果比较分析。方法:收集我院43例确诊腭咽闭合不全青少年患者(6-27岁),在术前进行语音评估、吹泡实验、鼻咽纤维镜检查计算腭咽闭合率和腭咽闭不全相关生存质量量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on life outcomes instrument,VELO)调查等评价工作,再采用覆盖口腔粘膜的改良咽后壁瓣组织转移修复术重建腭咽闭合生理功能的解剖形态。最后在术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再次进行经语音评估、吹泡实验、鼻咽纤维镜检查计算腭咽闭合率和VELO量表调查,与术前结果做各项分析对比。结果:发现经过治疗,改良咽后壁瓣组织转移修复术可以明显提高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腭咽闭合率,手术前后患者咽腔前后径长度分别为18.41±3.47 mm和12.13±3.21mm,咽腔左右径长度分别为30.01±3.11mm和15.87±3.65mm,手术前后的平均咽腔面积减少65.16%。术后患者腭咽闭合率达到92.40%,在43例患者中仅有3名患者腭咽未闭合,较术前有极显着差异。术后对患者的吹泡实验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吹泡持续时间从手术前的5.17±1.2 s提升至手术后的23.32±7.3s,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术后的语音测评结果也表示语音清晰度评分达到80分以上的患者有17例,占总人数的39.53%;语音清晰度评分达在60-80分的患者包括23例,占总人数的53.48%;仅有3例患者评分低于60分以下,其术前术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后未发现有并发症的情况。通过VELO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种指标均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和家属均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反馈效果,在术后大大提升了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结论:采用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可以有效提高咽后壁组织瓣的成活率以及降低其挛缩率,对于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具有良好推广价值。

张路[5](2015)在《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优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1.1明确“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比较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1.2评价“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的安全性。1.3评价“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的卫生经济学效益。1.4探讨“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1.5应用模拟干预措施临床操作的解剖学试验明确如下问题:A.沿颞下窝入路进针盲刺,针具是否可触碰到“蝶腭神经节”?B.临床出现的针刺后次日针刺侧下眼睑淤青原因。C.进针深度是否与面颅宽度有关?如有关,其关系为何?2.研究方法2.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传统针刺技术”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分配隐藏方法为:随机序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应用计算机随机生成。随机序列生成后制作不透明随机信封做分配隐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每周1~2次,疗程四周,最多8次;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技术”,每周2次,连续治疗四周,共8次,疗程结束一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评价:主要与次要结局指标。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描述。主要结局指标:治疗期间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NSS)较基线变化情况。次要结局指标:①治疗期间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NNSS)较基线变化情况;②治疗期间鼻炎症状2004年版得分较基线变化情况;③治疗期间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得分较基线变化情况;④随访期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发作天数;⑤针刺起效时间;⑥疗效持续时间;⑦治疗结束后血清嗜酸粒细胞数量较基线变化情况;⑧治疗结束后血清IgE水平较基线变化情况;⑨患者就诊等待时间。2.2解剖学研究对6具成年男性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翼腭窝后壁暴露翼腭窝,精细分离辨认蝶腭神经节,原位保留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针灸针是否进入翼腭窝。测量:进针深度;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针与蝶腭神经节间距离;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间距离,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距离。3.结果3.1临床研究3.1.1主要结局指标(TNSS)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各时点TNSS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1.2次要结局指标①TNNSS: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问各时点TNNSS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期间鼻炎症状2004年版得分: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各时点鼻炎症状2004年版得分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期间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得分: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各时点鼻RQLQ量表得分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各时点均数较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随访期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发作天数:IIT、PP集治疗组、对照组组内随访期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发作天数均少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随访期间复发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针刺起效时间: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针刺起效时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⑥ 疗效持续时间:IIT集、PP集治疗期间组间疗效持续时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组疗效持续时间长与对照组。⑦治疗结束后血清嗜酸粒细胞数量较基线变化情况:患者血清EOS数量无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均无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时点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均>0.05)。⑧治疗结束后血清IgE水平较基线变化情况:患者血清IgE水平无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均无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时点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均>0.05)。⑨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毫针盲刺刺入翼颚窝技术”平均等待时间为:6.640±3.035分,传统针刺技术为:31.19± 10.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3不良反应描述ITT集对照组在总计215次操作中仅5次出现轻微皮下出血,无患者因此不良反应退出研究;治疗组总计116次操作中2次出现轻微皮下出血,1次针刺过程中局部血肿,1次针刺后次日针刺侧下眼睑淤青,出现局部血肿与下眼睑淤青的患者因此退出研究,但局部血肿经即刻冰敷后血肿体积大幅减小,次日回访血肿消失。针刺后次日下眼睑淤青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3天预防继发感染,服用抗生素后第二天下眼睑淤青消失。3.2解剖学研究12侧操作针均进入翼腭窝,平均进针深度(mm):左侧:55.89±1.87、右侧:55.26±1.59;进针深度与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间比例关系区间为:44%-54%。12次操作中仅2次针尖触碰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平均距离(mm):左侧5.88±3.70、右侧:6.43±5.54,近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距离小于1Omm)概率:75%。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平均距离(mm):左侧:2.77±3.99、右侧:5.67±4.95,针贴近(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紧贴)上颌动脉翼腭段概率:58.33%。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平均距离(mm):左侧:2.83±4.05、右侧:5.67±4.95,两者紧贴概率:41.67%,以上各测量维度中双侧数据间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结论①“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相比其优势为:起效时间快,疗效持续时间长,就诊等待时间短。②“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在治疗期症状改善、随访发作天数减少、生活质量改善上,疗效无差异。③“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与“传统针刺技术”操作安全性均较高,但前者可出现患者针刺后面部血肿、针刺侧下眼睑淤青的不良反应,虽概率较低,但一旦出现会影响患者依从性,建议医师在完成严格技术培训前切勿操作。④目前尚无证据证实以上两种针刺技术可改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EOS数量。⑤沿颞下窝入路针灸针可刺入翼腭窝,但针具直接触碰到“蝶腭神经节”的概率不高。⑥临床操作中出现的非即刻不良反应----针刺次日针刺侧下眼睑淤青的原因为:“针灸针刺破上颌动脉翼腭段或其向前分支----眶下动脉”。⑦针刺深度(A)与颅骨宽度(B)间存在相关性:A/B比例区间为:44%--54%。综合考虑临床操作安全性、有效性,建议针对不同患者,进针深度选取比例区间下限。

李红岩[6](2015)在《鼻病“中医序贯疗法”对咽扁桃体肥大儿童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咽扁桃体肥大是小儿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也是引发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一个重要因素。咽扁桃体肥大可引起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慢性咳嗽、尿床、发育迟缓、等多种病症、严重者还会出现腺样体面容。目前临床上还是以鼻内镜下切除肥大的咽扁桃体作为主要方法来治疗儿童咽扁桃体肥大,但是目前并没有患儿接受咽扁桃体切除术的明确指征和具体年龄,而且咽扁桃体与儿童的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在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行咽扁桃体切除术仍在不同学者中存在争议。鼻内镜下咽扁桃体切除术有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据现有文献报道,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4%。因此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很好的方式成为非手术疗法中重要的一部分,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是导师孙书臣主任医师创立的治疗方法。应用此方法治疗儿童咽扁桃体肥大,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前后鼻内镜下咽扁桃体的大小的变化。同时对比部分患儿采用本治疗2周前后的鼻塞、流涕、打鼾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旨在评价中医序贯疗法对于小儿咽扁桃体肥大治疗中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1、本研究共观察来我院就诊的35名经鼻内镜检查诊断为咽扁桃体肥大的患儿,使用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平均治疗16.8±8.3周后再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对比其治疗前后咽扁桃体大小的变化。2、本研究对门诊因咽扁桃体肥大就诊患儿进行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2周前后症状改变对比观察,治疗前记录症状评分,治疗2周后再由家长评估其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对此疗法的满意度做出评价。结果:本研究共观察35例2岁~12岁之间经鼻内窥镜检查诊断为咽扁桃体肥大的患儿,症状问卷发放29份。本次研究治疗前平均咽扁桃体占后鼻孔大小为0.763±0.017,治疗后平均咽扁桃体占后鼻孔大小为0.591±0.026(P<0.01)。29例患儿观察的主要症状鼻塞、打鼾、流涕、夜间发生呼吸暂停等如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说明2周的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可以改善相关症状。结论:1、鼻病“中医序贯疗法”对于缩小儿童肥大的咽扁桃体有较好的疗效。2、鼻病“中医序贯疗法”在2周内对咽扁桃体肥大儿童的鼻塞、流涕、打鼾、夜间呼吸暂停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李懿波[7](2014)在《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气流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OSAHS由睡眠时上气道频繁阻塞导致,常造成患者血氧饱和度减低,主要临床表现有晨起头疼、白天嗜睡、睡眠时打鼾等,特征在于患者睡觉时上呼吸道的局部或完全阻塞发作,打断(呼吸暂停)或减少(低通气)上呼吸道的空气流量。是一种发病率高、高度影响患者生活水平的疾病。近年研究报告显示OSAHS的发病率呈一个上升的趋势。常用的治疗OSAHS的方法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外科手术及口腔矫治器(OA)治疗等。而OA因其价格低廉、安全、舒适、制作方便且便于携带、无创伤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治疗OSAHS,OA的疗效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肯定,然而目前有关OA治疗OSAHS的具体机制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其形态学方面的描述。一般认为OSAHS患者戴用OA后,可将上呼吸道的周围组织向外牵引,以增加骨性咽腔及口咽软组织呼吸道的间隙,防止呼吸道阻塞,从而使得睡眠时气道通畅、升高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鼾声。但OSAHS患者戴用OA后,上气道气流动力学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尚不清楚。对OSAHS患者上呼吸道气流动力学研究有利于认识上呼吸道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有利于认识OSAHS的发病原因及揭示OA的治疗机制。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平静呼吸下OSAHS患者戴用OA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内部气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OSAHS患者戴用OA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学及内部流场的变化。探讨OA治疗OSAHS的机理,为工作中使用OA治疗OSAHS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8例OSAHS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6.25岁,平均体重指数24.46kg/cm2。对OSAHS患者戴用OA前及戴用OA三个月后的上呼吸道行CT扫描,利用Mimics10.01建立上呼吸道三维模型,通过ANSYS ICEM CFD14.0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用ANSYS14.0-FluidDynamics-FLUENT14.0对上呼吸道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ANSYS14.0-FluidDynamics-CFD-Post14.0对模拟结果进行后处理,将CFD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分析比较戴用OA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内部流场变化。实验结果:患者戴用矫治器后鼻咽容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咽、舌咽,喉咽区域容积均有增大(P<0.05),而主要变化区域发生在腭咽(增大了39.54%)和舌咽(增大了44.48%)处。患者气道狭窄区域出现在腭咽下界处,戴用矫治器后此区域面积有明显增大(P<0.05),增大了129.06%。患者戴用矫治器后鼻咽与会厌区域气道内流速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腭咽与舌咽区域流速明显减低(P<0.05),尤其是气道狭窄区域腭咽下界处流速显着变小(P<0.01),由戴用矫治器前的11.55m/s减小到8.81m/s,下降了23.7%。患者戴用矫治器后鼻咽及会厌区域压强变化不明显(P>0.05),而腭咽与舌咽处压强明显变大(P<0.05),尤其是腭咽下界处压强显着变大(P<0.01),由戴用矫治器前的-84.75Pa降低到-60.87Pa,负压降低了28.2%。患者戴用矫治器后咽腔阻力明显变小(P<0.05),由戴用矫治器前的290.63Pas/L减小到186.25Pas/L,戴用矫治器后患者咽腔气流阻力下降了35.9%。戴用OA后患者咽腔容积变化与AHI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咽腔阻力变化与AHI变化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实验结论:OSAHS患者戴用OA后,可通过扩张上呼吸道,改变上呼吸道气流动力学特征,降低上呼吸道狭窄区域的负压及咽腔阻力,使得上呼吸道不易塌陷,从而保持上呼吸道气流通畅。

王静静[8](2014)在《鼻腔扩容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致鼻阻塞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如何在鼻内镜下施行个性化的鼻腔扩容术来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导致的鼻阻塞,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分析鼻阻塞症状主观评估指标VAS与客观评估指标NMCA、NCV、NAR、VT之间有无相关性,以及NMCA、NCV、NAR和VT各参数两两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主因鼻塞来我科门诊就诊,鼻窦CT(冠状位)扫描显示无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等,但提示存在明显鼻腔结构异常需要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施行个性化的鼻腔扩容术,观察其手术疗效。术前均常规行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冠+轴+矢状位)扫描,对于门诊已有冠状位鼻窦CT者仅需完善轴状位和矢状位,如此来具体查看患者鼻腔结构异常情况,并进一步排除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等。同时对患者鼻阻塞症状通过VAS评分及鼻功能诊断系统进行主客观评估,分别记录其主客观评估指标VAS、NMCA、NCV、NAR、VT的数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在鼻内镜下对其施行个性化的鼻腔扩容术。均全麻,在STROZ0°、30°、70°鼻内镜及配套的摄像显示系统引导下完成手术。于术后12个月,再次对鼻阻塞症状进行主客观评估,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分析鼻阻塞症状主观评估指标VAS与客观评估指标NMCA、NCV、NAR、VT之间有无相关性,以及NMCA、NCV、NAR和VT各参数两两之间有无相关性,得出结论。结果1、90例患者术后均定期复查鼻内镜,随访36个月,显效7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约为97.8%,未见鼻干、头痛等术后并发症。2、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的VAS减小, NMCA和NCV增大,NAR降低,VT亦增大,有统计学差异(均是P <0.05),见表1。表明鼻腔扩容术对患者鼻阻塞这一主观症状有显着改善,使得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总呼吸量(VT)较术前增大,鼻气道阻力(NAR)较术前降低,鼻腔通气状况得到改善。3、鼻阻塞症状主观评估指标VAS与客观评估指标NMCA、NCV、NAR、VT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均是P﹥0.05),见表2;NMCA、NCV、NAR和VT各参数两两之间也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均是P﹥0.05),见表2。结论1鼻内镜下采取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式进行鼻腔扩容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致鼻阻塞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鼻阻塞患者的手术疗效应通过主客观指标综合评估,但主观评估指标VAS与客观评估指标NMCA、NCV、NAR、VT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3通过鼻声反射仪、鼻阻力仪和鼻呼吸量仪客观测量所得到的NMCA、NCV、NAR和VT各参数两两之间也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乔静[9](2013)在《腺样体肥大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观察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发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一个主要因素。好发于10岁以下小儿,尤以6-7岁者最为多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9.9%-29.9%。既往的研究大多仅关注腺样体肥大所引起的局部症状,随着睡眠医学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腺样体肥大所引起的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的症状及OSAHS导致的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等等。临床上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方法是鼻内镜下切除肥大的腺样体,但目前并没有患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术的具体年龄及明确指征,且腺样体与患儿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是否应在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期间行腺样体切除术仍有争议。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有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据文献报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4%。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鼻腔粘连、腺样体残留增生、咽鼓管圆枕损伤和软腭损伤等。文献报道的其它少见并发症有:腭咽关闭不全、咽后脓肿、鼻咽部炎性假瘤等。另外有部分接受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并不能完全解决OSAHS问题。据文献报道,如果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 I)>5诊断OSAHS,至少20%的患儿手术治疗失败,如果降低至按AHI>1诊断OSAHS,治疗失败率将高达75%。由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并没有明确的手术适应症,且存在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不能完全解决OSAHS的问题,患儿家长更愿意接受非手术疗法,其中中医治疗成为非手术疗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医学对腺样体肥大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没有对本病进行系统论述。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仅见于王永钦主编《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一书中,本书编制于2001年,将本病分为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及气血瘀阻3类辨证分型。由于本书编制时鼻内窥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对腺样体肥大的辨证分型缺少对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直观描述。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鼻内窥镜技术的广泛使用,本课题对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表现进行了直观、全面的观察,并全部保存图像。同时选取部分患儿,综合审查其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夜间氧饱和度监测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生活质量18项调查表(OSA-18量表),并将所得到的的资料与传统的辨证分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传统的辨证分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使中医对腺样体肥大的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准确、全面,为腺样体肥大的辨证论治及其转归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本课题共入组204例1岁~12岁之间经鼻内窥镜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全面观察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表现并保存图像,根据王永钦主编的《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其中88例患儿监护人填写了症状调查表及OSA-18量表。抽取75例患儿进行夜间氧饱和度监测检查。根据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表现、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OSA-18量表,与传统的辨证分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课题共入组204例1岁-12岁之间经鼻内窥镜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其中88例患儿监护入填写了症状调查表及OSA-18量表,抽取75例患儿进行夜间氧饱和度监测检查。1本次课题204例患儿中,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4.99±1.963岁。其中男性139例,女性65例,经πχ2检验,P=-0.000<0.05,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88例患儿常见症状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鼻塞,打鼾,张口呼吸,流涕,咳嗽,咯痰,清嗓,咽痛,尿床,耳部症状。其中王永钦主编《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中未涉及的症状包括:张口呼吸,清嗓,咽痛,尿床。同一症状在不同辨证分型中所占比例有所差异,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致病因素按顺序排列依次为:易感冒,喜食肉食,喜食甜食,过敏症状,父/母吸烟,父/母过敏,喜食冷饮,接触宠物,喜食辛辣。同一致病因素在不同辨证分型中所占比例有所差异,经z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本课题75例患儿接受了夜间氧饱和度监测检查,其中正常4例,轻度缺氧56例,中度缺氧15例。排除扁桃体3度、腺样体Ⅱ度及腺样体Ⅳ度患儿,共61例腺样体Ⅲ度患儿,其中肺脾气虚型20例,,肺肾阴虚型15例,气血瘀阻型14例,另有12例不能归入以上3类辨证分型中。经秩和检验,P<O.05,肺脾气虚、肺肾阴虚、气血瘀阻均与不能归入以上3类辨证分型的患儿最低血氧值有显着性差异,肺脾气虚、肺肾阴虚、气血瘀阻间最低血氧值无显着性差异。488例患儿监护人填写了OSA-18量表。经秩和检验,OSA-18量表评分在不同辨证分型中无显着性差异。5根据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表现,204例患儿中,肺脾气虚型70例,肺肾阴虚型67例,气血瘀阻型34例,另有33例患儿鼻内窥镜下腺样表现不能归入以上3类辨证分型中,观察分析其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表现,具有大致相同的特点:腺样体表面凹凸不平33例,占100%;腺样体呈明显分叶状33例,占100%;腺样体表面附有分泌物25例,占76%;腺样体色淡红29例,占88%;腺样体色红4例,占12%。6不能归入以上3类辨证分型的33例患儿舌象、脉分布:舌色红27例,占82%;舌色淡红6例,占18%,苔白腻31例,占94%;苔薄白2例,占6%。脉滑21例,占64%;脉涩12例,占36%。结论:本课题对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表现进行了直观、全面的观察。同时选取部分患儿,综合审查其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夜间氧饱和度监测及OSA-18量表,并将所得到的的资料与传统的辨证分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1本课题分析了88例患儿的症状调查表,观察到腺样体肥大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打鼾,张口呼吸,流涕,咳嗽。伴随症状包括:咯痰,清嗓,咽痛,尿床,耳部症状。所有患儿均具备以上主要症状及部分伴随症状。但根据其主要症状的差异,舌象,脉象及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表现,在中医的辨证分型上有虚、实之分。2本课题入组的204例患儿中有33例与王永钦主编《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记载的3类辨证分型不符,观察其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表现具有一致性,综合考虑其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夜间氧饱和度监测及0SA-18量表,认为应归为一类新的辨证分型,此类辨证分型更倾向于临床上常见的痰凝血瘀型。具体临床表现如下:鼻塞日久,持续不减,痰涕粘稠,或黄或白,睡眠中鼾声时作,张口呼吸,咳嗽;清嗓,咯痰,痰白粘,量不多;咽痛,尿床,听力下降;夜间缺氧较重;腺样体肿大,表面凹凸不平,呈明显分叶状,色淡红或红,表面可附有分泌物。舌红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滑或涩。3在以上辨证分型的指导下,我们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提出以下观点:不同辨证分型下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均可出现夜间氧饱和度下降,前3类辨证分型在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上无显着性差异;腺样体肥大患儿均具备主要症状及部分伴随症状,但其主要症状的差异,舌象,脉象及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表现,决定其在中医的辨证分型上有所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应辨证论治;王永钦主编的《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所记载的3类辨证分型,在临床治疗上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现代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了系统观察,发现有部分患儿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表现不能归入以上3类辨证分型中,为此我们提出了腺样体肥大新的辨证分型;现代医学根据腺样体肥大程度决定手术适应症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全面概括腺样体肥大引发的所有疾病,本课题研究发现在新的辨证分型中,腺样体肥大与由其引发的夜间低血氧具有一致性,此类辨证分型可能是由前3类辨证分型,尤其是气血瘀阻型腺样体肥大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发展而来,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引发0SAHS最主要的辨证分型。对此类辨证分型的患儿,由于病程较长,腺样体组织可能已发生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效果欠佳,在治疗中需要细心观察,如果短期内不能减轻症状,改善夜间缺氧情况,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本次课题结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直观表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夜间氧饱和度监测及OSA-18量表,与传统的辨证分型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新的辨证分型,对于不同的辨证分型,我们也提出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传统的3类辨证分型建议接受中医药治疗,新的辨证分型如短期内中医药治疗无明显改浮,建议患儿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陈欣[10](2009)在《PF加Furlow法对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语音改善近期效果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VPI)患者发元音、辅音,语句时的声学特点及语图特征,以此为基础,对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Pharyngeal flap,PF)加软腭逆向双Z形瓣移位术(Furlow’s operation、Furlow或double-opposing Z-plasty palate repair)复合术式治疗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的短期语音效果进行评价,探讨此复合术式治疗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的价值。方法:第一章:应用多功能语音分析仪对20例健康儿童、56例腭裂术后VPI患者4个元音、5个辅音及3个语句的语音声学特点进行对照研究。对其元音共振峰(Formant,F)、带宽(Band,B)、振幅能量值(Amplitude,A)、音高、音强,辅音及辅元音节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选择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30例,15例采用PF+Furlow复合术式;15例施行腭咽肌瓣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腭咽闭合不全率(rate of 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RVPI),单元音[i]的F2、F3、F1的能量值A1,[zi]、[ci]、[si]、[ji]、[qi]、[xi]擦音乱纹(fills)及冲直条(strike)出现率及语音清晰度,并与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结果:第一章:①元音的比较:腭裂术后VPI组[i]的第二共振峰(F2)、第三共振峰(F3)平均值显着低于对照组,其余元音各共振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所有元音音高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腭裂术后VPI组单元音音强普遍高于正常对照组;[i]的第一带宽(B1)在两组间无差异,第二带宽(B2)及第三带宽(B3)腭裂术后VPI组较正常组宽;腭裂术后VPI组[a]额外共振峰频率平均值(Fn)及其能量值(An)和[i]的F1的能量值(A1)均高于正常组。②辅音及辅元音节的比较:所有辅音样本冲直条及擦音乱纹的出现率在两组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蹦蹦跳跳身体好”中“体[ti]”的嗓音起声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腭裂术后VPI组显着低于正常组;腭裂术后VPI组“爸爸”中[ba]的过渡音征由正常组的正渡改变为鼻音特有的零渡,“妈妈”中[ma]的过渡音征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第二章:①RVPI的比较:各手术组手术前后及两手术组术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F+Furlow组术后RVPI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均低于腭咽肌瓣手术组术后RVPI。②单元音[i]的共振峰F2、F3平均值及其F1振幅能量值A1的比较:两手术组术后F2、F3均高于术前,两手术组术后F2、F3比较有显着差异,PF+Furlow组术后F2低于对照组,F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F+Furlow组术后[i]的A1低于腭咽肌瓣手术组术后,但是仍旧高于正常对照组。③辅音样本冲直条及擦音乱纹的出现率比较:两手术组术后组明显高于各自术前组,但是低于对照组,PF+Furlow组术后明显高于腭咽肌瓣组术后。④语音清晰度的比较:两组术前无差异,腭咽肌瓣组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F+Furlow组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是PF+Furlow组术后仍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有其特征性的语图特点,计算机语音分析技术是一项客观评估腭裂术后VPI患者语音的很有价值的技术。2、PF+Furlow复合术式能显着改善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改善发音。

二、The Use of Nasendoscopy in Assessing Velopharyngeal Function in Case Received Pharyngeal Flap(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Use of Nasendoscopy in Assessing Velopharyngeal Function in Case Received Pharyngeal Flap(论文提纲范文)

(1)正颌外科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语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颌面三维重建CT数据获取、测量、分析
        2.2 X 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骨前移距离
        2.3 语音资料的采集及语音评价
        2.4 声学语音分析
        2.5 相关性分析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颌面三维重建 CT 测量分析结果
    2 X 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
    3 语音评价分析
    4 元音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5 辅音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5.1 辅音语图形态正确及错误频数的比较研究
        5.2 辅音下限频率及能量的比较研究
    6 上颌骨前移距离与咽腔长度、面积、体积及语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正颌手术对咽腔和语音影响的背景和进展
    2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咽腔解剖结构的变化与正颌手术的关系
    3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软硬组织的变化与正颌手术的关系
    4 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语音的影响
        4.1 语音评价
        4.2 正颌手术对元音的影响
        4.3 正颌手术对辅音的影响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颌外科手术对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语音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20例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头针即时效应与头针同步康复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现状
    1.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现状
    2.头针即时效应的研究现状
    3.针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即时效应的研究现状
    4.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即时效应的研究现状
    5.舌骨位移的研究现状
    6.功能学检查在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现状
        6.1 吞咽造影检查
        6.2 超声检查
        6.3 软管喉镜
        6.4 咽腔测压检查
    小结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样本估计
    1.3 诊断依据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实验一:头针对中风后吞咽障患者(女性)舌骨位移的即时效应研究
    2.2 实验二:头针同步康复训练疗效的观察
3.资料整理与统计
4.注意事项
5.研究结果
    5.1 病例收集情况
    5.2 基线资料分析
    5.3 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5.4 头针即时效应的观察
    5.5 治疗后组内观察指标比较
    5.6 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指标比较
    5.7 两组间疗效比较
6.讨论
    6.1 中医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6.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6.3 头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讨论
    6.4 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讨论
    6.5 实验方案的讨论
    6.6 超声在中风后吞咽障碍评估使用的讨论
    6.7 结果分析
    6.8 创新性
    6.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洼田饮水试验
    附表2 洼田饮水试验
    附表3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附表4 坐位平衡三级标准
    附表5
    附表6 知情同意书
个人简介

(3)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CRS纳入标准
        1.1.2 对照组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资料
        1.2.2 测定方法
    1.3 统计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nNO与 FeNO水平
    2.3 各组其它客观检查指标分析
    2.4 nNO在 CRS诊断中的应用
    2.5 nNO水平与鼻窦CT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
    2.6 FeNO水平与鼻窦CT评分及EOS%的相关性
    2.7 FeNO水平增高的患者比例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鼻呼气一氧化氮检测在鼻部疾病的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对治疗青(少)年腭咽闭合不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标准评估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评估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软腭及咽腔大小测量结果分析
    3.2 腭咽闭合率结果分析
    3.3 吹水泡实验结果分析
    3.4 患者语音清晰度测评分析
    3.5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3.6 患者VELO调查结果分析
4 讨论
    4.1.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病因
    4.2 腭咽不合不全的分类
    4.3 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4.4 腭咽闭合不全的手术治疗方式
    4.5 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的优势
    4.6 手术注意事项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腭咽闭合不全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优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课题来源
    2.研究背景
综述一: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流行病学
    2.病因病机
        2.1 经典机制
        2.2 速发与迟发相反应
        2.3 Th1与Th2免疫平衡
    3.危险因素
        3.1 遗传和家族倾向
        3.2 变应原暴露
        3.3 空气污染
        3.4 其它
    4.诊断
        4.1 分类与分度
        4.2 诊断标准
    5.对生活质量影响
    6.治疗
        6.1 药物治疗
        6.2 特异性免疫治疗
        6.3 目前我国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现状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鼻鼽)的认识
    一、概述
        1.鼻鼽的定义
        2.对中医病名的解释
        3.历史沿革
    二、病因病机
        1.《内经》中的认识
        2.历代医家关于病因病机的学说
    三、古代医家辨证治疗观点
        3.1 散寒
        3.2 温阳
        3.3 双解
    四、近年来中药治疗研究
        4.1 单一经方
        4.2 不同治法指导中药应用
        4.3 自拟经验方
        4.4 中药熏鼻
        4.5 中药外治
        4.6 中药治疗机理研究
        4.7 简要评述:
    五、针灸治疗研究
        5.1 单纯针刺或以针刺为主的治法
        5.2 温针
        5.3 电针
        5.4 对以上研究简要评述
        5.5 蝶(翼)腭神经节刺激技术
        5.6 对蝶腭神经节刺激技术研究的简要评述
        5.7 灸类技术
        5.8 对灸类技术简要评述
    六、其它外治技术
        6.1 穴位埋线
        6.2 穴位注射
        6.3 蜂针
        6.4 自血注射
        6.5 推拿
        6.6 简要评述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受试者选择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流程图
        2.2 样本量估算
        2.3 随机方法与分配隐藏
        2.4 对照方法
        2.5 治疗方案
        2.6 随访
        2.7 基线
        2.8 结局指标
        2.9 不良反应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2.10 受试者保护
        2.11 统计分析
        2.12 统计内容与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试验完成及脱落病例情况
        3.2 基线数据分析
        3.3 疗效分析
    4.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干预方法的确定
        4.3 对照方法的确定
        4.4 本研究中干预措施的表述
        4.5 干预措施体现的中医思想
        4.6 疗效分析
        4.7 结局指标分析
        4.8 随访结果分析
        4.9 安全性评价
        4.10 卫生经济学评价
        4.11 “毫针盲刺刺入翼颚窝技术”优势分析
        4.12 其它
    附图——上颂动脉沿颞下窝向翼腭窝走形
    参考文献
解剖学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标本准备
        2.3 针刺操作
        2.4 暴露蝶腭神经节
        2.5 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
    3.研究内容
    4.研究结果
        4.1 毫针刺入深度(mm)
        4.2 针与蝶腭神经节距离(mm)
        4.3 针接近蝶腭神经节分析
        4.4 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距离(mm)
        4.5 针贴近上颌动脉翼腭段概率分析
        4.6 上颌神经与上颌动脉翼腭段距离
        4.7 上颌神经紧贴上颌动脉翼腭段概率分析
        4.8 进针深度与人体面颅宽度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9 进针深度与人体面颅宽度比例
    5.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结语
    1.临床研究部分
    2.解剖学研究部分
本研究创新点
特别声明
问题与展望
附录1: 伦理批件
附录2: 临床研究注册信息
附录3: 临床试验方案SCI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供本院博士论文盲审用)

(6)鼻病“中医序贯疗法”对咽扁桃体肥大儿童治疗前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儿童咽扁桃体肥大的认识和治疗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病因
        1.2 内伤病因
        1.3 饮食内伤
        2. 咽扁桃体肥大的中医治疗
        2.1 口服中药治疗
        2.2 外用方式治疗
        2.3 针刺治疗
        2.4 综合治疗
        3.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咽扁桃体肥大
        4. 讨论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咽扁桃体肥大的认识和治疗
        1. 咽扁桃体的解剖和生理
        2. 咽扁桃体肥大的病因学
        2.1 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2.2 咽扁桃体肥大相关疾病
        3. 咽扁桃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3.1 鼻部症状
        3.2 耳部症状
        3.3 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症状
        3.4 睡眠呼吸障碍
        3.5 全身症状
        3.6 咽扁桃体面容
        4. 咽扁桃体肥大的相关检查
        4.1 鼻内窥镜检查
        4.2 影像学检查
        4.3 睡眠相关检查
        4.4 耳镜及声导抗检查
        5. 咽扁桃体肥大的诊断
        6. 咽扁桃体肥大的治疗
        6.1 一般治疗
        6.2 药物治疗
        6.3 手术治疗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前后鼻内镜下咽扁桃体大小对比
        2.2 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2周症状变化对比
        2.3 统计方法
    3. 诊疗标准
        3.1 咽扁桃体肥大诊断标准
        3.2 症状标准
        3.2.1 症状观察指标
        3.2.2 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前后咽扁桃体大小前后对比
    3. 鼻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2周主要症状评分前后对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气流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OSAHS
    2.上呼吸道形态学研究
    3.上呼吸道流体动力学研究
第一部分 OSAHS 患者上呼吸道形态及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OSAHS 患者经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气流动力学变化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临床病例报告

(8)鼻腔扩容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致鼻阻塞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腺样体肥大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观察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与治疗
    1 古代中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1.1 鼾眠
        1.2 鼻窒
    2 现代中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2.1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2.2 肺脾气虚,痰湿凝结
        2.3 邪毒久留,气血瘀阻
    3 腺样体肥大的中医治疗
        3.1 单纯口服中成药
        3.2 单纯口服中药汤剂
        3.3 中药超声雾化
        3.4 针刺治疗
        3.5 综合治疗
        3.6 中医序贯疗法
    4 讨论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与治疗
    1 腺样体肥大的流行病学
    2 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学
        2.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急性腺样体炎
        2.2 鼻炎或鼻窦炎
        2.3 变态反应
        2.4 慢性扁桃体炎
    3 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3.1 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症状
        3.2 局部症状
    4 腺样体肥大的检查及诊断
        4.1 鼻内窥镜检查
        4.2 鼻咽部侧位X线检查
        4.3 鼻咽部CT检查
    5 OSAHS的检查和诊断
        5.1 多导睡眠监测
        5.2 心肺偶联睡眠图谱
    6 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6.1 鼻用激素治疗
        6.2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7 讨论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腺样体肥大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1.4 氧饱和度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设计
        2.2 课题实施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氧饱和度监测仪器
        2.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常见症状、相关致病因素分布统计
        2.1 常见症状
        2.2 相关致病因素
    3 最低血氧统计分析
        3.1 最低血氧分布
        3.2 不同辨证分型与最低血氧关系
    4 OSA-18量表统计分析
    5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辨证分型
    6 舌象、脉象分布
讨论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的目的
        1.2 选题的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常见症状、致病因素分布
        2.3 最低血氧
        2.4 OSA-18量表
        2.5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的辨证分型
        2.6 舌象、脉象分布
        2.7 总结
    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10)PF加Furlow法对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语音改善近期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腭裂术后VPI患者语音声学特点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实验器材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对元音的分析与研究
        2.2 辅音及语句中辅元音节的分析与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PF加Furlow法对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语音改善近期效果的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实验材料
        1.2 录音方法和指标测量
        1.3 研究内容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The Use of Nasendoscopy in Assessing Velopharyngeal Function in Case Received Pharyngeal Flap(论文参考文献)

  • [1]正颌外科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语音的影响[D]. 孟坤. 青岛大学, 2021
  • [2]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头针即时效应与头针同步康复疗效研究[D]. 曹婧.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D]. 胡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改良咽后壁组织瓣转移修复术对治疗青(少)年腭咽闭合不全的研究[D]. 林文轩.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2)
  • [5]毫针盲刺刺入翼腭窝技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优势的临床研究[D]. 张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04)
  • [6]鼻病“中医序贯疗法”对咽扁桃体肥大儿童治疗前后临床观察[D]. 李红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7]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气流动力学研究[D]. 李懿波.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8]鼻腔扩容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所致鼻阻塞的疗效分析[D]. 王静静. 郑州大学, 2014(03)
  • [9]腺样体肥大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观察及评价研究[D]. 乔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1)
  • [10]PF加Furlow法对大龄腭裂术后VPI患者语音改善近期效果的评价[D]. 陈欣. 青岛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鼻内窥镜检查在接受咽瓣的情况下评估腭咽功能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