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一、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伍山林[1](2021)在《如何认识经济思想的“谱系”——以英国重商主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英国历史上,16世纪至18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经典时代。对此,学术界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是,在经典时代之前,一些重商主义政策已经得到了应用;在经典时代之后,不少重商主义政策依然通行了一段时间,尽管遭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从重商主义乃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之复合体这个角度,有必要以经典时代为基础,将英国重商主义向前延展一个半世纪作为前经典时代,向后延展半个世纪作为后经典时代。由此,我们既可以看清英国重商主义在这5个世纪中的生命周期;又可以知道经济自由主义是如何从重商主义的母体中孕育出来并且成为其对立面的;从长周期角度还可以体会到,体系性的经济思想的形成总是离不开时代的趋势性需要。

王力[2](2021)在《沃尔特·R·米德“美国外交传统”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是美国杰出的外交政策研究者,他融合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议题,搭建起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论框架,本论文旨在对米德的学术思想加以阐述。美国的外交传统是米德学术研究的核心论题,通过对美国外交历史的爬梳,米德分析了影响美国外交传统的因素,并对美国权力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总结。他认为,对美国外交史的研究应当着眼于更为宏观的视角,注重其历史传承性。米德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单边主义/多边主义等二分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汉密尔顿主义、威尔逊主义、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四种美国外交传统,认为正是这四种主义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组合和动态发展,共同决定了美国外交行为。在此基础上,米德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权力根源”进行了理论发掘,在硬权力和软权力之外,提出了“粘性权力”的概念,从而实现了对美国外交传统认识的理论升华。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而言,这与米德作为学者与智库专家的双重身份是分不开的,依照“四种主义”与“三种权力”框架,米德构建了一个美国外交传统思想研究体系,丰富了学界解析历史、认知现实的理论工具。米德的思想成熟于21世纪初期,根据他的分析框架,本文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总统即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四届政府的外交行为进行分析,认为米德的理论能够对历届政府的外交行为进行合理的解析,为我们理解美国外交传统和21世纪美国外交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合理的视角。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米德的学术经历、着述、观点特别是“四种主义”与“三种权力”框架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米德认为,汉密尔顿主义的核心主张是“追求商业利益”,国家外交行为应该寻求有利于美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各种外部条件;威尔逊主义主张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美国式的民主和价值观,认为美国有义务作为“文明的灯塔”为世界各国指引发展方向;杰斐逊主义反对过多地国际介入,主张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视为首要任务,是小政府主义的支持者;杰克逊主义具有民族主义色彩和民粹主义倾向,注重提高美国的军事实力。本章在分别阐述四种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发挥作用的时间和手段,并结合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变化侧重分析他们如何共同作用,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本章继而对米德权力形态理论进行介绍,米德将美国的权力形态分成锐性权力、粘性权力、甜性权力和支配权力:锐性权力是美国的军事实力,广义上指其显着的核优势、广泛的海外军事部署和庞大的军费开支所构成的综合实力;粘性权力是经济活动影响力的体现,是美国对其他经济体产生粘性吸附的作用;甜性权力是美国的理想、文化和价值观吸引力,和软权力的概念类似,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支配权力是权力的合集,是前三种权力协同发挥作用时体现出的综合优势。如果说“四种主义”理论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了隐藏在美国外交史洪流中的四种意识主张,那么对美国权力形态的分析则从共时性的角度丰富了米德的理论,二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网络。这种坐标式的分析结构既充分尊重和考量了美国外交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又突出体现了美国历史上特别是二战以来的外交特征,在宏观上形成横纵相交的二维理论框架,有助于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梳理。论文的以下章节运用米德的思想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国外交传统进行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政府的政治倾向、外交风格和在任时期的外交活动,清晰地展示了四种主义对国家领导人及其外交政策的影响。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一战后至20世纪末的美国外交政策演变。一战后,美国进入福特主义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美国社会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同时在国际关系中,美国以世界大国的身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四种主义开始面对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局面。随着二战中英国的衰落,美国在冷战后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资本主义过渡到后福特主义时代。在这一历史阶段,四种主义在不同时期所追求的美国权力类型不断变化,带来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不断发展。冷战结束后,粘性权力一度成为了美国主要追逐的权力类型,在克林顿政府期间,汉密尔顿主义成为了外交活动的主导思想。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小布什政府时期威尔逊主义的起落。作为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小布什具有威尔逊主义者的特征。“9·11事件”让小布什得到了杰克逊主义者的坚定支持,为威尔逊主义披上了强硬、现实的铠甲,然而随着反恐战争的升级,四种主义逐渐产生了分歧,小布什的大中东战略宣告失败。第四章解读了奥巴马政府期间杰斐逊主义的兴起。米德认为,奥巴马是典型的杰斐逊主义者,正如竞选演讲宣言一样,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战略收缩,运用巧实力对自身的外交主张进行调整,寻求各个派别之间的平衡,力图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然而杰斐逊主义者的政治主张经常被诟病过于温和或起效缓慢,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能从根本上满足美国民众的要求。第五章分析了特朗普政府期间杰克逊主义者的外交特点。美国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失衡加剧、政治上的反精英情绪和社会文化价值中身份认同的缺失导致美国国内民粹主义兴起,特朗普趁机入主白宫,其支持者多为杰克逊主义者。强烈的本土主义倾向使得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有着显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色,但杰克逊主义者本身并不具备系统的执政理念,也无法确立具有连续性的外交思想。第六章对米德的美国外交传统思想进行了评价。首先对21世纪四种主义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进行解读,并对它们可能进行的调整和融入策略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米德的推断,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战略维度进行思考。面对自由资本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和美国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就业问题严重之间的矛盾,汉密尔顿主义者需要寻求一种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模式;威尔逊主义者在大中东战略之后逐渐式微,面对世界局势由美国独霸到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日趋明显,国际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强,威尔逊主义者需要对其价值观传播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杰斐逊主义者能够调整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始终坚持“避免不必要的国际介入”的基本理念,以最低的成本融入国际社会,避免战争,优化配置有限资源等成为了杰斐逊主义者在新形势下的代表主张。杰克逊主义者虽然缺乏成熟的外交主张,但他们在美国普通选民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维系其他三个主义的感情纽带和实力基础,将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如何认识当代国际局势和对自身国际角色、如何充分认识并坚持利用海权体系、如何在四个学派中做出合理的取舍和组合,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思考的战略维度。

刘倩[3](2021)在《李斯特与近代中国》文中指出

刘强,谢雪[4](2021)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1881—1891年英国公平贸易运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1881—1891年英国公平贸易运动为切入点,研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破了由英国的工业家和银行家、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和美国内战前的农场主构成的支持自由贸易的跨国联盟,欧洲大陆国家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产品市场。此前受益于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部分制造商受到冲击,从而领导和组织了回归贸易保护主义的公平贸易运动。但由于英国的工业先发优势,形成了更强大的支持自由贸易的联盟,从而没有让公平贸易运动的政策主张得到足够的政治支持。虽然如此,公平贸易运动的许多主张符合当时英国的长期利益,但却因为对自由贸易的信仰而被推迟执行。

沈丁心[5](2021)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9月,安倍晋三内阁闪电辞职,菅义伟接任,日本政治从此开启了“后安倍时代”。安倍晋三两次执掌日本政坛,创下了日本战后政治家最长执政记录。安倍时代已去,但却为日本政坛留下了诸多政治遗产,其中,安倍有关经济外交的构想、政策行动与成效,对日本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依然深远广泛。“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外交将向何方,格外引人注目。因此,从了解菅义伟政府外交政策取向和展望未来日本外交发展趋势的意义上,回顾与总结安倍执政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渐趋展现为相对积极的态势。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促动国际社会复合相互依存的逐步发展与不断完善;同时,逆全球化的趋势,亦在相当程度上与全球化共生同行,在相当复杂的国际战略互动中展现出突出的影响。在上述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下,日本经济外交的内涵与外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在日本对外交往和外交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经济外交相关变量之间的耦合与交叉互动等问题上,通过这项研究以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在新时代的现状与变化,把握其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我国对日外交乃至我国外交的发展与未来方向塑造等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日本官方数据和政府资料等为主要基础数据,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分析以安倍政府(第二次执政)时期为核心的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构想、实施内容、外延变化、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本文由绪论(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分析)、正文(五章)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构成。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内生变化与外在变迁等作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等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明确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前提,为其后展开的有关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构想、具体政策实践、政策实施的模式建构和发展趋势研究等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第一章以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解读与释义为核心内容,通过对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外交研究的相应理论解读来建构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解读,不仅意在充实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认知,而且能为解读21世纪日本经济外交发展的指导理念提供更为明晰的线索与方法。如何有效评估日本经济外交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需要充分发挥国际关系理论和经济外交研究理论的指引作用。本文第二章以时代演变中的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为主题,梳理与解读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厘清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特别是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内涵。从纵向的视角分析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构想、布局的变化及其五大支柱(对外贸易、经济援助、对外投资、经济制裁、经济合作)的基本内涵与进展,以及与安倍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实施日本经济外交的具体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日本在经济外交的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经贸外交、投资外交与援助外交,乃至制裁外交,例如签署CPTTP、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等等过程的分析,阐释经济外交与日本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的交互作用,展现日本经济外交在日本国家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第三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扩大为主题,通过对“大阪轨道”构想及其实施过程的全面分析和东日本大地震后危机外交公关的经济外交实施案例的实证分析,具体阐述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是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变化而实现自身理念与政策实践升级的过程。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解读,是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章中对于“大阪轨道”的关注与研究,是针对日本外交整体实践中,基于主场外交与经济外交的关联性互动,阐释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研究。同时,针对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专门性案例研究,以“谣传损害”背景下的经济外交作为分析案例,从另一个侧面充实了有关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论证过程。同时,本章对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通过对比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阐释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本文第四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动因、特点与评价为主题。对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研究,本文的关注不单局限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本身,更注重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产生的动机与深层原因等问题方面。基于国家治理与国家战略的双重视角,尝试重新认识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变化特点等问题。本文第五章以“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为题,在综合分析日本经济外交嬗变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构想、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展望,是分析、研究与评价日本外交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之一。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从国家治理到外交实践的相关构想与政策实践,而且与日本面临的外在国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依据上述分析考察,本文尝试在结论部分提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本文尝试建构新的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通过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三个维度,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政策及其属性嬗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全方位地考察日本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实践与发展变化,转变现有日本外交研究的思维定势,实现日本外交研究的理论创新。本文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研究,是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优化与拓展。第二,日本经济外交的内在构成与自身的逻辑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本国内外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日本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地完善内涵,适时地扩展外延的有机整体。应对中国国力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巨大变化,安倍政府重新认识和调整经济外交的价值与作用,是其现实主义国家治理理念的最明显体现。第三,本文在研究中特别关注了经济外交内涵变化与外延扩大的问题。诸如经济外交中的文化属性问题、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传播与经济外交政策的交叉融合问题等,为全面认识和把握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独立的思考。本文认为,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既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在21世纪日本国家外交实践中的延续,也是安倍政府在和平主义外交与文化产业立国等治国理念指导下,主动顺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外交实践过程。第四,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对日本经济外交特别是安倍经济外交提供了基本的理念基础和政策动力,同时也决定了日本经济外交的特性与发展困局。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既给日本振兴经济与国际合作,重振国家自信提供了助力,同时也无法避免受到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国际认知等等的局限与约束,从而导致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无法摆脱既有的发展思路与框架,无法完全回应日本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后安倍时代”的日本经济外交能否摆脱困局,在日本经济与日本外交、日本国家转型与国际社会发展等等交汇过程中,继续发挥有效的链接与平衡作用,为日本的国力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持续观察。

王家曦[6](2021)在《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对战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外交所做之比较研究。本文认为,“经济外交”即某一国基于政治考量,透过权力相对关系,将经济工具作为媒介,针对特定的外交战略目标,由施动主体(国家、国家联合、国际组织等)对受动主体(同样为国家、国家联合、国际组织等)策动与控制,以引导或迫使受动主体服从施动主体的政策目标及利益诉求的行为。经济外交有两种形式,即“一国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其二,“一国政府或代表其政府的机构或官员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中最为典型的两种经济外交,其涉及对象的广泛性、战略目标的多元性、战略手段的丰富性和战略效果的显着性,都为探讨经济外交的性质、作用和意义指明了方向。经济外交实践又作为国际社会体系和权力结构中的能动因素,形成了一个交叉嵌套、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战略交汇与互动,这就为在层次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进行比较研究创造了可能性。战后的美日经济外交处在相同或相近的时空背景下,面临共同但有所区别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所关注的即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对机遇和挑战的认知与因应,并尝试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加以探讨。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战后不同阶段中,美日两国进行了哪些经济外交实践?其发展和演变呈现出哪些特点?从理论视角看,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存在哪些联系和区别?形成这些联系和区别的主要动因为何?这些动因又将如何影响美日两国经济外交的决策和实施?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回答,是本文展开研究的主要脉络。通过梳理美日两国经济外交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根据战略核心指向的转换与战略的调整和演进,梳理出以下几点研究发现:其一,战后初期是国际经贸新秩序的形成阶段,美日两国由于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权力资源的不同,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外交路径。美国通过经济外交塑造了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经贸新秩序,并形成了更加专注于获得并维持经济权力的经济外交路径。而日本则通过积极在东南亚开展经济外交摆脱了战争带来的萧条与停滞,重建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并形成了更加专注于获得并扩大经济权利和利益的经济外交路径。其二,进入冷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和全球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经济外交在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权重都在持续上升。安全关切也成为经济外交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能源、贸易、高科技产品等涉及国际经贸的议题成为外交战略中安全关切聚焦的重点。在经贸和科技领域拥有压倒性的体量和优势的美日两国,其经济外交中的安全化构建也随之展开。贸易壁垒、贸易保护和经济制裁成为经济外交的新工具,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安全内涵。这一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改变了国际经贸发展的形式和方向,也对此后两极格局的瓦解和新的全球经贸秩序形成埋下了伏笔。其三,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瓦解释放了压在国际经济贸易头上的安全重负。从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国际经贸大繁荣、大发展的催化剂。在进入新的跨越式发展时代后,面对变化了的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需要对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两大趋势做出战略回应。对于美国来说,“其他国家从自由贸易协定中获益过多”被界定为对美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域外国家”和“亚太地区主要参与者”双重角色之下的美国为了应对此种威胁,确保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便通过经济外交对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这一战略挑战做出了回应。而面对亚太区域的整合和域内国家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日本有以下几个战略主张:第一,以经济为手段建立美国、日本与欧洲三极国际新秩序;第二,加强美日安保及突显自己为西方国家一员,除了运用美日同盟关系与亚太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外,日本也以亚太先进民主化国家自居,主导亚太民主化;认为身为亚太民主国家,必要努力使亚太稳定与和平共存。回顾美日经济外交从形成到发展的整个变迁过程不难发现,经济事务在外交中的地位和权重是持续增加的。作为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相交叉的特殊领域,经济外交是国际关系领域中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对经济外交的既有研究中,经济外交的性质、手段、地位和作用受到较多关注。纵观二战以来的外交史,经济外交的作用不断强化,影响不断外溢,特别是在全球化将全人类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之后,经济外交的更加不可替代。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外交倡导的“合作、互惠、共赢”理念并非总能在外交政策中占据主导,甚至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经济外交本身就会成为冲突和对抗的诱因。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入口,如何通过经济外交框架下的合作共赢和包容性增长重建国际社会的领导力和进步主义,经济外交如何在防范和化解冲突风险、拓展人类共同福祉、促进国际经济制度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是时代留给所有国际事务参与者们共同求索的一道考题。

赵茜[7](2021)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政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贸易是资本无障碍的国际自由流动,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先进国家因在生产环节上居于国际垄断地位,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而落后国家为保护幼稚工业部门,则须相应地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但当国内市场达到饱和后,也应转向自由贸易。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指出,自由贸易会使资源禀赋优越的落后国家获得"后发优势",打破先进国家的国际垄断地位。先进国家因此不得不转而回归保护贸易,以抵御新兴工业国的市场扩张。这是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兴衰更替的奥秘所在。这一规律是由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发现可知,当前先进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重建生产领域的国际垄断地位。但是,此举未必能够奏效。因为先进国家各经济部门已经形成了垄断,国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不复存在。垄断组织已经可以依靠垄断地位获得利润,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就无助于产业复兴。尽管如此,先进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阻击"后发优势",这给新兴工业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理论与实践难题。

陈雨丹[8](2021)在《从关税法案演变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1816-1861)》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政策通过关税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国会作为制定贸易政策的主要机构,管理对外贸易。直到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改变了美国贸易政策决策权——国会授权于总统制定贸易政策,将贸易管辖权让渡给总统。自建国至内战期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题都基本围绕“关税”展开。考察1816年至1861年间战前关税政策的轨迹有助于考察美国贸易政策的重要转变。早期美国的贸易政策基本体现在每一次关税立法,可以说,早期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就体现在关税法案的调整。本论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1789年关税法》与美国早期自由贸易思想的出现;第二部分,探讨了1816-1861年美国贸易政策经历的四个时期:1816-1832年的关税特点是加强保护,贸易保护主义实现了萌芽和短暂的发展;1833-1842年,总体看仍处于关税保护时期,这也是支持贸易保护者与支持自由贸易者激烈斗争的时期,在紧张和政治不稳定的局势下,双方进行了部分妥协;1846-1857年,自由贸易时期,但是政治紧张和经济危机同时出现,这个时期存在较短;《1861年莫里尔关税法》标志着美国高关税贸易保护主义的确立。

刘顺[9](2021)在《资本主义“保护关税制度”的历史存在及当代反思——以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以保护关税制度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并非今天才跃然而生的新事物。1888年恩格斯就曾专门写过《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一文阐发其深邃观点。在恩格斯看来,保护关税制度曾是资本主义新旧生产方式完成更替的一种人为手段,但在长期意义上影响垄断利润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它终将被自由贸易所取代。尽管他的重要论断已过去100多年,但今天保护关税制度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国家建构竞争优势、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现实主义工具,并未跳出恩格斯的理论框架。重温其相关论断,有助于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为洞悉经济全球化新动向、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思想滋养。

熊小果[10](2021)在《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历史面纱——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回潮,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具有同构性,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始终在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之间做螺旋运动。作为相互角力的各资本集团利益竞争的手段、资产者剥削无产者剩余价值以实现资本增殖的工具,贸易政策既是形塑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螺旋运动的"理性力量",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揭示的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政策二重性的历史本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性揭示中蕴藏着破解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和出路,为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破解逆全球化困局、打造经济内外双循环格局、推进世界经济善治指明了方向。

二、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认识经济思想的“谱系”——以英国重商主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前经典时代
三、后经典时代
四、分期及相关问题
五、一点扩展

(2)沃尔特·R·米德“美国外交传统”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米德的“美国外交传统”:主义与权力
    第一节 沃尔特·米德主要着述和思想
    第二节 米德指出的美国外交传统中的“四种主义”
    第三节 米德的权力理论
    第四节 米德的逻辑和方法
第二章 20世纪美国外交传统的呈现
    第一节 美国经济社会形态变革与外交传统的演进
    第二节 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变奏
第三章 威尔逊主义的冒进(小布什政府时期)
    第一节 新保守主义与威尔逊主义的复兴
    第二节 威尔逊主义与“反恐战争”
    第三节 威尔逊主义的异变与失败的大中东战略
第四章 杰斐逊主义的变革(奥巴马政府时期)
    第一节 国际新形势下的杰斐逊主义者
    第二节 杰斐逊主义者的新特征
    第三节 主义间的调和与亚太再平衡
第五章 杰克逊主义的冲击(特朗普政府时期)
    第一节 美国社会民粹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民粹主义与杰克逊主义
    第三节 杰克逊主义的特朗普实践
第六章 对米德美国外交传统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四种主义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节 美国外交政策走向
    第三节 米德对美国世界霸权体系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沃尔特·R·米德大事年表(1952- )
致谢

(4)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1881—1891年英国公平贸易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英国单边自由贸易政策及其面临的挑战
三、制造商、国家公平贸易联盟与保守党
    (一)制造商与国家公平贸易联盟
    (二)制造商与保守党的联合
四、自由贸易者的反对
    (一)无形产业发展
    (二)自由党的长期自由主义政策
五、转向帝国特惠方向
六、结论:对外贸易政策的社会基础

(5)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延展
第二章 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核心内涵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时代嬗变
    第二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设想与实践
    第三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五大支柱与“三大经贸合作协定”
第三章 日本经济外交的外延扩大
    第一节 “大阪轨道”:日本经济外交的话语构建
    第二节 政府开发援助计划(ODA):日本经济外交的变异
    第三节 应对“谣传损害”的危机公关:日本经济外交的新范式
第四章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特点与局限性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国内外动因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特点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局限性
第五章 “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趋势与展望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趋势与困境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章节设置
第一章 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的理论工具与研究路径
    第一节 主要理论工具:新现实主义与权力转移理论
    第二节 研究路径:战后美日经济外交的发展阶段的总结及比较
第二章 “权力”与“权利”之辩:美日经济外交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践:战后初期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
    第二节 案例分析:战后初期美日经济外交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比较研究:美日经济外交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安全化”:冷战背景下美日经济外交的演化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践:冷战中美日经济外交的“安全化”进程
    第二节 案例分析:美日经济外交“安全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比较研究:美日经济外交对“安全化”的认知与回应
第四章 机遇、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亚太区域整合与美日经济外交
    第一节 经济外交实践:全球化背景下的亚太区域经贸整合与美日经济外交
    第二节 案例分析:美日经济外交的“重新校准”
    第三节 比较研究:亚太区域经贸整合中的机遇、挑战与美日经济外交的回应
结论
    研究发现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8)从关税法案演变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1816-186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第一章 《1789 年关税法》与美国早期贸易政策
    第一节 《1789 年关税法》出台与美国关税体制建立
        一、《1789 年关税法》的出台
        二、《1789 年关税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第二节 美国早期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思想确立
        二、自由贸易向贸易保护转向
第二章 1816-1861 年关税法案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确立
    第一节 从《1816年关税法》到《1832年关税法》: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一、《1816 年关税法》和《1824 年关税法》:“保护性”关税出台
        二、1828 年“可憎关税法”与《1832 年关税法》:保护性关税的高潮与回落
    第二节 1833 年《折中关税法》到《1842 年关税法》: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的争斗
        一、政治妥协背景下出台的1833 年《折中关税法》
        二、重回贸易保护的《1842 年关税法》
    第三节 从1846 年《沃克关税法》到《1861 年关税法》:自由贸易时代及其终结
        一、1846 年《沃克关税法》出台与自由贸易开启
        二、《1857 年关税法》出台与自由贸易发展
        三、1861 年《莫里尔关税法》出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
第三章 1816-1861 年关税法案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评析
    第一节 1816-1861 年关税法案与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
        一、影响关税法案和贸易政策的因素由经济利益转向经济和政治利益并重
        二、关税法案和贸易政策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重点逐渐变化
    第二节 1816-1861 年关税法案与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二、对美国内战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资本主义“保护关税制度”的历史存在及当代反思——以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提出:当今泛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否跳出了恩格斯的理论框架
二 保护关税制度:资本主义史上实现新旧生产方式更替的一种人为手段
    (一)保护关税制度曾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
    (二)保护关税制度曾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
    (三)保护关税制度曾助力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并过渡到新生产方式
三 保护关税制度:影响资本主义垄断利润在世界更大范围内实现
    (一)保护关税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国际化
    (二)保护关税制度影响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国际化
    (三)保护关税制度阻滞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 保护关税制度:在资本逻辑机制下终将被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所取代
    (一)保护关税制度与资本逐利最大化的基本逻辑相悖
    (二)保护关税制度与自由贸易政策会权宜性交替出现
    (三)保护关税制度最终会被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所取代
五 当代反思:再次泛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仍未跳出恩格斯的理论洞见

(10)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历史面纱——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螺旋式的历史结构
    (一)英美贸易“自由-保护”政策的来回摆动
    (二)贸易“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结构
        1.贸易“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钟摆形式
        2.贸易“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实质结构
        3.贸易“自由-保护”钟摆螺旋的辩证统一
二、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二重性的历史本质
    (一)第一重本质:资本集团之间的利益竞争
        1.国家内资本集团利益竞争的手段
        2.国家间资本集团利益竞争的手段
    (二)第二重本质:资本实现利润的工具
        1.意识形态“诳语”:资产增殖的贸易本质
        2.资产阶级利益共相:马克思恩格斯对贸易本质的阶级分析
        (1)对自由贸易本质的阶级分析。
        (2)对贸易保护本质的阶级分析。
三、破解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螺旋运动的历史进路
    (一)破解贸易政策螺旋运动的历史依据
        1.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哲学基础
        2.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进步意义
    (二)破解贸易政策螺旋运动的历史出路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成全球经济善治
        2.拒绝经济自由主义,推动经贸融合发展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扞卫国家发展安全

四、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认识经济思想的“谱系”——以英国重商主义为例[J]. 伍山林. 经济思想史学刊, 2021(03)
  • [2]沃尔特·R·米德“美国外交传统”思想研究[D]. 王力. 吉林大学, 2021(01)
  • [3]李斯特与近代中国[D]. 刘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1881—1891年英国公平贸易运动[J]. 刘强,谢雪. 财经问题研究, 2021(08)
  • [5]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D]. 沈丁心. 外交学院, 2021(10)
  • [6]战后美日经济外交比较研究[D]. 王家曦. 外交学院, 2021(11)
  • [7]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政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赵茜. 社会主义研究, 2021(02)
  • [8]从关税法案演变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1816-1861)[D]. 陈雨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资本主义“保护关税制度”的历史存在及当代反思——以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为中心的考察[J]. 刘顺. 文化软实力, 2021(01)
  • [10]西方发达国家贸易政策“自由-保护”螺旋运动的历史面纱——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视角的分析[J]. 熊小果. 商业研究, 2021(01)

标签:;  ;  ;  ;  ;  

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