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浮压下木材干燥性能研究

真空浮压下木材干燥性能研究

一、Study on Wood Drying Properties under Vacuum-floating Pressure(论文文献综述)

宋伟杉[1](2020)在《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干燥室壳体保温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木材干燥是木制品生产过程中耗能最大的环节,约占生产总能耗的40-70%,而木材干燥室壳体热损失高达干燥总能耗的20-30%,因此提高干燥室壳体保温具有重要的意义。SiO2气凝胶独特的纳米网络结构使其具有密度低、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等优良特性,但SiO2气凝胶机械强度差,且常用的超临界干燥制备成本高、工艺复杂、危险性较高。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与冷冻干燥制备SiO2气凝胶,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探讨其在木材干燥室壳体保温中的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常压干燥和冷冻干燥均可成功制得SiO2气凝胶,经过正己烷置换与三甲基氯硅烷表面改性处理后制得的SiO2气凝胶性能最佳,密度为0.117 g/cm3,导热系数为0.0227 W/(m·K),比表面积为956 m2/g,平均孔径为11.5 nm,孔隙率为95%,热稳定性好。(2)采用常压干燥制得密度低、保温性能优异,热稳定性与疏水性好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直接浸注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密度为0.133 g/cm3,横纹方向保温性能最好,导热系数为0.0362 W/(m·K),热稳定性好,氧指数为22.4%,接触角为154.7°。凝胶整体成型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凝胶时间、密度、导热系数、接触角随木粉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密度为0.159-0.191 g/cm3,导热系数为0.0302-0.0350 g/cm3,接触角为144.6°-165.9°。(3)金属装配式木材干燥室中,所占面积小的框架热损失严重,高达壳体热损失的15%,其中框架结构的H型铝型材腹板部分热损失最严重,占框架热损失的73%。将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应用于木材干燥室壳体以增强其保温性能,设计了4种不同的改进方法:将壳体中的保温材料岩棉替换为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保温材料、在壳体双侧框架处增加复合保温材料层、在壳体单侧铝板内增加复合保温材料层以及在壳体双侧铝板内增加复合保温材料层。研究发现采用双侧复合壳体结构的框架热损失大大降低,其中H型铝型材腹板部分热损失减少了77-82%,壳体总热损失降低了18-21%。

王芳[2](2020)在《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智能材料具有多功能性和智能性,在军事,建筑和日常生活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智能材料,电致驱动材料可以在电场下产生变形和挠曲位移,或者在应力下产生响应电荷,在致动器,传感器和柔性仿生机器人等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由纤维素基材及其表面电极组成,当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电压时,材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或形变。其产生形变的原因主要源自两方面,其一是纤维素纤维自身的压电效应所导致的形变,其二是纤维素基体内部残留离子和极化水分子等在电场作用下扩散和移动造成的体积膨胀。纤维素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优势,但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驱动输出和驱动频率较低。同时,由于纤维素基材的保水性较差,环境湿度变化会极大影响其致动性能。本论文首先采用棉纤维(CPF)和壳聚糖(CTS)为原料,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为溶剂,通过旋涂成膜方式得到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壳聚糖/纤维素复合膜材料。将所得复合膜浸于8%[EMIM]Ac水溶液中进行掺杂处理,在其表面原位沉积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形成表面电极,得到纤维素基电致驱动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复合膜材料(WCPF:WCTS=9:1)的表面更加致密,内部结构更加均匀。与纯纤维素膜相比,复合膜的吸水率降低了46.8%,而保水率提高了34.6%,显示出更好的抵抗环境湿度变化的能力。同时,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也比纯纤维素膜有较大改善,抗张强度提高53.7%,杨氏模量提高72.5%。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显示,掺杂离子液体[EMIM]Ac后复合膜材料的结晶度有所提高,但热稳定性稍有下降。掺杂了离子液体的壳聚糖/棉纤维基电致动材料,在10 V直流电压下的最大电致驱动位移可达7.3 mm,比相同条件下纯棉纤维材料提高了2.3倍。其次,论文选用两种α-纤维素含量均超过93%,相对结晶度超过82%的木浆溶解浆粕为原料,以[EMIM]Ac为溶剂得到再生纤维素膜,以离子溅射方式在膜表面沉积一层金电极而得到基于木质纤维的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纤维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木浆粕主要差异是其灰分以及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的不同,木浆粕纤维(WPFC)的灰分含量为0.12%,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合计为4.45 ppm,而木浆粕纤维(WPFH)的灰分含量为0.06%,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合计为5.64%。对比复合材料表面电极的两种形成方式,即膜表面离子溅射法沉积金形成金属电极(Au E)和膜表面原位沉积PEDOT:PSS形成导电聚合物电极(CPE),前者所得电致动复合材料的电致驱动性能明显高于后者,掺杂离子液体的棉纤维素膜以及壳聚糖/棉纤维复合膜表面沉积金电极后材料的电致驱动位移都较沉积导电聚合物电极增加了一倍多,Au E(CPF-IL)膜的最大偏转位移达到10.5 mm,而Au E(CPF/CTS-IL)膜达到15 mm。两种木浆粕纤维制备的电致驱动的电致驱动性能也显示出较大差异,Au E(WPFC-IL)膜的最大偏转位移为5.1 mm,而Au E(WPFH-IL)膜则具有23 mm的偏转位移。最后,论文以高结晶度的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纤维(TOCNF)为原料,通过溶剂蒸发自组装成膜,再通过表面离子溅射沉积金而得到纳米纤维素基电致动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纤维膜具有均匀而致密的结构。随着TOCNF膜厚度的增大,膜的热稳定性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机械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膜厚度达14μm时,其拉伸强度超过107 MPa,杨氏模量达到14.9 GPa,而膜厚度为4.7μm的膜,拉伸强度仅为23 MPa,杨氏模量为4.71 GPa。TOCNF膜厚度对材料最大偏转位移以及响应时间造成重要影响,太厚或者太薄均不利于材料电致动性能的提升。当材料外加电压从3 V增加到10 V时,材料的响应性能不断提高。施加10 V直流电压,厚度为10.8μm的TOCNF膜所得到的电致动复合材料Au E(TOCNF-d)表现出极为优异的电致动性能,几秒钟之内,材料迅速偏转,最大尖端位移超过32 mm,当改变电压方向时,材料可以迅速折回,此时最大反向偏转位移达42.5 mm。

王巍聪[3](2020)在《微胶囊甲醛捕捉剂对胶合板甲醛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家居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购置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具产品成为了人们热衷的事情。但是随着我国木质资源的紧缺,天然实木家具成为稀缺品,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各种胶合手段制造而成的人造板式家具。人造板生产中使用的胶黏剂主要为脲醛树脂胶黏剂,其价格便宜,粘接能力好,但由于胶黏剂在热压过程中的不完全固化,会造成人造板中游离甲醛的长期释放。众所周知,甲醛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更是有很大的危害。本文基于胶合板甲醛释放的源控制角度,将甲醛捕捉剂与微胶囊技术相结合,制备具有缓释性能的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通过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功能性芯材负载量高,甲醛降解效果优良的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通过将微胶囊化的甲醛捕捉剂以不同的负载方式应用于胶合板中,探讨微胶囊型捕捉剂对胶合板中的甲醛释放性能的影响,分析微胶囊化甲醛捕捉剂在胶合板甲醛释放控制中的作用机理。(1)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通过分析芯材类型、芯壁比、乳化剂含量因素对微胶囊的形貌、负载量、负载效率以及降醛效果的影响,确定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尿素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芯壁比为1:1,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添加量为1%时制备的微胶囊形貌较好,呈规则球状,表面孔隙分布均匀,功能性芯材的负载量和负载效率分别可达29.6%和22.1%,在180 min内对甲醛的降醛效率可达45.2%。(2)将上述得到的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分别以单板浸渍负载和胶黏剂掺混处理两种方式应用于胶合板中,通过对处理后的胶合板甲醛释放性能进行测定发现,采用单板浸渍负载微胶囊的方法制备的胶合板,常温常压浸渍处理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较未处理材降低了 65.73%,超声浸渍处理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降低了 70.22%。而采用掺混胶黏剂方法制备的胶合板,其甲醛的释放量较未处理材降低了 58.43%。单板浸渍负载微胶囊的方法使得微胶囊能够通过对木材天然导管的填充,在甲醛释放的路径中捕获游离甲醛;掺混胶黏剂负载微胶囊的方法可使芯材在热压过程中参与反应,从游离甲醛产生源头进行控制。(3)在微胶囊制备中引入温敏材料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可制备具有温敏响应特性的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本文将分子量在10000以上,体积相转变点为33℃的PNIPAM以质量比为1:2的比例(PNIPAM:壁材)添加至微胶囊合成体系中,制得的微胶囊其功能性芯材的负载量和负载效率最高可达到32.82%和59.38%。在常温条件下,该微胶囊对甲醛的降解效率可达36.94%,在环境温度在40℃的条件下,微胶囊对甲醛的降解率可达53.13%。温敏微胶囊对甲醛的变温控释与PNIPAM的加入直接相关,当温度升高超过相转变点时,PNIPAM大分子链的疏水作用增强,分子链脱水收缩,使得微胶囊表面孔隙增大,增加游离甲醛与芯材的作用反应。(4)基于温敏微胶囊型捕捉剂对胶合板甲醛释放进行控释,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有明显的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处理材,添加了温敏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的胶合板在室温条件下其甲醛释放量在1 d、15 d、28 d时,下降了42.29%、29.28%、20.57%,在40℃的环境温度下,其甲醛的释放量较未处理材也下降了 41.13%、25.53%、19.34%。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芯材有所消耗,降醛效率有所下降。由于微胶囊的加入,胶合板的力学强度稍有下降,相较于未处理材,胶合强度下降11%,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分别下降了 24.3%和22.4%。

侯俊峰[4](2019)在《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及其传热传质机理》文中研究说明为揭示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水分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机制,以毛白杨(Populus towentosa)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度-压力集成探针测试分析了周期式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进而优化了木材热压干燥工艺;构建了含水分压力项的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与验证,为实现木材热压干燥过程精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木材初含水率为50%~70%,热压板温度为120~180℃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①热压板闭合期间,升温阶段,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的木材内部水分压力高于大气压;木材表面到中心形成了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液态水的水分状态分布。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表面到中心形成了不同过热度的过热蒸汽分布。②热压板打开期间,内部水蒸气在木材与大气环境间的压力差驱动下从表面迁出,导致含水率降低,这是周期式热压干燥木材内部水分迁移的主要方式。(2)基于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对干燥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木材热压干燥工艺。25 mm厚杨木锯材热压干燥优化工艺为:预热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40℃、闭合时间为14.0 min、打开时间为1.5 min;含水率高于30%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40℃、闭合时间为11.5 min、打开时间为2.0 min;含水率在20%~30%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50℃、闭合时间为7.5 min、打开时间为2.0min;含水率在6%~20%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60℃、闭合时间为8.5 min、打开时间为2.0 min。优化工艺较传统工艺干燥效率提高了 104.90%。(3)分析了热压干燥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与气干材相比,热压干燥杨木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分别减少了 56.15%和28.87%,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减少了55.45%和37.06%,而径向湿胀和干缩率分别增大了 36.00%和14.58%。与气干材弦径向湿胀比(2.60)和弦径向干缩比(2.29)相比,热压干燥木材弦径向湿胀比(0.84)和弦径向干缩比(0.89)分别降低了 67.69%和61.14%。热压干燥降低了木材尺寸变化的各向异性,提高了木材尺寸稳定性。(4)构建并验证了含水分压力项的热压干燥木材传热传质模型。检测分析了热压干燥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场、温度场和含水率场的分布规律。构建了含水分压力项的传热与传质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及MATLAB软件程序,对构建的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与验证。结果表明:①依模型预测的热压干燥木材含水率值和实测值较好地吻合。②与不含水分压力项的传统传热模型相比,含有水分压力项的传热模型预测的木材温度值更接近于实测值。

李炯炯[5](2019)在《木质素活化及改性酚醛树脂制备与固化胶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能够有效降低酚醛树脂合成过程中有毒苯酚的使用量、减少树脂合成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提高酚醛树脂的固化速度、降低酚醛树脂及其制品的生产成本。但是木质素反应活性低、分子量大、空间位阻大,使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胶合性能差、木质素的添加量低;而传统木质素活化方法一般反应条件苛刻、步骤繁琐、活化效率低,很难实现工业化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简单、高效的木质素活化方法提高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并将其用于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制备。研究脱甲氧基试剂在低温常压下对碱木质素进行脱甲氧基活化改性、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在低温常压下对碱木质素进行降解改性、高碘酸钠在温和条件下对碱木质素进行氧化仿生改性等对碱木质素化学结构、反应活性等的影响;研究脱甲氧基活化碱木质素、降解活化碱木质素、氧化活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对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的胶接性能、固化性能等的影响;解析温和条件下碱木质素活化改性机理及活化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固化胶接机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以亚硫酸钠等为脱甲氧基试剂,温和条件下可以实现碱木质素的脱甲氧基活化。低温常压条件下采用不同种类的脱甲氧基试剂对碱木质素进行脱甲氧基活化,与未活化碱木质素相比,经脱甲氧基处理的碱木质素甲氧基含量降低、酚羟基含量升高、反应活性增强。当以亚硫酸钠为脱甲氧基试剂、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min、脱甲氧基试剂加入量为碱木质素质量的15%时,得到活化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最高,甲氧基含量降低43.5%,酚羟基含量增加46.4%。以亚硫酸钠为脱甲氧基试剂时,亚硫酸根离子攻击碱木质素中的甲氧基,从而使甲氧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转变成高反应活性的酚羟基。(2)利用脱甲氧基活化碱木质素可以制备高性能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脱甲氧基反应使碱木质素中的反应活性位点增多,故而与未活化木质素基酚醛树脂(ALPF)相比,脱甲氧基活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的聚合度高、固化速率快、胶合强度高、甲醛释放量低、热稳定性好;其中亚硫酸钠活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DLPF-Na2SO3)的固化时间仅为普通酚醛树脂(PF)的50%,表现出最快的固化速度。DLPF-Na2SO3树脂的胶合强度大于0.70MPa,甲醛释放量低于0.50 mg/L,且其热稳定性高于其他活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当采用最优活化条件得到的碱木质素(DL-Y1)改性酚醛树脂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91MPa增加到1.07MPa,甲醛释放量从0.58mg/L 下降到 0.22mg/L。(3)低温常压条件下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可对碱木质素进行降解活化,降解碱木质素聚合度降低、活性位点含量显着增加。降解过程中,氢氧化钠能够促进β-0-4醚键的断裂,而尿素水合物能够使降解溶液处于稳定状态。与未降解碱木质素相比,降解碱木质素从苯基丙烷八聚物降低为苯基丙烷三聚物,其反应活性位点含量增加767%,酚羟基含量增加71.4%。当降解温度为25℃时,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对碱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最佳。相比于未降解碱木质素,最佳降解条件下得到碱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增加1 43%,醇羟基含量增加81.9%,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4)利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活化碱木质素可制备出高性能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降解碱木质素具有低的分子量、增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以及增强的反应活性,故而与ALPF树脂相比,降解活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的羟甲基化程度和聚合度较高、凝胶时间短、固化速度快,胶合板胶合强度从0.90MPa上升到1.06MPa、甲醛释放量从0.56mg/L下降到0.38mg/L。与其他活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相比,最佳降解条件得到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DALPF-3)的胶接性能和热稳定性最好,凝胶时间从530s降低到428s,胶合板胶合强度从0.91MPa升高到1.13MPa、甲醛释放量从0.58mg/L 下降到 0.34mg/L。(5)温和条件下采用高碘酸钠可实现对碱木质素的氧化活化,并用于酚醛树脂的改性。与未氧化碱木质素相比,氧化碱木质素(OAL)中甲氧基含量从0.3168mmol/g降低到0.0013mmol/g,氧化降解碱木质素(ODAL)中甲氧基含量从0.8042mmol/g降低到0.0069mmol/g;氧化活化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增强,其愈创木基酚环被转化为邻苯醌和邻苯二酚结构。与PF树脂相比,氧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OALPF)和氧化降解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ODALPF)的凝胶时间从635s分别降低到548s和439s,胶合板胶合强度从0.90MPa分别增加到1.02MPa和1.16MPa,甲醛释放量从0.59mg/L分别降低到0.48mg/L和0.35mg/L。氧化碱木质素中的邻苯二酚和邻苯醌结构之间的反歧化反应增加了改性树脂的交联密度,从而提高了活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综合性能。(6)亚硫酸钠等脱甲氧基试剂可以实现碱木质素中甲氧基的脱除,并将其转变成高活性的酚羟基,增加碱木质素中反应活性位点含量,增强其反应活性,从而使合成的脱甲氧基活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具有好的固化胶接性能。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可实现碱木质素的降解活化,降低碱木质素的分子量,增加碱木质素中反应活性位点含量,增强其反应活性,从而使降解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具有优异的固化胶接性能。高碘酸钠可实现碱木质素及降解碱木质素的氧化活化,将碱木质素中的甲氧基转变成邻苯醌或邻苯二酚结构,增大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从而使氧化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具有优异的固化胶接性能。与木质素脱甲氧基和氧化处理相比,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降解木质素具有操作简单、原料利用率高、降解木质素无需分离提纯等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黄赛赛[6](2019)在《毛竹、杨木乙酰化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改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木材是一种天然的多孔性材料,容易发生开裂、变形等一系列尺寸不稳定情况,到目前为止,传统的乙酰化改性方法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乙酰化处理工艺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其催化效率低下、反应副产物难去除、酯化反应单一等问题。本研究先对比不同催化下乙酰化的性能,然后比较乙酸酐(AA)、乙酸乙烯酯(VA)与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作为乙酰剂的处理工艺,最后再通过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联合有机单体改性方法——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以期为竹木材乙酰化工艺优化及竹木材尺寸稳定性性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析竹材乙酰化的颜色、疏水性变化,考察竹木材材改性前后尺寸稳定性的变化,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动态机械分析仪(DMA)等设备,对改性竹木材的化学组分和基团变化、热稳定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动态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乙酰化毛竹在浓硫酸、乙酸、乙酸钾以及无催化条件下,对其增重率、尺寸稳定性、颜色、疏水性以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材先浸渍于15 wt%乙酸钾溶液中12 h,取出并静置12 h,干燥后真空浸渍于过量乙酸酐溶液,加热至120°C反应3 h,改性材获得最高增重率(19.59%),尺寸稳定性能增强,颜色变化较其他组不明显,表面接触角增大(靠竹青面:101.3°;靠竹黄面:88.7°),疏水性增强,并且热分解温度(303℃)高于未处理材(265℃)。(2)毛竹分别与VA和AA进行乙酰化反应,其中,VA处理材获得较高增重率(11.09%)和增容率(4.25%),其尺寸稳定性、储存模量也高于AA处理材;但处理材均未出现明显微观结构形变,VA处理材表现出脆断现象。接下来VA处理材与MMA单体混合加热并反应,得出:VA-MMA处理材增重率(18.95%)、增容率(8.66%)以及单体转化率(20.69%)明显提高,储存模量高于MMA处理材;VAMMA处理材与MMA处理材均保持原有结构,但VA-MMA处理材中出现大量团絮状聚合物,MMA处理材局部出现细小微球状聚合物。(3)速生杨木与VA反应获得的增重率(20.62%)、增容率(5.25%)明显高于与AA反应,尺寸稳定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较AA处理材更优,并且其微观结构较AA处理材出现明显的管胞壁、具缘纹孔的充胀现象。VA改性杨木通过MMA单体聚合反应,获得的增重率(35.70%)、增容率(4.89%)及单体转化率(14.63%)明显提高,其吸水膨胀率、干缩率均最低,抗胀率、抗缩率大幅提高。VA-MMA处理材储存模量明显增加,但损耗模量几乎与MMA处理材同时达到峰值。VA-MMA改性杨木的大量纤维细胞孔隙、管孔出现聚合物填充,且细胞壁上也附着大量团状聚合物,而MMA处理杨木出现少量球状聚合物附着细胞孔隙。

王霞[7](2019)在《基于木材干燥VOCs吸附的MOFs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环保研究的热点,研究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吸附材料对大气环境污染的防控治理十分重要。本文首先研究人工林樟子松在常规干燥和高温干燥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人工林樟子松常规干燥和高温干燥排放的VOCs进行定量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α-蒎烯、β-蒎烯、四氯化碳和苯四种气体进行吸附去除研究。根据被吸附气体的性质,选用稀土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连配体自组装制备而成的多孔固体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上述四种木材干燥气体进行吸附研究。采用邻苯二甲酸酐和甲基-α-D-吡喃半乳糖苷为配体原料,单因素实验合成一系列新型有机配体,将合成的有机配体与稀土金属盐溶液通过常规溶液法制备得到的新型Rare-MOFs吸附材料,并通过SEM、EDS、TGA、BET、XRD和FT-IR等技术对Rare-MOFs材料进行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用人工林樟子松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木材常规干燥和高温干燥过程中排放的主要VOCs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常规干燥还是高温干燥,人工林樟子松释放的VOCs主要包括醛类物质、萜烯类物质和四氯化碳等物质,高温还出现了苯,并选取其中四种气体作为吸附研究对象。2、根据四种气体(α-蒎烯、β-蒎烯、四氯化碳和苯)的分子性质,制备新型的Rare-MOFs吸附材料,分别对上述四种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测试,根据吸附量对MOFs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得出:Nd-MOFs吸附材料和Ce-MOFs吸附材料分别对α-蒎烯、β-蒎烯、苯、四氯化碳四种气体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效果;La-MOFs吸附材料对α-蒎烯、β-蒎烯和四氯化碳吸附效果较好,对苯的吸附效果较差。三种材料对四种气体脱附效果也较好,而且材料可以循环使用。3、采用SEM、EDS、TGA、BET、XRD和FT-IR等技术手段对三种新型Rare-MOFs吸附材料进行表征。

侯俊峰[8](2019)在《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及其传热传质机理》文中提出为揭示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水分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机制,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度-压力集成探针测试分析了周期式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进而优化了木材热压干燥工艺;构建了含水分压力项的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与验证,为实现木材热压干燥过程精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木材初含水率为50%~70%,热压板温度为120~180℃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1)热压板闭合期间,升温阶段,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的木材内部水分压力高于大气压;木材表面到中心形成了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液态水的水分状态分布。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表面到中心形成了不同过热度的过热蒸汽分布。(2)热压板打开期间,内部水蒸气在木材与大气环境间的压力差驱动下从表面迁出,导致含水率降低,这是周期式热压干燥木材内部水分迁移的主要方式。(2)基于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对干燥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木材热压干燥工艺。25mm厚杨木锯材热压干燥优化工艺为:预热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40℃、闭合时间为14.0 min、打开时间为1.5 min;含水率高于30%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40℃、闭合时间为11.5 min、打开时间为2.0 min;含水率在20%~30%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50℃、闭合时间为7.5 min、打开时间为2.0 min;含水率在6%~20%阶段,热压板温度为160℃、闭合时间为8.5 min、打开时间为2.0 min。优化工艺较传统工艺干燥效率提高了104.90%。(3)分析了热压干燥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与气干材相比,热压干燥杨木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分别减少了56.15%和28.87%,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减少了55.45%和37.06%,而径向湿胀和干缩率分别增大了36.00%和14.58%。与气干材弦径向湿胀比(2.60)和弦径向干缩比(2.29)相比,热压干燥木材弦径向湿胀比(0.84)和弦径向干缩比(0.89)分别降低了67.69%和61.14%。热压干燥降低了木材尺寸变化的各向异性,提高了木材尺寸稳定性。(4)构建并验证了含水分压力项的热压干燥木材传热传质模型。检测分析了热压干燥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场、温度场和含水率场的分布规律。构建了含水分压力项的传热与传质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及MATLAB软件程序,对构建的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与验证。结果表明:(1)依模型预测的热压干燥木材含水率值和实测值较好地吻合。(2)与不含水分压力项的传统传热模型相比,含有水分压力项的传热模型预测的木材温度值更接近于实测值。

马青[9](2017)在《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杉木性能及固化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为探究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速生杉木的机理和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过程,制备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考察了浸渍材的力学及尺寸稳定性等性能,并对树脂改性杉木的机理和在杉木中的固化动力学以及固化反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扩大杉木的高效利用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改性技术的工业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真空浸渍法进行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度对固化增重率的影响显着,抽真空时间影响不显着;以固化增重率和固化后试材质量为优化标准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制备工艺为:-0.08 MPa条件下浸渍30min,常压下浸渍2 h,之后将试件从树脂中取出并拭去表面残余树脂后在-0.09 MPa条件下抽真空30 min。(2)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改性杉木的机理是树脂在细胞腔内表面紧密附着,并与之发生化学结合,从而提高杉木的力学及尺寸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有后真空和无后真空浸渍改性杉木的抗弯强度相比于杉木素材分别提高71.65%和112.85%,抗弯弹性模量分别提高58.28%和67.13%,平均硬度提高14.22%;浸渍材的吸湿、吸水尺寸稳定性显着提高;浸渍材细胞壁结构比杉木素材更均匀,且杉木、有后真空和无后真空浸渍材的细胞壁厚度分别为2.9 μm,8.19 μm和8.97 μm;浸渍材比未处理材的羟基减少、酯基增多。(3)本研究进行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在杉木中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出了树脂及其在杉木中的固化工艺、指前因子、固化反应级数和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为150.167 kJ/mol、平均指前因子为1.09X 1020、固化反应级数为0.958162。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时的表观活化能小于纯树脂,但是固化温度大于纯树脂。(4)本研究分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固化时的气体产物成分和固化产物的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树脂固化过程的气体产物主要是苯乙烯和水;杉木和浸渍材升温过程中的气体产物主要是水;树脂与木材中的-OH发生了促进酯基增加的反应,且此反应的温度范围为50℃-90℃。(5)本研究分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受热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并推导出了浸渍材的横纹导热系数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体积分数和孔隙率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浸渍材稳定后各层温度分布比杉木更均匀;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开始固化的温度为 84.2℃;试验所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横纹导热系数为 2.79×10-4 cal/(cm·℃·s)。

彭毅卿[10](2013)在《汽蒸预处理对杨木性质及真空干燥速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速生杨木为试材,分别采用100℃饱和蒸汽及120℃、140℃过热蒸汽对其进行预处理,对汽蒸预处理时的热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汽蒸预处理后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横向渗透性及真空干燥速率,目的是探究汽蒸预处理与真空干燥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速生材的快速干燥提供理论基础。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针对汽蒸过程中温度场的研究表明,汽蒸时木材外高内低的温度梯度使热量由表及里进行传递,热量传递的难易程度与木材的厚度成反比,与蒸汽的温度成正比。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木材中心升温加热时间,以140。C的汽蒸处理温度为例,2cm、4cm和6cm试材的中心层温度达到100℃的加热时间理论值与实测值分别是66min和85min、135min和150min、194min和170min,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2)针对汽蒸处理杨木的尺寸稳定性及横向渗透性的研究表明,经过汽蒸处理后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显着增加,120℃条件处理材的气干及吸水体积湿胀率分别为4.07%和14.60%,未处理材则为4.88%和14.90%;木材的横向渗透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40℃条件处理材的径向和弦向渗透性分别为0.44darcy和0.37darcy,高于未处理材的0.29darcy和0.24darcy。(3)针对处理材的真空干燥速率研究表明,与未处理材相比,汽蒸处理缩短了全程干燥时间的15%-60%;经过汽蒸处理后的木材干燥速率均高于未处理材,140℃处理材在0.02MPa条件下的径向及弦向干燥速率分别为1.34%/h和0.89%/h,未处理材则为0.83%/h和0.73%/h,且随着压力的降低和蒸汽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加快;干燥过程中木材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增加,在FSP以下时达到最大,随后又逐渐降低。

二、Study on Wood Drying Properties under Vacuum-floating Pressur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udy on Wood Drying Properties under Vacuum-floating Pressure(论文提纲范文)

(1)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干燥室壳体保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木材干燥室壳体保温材料研究现状
        1.1.1 木材干燥室壳体结构
        1.1.2 木材干燥室常用保温材料
        1.1.3 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气凝胶研究现状
        1.2.1 气凝胶的发展历程
        1.2.2 SiO_2气凝胶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1.2.3 SiO_2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SiO_2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2 实验方法
        2.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密度和孔隙率分析
        2.2.2 导热系数分析
        2.2.3 微观形貌分析
        2.2.4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2.2.5 红外光谱分析
    2.3 小结
3 木材-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 直接浸注法木材-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2.1 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导热系数分析
        3.2.2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3.2.3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2.4 复合材料的疏水性及红外光谱分析
    3.3 凝胶整体成型法木材-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3.1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
        3.3.2 复合材料的凝胶时间、密度
        3.3.3 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3.3.4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3.3.5 复合材料的疏水性
    3.4 小结
4 木材-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木材干燥室的保温性能研究
    4.1 复合材料在干燥室壳体中的应用
        4.1.1 木材干燥室壳体设计条件
        4.1.2 复合材料在木材干燥室壳体的应用设计
    4.2 木材干燥室壳体的热量损失
        4.2.1 普通壳体结构
        4.2.2 复合保温材料替换岩棉
        4.2.3 双侧复合框架结构
        4.2.4 单侧复合壳体结构
        4.2.5 双侧复合壳体结构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致驱动材料概述
        1.1.1 电致驱动材料简介
        1.1.2 电致驱动材料的应用
    1.2 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致动机理
        1.2.1 压电效应
        1.2.2 离子迁移
    1.3 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
        1.3.1 纸基电致驱动材料
        1.3.2 细菌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
        1.3.3 纳米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
    1.4 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掺杂改性
        1.4.1 纤维素-壳聚糖复合电致驱动材料
        1.4.2 纤维素-SWNT/MWNT复合电致驱动材料
        1.4.3 纤维素-石墨烯复合电致驱动材料
        1.4.4 纤维素-金属氧化物复合电致驱动材料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壳聚糖/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原料及药品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壳聚糖/纤维素的溶解
        2.4.2 壳聚糖/纤维素膜的制备
        2.4.3 壳聚糖/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
        2.4.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5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6 热重分析(TGA)
        2.4.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4.8 吸水率及保水值
        2.4.9 机械性能
        2.4.10 电致驱动性能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壳聚糖/纤维素电致驱动材料的结构表征
        2.5.2 热力学性能
        2.5.3 扫描电镜分析
        2.5.4 吸水率和保水值
        2.5.5 机械性能
        2.5.6 电致驱动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浆纤维素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原料及药品
    3.3 实验仪器及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α-纤维素含量
        3.4.2 聚合度
        3.4.3 羧基含量
        3.4.4 灰分含量
        3.4.5 金属离子含量
        3.4.6 木浆纤维素的溶解
        3.4.7 木浆纤维素再生膜的制备
        3.4.8 木浆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
        3.4.9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4.10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4.11 热重分析(TGA)
        3.4.12 电致驱动性能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木浆纤维素的组成结构
        3.5.2 木浆纤维素电致驱动材料的结构表征
        3.5.3 热力学性能
        3.5.4 电致驱动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及药品
    4.3 实验仪器及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纳米纤维素膜的制备
        4.4.2 纳米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
        4.4.3 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
        4.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4.4.5 热重分析(TGA)
        4.4.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4.4.7 机械强度
        4.4.8 电致驱动性能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纳米纤维素膜的成膜机理
        4.5.2 纳米纤维素膜的结构分析
        4.5.3 纳米纤维素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4.5.4 热力学性能
        4.5.5 机械性能
        4.5.6 电致驱动性能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主要结论
    论文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微胶囊甲醛捕捉剂对胶合板甲醛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室内甲醛污染来源
        1.1.2 甲醛的危害
    1.2 人造板甲醛释放控制的研究
        1.2.1 源头控制
        1.2.2 过程控制
    1.3 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1.3.1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3.2 微胶囊在木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
        2.2.2 试验设计方法
        2.2.3 微胶囊负载量和负载效率的测试
        2.2.4 微胶囊对甲醛水溶液的降解测试
        2.2.5 微胶囊形貌分析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1 微胶囊SEM形貌表征
        2.3.2 芯材负载效率分析
        2.3.3 微胶囊甲醛降解效率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负载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的胶合板制备及甲醛释放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负载微胶囊的胶合板制备
        3.2.2 微胶囊芯材溶出率测试
        3.2.3 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测试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微胶囊芯材释放行为分析
        3.3.2 浸渍处理单板扫描电镜分析
        3.3.3 负载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温敏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合成
        4.2.2 温敏微胶囊的制备
        4.2.3 微胶囊芯材负载量和负载效率的测试
        4.2.4 温敏微胶囊的甲醛降解性能测试
        4.2.5 PNIPAM分子量测试
        4.2.6 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测试
        4.2.7 粒径测试
        4.2.8 红外测试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PNIPAM结构和分子量分析
        4.3.2 PNIPAM相转变点分析
        4.3.3 温敏微胶囊的形貌分析
        4.3.4 PNIPAM添加量对温敏微胶囊芯材负载效果的影响
        4.3.5 PNIPAM添加量对温敏微胶囊甲醛降解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温敏微胶囊在胶合板甲醛释放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负载温敏微胶囊的胶合板制备
        5.2.2 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测定
        5.2.3 力学强度测试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分析
        5.3.2 胶合板力学性能分析
        5.3.3 温敏微胶囊型甲醛捕捉剂对胶合板的甲醛释放控制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及其传热传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述
        1.1.1 水分压力在木材干燥传热传质研究的应用进展
        1.1.2 人工林杨木干燥的研究进展
        1.1.3 木材热压干燥的研究进展
        1.1.4 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2 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1.4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的判断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热压板温度对木材表层和心层温度的影响
        2.2.2 热压板温度对木材表层和心层水分压力的影响
        2.2.3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分析
        2.2.4 热压板打开期间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水分迁移规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3 不同工艺参数对木材热压干燥的影响规律
        3.1.4 木材热压干燥工艺优化
        3.1.5 热压干燥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判断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工艺参数对木材热压干燥的影响规律
        3.2.2 木材热压干燥工艺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周期式热压干燥对杨木锯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热压干燥对木材平衡含水率和阻湿率的影响
        4.2.2 热压干燥对木材湿胀率和抗胀率的影响
        4.2.3 热压干燥对木材干缩率和抗干缩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1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假设条件
    5.2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质控制方程的建立
        5.2.1 杨木锯材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FSP)
        5.2.2 杨木锯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FSP)
    5.3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控制方程的建立
        5.3.1 杨木锯材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FSP)
        5.3.2 杨木锯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FSP)
    5.4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定解条件
        5.4.1 几何条件
        5.4.2 初始条件
        5.4.3 边界条件
        5.4.4 物理条件
    5.5 周期式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主要物理参数
        5.5.1 木材的导热系数
        5.5.2 木材的比热
        5.5.3 木材的含水率
        5.5.4 木材的密度
        5.5.5 木材的空隙率
        5.5.6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FSP)
        5.5.7 木材的流体渗透性
        5.5.8 水和水蒸气的粘度
        5.5.9 木材内部水分的汽化潜热
        5.5.10 水蒸气的密度
        5.5.11 木材内部饱和水蒸气压力
        5.5.12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5.5.13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的水分扩散系数
    5.6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数值解
        5.6.1 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计算区域的离散化处理
        5.6.2 木材热压干燥传质控制方程的差分方程
        5.6.3 木材热压干燥传热控制方程的差分方程
    5.7 本章小结
6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数值模拟与验证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仪器与设备
    6.3 试验方法
        6.3.1 木材热压干燥试验
        6.3.2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与水分压力测试
        6.3.3 热压干燥木材各层含水率测试
        6.3.4 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参数的确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2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3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4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水分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5 热压干燥木材含水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的验证
        6.4.6 热压干燥木材温度实测值与理论值的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联合培养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木质素活化及改性酚醛树脂制备与固化胶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特性
        1.1.1 酚醛树脂的合成
        1.1.2 酚醛树脂的性质
    1.2 酚醛树脂的改性研究
        1.2.1 快速固化酚醛树脂的研究
        1.2.2 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1.3 木质素简介及其在木材胶黏剂中的应用
        1.3.1 木质素的结构
        1.3.2 木质素的特性
        1.3.3 木质素在木材胶黏剂中的应用
    1.4 木质素活化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1.4.1 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酚醛树脂
        1.4.2 木质素酚化改性酚醛树脂
        1.4.3 木质素脱甲氧基改性酚醛树脂
        1.4.4 木质素降解改性酚醛树脂
    1.5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思路
        1.5.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2 可能的解决思路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论文构成
        1.6.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论文构成
2 低温常压下碱木质素脱甲氧基及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碱木质素纯化
        2.3.2 实验设计
        2.3.3 脱甲氧基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2.3.4 三层桉木胶合板制备
    2.4 性能测试和表征
        2.4.1 碱木质素性能表征
        2.4.2 胶合板性能表征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催化剂活化碱木质素的FT-IR分析
        2.5.2 不同催化剂活化碱木质素的~1H-NMR分析
        2.5.3 亚硫酸钠活化碱木质素工艺研究
        2.5.4 亚硫酸钠活化碱木质素的~1H-NMR分析
        2.5.5 亚硫酸钠活化碱木质素的FT-IR分析
    2.6 小结
3 脱甲氧基活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性能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3.3.2 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3.3.3 三层胶合板制备
    3.4 性能测试和表征
        3.4.1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物理性能测试
        3.4.2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化学性能表征
        3.4.3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热稳定性表征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脱甲氧基试剂活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3.5.2 亚硫酸钠活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3.6 小结
4 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降解碱木质素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碱木质素纯化
        4.3.2 碱木质素降解
        4.3.3 碱木质素FT-IR测定
        4.3.4 碱木质素~1H-NMR测定
        4.3.5 碱木质素MALDI-TOF-MS测定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降解碱木质素
        4.4.2 温度对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降解碱木质素的影响
    4.5 小结
5 降解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性能及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碱木质素纯化
        5.3.2 纯化碱木质素降解
        5.3.3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5.3.4 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5.3.5 三层胶合板的制备
        5.3.6 酚醛树脂物理性能测试
        5.3.7 酚醛树脂热稳定性测试
        5.3.8 酚醛树脂化学性能表征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降解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5.4.2 不同温度降解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研究
    5.5 小结
6 氧化碱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性能及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3 实验方法
        6.3.1 碱木质素的氧化
        6.3.2 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6.3.3 碱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合成
        6.3.4 三层胶合板的制备
        6.3.5 碱木质素及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性能表征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氧化碱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分析
        6.4.2 酚醛树脂胶黏剂化学结构分析
        6.4.3 酚醛树脂胶黏剂热稳定性分析
        6.4.4 酚醛树脂胶黏剂物理性能分析
        6.4.5 三层胶合板性能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毛竹、杨木乙酰化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1.2.1 细胞壁非反应型改性
        1.2.2 细胞壁反应型改性
    1.3 竹木材的乙酰化
        1.3.1 竹木材乙酰化常用反应剂
        1.3.2 竹木材乙酰化的催化剂
    1.4 竹木材的有机单体改性
    1.5 本课题目的、创新点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组织方式及技术路线
2 不同催化剂对乙酰化毛竹的影响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乙酰化毛竹材的制备
        2.3.2 改性材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2.3.2.1 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
        2.3.2.2 处理材的颜色表征
        2.3.2.3 处理材的表面疏水性
        2.3.2.4 处理材的红外光谱分析
        2.3.2.5 处理材的热重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催化剂对竹片增重率的影响
        2.4.2 不同催化剂对竹片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2.4.3 不同催化剂对竹片颜色的影响
        2.4.4 不同催化剂对竹片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2.4.5 不同催化剂对竹片红外光谱的影响
        2.4.6 不同催化剂对竹片热稳定性的影响
    2.5 小结
3 乙酰化与MMA联合处理对毛竹的影响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乙酰化竹材的制备
        3.3.2 乙酰化-MMA竹材的制备
        3.3.3 改性材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3.3.3.1 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红外光谱分析
        3.3.3.2 改性材的动态力学分析
        3.3.3.3 微观结构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增重率、增容率及转化率分析
        3.4.2 尺寸稳定性分析
        3.4.3 FTIR分析
        3.4.4 DMA分析
        3.4.5 SEM分析
    3.5 小结
4 乙酰化与MMA联合处理对杨木的影响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乙酰化杨木的制备
        4.3.2 乙酰化-MMA杨木的制备
        4.3.3 改性材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增重率、增容率及转化率分析
        4.4.2 尺寸稳定性分析
        4.4.3 FTIR分析
        4.4.4 DMA分析
        4.4.5 SEM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基于木材干燥VOCs吸附的MOFs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
        1.1.1 VOCs的定义
        1.1.2 木材干燥产生VOCs的种类
        1.1.3 木材干燥产生VOCs的危害
    1.2 木材干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VOCs污染物的防控技术
        1.3.1 冷凝法
        1.3.2 吸收法
        1.3.3 燃烧法
        1.3.4 光催化氧化法
        1.3.5 生物法
        1.3.6 膜分离法
        1.3.7 吸附法
    1.4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
        1.4.1 MOFs概述
        1.4.2 MOFs的应用研究
        1.4.3 MOFs的合成方法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木材干燥实验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试验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1.3 干燥工艺
        2.1.4 干燥过程中有机挥发物(VOCs)的收集及测定
        2.1.5 VOCs采样方法
        2.1.6 VOCs分析方法
    2.2 人工林樟子松干燥过程中VOCs释放
        2.2.1 常规干燥VOCs组分和释放量
        2.2.2 高温干燥VOCs组分和释放量
    2.3 木材干燥试验结果与分析
3 Nd-MOFs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吸附
    3.1 试验试剂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MAGE配体的制备
        3.2.2 Nd-MOFs吸附材料的制备
    3.3 Nd-MOFs吸附材料对木材干燥VOCs的吸附实验
    3.4 Nd-MOFs吸附材料对四种气体的吸附测试结果
        3.4.1 Nd-MOFs吸附材料对α-蒎烯的吸附结果
        3.4.1.1 配体的反应时间对α-蒎烯的吸附结果
        3.4.1.2 配体的配比对α-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3.4.2 Nd-MOFs吸附材料对β-蒎烯的吸附结果
        3.4.2.1 配体的反应时间对β-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3.4.2.2 配体的配比对β-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3.4.2.3 配体的不同反应温度对β-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3.4.3 Nd-MOFs吸附材料对苯的吸附结果
        3.4.3.1 配体的反应时间对苯吸附量的影响
        3.4.3.2 配体的配比对苯吸附量的影响
        3.4.4 Nd-MOFs吸附材料对四氯化碳的吸附结果
        3.4.4.1 配体的反应时间对四氯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3.4.4.2 配体的配比对四氯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3.4.4.3 配体的不同反应温度对四氯化碳吸附量的影响
        3.4.5 结论
    3.5 Nd-MOFs材料对四种气体的脱附结果
        3.5.1 Nd-MOFs材料对α-蒎烯的脱附结果
        3.5.2 Nd-MOFs材料对β-蒎烯的脱附结果
        3.5.3 Nd-MOFs材料对苯的脱附结果
        3.5.4 Nd-MOFs材料对四氯化碳的脱附结果
        3.5.5 结论
    3.6 Nd-MOFs吸附材料的结构表征
        3.6.1 FTIR和EDX的结果分析
        3.6.2 表面积及平均孔径分析
        3.6.3 SEM分析
        3.6.4 TGA结果分析
        3.6.5 XRD衍射谱图
    3.7 本章小结
4 Ce-MOFs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吸附研究
    4.1 试验试剂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MAGE配体的制备
        4.2.2 Ce-MOFs吸附材料
    4.3 Ce-MOFs吸附材料对木材干燥VOCs的吸附实验
    4.4 Ce-MOFs吸附材料对四种气体的吸附测试结果
        4.4.1 Ce-MOFs吸附材料对苯的吸附结果
        4.4.1.1 配体的反应时间对苯吸附量的影响
        4.4.1.2 配体的配比对苯吸附量的影响
        4.4.1.3 配体不同的反应温度对苯吸附量的影响
        4.4.2 Ce-MOFs吸附材料对四氯化碳的吸附结果
        4.4.3 Ce-MOFs吸附材料对β-蒎烯的吸附结果
        4.4.4 Ce-MOFs吸附材料对α-蒎烯的吸附结果
        4.4.5 结论
    4.5 Ce-MOFs材料对四种气体的脱附结果
        4.5.1 Ce-MOFs材料对苯的脱附结果
        4.5.2 Ce-MOFs材料对四氯化碳的脱附结果
        4.5.3 Ce-MOFs材料对β-蒎烯的脱附结果
        4.5.4 Ce-MOFs材料对α-蒎烯的脱附结果
        4.5.5 结论
    4.6 Ce-MOFs吸附材料的结构表征
        4.6.1 FTIR和EDX的结果分析
        4.6.2 表面积及平均孔径分析
        4.6.3 SEM分析
        4.6.4 TGA结果分析
        4.6.5 XRD衍射图谱
    4.7 本章小结
5 La-MOFs吸附材料
    5.1 试验试剂与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MAGE配体的制备
        5.2.2 La-MOFs吸附材料
    5.3 La-MOFs吸附材料对木材干燥VOCs的吸附实验
    5.4 La-MOFs吸附材料对四种气体的吸附测试结果
        5.4.1 La-MOFs吸附材料对α-蒎烯的吸附结果
        5.4.1.1 配体的反应时间对α-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5.4.1.2 配体的配比对α-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5.4.1.3 配体不同的反应温度对α-蒎烯吸附量的影响
        5.4.2 La-MOFs吸附材料对四氯化碳的吸附结果
        5.4.3 La-MOFs吸附材料对β-蒎烯的吸附结果
        5.4.4 La-MOFs吸附材料对苯的吸附结果
        5.4.5 结论
    5.5 La-MOFs材料对四种气体的脱附结果
        5.5.1 La-MOFs材料对α-蒎烯的脱附结果
        5.5.2 La-MOFs材料对四氯化碳的脱附结果
        5.5.3 La-MOFs材料对β-蒎烯的脱附结果
        5.5.4 La-MOFs材料对苯的脱附结果
        5.5.5 结论
    5.6 La-MOFs吸附材料的结构表征
        5.6.1 FTIR和EDX的结果分析
        5.6.2 表面积及平均孔径分析
        5.6.3 SEM分析
        5.6.4 TGA结果分析
        5.6.5 XRD衍射谱图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及其传热传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述
        1.1.1 水分压力在木材干燥传热传质研究的应用进展
        1.1.2 人工林杨木干燥的研究进展
        1.1.3 木材热压干燥的研究进展
        1.1.4 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2 热压干燥过程中杨木锯材内部水分状态及迁移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1.4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的判断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热压板温度对木材表层和心层温度的影响
        2.2.2 热压板温度对木材表层和心层水分压力的影响
        2.2.3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分析
        2.2.4 热压板打开期间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及水分迁移规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3 不同工艺参数对木材热压干燥的影响规律
        3.1.4 木材热压干燥工艺优化
        3.1.5 热压干燥木材内部水分状态判断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工艺参数对木材热压干燥的影响规律
        3.2.2 木材热压干燥工艺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周期式热压干燥对杨木锯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热压干燥对木材平衡含水率和阻湿率的影响
        4.2.2 热压干燥对木材湿胀率和抗胀率的影响
        4.2.3 热压干燥对木材干缩率和抗干缩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1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假设条件
    5.2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质控制方程的建立
        5.2.1 杨木锯材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FSP)
        5.2.2 杨木锯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FSP)
    5.3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控制方程的建立
        5.3.1 杨木锯材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FSP)
        5.3.2 杨木锯材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FSP)
    5.4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定解条件
        5.4.1 几何条件
        5.4.2 初始条件
        5.4.3 边界条件
        5.4.4 物理条件
    5.5 周期式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主要物理参数
        5.5.1 木材的导热系数
        5.5.2 木材的比热
        5.5.3 木材的含水率
        5.5.4 木材的密度
        5.5.5 木材的空隙率
        5.5.6 木材的纤维饱和点(FSP)
        5.5.7 木材的流体渗透性
        5.5.8 水和水蒸气的粘度
        5.5.9 木材内部水分的汽化潜热
        5.5.10 水蒸气的密度
        5.5.11 木材内部饱和水蒸气压力
        5.5.12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5.5.13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的水分扩散系数
    5.6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模型的数值解
        5.6.1 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计算区域的离散化处理
        5.6.2 木材热压干燥传质控制方程的差分方程
        5.6.3 木材热压干燥传热控制方程的差分方程
    5.7 本章小结
6 周期式热压干燥杨木锯材传热传质数值模拟与验证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仪器与设备
    6.3 试验方法
        6.3.1 木材热压干燥试验
        6.3.2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温度与水分压力测试
        6.3.3 热压干燥木材各层含水率测试
        6.3.4 木材热压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参数的确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2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压力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3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4 热压干燥过程中木材水分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4.5 热压干燥木材含水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的验证
        6.4.6 热压干燥木材温度实测值与理论值的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联合培养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杉木性能及固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速生杉木的改性研究
        1.2.1 速生杉木的改性需求
        1.2.2 速生杉木浸渍改性的研究现状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1.3.1 不饱和聚酯树脂概述
        1.3.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1.3.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及应用拓展
        1.3.4 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植源生物质材料的复合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设想
        1.4.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制备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浸渍条件对单元试件增重率的影响
        2.2.2 浸渍工艺的评价与筛选
        2.2.3 浸渍工艺的优化
        2.2.4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杉木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速生杉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3.2.2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速生杉木硬度的影响
        3.2.3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速生杉木微观结构的影响
        3.2.4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浸渍改性机理分析
        3.2.5 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浸渍改性机理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4.2.2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4.2.3 固化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固化的反应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基于热重红外的固化反应分析
        5.2.2 基于原位红外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受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规律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不同环境温度对浸渍材及素材升温过程的影响
        6.2.2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速生杉木中初始固化温度的确定
        6.2.3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导热系数的演绎与推导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研究成果
致谢

(10)汽蒸预处理对杨木性质及真空干燥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木材的汽蒸预处理
        1.1.1 过热蒸汽预处理的潜力及优点
        1.1.2 汽蒸处理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1.1.3 汽蒸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1.2 真空干燥的历史与发展
        1.2.1 真空干燥的原理
        1.2.2 真空干燥的发展
    1.3 与干燥相关的木材物理性质
        1.3.1 木材的渗透性
        1.3.2 木材的热力学性质
    1.4 速生杨木干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方法、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汽蒸预处理过程中杨木内部温度场的变化
    2.1 汽蒸预处理时杨木内部温度分布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装置
        2.1.3 试验方法
        2.1.4 结果与分析
    2.2 汽蒸预处理木材内部传热时间
        2.2.1 计算原理
        2.2.2 试验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汽蒸预处理对杨木尺寸稳定性及渗透性的影响
    3.1 汽蒸处理对杨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装置
        3.1.3 试验方法
        3.1.4 结果与分析
    3.2 杨木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气体渗透性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装置
        3.2.3 试验原理
        3.2.4 试验方法
        3.2.5 结果与分析
    3.3 汽蒸处理温度对杨木横向渗透性的影响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装置
        3.3.3 试验方法
        3.3.4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汽蒸处理杨木的真空干燥速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研究
    4.1 汽蒸处理杨木真空干燥速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装置
        4.1.3 结果与分析
    4.2 真空条件下杨木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装置
        4.2.3 试验原理
        4.2.4 试验方法
        4.2.5 结果与分析
    4.3 木材全程干燥速率的比较分析
        4.3.1 试验材料
        4.3.2 试验装置
        4.3.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汽蒸预处理过程中杨木内部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5.1.2 汽蒸预处理对杨木尺寸稳定性及渗透性的影响
        5.1.3 汽蒸处理杨木的真空干燥速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研究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清单
致谢

四、Study on Wood Drying Properties under Vacuum-floating Pressure(论文参考文献)

  • [1]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干燥室壳体保温中的应用[D]. 宋伟杉.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纤维素基电致驱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微胶囊甲醛捕捉剂对胶合板甲醛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D]. 王巍聪.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4]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及其传热传质机理[D]. 侯俊峰.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5]木质素活化及改性酚醛树脂制备与固化胶接机制研究[D]. 李炯炯.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6]毛竹、杨木乙酰化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联合改性的研究[D]. 黄赛赛.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2)
  • [7]基于木材干燥VOCs吸附的MOFs材料研究[D]. 王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 [8]杨木锯材周期式热压干燥工艺及其传热传质机理[D]. 侯俊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9]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杉木性能及固化过程研究[D]. 马青.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汽蒸预处理对杨木性质及真空干燥速率的影响[D]. 彭毅卿.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真空浮压下木材干燥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