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上海教改经验的几点思考

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上海教改经验的几点思考

一、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成震林[1](2011)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对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内和日本相关的数学教学模式,以及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第四部分阐述了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内容及本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对学生和高中数学教师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五部分是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和自己的一些体会。本研究选择连云港市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以人本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应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应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3.应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数学三维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和实现教学合一。

黄海燕[2](2008)在《现行课程改革中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先从本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适应新课程必备的数学课堂新理念,然后举例说明在数学新课堂理念指导下如何更新数学教学策略,并加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展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新理念指导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文章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课题的提出:叙述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有关研究综述:阐述国内外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阐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理念的诠释。第三部分:简述课程改革;从六方面论述新课堂理念的更新与实践,以及笔者把握数学新课堂的感受与体会。第四部分:谈新课堂理念指导下如何改进教学策略,笔者以情境创设策略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亲身体验“活生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揭示出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列举的实践事例中渗透着新课堂理念,示例如何更新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力求给一线数学教师以参考借鉴第五部分:新课堂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实录与评述,展示如何在实践中吸纳、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并内化形成为能力和经验。第六部分:几点思考,在实践中去伪存真,不断升华数学新课堂理念。从本研究与实践中获知:数学教师很好地更新和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新理念,以此指导数学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升华理念,就应该能很好的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取得理想的成绩,适应祖国在新世纪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

陈凯[3](2007)在《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课价值,就是思想政治课以其所具有的个体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中学生自身及社会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课价值关系由其主体、客体及内容三方面构成。思想政治课价值受社会经济发展、对思想政治课本身性质的认识与功能的发挥程度、思想政治课对象的接受程度及其德行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等诸多要素的制约。思想政治课价值的实现要遵循其个体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发挥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显现其独特价值。它催生学生现代经济素质,彰显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江苏人精神,唤醒学生国际经济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强化学生的经济伦理道德素质,培育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课以其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来推进江苏经济在“法治与德治”的轨道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实现其个体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高度统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努力促成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独特价值的实现。基于“江苏经济”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优化课程目标,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交织的多维性的经济类思想政治课程群,在实践中探究“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课堂即时教育与课外延伸教育”、“接受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单一课型与综合课型”多重并举的探究综合性融合式课程的实施模式,建立“服务江苏经济”的对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向性的全面课程评价机制。

周海涛[4](2002)在《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 ——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文中认为诚如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l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所指,大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经受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革新”;而课程发展是其中人所共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便从课程入手,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坚持历史与现实、国际与本土、专题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分四个部分,探索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遭遇了什么问题挑战及怎样变革这一研究课题。第一部分含导言和第一章,为本文的基础理论研究。导言陈述“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一章先评介课程发展史上视课程为学科(或学程、教材)、计划或目标、经验等3类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然后界说课程与教学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理清课程与教育及正规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初步提出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回顾我国大学教育理论界的课程有关观点,推演大学课程的涵义,综述大学课程系统中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组成要素,形成本论文以后各章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指第二章,为本文的国际比较研究。按国别从北美洲、欧洲、亚洲选取三个比较典型也是重要的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的大学课程为比较分析对象,分别简要回溯它们大学课程的历史变迁,陈述大学课程的现实情况,梳理大学课程的发展趋向,为后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提供参照与借鉴。第三部分即第三章,为本文的现状调查研究。先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和范围,接着以第二章为参照,分析了三所综合性大学课程的基本情况,整理、解析了调查问卷背后的事实状况,揭示大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目标上,重视认知,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认知目标偏狭、畸形化。课程内容选择上,所选课程内容的新颖性程度不够、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内容薄弱、实践性内容不足、基础方法欠缺、政治课内容亟需改善;课程内容组织上,一些基本关系未曾理顺,修习制度和修习方式过于“刚化”,弹性不足。课程实施方面,急需对课程实施的本质再认识,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着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 课程评价方面,现行课程实施效果在质和量之间出现偏差:课程评价本身内容不全、方式单一,有待全面理解评价内涵,补充与落实相关方法。这些构成四、五、六章的依据之一。第四部分由第四、五、六章组成,在前三章基础上分别进行针对性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初步建议,为本文的综合对策研究。第四章从社会发展、知识进步、人的实现三个视角找到当代共同特质--“创新”需求,诠释“创新”概念内涵及教育学意义,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课程目标,简论此目标设计中附庸与主体、安稳与风险、集中与自由、合作与竞争、平等与效率、名与实、单一与多元、守成与发展、封闭与开放的关系。第五章重新审视了“知识”一词的内涵,提出并设定了“知识形态”概念及其意义:论证从原始知识形态、古代知识形态、现代知识形态到后现代知识形态知识进化历程,着重分析了现代知识与后现代知识的特点;依据知识这一主要课程内容资源的时代特征及前述课程目标的时代需求,针对大学课程内容现存问题归纳九条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第六章前一部分列示了课程实施的功能,进一步探索课程实施的本质;在把握这样本质的前提下,重构课程实施观念,以探究性教学为例讨论课程实施模式,评点七种常用课程实施方法的优缺点及操作要点。后一部分探析了课程评价的模式、内容及具体形式与方法。

杜寿星[5](2001)在《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也是教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核心。上海金山等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就遵循这一办学指导思想 ,并取得了成效。他们的经验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二、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研究综述
    3.1 相关实践与研究的综述
        3.1.1 国内相关的实践与研究
        3.1.2 日本相关的实践与研究
    3.2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3.2.1 教学模式的界定
        3.2.2 数学教学模式的界定
        3.2.3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界定
    3.3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3.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3.2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3.4 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4章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略
    4.1 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实施
        4.1.1 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4.1.2 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实施的具体要求
        4.1.3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流程
        4.1.4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形式
    4.2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4.3
        4.3.1 高中数学新授课导学案案例
        4.3.2 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案例
    4.4
        4.4.1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4.4.2 高中数学教师访谈与对策分析
第5章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1 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5.1.1 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教育的现实意义
        5.1.2 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高中学生的实际意义
        5.1.3 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师的实际意义
    5.2 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收获和感悟
    5.3 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访谈卷
致谢

(2)现行课程改革中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有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对新课程改革有启示的几种理论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第四节 普通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第三章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在六个方面进行了变革与创新
    第二节 新课程相应引发了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
    第三节 未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新课堂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情境创设策略探析
    第一节 情境创设策略
    第二节 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 创设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数学教学设计应适应新课标
    第二节 一个教学案例
    第三节 中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几点体会
第六章 几点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思想政治课价值之理论概述
    (一) 思想政治课价值意蕴
        1、思想政治课价值主体
        2、思想政治课价值客体
        3、思想政治课价值内容
    (二) 思想政治课价值的制约因素
        1、社会经济需求因素
        2、思想政治课程因素
        3、教育对象的接受因素
        4、社会的接受因素
二、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一) 催生现代经济素质,提升江苏经济后劲
        1、“现代经济素质”解读
        2、思想政治课催生学生的现代经济素质
    (二) 彰显“江苏人”精神,增强江苏经济活力
        1、“江苏人”精神解读
        2、思想政治课彰显“江苏人”精神
        (1) 创业—求动力
        (2) 创新—求发展
        (3) 创优—求精品
    (三) 唤醒国际经济意识,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
        1、江苏开放型经济解读
        2、思想政治课唤醒学生国际经济意识
    (四) 培养法律素养,促进江苏经济法治化运行
        1、市场经济的法治性解读
        2、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强化道德修养,促进江苏经济德性化进程
        1、市场经济的德性解读
        2、思想政治课强化学生的经济道德修养
    (六) 培育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经济协调发展
        1、江苏科学发展观解读
        2、思想政治课促进江苏经济的协调发展
        (1) 共同富裕
        (2) 循环经济
三、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独特价值的实现
    (一) 基于“江苏经济”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原则
        1、基于“江苏经济”的课程资源
        (1) 文字与音像资源
        (2) 人力资源
        (3) 实践活动资源
        (4) 思想文化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 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原则
        (2)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原则
        (3) 教育教学优先原则
        (4) 立足现实条件原则
    (二) 观照江苏经济,构建特色目标
        1、增补或渗透江苏经济发展的知识
        2、提升参与江苏经济的能力
        3、凸显学生江苏特色的经济价值观
        (1) 自然伦理观和人道主义精神
        (2) 可持续发展观
    (三) 构建江苏特色的经济类思想政治课程群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构建
        (1) 国家课程:以“江苏经济”为现实依托
        (2) 地方课程:以“江苏经济”为开发资源
        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构建
        (1) 必修课程:渗透活用“江苏经济”
        (2) 选修课程:拓展应用“江苏经济”
        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构建
        (1) 学科课程:对接学生经验世界
        (2) 活动课程:依托江苏经济平台
    (四) 探究综合性融合式课程实施模式
        1、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相融合
        2、课堂即时教育与课外延伸教育相融合
        3、接受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相融合
        4、单一课型与综合课型相融合
    (五) 建立“服务江苏经济”的课程评价机制
        1、对学校与教师的评价
        (1) 侧重教育价值观的评价
        (2) 侧重对教师课程能力的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1) 三维目标评价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
        (2) 形成性评价侧重学生参与江苏经济的实践活动
        (3) 终结性评价(特别高考)引导学生关注江苏经济动态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陈凯同学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4)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 ——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 课程与大学课程
    一、 课程
    二、 大学课程
第二章 国外大学课程比较分析
    一、 美国大学课程发展
    二、 德国大学课程发展
    三、 日本大学课程发展
    四、 启示:三个国家大学课程发展的共同点
第三章 大学课程调查报告--对三所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的调查分析
    一、 调查的目的、范围与方法分析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三、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章 大学课程目标重建
    一、 课程目标的基础
    二、 创新的内涵
    三、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课程目标的思考
第五章 大学课程内容重整
    一、 知识的有关概念
    二、 知识进化历程与知识性质
    三、 大学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建议
第六章 大学课程实施与评价重构
    一、 课程实施本质新探
    二、 大学课程实施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反思
    三、 大学课程评价模式、内容和形式的探讨
结束语
附录1 参考文献
附录2 三所大学教学计划
附录3 调查问卷
后记

(5)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
二、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三、尊重学生人格, 注重能力培养
四、建立学生管理体系, 形成自我教育的管理网络
    1、四级学生助理制度:
    2、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3、学生权利保障委员会:
    4、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

四、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 成震林. 苏州大学, 2011(06)
  • [2]现行课程改革中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D]. 黄海燕.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
  • [3]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及其实现[D]. 陈凯.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3)
  • [4]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 ——以综合性大学本科课程为例[D]. 周海涛. 华东师范大学, 2002(02)
  • [5]彻底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上海教改的经验引出的几点思考[J]. 杜寿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上海教改经验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