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尔泰语中的数“一”及其相互关系

论阿尔泰语中的数“一”及其相互关系

一、关于阿尔泰诸语数词“一”及其相互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陶金翠[1](2021)在《文山下寨苗语数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文山下寨苗语数词为研究对象,从构成、语法功能、类型学特征、语言接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描写。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起源、理论方法、语料来源,并按照本文研究对象的相关度对汉藏语系语言数词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第二章全面系统地描写了下寨苗语数词的构成,把下寨苗语数词分为基数词和数的表义功能,基数词下分为简单基数词和合成基数词;数的表义功能有序数、概数、分数、倍数四类。第三章从语法特征考察了下寨苗语数词,主要包括数词与其他词类的组合关系和数量结构的句法功能。第四章从类型学视野下考察了下寨苗语数词,总结下寨苗语数词在义项、构词和重叠三个方面的共性与个性。第五章考察语言接触下的下寨苗语数词,对下寨苗语数词的借用情况及原因进行描写分析,同时从共识的角度描写数词在下寨苗语中的代际差异。最后第六章结语总结了下寨苗语数词的特点,并指出本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最后希望本篇论文能给苗语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补充。

王晓宇[2](2020)在《我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与直接投资研究 ——非正式制度距离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我国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落实提供智力支撑。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建设内容,每一项互联互通背后都需要构建中国与参与国之间的多层协商机制,克服双边的制度壁垒;每一项互联互通的落实推进则需要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探索国与国之间制度距离对国际经贸合作的影响,是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正式制度因素的考量,已成为经济学研究比较成熟的命题;而研究语言、文化等因素对经贸活动的影响,是考察基于语言、价值观等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成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新命题。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显着成效,在未来走深走实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学者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点区域切入,探究本领域的新命题。据此,本研究尝试采用语言学、文化学等理论,结合国际贸易学和对外直接投资等经济学知识,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以语言、价值观等因素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经贸投资活动的影响情况。现阶段,国内外制度距离相关研究普遍忽视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作用,更多围绕正式制度距离问题开展讨论;即使有少数研究考虑到非正式制度因素,通常做法是将文化距离作为其替代变量,或引入是否同一语言、宗教等虚拟变量,忽略了这些变量应该具备制度属性的前提,极少有研究对其所使用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进行解释与论述。因此,在研究中将非正式制度距离概念清晰化、测度科学化、情境中国化,对拓宽相关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国内现有研究多以世界贸易大国或我国重要贸易对象国作为研究对象,很少以具有相似文化环境、地缘政治特征的地区或国家作为研究样本,涉及西亚北非国家的研究更是鲜见。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连接欧洲、深入非洲大陆的枢纽地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直达欧洲的最便捷通道,亦是“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交汇处。贸易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西亚北非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与中国在资源、资金和市场潜力方面高度互补,是我国重要的海外贸易和投资潜在地区,也是保障我国国内能源安全的重点区域。因此,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切入开展研究,对其他区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区域国别研究的优势在于从地理、语言、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出发,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从这个视角出发,考察基于语言、价值观等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经贸活动的影响,对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制度距离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中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维度的厘定及其局限性,同时结合语言学、文化学相关理论,采用权威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基于语言、价值观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要素的制度属性进行了论证;利用自身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知识背景,以西亚北非24国为研究样本,依据非正式制度距离体系及其测度方法测算了双边差异;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式制度距离分别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直接投资的影响,得出四个主要结论:(1)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具有显着的负影响效应;(2)非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具有显着的负影响效应;(3)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兼具资源寻求动因和市场寻求动因;(4)正式制度对我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如何缩减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非正式制度距离提出五点建议:(1)加强汉语推广,深化人文交流;(2)优化我国语言服务体系;(3)提升国家语言能力;(4)培养新时代跨文化外语人才;(5)推进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在研究视角上,从区域国别研究选题和方向出发,选取西亚北非国家作为研究样本;从非正式制度距离视角方面研究语言、价值观因素对经贸活动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涉及语言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涵盖语言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在研究内容上,选取语言、价值观作为非正式制度距离的核心指标要素,并对二者因素的制度属性进行了理论证明,还对研究中易于混淆的文化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数据结果呈现方式上,采用词云图、地理位置示意图、坐标图等可视化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内容。第1章为导论。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章节安排和研究创新。第2章是理论框架。介绍了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通过对比、类比和关联等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和说明,为解决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维度和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第3章对中国与西亚北非24国的非正式制度距离进行测算。主要通过对比现有研究中的测度方法,选取合适的方案分别对双边语言距离和价值观距离进行测算。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实证研究分析,在得出测算结果前分别对西亚北非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和文化概况进行扼要的描述,在得出结果后又对双边的差异采用例证进行差异分析。此外,还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库进行了简要描述。第4章实证分析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出口贸易影响。在分析中国向西亚北非出口贸易现状、西亚北非地区出口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对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出口潜力进行了分析。第5章实证分析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直接投资影响。在分析中国向西亚北非直接投资现状、西亚北非地区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得出结论,最后对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投资潜力进行了分析。第6章是实证研究拓展。在制度距离的视角下引入本研究所构建的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体系,通过模型构建、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等步骤,实证分析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对非正式制度距离的负向作用进行检验。第7章是研究结论与启示。归纳总结本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就如何缩减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非正式制度距离提出对策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杨潇潇[3](2020)在《黔东苗语“一”义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黔东苗语语义为"一"的三个词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基数词"ib"的语音语义在苗瑶语内部有着严整对应的规律,是黔东苗语中的固有词;"jus"作为复句中的关联词时,可以汉译成"一",用来表达分句之间事件发生的顺承关系,起标识时间的作用;特殊数词"ghad"本义是"肠子",通过隐喻、转喻机制发展演变出"一"的含义,只用于其他数词后。

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4](2018)在《〈西域水道记〉天山南路回语地名考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域水道记》是清代着名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民俗的着作,是徐松(1781—1848)在嘉庆十六年(1811)遣戎新疆后,亲历新疆南北路,依据实地考察,并参考方略、正史、游记、地方志和地图等有关记载而写成的西域系列着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西域水道记》共五卷,其中第一、第二卷“罗布卓尔所受水”上、下涉及地区非常广阔,东起我国青海--甘肃西部,西抵阿富汗东北和塔吉克斯坦西南的巴达赫尚,南达我国西藏北部、阿尔金山、喀喇昆仑山一带,北至中亚霍罕、费尔干纳,为研究清代天山南路以及清朝版图的中亚历史地理、历史交通路线、地名的珍贵历史文献。《西域水道记》在注文中对回语(察合台语)、蒙古语(准噶尔语)、波斯语(即帕尔西语)地名原义、词源、语属作了词源学释义。虽然《西域水道记》自成书以后既有众多利用和研究,最新的成果是朱玉麒老师的整理本,但大多数研究者和利用者,并不熟悉其中涉及所谓“回语”的内容,并且这类内容分量不小。在明清时期的历史记载、官方文献和个人游记中,有关西域河流、山岭等地名,常常被划为回语或波斯语,这种语言归属说法,不仅过于笼统,而且说法众多。对所谓回语、蒙古语、波斯语地名进行原语复原、拉丁语转写、方位考证、词源释义,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所谓回语、蒙古语地名、人名的词源的解释存在着大量的错误的释义,文中同名异译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名地理位置颠倒,时间错位。笔者对该问题关注多年,亦对不少地名有不同的认识,希望通过本研究,给今后的利用者提供帮助,从而使该书对了解清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后的新疆版图及该地民情、风俗、历史、地理等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将《西域水道记》第一卷、第二卷所见天山南路回语、蒙古语地名、人名、天山南路部落分布以及清代回部官号作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地理学、实地考察法、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对这些地名的地望、起源、地名、人名的语义进行探讨,希望这样的探讨有助于今后的利用和对南疆历史、地理、民族、职官等的理解。本文除前言外共分八章:第一章,是罗布淖尔所受水即源自帕米尔高原的喀什噶尔河、乌兰乌苏河以及所经地区的村庄、山岭、城邑的历史地理学考证。第二章,是雅雅尔河及其两岸的村庄、水道、山岭的记载。第三章,是对叶尔羌河流域的历史地理考证。本章主要考察的对象是泽喇普善河、听杂阿布河、于阗河流域的各个城邑、商道、卡伦、村庄。第四章,是有关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的和田河及其支流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沿岸区域的历史地理考证。第五章,是对罗布淖尔所受水系的阿克苏河流域、克勒底雅河、额尔勾河流域的历史地理考证。第六章,是塔里木河流域的渭干河和罗布淖尔以南的主要的河流及山岭。第七章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塔里木河主要支流之一渭干河流经的库车和沙雅的各个地名考证,同时对清代库车的相关历史事件有关的回人伯克、历史地名的考察。第八章,是以海都河(今开都河)流域为主线对天山以南的主要河流之一海都河的各个支流大裕勒都斯河、小裕勒都斯河以及该河流所出山岭的的地理考证。

韩蔚[5](2017)在《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旨在讨论佤语布饶方言的数词系统和语言接触对佤语数词系统的影响。全文共包括六大章和结语。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对象和范围,本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按语系划分作了一个详细的研究综述,界定了本文的术语及其表义范围,还简要说明了本文的调查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细致描写了佤语布饶方言的基数词,包括简单数词(系数词、位数词、“零”和“半”)和复合数词(11-19、21-29、30-99、100以上)。第三章论述了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的表义功能,包括序数、倍数、分数和概数的表示方法。第四章描写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的组合功能,包括数词与其他词类的组合能力和语序问题。第五章探讨了佤语布饶方言数词及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第六章详细分析了语言接触对佤语数词系统的影响,根据佤语中数词借用范围的大小划分出了四大分区,四大分区中数词的借用情况各有特点,包括数词的全部转用、部分转用、部分混用、部分兼用和新概念的借用等五种情况,还从语言接触角度分析了佤语中数词借用的成因,最后结合戴红亮(2004)的研究得知佤语实际上是通过傣语借入了部分古汉语的数词。本文从第二章到第六章每章结尾处都对该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归纳总结出了该章中佤语布饶方言数词最突出的特点。第七章结语部分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本文的难点、创新点和不足,希望通过对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系统的细致描写和分析,加深学术界对佤语数词的认识,为孟高棉语族和南亚语系语言的数词研究提供一个个案。

时妍[6](2016)在《满语词汇语义研究评述(1978-2015)》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外从事满语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满语的词汇语义研究,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经过三十余年的探讨,国内的满语词汇语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运用满语词汇研究历史和文化;注重对个别词汇和类别词汇的研究;注重满语与满—通古斯语族内部诸语言及满语和汉语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诸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注重满语词汇的应用性研究,如满语文献的翻译、满汉文词典的编纂等。

李刚[7](2016)在《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文中认为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发现于叶尼塞河流域的各种载体文献均可以简单地称作“叶尼塞突厥文文献”。若从叶尼塞河的源头来对叶尼塞突厥文献做一个界定,我们认为可以有广义和狭义叶尼塞文献之分。广义的叶尼塞文献应该是指从蒙古国境内的色楞格河为源头算起,途径贝加尔湖,安加拉河流入到叶尼塞河再到叶尼塞湾,最终汇入喀拉海。狭义的叶尼塞文献主要是指存在和发现于俄罗斯境内的叶尼塞河、叶尼塞湾直至喀拉海之间的突厥文献。本文谈及的主要指狭义的叶尼塞突厥文文献。叶尼塞河发现的铭刻类文献数量十分庞大,目前已刊布的文献有180余件,若将这些文献内容的多寡或完整性与鄂尔浑河流域发现的铭刻类文献相比较,便会相形见绌,叶尼塞流域发现的最长文献有29行(如《切尔恰日克(car-carq)碑铭》),最短仅有一个字母(如《裕尔撒裕尔(Yur-Sayur)碑铭》)。这些文献的现状和特点如下:一是叶尼塞铭刻类文献整体保存现状较差,多部分文献都存有脱字、漏词或破损严重不能完全释读的情况。二是文献的载体较丰富,主要以碑刻类为主,兼有钱币、铜镜和器皿等铭刻类文献。三是文献中使用的字母变体十分丰富,有些字母变体均为叶尼塞铭刻类文献所独有。四是文献的句式简单,主要以简单句为主,兼有复合句。五是文献文体有特色,多种修辞共同使用,使得文献的内容更具生动与活力。六是文献所反映的内容相对丰富,涉及主人征战杀敌、狩猎、生活等场面。为方便和准确地对这些不同载体文献的特点进行详细全面的释读研究,本文将这类文献统称为“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早在19世纪中后期,俄国等国外学者对叶尼塞河流域的金石突厥文献就进行了研究探索,并且研究刊布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近几年,土耳其学者对这方面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反观国内,从文献学角度对叶尼塞金石文献进行转写、疏证和汉译的专题研究尚未见到,这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将在瓦斯列夫(Д.Д.Васильев)、马洛夫(С.Е.Малов)、阔尔木辛(I.V.Kormushin)、奥尔昆(H.N.Orkun)及艾尔汗·阿依登(Erhan Aydin)等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文献学的角度,根据叶尼塞金石文献的收藏地从已经刊布的文献中选择102件文献进行重新分类归纳、原文摹写、转写与换写、注释与汉译等释读性研究。本文共有五个章节,十六小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叶尼塞金石文献概述,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的研究史,本文的研究范围及方法以及选题意义等4部分;第二章重点对收藏于图瓦博物馆(Tuva Museum)的乌裕克吐冉(Uyuk-Turan)、巴力克(Barik I)等37件突厥文碑铭文献的保存现状、研究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文献的全文进行了摹写、换写与转写、注释考证与汉译;第三章重点对收藏于叶冷岱(Yerinde)的阿勒迪柏勒(aldyi bel)、哈亚巴吉(hayabaj)等22件突厥文碑铭文献的保存现状、研究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文献的全文进行摹写、换写与转写、注释考证与汉译;第四章重点对收藏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Minusinsk Mueum)的乌裕克塔尔拉克(uyuktarlak)、乌裕克阿尔健(uyuk arjan)等43件刻写于碑铭、钱币、铜镜、器皿和纺锤之上的突厥文文献保存现状、研究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文献的全文进行摹写、换写与转写、注释考证与汉译;第五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并运用突厥语言学的知识,对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中的adril-与ol-的用法及文化关联,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字母的变体与书写特点,叶尼塞金石文献中的句子、文体与修辞等相关问题进行示例、归纳和深入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拙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学界同行提供比较可信的汉文研究成果,能对叶尼塞突厥文献在历史、语言和文字学的研究上有所推进。

胡叶[8](2015)在《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 ——基于术语库的系统考察》文中研究表明纵观中国术语翻译实践史,从古代佛经翻译到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再到现当代术语翻译实践全面展开,术语翻译活动如涓涓细流从未停止,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也对汉语词汇生成与历时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术语的跨语应用与传播已成为常态,术语翻译进入大众化实践阶段。伴随着大量术语翻译实践的展开,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术语翻译的不规范、术语污染等问题引人深思。面对术语跨语传播的现实需求与实际问题,学界同仁积极探讨术语翻译策略与方法以及术语翻译标准等重要问题。然而,一直以来,相关研究多偏重于术语翻译个案分析,对术语翻译的系统复杂性认识不足,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术语学本体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术语库的系统研究方法未充分借鉴,缺乏对术语翻译整体系统性特征的考察与分析等),导致相关研究结论往往不具有普适性意义,难以对术语翻译整体质量提升给予有效帮助。鉴于上述研究现状,如何从新的理论视角、借助新的研究手段对术语翻译展开新的探索很有必要。然而,术语翻译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课题,仅从涉及的学科领域而言,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各专业领域,也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专业领域。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因其文化负载丰富而更具研究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研究空间也更为广阔。本研究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学学科术语为切入点,主要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研究数据统计,在人文社会科学术语翻译研究领域中,语言学术语的翻译问题探讨得较多,且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的确立已形成“论战”之势;其二,《语言学名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术语定名的第一个学科成果,其中的汉语语言学术语及其英译对应词可以作为汉英语言学术语数据库建设中的规范性数据资源。此外,这部分语料可以作为重新审视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问题的系统研究数据。本研究基于自建的描写性汉英语言学术语数据库,立足术语学的本体理论,针对术语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展开了新的跨学科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究了三大重要的实践问题:(1)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2)影响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复杂系统因素有哪些?(3)如何厘定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评价标准?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建构上,本研究综合运用哲学研究、术语学研究和翻译学研究相关成果,尝试从四个维度对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实践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在本体论维度上,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需要依据类型术语学相关知识,以揭示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构成类型及其特征。在认识论维度上,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需要借鉴系统复杂性理论,着重从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复杂性因素,从而深化对汉语语言学术语翻译复杂性的系统认识。在价值论维度上,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需要从系统层面来综合考量汉语语言学术语翻译研究的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价值主要表现为汉、英两种语言学知识体系之间的交流融通,而文化价值则是在汉英语言学术语跨语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互影响。在方法论维度上,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需要从系统层面来深化对于语言学术语翻译本质的认识,即借鉴对比术语学相关知识展开汉英语言学术语词汇系统的跨语对比、汉英语言学术语知识系统的跨语对比以及汉英语言学术语交际语境的跨语对比。本研究的具体思考与初步发现如下:(1)在汉语语言学术语的英译现状描述方面,本研究首先借助类型术语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汉英语言学术语数据库的语料为分析对象,从语言形式、语义内涵、历史构成及功能特点四个方面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汉语语言学术语,并探讨了其相关特征。然后,在汉语语言学术语的英译上,本研究发现,不同于外来术语翻译成汉语术语时普遍采用“民族化”策略(即“归化”为主),中国传统语言学术语在寻找英译对应词时难度更大,需要兼顾语言形式、语义内涵和知识传播等三个方面的要素,不可一味地偏向“国际化”或者“民族化”。在具体翻译方法层面,本研究归纳出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音译法、释译法、意译法、直译法和音意结合法等五种方法。通过系统梳理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语料,本研究也厘清了目前汉语语言学术语翻译存在的三大系统性问题:其一是有些术语译名过于冗长,影响整个术语翻译系统的语言经济性;其二是术语一词多译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整个术语翻译系统的概念关联性;其三是一部分术语译名缺乏理据,尤其是中国本土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理据性较差,这影响到整个术语翻译系统的文化生态均衡性。(2)在分析影响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复杂系统因素方面,基于术语数据库的真实语料,本研究发现,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复杂性主要与汉语语言学术语的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功能相关。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结构复杂性主要源于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组分之多样性、系统知识结构之差异性以及概念系统之层级性;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环境复杂性主要源于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环境之开放性、动态性以及能动性;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功能复杂性主要源于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功能之间的互动性与相互适应性。因此,本研究认为,术语翻译的系统复杂性主要受到源语术语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影响,同时也受到术语跨语应用的语言文化复杂性制约。(3)基于以上汉语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研究,本文作者最后探讨了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评价标准问题。本研究认为,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评价,除现有的个体评价标准外,还需要引入系统评价标准。这种系统评价标准,其实质是一种复合标准,它由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概念系统关联律、语言系统经济律以及文化系统生态律构成。具体而言,汉英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结果应符合术语概念系统的逻辑关联要求,符合术语语言系统的经济律要求,同时也要符合术语文化系统的生态平衡要求。如果能同时满足这三方面的复合要求,则术语翻译的系统质量较为理想,而且这对术语翻译的个体质量也会有积极影响。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复合标准”的确立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学术语翻译系统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用来系统评估术语翻译的整体质量。该系统评价标准与以往个体评价标准互为补充,各有侧重。本论文对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展开的系统研究具有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就理论价值而言,本研究对语言学术语翻译复杂性的分析以及复合标准的提出,对推进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丰富术语翻译理论建构的内涵。此外,本研究结合汉语语言学术语实际特征对术语学本体理论的修正与补充,也有助于深化类型术语学的理论研究。就实践价值而言,系统复合标准的提出对于指导今后语言学术语翻译实践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系统评判学科术语翻译的优劣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评价标准。在方法论层面,本研究基于术语数据库的实证分析与描述研究可以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领域学科术语的翻译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赵丽丽[9](2014)在《《满文老档》数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满文老档》数词实例的整理分析,我们进一步确认,满语数词是表示人或事物、行为数量或顺序的词,分为基数词、序数词、分配数词三类。表数的代词udu、tome,形容词dulga、dulin不能混为数词;以数词为核心形成的词组和短语亦不能简单地划为数词。emu、ilan、sunja、nadan、uyun等数词在《满文老档》中的运用,进一步说明满语数词既可以表示自然数值,也可以表示数量,个别基数词还具有序数词的语义。此外,《满文老档》中不相邻数词连用的实例,如emu ilan、emu udu、juwan tofohon等,多表示概数。《满文老档》缺少倍数、分数表示法的相应实例,只用基数词加ubu表示份数,这应是满语分数的早期表达方式。

龙国贻[10](2011)在《藻敏瑶语语音研究》文中提出藻敏瑶语是瑶语中最小的方言,也是瑶语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本论文在传统调查描写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田野调查新技术和实验语音的新手段,对藻敏瑶语做出共时层面的语音描写,同时采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对藻敏瑶语汉借词的历史层次做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求出藻敏瑶语的音变规律。本论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章为共时研究,第四章为历时研究。第一章绪论交代了藻敏瑶人的人口和分布、藻敏瑶人的历史及习俗、藻敏瑶人生物学特征、藻敏瑶语的系属和分类、藻敏瑶语的语音特征及其内部土语分类、前人在藻敏瑶语方面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材料来源、实验设备、研究软件、发音人信息、写作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共时研究包括了各土语点的音系和藻敏瑶语语音特点。第二章对六个藻敏瑶语土语点(油岭、大坪、盘石、军寮、南岗、莽山)的音系加以描写,整理出各点的声母表、韵母表、声调表、声韵配合关系表和代表点油岭瑶语的音节类型表。第三章对藻敏瑶语的语音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第一节画出了藻敏瑶语的元音声学图,第二节画出了藻敏瑶语的声调曲线图,第三节通过鼻流实验、Matlab语音信号分析、EGG实验、语图分析的方法证实了藻敏瑶语中有清鼻音,第四节通过语图分析和口压实验证实了藻敏瑶语有内爆音,第五节通过语图分析和腭位实验分析了藻敏瑶语j-声母的四个变体(近音、擦音、闪音和内爆塞擦音),其中龈腭闪音国际音标表暂时空缺,龈腭塞擦内爆音较为特殊,只见于海盐话的报道,第六节切分了藻敏瑶语的语素,求出藻敏瑶语40多条连读变调规则,并由此得出3条藻敏瑶语变调规律。第四章以代表点油岭瑶语为例,划分了藻敏瑶语汉借词的历史层次,并结合历史比较和内部拟测求出藻敏瑶语的四条音变规律。该章引言部分交代了什么是历史层次、怎样划分历史层次和区分主体层次和非主体层次、如何确定主体层次的借入时期和借源。第一节讨论了油岭瑶语声母的历史层次,包括声母主体层次、非主体层次(现代官话层、前中古层、广东粤语层)。第二节分析了油岭瑶语韵母的主体层次,包括韵母主体层次、非主体层次(现代官话层、华南方言层),此外,还专门讨论油岭瑶语汉借词非主体层次中的上古层,第三节得出了藻敏瑶语声调的历史层次。第四节介绍藻敏瑶语的历史音变,讨论了该节的基本方法论,即通过历史比较法构拟得出的古音结合自然音变通则得出几条可能的音变链,再用主体层次的读音确定藻敏瑶语的真实音变;讨论古瑶语的浊阻音清化现象;讨论音变(?)(?)>(?)(?);讨论音变i:(?)>ia(?);通过结合内部拟测法和历史比较法推测藻敏瑶语的内爆音来自古苗瑶语的鼻冠音。

二、关于阿尔泰诸语数词“一”及其相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阿尔泰诸语数词“一”及其相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文山下寨苗语数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下寨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语言使用情况
    第二节 研究起缘和意义
        一、起缘
        二、意义
    第三节 数词研究综述
        一、苗瑶语族数词研究现状
        二、汉语数词研究现状
        三、藏缅语族数词研究现状
        四、壮侗语族数词研究现状
        五、小结
    第四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
        一、对象
        二、理论
    第五节 语料来源
        一、田野调查
        二、文献资料
第二章 下寨苗语数词的构成
    第一节 基数词
        一、简单数词
        二、合成数词
        三、其他数词
    第二节 数的表义功能
        一、序数的表达方式
        二、概数的表达方式
        三、倍数的表达方式
        四、分数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下寨苗语数词的语法功能
    第一节 下寨苗语数词的组合功能
        一、与名词组合
        二、与量词组合
        三、与量词和名词组合
        四、与量词和动词组合
        五、与量词和形容词、名词组合
        六、与量词、名词和指示词组合
    第二节 下寨苗语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一、作主语
        二、作谓语
        三、作宾语
        四、作补语
        五、定语
        六、状语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下寨苗语数词
    第一节 义项特征
        一、“一”的特征
        二、“半”的特征
    第二节 数词的结合能力
        一、与名词、副词结合
        二、四音格数词
    第三节 数词的重叠能力
        一、数词重叠
        二、“数词+量词”重叠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语言接触视角下的下寨苗语数词系统
    第一节 语言接触对下寨苗语数词使用的影响
        一、借词进入下寨苗语基数词
        二、新概念进入下寨苗语数词表达法
    第二节 借入汉语数词的原因
        一、语言内部原因
        二、外部环境
    第三节 下寨苗语数词的代际差异
        一、语音方面的差异
        二、各类表达法的代际差异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我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与直接投资研究 ——非正式制度距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正式)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现状
        1.2.2 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现状
        1.2.3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经贸合作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4.1 名词概念解释与概念界定
        1.4.2 西亚北非地区的重要性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1.7 研究创新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与跨学科背景
    2.1 制度理论简述
        2.1.1 制度的定义与内涵
        2.1.2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辩证关系
    2.2 (正式)制度距离的提出及其维度的厘定
    2.3 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维度及指标比较
    2.4 非正式制度的文化属性和制度属性论述
    2.5 基于“语言”、“价值观”因素的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理论背景与跨学科属性
        2.5.1 理论背景
        2.5.2 跨学科取向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非正式制度距离测度
    3.1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语言距离测度
        3.1.1 西亚北非国家语言使用概况
        3.1.2 西亚北非国家语言的重要性:国家关键语言视角
        3.1.3 语言距离测度方法比较
        3.1.4 数据库介绍(WALS描述)
        3.1.5 语言距离测算及结果描述
        3.1.6 语言差异的描述与分析
    3.2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价值观距离测度
        3.2.1 西亚北非国家文化概况
        3.2.2 文化距离测度方法比较
        3.2.3 数据库介绍(WVS描述)
        3.2.4 价值观距离测算及结果描述
        3.2.5 价值观差异的描述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影响实证检验
    4.1 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发展概述
        4.1.1 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4.1.2 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环境分析
    4.2 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4.3 模型构建、变量与数据说明
    4.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矩阵与VIF检验
    4.5 回归结果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潜力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影响实证检验
    5.1 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发展概述
        5.1.1 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5.1.2 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5.2 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5.3 模型构建、变量与数据说明
    5.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矩阵与VIF检验
    5.5 回归结果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5.7 潜力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研究拓展
    6.1 制度距离指标简述
    6.2 正式制度距离的测度方法
    6.3 制度距离框架下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6.3.1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6.3.2 相关系数矩阵与VIF检验
        6.3.3 回归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6.4 制度距离框架下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向西亚北非地区直接投资影响分析
        6.4.1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6.4.2 相关系数矩阵与VIF检验
        6.4.3 回归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工作与结论回顾
    7.2 研究贡献与研究启示
        7.2.1 研究贡献
        7.2.2 研究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黔东苗语“一”义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源“一”义词汇表达形式
    (一)ib
    (二)jus
    (三)ghad
二、ghad的“一”义来源和演变
三、余论

(4)〈西域水道记〉天山南路回语地名考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出发点及研究意义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三、相关前期研究成果评书
    四、史料依据
    五、篇章内容简介
    六、本文所用字体及拉丁字母转写说明
第一章 罗布淖尔所受水(上)
    第一节 新疆、西藏界
    第二节 喀什噶尔河流域
    第三节 乌兰乌苏河流域
第二章 雅雅尔河流域
    第一节 雅雅尔河
    第二节 葱岭北河
    第三节 葱岭南河
第三章 叶尔羌河流域
    第一节 叶尔羌河
    第二节 泽普勒善河
    第三节 听杂阿布河
第四章 和田河流域
    第一节 和田河
    第二节 哈喇哈什河
    第三节 玉陇哈什河
    第四节 于阗河
第五章 罗布淖尔所受水(下)
    第一节 阿克苏河流域
    第二节 克勒底雅河
    第三节 额尔勾河
第六章 塔里木河流域(一)
    第一节 沙雅尔城南
    第二节 罗布淖尔以南诸河流
第七章 塔里木河流域(二)
    第一节 塔里木河
    第二节 渭干河
第八章 海都河流域
    第一节 库尔勒庄南
    第二节 海都河
    第三节 注罗淖尔水域
附录(一): “我的麻札”还是“神圣的麻札”?—论以-m、-ata (m)结尾的新疆麻札、佛教圣地名称
附录(二): 乌鲁木齐((?)r(?)mqi) 一名语义、语源考
附录(三): “喀喇沙尔”(Qarashahr) 一名语义考
参考文献

(5)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对象和范围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范围
    二、本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本文的学术价值
        (二)本文的应用价值
    三、数词研究综述
        (一)南亚语系数词研究成果综述
        (二)汉藏语系数词研究成果综述
        (三)印欧语系数词研究成果综述
        (四)阿尔泰语系及系属未定语言数词研究成果综述
        (五)小结
    四、本文的术语
    五、研究方法
    六、语料来源
第二章 佤语布饶方言的基数词
    一、简单数词
        (一)系数词
        (二)位数词
        (三)pla?k“半”
        (四)li??“零”
    二、复合数词
        (一)11-19
        (二)21-29
        (三)30-99
        (四)100 以上
    三、小结
第三章 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的表义功能
    一、表示序数
        (一)一般序数的表达方法
        (二)时间序数的表达方法
        (三)排行方式的表达方法
    二、表示倍数
    三、表示分数
        (一)分母+分子
        (二)分母+ lih“出”+分子
        (三)分母+ ba??“截”+分子
    四、表示概数
        (一)相邻数词连用表示概数
        (二)数量连用表示概数
        (三)概数标记词
    五、小结
第四章 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的组合功能
    一、数词+数词
    二、数词+名词
    三、本语位数词+量词+本语系数词
    四、数词+量词
        (一)数词+普通量词
        (二)数词+度量衡货币单位量词
    五、数词+量词+数词+量词
    六、“名词+数词+量词”与“数词+量词+名词”
        (一)“名+数+量”语序
        (二)“数+量+名”语序
    七、“动词+数词+量词”与“数词+量词+动词”
        (一)“动+数+量”语序
        (二)“数+量+动”语序
    八、形容词+数词+量词
    九、“数词+量词+指示代词”与“指示代词+数词+量词”
    十、“数词+量词+副词”与“副词+数词+量词”
        (一)数词+量词+频率副词
        (二)“数词+量词+时间副词”与“时间副词+数词+量词”
        (三)“范围副词+数词+量词”与“数词+量词+范围副词”
    十一、介词+数词+量词
    十二、数量短语在多项修饰语中的语序
        (一)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二)“名词+指示代词+数词+量词”与“名词+数词+量词+指示代词”
        (三)“名词+形容词+指示代词+数词+量词”与“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指示代词”
        (四)动词+人称代词+数词+量词
    十三、数词ti?“一”的构词能力
        (一)与数词ti?“一”合成为数词
        (二)与数词ti?“一”合成为时间量词
        (三)与数词ti?“一”合成为形容词
        (四)与数词ti?“一”合成为副词
        (五)与数词ti?“一”合成为名词
        (六)与数词ti?“一”合成为代词
    十四、小结
第五章 佤语布饶方言数词及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一、数词的句法功能
        (一)佤语熟语中数词作句法成分
        (二)省略用法中数词作句法成分
    二、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一)数量短语作定语
        (二)数量短语作补语
        (三)数量短语作状语
        (四)数量短语作主语
        (五)数量短语作宾语
        (六)数量短语作表语
        (七)数量短语作谓语
    三、小结
第六章 语言接触对佤语数词系统的影响
    一、佤语傣借数词在四大分区中的分布情况
        (一)I区:受傣语数词影响最大的区域
        (二)II区:受傣语数词影响较大的区域
        (三)III区:出现傣佤数词混用的区域
        (四)IV区:受傣语数词影响最小的区域
    二、从语言接触视角看佤语中的数词借用
        (一)经济因素
        (二)宗教文化因素
        (三)族际婚姻
        (四)民族分布情况
        (五)语言态度
        (六)地理环境
    三、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佤语各方言土语数词表
附录二 长篇语料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后记

(6)满语词汇语义研究评述(1978-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运用满语词汇研究历史和文化
二、注重个别词汇和类别词汇的研究
    1. 针对满语个别词汇的研究
    2. 针对满语类别词汇的研究
三、注重满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研究
    1. 满语和满—通古斯语族内部诸语言的比较研究
    2. 满语与汉语语族、蒙古语族诸语言的比较研究
四、注重满语词汇的应用性研究
五、结语

(7)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概述
    第二节 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简史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四节 选题意义
第二章 图瓦博物馆藏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简介和研究概述
    第二节 文献原文摹写
    第三节 文献释读研究
第三章 耶楞岱(Yerinde)藏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简介和研究概述
    第二节 文献原文摹写
    第三节 文献释读研究
第四章 米努辛斯克博物馆藏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简介和研究概述
    第二节 文献原文摹写
    第三节 文献释读研究
第五章 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语言学相关问题刍议
    第一节 adril-与ol-的用法及文化关联
    第二节 字母的变体与书写特点
    第三节 句子、文体与修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词汇表
    图版
后记(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 ——基于术语库的系统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核心术语界定
        2.1.1 术语
        2.1.2 语言学术语
        2.1.3 术语翻译
        2.1.4 术语数据库
    2.2 术语翻译研究述评
        2.2.1 国外术语翻译研究
        2.2.2 国内术语翻译研究
    2.3 英汉语言学术语翻译研究述评
        2.3.1 英语语言学术语的汉译
        2.3.2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英译
    2.4 基于术语数据库的相关研究述评
        2.4.1 术语数据库的实践探索
        2.4.2 基于术语数据库的理论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探讨
    3.1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本体论基础
        3.1.1 术语系统的类型学思考
        3.1.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类型学理据
    3.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认识论基础
        3.2.1 系统复杂性理论概述
        3.2.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复杂性特征
    3.3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价值论基础
        3.3.1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知识价值
        3.3.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文化价值
    3.4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3.4.1 对比术语学概述
        3.4.2 汉英语言学术语词汇系统的跨语对比
        3.4.3 汉英语言学术语知识系统的跨语对比
        3.4.4 汉英语言学术语交际语境的跨语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数据搜集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获取
        4.2.3 数据存储
    4.3 数据分析
        4.3.1 术语翻译语料分析——以《语言学名词》为例
        4.3.2 基于汉英语言学术语数据库的术语翻译语料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系统特征及其英译现状
    5.1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的构成类型与特征
        5.1.1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语言形式分类
        5.1.2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语义内涵分类
        5.1.3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历史构成分类
        5.1.4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功能特点分类
    5.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类型特征
    5.3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策略与方法
        5.3.1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策略的系统考察
        5.3.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方法的系统分析
    5.4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性问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复杂系统因素
    6.1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结构复杂性
        6.1.1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组分之多样性
        6.1.2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知识结构之差异性
        6.1.3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组分与概念之层级性
    6.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环境复杂性
        6.2.1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环境之开放性
        6.2.2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环境之动态性
        6.2.3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环境之能动性
    6.3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功能复杂性
        6.3.1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功能之互动性
        6.3.2 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功能之适应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复合标准
    7.1 语言学术语翻译系统评价标准的思考
    7.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概念系统关联律
    7.3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语言系统经济律
    7.4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文化系统生态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1.1 汉语语言学术语的系统特征及其英译现状
        8.1.2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复杂系统因素
        8.1.3 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的系统评价标准
    8.2 本研究的主要启示
        8.2.1 本研究的理论启示
        8.2.2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8.2.3 本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8.3 本研究的不足
    8.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满文老档》数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主要问题与研究难点
第一章 《满文老档》数词的用法
    第一节 满语数词的定义及分类
        一、 满语数词的定义
        二、 满语数词的分类
        三、 满语数词词性辨析
    第二节 《满文老档》数词的用法
        一、 《满文老档》数词的普遍用法
        二、 《满文老档》数词的特殊用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满文老档》数词的语义
    第一节 《满文老档》数词的基本语义
        一、 ilan 的语义
        二、 sunja 的语义
        三、 nadan 的语义
        四、 uyun 的语义
    第二节 《满文老档》数词的引申语义
        一、 emu 的基本语义
        二、 emu 的引申语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满文老档》数词的语义辨析
    第一节 emke、emken 与 emu 的语义辨析
        一、 emke 与 emu 的语义
        二、 emken 与 emu 的语义
        三、 emke 与 emken 的语义
    第二节 数词特殊用法的语义辨析
        一、 不相邻数词连用及其语义
        二、 数词叠用语义及其特征
    第三节 表数词汇的语义辨析
        一、 表数代词的语义
        二、 表数形容词的语义
        三、 表数量词的语义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藻敏瑶语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藻敏瑶人分布
    二、藻敏瑶人的历史及习俗
    三、八排瑶族体质人类学特征
    四 藻敏瑶语的系属及分类
    五、关于"藻敏"这一名称
    六、藻敏瑶语的语音特征
    七 藻敏瑶语两个土语群的语音差异
    八、前人关于藻敏瑶语的研究
    九、本论文的材料来源
    十、本论文所涉及的实验设备
    十一、本论文所使用的专业软件和程序
    十二、发音人和实验者信息
    十三、写作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十四、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藻敏瑶语音系
    第一节 油岭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表
        五、音节类型表
    第二节 大坪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表
    第三节 莽山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表
    第四节 盘石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表
    第五节 军寮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表
    第六节 南岗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表
第三章 藻敏瑶语的语音特点
    第一节 藻敏瑶语的元音
    第二节 藻敏瑶语的声调曲线图
        一、实验过程
        二、实验结论
    第三节 清鼻音
        一、藻敏瑶语清鼻音概论
        二、大坪瑶语的清鼻音
        三、油岭瑶语的清鼻音
        四、南岗瑶语的清鼻音
        五、军寮瑶语的清鼻音
        六、藻敏瑶语清鼻音的两种类型
        七、本节小论
    第四节 内爆音
    第五节 藻敏瑶语的J-声母
        一、近音J和擦音z
        二、龈腭闪音变体
        三、龈腭塞擦内爆音
    第六节 连读变调
第四章 藻敏瑶语历史层次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油岭瑶语声母的历史层次
        一、油岭瑶语声母的主体层次
        二、油岭瑶语声母的非主体层次
    第三节 油岭瑶语韵母的历史层次
        一、油岭瑶语韵母的主体层次
        二、油岭瑶语韵母的非主体层次
        三、油岭瑶语汉借词的上古层
    第四节、油岭瑶语汉借词声调的历史层次
        一、油岭瑶语汉借词声调的主体层次
        二、油岭瑶语汉借词声调的非主体层次
    第五节 藻敏瑶语的历史音变
        一、方法论
        二、古瑶语中的浊阻音
(?)(?)'>三、(?)(?)>(?)(?)
ia(?)(?)'>四、i:(?)>ia(?)(?)
        五、内爆音
参考文献
附录1 油岭瑶语的汉语借词语素表
附录2 藻敏瑶语词汇总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关于阿尔泰诸语数词“一”及其相互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山下寨苗语数词研究[D]. 陶金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我国对西亚北非地区出口贸易与直接投资研究 ——非正式制度距离视角[D]. 王晓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黔东苗语“一”义词的对比研究[J]. 杨潇潇. 凯里学院学报, 2020(01)
  • [4]〈西域水道记〉天山南路回语地名考注与研究[D]. 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 南京大学, 2018(09)
  • [5]佤语布饶方言数词研究[D]. 韩蔚. 云南民族大学, 2017(01)
  • [6]满语词汇语义研究评述(1978-2015)[J]. 时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 [7]叶尼塞金石突厥文献研究[D]. 李刚.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5)
  • [8]汉语语言学术语英译研究 ——基于术语库的系统考察[D]. 胡叶. 南京大学, 2015(01)
  • [9]《满文老档》数词研究[D]. 赵丽丽.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10]藻敏瑶语语音研究[D]. 龙国贻.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论阿尔泰语中的数“一”及其相互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