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解决办法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解决办法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化解(论文文献综述)

聂兴[1](2020)在《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文中指出“精准扶贫”这一思想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时在湘西调研时提出的,这一思想的首次提出表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步入了新篇章。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方针的实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资助高校贫困生也是其中一项工作,并被逐渐引进到“精准资助”的工作方法之中。针对高校贫困生开展精准资助的相关研究,以此找出当前的高效资助政策在资助制度、管理和监督以及对贫困生的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对策,对高效精准资助方面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有相当明显的现实层面上的意义。基于社会层面,在贫困生问题上有着普遍的关注度,结合我国各个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用到的方式方法,为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既可以使得贫困生得到有效的资助,又可以及时遏止一些存在于高校资助中的不良风气。本文的样本选取了南昌的四所高校,采取了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并参考借鉴了有关贫困生认定和管理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这四所大学中出现的贫困生资助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本文分为五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其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所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情况的动态。第二部分,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包括贫困概念、贫困生概念以及精准资助概念等,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公平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高等教育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为本文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为根据问卷分析找出存在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问题,分别是“搭便车”、指标分配不均、贫困生认定存在不公平以及对于资助的监督较弱等,总结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缺乏有效的贫困生资助监督、缺乏有效的贫困生信息管理以及贫困生失信惩戒措施不到位。第四部分,通过梳理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为我国的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的设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国外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对我国的启示有:对政府财政上的投入不应过分依赖;助学工作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参与;将贷款回收的机制不断完善;对广大学生群体就综合素质、心理教育方面的培养引起重视。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实行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提出了具体措施。第一,在精准识别方面,尽可能地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并逐步建立起具备“三位一体”特征的贫困生数据库;第二,在资助措施的实施方面,资助体系的建立应将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结合在一起,设立紧急救助机制,完善指标分配机制和班级评审机制、优化资助结构,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生信用系统;第三,在资助机制的监督方面,将重点放在公示--投诉机制的完善以及贫困生动态观测机制和事后监督机制的建立方面。综上所述,该研究可以为研究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和理论借鉴,为我国高校更好地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曹奎[2](2018)在《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小组实务研究 ——以J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大学生的人际支持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的贫困生群体由于其人数众多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秉持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通过训练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让服务对象在轻松、信任、接纳的小组环境中观察、学习、体验,以此解决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的问题。社会工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学时期是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行为都开始希望独立的时期,并且会面临生活、学习、人际等各方面的不适应;同时,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带来心理压力,再加上人际关系的压力,可能产生心理困扰,甚至是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要通过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社会支持来保证。人际支持又是社会支持最主要的内容。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人际支持,建立人际支持网络对个体减轻心理压力效果显着,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发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效的人际支持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主要致力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在人际支持网络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构建和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体系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问题的提出,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进行人际支持网络的现状,并以此预估其人际需求。第三部分为社会工作实务,即运用小组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网络形成的具体实务操作过程。第四部分为社会工作实务评估,主要采取了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对本次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分析了应用小组工作方法指导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网络形成的效果。第五部分为总结,小组工作应用于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网络形成的优势在于开展的小组活动即能改善服务对象对于人际支持的理性认知,又能在小组中通过与其他服务对象的交往接触使这些理性认知及时得到强化。通过本次实践研究证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指导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网络形成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它的不足之处,需要结合其他的社会工作方法,链接更多的外部资源,构建和完善一套高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解决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问题,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齐天[3](2018)在《内蒙古地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困扰、心理压力现状及干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内蒙古地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困扰的现状、特点及心理压力的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及干预路径,为内蒙古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综合使用了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包含问卷调查法和质性研究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运用心理困扰量表(DASS-21)和心理应对问卷,用横断抽样法从内蒙古四所高校随机选取549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不足10%的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蒙古族研究生的压力和焦虑分值显着高于汉族研究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48.6%的研究生会选择积极(放松、运动、娱乐)的应对方式,也有24.8%的研究生会选择消极(独处)的应对方式;在遇到心理困扰时,社会成见会影响个体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对研究生的压力研究发现,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婚恋压力,其压力主要来自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在针对41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质性研究中发现,内蒙古地区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婚恋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压力。与其他硕士研究生相比,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在文化适应和就业方面压力更为突出。因此,本研究从高校角度、师生关系层面和研究生个人层面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对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档案;有针对性的开展蒙汉双语讲座或团体辅导;将民族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和促进民族交流,有效消除民族间的排斥心里并解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语言交流问题;针对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有助于蒙古族硕士研究生敞开心扉,消除交流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其次,从研究生导师角度来看。加强导师师德建设,鼓励和引导导师多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加强对硕士生导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发挥导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减压策略,有效缓解研究生心理困扰及心理压力。最后,从研究生个人角度来看。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辩证地对待成长过程中顺境与逆境,理智的对待挫折与困难,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压能力;经常主动审视自己,降低期望值,让自己的目标能够处于合理范围内;树立正确的心理求助意识,怀有正确的心理态度,正确的认识心理咨询,使自己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缓解自己面临的心理困扰。

王文静[4](2017)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如今高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群体。近年来,从网络媒体报道出的一桩又一桩贫困大学生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犯罪事件表明,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存在发现不及时、介入不到位等问题。社会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以“助人自助”的理念优势,系统的工作方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介入研究,有着亟待引进的必要性。通过基于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表现的问卷调查出发,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介入方法辅以实务案例,分别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分类进行介入。具体来说,个案工作主要运用访谈法,通过一对一的接触交流,为案主制订介入方案。对于成长环境复杂、有过严重心理创伤的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具有个体化,特殊化的特征,选用了个案工作介入。小组工作主要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对于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相似,所表现和面临的问题具有类似性的特征,在各院系范围内,则选用了小组工作方法进行介入。通过分类介入的案例探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和救助,提出更具体的介入方法。同时结合国内成功典型,创新优化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救助体系,整合校内外心理救助资源,打造专业化的高校社会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强化政府在贫困大学生心理救助机制的主导作用。以贫困生救助中心为载体,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互动模式、组织与环境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治疗模式,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提出了实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实际操作性的建议。以贫困生救助中心为载体,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互动模式、组织与环境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治疗模式,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提出了实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吴维维[5](2017)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陕西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的路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民办高校的贫困生是一个人数相对较多的特殊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群体存在着诸多心理困扰。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探究陕西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的路径,以期培养出人格健康的大学生。

耿庆霞[6](2017)在《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以黑龙江省A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个人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国家有理由也有责任为贫困家庭分担高等教育的费用。而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救助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贫困生的权益。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以黑龙江省A大学实证调查结果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相关资料及其他高校教育救助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救助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缺陷。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为完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提出对策,以保证贫困学子的成长成才。

张琳,夏磊[7](2016)在《道德激励影响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贫困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从高校贫困生较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入手,从认知标准、情感标准和行为标准视角就高校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理想激励、榜样激励、批评激励、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励等道德激励模式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

董晓绒[8](2016)在《社会工作:破解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新途径》文中认为心理贫困是高校贫困生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工作方法,将其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可为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新思路。从当前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着手,分析社会工作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方面的优势所在,提出把尊重与平等、助人自助和服务至上的专业理念融入心理扶贫工作中,并将个案、小组、社区三大专业方法作为具体途径,来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问题。

姚薇,周学铁[9](2015)在《“多元化”教学理念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探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多元化因素,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优化效应,明确"多元化"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总之,在"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开设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提升贫困生个人素质,营造贫困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张小玉[10](2014)在《拓展训练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的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调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拓展训练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大学生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仅仅与其所处的心理发展时期存在一定的关系,还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当面临一系列来自生理、心理、社会的压力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当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合理地解决,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据有关统计数据资料表明,大学生心理困扰这个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因而重视大学生心理困扰并进行研究讨论,想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根本。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关于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拓展训练在大学校园日益发展,成为大学生们喜爱的课程。因此,为了了解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影响,本论文选用《大学生心理困扰量表》作为工具,采用方便取样办法,选取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选修拓展训练课程的大一学生,采用前测后测的方法,分发量表共228份,回收量表228份,剔除无效量表后,实收214份,有效率为93.86%,对回收量表整理,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的研究,并且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拓展训练约有七十年的历史,随着拓展的发展与普及,其系统与内容不断的完善与细化。在国内发展约四十年,但是它与学校教育紧密接触只有十几年,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2.大学生心理困扰在焦虑、强迫、社会退缩等方面其状态表现的不太理想,应该得到专业人士的密切关注。3.大学生心理困扰从性别、科别、家庭、干部、民族、出生地不同方面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从心理困扰的十二个维度来看,也都有所差异。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困扰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躯体化、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攻击、偏执几个因素影响较为明显。4.从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心理困扰方面有了较好的改善,说明拓展训练对心理困扰有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也就是说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困扰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化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化解(论文提纲范文)

(1)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高校贫困生
        2.1.3 精准资助
    2.2 理论依据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南昌市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研时间和对象
        3.1.2 调研方法
    3.2 调查数据及统计结果
    3.3 南昌市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出现的问题
        3.3.1 贫困生存在“搭便车”现象
        3.3.2 贫困指标分配以及认定欠缺公平
        3.3.3 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3.3.4 资助过程的监督功能弱化
    3.4 南昌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成因分析
        3.4.1 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3.4.2 资助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3.4.3 贫困生信息缺乏有效管理
        3.4.4 贫困生失信惩戒措施不到位
第4章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介绍
        4.1.1 美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
        4.1.2 英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
        4.1.3 日本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
    4.2 国外经验对本研究的启示
        4.2.1 不应依赖政府财政投入
        4.2.2 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助学
        4.2.3 合理分配资助资金
        4.2.4 健全贷款回收机制
        4.2.5 注重学生心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第5章 优化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的建议
    5.1 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5.1.1 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
        5.1.2 建立“三位一体”的贫困生数据库
    5.2 精准实施资助措施
        5.2.1 加强国家、社会与学校相结合的有偿资助体系
        5.2.2 完善资助指标分配机制
        5.2.3 优化资助结构设置
        5.2.4 建立贫困生紧急救助机制
        5.2.5 完善班级评审机制
        5.2.6 加强正确思想引导教育
        5.2.7 建立贫困生信用系统
    5.3 加强精准资助监督措施
        5.3.1 完善公示一投诉机制
        5.3.2 建立贫困生动态观测机制
        5.3.3 健全贫困生事后监管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小组实务研究 ——以J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小组的研究综述
        1.人际支持的研究
        2.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的研究
        3.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的研究
        4.简要评论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研究创新
二、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现状调查
        1.J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
        2.J高校贫困生的人际支持现状小组调查
    (二)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的需求分析
        1.全面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树立积极自信心态,克服消极自卑思想
        3.控制负性情绪,学会友善交往技能
        4.学会倾听技巧,懂得换位思考
        5.锻炼沟通能力,获得人际支持
    (三)小组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的优势分析
三、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小组工作实务探究
    (一)小组简介
    (二)小组目标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三)服务对象招募方法
    (四)小组服务计划
    (五)小组服务过程
        1.第一次小组活动:缘来有你(建立关系)
        2.第二次小组活动:全方位的我(自我认知)
        3.第三次小组活动:魅力加油站(建立自信)
        4.第四次小组活动:情绪体验站(学会友善)
        5.第五次小组活动:沟通训练场之倾听技巧(人际行为)
        6.第六次小组活动:沟通训练场之沟通技能(人际行为)
        7.第七次小组活动:海纳百川(学会包容)
        8.第八次小组活动:一路上有你(建立支持)
四、高校贫困生的人际支持小组工作实务的效果评估
    (一)过程评估
        小组活动过程中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观察记录
    (二)结果评估
        1.满意度评估
        2.小组结束后的跟进访谈
        3.小组活动结束后的观察记录
        4.小组目标达成评估
五、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
        1.应从多方面介入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问题
        2.小组工作者实务操作技能不足导致实务效果不够明显
        3.小组活动设计有待改进
        4.研究样本选择存在局限性,导致研究结论狭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着)情况等
致谢

(3)内蒙古地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困扰、心理压力现状及干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1 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
        1.1.2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1.3 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不高
2 文献综述
    2.1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2.1.1 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
        2.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1.3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2 心理困扰及心理压力研究综述
        2.2.1 心理困扰的概念界定
        2.2.2 研究生心理困扰研究现状
        2.2.3 研究生心理压力研究现状
    2.3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2.3.1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2.3.2 我国大学生、研究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2.3.3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
    2.4 心理求助现状研究
        2.4.1 心理求助的概念界定
        2.4.2 研究生心理求助现状研究
        2.4.3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求助现状研究
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及研究思路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方法
        3.3.4 研究假设
        3.3.5 研究思路
4 结果与分析
    4.1 心理困扰现状及民族差异
        4.1.1 心理困扰现状
        4.1.2 心理困扰的民族差异
        4.1.3 应对心理困扰的民族差异
        4.1.4 心理求助的民族差异
    4.2 研究生面临的压力及原因分析
        4.2.1 学业压力
        4.2.2 就业压力
        4.2.3 人际关系压力
        4.2.4 婚恋压力
5 内蒙古地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5.1 从高校角度分析
    5.2 从硕士研究生导师角度分析
    5.3 从硕士研究生个人角度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定
        1.4.1 社会工作介入设定
        1.4.2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问卷调查概况
        2.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1.2 问卷调查的内容
        2.1.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2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2.2.1 贫困可能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类别
        2.2.2 心理问题引发现实问题的具体表现
    2.3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2.3.1 特定的生理发展时期
        2.3.2 成长环境的影响
        2.3.3 社会变迁的影响
        2.3.4 资助方式缺乏人文关怀
第3章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3.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现状及不足
        3.1.1 干预现状
        3.1.2 干预不足与面临的困难
    3.2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3.2.1 社工人本主义理论
        3.2.2 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
    3.3 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
第4章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1 个案工作的介入
        4.1.1 个案工作特点及其适用性
        4.1.2 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
        4.1.3 贫困大学生特殊心里问题的个案工作案例
    4.2 小组工作的介入
        4.2.1 小组工作特点及其适用性
        4.2.2 小组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
        4.2.3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小组工作案例
第5章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评估及其发展展望
    5.1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评估
    5.2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展展望
        5.2.1 社工介入方案的发展展望
        5.2.2 推广介入方案的必要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陕西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的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一) 资助机制的构建
     (二) 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的自我调适机制的构建
     (一) 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 积极的意志行动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人格的建构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的建构

(6)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以黑龙江省A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一章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概述
    第一节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概念界定
        一、高校贫困生的概念界定及成因分析
        二、高校教育救助的概念界定及构成
    第二节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理论基础
        一、福利多元化理论
        二、教育公平理论
    第三节 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历史沿革
        一、免学费加助学金阶段(1952 年-1983 年)
        二、助学金和奖学金并存阶段(1983 年-1986 年)
        三、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并存阶段(1987 年-1989 年)
        四、高校教育救助体系初步形成阶段(1989 年-2007 年)
        五、多元化高校教育救助的新发展(2007 年至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A大学为例
    第一节 A大学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一、学生生源地构成
        二、学生家庭收入构成
    第二节 A大学教育救助项目构成及实施情况
        一、A大学教育救助项目构成
        二、A大学教育救助各项目的实施情况
    第三节 A大学教育救助项目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一、A大学教育救助项目实施效果调查
        二、A大学教育救助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第四节 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救助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二、贫困生的认定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三、奖助学金的资助水平不合理
        四、勤工助学岗位有限且缺乏企业参与
        五、易对贫困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高校教育救助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高校教育救助的做法与启示
        一、美国高校教育救助的做法
        二、美国高校教育救助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英国高校教育救助的做法与启示
        一、英国高校教育救助的做法
        二、英国高校教育救助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高校教育救助的做法与启示
        一、日本高校教育救助的做法
        二、日本高校教育救助的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对策
    第一节 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救助体系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二、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入
    第二节 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及监督制度
        一、构建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
        二、建立贫困生调查与监督机制
    第三节 转变救助方式并优化资源分配
        一、由无偿救助向有偿救助转变
        二、合理分配奖助学金资源
    第四节 拓展勤工助学的渠道和方式
        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二、建立勤工助学实习基地
    第五节 重视对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
        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育救助
        二、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道德激励影响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 自卑心理
    (二) 焦虑心理
    (三) 偏执心理
    (四) 虚荣心理
二、高校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标准透视
    (一) 认知标准
    (二) 情感标准
    (三) 行为标准
三、通过道德激励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 理想激励
    (二) 典型、榜样激励
    (三) 批评激励
    (四) 成就感、荣誉感激励
    (五) 认同感激励
四、结语

(8)社会工作:破解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自我认知显迷茫
    (二)人际交往遇障碍
    (三)学业就业有压力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的局限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扶助工作的优势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专业价值理念的融入
        1. 坚持平等和尊重的理念。
        2. 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
        3. 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
    (二)专业方法的介入
        1. 个案工作的介入。
        2. 小组工作的介入。
        3. 社区工作的介入。

(9)“多元化”教学理念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
    1. 奋斗目标明确,动力十足,但易受拜金主义影响
    2. 渴望与外界交流和沟通,但自卑心理不断作祟
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多元化因素
    1. 家庭经济贫困,生活挫折感与心理抑郁感明显
    2. 自身心理脆弱,自尊心理与自卑心理矛盾交织
    3. 学校心理教育欠缺,未提供健全的心理引导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的优化效应
    1. 培养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积极心态
    2. 增进主观幸福感,亲身体验积极心理情绪的快乐
    3. 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架构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
    1. 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助困与育人机制融合
    2. 完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优化网络心理健康咨询渠道
    3. 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强化抗挫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4. 优化良好人际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10)拓展训练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的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拓展训练的理论分析
        1.3.3 国内外拓展训练对于心理困扰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量表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3.1.1 拓展训练的起源
        3.1.2 拓展训练的发展
    3.2 大学生心理困扰现状
    3.3 前测和后测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研究结果
        3.3.1 横向比较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结果
        3.3.2 纵向比较后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结果
    3.4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中在不同分类上的研究结果
        3.4.1 性别分类
        3.4.2 科别分类
        3.4.3 家庭分类
        3.4.4 干部分类
        3.4.5 民族分类
        3.4.6 出生地分类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4.3 措施
        4.3.1 宣传心理保健教育,化解大学生心理困扰
        4.3.2 积极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有效缓解心理困扰
        4.3.3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有效缓解心理困扰
        4.3.4 提升教师对拓展训练原理的运用
        4.3.5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拓展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化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D]. 聂兴.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2]高校贫困生人际支持小组实务研究 ——以J大学为例[D]. 曹奎. 井冈山大学, 2018(07)
  • [3]内蒙古地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困扰、心理压力现状及干预路径研究[D]. 齐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4]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王文静. 湘潭大学, 2017(02)
  • [5]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陕西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的路径探索[J]. 吴维维. 长江丛刊, 2017(13)
  • [6]我国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以黑龙江省A大学为例[D]. 耿庆霞. 黑龙江大学, 2017(04)
  • [7]道德激励影响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研究[J]. 张琳,夏磊.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3)
  • [8]社会工作:破解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新途径[J]. 董晓绒.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9)
  • [9]“多元化”教学理念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姚薇,周学铁.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3)
  • [10]拓展训练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的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调查为例[D]. 张小玉. 首都体育学院, 2014(07)

标签:;  ;  ;  ;  ;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解决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