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法兔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研究

内毒素法兔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研究

一、内毒素法兔发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焦谊,刘志凤,于天源,张英琦,刘迪,王厚融,徐亚静,官乾[1](2022)在《退热六法对脂多糖致热兔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明确退热六法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热幼兔的退热效果及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推拿组和模型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0.5μg/kg LPS建立发热模型,1小时内肛温升高0.6℃为造模成功。推拿组于造模后1小时进行手法干预,干预方法为退热六法,即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清天河水、推脊,连续监测6小时肛温变化,比较造模前、造模后1小时、造模后3小时中性粒细胞比率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肝、肺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表达含量。结果推拿后1小时、2小时、3小时,推拿组肛温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3小时,模型组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rophil granulocyte,NEU%)高于造模前(P<0.05),推拿组NEU%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推拿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推拿组肝、肺组织TLR4表达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推拿组肝、肺组织NF-κB p65表达含量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退热六法降温作用明确,下调中性粒细胞比率、外周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从而影响TLR4信号通路实现调节体温作用,而这一作用不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

张英琦,焦谊,于天源,刘志凤,刘迪,王厚融,徐亚静,官乾[2](2021)在《两种兔发热模型体温变化特点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浓度干酵母、脂多糖注射诱导兔发热模型的体温变化特点,为基础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2月龄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20%干酵母组、10%干酵母组、0.5μg/m L脂多糖组、0.2μg/m L脂多糖组,每组各6只。干酵母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1 h监测肛温至26 h、脂多糖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20 min监测肛温至造模后6 h,记录体温与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特点,绘制平均体温曲线,计算各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各组体温变化趋势。结果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浊液,注射后2 h内体温下降,低于基础体温。2~4 h体温开始上升,6~8 h达峰值,高温可持续至少20 h,且随注射浓度的增加,升温值增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40 min开始发热,体温曲线为双相热或三相热,致热后60~80 min达体温曲线第一峰,发热可持续至致热后240~300 min,且升温值与脂多糖注射剂量无明显关系,随注射剂量增大发热时程增长。结论干酵母和脂多糖是诱导兔发热的可靠模型,干酵母模型为长时、高热发热模型,脂多糖模型发热时程较短。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致热模型。

温小丹,江茵,王诗硕,许佳菲,谢为天,徐春厚[3](2020)在《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毒性和致热性试验》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不同剂量对小鼠的致热效果。采用寇氏法测定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LD50,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细菌内毒素,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小鼠的体温,分析小鼠体温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剂量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致热效果。结果表明,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LD50为16.54mg/kg,其95%可信限为13.92~19.64mg/kg;在安全范围内细菌内毒素剂量与体温升高程度及维持时间有量效关系,其中细菌内毒素剂量10EU/kg为最适致热浓度,可使小鼠体温平均上升0.7℃,维持6h左右。

裴莹,陈泽林,金颖,海英[4](2019)在《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和西药(吲哚美辛)组,每组各5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家兔模型。模型建立后,西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剂量为10 mL/kg,其余4组分别给予相同容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单纯拔罐组、刺络拔罐组给予相应治疗。造模后每1 h记录体温1次,连续测量温度8 h,观察各组动物体温变化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家兔血清细胞因子(IL-4、IL-10、IFN-γ)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家兔下丘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COX-1、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家兔体温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P<0.01),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西药组兔体温升高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家兔血清IL-4、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家兔下丘脑组织i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干预后,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家兔血清IL-4、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被提升(P<0.05),下丘脑组织iNOS、COX-2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COX-1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的下降(P>0.05);西药组家兔血清IL-4、IL-10、IFN-γ水平相比均无明显提升(P>0.05),其下丘脑组织iNOS、COX-1、COX-2蛋白表达量均比模型组减少(P<0.05),提示经刺络拔罐和单纯拔罐法干预后,可提高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中IL-4,IFN-γ水平,对于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提升作用,对下丘脑组织COX-1蛋白表达没有抑制作用,对COX-2蛋白表达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结论: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其退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炎因子水平,抑制中枢i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其对中枢COX-2蛋白表达的选择性抑制可能是优于吲哚美辛类药物的根本体现。

裴莹,陈泽林,金颖,刘思聪,海英[5](2019)在《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5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和西药(吲哚美辛)组,每组各5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家兔模型。模型建立后,西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剂量为10 mL/kg,其余4组分别给予相同容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单纯拔罐组、刺络拔罐组给予相应治疗。造模后每1 h记录体温1次,连续测量温度8 h,观察各组家兔症状及体温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GM-CSF、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家兔体温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P<0.01),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西药组家兔体温升高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这三组家兔血清中IL-1β、GM-CSF、IL-6、TNF-α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刺络拔罐法、单纯拔罐法、吲哚美辛均对内毒素诱导发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可明显抑制发热家兔血清IL-1β、GM-CSF、IL-6、TNF-α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具有良好退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裴莹[6](2019)在《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家兔模型,以非甾体抗炎药物(吲哚美辛)作为对照,观察了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IL-1β、GM-CSF、IL-6、TNF-α、IL-4、IL-10、IFN-γ)水平和家兔下丘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COX-1、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旨在揭示刺络拔罐法的退热作用机制,体现了刺络拔罐法的退热优势作用,为刺络拔罐法的机理阐释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选取25只清洁级家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它们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和西药治疗(吲哚美辛)组,每组各5只。2.造模方法:除正常组家兔外,其他组家兔均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模型,用生理盐水稀释大肠杆菌内毒素至200 ng/ml,并按200 ng/kg剂量经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进行模型复制。3.干预方法:模型复制成功后,西药组家兔给予吲哚美辛混悬液灌胃,灌胃剂量按10ml/kg,其余组家兔则分别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单纯拔罐组家兔、刺络拔罐组家兔在造模成功1小时后分别进行拔罐操作,单纯拔罐组家兔俯卧位被固定在兔板上,在家兔大椎穴处剃毛后,采用内径25mm的透明塑料罐,连接经络罐通仪,固定罐压为-0.03Mpa在穴处拔罐,时间为15分钟;刺络拔罐组家兔按上述固定、剃毛后,先用1寸毫针(固定刺入深度2mm)点刺出血后再拔罐,拔罐方法与单纯拔罐组相同;正常组、模型组和西药治疗(吲哚美辛)组家兔均要以相同方式固定,但不进行拔罐操作。4.指标检测及方法:造模后每1小时记录体温1次,连续测量温度8小时,来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和西药治疗(吲哚美辛)组动物的体温变化;之后分别对正常组家兔、模型组家兔、刺络拔罐组家兔、单纯拔罐组家兔和西药治疗(吲哚美辛)组家兔进行耳缘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组家兔、模型组家兔、刺络拔罐组家兔、单纯拔罐组家兔和西药治疗(吲哚美辛)组家兔血清细胞因子(IL-1β、GM-CSF、TNF-α、IL-6、IL-4、IL-10、IFN-γ)浓度;采血后用空气栓塞法(耳缘静脉注射10 ml空气)处死动物,并取出全脑,迅速于视交叉与灰结节间取下丘脑,将标本放入EP管中,液氮中保存。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组家兔、模型组家兔、刺络拔罐组家兔、单纯拔罐组家兔和西药治疗(吲哚美辛)组家兔下丘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COX-1、COX-2)蛋白表达水平。5.统计方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造模后,模型组家兔造模后直肠温度逐渐升高,出现了典型的双相热,约至2h、4h时体温升高至峰值,与正常组比较,显着高于正常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亦提示模型复制成功。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西药组家兔经相应治疗后,直肠温度升高程度均较模型组家兔温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刺络拔罐法、单纯拔罐法和西药干预均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与西药组家兔直肠温度变化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数值上看,刺络拔罐组比单纯拔罐组家兔直肠温度降低的更明显,刺络拔罐法的退热作用明显具有优于单纯拔罐法的趋势。2.模型组家兔血清IL-1β,IL-6,GM-CSF,TNF-α水平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应治疗后,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西药组家兔血清中IL-1β,IL-6,GM-CSF,TNF-α水平则明显降低,其中刺络拔罐组和西药组与同时间段模型组家兔血清IL-1β,IL-6,GM-CSF,TNF-α水平相比,始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拔罐组与同时间段模型组家兔血清中的IL-1β,IL-6,GM-CSF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TNF-α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刺络拔罐法、单纯拔罐法和西药干预后均可降低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中IL-1β,IL-6,GM-CSF,TNF-α水平。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西药组三组家兔血清IL-1β,IL-6,GM-CSF水平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单纯拔罐组与其他两组家兔血清TNF-α水平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从数值上看,刺络拔罐法与单纯拔罐法相比较,可以使模型家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得更明显,具有优于单纯拔罐法的趋势。3.模型组家兔血清IL-4、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IL-10水平也有所降低,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治疗后,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家兔血清IL-4、IFN-γ水平明显被提升,与模型组同时间段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家兔血清IL-10水平仍然降低,且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家兔血清IL-4、IFN-γ、IL-10水平在治疗后均没有明显的提升,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家兔血清IL-4、IFN-γ水平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数值上来看,刺络拔罐组具有更优势的作用趋势。提示经刺络拔罐法和单纯拔罐法干预,可提高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中IL-4,IFN-γ水平,而对于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提升作用。西药对于家兔血清IL-4、IFN-γ、IL-10水平均无明显提升作用。4.模型组家兔下丘脑组织iNOS蛋白表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西药组家兔下丘脑组织iNOS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家兔中枢iNOS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数值上看,刺络拔罐法比单纯拔罐法具有更优势作用的趋势。5.模型建立后,模型组兔下丘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模型组兔下丘脑组织COX-1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西药组家兔下丘脑组织COX-1、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刺络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家兔的下丘脑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COX-1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刺络拔罐组与单纯拔罐组两组间家兔中枢COX-1、COX-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数值上看,刺络拔罐法比单纯拔罐法具有更优势作用的趋势。表明刺络拔罐法、单纯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下丘脑组织COX-1蛋白表达没有抑制作用,对中枢COX-2蛋白表达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而西药(吲哚美辛)干预对COX-1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着抑制作用。结论:1.刺络拔罐法与西药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但刺络拔罐法具有其优势作用。2.在退热作用起效过程中,刺络拔罐法可降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GM-CSF、TNF-α、IL-6)水平,可提高部分血清抗炎因子(IL-4、IFN-γ)水平,可抑制中枢i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而对中枢COX-1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抑制作用。3.刺络拔罐法退热的优势作用机制在于它可提高部分血清抗炎因子(IL-4、IFN-γ)水平,可抑制中枢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同时,对中枢COX-1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抑制作用。4.刺络拔罐法退热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聂坚,柯瑾,张建英,梁玲,胡文敏,熊磊[7](2019)在《香芩解热颗粒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正负调节介质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内毒素致热家兔下丘脑体温的正负反馈调节介质前列腺素2(PEG2)及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表达水平,探讨香芩解热颗粒对内毒素致热动物模型体温的正负调节介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香芩解热颗粒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预防性灌胃给药后建立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造模4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下丘脑中PEG2及AVP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下丘脑中PGE2受体EP1、EP4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家兔体温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芩解热颗粒高剂量组体温小于模型组(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VP含量显着上升、PGE2含量显着上升;与模型组比较,香芩解热颗粒低剂量组AVP含量显着上升;香芩解热颗粒低、高剂量组PGE2含量显着下降(P<0.05)。PCR结果显示:造模4h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下丘脑EP1 mRNA、EP4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芩解热颗粒低、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EP1 mRNA、EP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香芩解热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大于香芩解热颗粒低剂量组。结论:香芩解热颗粒对内毒素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体温的负调节介质AVP生成和释放、降低体温的正调节介质PGE2水平以及抑制PGE2受体EP1、EP4的表达有关。

刘哲林,尹洪习,李晶,付晓娟,韩易航,赵凌云[8](2018)在《两种解热镇痛注射液对家兔解热作用的比较》文中指出本文选用家兔24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组等4组,用细菌内毒素致热,记录4 h内体温变化,观察解热效果。结果表明,临床有效剂量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杨星君,张军峰,魏凯峰,马健,樊巧玲,詹瑧[9](2015)在《气营传变模型兔舌黏膜厚度及HSP7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温病气营传变影响舌象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复制模型兔气营传变模型,白虎汤和清营汤治疗作为验证,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舌黏膜厚度与HSP70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气分证组舌黏膜增厚,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分证组舌黏膜显着增厚(P<0.01)。白虎汤和清营汤治疗可以抑制舌黏膜增厚,特别是清营汤变化显着(P<0.01)。舌黏膜厚度与HSP70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HSP70是反映温病气营传变舌象变化的重要分子。

霍梦逸,刘新,林於,张煌[10](2013)在《柴胡挥发油中有效解热成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考察柴胡挥发油中的有效解热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柴胡挥发油,分离后的各组分分别测试是否对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有解热作用。结果:柴胡挥发油经分离后得到的组分2对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退热作用比未分离的挥发油的退热作用明显。结论:经分离后的组分2可能是柴胡挥发油解热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二、内毒素法兔发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毒素法兔发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退热六法对脂多糖致热兔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及试剂
    1.3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1.4 干预方法
    1.5 取材及指标检测
        1.5.1 肛温监测
        1.5.2 中性粒细胞比率检测
        1.5.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
        1.5.4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肺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幼兔肛温变化比较
    2.2 各组幼兔中性粒细胞比率变化比较
    2.3 退热六法对发热幼兔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4 退热六法对发热幼兔肝、肺组织TLR4/NF-κB p65的影响
3 讨论

(2)两种兔发热模型体温变化特点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干酵母混悬液的配制
        1.3.2 脂多糖溶液的配制
        1.3.3 动物适应性饲养
        1.3.4 动物基础体温测定
        1.3.5 分组
        1.3.6 模型的建立
        1.3.7 体温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模型体征变化
    2.2 不同浓度干酵母发热模型体温变化
    2.3 不同剂量LPS发热模型体温变化
    2.4 各模型发热过程特点
3 讨论

(3)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毒性和致热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
    1.2 主要试剂
    1.3 细菌内毒素的毒性试验
    1.4 细菌内毒素的致热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内毒素的毒性试验
    2.2 细菌内毒素的致热性试验
3 讨论

(4)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拔罐选穴与方法
        2.3.1 拔罐取穴
        2.3.2 拔罐方法
    2.4 指标检测
        2.4.1 一般情况观察
        2.4.2 体温变化值
        2.4.3 取材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家兔治疗后各时段体温的变化
    3.2 各组家兔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中IL-4、IL-10、IFN-γ水平比较
    3.3 各组家兔下丘脑组织iNOS、COX-1、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4 讨论

(5)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拔罐选穴与方法
        2.3.1 拔罐取穴
        2.3.2 拔罐方法
    2.4 指标检测
        2.4.1 一般情况观察
        2.4.2 监测体温变化值
        2.4.3 取血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家兔治疗后各时段体温的变化
    3.2 各组家兔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中IL-1β, IL-6, GM-CSF, TNF-α水平比较
4 讨论

(6)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下丘脑组织iNOS、COX-1、COX-2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香芩解热颗粒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正负调节介质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1.动物
    2.药物
    3.仪器和试剂
方法
    1.分组
    2.造模、给药及取材
    3.观测指标
        3.1体温
        3.2下丘脑PGE2、AVP含量测定
        3.3下丘脑PGE2受体EP1mRNA、EP4mRNA相对表达量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8)两种解热镇痛注射液对家兔解热作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剂量设计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2.3 检测指标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细菌内毒素的致热效果
    3.2 药物的起效速度
    3.3 药物维持正常体温的时间
4 结论

(9)气营传变模型兔舌黏膜厚度及HSP7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中药制备
    1.4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
    2.2 造模及治疗
    2.3 标本采集
    2.4 图像处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模型观察
    3.2 舌象观察
4 讨论

(10)柴胡挥发油中有效解热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柴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2.1.1 提取
        2.1.2 分离
        2.1.3 鉴别
    2.2 柴胡挥发油分离后的解热作用研究
        2.2.1 柴胡注射液的制备
        2.2.2 实验方法
3 结论
4 讨论

四、内毒素法兔发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退热六法对脂多糖致热兔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焦谊,刘志凤,于天源,张英琦,刘迪,王厚融,徐亚静,官乾. 环球中医药, 2022
  • [2]两种兔发热模型体温变化特点初探[J]. 张英琦,焦谊,于天源,刘志凤,刘迪,王厚融,徐亚静,官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1(10)
  • [3]细菌内毒素对小鼠的毒性和致热性试验[J]. 温小丹,江茵,王诗硕,许佳菲,谢为天,徐春厚. 现代畜牧科技, 2020(11)
  • [4]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及机制研究[J]. 裴莹,陈泽林,金颖,海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7)
  • [5]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裴莹,陈泽林,金颖,刘思聪,海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6)
  • [6]刺络拔罐法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退热作用机制研究[D]. 裴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香芩解热颗粒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正负调节介质的作用研究[J]. 聂坚,柯瑾,张建英,梁玲,胡文敏,熊磊.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 [8]两种解热镇痛注射液对家兔解热作用的比较[J]. 刘哲林,尹洪习,李晶,付晓娟,韩易航,赵凌云. 中国兽医杂志, 2018(05)
  • [9]气营传变模型兔舌黏膜厚度及HSP7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 杨星君,张军峰,魏凯峰,马健,樊巧玲,詹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 [10]柴胡挥发油中有效解热成分的研究[J]. 霍梦逸,刘新,林於,张煌. 药物分析杂志, 2013(07)

标签:;  ;  ;  ;  ;  

内毒素法兔热动物模型及其标准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