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体会

中药灌肠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体会

一、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奇阳[1](2019)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各种终末期阶段的慢性肾脏疾病,肾脏萎缩,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肾脏的基本功能无法维持,临床上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代谢产物潴留,全身各个系统均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逐年增加。消化道疾病(包括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是终末期肾脏病时肾外较早出现以及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解决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是临床和患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医药干预的前提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中医证候,辨证施治方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所以证候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整体水平较低,长期便秘更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社会回归程度,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该疾病的中医干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共收集170例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生存质量情况,比较中医各证候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存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70例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其中男性99例,女性71例,男女比例1.79:1。平均年龄60.94±11.66岁,按年龄分为18-44岁组(青年组)、45-59岁组(中年组)、60-80岁组(老年组),年龄分布以60-80岁组(老年组)所占比例最高,共102人,占总例数的60.00%。平均透析年限69.07±47.94月,按透析年限分为<12月、12-60月、61-120月、121-180月、>180月,透析龄分布以12-60月所占比例最高,共81例,占总例数的47.65%。排名占前3位的原发病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5例,占32.35%、糖尿病肾病46例,占27.06%、高血压肾损害16例,占9.41%。2.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本研究170例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证型以虚秘为主,共141例,占82.94%,其中阳虚秘52例(30.59%),气虚秘33例(19.41%),血虚秘29例(17.06%),阴虚秘27例(15.88%);实秘较少,共29例,仅占17.06%,其中气滞秘14例(8.24%),寒积秘8例(4.71%),热积秘7例(4.12%)。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年龄、透析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的中医证候以阳虚秘为主,占28.28%,其次为气虚秘,占24.24%,女性也以阳虚秘为主,占33.80%,但其次为血虚秘,占16.90%;年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18-44岁(青年)组以阳虚秘(22.22%)、血虚秘(22.22%)、阴虚秘(22.22%)为主,45-49岁(中年)组和60-80岁(老年)组以阳虚秘为主,阳虚秘分别占该年龄组的36%、29.41%;透析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透析龄<12(月)的患者以阳虚秘、阴虚秘为主,透析龄12-60(月)的患者以阳虚秘、血虚秘为主,透析龄>60(月)的患者以阳虚秘、气虚秘为主。3.慢性便秘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数维度评分不高,其生存质量评分最低的维度是工作状况维度,评分31.47±36.82分,评分最高的维度是透析医护人员的鼓励维度,评分88.60±16.76分。评分低于60分的7个维度分别是工作状况维度(31.47±36.82分)、躯体角色维度(32.35±42.45分)、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维度(33.71±24.72分),一般健康维度(44.17±20.26分),总体健康评估(54.41 ±20.18分),情绪角色维度(56.27±46.89分),睡眠维度(59.46±21.92分)。影响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透析龄,其中年龄对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症状与不适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呈负相关;透析龄对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呈正相关。4.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虚秘患者生存质量在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一般健康、情绪角色、情感健康、社交功能、活力、症状与不适、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认知能力、社交质量、睡眠、社会支持、透析医护人员的鼓励16个维度以及总体健康评估的评分均低于实秘患者。经统计学分析,生存质量各维度下虚秘和实秘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大部分没有意义,仅在认知能力维度、总体健康评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中医证候有:阳虚秘、气虚秘、寒积秘、热积秘。其中阳虚秘对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认知能力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呈负相关。研究结论1.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秘为主,其中阳虚秘、气虚秘最为常见,实秘较少,其中热积秘最为少见。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多病程较长,以阳虚、气虚多见,临床辨证治疗应以助阳益气为主,注意顾护正气,切不可一味采取通腑泄热法,如大黄制剂、芒硝、番泻叶等,虽可取效一时,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变证,或加重便秘。2.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中虚秘患者生存质量在除工作状况、患者的满意度维度之外的所有维度以及总体健康评估的评分均低于实秘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虚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中医证候中阳虚秘与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认知能力维度的评分呈负相关,阳虚秘患者躯体疼痛表现突出,对自身健康状况主观评价差,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陈帅[2](2016)在《103例MHD患者皮肤瘙痒程度与中医虚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皮肤瘙痒症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疾病,发病机制甚为复杂,长期给血液透析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仅在生理上使患者蒙受皮肤瘙痒的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长期以往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到来,医者更应该积极研究和探讨此类病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近年来肾病科、皮肤科医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仍无统一定论。中医学经历了2000多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认识疾病的预防、治疗方面有着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治疗方面不太满意的情况下,提示我们从中医学中认识、寻找疾病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情况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研究目的:通过症候学调查,研究MHD属中医虚证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分布规律,重点关注皮肤瘙痒症在各类中医虚证证型中的瘙痒程度评分,从而为揭示MHD属中医虚证患者皮肤瘙痒的具体证型,为以后的中医中药治疗及中成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原则。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调查问卷,选取132例属中医虚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基本信息的调查,参照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等对其进行中医虚证的辨证分型,主要观察各中医证型、透析龄、透析次数、kt/v、钙磷乘积、PTH、性别、年龄与皮肤瘙痒情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MHD伴发皮肤瘙痒症患者以肝肾阴虚证型最多,占74.8%。(77/103)。(2)MH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症,根据Mettang等改良的Duo氏瘙痒评分法,其中瘙痒评分分数最高的及瘙痒程度最重的证型组为肝肾阴虚证型组。(3)年龄、性别血钙、血磷、kt/v在MHD伴皮肤瘙痒患者的中医虚证证型分布上无差异性(P>0.05),而透析龄、透析次数、钙磷乘积与皮肤瘙痒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皮肤瘙痒评分与kt/v呈负相关(P>0.05)。研究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在中医虚证上肝肾阴虚证人数最多,中医虚证证型分布与透析龄、透析次数、皮肤瘙痒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透析龄、透析次数的增多,中医虚证证型趋向于肝肾阴虚证,且肝肾阴虚证的瘙痒评分最高。(2)皮肤瘙痒程度与透析龄、透析次数、钙磷乘积存在相关性,即随着透析龄、透析次数、钙磷乘积的增加,皮肤瘙痒评分也相应增加。论文组成:由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重点从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治疗方法、现状这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二篇为“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虚证的研究”。主要概括介绍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学病因病机特点、分型标准,并且列举了国内目前各研究者对进入规律血液透析阶段之后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学演变的认识。临床研究部分,选择132例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通过问卷式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中医虚证患者证候分布的规律,以及与皮肤瘙痒情况的关系。

殷松江[3](2016)在《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CKD4-5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CKD4-5期的近期疗效,比较尿毒清灌肠与通腑泄浊方灌肠的疗效差别,随访半年内各组患者进入透析的情况。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EMbase、PubMed、CNKI、VIP、Wanfang、sinoMed数据库,纳入尿毒清灌肠治疗CKD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采用尿毒清灌肠治疗作为干预组,未采用尿毒清灌肠治疗为对照组,经剔重文献,提取数据,评价质量等步骤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及Scr. BUN的水平。(2)临床研究:选取2015.4至2016.2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KD4-5期住院患者共115例,尿毒清组39例、中药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基础及中医辨证治疗,尿毒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通腑泄浊方灌肠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三组疾病疗效、实验室指标、中医证侯积分及症状、不良反应的变化,随访半年内各组患者进入透析的情况。结果:(1)文献研究:①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30,95% CI (1.81,6.03),P=0.0005,I2=0%]; ②干预组治疗后Scr、BUN低于空白对照组及爱西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cr:MD=-40.03,95%CI (-64.55,-15.50), P=0.005,I2=8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D=-66.74,95%CI(-101.47.04,-32.01), P=0.0002,I2=17%(与爱西特组比较)];[BUN:MD=-1.99,95%CI (-3.33,-0.65), P=0.004,I2=8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D=-5.35,95%CI (-6.45,-4.25), P=0.0001,I2=0%(与爱西特组比较)]。(2)临床研究:①尿毒清组治疗后疾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非湿浊证患者尿毒清组治疗后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毒清组治疗后BUN、Scr、U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毒清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尿毒清组治疗后乏力、腰膝酸软、纳差、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中药组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随访半年内,尿毒清组、中药组与对照组进入透析的人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进入透析常见诱因依次为感染、心衰、高血钾;⑥尿毒清组、中药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腹泻、腹痛,未见便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1)短程应用具有益气健脾,通腑泄浊,活血化瘀功效的尿毒清颗粒灌肠有助于清除尿毒症毒素、稳定肾功能,近期疗效为71.8%,与通腑泄浊方相当,但不能延缓中晚期CKD患者进入透析的时间。(2)尿毒清灌肠可改善中晚期CKD患者乏力、腰膝酸软、纳差、头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疗效优于通腑泄浊方,短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3)尿毒清为临床应用多年的颗粒剂型,用于灌肠疗法时较水煎剂更为便利。

李桂霞[4](2016)在《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13期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对CRF13期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肾内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01月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CRF13期住院患者72例,以就诊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尿毒清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结肠透析+固肾排毒液保留灌肠。治疗组隔日结肠透析一次,一个疗程2周,均治疗4周,然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U-TP)、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白蛋白(ALB)等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结果3.1试验完成情况共纳入7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脱落7例,最终65例完成试验过程,其中治疗31例,对照组34例。3.2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分期、原发病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3疗效比较3.3.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两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3.2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经4周治疗,治疗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64.7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4肾功能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cr、BUN、U-TP、Cys-c、UA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治疗后Scr、BUN、U-TP、Cys-c、UA水平比较(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ALB、Hcy水平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s-CRP、IL-6、TNF-α、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ALB水平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hs-CRP、IL-6、TNF-α、ALB、Hcy水平比较(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作用显着。4结论4.1 CRF 13期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反应;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治疗可改善CRF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微炎症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2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4.3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疗效机制可能与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抑制微炎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肾功能有关。

曾子芸[5](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6](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薛武更[7](2010)在《聂莉芳教授论治慢性肾衰经验及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球范围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及由此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明显升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强慢性肾衰的早期防治十分必要。从临床实践来看,在慢性肾衰的早中期,若中医药调治得当,则“可以明显地减轻甚至消除症状,不同程度地改善肾功能指标,改善生活质量及延缓肾衰进程,从而延长生命”。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方面,通过长期临床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尤当值得继承、借鉴和发扬。在运用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疗效评价的问题。在CRF患者长期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应用临床及有关生物学指标外,若再结合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量表联合观察治疗反应,则能较全面的评价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对病人造成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对治疗的结果做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帮助研究者获得全面正确的结论。而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生存质量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关于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鲜有报道。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导师聂莉芳教授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的同时,对124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并以导师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的经验为基础,观察了益气养阴法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气阴两虚证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二:①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②观察益气养阴法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1.导师聂莉芳教授运用中医药理论论治慢性肾衰的经验聂莉芳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治疗包括治病和治人两个方面。治“病”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患病的“人”这一因素。聂莉芳教授在以标本缓急理论分析了慢性肾功能衰竭“错综复杂”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后,提出了慢性肾衰的中医临床分期,即将慢性肾衰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虚损期临床表现以一派虚损症状为主,其病机特点以正气虚衰为主,气阴两虚证较为多见。关格期病机特点以邪实为主,湿浊内停是其重心。聂莉芳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应首辨病期,然后再辨证,将辨病期与辨证有机结合。虚损期病情相对较轻较缓,所以治疗应以缓则治本,扶助正气为主;关格期病情相对较重,所以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若慢性肾衰患者病程中出现可逆因素时,则急则治标,迅速祛除可逆因素,解除病情的恶化趋势。虚损期若辨证属脾肺气虚证,治当补益脾肺之气,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若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治当温补脾肾,方药选用保元汤、真武汤等。若辨证属肝肾阴虚证,治当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方药选用杞菊地黄汤、麻菊地黄汤、归芍地黄汤等。若辨证属气阴两虚证,治当益气养阴,方药选用参芪地黄汤加泽泻。相对于虚损期而言,关格期病势急骤多变,病机特点以邪实为主。其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要权衡标本缓急,注意护养胃气,以调理脾胃为重心。若辨证属脾胃气虚,寒湿中阻证,治当健脾益气以调理脾胃,方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若辨证属湿热中阻证,治当清化湿热以调理脾胃,方药选用黄连温胆汤、苏叶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等。若慢性肾衰患者在病程中,因可逆因素而发生外感、水肿、小便不利、水凌心肺等情况时,其治疗当以祛邪为首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症治疗。应注意的是,因慢性肾衰患者正气虚馁,所以在施用祛邪法则时,要注意中病即止,以免徒伤正气,变生它疾。2.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观察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选择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肾内科的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24例。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进行问卷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用李克累加法,按最后题值计算原始分数,再用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1)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数由低至高排列,依次为:一般健康状况(GH):36.24±12.97;生理职能(RP):37.74±31.20;精力(VT):52.60±20.75;情感职能(RE):55.34±30.06;精神健康(MH):59.20±17.85;社会功能(SF):59.88±18.05;生理机能(PF):79.11±14.87,躯体疼痛(BP):79.60±19.14。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在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维度得分显着低于普通人群;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在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维度得分显着高于血透人群。(2)影响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理因素综合得分(PCS)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和Scr值。影响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心理因素综合得分(MCS)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男性患者在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精神健康(MH)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段患者之间,生理机能(PF)和精力(VT)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段越低,得分越高。三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精力(VT)和精神健康(MH)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与Scr呈负相关,Scr越低(即eGFR越高),得分越高。eGFR为“60-89ml/min”患者在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eGFR为“30-59ml/min”患者的得分。结论:(1)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低于普通人群。(2)影响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Scr值和文化程度。3.益气养阴法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气阴两虚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气阴两虚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的5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对照组(27例,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对照组采用西医慢性肾脏病一体化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之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应用中文版SF-36量表进行问卷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各测评1次。用李克累加法,按最后题值计算原始分数,再用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因素综合测评(PCS)、心理因素综合测评(MCS)及总体生存质量(总分)、Scr值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从各维度来看,治疗后精力(VT)、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的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经意向性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因素综合测评(PCS)、心理因素综合测评(MCS)及总体生存质量(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从各维度来看,治疗后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神健康(MH)精力(VT)的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经意向性分析,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理职能(RP)维度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余得分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均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气阴两虚证患者近期的总体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还不能认为两组间的治疗疗效有差别。

肖贵容[8](2008)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的严重并发症,频发低血压加速终末期肾衰病人残存肾单位减少,且透析中低血压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透析效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参与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有一定的疗效,本课题主要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中医中药参与血液净化治疗,防止或降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提供一定的指导。我们对13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询问症状,观察其舌苔、脉象,参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诊断标准,分为低血压组(n=46例)和非低血压组(n=84例),并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的症状、证候学特征以及两者的差异,对比总结出低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同时记录各患者的理化指标,比较低血压和非低血压患者理化指标的差异性,最后通过统计分析,以了解低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所检测的理化指标的关系。中医症状、证候学的结果显示: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及单纯虚证为主,低血压患者与非低血压患者比较,虚证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临床症状以虚证表现更为突出,不仅有脾肾阳虚表现、肝肾阴虚表现亦很突出,在证型分布上,低血压患者阴阳两虚出现率明显高于非低血压患者,且低血压患者中阴阳两虚组营养状况偏差,故在临床上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阴阳两虚型患者,尽量减少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通过一般情况及理化检查比较,发现低血压患者高龄女性发生率较高,低血压患者的Hb、ALB低于非低血压患者,PTH高于非低血压患者。故低血压患者更应在进行充分透析情况下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纠正贫血,使PTH维持在合适范围。

周丽丽[9](2008)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认识掌握灌肠时机、中药灌肠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7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方医院肾内科接受中药灌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病例,共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同时筛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文献25篇,对文献中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率、灌肠药物进行统计总结。 结果:文献统计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平均有效率为83.24%,灌肠药物以泻下、祛湿、活血、清热、解毒、温阳、益气类中药为主,大黄为中药灌肠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临床回顾研究中,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汤剂口服基础上,以通腑泄浊、祛湿活血、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平均治疗22天,总有效稳定率为58.54%,其中肾功能衰竭期患者的总有效稳定率为75%。大部分患者的BUN、Scr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cr有所回升,但整体患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尿毒症期患者BUN、Scr、Ccr治疗前后比较P>0.05,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前后比较P<0.05。 结论:中药灌肠疗法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有临床意义。以通腑泄浊,活血祛湿,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

钱小雷[10](2003)在《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二、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2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相关病因
        3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发生机制
        4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5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6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不良结果
    综述二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中医认识
        2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现状
        3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中医治疗相关研究
    综述三 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意义
        2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3 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4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慢性便秘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2.3 样本量估算
        2.4 临床数据采集表的制定及内容
        2.5 病例信息采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3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3.4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2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4.3 慢性便秘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4.4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103例MHD患者皮肤瘙痒程度与中医虚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部分
        2. 中医学部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液透析患者与中医虚证关系的研究
        1. 中医辨证及虚证
        2. 现代学者对血透患者的中医虚证辩证分型研究
        3. 血透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入选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瘙痒程度使用Mettang等改良的Duo氏瘙痒评分法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虚证证型分布
        2.2 不同中医证型与瘙痒程度的比较
        2.3 不同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的比较
        2.4 不同中医证型与透析龄、透析次数、kt/v、钙、磷的比较
        2.5 皮肤瘙痒程度与透析龄、透析次数、kt/v、钙磷乘积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皮肤瘙痒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当中的发病率情况讨论
        3.2 中医虚证证型分布与皮肤瘙痒症关系的分析讨论
        3.3 皮肤瘙痒程度与透析龄、透析次数、kt/v、钙磷乘积的相关性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观察表
    附录2 基本资料调查表
    附录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附录4 瘙痒评分表
    附录5 四诊信息观察表
    附录6 证候打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CKD4-5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CKD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1.4 灌肠疗法进展
        1.5 尿毒清颗粒在CKD中晚期的临床应用
    2 西医研究进展
        2.1 CKD定义及分期
        2.2 CKD的流行病学
        2.3 CKD病情进展的机制
        2.4 CKD治疗进展
        2.5 尿毒症毒素定义、分类及对CKD患者的影响
        2.6 肠肾轴概念
第二部分 尿毒清灌肠治疗CKD有效性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分组
        1.4 观察指标
        1.5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价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发表偏倚分析
    3 小结
第三部分 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CKD4-5期疗效观察
    1 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比较
        3.3 实验室指标比较
        3.4 中医证候比较
        3.5 随访
        3.6 不良反应
    4 小结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13期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及分期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6 中止试验的标准
研究方法
    1 研究实施方案
        1.1 临床研究设计
        1.2 病例样本量
        1.3 随机分组
        1.4 分配方案
        1.5 对照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2.2 对照组
        2.3 治疗组
    3 信息收集及评价
        3.1 设计试验调查表格,进行病例信息的采集
        3.2 观察指标见附表 5
    4 结果判定
    5 临床试验的质量监控
    6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措施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
        2.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2.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
        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4 两组患者CRF分期比较
        2.5 两组患者原发病构成情况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总疗效比较
    4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
    6 两组治疗前后 hs-CRP、IL-6、TNF-α、ALB、Hcy 水平的比较
    7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8 安全性分析
    9 不良反应
讨论
    1 温肾固元、通腑泻浊、化瘀解毒治法的确立
    2 固肾排毒液组方分析
        2.1 方义分析
        2.2 单味药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 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3.1 临床症状总疗效分析
        3.2 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3.3 血清ALB、hs-CRP、IL-6、TNF-α、Hcy作为观察指标的临床意义
    4 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对微炎症状态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论
结语
正文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一) 现代医学对CRF微炎症状态的研究状况
    (二)传统医学对CRF及CRF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概况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7)聂莉芳教授论治慢性肾衰经验及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二 生存质量概况及其在慢性肾衰中的应用
前言
第一部分 导师聂莉芳教授运用中医药理论论治慢性肾衰的经验
    1. 导师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基本理念
    2. 导师聂莉芳教授以标本缓急理论论治慢性肾衰的经验
        2.1 提出慢性肾衰的中医临床分期
        2.2 辨病期与辨证有机结合,治疗权衡标本缓急
第二部分 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2.2 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内容及方法
        5.1 资料收集
        5.2 SF-36量表的使用
    6.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7.3 影响因素在量表中各维度的得分及分析
        7.4 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8. 讨论
        8.1 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存质量
        8.2 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9. 小结
第三部分 益气养阴法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气阴两虚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2.2 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分组
    6. 治疗方法
    7. 观察项目
    8. 统计学分析
    9. 结果
        9.1 一般资料
        9.2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Scr比较
        9.3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9.4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比较
    10. 讨论
    11.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附录2 SF-36量表各方面得分及换算
个人简历
致谢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8)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研究现况
        附: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衰的中医药研究
        附: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诊断标准
    结果
        第一部分 中医症状、证候学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理化检查结果及其统计学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析调查表

(9)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
        1.5 治则治法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2.1 新概念及临床分期
        2.2 流行病学调查
        2.3 病因、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2.4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2.5 肾功能监测与评估
        2.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3 现代医学对胃肠透析的研究
        3.1 胃肠透析存在的必要性
        3.2 胃肠透析的可行性
        3.3 胃肠透析方式
        3.4 胃肠透析适应症与禁忌症
        3.5 胃肠透析疗效与评价
    4 现代中医对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
        4.1 历史源流
        4.2 治疗机理
        4.3 治疗时机
        4.4 护理研究
        4.5 疗效与副作用
        4.6 治法与药理研究
        4.7 评述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人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项目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统计结果
        3.1 CRF的中医病名诊断
        3.2 CRF的发病特点
        3.3 疾病各阶段的人数分布
        3.4 CRF的中医证型分布
        3.5 中药灌肠方药、灌肠次数、疗程统计
        3.6 疗效统计
    4 讨论
        4.1 CRF的发病情况
        4.2 CRF的灌肠治疗疗效总结
        4.3 CRF的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4.4 CRF的西医治疗
        4.5 中药灌肠疗法的评价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方法
2 体会

四、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D]. 李奇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2]103例MHD患者皮肤瘙痒程度与中医虚证的相关性研究[D]. 陈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CKD4-5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 殷松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4]固肾排毒液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13期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桂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6]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7]聂莉芳教授论治慢性肾衰经验及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D]. 薛武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0)
  • [8]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初步研究[D]. 肖贵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9]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周丽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10]中药灌肠法配合维持性血透治疗尿毒症体会[J]. 钱小雷. 河南中医, 2003(01)

标签:;  ;  ;  ;  ;  

中药灌肠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