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结构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密封结构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一、密封结构中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柳青[1](2021)在《液压缸密封圈损伤及裂纹扩展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压支架作为现代煤矿开采中的主要关键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在综采工作面中起到人员和采运设备的安全保障作用。液压支架的支撑和所有动作的执行均由各种以乳化液为介质的液压油缸完成,油缸内配合面之间密封圈的损伤会导致密封功能的失效,进而引起油缸的串液和泄漏,造成整个液压支架功能的失效。对密封圈损伤及失效机理的研究对提高井下液压支架密封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液压支架活塞杆用蕾型密封圈为研究对象,对液压油缸乳化液介质中颗粒物对蕾型密封圈造成的裂纹扩展损伤进行了深入研究。选取Mooney-Rivlin模型描述蕾型密封圈橡胶材料的非线性特质,并通过单轴拉伸实验获得了材料力学参数。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蕾型密封圈有颗粒物和无颗粒物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无颗粒物模型中,蕾型密封圈应力最大处为其与活塞杆接触的中间区域;在有颗粒物模型中在接触区域下方时接触应力较大,更易使蕾型密封圈发生破坏产生裂纹。提取蕾型密封圈与活塞杆间的接触应力作为裂纹扩展的边界条件。运用Abaqus扩展有限元法对蕾型密封圈裂纹扩展机理及密封性能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预制裂纹长度、角度会对密封圈裂纹扩展长度、扩展角度、扩展路径等造成影响,预制裂纹长度越长,裂纹扩展长度越长,越大的预制裂纹角度将越可能造成蕾型密封圈出现更多的裂缝,更加容易出现密封失效现象。最后对裂纹扩展结束后不同预制裂纹长度的蕾型密封圈进行了密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长度预制裂纹模型裂纹扩展后密封性能不同。当预制裂纹长度较小时,蕾型密封圈最大接触应力大于乳化液介质压力,密封圈密封性能良好;当预制裂纹长度较大时密封失效。

董杰[2](2020)在《高温高压烧结炉快开结构虫形密封件大变形密封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密封件指的是防止流、固体介质泄漏到外界环境中或是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密封空间的一种元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设备中,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密封圈是一种典型的密封件,国内外学者对于诸如O形密封圈等普通结构密封圈的研究颇多,但针对各种专用密封圈力学性能的研究尚有欠缺。虫形密封圈便是专门服役于DN1450型压力烧结炉快开结构处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异形密封圈。本文将综合考虑橡胶材料的大变形、物理非线性问题,针对影响虫形圈密封性能的各种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优化分析,以期能够提高虫形密封结构的整体密封水平,并延长虫形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首先,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地阐述了烧结炉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条件以及虫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和服役环境,并对超弹性体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其次,应用FEM的方法针对虫形密封圈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15.0建立虫形圈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了在不同的系统内压、翘脚高度、摩擦系数、密封间隙和装配压缩量等参数条件下虫形圈的断裂破坏倾向。通过软件求解后处理模块计算得出虫形圈Von Mises应力、接触应力和接触形变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优化与校核,进而达到完善虫形圈密封性能,延长虫形圈剩余使用寿命的目的。最后,根据金属覆胶复合材料密封原理和密封圈根部增强行为,在外部参数优化后的基础上,改进虫形密封圈的设计。改进后的虫形密封圈将橡胶材料的高弹性、大变形特性与金属材料的高强度、大刚度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内嵌的金属骨架整体上提高了密封结构的刚度,避免了虫形圈在较大系统内压下被吹飞的风险。继续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后的复合型虫形密封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初始密封条件,复合型虫形密封圈可以大幅度降低Von Mises应力峰值和最大橡胶挤出量,其设计理念也为同类型密封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冯志成[3](2020)在《高压管汇由壬连接密封设计及力学分析》文中认为高压由壬是一种连接管道的连接头,在工作中会受到工作压力、振动、冲蚀、腐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流体介质泄露,导致密封性失效的安全事故问题。目前国内石油资源趋于更深层地层、更加恶劣环境的现实状况,因此,需要连接管汇的由壬,满足复杂的工况环境。目前,国内油田中使用的FIG1502型高压由壬比例达到了60%以上,因此对该型由壬的密封性能的研究,防止密封失效很有必要。通过对由壬密封性能的研究,既可以为由壬的结构改进和优化而解决密封的问题,也可以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为石油开发提供参考价值。通过对国内外FIG1502型高压由壬的结构类型、密封方式、密封材料、橡胶材料模型、由壬密封的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了不同圆角半径的密封件、不同圆角凹槽半径的由壬的母接头,采用橡胶圈密封的方式,选择氢化丁腈橡胶作为密封材料,选取橡胶材料的Mooney-Rivlin两参数模型,考虑金属与橡胶间的摩擦、压缩量(位移载荷)、橡胶的硬度、密封件圆角半径、由壬的母接头凹槽半径对该型高压由壬的密封性能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由壬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获得该型由壬密封接触面的应力(工作压力105MPa)与密封参数间的规律,进而为优化由壬的密封提供了参考。通过对高压由壬密封性能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研究在不同橡胶硬度、不同压缩量(位移载荷)、不同密封件圆角半径、金属与橡胶间不同摩擦系数的因素下对由壬密封性能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由壬的公母接头应力与工作压力有关,当压力一定时,由壬的公母接头应力趋于定值,且应力值小于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650MPa);当由壬的母接头密封凹槽的圆角半径小于1.8mm时,由壬的公母接头接触应力呈上升趋势,而圆角半径大于1.8mm时,接触应力开始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值,且小于金属材料屈服强度。(2)在不同橡胶硬度、金属与橡胶接触面间不同摩擦系数的影响因下,由壬的公母接头接触面应力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析不同压缩量(位移载荷),得出由壬的公母接头接触面应力是先下降后上升,当压缩量达到1.35mm左右处于下降;当母接头由壬凹槽圆角半径小于1.8mm时,由壬的公母接头接触面应力处于上升趋势,而大于1.8mm时开始下降最终趋于平稳;橡胶密封件在不同的圆角半径下,由壬的公母接头接触面应力处于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升缓慢,表明橡胶密封件圆角半径对由壬的公母接头接触面应力的影响不敏感;通过仿真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由壬的母接头接触面应力相对较大,因应力集中的影响,但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3)通过改变橡胶硬度,发现随着硬度的增大密封件密封压力增大,但增长趋势比较缓慢;随着由壬的母接头凹槽圆角半径增大,密封件密封压力处于上升趋势,当圆角半径超过1.9mm时密封件密封压力下降,而圆角半径超过2.0mm,密封件密封压力趋于稳定状态;随着密封件圆角半径增大,橡胶密封件密封压力先呈上升趋势,当密封件圆角半径大于1.6mm,密封件密封压力下降,而圆角半径大于1.7mm密封件密封压力呈上升趋势;密封性能随着橡胶材料压缩量(位移载荷)的增加逐渐增大,当压缩量小于1.35mm时,密封件密封压力小于工作压力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而压缩量大于1.35mm时,密封件密封压力超过工作压力,满足密封性的要求;改变橡胶与金属间摩擦系数发现,在该系数增大密封件应力增大,当超过0.5橡胶密封件的应力基本趋于定值。(4)当由壬的母接头凹槽圆角半径变化,由壬密封规律表现为:当密封槽的圆角半径小于1.8mm时,密封槽的应力处于上升趋势,当圆角大于1.8mm密封槽应力减小,并基本趋于稳定状态,且密封槽的应力小于材料屈服极限(650MPa)。

周婷婷[4](2019)在《连续油管闸板闸喷器胶芯密封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续油管作业作为一种新型作业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省时、工作安全高效等优点,可以使一些平常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是确保连续油管作业安全进行的核心装置,遇有井涌/井喷时,防喷器需要迅速封井以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密封件-胶芯密封性能好坏决定着最终能否实现安全封井。因此,有必要对连续油管防喷器闸板胶芯密封性能开展研究以确保连续油管作业的安全进行。论文首先根据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工作原理,分析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四处密封的结构形式、密封原理与失效形式,对今后进一步优化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密封结构和实际修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进而,根据闸板胶芯密封原理,建立闸板胶芯的力学模型,确定胶芯在封井过程中的抱紧力。其次,对胶芯材料进行单轴拉伸和压缩实验,根据材料变形量与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出对应的应力应变值,并在ABAQUS软件中选取不同的本构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最终确定Yeoh本构模型能最为准确地描述胶芯材料的固有特性。运用ABAQUS仿真软件数值模拟闸板胶芯密封油管的过程,得出胶芯圆弧部位的接触应力小于平面部位接触应力,说明胶芯主要密封部位存在抱紧力不足等问题。根据上述分析,针对闸板胶芯存在的密封问题,结合胶芯在作业时实际密封部位,根据聚合物材料与橡胶构成的组合胶芯的设计思想,对胶芯进行结构优化。仿真模拟新型胶芯密封过程,并与原始胶芯仿真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新型胶芯圆弧部位最小接触应力大于原始胶芯,因此新型胶芯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研究液压力及摩擦系数对胶芯密封性能的影响,得到胶芯最大Mises应力随液压力的增大由9.238 MPa逐渐增大到16.28 Mpa且最大Mises应力值位置不变,接触应力随液压力增大由13.18 MPa逐渐增大到21.31 MPa且PTFE环的各点接触应力渐渐趋近相同;胶芯平面部位接触应力与摩擦系数成正增长,但增长程度较小,PTFE环下部接触应力与摩擦系数成正相关,且上部接触应力与摩擦系数成负相关,因此PTFE环与油管密封区域受摩擦系数影响较大,而胶芯平面区域受摩擦系数影响较小。最后,运用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的试验装置,将改进后的胶芯装入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中,进行闸板防喷密封性能及承压起下钻寿命等室内试验。

唐小雨[5](2019)在《高压快开门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机理与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基于科学研究以及深海装备测试的需要,项目提出了研制一套能够模拟深海高压环境的试验平台,其中的关键设备为卧式压力筒,是一台高压容器。本文依托其快开门密封结构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重分网格法的橡胶密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特征及自紧式密封机理,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了耐油丁腈橡胶在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拉伸试验,建立了单软唇型密封圈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对比分析了各种橡胶本构模型的优缺点,选取了适宜的本构模型;研究了耐油丁腈橡胶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2)针对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自紧式密封特点,建立了基于重分网格法的橡胶密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了高压快开门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主要参数,简化了结构的几何模型,选定了合理的接触分析算法,完成了网格无关性的验证;借助Rezone技术,解决了密封圈大变形引起的网格畸变及收敛性差的问题,编写了包含网格重划分循环计算在内的有限元分析程序;给出了适用于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失效判据。(3)开展了单软唇型密封结构在不同介质压力下的数值仿真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密封结构的密封特征及自紧式密封机理。获得了工作状态下单软唇型密封圈的变形情况和密封面上接触压力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密封面上最大接触压力与介质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了介质压力变化对密封面上接触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卧式压力筒的设计压力范围内,密封面上接触压力的最大值始终大于介质压力,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4)研究了径向压缩量、轴向压缩量、密封圈截面积对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分析了高压快开门密封结构的关键参数。综合考虑结构的密封性能、密封圈的安装阻力和筒盖的启闭阻力,确定了密封圈与密封槽合理的装配关系;基于相同的径向压缩量和轴向压缩量,密封圈截面积的增大既可以保持原有的密封性能,又可以有效地减小密封圈的安装阻力及筒盖的启闭阻力,同时还能减缓密封圈的挤出,降低其剪切应力,有助于提高单软唇型密封圈的重复使用次数。

李志强[6](2019)在《智能井井下流量控制阀密封研究》文中提出流量控制阀是智能井的核心元件,是智能井实现智能开采的执行元件。流量控制阀依靠压力信号控制开度,为了保证压力信号能够准确传递到流量控制阀,并在压力作用下执行开度调节任务,都需要流量控制阀具有良好的密封。在井下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更需要密封系统具有更高的密封性能和寿命。本文针对智能井下流量控制阀的密封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密封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并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分析了流量控制阀的密封特性。介绍了流量控制阀的密封环境、常用密封材料和密封材料本构模型,分析了流量控制阀中静密封和动密封的密封机理,得到了静密封密封面接触压力计算公式,动密封的泄漏计算公式,并对O形密封圈的主要失效形式和寿命做了讨论与分析。第三章:对O形密封圈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密封圈的接触应力和内部应力,分析了压缩率、径向压缩率和流体压力对密封圈密封性能和寿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 O形密封圈在往复运动时接触应力、内部应力应变和剪切应力的变化规律,说明O形密封圈在井下设备动密封中失效主要原因是密封圈受到了摩擦磨损和剪切破坏。第四章.:对组合密封进行了分析。分析了 VL组合密封在静密封和动密封时的密封性能变化,表明了 L形耐磨环对O形圈具有保护作用。计算对比分析了 VL组合密封与O形密封和车氏密封的泄漏量与摩擦力,表明VL组合密封在井下设备中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更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第五章:针对流量控制器的非金属密封结构,设计了一套非金属密封实验装置,实验台架主要由压力容器、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可以在70MPa压力,150℃温度下对密封装置进行测试,检验其密封能力。

韩志杰[7](2019)在《深井旋转动密封磨损形貌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井下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因此密封失效引起泄漏、密封圈提前失效等情况在石油钻井过程中时有发生,所以为了能够给后期密封圈优化打下良好基础,就需要先分析密封圈的密封特性。本文开始先将多工况、材料硬度、结构参数以及初始压缩量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密封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有关规律及结论;然后,通过实验对密封圈进行了磨损分析,并分析了磨损量对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在密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密封性能。基于以上所述,本文主要在下列几方面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进行了研究:1、根据滑环式组合密封圈自身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研究了其密封结构以及密封机理。2、利用软件ANSYS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滑环式组合密封圈主密封面的接触压力分布,并研究了密封圈初始压缩量、工况参数、材料参数以及部分结构参数单个因素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密封端面接触压力的影响规律。3、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进行试验研究,搭建密封圈磨损试验台架,通过实验观察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的磨损实际情况,并分析了磨损量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的性能影响。4、基于响应曲面法对滑环式组合密封圈进行结构优化,将正交实验设计中确定的滑环厚度、下陷深度、滑环下圆角及润滑槽宽度作为设计变量,将主密封面接触压力与泄漏量作为优化目标,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响应面模型,得到了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F检验、变异系数、复相关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估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5、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寻优处理,获得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的优化结构参数组合,对优化前后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密封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密封端面最大接触压力降低了 5.7092MPa;主密封面最大接触压力降低了 6.4059MPa,密封泄漏量降低了 29.5627x10-3mm3/s,接触压力分布更为均匀。

叶文丽[8](2019)在《水下机器人电机密封性的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海洋勘探与开发的不断深入,水下机器人作为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电机在水下作业时发生的故障在很大程度上与电机的密封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在水下作业的机器人来说,电机设备的密封是机器人最关键的技术,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性能。在水下作业中,潜水电机的耐压性、接头的密封性和绝缘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设备的水下作业深度。本课题意在通过分析水下作业环境对电机密封性能的影响,对电机密封圈的受压进行分析,利用ANSYS对密封件进行建模,分别模拟了不同水压、不同转速及不同热应力作用下密封件的应力分布、变形及剪应力等情况。本论文首先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阐述了关于水下机器人电机旋转轴密封的现状。介绍了关于水下机器人电机旋转轴密封的相关知识、橡胶密封和有限元等相关理论。其次,对水下机器人电机在实际使用中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引起机器人电机故障的主要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再根据水下机器人电机的作业特点,对于电机的材料和结构等进行了选择,选出了适合水下作业的电机的结构。然后,通过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模型,对已选择的电机的密封结构中的旋转轴部分的动密封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针对实际工况,分别模拟了在不同水压、不同转速和不同热应力的情况下对于电机旋转密封件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ANSYS软件分析了旋转密封系统中的O型密封圈、密封套及沟槽的应力分布、变形及剪应力等情况,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最后,对电机的密封性进行测试研究,以此来论证潜水电机的密封性并得出结论,据此对水下机器人电机的密封性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对水下电机旋转轴密封系统的有限元分析,为水下电机的设计、优化和可靠性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水下电机密封材料的产品研究、水下电机旋转轴密封系统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旭星[9](2018)在《轮毂轴承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些年来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己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汽车轮毂轴承作为汽车关键的零部件,起着承重及精确导向的双重作用。轮毂轴承密封圈的失效将导致外界的泥水和尘埃进入轴承内部,明显缩短了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所以对轮毂轴承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轮毂轴承密封圈橡胶材料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特性,根据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和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理论,建立轮毂轴承密封圈二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给出了轮毂轴承密封圈的接触类型、边界条件以及加载方式等。讨论轮毂轴承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判定准则,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轮毂轴承密封圈,在不同初始过盈量、不同摩擦系数以及不同转速条件下的Von Mises应力以及密封圈橡胶密封唇与法兰(凸缘)接触面间的接触应力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最大Von Mises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都随着初始过盈量以及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法兰转速的增加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并对轮毂轴承密封圈可能的磨损边界和磨损区域进行预测。讨论轮毂轴承密封圈在磨损过程中去除材料厚度的经验公式,对轮毂轴承密封圈的磨损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轮毂轴承密封圈橡胶密封唇磨损过程中的最大接触应力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轮毂轴承密封圈各橡胶密封唇的最大接触应力都随着磨损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一个稳定磨损的状态。无论外界工况如何变化,轮毂轴承密封圈橡胶密封唇与法兰(凸缘)接触面间的最大接触应力始终大于外界环境压力,说明轮毂轴承密封圈在磨损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最后利用VR-3000系列基恩士3D轮廓测量仪分别对未磨损的轮毂轴承密封圈和已经磨损失效的轮毂轴承密封圈进行测量,得到轮毂轴承密封圈的大致磨损区域,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的轮毂轴承密封圈的磨损区域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对轮毂轴承密封圈可能的磨损边界和磨损区域的有限元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陈俊龙[10](2018)在《重型刚性卡箍结构分析及拓扑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卡箍是连接带沟槽的管件、阀门以及管路配件的一种连接装置,沟槽式卡箍管接头是一种新型管道接头,是在管材、管件等管道接头部位加工成环形沟槽,用卡箍件、橡胶密封圈和紧固件等组成的套筒式快速接头。卡箍管件连接技术的应用,使复杂的管道连接工序变得简单、快捷、方便,使管道连接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目前,国内卡箍的设计存在依赖参照国外产品资源、对产品的改进依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新型产品结构的开发盲目性很大、卡箍结构较小很难实现试验检测等问题。因此,立足于现有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得卡箍的受力特性,对卡箍结构进行合理改进极为重要。本文在国内外对沟槽式卡箍管接头研究的基础上以DN80重型刚性沟槽卡箍为原型,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完成实体模型的建立,以.xt格式输出导入到ANSYS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完成了卡箍结构的应力分析,获得了卡箍应力分布情况,由应力云图看出最大应力点MX及应力较大的区域均出现在螺栓固定平台与弧形壳体的交界处附近,并且得出卡箍的最大应力与其受到内压呈线性增加关系;由应力云图还看出,该卡箍沿轴向布置的加强筋所受到的应力值均较小,而沿周向布置的加强筋应力值较大,但从整体上看,肋板的设计并未有效的增加结构的整体强度。采用两参数的Mooney-Rivlin材料模型模拟卡箍密封圈橡胶材料的非线性行为,通过建立与密封圈之间的接触对实现与橡胶的接触非线性模拟,完成了卡箍与密封圈非线性接触分析,得出密封圈的最大应力区域均出现在内壁弯曲处,由密封圈与卡箍及管道接触面上的接触应力均大于所受到的液体压力判定出密封圈能够保证密封效果,并得出密封性能随着管道内液体压力的升高而增强;对比未考虑与密封圈接触时卡箍最大应力,发现密封圈能够减小卡箍受力,而且内压越大最大应力减小越多。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卡箍肋板所在的环形区域为拓扑优化区域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卡箍肋板区域的拓扑优化分析。根据优化分析与结构分析结果经过反复的结构优化设计,设计出了具有新型加固结构的卡箍,通过验证分析,证明了新型卡箍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整体可靠性更高,新型卡箍加固结构在使用了原肋板结构约66%的材料的基础上,获得了比原结构更高的可靠性。

二、密封结构中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密封结构中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液压缸密封圈损伤及裂纹扩展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现状
        1.2.2 橡胶裂纹扩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超弹性材料特性及密封圈力学参数获取
    2.1 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介绍
        2.1.1 超弹性材料的性质
        2.1.2 超弹性材料理论
        2.1.3 Mooney-Rivlin模型力学性能常数的确定
    2.2 超弹性材料单轴拉伸实验
        2.2.1 单轴拉伸实验原理
        2.2.2 实验样品制备过程
        2.2.3 实验设备
        2.2.4 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2.3 实验数据处理
        2.3.1 MATLAB实验数据处理
        2.3.2 ANSYS实验数据处理
        2.3.3 Mooney-Rivlin常数计算结果
    2.4 小结
3 蕾型密封圈接触应力的获取
    3.1 有限元相关理论
        3.1.1 有限元原理
        3.1.2 一般接触问题
        3.1.3 蕾型密封圈接触分析
    3.2 ANSYS有限元建模
        3.2.1 有限元分析假设
        3.2.2 蕾型密封圈模型的建立
        3.2.3 划分网格
        3.2.4 定义接触
        3.2.5 确定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
    3.3 数值模拟结果以及接触应力的提取
        3.3.1 数值模拟过程
        3.3.2 数值模拟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baqus蕾型密封圈裂纹扩展模型
    4.1 扩展有限元法概述
    4.2 蕾型密封圈裂纹扩展前分析
        4.2.1 蕾型密封圈颗粒物损伤工况
        4.2.2 Abaqus建模分析
    4.3 Abaqus扩展有限元建模
        4.3.1 数值模拟中的假设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网格划分
        4.3.4 设置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4.3.5 Abaqus软件分析过程
    4.4 蕾型密封圈裂纹扩展理论及其判断准则
        4.4.1 最大周向拉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4.4.2 最小应变能密度强度因子理论
        4.4.3 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
    4.5 本章小结
5 蕾型密封圈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5.1 预制裂纹长度对裂纹扩展程度的影响
        5.1.1 数值模拟结果
        5.1.2 综合分析
    5.2 预制裂纹角度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5.2.1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2 综合分析
    5.3 颗粒物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5.3.1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2 综合分析
    5.4 蕾型密封圈裂纹扩展后密封性能分析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施加
        5.4.3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高温高压烧结炉快开结构虫形密封件大变形密封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有限元法对于密封圈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烧结工艺及烧结炉快开结构相关概述
        1.4.1 烧结工艺简介
        1.4.2 密封效果对烧结工艺的影响
        1.4.3 DN1450型压力烧结炉及其快开结构简介
    1.5 虫形密封圈的使用环境及密封原理
        1.5.1 虫形圈使用环境
        1.5.2 虫形圈密封原理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橡胶超弹性体非线性本构理论与氟橡胶的本构关系
    2.1 引言
    2.2 氟橡胶的材料特性
    2.3 橡胶超弹性体非线性本构理论
    2.4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2.4.1 大变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2.4.2 接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2.4.3 收敛性问题的非线性求解
    2.5 本章小结
3 虫形密封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3.1 引言
    3.2 虫形圈密封结构各部分实体模型
        3.2.1 卡箍式快开结构的实体模型
        3.2.2 虫形密封圈的实体模型
    3.3 虫形密封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有限单元法的技术路线
        3.3.2 橡胶密封圈的一些基本假设
        3.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3.3.4 虫形圈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3.3.5 虫形圈载荷分布及接触定义
        3.3.6 边界条件与加载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虫形密封结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系统压力对密封效果的影响
    4.3 翘脚高度对密封效果的影响
    4.4 摩擦系数对密封效果的影响
    4.5 密封间隙对密封效果的影响
    4.6 装配压缩量对密封效果的影响
    4.7 卡箍式快开结构的安全校核
    4.8 综合优化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金属覆胶复合型虫形密封圈的优化设计
    5.1 金属覆胶复合材料概述
    5.2 复合型虫形密封圈计算模型的建立
    5.3 复合型虫形密封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5.4 复合型虫形密封圈综合优化结果分析
    5.5 复合型虫形密封圈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3)高压管汇由壬连接密封设计及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连接由壬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密封发展现状
    1.4 密封件材料的类型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高压由壬密封设计
    2.1 高压由壬密封材料选择
    2.2 高压由壬密封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由壬密封原理及橡胶本构方程确立
    3.1 由壬密封原理
    3.2 金属与橡胶间密封原理
    3.3 橡胶密封性研究方法
    3.4 材料特性及材料模型理论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
    4.1 接触问题概述
    4.2 接触分析的材料非线性理论
    4.3 接触分析的几何非线性理论
    4.4 ANSYS Workbench结构接触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不同参数对由壬密封性影响分析
    5.1 由壬有限元模型建立
    5.2 硬度对高压由壬密封性分析
    5.3 压缩量(位移载荷)对密封的影响
    5.4 密封件的圆角半径对密封性能影响
    5.5 密封槽的圆角半径对密封性能影响研究
    5.6 金属与橡胶间的摩擦系数对密封性能影响研究
    5.7 本章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连续油管闸板闸喷器胶芯密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技术路线
2 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胶芯密封原理
    2.1 闸板防喷器工作原理分析
    2.2 闸板防喷器密封原理与失效分析
    2.3 闸板防喷器胶芯密封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胶芯密封力学行为评价方法
    3.1 闸板胶芯超弹性体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
    3.2 闸板胶芯密封力学行为评价方法
    3.3 闸板胶芯材料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胶芯的数值模拟
    4.1 闸板防喷器胶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3. 新型闸板胶芯设计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密封性能试验研究
    5.1 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密封试验系统分析
    5.2 连续油管闸板防喷器密封性能室内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压快开门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机理与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研究进展
        1.2.1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概述
        1.2.2 国外新型高压快开门结构
    1.3 快开门结构密封设计的研究进展
        1.3.1 国内快开门结构的密封圈设计研究
        1.3.2 国外新型快开门结构的密封设计
        1.3.3 国外最新高性能橡胶材料的研发
    1.4 温度对橡胶密封圈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
        1.4.1 温度对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4.2 温度对橡胶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耐油丁腈橡胶的恒温拉伸试验及本构模型
    2.1 橡胶材料的超弹性本构模型
        2.1.1 基于分子统计学理论的统计模型
        2.1.2 基于唯象学理论的唯象模型
    2.2 耐油丁腈橡胶的恒温拉伸试验
        2.2.1 试件硬度的测定
        2.2.2 恒温拉伸试验
        2.2.3 试验结果分析
    2.3 耐油丁腈橡胶的本构模型
        2.3.1 本构模型参数的拟合
        2.3.2 本构模型对压缩变形模式适用性的探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重分网格法的橡胶密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3.1 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概述
        3.1.1 高压快开门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简介
        3.1.2 密封原理简介
    3.2 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3.2.1 几何模型与单元类型
        3.2.2 接触分析
        3.2.3 边界条件及载荷情况
    3.3 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网格划分
        3.3.1 单软唇型密封圈的高应力区域
        3.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4 基于APDL与 REZONE技术的重分网格法
        3.4.1 Rezone技术简介
        3.4.2 网格重分的原理
        3.4.3 重分网格法的计算流程
    3.5 密封失效准则
    3.6 本章小结
4 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机理研究
    4.1 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过程
        4.1.1 初始密封
        4.1.2 自紧密封
    4.2 密封机理研究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4.3 筒盖法兰面接触压力最大值随介质压力变化的关系
        4.3.1 局部接触阶段
        4.3.2 完全接触阶段
    4.4 密封槽外壁面接触压力最大值随介质压力变化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综合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径向压缩量
        5.1.1 径向压缩量取值范围的理论研究
        5.1.2 径向压缩量对初始密封性能的影响
        5.1.3 径向压缩量对自紧密封性能的影响
    5.2 轴向压缩量
        5.2.1 轴向压缩量对初始密封性能的影响
        5.2.2 轴向压缩量的校核方法
    5.3 密封圈截面积
        5.3.1 大截面密封结构的装配关系
        5.3.2 装配关系与密封圈截面积对初始密封性能的影响
        5.3.3 装配关系与密封圈截面积对自紧密封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智能井井下流量控制阀密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井井下流量控制阀密封特点分析
    2.1 智能井井下设备密封环境
    2.2 密封材料特点
        2.2.1 密封圈橡胶的本构模型
        2.2.2 常用密封材料
    2.3 智能井井下工具密封机理
        2.3.1 智能井井下工具静密封密封机理
        2.3.2 智能井井下工具动密封泄漏预测模型
    2.4 智能井井下密封圈失效分析
        2.4.1 智能井井下工具O形密封圈失效主要形式
        2.4.2 摩擦磨损失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O形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有关理论
        3.1.1 有限元原理
        3.1.2 有限元非线性
        3.1.3 材料特性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步骤
        3.2.1 O形密封圈模型建立
        3.2.2 O形圈的分析步骤
        3.2.3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 压缩率对密封性能影响
        3.3.1 预压缩量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3.3.2 压缩率与流体压力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3.3.3 压缩率对内部应力影响
    3.4 动密封时密封性能分析
        3.4.1 动密封接触压力分析
        3.4.2 动密封时内部应力变化
        3.4.3 动密封对O形密封圈的剪切影响
    3.5 径向压缩(拉伸)率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3.5.1 径向压缩(拉伸)率的物理意义
        3.5.2 径向压缩率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3.6 O形圈在井下设备中的适用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组合密封性能分析
    4.1 常见组合密封
    4.2 VL组合密封模型建立
        4.2.1 VL组合密封结构和有限元建模
        4.2.2 基本假设
    4.3 VL组合密封性能分析
        4.3.1 液压静密封密封性能分析
        4.3.2 液压往复运动密封性能分析
        4.3.3 泄漏量与摩擦力计算分析
    4.4 与不同密封圈性能对比
        4.4.1 与O形密封对比分析
        4.4.2 与车氏密封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井下设备密封实验台架设计
    5.1 密封装置实验台架设计
    5.2 压力容器压力密封方案
    5.3 密封实验装置控制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7)深井旋转动密封磨损形貌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特殊工况密封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橡胶密封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橡胶密封优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结构及密封原理
    2.1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基本结构
    2.2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密封机理及失效分析
        2.2.1 密封机理
        2.2.2 主要工况及失效分析
    2.3 橡胶材料与性能
        2.3.1 橡胶材料特性
        2.3.2 橡胶超弹性模型本构关系的基本理论
    2.4 聚四氟乙烯材料与性能
        2.4.1 聚四氟乙烯的结构与特性
        2.4.2 聚四氟乙烯的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的接触压力分析
    3.1 有限元技术及ANSYS简介
    3.2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几何模型
        3.2.2 材料模型
        3.2.3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4 边界条件定义
    3.3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3.3.1 密封端面接触压力与接触应力分布
        3.3.2 综合等效应力分析
    3.4 接触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3.4.1 介质压力
        3.4.2 初始压缩量
        3.4.3 橡胶硬度
        3.4.4 槽处圆角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结构参数优化
    4.1 响应面法的基本内容
    4.2 设计变量的确定
        4.2.1 正交试验简介
        4.2.2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泄漏量的理论计算
        4.2.3 正交试验设计
        4.2.4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4.3 状态变量的确定
    4.4 目标函数的确定
    4.5 响应模型建立与模型评估
        4.5.1 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4.5.2 回归模型方程的建立
        4.5.3 模型评估
        4.5.4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4.6 结果优化与对比分析
        4.6.1 结构参数组合寻优及分析
        4.6.2 优化前后密封端面压力场分布对比
        4.6.3 优化前后综合等效应力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摩擦磨损实验研究
    5.1 实验内容及目的
    5.2 实验装置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滑环式组合密封圈磨损有限元分析
        5.4.1 磨损对接触压力的影响
        5.4.2 磨损对泄漏量的影响
        5.4.3 磨损对综合等效应力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水下机器人电机密封性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下作业的特点及对机器人密封结构的质量问题分析
    2.1 水下作业的特点及对密封结构的影响
        2.1.1 水下作业的特点
        2.1.2 水压对密封结构的影响
    2.2 水下电机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及要求
        2.2.1 有关电机的相关标准
        2.2.2 常用潜水电机产品的种类
        2.2.3 常用潜水电机产品的型号
        2.2.4 出厂试验
        2.2.5 技术要求
    2.3 水下电机必须具备的质量特性
        2.3.1 防护等级要求
        2.3.2 耐腐蚀性及密封要求
        2.3.3 电气绝缘要求
        2.3.4 内部保护及安全运行方面
    2.4 质量统计分析的方法
    2.5 对于水下机器人潜水电机质量问题的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下机器人电机密封件的选择
    3.1 密封的相关理论
        3.1.1 密封的分类
        3.1.2 密封的结构
    3.2 橡胶密封圈
        3.2.1 O形密封圈简介
        3.2.2 O形密封圈特点
        3.2.3 O形圈的压缩率
    3.3 动密封结构的密封原理
    3.4 水下电机密封材料的选择
        3.4.1 橡胶材料的性能及特性
        3.4.2 潜水电机材料的选择
    3.5 水下电机密封结构与设计特点
        3.5.1 水下电机密封结构介绍
        3.5.2 电机各部分的密封结构
        3.5.3 电机结构与性能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电机转轴密封件密封性的有限元分析及相关理论
    4.1 有限元分析理论
    4.2 橡胶材料的性质
    4.3 橡胶超弹性的基本理论
    4.4 关于电机密封性的有限元分析
        4.4.1 有限元分析的模型
        4.4.2 水压对密封件的影响
        4.4.3 转速对密封件的影响
        4.4.4 热载荷对密封件的影响
        4.4.5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机密封质量的检验及改进措施
    5.1 电机密封的实验设备
    5.2 实验原理
    5.3 电机密封件的模拟实验
    5.4 O形圈的磨损预测
    5.5 实验与计算结果分析
    5.6 电机的水压实验
    5.7 对潜水电机密封质量的改进及控制措施
        5.7.1 对密封质量的改进措施
        5.7.2 O对密封质量的控制措施
    5.8 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轮毂轴承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轮毂轴承的发展历程
    1.3 密封圈的发展历程
    1.4 国内外密封圈密封性能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轮毂轴承密封圈的分析理论
    2.1 引言
    2.2 轮毂轴承密封圈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2.2.1 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2.2.2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2.3 橡胶的材料特性
        2.3.1 材料非线性
        2.3.2 几何非线性
        2.3.3 接触非线性
    2.4 橡胶超弹性模型本构关系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轮毂轴承密封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引言
    3.2 轮毂轴承单元的密封结构
    3.3 轮毂轴承密封圈的结构及其力学模型
    3.4 轮毂轴承密封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1 建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4.2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3.4.3 接触对的定义
        3.4.4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轮毂轴承密封圈变形及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密封性能判定准则
        4.2.1 最大接触应力准则
        4.2.2 综合等效应力准则
    4.3 不同初始过盈量下的分析
        4.3.1 变形情况
        4.3.2 Von Mises应力的变化
        4.3.3 接触应力的变化
    4.4 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分析
        4.4.1 变形情况
        4.4.2 Von Mises应力的变化
        4.4.3 接触应力的变化
    4.5 不同转速下的分析
        4.5.1 变形情况
    4.6 轮毂轴承密封圈磨损区域的预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毂轴承密封圈磨损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轮毂轴承密封圈磨损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5.3 曲线拟合的基本理论
        5.3.1 曲线拟合简介
        5.3.2 最小二乘法
        5.3.3 多项式拟合算法
    5.4 轮毂轴承密封圈磨损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轮毂轴承密封圈的测量实验
    6.1 引言
    6.2 测量的基本原理
    6.3 VR-3000系列基恩士3D轮廓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6.4 实验操作步骤
    6.5 实验数据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重型刚性卡箍结构分析及拓扑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重型刚性卡箍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2.1 卡箍结构应力分析理论
    2.2 卡箍与密封圈非线性接触分析理论
    2.3 卡箍拓扑优化分析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重型刚性卡箍有限元模型建立与结构分析
    3.1 卡箍有限元模型建立
    3.2 加载求解与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重型刚性卡箍与密封圈接触分析
    4.1 卡箍与密封圈接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4.2 接触对与载荷约束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重型刚性卡箍肋板区域拓扑优化分析
    5.1 ANSYS拓扑优化分析步骤
    5.2 卡箍肋板拓扑优化分析模型
    5.3 卡箍拓扑优化分析
    5.4 卡箍肋板结构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四、密封结构中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压缸密封圈损伤及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 陈柳青.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高温高压烧结炉快开结构虫形密封件大变形密封行为研究[D]. 董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3]高压管汇由壬连接密封设计及力学分析[D]. 冯志成. 长江大学, 2020(02)
  • [4]连续油管闸板闸喷器胶芯密封性能研究[D]. 周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高压快开门单软唇型密封结构的密封机理与特性研究[D]. 唐小雨. 浙江大学, 2019(04)
  • [6]智能井井下流量控制阀密封研究[D]. 李志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7]深井旋转动密封磨损形貌分析及优化研究[D]. 韩志杰.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8]水下机器人电机密封性的质量控制[D]. 叶文丽. 东南大学, 2019(01)
  • [9]轮毂轴承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D]. 刘旭星.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10]重型刚性卡箍结构分析及拓扑优化[D]. 陈俊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密封结构超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