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海南的应用及利用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思考

蚯蚓在海南的应用及利用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思考

一、蚯蚓的应用与应用蚯蚓处理海南农业废弃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艾方秋[1](2021)在《基于生物联合转化机制的咖啡渣资源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咖啡渣规模化高效资源利用出发,以咖啡渣作为主料开展乳酸菌、酵母菌、哈茨木霉等3种有益菌发酵配方优化研究,并通过蚯蚓消解试验,研究了咖啡渣发酵基料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分析了蚯蚓消解过程对咖啡渣发酵基料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以消解后的蚯蚓粪为育秧基质,初步研究了其对水稻种子出苗率、水稻苗期生物量以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咖啡渣为主料,针对发酵配方中的糖蜜浓度、麦麸比例和菌剂接种量3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咖啡渣不同配方处理发酵温度达峰值时间为3~6 d,峰值温度为32.1~46.3℃,添加糖蜜及麦麸明显促进了咖啡渣发酵进程,发酵基料温度峰值及持续发酵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2)添加糖蜜和麦麸均促进咖啡渣发酵过程微生物生长与繁殖,与对照处理相比最高增幅达3321.1%,糖蜜添加比例是咖啡渣发酵过程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添加糖蜜和麦麸总体上促进了咖啡渣发酵过程基料pH值的升高,麦麸添加比例是影响咖啡渣发酵过程基料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3)添加糖蜜和麦麸均明显促进咖啡渣发酵基料水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增加,各配方发酵基料水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碱解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最高可增加249.85%、284.27%以及90.30%。麦麸添加比例是影响咖啡渣发酵基料水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碱解氮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4)依据咖啡渣不同配方处理发酵基料各指标值,采用综合评分法分别对3种菌剂发酵配方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乳酸菌及哈茨木霉最优配方均为:糖蜜浓度1%,麦麸比例6%,接种量3%;酵母菌最优配方为:糖蜜浓度2%,麦麸比例6%,接种量3%。2、依据咖啡渣发酵过程指标动态变化,选择9个配方中相对较优化的配方(263)以及对照配方(001)发酵基料进行了为期40d的蚯蚓养殖试验,跟踪测定消解过程基料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动态变化以及消解完成后各处理发酵基料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结果表明:(1)与对照发酵基料相比,优化配方发酵基料蚯蚓总数提高68.05%~79.14%,成蚓数提高29.66%~52.99%,幼蚓数提高145.45%~184.95%,相对于酵母菌及哈茨木霉,乳酸菌发酵基料更有利于蚯蚓生存适应,促进咖啡渣发酵基料的消解及蚯蚓生长与繁殖。(2)发酵基料经蚯蚓消解后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范围分别为33.79~243.31 ppm及420.99~1347.96 ppm,蚯蚓消解总体上提高了发酵基料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咖啡渣配方优化发酵基料更有利于铵态氮及硝态氮的释放。(3)不同处理发酵基料蚯蚓消解40 d后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1919.83~2209.21 ppm及4123.51~6065.74 ppm,并且优化配方发酵基料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大幅提升。(4)咖啡渣发酵基料经蚯蚓消解后pH值范围为4.80~6.04,消解过程总体上促进了发酵基料pH值由酸性向偏中性演变,与对照发酵基料相比,优化配方基料在蚯蚓消解后pH值均更接近于中性,从而可为咖啡渣蚯蚓粪的有机肥料与栽培基质应用提供更为合适的酸碱度。3、分别以乳酸菌和哈茨木霉发酵咖啡渣蚓粪进行水稻育秧试验,初步研究了咖啡渣经微生物发酵+蚯蚓消解后作为栽培基质利用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对水稻苗期根际细菌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基质相比较,乳酸菌和哈茨木霉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水稻出苗率分别提高19.80%及13.15%,根干物质重分别提高200.91%及208.26%,单位面积根干物质重分别提高261.04%及249.35%,而秧苗干物质重分别降低21.29%及21.73%,单位面积苗干重分别降低5.71%及11.53%。(2)3种育秧基质根际细菌群落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Firmicutes、Verrucomicrobia、Gemmatimonadetes,占总序列丰度93%以上。与对照基质相比,乳酸菌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水稻根际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下降,而哈茨木霉处理差异不明显。(3)从根际细菌功能看,相对于对照基质,两种菌剂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均促进秧苗根际潜在促生长功能菌群丰度的提高,哈茨木霉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明显促进了秧苗根际与物质循环功能相关细菌丰度的提高,而乳酸菌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则明显促进了秧苗根际固氮及抗逆境功能菌丰度的提高。

林嘉聪[2](2021)在《蚯蚓堆肥物料特性与蚯蚓-蚯蚓粪分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蚯蚓堆肥是一种广泛用于处理规模化废弃物的生物-微生物耦合转化技术,可处理如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污泥沼渣和餐厨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蚯蚓生长成熟,并排出号称“有机肥之王”的蚯蚓粪。蚯蚓堆肥兼顾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固废处理环保的双重领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规模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与增值化。近年来,蚯蚓堆肥行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蚯蚓堆肥结束后,出于市场大量需求和堆肥养殖工艺的要求,需要尽快将蚯蚓活体与堆肥物料(主要为蚯蚓粪)分离。目前,蚯蚓的分离采收严重依赖人工,或仅采用简易辅助机械进行分离,分离速度慢、耗时长、现场问题频发,易受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了分离效率低且不稳定、成本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是蚯蚓堆肥行业规模扩大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瓶颈问题之一。为解决堆肥后期蚯蚓与蚯蚓粪物料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分离收获问题,本课题基于我国目前蚯蚓堆肥的主要模式,开展机械化蚯蚓分离和收获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从蚯蚓温室堆肥处理牛粪废弃物出发,全面探究蚯蚓堆肥物料基础的化学、物理、机械运动和力学的参数特性;综合对比和分析了目前环境因子调控法机械化和纯筛分机械法对蚯蚓分离可行性、效果稳定性和未来规模化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基于滚筒分离机械法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理论设计分析、物料预处理、试验评估、模型优化等构建了一套蚯蚓简单、高效、快速分离技术,并获得优化参数;通过离心动力学分析、微观界面接触特性分析、DEM离散元仿真揭示了蚯蚓分离过程的关键机理-机制。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本研究结论的在实际中应用效果,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如下:(1)为探究实际蚯蚓堆肥工程中规模化废弃物处理前后的物料特性,以蚯蚓堆肥应用最为广泛的牛粪为处理基料,开展温室内60日蚯蚓堆肥试验研究,从养分与金属元素含量、工业分析、光谱分析、物质组分等方法分析了堆肥前后的物料化学特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后物料中TN、TP、TK含量减少,而速效N、P、K含量均升高。pH趋于中性(7.47),堆肥后有机质含量下降了45.26%,蚯蚓粪中Cu、Zn、Cr、Pb、As、Cd和Hg含量均发生了下降;灰分含量占比增加21.59%,挥发分含量减少16.8%,物料热稳定性显着提高。堆肥后芳香烃结构的官能团C=O,C=C,C-H和多糖类C-O均发生了减少,大分子化合物发生矿化、腐殖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占比分别降低了10.32%,8.17%和10.99%。最后在我国现行肥料化与基料化标准框架下,讨论了蚯蚓堆肥后蚯蚓粪资源化利用的价值。蚯蚓粪养分、重金属限值均满足且优于国家标准,是一种高价值的环保有机肥料和基料产品。(2)蚯蚓粪物料的物理和机械运动特性参数是物料分离研究的基础。本文探究了蚯蚓粪和蚯蚓的基本外观形貌、含水率、容重、尺度等物料基本物理特性。成熟的大平二号蚯蚓体长约50~90mm,单条平均体重为0.56g,体径3mm。蚯蚓粪为颗粒散体物料,堆肥床上含水率约65%,容重为0.56±0.03g/cm3,质地性质与土壤中轻质壤土类似。针对散体物料的机械力学、运动学参数测试方法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采用堆积试验与DEM离散元法仿真标定方法,通过PB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B析因试验建立响应模型,获得影响蚯蚓堆肥物料流动性的关键机械运动参数,最后结合不同含水率物料直剪试验分析,综合分析了蚯蚓粪物料流动特性主要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蚯蚓粪运动流动特性显着影响的因素(P<0.05)是物料与物料、物料与壁面的滚动摩擦系数,物料的表面能(表面粘附力),后期探究运动相关过程可主要考虑此3个显着因素。含水率是改变物料运动参数的关键影响因素,蚯蚓粪含水率由25%升高至65%时,蚓粪-蚓粪滚动摩擦系数和蚓粪-不锈钢板滚动摩擦系数两者呈现小幅下降,内摩擦角减小,表面能增加幅度明显。含水率增加时,蚯蚓粪表面能对堆积角影响极其显着(P<0.01),蚯蚓粪物发生粘附团聚,堆积角增大,表面物料流动性降低。通过DEM离散元法仿真获取蚯蚓粪散体物料流动性影响的关键参数是可行的,能够为后续机械运动理论分析、仿真分析提供有效参考。(3)开展了以环境因子调控法为核心的机械分离参数量化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导致的蚯蚓应激性不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分离方法的可行性与综合效果。微电场分离法研究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探究了不同微电场类型、通电强度、时间、通电模式及不同蚯蚓密度条件下的电分离效果。光照分离法研究中,主要探究了不同人工单光谱波长、不同自然光源、光照强度、时间对蚯蚓刺激效果以及表面无蚯蚓料层的厚度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式电场在通电强度为25m A、通电时间10s和放电间隔为30s的组合能实现蚯蚓分离效率达到85.5%,电场作用后蚯蚓存活率为95%,电场法分离蚯蚓具有一定分离效果。光照刺激下,光强在<10lx时,蚯蚓几乎不受影响;10~30lx时,逆趋光反应显现。30~210lx时,蚯蚓避光应激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显着增加,蠕动消失时间缩短。>210lx时,光照引起的蚯蚓避光反应程度趋于最大。光照法对刺激蚯蚓迁移分离具有显着效果,人工LED白光和太阳光(混合光谱波长)对蚯蚓刺激效果最明显,光照分离蚯蚓的消失时间为6.5min和5 min,表面无蚯蚓层厚度能达到15~20mm。此参数可用于实际人工分离或机械自动化表面刮料装备的设计;蚯蚓对红光应激性极弱,可用红光照明对蚯蚓进行开展一系列工作。(4)为寻找适用于规模化蚯蚓养殖场,堆肥物料分离的纯机械分离手段,与环境调控为核心的机械化分离方法相比较,开展纯机械法—滚筒筛分蚯蚓堆肥物料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筛分设备筛分概率原理、滚筒机械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物料在滚筒内动力学过程,设计了蚯蚓-蚯蚓粪滚筒分离机(EVRS)。在此基础上,对4种不同类型筛网进行物料筛分单因素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PP筛网的物料滚动摩擦性能,横向-纵向柔度性能、强度、防水、成本等多角度的综合性能较好。筛网孔径增大时,蚯蚓、蚯蚓粪过筛率增加。筛网孔径为6mm,55%含水率时,蚯蚓粪分离率均能超52.8%,而蚯蚓分离率均低于10.8%,蚯蚓存活率均在95%以上;35%~55%含水率条件下小颗粒蚯蚓粪能够较好被筛分,而65%含水率的湿蚯蚓粪出现聚团、堵孔现象严重,后期物料含水率考虑控制在35%~55%范围内进行分离效果较佳。最后,综合对比分析了环境因子调控机械化分离法与纯机械筛分法的应用前景。(5)研究采用两步连续快速蚯蚓-蚯蚓粪分离工艺方法,对EVRS进行试验评估与优化,实现蚯蚓与蚯蚓粪分离效率最大化。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方法、RSM响应面模型优化得到了滚筒筛分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双因素全面试验评估了不同类型锥形分离器、物料含水率的分离效果。最后结合两步快速分离法中的最佳工艺参数,对不同养殖密度的蚯蚓物料进行单因素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VRS优化结果为滚筒倾角6.4°,转速33r/min,筛分距离1290mm。最佳锥形分离器类型的母线倾角为28°;蚯蚓粪含水率为45%时分离效果最佳。通过高速摄影与物料落点网格化分析,经过锥形分离器分离,蚯蚓能够落于特定区域。EVRS的工作效率为蚯蚓分离率84.38%,蚯蚓粪分离率为39.52%,蚯蚓存活率达96.25%,处理蚯蚓和蚯蚓粪的混合物共计10kg的平均分离时间为41.55s,消耗电能耗为0.0025k Wh;不同养殖密度下,蚯蚓混合物总质量占比5%~20%时,分离效果稳定,差异不显着。(6)为揭示和解析蚯蚓分离的关键机制-机理,阐释蚯蚓、蚯蚓粪分离现象,以蚯蚓粪与蚯蚓EVRS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从物料分离动力学分析、微观界面接触机理与表面性能表征、表面能量化DEM模型与关键过程仿真模拟3个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蚯蚓粪与蚯蚓在锥形分离器上由于离心力、摩擦力、重力、支承力的耦合作用,导致锥形分离器上物料离心角、抛离速度与抛离位置的差异使得物料实现分离,其中物料的摩擦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微观接触界面下,蚯蚓表面有较强的亲液湿润性,液膜粘附现象显着,体液表面张力小,接触角为27.15±1.13°,当蚯蚓粪含水率由15%升高至65%时,蚯蚓与固体壁面接触界面之间,形成一定断续连接的液桥并被不同程度小颗粒蚯蚓粪覆盖,导致表面粘附力显着改变。蚯蚓与壁面多点接触,而蚯蚓粪外观类圆球状,与壁面单点接触,滚动摩擦性能较低,分离时蚯蚓粘附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性能耦合叠加,因此摩擦力远大于球形蚯蚓粪颗粒的滚动摩擦力,且蚯蚓质量小于蚯蚓粪大颗粒质量,锥形分离器离心作用后两物料下发生斜抛运动,实现两者分离;蚯蚓粪含水率在45%时,蚯蚓与蚯蚓粪分离效果最佳。仿真结果可知,蚯蚓在X向上速度和分离初始位移均显着大于蚯蚓粪,Y,Z向的速度低于蚯蚓粪速度;地面坐标系下,蚯蚓平均收获落点中心在X-310mm,Y-160mm,蚯蚓粪可收集区域为X:-300mm~500mm和Y:0~500mm。此分离机理与仿真预测结果可为未来蚯蚓分离收获的改进、调整、优化提供直接参考。(7)针对堆肥物料分离时由于含水率较高导致散体物料团聚、粘附、堵孔导致筛分效率下降的问题,基于蚯蚓粪多孔介质物料水分特征与水渗透过程,提出应用于现场的干湿物料快速混合降湿法,将待分离物料含水率降至EVRS分离的较适条件(45%)。为解决EVRS物料分离后蚯蚓粪与蚯蚓可能出现的混杂问题,蚯蚓粪下落后无序散落的问题,整体实现“预处理→EVRS分离→收获”3步集中收获得到蚯蚓、蚯蚓粪产品的工艺技术模式,是未来蚯蚓堆肥规模化生产,流水线机械自动化作业的技术基础。在含水降湿预处理后,将单体输送装置作为收获关键设备,开展蚯蚓堆肥物料集中收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0kg混合物料时,蚯蚓与蚯蚓粪在输送倾角为30°、速度为50mm/s时,蚯蚓收获率为77.50%,几乎不含蚯蚓粪杂质,验证试验偏差为8.34%,耗时55.36s,总物料回收率约94.56%,较好实现蚯蚓-蚯蚓粪单物料的收获。基于本研究获得的优化参数,开展蚯蚓规模化堆肥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单台EVRS设备对蚯蚓粪-蚯蚓混合物分离处理效率为18kg/min,即蚯蚓收获效率为1.03kg/min,分离效率、速度均较高;干湿混合物料预处理后,收获的蚯蚓质量约占混合物料总质量5.70%,略低于未混料预处理时蚯蚓收获率(11.06%),但物料未经预处理蚯蚓落点离散化,蚯蚓损失率较高。经粗略估计,相较于人工分离,假设单台EVRS日有效工作6h,按预处理的待分离物料质量占比为60%计算,单日可分离收获得到222.48kg活蚯蚓,约为日单人分离量的4倍,效率显着提高。

丁潇颖[3](2020)在《中国社区农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作为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之一,社区农园在我国诸多城市中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农园的作用却差异显着——部分农园成为了促进居民互动、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社区环境的关键媒介;部分农园却因用地权属、规划布局、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矛盾与公众质疑。而既有研究缺少针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分析、理论性指导和综合性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社区农园进行全面探索,深入分析造成社区农园效益差异的成因,提出社区农园发展策略变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GIS空间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策略构建三方面对中国社区农园展开研究。(1)在理论研究方面,梳理了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思想,总结了社区农园实践的发展趋势,并从政策环境、设计模式、参与机制、效益、社会资本和社区农园等层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解析。(2)在现状分析方面,探究了中国社区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社区农园的现状设计模式和参与机制,并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析了社区农园的效益与问题,认为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显着而问题多集中在政策法规、规划设计、社会参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等方面。基于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应强化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认知,构建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以此指导中国社区农园建设。(3)在策略构建方面,借助社会资本理论,阐明了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社会作用,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之后,基于不同要素对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制定了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在设计策略层面上,剖析了典型社区农园案例,构建了分优先级的选址策略和农园尺度下的空间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在参与机制层面上,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和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等途径和方法,论述了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并对社区农园的支持性政策体系进行探讨。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方面,形成对中国社区农园的整体性认知,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农园社会作用进行解析和定位,进一步建立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对于突破社区农园发展障碍,科学指导社区农园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农园正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业[4](2020)在《蚯蚓与蚯蚓粪耦合处理高原夏菜尾菜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原夏菜的大量出产,净菜上市在田间收获、加工和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尾菜数量急剧上升。这些尾菜往往被遗弃在田间地头、市场周边,在腐烂变质的过程中产生恶臭,并招引蚊虫鼠蚁,严重污染环境。本研究将蚯蚓引入尾菜处理当中,以蚯蚓粪做为调节尾菜含水率及增加底物微生物量的辅料与尾菜混合,进行蚯蚓与蚯蚓粪耦合处理尾菜,并设置了无蚯蚓的对照组。研究了蚯蚓生物量和所处理底物的理化性质、营养物质、微型动物种群变化,考察了该技术处理尾菜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并从食物链角度对该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为处理高原夏菜尾菜寻求新型、快速、简单、经济的技术途径,并为探索蚯蚓与蚯蚓粪耦合处理尾菜技术机理提供一定基础数据。主要结论如下:(1)蚯蚓对三种尾菜物料都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其中以甘蓝物料最佳,蚯蚓的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各组蚯蚓平均生物量的增加表明:尾菜中所含的有机质能够满足蚯蚓生长代谢的需要,并且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尾菜是可行的。(2)通过对蚯蚓-蚯蚓粪耦合技术对尾菜物料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蚯蚓-蚓粪耦合处理能促进花椰菜物料和甘蓝物料有机质的降解,对娃娃菜物料有机质的降解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束时,物料的pH值均会升高,蚯蚓-蚓粪耦合处理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三种尾菜处理组EC值显着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蚯蚓-蚓粪耦合处理后的产物与对照组相比有更高的矿化度。此外,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可以提高物料中SWC的降解程度,使得物料中一些性质活泼、易分解的有机物含量减少,提高了物料的稳定性,这也是蚯蚓提高物料有机质降解程度的方式之一。(3)在营养物质方面,蚯蚓-蚓粪耦合处理后的甘蓝物料和娃娃菜物料与其对照组相比有着更高的总氮含量,但该处理对花椰菜物料总氮含量影响并不明显;三种尾菜物料处理组铵态氮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硝态氮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三种尾菜物料经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后,处理组产物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高含量的速效磷和速效钾,提高了处理产物的作为农业有机肥的潜力。(4)为了从食物链角度对蚯蚓-蚯蚓粪耦合技术处理尾菜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索,本文考察了蚯蚓-蚯蚓粪耦合技术对微型动物种群及数量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进行了微型动物镜检。实验结果发现,尾菜物料中主要的微型动物为线虫和表壳虫。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能够显着减少物料中线虫的数量。线虫不仅是分解有机质的参与者也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蚯蚓会通过捕食、分泌等活动减少线虫的数量,从而增加对基质中有机物降解的贡献。此外,本研究中物料环境中pH的变化并未影响到线虫的生长繁殖,这表明尾菜物料体系中的线虫对偏碱性的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各物料对照组中表壳虫数量与处理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表明处理组中蚯蚓的存在对物料中表壳虫生长并未产生显着性的影响;此外,本研究中物料环境pH的变化也并未影响到表壳虫的生长繁殖,这可能与表壳虫自身所具有的坚硬外壳能够抵御外界的机械冲击及恶劣环境有关。实验结果显示,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尾菜是可行的,处理产物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高的矿化度及稳定性,且有着更高的作为农业有机肥的潜力。此外通过对微型动物种群及数量变化的研究发现,蚯蚓-蚯蚓粪耦合技术中线虫是分解有机质的参与者也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蚯蚓会通过捕食、分泌等活动减少线虫的数量,从而增加对物料中有机物降解的贡献。

苏剑程[5](2020)在《蚯蚓传奇》文中研究表明我今天来分享的是一个小虫子,叫蚯蚓。小时候,我们可能会到地里面去挖蚯蚓,拿去钓鱼。很多人都知道,把蚯蚓剪成两半,它会把另一半又重新恢复起来。蚯蚓是一个很神奇的动物,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它的神奇不仅在于此,如果你细心观察,会看到蚯蚓的脖子上有一个白白的环带,这是它的生殖器,就像一条围巾一样。两条蚯蚓会头对着头,相互交换环带中的精子到对方的环带里面去,过几天它们就会产下一个蚓茧,每个蚓茧会有三到六条的蚯蚓。所以它的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世界上总共有三千种蚯蚓,我们中国有两千多种。目前国内养的蚯蚓叫赤子爱胜蚓,我们通常叫它"大平二号",是从日本引进过来的,它的繁殖倍率可以达到五百倍以上。你可以在土地上看到一小坨小土包,其实是地里面的野生蚯蚓排出来的蚯蚓粪。别小看这一小坨蚯蚓粪,它被达尔文誉为有机肥王,富含有机质、各种氨基酸、氮、磷、钾、

马平[6](2019)在《蚯蚓养殖和基料制备工艺及装置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内外,利用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方式已普遍被接受,但现阶段我国利用蚯蚓养殖技术来处理农业废弃物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蚯蚓养殖机械化程度低、占地面积大、饵料适口性差、劳动强度高、养殖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本文研制了发酵腐解养殖装置,具体为畜禽粪便好氧发酵及蚯蚓养殖一体化装置,包括供气装置、供水装置及发酵腐解养殖桶,该装置简单高效,可实现畜禽粪便快速发酵腐解又可以进行蚯蚓养殖的功能,可自动控制发酵腐解及养殖过程中的温湿度,快速处理农业废弃物,节省人力和物力,结构简单,使用较为方便,且效率较高。(2)取新鲜的羊粪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在发酵腐解养殖装置上进行好氧发酵腐解试验,以基料配比、基料湿度及通气流量为影响因素,以温度、pH、C/N、含水率、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发酵腐解基料的腐解度,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最佳范围后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的目的是找到最快速的发酵腐解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羊粪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腐解最佳工艺参数为羊粪与玉米秸秆体积比3:2,基料湿度60%、通气流量10L/min,此时发酵腐解完成时间为12天,种子发芽指数为99.84%,通过发酵腐解装置缩短了粪污秸秆好氧发酵腐解周期且腐解程度较好。(3)已获得的优质羊粪与玉米秸秆发酵腐解料作为蚯蚓养殖基料,在发酵腐解养殖装置上进行蚯蚓养殖试验,以养殖过程中基料湿度、通气流量及养殖密度作为影响因素,以百蚓重、蚯蚓粪产量、有机质转化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基料湿度73%、通气流量为13L/min、养殖密度为2.6万条/桶,此时百蚓重88.47g、蚯蚓粪产量92.04kg及有机质转化率43.05%。研究结果为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蚯蚓高效养殖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高燕云[7](2019)在《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生长繁殖性能及资源化利用牛粪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结合蚯蚓养殖企业需求,根据蚯蚓喜甜酸的食性,通过在蚯蚓养殖基料中喷洒不同调理剂来改善基料的适口性,研究蚯蚓在处理粪污及生长繁殖过程中调理剂起到的作用,并对蚯蚓蚓体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利用基料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Ⅱ组全氮含量最高,为0.58±0.01%,极显着高于对照(P<0.01);处理Ⅱ组全磷含量为0.81±0.02%,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1);处理Ⅰ、Ⅱ、Ⅲ组全钾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P<0.01);处理Ⅱ最终物料有机质为17.42±0.12%,极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两种调理剂均会使物料pH的变化趋于某一稳定范围,且总养分和粗灰分受相关指标影响在含量上差异极显着(P<0.01);处理Ⅱ组的碳氮比与其他组差异显着(P<0.05);环境温湿度与各组采食量变化在0.01水平不相关,蚯蚓采食量最高为处理Ⅰ组,养殖60 d采食量可达4.38 kg,因此,喷洒糖蜜调理剂可显着增加蚯蚓对基料的采食量。2.蚯蚓生长繁殖过程中调理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20%的糖蜜调理剂长期喷洒对蚯蚓蚓茧有破坏作用,并影响蚓茧孵化率和茧内蚯蚓活力,同浓度的废弃牛奶调理剂则可极显着提高蚯蚓的生长繁殖性能及茧内蚯蚓活力(P<0.01)。3.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蚓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喷洒调理剂组蚓体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喷洒糖蜜调理剂组有机质、全磷、全钾及粗蛋白含量均最高,粗蛋白含量达25.78±0.38%。

黄炜,刁晓平,李森楠,龚莹[8](2019)在《蚯蚓处理对猪粪重金属富集的影响》文中指出以干湿分离后的猪粪为基质,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在室内培养4周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猪粪和蚯蚓体内的重金属(Cu,Zn,Cr,Pb,Cd,As)的含量,系统研究了蚯蚓作用下猪粪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蚯蚓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供试猪粪能促进蚯蚓的生长,4周后体质量明显增加,且对蚯蚓的繁殖没有影响。蚯蚓处理4周后,猪粪pH值由6.51增加至6.86。猪粪中Cu,Zn,Cr,Pb,Cd,As的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3.69%,24.47%,30.70%,39.17%,21.91%,9.36%;同时,猪粪中Zn,Cr,Cd的残渣态比例相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5%,27%,27%。蚯蚓对重金属有一定富集作用,除Cr以外,Cu,Zn,Cd,As 4种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质量含量相比实验前分别增加了0.49,3.86,0.012,0.064 mg·kg-1,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其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r>Cd>Zn>Cu>As。研究表明,蚯蚓能富集猪粪中的重金属并且降低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同时减少了猪粪中的部分重金属残渣态比例,有利于重金属的转移和去除。

黄炜[9](2019)在《蚯蚓处理对猪粪中有害成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猪粪作为一种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有机肥料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施用猪粪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有害成分增加的现实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蚯蚓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畜禽粪便的处理。本试验以海南规模化猪场产出的经干湿分离后的猪粪为基质,接种赤子爱胜蚓在室内培养4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时间下猪粪和蚯蚓体内的重金属(Cu、Zn、Cr、Pb、Cd、As)的含量。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猪粪中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类共40种抗生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猪粪中10种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同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猪粪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系统研究蚯蚓作用下猪粪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蚯蚓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特征,了解蚯蚓作用下猪粪中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情况以及蚯蝴对猪粪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畜禽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提供重要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蚯蚓处理4周后,猪粪pH值由6.51增加至6.86。全磷和全钾增加显着。猪粪中Cu、Zn、Cr、Pb、Cd、As的总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 13.69%、24.47%、30.70%、39.17%、21.91%、9.36%,同时猪粪中 Zn、Cr、Cd 的残渣态比例相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 15%、27%、27%。蚯蚓对重金属有一定富集作用,除Cr以外,Cu、Zn、Cd、As四种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浓度相比实验前分别增加了 0.49、3.86、0.012、0.064 mg/kg,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其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r>Cd>Zn>Cu>As。结果表明,蚯蚓能富集猪粪中的重金属并且降低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同时减少了猪粪中的部分重金属残渣态比例,有利于重金属的转移和去除。(2)抗生素检测的结果显示,供试猪粪中含有7种抗生素,分别属于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两大类。经蚯蚓处理4周后,实验组猪粪中培氟沙星、恩诺沙星和土霉素的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 20.79%、24.03%和17.98%。在4周的试验时间内,蚯蚓处理对猪粪中10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蚯蚓能够减少猪粪中培氟沙星、恩诺沙星和土霉素的浓度,但对本试验中检测的10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无明显作用。(3)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说明,供试猪粪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四个门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1.0%、23.7%、13.1%和10.9%。猪粪经蚯蚓处理后的第2、4周,细菌的6种α-多样性指数均有所上升。蚯蚓处理4周后,猪粪中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类群的占比有所增加,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等类群占比有所下降。猪粪中不同门类的细菌与不同环境因子间的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蚯蚓处理猪粪能够减少猪粪中部分有害物质,提高猪粪肥力,有利于猪粪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海南省畜牧业现阶段废弃物利用效率低下,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并为蚯蚓处理猪粪等废弃物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吴松展[10](2019)在《固体废弃物菌渣的基质化利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产量占世界的70%。菌渣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废弃物,产量是食用菌产量的5倍,每年总产量超过亿吨,处理不当将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合理利用则会给产业带来新效益。由于具有优良的基质性质,因此基质化利用成为其主要的利用途径之一。但不同菌渣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对作物的适用性不同,因此根据菌渣特性和作物需求研发专用基质,并研究应用规律,建立菌渣特性和作物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废弃物基质化利用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本研究以两种经济作物云烟87烟草(Tobacco)和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为目标作物,以秀珍菇菌渣为主要材料,以草炭、蛭石、珍珠岩、蚯蚓粪、树皮为配料,分别研究适合的烟草育苗和石斛栽培基质配方;通过不同配方基质的容重、孔隙度、电导率、pH、有机碳、氮、磷等物理化学性质,研究配方对基质特性的影响;测定植物的株高、株重、根系形态特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等生长生理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建立作物生长指标对基质指标的响应关系,明确不同配方影响作物生长的规律,并提出菌渣基质调控关键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进行育苗实验,T5处理组(蚯蚓粪:菌渣:蛭石:珍珠岩=1:1:1:1)烟草相较于CK组(草炭:蛭石:蚯蚓粪=2:1:1)烟草株高提升50.1%、根系活力提升23.9%、壮苗指数提升41.6%,且T5组烟草各项生长性质显着优于其余组,是较适宜的烟草栽培基质。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得出,基质的电导率、有机碳、有效铁含量与烟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呈负相关,基质的容重、全磷、全钾与烟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呈正相关,其中,基质电导率和全磷是影响烟草幼苗生长最主要的因素。T5组相比于其余组具有较低水平电导率(568.20μS.cm-1)和较高的全磷含量(6.09 mg·g-1)的优势,因此表现最佳的育苗效果。菌渣普遍具有较高的电导率(0.4 mS·cm-1~3.4mS.cm-1),但具有适宜的孔隙结构(70%以上)和全磷含量(10 mg·g-1左右),若能调控电导率,发挥其优势,用于烟草育苗亦为可行。(2)石斛进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树皮中混合25%腐熟菌渣或25%未腐熟菌渣都是较为适宜的霍山石斛栽培基质,相比纯树皮基质,石斛的各项生长指标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着差异。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基质的pH、电导率、持水孔隙度与石斛的株重、根数、根长等生长指标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基质透气孔隙度则呈明显正相关。秀珍菇菌渣具有高pH、高电导率、高持水孔隙度、略低的透气孔隙度的特点,在石斛栽培中虽不具有优势,但本实验证明,适量代替树皮,未对石斛生长造成明显的影响,阻处理简单,能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可适量添加。此外,未腐熟菌渣相较于腐熟菌渣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透气孔隙度,但具有更简化的工艺流程和更高的经济效益等优势,试验证明使用其栽培石斛同样可行。综上所述,菌渣在育苗和栽培基质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高电导率决定了在基质中添加比例不宜过高,但其优良的保水保气能力和调节基质营养结构的作用、低廉的成本,决定了其在基质化方向巨大的利用潜力。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作物的耐受性通过添加其它材料来调控电导率,发挥其应用优势。本研究为秀珍菇菌渣在烟草育苗基质和石斛栽培基质方面的利用提供了实例、理论基础及应用规律,对于固体废弃物菌渣在基质化领域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二、蚯蚓的应用与应用蚯蚓处理海南农业废弃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蚯蚓的应用与应用蚯蚓处理海南农业废弃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物联合转化机制的咖啡渣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咖啡渣的资源化利用
        1.1.1 咖啡渣的主要成分
        1.1.2 咖啡渣燃料资源利用
        1.1.3 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资源利用
        1.1.4 饲料资源利用
        1.1.5 食用菌栽培利用
        1.1.6 功能材料资源利用
        1.1.7 有用化学成分的提取
    1.2 蚯蚓对有机废弃物消解及其利用价值
        1.2.1 蚯蚓的生态功能
        1.2.2 蚯蚓对有机废弃物的消解机制
        1.2.3 蚯蚓堆肥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应用研究
        1.2.4 蚯蚓消解有机废弃物过程中污染物的归趋
        1.2.5 有机废弃物蚯蚓堆肥产物资源利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咖啡渣主料的发酵配方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种
        2.1.2 供试材料
        2.1.3 培养基制备
        2.1.4 菌种制备
        2.1.5 发酵基质配方优化设计
        2.1.6 取样与测定方法
        2.1.7 优化配方选定方法
        2.1.8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发酵过程咖啡渣温度动态变化
        2.2.2 发酵过程咖啡渣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2.3 发酵过程咖啡渣pH值的变化
        2.2.4 发酵过程咖啡渣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2.5 发酵过程咖啡渣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2.6 发酵过程咖啡渣碱解氮含量的变化
        2.2.7 基于咖啡渣主料的3种有益菌发酵优化配方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蚯蚓消解过程咖啡渣发酵基料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蚯蚓接种与饲养管理
        3.1.3 测定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生长与繁殖特征
        3.2.2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3.2.4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速效磷含量的变化
        3.2.5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3.2.6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pH值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发酵咖啡渣蚯蚓粪水稻育秧基质利用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基质选用
        4.1.3 育秧试验
        4.1.4 秧苗指标测定
        4.1.5 土壤DNA提取和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
        4.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根际细菌多样性影响
        4.2.3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根际细菌组成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蚯蚓堆肥物料特性与蚯蚓-蚯蚓粪分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综述
        1.2.1 蚯蚓堆肥处理固体废弃物研究进展
        1.2.2 蚯蚓堆肥模式发展与现状
        1.2.3 蚯蚓分离技术工艺研究进展与现状
        1.2.4 蚯蚓堆肥后分离的主要难点与挑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温室蚯蚓堆肥处理牛粪试验研究与资源化利用标准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蚯蚓堆肥工程试验设置
        2.2.2 材料与对象
        2.2.3 仪器与设备
        2.2.4 方法与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堆肥前后物料养分变化
        2.3.2 堆肥前后物料金属与重金属变化分析
        2.3.3 堆肥前后物料工业分析与TA热重分析
        2.3.4 堆肥前后物料木质纤维组分与FTIR分析
        2.3.5 堆肥后蚯蚓生物量
    2.4 蚯蚓堆肥质量价值与基料化-肥料化标准对比分析
        2.4.1 我国堆肥与资源化应用标准规范
        2.4.2 基于蚯蚓堆肥特性的标准评估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蚯蚓堆肥物料物理特性与机械性能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蚯蚓堆肥后物料特性参数
        3.2.1 蚯蚓粪基本物理性质
        3.2.2 蚯蚓基本物理性质
    3.3 基于DEM离散元法的物料机械运动特性关键参数标定研究
        3.3.1 离散元仿真标定方法与应用
        3.3.2 材料与对象
        3.3.3 方法与处理
        3.3.4 模型与设置:EDEM仿真模型构建与参数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基于Plackett-Burman参数筛选试验
        3.4.2 基于Climbing-Test设计的参数定位
        3.4.3 基于Box-Benhnken析因试验与标定
    3.5 不同含水率物料直剪试验与流动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环境因子机械参数量化调控的分离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刺激蚯蚓分离原理
        4.2.1 基于微电场的蚯蚓分离法
        4.2.2 基于不同光照的蚯蚓应激迁移分离法
        4.2.3 蚯蚓堆肥物料表面光辐照衰减关系分析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材料与对象
        4.3.2 仪器与设备
        4.3.2.1 仪器与设备:微电流场分离法
        4.3.2.2 仪器与设备:光照分离法
        4.3.3 方法与处理
        4.3.3.1 方法与处理:微电流场分离法
        4.3.3.2 方法与处理:光照分离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果与讨论:微电场分离法
        4.4.1.1 不同电场类型与模式的分离效果
        4.4.1.2 不同养殖密度下电场法优化参数效果与存活率
        4.4.2 结果与讨论:光照分离法
        4.4.2.1 不同人工光谱波长与光强对蚯蚓避光行为与无蚯蚓层厚影响
        4.4.2.2 不同自然环境光源对蚯蚓避光行为与无蚓层厚影响
        4.4.2.3 蚯蚓迁移时间与光强关系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纯机械筛分的蚯蚓-蚯蚓粪分离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筛分机械法分离蚯蚓堆肥物料与EVRS设计
        5.2.1 基于筛分理论的蚯蚓分离需求
        5.2.2 筛网筛分概率模型与数值模拟
        5.2.3 滚筒筛内物料筛分动力学
        5.2.4 基于滚筒筛理论的EVRS设计
    5.3 机械分离法物料筛分试验研究
        5.3.1 材料与对象
        5.3.2 方法与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不同类型筛网机械力学特性
        5.4.2 不同类型筛网表面动摩擦性能
        5.4.3 不同类型筛网筛分蚯蚓-蚯蚓粪结果分析
        5.4.4 机械筛分效果综合分析与蚯蚓存活率
    5.5 不同环境因子机械化法与纯机械分离法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步连续法蚯蚓-蚯蚓粪快速分离试验研究与评估优化
    6.1 引言
    6.2 基于两步连续法蚯蚓-蚯蚓粪快速分离工艺
    6.3 基于RSM中心复合设计蚯蚓粪滚筒分离优化
        6.3.1 材料与对象
        6.3.2 方法与处理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基于CCD分离滚筒整体试验结果
        6.4.2 蚯蚓粪过筛率分析与RSM模型
        6.4.3 蚯蚓过筛率分析与RSM模型
        6.4.4 蚯蚓残余率分析与RSM模型
        6.4.5 分离时间/能耗分析与RSM模型
        6.4.6 模型优化与分离效果验证
        6.4.7 物料长度方向筛分量分布
    6.5 基于锥形分离器蚯蚓-蚓粪离心分离效果评估与优选
        6.5.1 材料与对象
        6.5.2 方法与处理
    6.6 结果与讨论
        6.6.1 不同倾角与不同含水率下分离整体效果
        6.6.2 基于高速摄影与图像处理物料运动离心脱离点分析
        6.6.3 蚯蚓-蚓粪网格化落点位置评估
        6.6.4 不同蚯蚓占比的EVRS最优参数分离验证试验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微观界面接触机理模型的蚯蚓关键分离机制研究
    7.1 引言
    7.2 蚯蚓-蚯蚓粪分离关键过程动力学与影响因素
        7.2.1 蚯蚓-蚯蚓粪分离关键过程动力学分析
        7.2.2 分离物料受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7.3 基于微观界面接触机理的蚯蚓-蚯蚓粪表面表征
        7.3.1 散体物料含水团聚粘附状态
        7.3.2 蚯蚓-蚓粪-平板间微观界面接触机理分析
        7.3.3 团聚体湿润表面与形貌分形
        7.3.4 固液剪切面Zeta电位与亲水基团
        7.3.5 蚯蚓表面湿润性与表面张力
        7.3.6 不同含水率蚯蚓粪-蚯蚓表面粘附状态与壁面接触机理
        7.3.7 不同含水率蚯蚓粪/蚯蚓微小粘附力测试
    7.4 基于粘附作用能量化的DEM模型
        7.4.1 Hertz-Mindlin接触模型
        7.4.2 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
    7.5 离散元DEM蚯蚓分离关键过程模拟仿真
        7.5.1 离散元仿真模拟模型
        7.5.2 不同表面能下物料离心分离关键过程分析
        7.5.3 不同动摩擦因素下物料离心分离关键过程分析
        7.5.4 基于DEM仿真的蚯蚓分离收获点预测
    7.6 蚯蚓-蚯蚓粪分离机制的特殊性与应用建议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水分特性降湿预处理的蚯蚓堆肥物料收获与现场试验
    8.1 引言
    8.2 蚯蚓粪水分特性与湿分传质渗透预处理试验研究
        8.2.1 现场干湿混合法快速降湿原理
        8.2.2 蚯蚓粪多孔介质湿分渗透-扩散传质机制
        8.2.3 材料与对象
        8.2.4 方法与处理
    8.3 结果与讨论
        8.3.1 蚯蚓粪物料水分特征与模型
        8.3.2 蚯蚓粪物料水分一维传质渗透分析
        8.3.3 蚯蚓-蚯蚓粪收获结果与收获机制
        8.3.4 蚯蚓-蚯蚓粪收获综合分析与优化
    8.4 规模化蚯蚓堆肥实地现场试验
        8.4.1 蚯蚓堆肥现场概况
        8.4.2 现场蚯蚓堆肥物料分离应用效果
        8.4.3 蚯蚓机械化分离经济效益与工程工艺简要讨论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符号索引
附录2 个人简历与科研经历
致谢

(3)中国社区农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起:高速城镇化引发严峻的社会、食物和环境问题
        1.1.2 契机:社区农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1.3 困境:社区农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1.4 小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社区
        1.3.2 社区农园
        1.3.3 社区农园与份地农园
        1.3.4 社区农园与社区农业
    1.4 研究问题、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社区农园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综述
    2.1 社区农园相关规划设计理论回顾
        2.1.1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蕴含农业生产的城市规划构想
        2.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建社区农业的思想
        2.1.3 二十一世纪初期:与农业共生的城市规划理论
        2.1.4 当代农业与社区关系的理论研究
    2.2 社区农园相关实践探索脉络分析
        2.2.1 社区农园的实践渊源
        2.2.2 英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3 美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2.4 中国社区农园的当代发展
    2.3 关于社区农园政策环境的分析
        2.3.1 国外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3.2 国内社区农园政策环境
    2.4 关于社区农园设计模式的研究
        2.4.1 社区农园的区位特征
        2.4.2 社区农园的空间设计特征
        2.4.3 社区农园的种植模式
    2.5 关于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的研究
        2.5.1 社区农园的参与动机
        2.5.2 社区农园的组织模式
        2.5.3 社区农园的管理模式
        2.5.4 社区农园的运营模式
    2.6 关于社区农园效益的研究
        2.6.1 社区农园的经济效益
        2.6.2 社区农园的社会效益
        2.6.3 社区农园的生态效益
        2.6.4 社区农园的健康效益
    2.7 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研究
        2.7.1 社会资本与促进社区农园成员间社会融合
        2.7.2 社会资本与提高社区农园成员的资源调动能力
        2.7.3 社会资本与增强社区农园成员的政治权利
    2.8 社区农园研究现状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社区农园现状调查分析
    3.1 基于GIS的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研究
        3.1.1 GIS分析思路和方法概述
        3.1.2 中国社区农园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3.1.3 中国社区农园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3.2 基于调研的中国社区农园专项特征解析
        3.2.1 调研目的、方法和内容概述
        3.2.2 问卷结果统计与案例概况
        3.2.3 社区农园设计模式分析
        3.2.4 社区农园参与机制分析
        3.2.5 社区农园效益分析
        3.2.6 社区农园问题诊断
        3.2.7 问题的解决思路:明确社区农园社会价值,构建社区农园的设计策略和参与机制,指导农园建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1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的关联性
        4.1.1 社会资本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4.1.2 社区农园语境下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分类
        4.1.3 社会资本与社区农园社会作用的理论对接
    4.2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社区农园的社会作用解析
        4.2.1 社会资本在社区农园中的培育
        4.2.2 社区农园社会资本的功能
        4.2.3 理论框架——社区农园促进社会资本培育的机制分析
    4.3 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空间要素和社会要素分析
        4.3.1 已有关于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及其影响要素的研究
        4.3.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设计策略研究
    5.1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案例分析
        5.1.1 北京育园
        5.1.2 上海创智农园
        5.1.3 深圳馨月园
        5.1.4 上海梅园
    5.2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选址策略
        5.2.1 优先利用街道或社区中心闲置地
        5.2.2 开放社区公共服务单位附属场地
        5.2.3 融入社区公园
        5.2.4 活化社区消极空间
    5.3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空间设计策略
        5.3.1 建立开放性社区农园,实现人人共享目标
        5.3.2 “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交往空间
        5.3.3 营造规整有序的种植形式
        5.3.4 配置适当比例的观赏性景观
        5.3.5 增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采用复合式设计
        5.3.6 构建服务于不同群体的种植园区
        5.3.7 不同空间载体下社区农园设计手法分析
    5.4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实践应用
        5.4.1 点——天津万盈家园社区食物花园项目
        5.4.2 线——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生产性步道设计方案
        5.4.3 面——天津丁字沽工人新村十三段社区有农化设计方案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目标的社区农园参与机制研究
    6.1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
        6.1.1 分阶段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方式解析
        6.1.2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权责分析
        6.1.3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途径
    6.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
        6.2.1 设立社区农园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农园协会,完善监管结构
        6.2.2 设置有效公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
        6.2.3 分类型社区农园管理建议
        6.2.4 设置完善的监督机制
    6.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拓展农园社会资本宽度
        6.3.1 开展文化类活动
        6.3.2 开展自然教育类活动
        6.3.3 开展商业类活动
        6.3.4 开展综合类活动
    6.4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6.4.1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6.4.2 健全管理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6.4.3 开展多样化运营活动的有效性分析——以商业类活动对社会网络形成的影响为例
    6.5 政策建议:建立支持社区农园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资本培育
        6.5.1 国家层面
        6.5.2 地方层面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拓展——绿色生产性社区视角下的社区农园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蚯蚓与蚯蚓粪耦合处理高原夏菜尾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原夏菜尾菜特性及处置现状
        1.1.1 高原夏菜尾菜的特性
        1.1.2 目前国内尾菜的处置现状
        1.1.3 目前国外尾菜的处置现状
    1.2 蚯蚓的生态功能及应用
        1.2.1 蚯蚓的生态功能
        1.2.2 蚯蚓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 蚯蚓粪的特性
        1.3.1 蚯蚓粪的物理特性
        1.3.2 蚯蚓粪的化学特性
        1.3.3 蚯蚓粪的生物学特性
        1.3.4 蚯蚓粪的应用
    1.4 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测试方法与分析方法
        2.3.1 测试方法
        2.3.2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蚯蚓生物量变化情况
    3.2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理化指标的影响
        3.2.1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OM的影响
        3.2.2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PH、EC的影响
        3.2.3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SWC的影响
        3.2.4 小结
    3.3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营养物质的影响
        3.3.1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3.3.2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速效磷的影响
        3.3.3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速效钾的影响
        3.3.4 小结
    3.4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微型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3.4.1 蚯蚓-蚯蚓粪耦合处理对尾菜物料微型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3.4.2 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蚯蚓养殖和基料制备工艺及装置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羊粪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2.3 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发酵腐解养殖装置的设计
    2.1 技术要求及方案
        2.1.1 技术要求
        2.1.2 技术方案
        2.1.3 工作原理
    2.2 总体结构设计
    2.3 供气系统仿真分析
        2.3.1 雷诺数的确定
        2.3.2 湍流模型理论基础
        2.3.3 基料内部阻力系数与粘性阻抗系数的确定
        2.3.4 发酵腐解养殖桶内流场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羊粪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腐解的试验研究
    3.1 羊粪与玉米秸秆发酵腐解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3.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3.1.2 试验方案
        3.1.3 好氧发酵腐解度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标准
        3.1.4 测量指标及方法
        3.1.5 不同基料配比对羊粪与玉米秸秆发酵腐解的影响
        3.1.6 不同基料湿度对羊粪与玉米秸秆发酵腐解的影响
        3.1.7 不同通气流量对羊粪与玉米秸秆发酵腐解的影响
    3.2 羊粪和玉米秸秆发酵腐解的正交试验研究
        3.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3.2.2 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
        3.2.3 试验方案
        3.2.4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3.2.5 各因素对羊粪和玉米秸秆发酵腐解的影响
        3.2.6 响应面分析
        3.2.7 参数优化及验证试验
    3.3 本章小结
4 羊粪与玉米秸秆养殖蚯蚓的试验研究
    4.1 养殖蚯蚓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4.1.1 试验材料及设备
        4.1.2 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
        4.1.3 不同湿度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4.1.4 不同通气流量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4.1.5 不同养殖密度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4.2 养殖蚯蚓的正交试验研究
        4.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4.2.2 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
        4.2.3 试验方案
        4.2.4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4.2.5 各因素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4.2.6 响应面分析
        4.2.7 参数优化及验证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生长繁殖性能及资源化利用牛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蚯蚓养殖发展现状
        1.1.1 国外蚯蚓养殖发展现状
        1.1.2 我国蚯蚓养殖发展现状
    1.2 我国粪污生态化利用概况
        1.2.1 我国粪污污染情况分析
        1.2.2 现存粪污利用模式及利弊
        1.2.3 粪污的形成及形态特性
    1.3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简述
        1.3.1 “大平二号”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及食性
        1.3.2 蚯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1.3.3 影响“大平二号”蚯蚓生长繁殖的因素
    1.4 基料调理剂的选择优势及调理机制分析
        1.4.1 工业糖蜜的选择优势
        1.4.2 废弃牛奶的选择优势
        1.4.3 调理剂的调理原理分析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利用基料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蚯蚓生长繁殖过程中调理剂的作用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3 总体讨论
4 总体结论
5 论文的创新点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蚯蚓处理对猪粪重金属富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仪器设备
    1.4 测定方法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蚯蚓处理后猪粪
    2.2 蚯蚓处理后猪粪中重金属含量变化
    2.3 蚯蚓处理对猪粪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2.4 蚯蚓在猪粪中的生长情况
    2.5 蚯蚓对猪粪中重金属的富集
3 讨 论

(9)蚯蚓处理对猪粪中有害成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猪粪中的重金属残留
    1.2 猪粪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
    1.3 蚯蚓处理畜禽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2.蚯蚓对猪粪中重金属的影响及富集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
        2.3.2 猪粪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2.3.3 蚯蚓平均体重的测定
        2.3.4 重金属的测定
        2.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蚯蚓处理下猪粪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
        2.4.2 猪粪重金属的变化
        2.4.3 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
    2.5 讨论
3.蚯蚓处理对猪粪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的采集
        3.3.2 抗生素的测定
        3.3.3 猪粪DNA的提取
        3.3.4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
        3.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蚯蚓处理下猪粪中抗生素变化
        3.4.2 抗性基因标准曲线
        3.4.3 蚯蚓处理下猪粪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
        3.4.4 猪粪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性
    3.5 讨论
4.蚯蚓对猪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的采集
        4.2.2 猪粪DNA的提取
        4.2.3 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蚯蚓处理下猪粪中细菌α-多样性的差异
        4.3.2 猪粪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4.3.3 蚯蚓处理下猪粪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
        4.3.4 影响猪粪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
    4.4 讨论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固体废弃物菌渣的基质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沦
    1.1 菌渣现状
    1.2 基质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2.1 容重对植物的影响
        1.2.2 孔隙度对植物的影响
        1.2.3 pH值对植物的影响
        1.2.4 电导率对植物的影响
        1.2.5 营养元素对植物的影响
        1.2.6 理想基质标准
    1.3 常用基质原料及其作用
        1.3.1 草炭及其作用
        1.3.2 蛭石及其作用
        1.3.3 珍珠岩及其作用
        1.3.4 蚯蚓粪及其作用
    1.4 菌渣基质化研究进展
        1.4.1 菌渣的理化性质
        1.4.2 菌渣基质特性调控方法
        1.4.3 菌渣基质化应用研究进展
        1.4.4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秀珍菇菌渣在烟草育苗基质上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试验设计
        2.2.4 检测方法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处理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基质对烟草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2.3.3 基质对烟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3.4 基质特性对烟草幼苗影响的分析
        2.3.5 菌渣育苗基质配方的促生原理
    2.4 讨论
    2.5 小结
3 秀珍菇菌渣在石斛栽培基质上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试验设计
        3.2.4 检测方法
        3.2.5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添加菌渣对石斛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腐熟菌渣对石斛生长状况的影响
        3.3.3 腐熟菌渣对石斛影响的冗余分析
        3.3.4 未腐熟菌渣对石斛生长状况的影响
        3.3.5 未腐熟菌渣对石斛影响的冗余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讨论
    4.1 菌渣在育苗中的应用效果
    4.2 菌渣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4.3 菌渣基质化利用方法及应用前景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菌渣作为育苗基质的研究
        5.1.2 菌渣作为栽培基质的研究
        5.1.3 菌渣基质化利用评价
    5.2 特色及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蚯蚓的应用与应用蚯蚓处理海南农业废弃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物联合转化机制的咖啡渣资源利用研究[D]. 艾方秋. 扬州大学, 2021(09)
  • [2]蚯蚓堆肥物料特性与蚯蚓-蚯蚓粪分离技术研究[D]. 林嘉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中国社区农园研究[D]. 丁潇颖. 天津大学, 2020(01)
  • [4]蚯蚓与蚯蚓粪耦合处理高原夏菜尾菜的实验研究[D]. 高新业.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蚯蚓传奇[J]. 苏剑程. 绿叶, 2020(03)
  • [6]蚯蚓养殖和基料制备工艺及装置的试验研究[D]. 马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02)
  • [7]不同基料调理剂对蚯蚓生长繁殖性能及资源化利用牛粪的影响[D]. 高燕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 [8]蚯蚓处理对猪粪重金属富集的影响[J]. 黄炜,刁晓平,李森楠,龚莹. 热带生物学报, 2019(02)
  • [9]蚯蚓处理对猪粪中有害成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 黄炜. 海南大学, 2019(06)
  • [10]固体废弃物菌渣的基质化利用研究[D]. 吴松展. 海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蚯蚓在海南的应用及利用蚯蚓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