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颅内压增高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一、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增高颅内压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珂[1](2021)在《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讨论行神经内镜下经鼻(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A,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2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方 法]筛选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神经外一科垂体瘤亚专业治疗组确诊为垂体瘤,并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的首次确诊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及其恢复情况。[结 果]本组120例患者术后鼻出血4例(3.33%),其中1例为术后当日鼻腔出血,2例为拔除鼻腔纱条后鼻腔出血,均通过鼻腔压迫止血达到效果。1例患者术后鼻腔大出血,压迫止血效果差,予内镜下电凝止血。4例患者均在出院前达到治疗效果,后期随访未再出现鼻腔出血;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79例(65.83%),均在出院前调整电解质水平至正常;术后一过性尿崩56例(46.67%),其中55例患者多尿症状在院期间得以改善,出院前基本恢复正常。1例为32岁男性,患者出院2周至门诊面诊,自诉尿多,每日尿量约3000-4000ml,自备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尿量,随访至出院第3周自诉症状得以缓解,出院1月后电话随访自诉尿崩症状基本改善;出现术后视力下降1例(0.83%),术后复查未见术区出血,紧急二次手术取出鞍底过多的止血材料和生物膜减压,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予激素冲击治疗后出院,术后3月随访视力较入院前明显改善。1例(0.83%)56岁垂体大腺瘤男性患者术后出现复视,复查未见术区出血。术前影像学显示病变包绕海绵窦,考虑术中可能搔刮到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症状减轻,6个月时复视症状基本改善。术中脑脊液漏19例(15.83%),予“三明治”法[1]术中修补漏口,术后床头摇高30°绝对卧床。术后一周左右予神经内镜下观察鞍底修补愈合情况,其中17例内镜下观察未见脑脊液漏。1例仍见清亮脑脊液搏动,患者22岁女性,术后遵嘱差,未遵医嘱绝对卧床,再次进行内镜下脑脊液漏Ⅱ期修补后继续相关治疗,患者达到治疗效果出院,随访未再发。1例为75岁老年女性,术中行“三明治”法修补脑脊液漏口,因高龄、患者治疗不配合、家属术后护理不到位导致漏口愈合不理想,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拒绝再次手术修补漏口,最终导致颅内感染,后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该患者也系本组唯一一例颅内感染患者。术后复查激素水平,该组12例(10%)出现术后垂体功能低下,予口服激素补充,出院前再次复查激素水平均达到正常。[结 论]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可出现鼻出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一过性尿崩、电解质紊乱、术后视力下降、颅神经受损和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绝大多数并发症都可以通过术后的对症处理予以改善,少部分亦能够在出院一段时间后慢慢恢复。

罗玉茹[2](2020)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应用舒适状况量表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进行舒适状况调查。2.应用Roy适应模式评估舒适影响因素,制定舒适护理措施,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3.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循证依据。方法1.本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择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拟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32例,对照实验设计根据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饮食、药物指导及检查配合、皮肤准备、术前体位、大小便、经口呼吸等适应性锻炼、术中体位护理、术后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等内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改良式体位锻炼、经口呼吸锻炼、营养支持,术中体温舒适管理、术后体位舒适方法应用、鼻部适应性舒适方法应用、术后饮食及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口腔舒适护理及并发症护理。2.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指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利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状况量表(GC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对患者围手术期舒适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3.建立数据库,通过应用SPSS 23.0软件来支持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频数、百分比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评价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3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共有6例患者退出,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退出,总失访率为8.33%。最终本研究实际纳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21例,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61例。2.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焦虑和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抑郁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干预后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等各方面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干预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总满意43例,对照组总满意7例,干预组总满意度(71.66%),明显较对照组(11.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9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对于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日常自理能力,降低手术并发症。3.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是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方案。

吕晨曦[3](2020)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防治策略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对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机理和诊疗方法,为降低术后尿崩症发生率提供防治策略。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6年6月--2019年6月106例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内分泌类型、肿瘤大小、腺瘤Knosp分级、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方式、肿瘤生长方向(鞍上或鞍内生长)、有无术中脑脊液鼻漏与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关系,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p<0.05)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有38例(35.8%)患者发生尿崩症,均为短暂性尿崩症和三相性尿崩症,无永久性尿崩症发生。单因素分析后得出结果: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内分泌类型、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方式与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无关(p>0.05);腺瘤Knosp分级(p=0.019)、术中脑脊液漏(p=0.047)、肿瘤大小(p=0.043)、肿瘤是否鞍上生长(p=0.046)有统计学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W=25.290,P<0.001,OR=25.450,95%CI:7.208~89.852)和肿瘤突破鞍膈鞍上生长(W=5.988,P=0.014,OR=10.508,95%CI:1.597~69.128)是经鼻蝶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垂体腺瘤大小及腺瘤突破鞍膈生长是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前评估肿瘤大小及肿瘤与鞍膈的关系、术中加强对垂体柄、下丘脑、垂体后叶组织的保护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尿崩症的发生。

景戈翰[4](2019)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全切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在传统手术中,无论是内镜还是显微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尝试使用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升高颅内压使突破鞍隔的肿瘤下降,肿瘤得以更充分显露,以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鞍隔过早下降使瘤腔中心塌陷较四周明显,鞍窝成“口袋”样,肿瘤周围部分被挤入鞍底骨质和鞍隔硬膜之间,从而影响手术视野,不利于肿瘤全切。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引入了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这一新的方式来辅助完成手术。这一方式可以在术前获得患者精准、立体、逼真的解剖信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需要临床医师凭借个人经验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等不稳定因素。通过模拟手术的方式确定手术入路、鞍底磨除的最大范围及方向和肿瘤的切除范围等重要信息。通过这一方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率。以3D slicer为代表的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在基础医学以及神经外科尤其是脑出血的诊治中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垂体腺瘤的诊治中应用较少。本研究以肿瘤全切率为评价指标,分析患者术前是否使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术中是否使用PEEP升高颅内压、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对手术全切率的影响,以期提高手术全切率,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治,行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47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垂体腺瘤。其中男性22例(占46.8%),女性25例(53.2%);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为46.91±11.95岁;微小腺瘤患者18例(占38.3%),大腺瘤患者24例(占51.1%);巨大腺瘤患者5例(占10.6%);术前使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患者25例(占53.2%),未使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患者22例(占46.8%)。术中未采用PEEP升高颅内压者29例(占61.7%),术中采用PEEP升高颅内压者18例(占38.3%)。肿瘤分级采用Hardy-Wilson分级法;实验组通过3D slicer 4.81版本进行重建;采用公式A×B×C/2(A、B、C分别代表肿瘤在MRI影像上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片上所测得的最大径)估算肿瘤体积。术后6个月行MRI检查以评估残余肿瘤。同样采用公式A×B×C/2方法计算残余肿瘤体积。肿瘤切除在90%以上者为全切除[1]。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明确上述指标对肿瘤全切率之间的关系,阐述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全切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患者术前是否使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术中是否使用PEEP升颅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对手术全切率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对患者肿瘤是否全切的影响不显着(P>0.10),肿瘤大小、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使用PEEP增大颅内压对肿瘤全切与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现年龄、性别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手术全切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影响肿瘤全切率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术中使用PEEP升高颅内压。其中肿瘤大小是肿瘤全切的危险因素(巨大腺瘤的偏回归系数为-4.123,相对危险度OR为0.016),术中使用PEEP升高颅内压是肿瘤全切的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为-2.455,相对危险度OR=0.086),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是肿瘤全切的保护因素(偏回归系数为2.446,相对危险度OR=11.538)。结论:1.本研究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肿瘤全切率达76.6%。发现影响肿瘤全切率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使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术中使用PEEP升高颅内压,其中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是肿瘤全切的保护因素,肿瘤大小以及术中使用PEEP升高颅内压是肿瘤全切的危险因素。2.手术理念的更新、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

黄振兴[5](2018)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经历了100多年的演进,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目前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所认同。虽然手术技术不断提高,但仍有较多的术后并发症。本文就接受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首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分析讨论,评估导致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首次治疗且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患者270例,上述患者均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收集5种常见术后并发症:感染、垂体功能低下、脑脊液鼻漏、尿崩及低钠血症,并对可能导致上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年龄、性别、BM1、个人史及既往史、术前垂体功能(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手术时间、肿瘤质地、术中脑脊液漏等。首先对上述并发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为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将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Exp(B)估计OR值,从而得出以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270例患者中:1、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术后腰穿置管存在显着差异(P<0.05),术后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术后脑脊液漏(OR=10.311),提示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者容易并发感染。2、术后垂体功能低下与年龄、术前垂体功能低下、肿瘤大小、肿瘤质地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年龄(OR:1.021)、术前垂体功能低下(OR:2.801)、术中质地(OR:2.344)与术后垂体功能低下有关,且年龄越大、术前垂体功能低下、术中质地较韧者容易并发术后垂体功能低下。3、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与性别、手术时间(min)、术中脑脊液漏、肿瘤大小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性别(OR=0.334)和术中脑脊液鼻漏(OR=6.262)为术后脑脊液鼻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术中出现脑脊液漏者容易发生术后脑脊液鼻漏。4、术后尿崩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其与肿瘤的内分泌功能、术中脑脊液漏和术后垂体功能低下显着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术后尿崩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的内分泌功能(OR:0.972)、术中脑脊液漏(OR:2.146)、术后垂体功能(OR=2.145),提示功能性腺瘤的患者不容易出现术后尿崩,而术中脑脊液漏者和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尿崩。5、术后低钠血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发生与肿瘤的内分泌功能、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功能性腺瘤(OR:8.782)、术后垂体功能低下者(OR:2.775)容易并发低钠血症。结论:术后感染、术后脑脊液鼻漏、术后垂体功能低下、术后尿崩以及术后低钠血症作为垂体腺瘤术后的并发症,其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2、高龄、术前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以及术中肿瘤质地较韧者容易发生术后垂体功能低下;3、女性患者及术中出现脑脊液漏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脑脊液鼻漏;4、无功能腺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和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尿崩;5、功能性腺瘤、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者容易并发低钠血症。

查晓亮[6](2018)在《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术后谵妄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病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增加患者负担。POD的发病可能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低氧血症导致的脑氧代谢紊乱有关。无创脑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监测可直观、实时的反应脑组织氧代谢的变化,是发现脑氧代谢紊乱较好的方法之一。本课题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rSO2变化与POD的关系,以及rSO2与部分麻醉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拟行右侧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女:23/17,年龄5075岁;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老年痴呆及精神疾病史者,服用抗抑郁药或精神类药物者;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畸形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中应用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并记录清醒状态(T1)、OLV前5 min(T2)、OLV后10 min(T3)、OLV后30 min(T4)、OLV后60 min(T5)、OLV结束后15 min(T6)等6个时间点的rSO2、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及OLV期间rSO2的最低值(minimun rSO2,rSO2min)。术后3天内,由专人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谵妄评定量表(CAM)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POD的发生情况;分析OLV期间rSO2的变化与POD间的关系,以及rSO2与MAP、PETCO2、HR间的相关性。结果T3、T4、T5时rSO2较T1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rSO2回升至接近T1时水平,且与T1时rS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脑组织rSO2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POD,发病率15%,POD患者OLV期间rSO2下降幅度与非POD患者的比较,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期间rSO2的下降与MAP、PETCO2、HR均无相关性(r=0.193、0.103、0.242,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rSO2下降,最主要的机制可能是OLV期间肺内分流增加;POD患者rSO2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5%或术中rSO2min低于50%;rSO2下降与MAP、PETCO2、HR无明显相关性。因此,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rSO2出现下降,rSO2下降与POD可能有关,发生POD的患者,rSO2下降更加显着。

姚广明[7](2016)在《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全切率和症状缓解率、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复发率与复发时间的不同,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符合入组条件的采用经鼻蝶巨大垂体瘤切除术,开颅手术及二期手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全切率,肿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症状缓解率等。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优劣。结果:76例手术中经鼻蝶手术占38.2%,术后死亡1例,开颅手术占26.3%,术后死亡2例,二期手术占35.5%,术后死亡2例。经鼻蝶组手术全切率为(15/29)51.7%,开颅手术组全切率为(11/20)55%,二期手术组全切率为(22/27)81.5%。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P=0.047<0.05,三者存在差异,进一步比较P<0.05,二期手术组优于经鼻蝶组与开颅手术组。随访期内经鼻蝶组复发率为(7/29)24.1%,开颅手术组复发率为(4/20)20%,二期手术组复发率为(4/27)14.8%。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症状缓解率经鼻蝶组为(21/29)65.5%,开颅手术组为(13/20)70%,二期手术组为(22/27)77.8%,由于样本数较少,未进行每种症状统计,存在误差,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经鼻蝶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1天,开颅手术组为11.3天,二期手术组为15.1天,经鼻蝶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经鼻碟组明显少于二期手术组及开颅手术组。结论:(1)本组经鼻蝶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及复发率差于二期手术组,肿瘤全切难度大,但术后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症状恢复较满意。(2)开颅手术术中操作空间较大,便于直视下切除肿瘤及止血,全切率略高于经鼻蝶组,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于经鼻蝶组,具备首选开颅手术条件的应选择该术式。(3)二期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优于经鼻蝶组及开颅组,肿瘤复发率低,具有一定术后死亡风险性,术后并发症增加,症状缓解明显。如肿瘤生长不规则,预期术后肿瘤残余较多,可选择二期手术治疗。(4)术后应根据肿瘤残存情况,辅以规范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等综合个体化治疗,以期尽可能控制肿瘤的生长,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周腾渊[8](2016)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行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78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分别收集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大小、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化验结果、术前肿瘤大小与术后肿瘤大小,并计算肿瘤的切除率,术后常见并发症,病理分析结果。按肿瘤大小将其分为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三组,根据影像学资料计算三组的切除率,分析肿瘤大小与切除率之间的关系;按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Hardy改良分类法)分为侵袭性组与非侵袭性组,分析肿瘤恶性程度与切除率之间的关系;将所有病例中的PRL腺瘤和GH腺瘤分别按肿瘤大小分组,统计术前、术后激素水平,分析肿瘤的大小与术后的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将病例中的PRL腺瘤和GH腺瘤分别按肿瘤的切除程度分组,统计术前、术后激素水平,分析肿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的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共78例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类,其中微腺瘤病例数为26例,大腺瘤病例数为43例,巨大腺瘤病例数为9例;非侵袭性肿瘤病例数为62例,侵袭性肿瘤病例数为16例;肿瘤全切病例数为61例,次全切除病例数为11例,大部分切除病例数为5例,部分切除病例数为1例。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等级大小的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不同,肿瘤瘤体越大,手术切除程度越低,术后残余越多;不同侵袭程度的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不同,侵袭性肿瘤较非侵袭性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低;手术可以使术后血清激素水平降低,但不同等级大小的肿瘤,术后激素水平不同,肿瘤越大,术后激素水平改善越差;不同切除程度的肿瘤术后激素变化水平不同,肿瘤切除程度越高,术后激素水平改善越明显。术后并发症统计为脑脊液漏病例数为6例,暂时性尿崩症病例数为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病例数为8例,垂体功能低下病例数为2例,鼻出血病例数为2例,视力减退病例数为1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唐羚珊[9](2013)在《术中脑氧饱和度降低对单肺通气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术中大脑氧饱和度降低对单肺通气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76名单肺通气肺部手术患者,手术时间预计在45分钟以上,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药,且术中镇痛选择在T4,5或T5,6部位行硬膜外置管,术中行桡动脉置管用于有创血压的监测。静脉麻醉诱导后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给予常规监测和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SctO2)监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监测法(MMSE)分别在术前、术后3小时和24小时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测。MMSE分值下降>2分被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采用Spearman测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度用比值比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用中位数(四分卫距)表示。结果:我们纳入75名实验对象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把一名患者排除在数据统计之外。单肺通气阶段中脑氧饱和度值分别降低到阈值65%以下的有40(53%)人,降低到阈值60%以下的有15(20%)人,降低到阈值55%以下的有5(7%)人。术后3小时测试时,有22(29%)名患者的MMSE测试值下降超过2分;术后24小时测试时,有8(10%)名患者的MMSE测试值下降超过2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在阈值下暴露的时间呈正相关,SctO2<65%时,P=0.018,r2=0.272;SctO2<60%时,P=0.013,r2=0.285;SctO2<55%时,P=0.010,r2=0.297。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比值比的范围在最小2.03倍(在SctO2阈值65%以下短期暴露时间<5分钟)倍到最大9.56倍(在SctO2阈值60%以下暴露时间>30分钟)。结论:单肺通气肺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术中SctO2降低到阈值下暴露的时间成正相关。

汪永新[10](2011)在《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颅底外科作为神经外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及颌面外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由于前颅底的毗邻结构解剖关系复杂,发生于此的病变因解剖位置深在,手术不易充分暴露和彻底切除,容易造成术后畸形、功能障碍或发生其他并发症。而经鼻内镜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技术,随着光学、机械及电子技术的进步,近十年来获得了新的生命。经鼻内镜可以取代传统的显微镜,经由天然的鼻腔空隙,直接进到蝶鞍部和前、中、后颅底,直视下处理这些部位的病变,损伤小,恢复快,没有美容问题。经鼻内镜技术和颅底外科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颅底外科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颅底外科的治疗手段,而且拓宽了颅底外科的诊疗范围,使颅底外科不仅能处理中线区域病变,还向侧颅底区域发展。然而,由于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颅底外侧面的解剖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不够熟悉。鼻腔空间不大,可供操作的范围有限。而且内镜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不仅视野与显微镜不同,而且操作时也不固定,随着器械的进出鼻道随时变化,使初学者难以适应。陌生部位的解剖知识缺乏和对于内镜操作技术的不习惯,成为妨碍神经外科医生介入这一领域的两大难点。另一方面,内镜在国内外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发达国家及我国发达地区发展迅猛,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新疆仍处在初始阶段。本研究的目的就是:1)通过对内镜下前颅底的应用解剖进行观察和测量。以丰富和掌握内镜前颅底手术所需的内镜下解剖知识;2)通过在尸体头颅标本上的模拟训练,熟悉和掌握开展内镜前颅底手术所需的解剖知识,并习惯内镜下操作;3)然后将神经内镜应用于临床,治疗前颅底常见疾病如脑脊液鼻漏、视神经管减压、各种前颅窝底肿瘤等,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提高神经内镜诊疗水平及颅底外科诊疗水平。由于经蝶垂体瘤手术已趋于成熟,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方法:本研究分三阶段进行:1)首先对10具20侧颅骨标本的颅底外侧面以及矢状剖面骨性鼻腔的相关解剖标志及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对6具12侧经过灌注的尸体头颅进行内镜下观察和描述;2)于内镜下在2具4侧颅骨干标本,和4具8侧尸体头颅上完成几种模拟手术:内镜下蝶窦切开术;内镜下筛窦手术;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以及内镜下眶减压术等;3)于解剖研究和内镜模拟手术完成的前提下,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对前颅底常见病,如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各种原因脑脊液鼻漏,前颅底良性肿瘤等进行治疗。结果:1)鼻棘点至鞍结节的平均距离为69.2±4.8mm。鼻棘点至前床突的平均距离为72.9±3.9mm。即在手术中器械深入鼻腔6~7cm时就要提防进入中颅窝的可能;2)鼻棘点至视神经管眶口内侧中点的平均距离为63.4±5.3mm。鼻棘点至视神经管颅口内侧中点的平均距离为69.3±4.9mm。鼻小柱基点至视神经管颅口的距离为78.3±4.5mm。表明在行视神经减压术或眶尖部手术时距离鼻棘点超过50mm以上时就应十分小心,过深操作有可能进入中颅窝甚至损伤颈内动脉;3)蝶窦开口至视神经管颅口,也是二者间最短距离,平均为15.3±3.8mm,蝶窦开口与视神经管联线与正中矢状面之间的夹角平均为63±7.9°。因此打开蝶窦后,向蝶窦开口的外上方约1.5cm的部位寻找,有利于发现视神经管;4)视神经管内壁的毗邻:位于蝶窦外侧3侧(25%),位于筛窦外侧3侧(25%),位于蝶窦和筛窦之间最常见,占6侧(50%)。因此寻找视神经管的另一方法为在蝶筛交界处寻找,大部分视神经管位于蝶筛交界或其附近区域;5)鼻棘点至鞍结节的平均距离为69.2±4.8mm,据此可定位垂体前界。在此处操作如深入超过60mm,应提防损伤颈内动脉。(6)内镜为二维图像,管状视野有鱼眼镜头效应,解剖结构失真变形较严重,镜头角度越大,这种改变就越明显,与普通解剖学观察的差别就越大。因此熟练掌握内镜解剖,反复练习,习惯这种视野,有助于克服内镜图像失真所引起的盲目性和迷失感;7)内镜治疗13例无光感视神经损伤患者,随访3~12个月,7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6例无效。视力恢复多于术后1~2周出现,约2个月后停止。视力提高一个级别3例,2个级别1例,3个级别1例,4个级别2例。总有效率53.8%(7/13)。按受伤后视力丧失至手术时间分为3~7天组,8~14天组,15~21天组和21天以上组,各组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17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共18眼,10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8眼无效。视力提高一个级别5例,2个级别2例,3个级别1例,4个级别2例,总有效率55.6%(10/18);9)内镜治疗7例医源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均在原手术部位,一次修补成功;10)共治疗2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内镜组共13例15次手术13次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6.6%;开颅组11例12次手术10次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3.3%;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及二次手术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11)内镜下治疗蝶筛窦骨化纤维瘤1例,近全切除,病理为:青少年型骨化纤维瘤,术后患侧眼视力明显恢复。结论:1)对于术前无光感的视神经损伤患者,仍应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以挽救其视力;2)视神经损伤后视力的恢复主要取决于视神经受伤机制及程度,与时间关系不大,因此只要患者有治疗意愿,无论伤后多久,都应该进行手术以挽救视力;3)经鼻内镜处理前颅底区域病变能最大限度的暴露病变区域,而又不加重对脑的牵拉损伤,保留了正常的神经血管结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致残率。具有微创、无颅面切口,病人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在一系列临床手术中展示了常规开颅手术和鼻外进路无法替代的优势;4)在熟练掌握颅底相关解剖知识,并经过严格内镜操作训练后,经鼻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有很高的安全性。

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增高颅内压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增高颅内压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瘤的治疗进展和神经内镜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4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一、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舒适状况调查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应用ROY适应模式对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舒适因素的评估分析
二、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
    1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措施
    2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
三、基于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患者症状研究及护理进展
    1 PA的流行病学特征
    2 PA的临床特征
    3 PA的治疗
    4 PA的术后状况
    5 PA患者术后症状的研究现状
    6 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舒适护理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一般资料登记表
    附录C 舒适状况量表
    附录D 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舒适状况量表
    附录E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F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G 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
    附录H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I 经鼻蝶垂体腺瘤患者就医手册
个人简历
致谢

(3)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防治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4)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全切率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
6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本研究的限制性及不足之处
第六章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术后谵妄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8.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巨大垂体腺瘤概述及邻近结构组织解剖
    2.2 巨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概述
    2.3 巨大垂体瘤临床表现
    2.4 巨大垂体瘤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2.4.1 影像学检查
        2.4.2 实验室检查
        2.4.3 鉴别诊断
    2.5 巨大垂体瘤的治疗
        2.5.1 手术治疗
        2.5.2 放射治疗
        2.5.3 药物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症状与体征
    3.3 影像学检查
    3.4 采取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统计
    3.5 统计学方法
    3.6 随访
第4章 结果
    4.1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例数及比例
    4.2 各手术方式全切率、大部切除率。
    4.3 各手术方式复发总例数及术后平均复发时间
    4.4 术后并发症情况
    4.5 术后症状改善情况
    4.6 各手术方式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4.7 术后放化疗及用药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巨大垂体瘤的概述
    5.2 巨大垂体瘤的手术方式选择
    5.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巨大垂体瘤的综合治疗
    5.5 巨大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5.6 随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大小,侵袭性与手术切除率之间的关系
    2.2 不同类型腺瘤大小与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2.3 不同肿瘤切除程度与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2.4 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处理方式
3 讨论
    3.1 垂体腺瘤治疗的历史背景
    3.2 神经内镜的特点
    3.3 垂体腺瘤经蝶入路的手术疗效
    3.4 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术中脑氧饱和度降低对单肺通气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背景回顾
    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2. 单肺通气
    3. 近红外光谱技术
        3.1 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仪
        3.2 正常值范围及临界阈值
        3.3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3.4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临床应用
        3.5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3.6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4 实验目的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的设计方案
    2 研究地点
    3 研究对象
    4 主要药品和仪器
    5 实验方法
        5.1 麻醉诱导和维持
        5.2 术中监测
        5.3 认知功能测试
        5.4 偏倚的控制
    6 统计学方法
        6.1 样本量的计算
        6.2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10)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前颅底应用解剖学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
    1. 颅骨干标本的观察和测量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头颅湿性标本的观察和测量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
第二部分 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学观察研究及模拟手术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干性标本模拟入路及观察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2. 尸头标本内镜模拟手术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
第三部分 经鼻内镜在前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无光感的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内镜视神经管减压的临床价值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2. 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3. 经鼻内镜修补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4. 医源性脑脊液鼻漏的内镜治疗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5.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神经内镜治疗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6. 神经内镜下切除前颅窝底蝶筛窦骨化性纤维瘤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个人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增高颅内压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D]. 孙珂.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D]. 罗玉茹. 郑州大学, 2020(02)
  • [3]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防治策略探讨[D]. 吕晨曦.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全切率影响因素分析[D]. 景戈翰. 郑州大学, 2019(07)
  • [5]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黄振兴. 山东大学, 2018(01)
  • [6]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术后谵妄的关系[D]. 查晓亮.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7]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D]. 姚广明. 吉林大学, 2016(12)
  • [8]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周腾渊.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7)
  • [9]术中脑氧饱和度降低对单肺通气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D]. 唐羚珊. 兰州大学, 2013(12)
  • [10]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 汪永新.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颅内压增高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