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旦和超细旦丙纶织物的染色工艺

细旦和超细旦丙纶织物的染色工艺

一、细旦、超细旦丙纶织物染色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陈曙光[1](2017)在《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过滤性能评价》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发展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减少电力、钢铁、水泥、冶炼、化工等领域的烟气排放,过滤用非织造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丙纶纤维具有比重轻、强度高、耐磨性好、耐酸碱、疏水性和芯吸性好等优点,再加上针刺法非织造布的快速发展,所以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过滤领域。本文通过不同细度丙纶纤维的选配来制备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测试分析了经后整理加工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表观形态、孔径、透气和力学性能,并研究了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性能,研究结果将对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丙纶纤维的性能采用TM30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表观形态,采用XCP-1A卷曲弹性仪测试纤维的卷曲弹性,采用XQ-2型纤维强伸仪测试纤维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等力学性能指标,采用XCF-1A纤维摩擦系数测试仪测试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采用XR-1A型纤维比电阻测试仪测试纤维的比电阻。从表观形态来看,生产选用的丙纶纤维纵向表面光滑,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从卷曲弹性和强伸性来看,丙纶纤维的卷曲数都在12个/25mm以上,断裂强度均在3-4 CN/dtex之间。从摩擦系数和比电阻来看,丙纶纤维的△μ在0.005-0.008之间,比电阻值适中。(2)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通过不同细度丙纶纤维的选配,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利用工厂现有的针刺设备进行加工,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纤维开松、混合、梳理成网和针刺加固,然后对样品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如表观形态、力学性能。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的孔隙结构比较明显,纤网中纤维间的缠结会由于较细丙纶纤维的加入而变得紧密。三种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的纵向断裂强力都在900N以上,横向断裂强力都在1300N以上,随着较大细度丙纶纤维的加入,其纵向断裂强力减小,而横向断裂强力基本不变。(3)后整理对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工厂的后整理加工设备对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三种面密度基本相同的丙纶针刺非织造布进行烧毛和烧毛-轧光整理,并对整理后试样的表观形态、孔径、透气与力学性能进行观察测试。通过CFP-1100A型毛细管流动孔径测定仪得到试样的孔径特征,利用YG461G型全自动透气量仪测试试样的透气性。丙纶针刺非织造布表面经烧毛后会有熔融固结点,这种熔融固结点经轧光后被压平铺展,造成一些孔隙的堵塞。未整理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的孔径分布范围分别是8-44μm、15-75μm、10-70μm;烧毛整理后孔径分布范围分别是8-40μm、10-110μm、10-105μm;烧毛-轧光整理后孔径分布范围分别是4-36μm、10-75μm、10-65μm;经烧毛整理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的孔径分布会变宽,而烧毛-轧光整理后孔径分布会变集中。经后整理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的透气量都在200 L/m2/s以上,烧毛-轧光整理后试样的透气量较未整理下降了15%以上,而烧毛整理后试样的透气量与未整理相比变化不大。经后整理三种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的纵向强力都在800N以上,横向强力都在1100N以上,烧毛和烧毛-轧光后整理对丙纶针刺非织造布纵横向强力的影响并不大。(4)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性能利用自制的袋式除尘器,通过含尘浓度、过滤风量等指标的计算得到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并探讨了纤维细度和后整理方式对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过滤效率的影响。未整理的三种不同细度和配比的丙纶纤维原料的针刺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分别为99.54%、99.38%、98.80%,烧毛整理后的过滤效率分别为99.53%、99.39%、98.85%,烧毛-轧光整理后的过滤效率分别为99.69%、99.68%、99.05%。三种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整理前后的过滤效率都在98%以上,在后整理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会随着纤网中纤维细度的变大而降低。烧毛整理后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烧毛-轧光整理对提高试样过滤效率的贡献并不大。

邝活栋[2](2014)在《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锦纶6超细旦FDY由于单丝纤度小,其织物具有耐磨、手感轻薄、柔软细腻、舒适透气、防水性和悬垂性好等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仿真丝、高级礼服、高档内衣等高档面料和其它领域。随着纺织品向细旦、轻薄化的发展,锦纶6超细旦FDY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生产锦纶6超细旦FDY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快其研究与开发。目前超细纤维主要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等。与复合纺丝法、共混纺丝法相比,直接纺丝法具有生产流程简单、节约成本、质量稳定和绿色环保等优势。本文探讨了在直纺装置上开发PA6FDY156dtex/272f品种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本文着重对原料及油剂的选择、纺丝喷丝板的设计、纺丝组件工艺、纺丝温度的调节、侧吹风工艺、集束上油位置、含油率和卷绕速度等进行了摸索。在此直纺装置上,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纺丝温度控制在260℃,侧吹风风温度为21℃,风湿度为85%,风速为0.4m/s,丝条上油率为1.2%,集束上油位置为750mm,预网络风压为0.12MPa,后网络风压为0.30MPa,第一热辊不加热,第二热辊加热至115℃,第一热辊速度为4200m/min,第二热辊速度为5200m/min,卷绕速度为5000m/min;侧吹风在整个纺丝工艺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有更加稳定的风压,在侧吹风系统中增加两层20μm的无纺布。实践证明,在直纺装置上可实现PA6 FDY156dtex/272f批量生产,并对产品进行用户试用,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从这个新产品研究得到的经验,我们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如PA6 FDY22dtex/68f、FDY66dtex/136f和FDY78dtex/136f等。

张思灯,王兴平,孙宾,周哲,张瑜,陈彦模,朱美芳[3](2013)在《聚丙烯纤维细旦、可染及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聚丙烯(PP)纤维具有加工性能良好、比重低、几乎零吸水、耐化学腐蚀性强且易得、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所在课题组近年来在聚丙烯纤维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介绍了细旦化PP纤维、可染性PP纤维以及抗菌PP纤维、抗静电PP纤维、抗紫外PP纤维、阻燃PP纤维等几大功能化PP纤维的研究进展,特别突出纳米技术在PP纤维可染改性和功能化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聚丙烯纤维未来将朝着高效功能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有望在生物应用领域占一席之地,前景非常乐观。

王宏[4](2007)在《闪亮透视织物开发与染整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涤纶差别化纤维是与常规涤纶纤维在服用性能上有较大创新或具有某种特性的一种新型纤维。目前用差别化纤维的异型三角丝做闪亮透视织物,主要用于舞台服饰,时装面料,家居装饰等服装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该面料具有闪亮透视功能,悬垂性好,闪光性强,特别是在织物结构上采用纬编针织物组织,更赋予织物良好的延伸性、悬垂性、透气性等,是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它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符合纺织行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要求。本课题旨在研究异型三角长丝在针织上的应用和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以及利用三角形超有光丝在现代大圆机上开发闪亮透视针织原料,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织造、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等工序的工艺参数,开发出具有特殊风格的闪亮透视针织面料并将其推向市场,进行批量生产。产品方案的设计是体现织物风格的关键,本课题最终选择全有光丝纬平针产品、全有光丝集圈产品、半有光丝交织产品品种进行开发研制,并对织选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选择,确定了织造工程的最佳工艺路线及各工序工艺参数。在闪亮透视涤纶针织物的染整加工过程中,前处理方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较大,为此我们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前处理方式,然后将不同的前处理方式的试样用SE型分散染料的三原色进行染色,通过测定所染试样的K/S, L*, C*值,得出预定型为最佳前处理方式。分散染料的筛选对染色结果有很大影响,经过实验分析,我们确定了SE型多组合混合染料,它对涤纶的上染具有加和性,可使上染的染料增加,得到较深的色泽和高的牢度,并通过染色条件(染料浓度、pH值、时间、浴比)对染色性能的正交实验及方差分析和极值的计算,确定了影响染色的因素和最佳染色工艺。匀染问题是闪亮透视涤纶染色的一个关键问题,用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高温分散匀染剂作实验,并通过测定他们的表面特性和在闪亮透视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得出本地生产的高温分散匀染剂Y对染料有较好的增溶性、分散性和移染性,能获得良好的匀染效果和较高的上染率及满意的染色牢度。最后,我们对闪亮透视涤纶针织面料进行了多项服用性能的测试,从光泽测试,起毛起球,毛细效应、色牢度等项指标均达列部颁标准。

周涛,王红[5](2007)在《细旦丙纶纤维的特性、主要用途及制造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超细旦丙纶纤维的特性、主要用途及制造方法,说明了超细旦丙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性能,随着超细旦丙纶纤维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王良[6](2006)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处理装置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资助项目“合成纤维织物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改性处理”(项目编号:02SG28),在课题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进行参数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装置进行一些材料表面处理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本论文通过对材料的表面改性实验和利用示波器李萨如图形进行等效电容实验的进一步分析得出,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和厚度是电介质因素影响放电的主要因素,从优化装置和提高效率的角度看,放电设备和装置中电介质采用介电常数大,介质厚度薄的原则是有效的。为了防止材料表面的烧蚀,本文也对表面处理羊毛材料的试验装置进行了电极方面的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圆柱形电极的介质阻挡常压放电对羊毛的改性是有效的,而且相比之下这种装置除了能改善羊毛的放毡缩性也更能提高功率的利用效率。 本论文对于混合气体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可以得出,激励电压的提高有利于等离子体强度的提高;气体流速过大将导致等离子体强度降低,流速相对小些有利于提高等离子体强度;混合气体中,增加或减少易激发气体的含量,可以降低或升高等离子体强度。等离子体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气体放电的维持和等离

卢鸣[7](2005)在《改性丙纶——新一代纤维的开发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丙纶纤维经改性超细旦后的开发和应用。

张胜一[8](2005)在《走进丙纶家族 盘点PP新品》文中研究表明丙纶(PP纤维)是四大合成纤维发展潜力最大的品种,已是第二大合成纤维品种。丙纶可分为短纤、长丝、无纺布、烟用丝束、膨体连续长丝(BCF)等,主要用于包装、香烟滤材、地毯、无纺布、服饰等制品。除用作服用纤维外,产业用是丙纶最活跃的市场,在医疗、卫生材料方面的消费增长也很快。随着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丙纶无纺布在道路、水库、堤坝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将迅速增加。

孙锋[9](2002)在《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的导热排汗的机理,测试其热湿舒适等性能,证实其强力高、耐磨性好,刺痒感小、热湿舒适性好。

张敏[10](2002)在《新可染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自聚丙烯纤维问世以来,其应用在工业、军事及民用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民用纺织服装方面,聚丙烯纤维一直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纺织原料,但长期以来染色性能差这一致命的缺点却限制了它在纺织工业中更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聚丙烯纤维是一种碳氢键高聚物,分子中不含有任何与染料分子相结合的极性基团,而且其结晶度高,结构紧密,疏水性强,内部缺乏空隙,致使染料分子难以渗入纤维内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聚丙烯纤维,一般都是通过原液着色,但这只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在色谱上远远满足不了服装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从而限制了其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为了使丙纶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四十年来,可染丙纶的开发,一直是染色和化纤科技人员研究的课题。 由于聚丙烯纤维的这种化学惰性和极大的疏水性,使得用一般的染料染色难以获得满意的渗透性和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持久性,各项牢度均很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及原液着色的不足,各国都在研制适于聚丙烯用的专用染料和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改性。聚丙烯纤维改性的目的是使其结构中产生可染位置,便于常规染料上染。 本文是通过对一种全新共混改性(一种在聚丙烯纤维中引入—COOH、—OH等极性基团的全新方法)的聚丙烯纤维的染色研究,通过大量的基础性工艺实验,摸索出针对这种新可染pp纤维的基础染色性能,主要是针对新可染丙纶染色的染料选择、上染机理、染色相容性及一些染色特性的研究,筛选并确定染色工艺,分析并探讨了染色机理、染色相容性、染料分子空间结构尺寸和极性在某些染色性能方面的影响,并对它的结构特性、染色牢度及透湿性进行了测试,以为工业化生产及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它的染色性能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在对这种新可染聚丙烯纤维的染料选择过程中,我们发现分散染料对新可染丙纶的染色色谱比较全,且染色深度及牢度均较为理想,而极少部分阳离子染料染色时出现色变现象,可能是由于在生产聚丙烯过程中加入了可导致某些染料分解的物质所致。因此本文以分散染料上染新可染丙纶的染色性能作为研究对象。 在对分散染料上染新可染丙纶的染色性能研究中,我们是以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纤维作为对比和参考,分别做了染色热力学、动力学方面的实验,主要是测定吸附等温线、升温上染速率曲线、染料提升力以及相容性的一些实验,相比于分散染料上染涤纶,这种新可染丙纶纤维的染色性能与涤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上染原理上,部分染料上染新可染丙纶的吸附等温线表现出Nernst型,而另一部分染料却表现出Nernst型和Langmuir型的复合,存在着双重吸附。 在对染料的相容性的研究中发现,分散染料在涤纶和新可染丙纶上的染色相容性并不相同,相对来说,这些染料组合在新可染丙纶上的相容性表现比涤纶上的要好一些,染色相容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新可染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 a.肋鞭因:主要是分散染料对涤纶和新可染丙纶的亲和力的的差异,即分散染料对涤纶的亲和力小,而对新可染丙纶的大; b.动力学原因:主要是两种纤维的半径大小的差异,新可染丙纶的纤维半径要小得多,因此用于染料扩散的时间很短,所表现出的相容性较好。 文中还就升温上染速率曲线、定型温度、染色温度以及常规牢度和新可染丙纶的一些结构、特性测试(透湿性、结晶度等)作了一系列实验,通过这些方面的考察,发现这种新可染丙纶在应用目前常规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加工,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染色加工结果,而且gg$最大限度的保留丙纶本身优良的服用性能。 在本文中还采用了英国剑桥的CS-Chemffice软件对染料分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模拟,测量了分子的空间尺寸,和染料的极性、提升力、分子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染料的空间大小对染料的提升力基本上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提升力应与染料的极性等其它因素有关,而对于染料的空间大小,只能是起次要的作用。

二、细旦、超细旦丙纶织物染色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旦、超细旦丙纶织物染色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过滤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丙纶纤维的发展概述
        1.2.2 针刺非织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丙纶纤维的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与方法
        2.2.1 表观形态测试
        2.2.2 卷曲弹性测试
        2.2.3 拉伸性能测试
        2.2.4 摩擦系数测试
        2.2.5 比电阻测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纤维表观形态
        2.3.2 纤维卷曲弹性
        2.3.3 纤维拉伸性能
        2.3.4 纤维摩擦系数
        2.3.5 纤维比电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纤维原料的选配
    3.2 制备工艺
        3.2.1 开松混合
        3.2.2 梳理
        3.2.3 铺网
        3.2.4 针刺加固
    3.3 丙纶针刺非织材料的基本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整理对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仪器与方法
        4.2.1 表观形态测试
        4.2.2 孔径测试
        4.2.3 透气性测试
        4.2.4 力学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表观形态
        4.3.2 孔径
        4.3.3 透气性
        4.3.4 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性能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滤料的选取
        5.1.2 粉尘的选取
    5.2 试验装置与仪器
        5.2.1 试验装置及流程
        5.2.2 主要测试仪器
    5.3 过滤效率的计算
        5.3.1 处理气体量
        5.3.2 过滤速度
        5.3.3 含尘浓度
    5.4 试验方法与步骤
    5.5 结果与分析
        5.5.1 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
        5.5.2 不同细度纤维混合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5.5.3 不同后整理方式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丙纶纤维性能测试数据
附录 Ⅱ 丙纶针刺非织造布性能测试数据
附录 Ⅲ 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过滤性能测试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纶
    1.1 前言
    1.2 超细纤维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1.3 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
        1.3.1 直接纺丝法
        1.3.2 复合纺丝法
        1.3.3 共混纺丝法
        1.3.4 其它方法
    1.4 超细纤维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5 直接纺丝法纺超细旦锦纶6纤维的生产现状
    1.6 超细纤维的应用
    1.7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可行性
        1.7.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其物理参数
    2.2 主要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生产工艺流程
    2.4 测试方法
第三章 生产工艺研究
    3.1 原料的选择
    3.2 油剂的选择
    3.3 组件工艺设计
        3.3.1 喷丝板孔的排列方式
        3.3.2 喷丝板孔径的选择
        3.3.3 喷丝板导孔的优化
        3.3.4 组件滤质工艺的确定
    3.4 纺丝温度的确定
    3.5 侧吹风条件优化
    3.6 集束位置及上油
        3.6.1 油嘴高度的选择
        3.6.2 油嘴前后位置的优化
        3.6.3 上油工艺及上油率
    3.7 网络工艺
    3.8 热辊与卷绕
    3.9 产品的物理指标及生产整体情况
第四章 性能评价
    4.1 物性指标
    4.2 外观指标
    4.3 染色性能对比
第五章 市场应用反馈
    5.1 产品概况
    5.2 产品应用流程
        5.2.1 静电植绒行业
        5.2.2 经纬编织布行业
    5.3 静电植绒客户应用反馈
    5.4 其它行业应用反馈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聚丙烯纤维细旦、可染及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聚丙烯纤维的细旦化研究进展
2 聚丙烯纤维可染性研究进展
3 聚丙烯纤维功能化研究进展
    3.1 抗菌聚丙烯纤维
    3.2 抗静电 (导电) 聚丙烯纤维
    3.3 抗紫外聚丙烯纤维
    3.4 阻燃聚丙烯纤维
    3.5 其它功能
4 展望

(4)闪亮透视织物开发与染整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涤纶差别化纤维的发展趋势
        1.1.1 涤纶差别化纤维的发展概况
        1.1.2 差别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1.3 差别化纤维的产品开发现状
        1.1.4 我国涤纶差别化纤维与国外的差距
    1.2 研制闪亮透视涤纶针织面料的意义
        1.2.1 涤纶在面料开发中的地位
        1.2.2 涤纶的基本特点
    1.3 研究方法及达到的目的
第二章 产品结构的设计及上机编织
    2.1 原料的性能研究
        2.1.1 三角形超有光涤纶纤维的性能研究
        2.1.2 原料的优化选择
    2.2 产品的组织结构设计
        2.2.1 全有光丝纬平针产品的设计
        2.2.2 全有光丝集圈产品的设计
        2.2.3 半有光丝交织产品的设计
    2.3 产品的上机工艺研究
        2.3.1 上机重点工艺参数的确定
        2.3.2 上机注意事项及难点问题研究
第三章 闪亮透视涤纶针织物的前处理工艺研究
    3.1 闪亮透视织物的前处理工艺
        3.1.1 预定型工艺
        3.1.2 碱减量工艺
    3.2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染色的影响
        3.2.1 织物颜色的测试
        3.2.2 前处理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闪亮透视涤纶针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4.1 闪亮透视涤纶针织面料的特殊性分析
        4.1.1 表观深度
        4.1.2 上染速率
        4.1.3 匀染性
        4.1.4 染色牢度
        4.1.5 分散染料的筛选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测试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染色工艺优化
        4.3.2 Dianix 系列染料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4.3.3 影响染色织物匀染性的因素分析
        4.3.4 闪亮透视织物染整工艺流程
        4.3.5 染整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闪亮透视涤纶针织面料性能测试
    5.1 实验
        5.1.1 测试试样
        5.1.2 光泽测试
        5.1.3 毛细效应测试
        5.1.4 起毛起球性测试
        5.1.5 染色织物色牢度测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织物光泽测试结果分析
        5.2.2 织物毛效测试结果分析
        5.2.3 织物起毛起球测试结果分析
        5.2.4 染色织物牢度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细旦丙纶纤维的特性、主要用途及制造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细旦丙纶纤维发展现状
2 超细旦纤维的制造方法
    2.1 复合纤维纺丝法
    2.2 气流牵引高速纺丝法
    2.3 气体喷射高速纺丝法
    2.4 POY纺丝法
3 超细旦丙纶纤维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1) 具有良好的芯吸效应。
    (2) 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3) 具有良好的手感和光泽。
    (4) 长丝织物具有防水透气性。

(6)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处理装置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1、等离子体概况
    2、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1) DBD等离子体的产生
        (2) 介质阻挡放电的物理过程
    3、介质阻挡放电的应用
        (1) 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 材料的表面改性
        (3) 合成新物质
        (4) 光源及照相技术的应用
    4、传统介质阻挡放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5、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二、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参数测试及优化
    1、电介质在装置中的参数测量及优化
        (1)、介质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的作用
        (2)、介质参数对材料改性的影响
        (3)、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等效电容的实验研究
        (4)、电介质的参数优化选择
    2、电极的改进
    3、混合气体放电的光谱定性分析
        (1) 混合气体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2) 气体的放电现象
        (3)、放电混合气体的选择优化
    4、电源频率对放电的影响
三、羊毛毡缩性的表面改性研究及放电电极的改进
    1、羊毛的毡缩现象
    2、防毡缩实验
        (1) 试验遇到的问题
        (2) 处理工艺与条件的改进
        (3) 羊毛条毡缩起球测试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圆柱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电学测量
    4、本章小结
四、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对高分子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
    1、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对细旦丙纶的表面改性
        (1) 细旦丙纶及性质特点
        (2) 对细旦丙纶表面改性的试验研究
        (2) 丙纶的润湿性实验
        (3) 丙纶的染色与增深效应实验
        (4) 放电气体成分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 红外光谱分析
    2、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对涤纶表面改性研究
        (1) 实验内容
        (2) 氩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润湿性能的影响
        (3) 氩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4) 氩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
        (5) 涤纶染色色差值测试
    3、本章小结
五、介质阻挡放电电路的理论分析
    1、电学参量及测量方法
    2、介质阻挡放电中的电路
        (1) 放电电路中的阻抗匹配
        (2) 等离子放电的阻抗匹配网络
        (3) 阻抗网络的自调节
        (4) 介质阻挡放电电路的讨论
    3、本章小结
六、本文创新点及一些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9)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导热排汗的机理
2 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内衣的组织结构
3 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原料粗细的选择
4 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的性能
    4.1 毛细高度
    4.2 热湿舒适性
    4.3 耐磨性
    4.4 顶破强力
    4.5 织物的潮湿感、粘体感和刺痒感
5 结论

(10)新可染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聚丙烯纤维的发展国内外现状
    二、 聚丙烯纤维染色
    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染料的选择
    一、 理论依据
    二、 实验部分
    三、 染料选择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
第三章 分散染料染新可染丙纶基本理论
    一、 新可染丙纶的上染机理
    二、 染料相容性的评价方法
    三、 新可染丙纶的染色特性
第四章 实验
    一、 实验材料
    二、 仪器及设备
    三、 实验方法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一、 丙纶和新可染丙纶结构及透湿性的测定与分析
    二、 新可染丙纶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三、 新可染丙纶染料相容性的测定
    四、 新可染丙纶的染色特性的研究
    五、 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细旦、超细旦丙纶织物染色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丙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过滤性能评价[D]. 陈曙光. 东华大学, 2017(06)
  • [2]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D]. 邝活栋. 东华大学, 2014(05)
  • [3]聚丙烯纤维细旦、可染及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J]. 张思灯,王兴平,孙宾,周哲,张瑜,陈彦模,朱美芳. 高分子通报, 2013(10)
  • [4]闪亮透视织物开发与染整工艺研究[D]. 王宏. 苏州大学, 2007(11)
  • [5]细旦丙纶纤维的特性、主要用途及制造方法[J]. 周涛,王红. 非织造布, 2007(03)
  • [6]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处理装置的优化[D]. 王良. 东华大学, 2006(07)
  • [7]改性丙纶——新一代纤维的开发和应用[J]. 卢鸣. 江苏纺织, 2005(03)
  • [8]走进丙纶家族 盘点PP新品[J]. 张胜一. 纺织信息周刊, 2005(06)
  • [9]羊毛和丙纶复合针织面料热湿舒适性研究[J]. 孙锋. 纺织学报, 2002(06)
  • [10]新可染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D]. 张敏. 天津工业大学, 2002(01)

标签:;  ;  ;  ;  

细旦和超细旦丙纶织物的染色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