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度窒息气胸的护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气胸的护理

一、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帕提曼·吐尔洪[1](2017)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引起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特点。方法 132例MAS新生儿,将其中24例引起PPHN新生儿作为观察组,108例未引起PPHN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入院均行常规检查,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情况并对引起PPHN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新生儿中,38例(28.79%)存在青紫色。两组新生儿MAS引起PPHN危险因素包括:新生儿重度窒息(OR=2.588,95%CI=1.132,6.155)、酸中毒(OR=9.665,95%CI=4.521,23.148)、合并气胸(OR=18.163,95%CI=3.895,77.165)是致使新生儿MAS引起PPHN的主要因素。观察组22例(91.67%)痊愈,1例(4.17%)死亡,1例(4.17%)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对照组106例(98.15%)痊愈,2例(1.85%)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酸中毒、合并气胸是致使新生儿MAS引起PPHN的主要因素,及时预防宫内缺氧、纠正酸中毒及避免气胸可显着降低新生儿MAS引起PPHN的发生率。

余勇妙,李桂花,梁惠红,梁建红,江秀珍[2](2008)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气胸的救护》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气胸患儿的紧急抢救配合和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在抢救中做好急救准备,及时清理呼吸道、刺激呼吸及吸氧,正确胸外按压及使用复苏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体位舒适及保暖,加强家属的心理护理,抓好消毒隔离及输液护理等,认为正确及时地执行ABCDE复苏方案以及预见性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何珍,黎仙群[3](2004)在《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文中认为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及时的救治,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新生儿成活的重要因素。2004年5月我院儿科成功救治了1例重度窒息伴气胸的新生儿,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好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生后3 d,因生后发绀,呼吸弱转入我科治疗。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气胸。查:体温不升,呼吸13次/min,心率190次/min,

刘远英[4](2020)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而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导致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未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检查,并分析治疗的情况等。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重度窒息、轻度窒息、酸中毒、合并气胸、肺炎和心力衰竭等情况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酸中毒、合并气胸等相关症状是导致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临床干预的过程中要有效防止新生儿出现宫内缺氧的情况,同时帮助其纠正酸中毒,避免气胸形成,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而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

金青[5](2016)在《新生儿气胸临床及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气胸(Neonatal pneumothorax,NP)的临床资料,探讨NP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诊疗要点。为NP的预防、早期识别及治疗,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调查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患儿中NP病例1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汇集分析,同期选取未发生NP的118例作为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的资料中包括母亲产次、胎龄、生产方式、有无产兆、有无胎儿宫内窘迫、性别、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情况、脐带情况、胎盘情况、机械通气、单胎/多胎、有无酸中毒、白细胞计数、有无合并肺炎、RDS、MAS、湿肺、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共计23个因素,上述因素在SPSS21.软件中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118例NP组中使用常频机械通气和高频机械通气进行了对比。结果:1、NP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本组资料显示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患儿共计9371例。其中确诊NP118例,NP患病率为1.26%,死亡共计10例,病死率为8.47%。2、单因素分析显示:NP的发病与生产方式、机械通气、酸中毒、白细胞计数、感染性肺炎、妊娠期高血压等6个指标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01、0.002、0.003、0.000、0.004。3、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现5个与NP相关的独立因素,分别是:生产方式(OR-2.683,95%CI 1.399-5.148,P=0.004)、机械通气(OR-2.791,95%CI1.266-6.150,P=0.001)、白细胞计数(OR-1.085,95%CI 1.030-1.143,P=0.003)、感染性肺炎(OR-9.642,95%CI 4.786-19.426,P=0.000)、妊娠期高血压(OR-4.882,95%CI 1.508-15.811,P=0.004)。4、新生儿气胸重在预防。正确使用复苏囊及有创呼吸机,可积极预防气胸的发生。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镇静、吸氧、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对新生儿基础疾病等的综合治疗。结论:1、NP目前仍是危及新生儿生存的危重病症,发生率高;2、患儿生产方式、机械通气、酸中毒、白细胞计数、感染性肺炎、妊娠期高血压是新生儿发生气胸的主要危险因素;3、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新生儿气胸的发生概率。

张柱林[6](2014)在《92例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工作医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及同时期未发现气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700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孕妇怀孕期间情况、患儿出生特征及出生后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与气胸发生与防治的关系。结果:出生第1天发生症状的有64例,占发病患者的69.57%;出生后23d发病的有27例,占29.35%;出生后大于3d发病的有1例,占1.09%。在气胸患者中,大量肺压缩的34例(>50%),单侧气胸58例(左侧19例,右侧39例),双侧气胸35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12例。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常发生在早期新生儿中,其中胎龄、剖宫产、产时窒息复苏、肺炎、湿肺、机械性通气等因素与气胸发生的关系密切。故在早期新生儿护理中,要重点观察有上述症状的新生儿,尽可能降低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余志碧[7](2014)在《新生儿喉罩复苏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认可,儿童生存目标(MDG4)是自1990年至2015年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减少2/3。在近十余年<4岁儿童(不包括新生儿)的死亡率在下降,但这大多归因于人们在处理致死性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进步(如麻疹、疟疾、肺炎和腹泻),而新生儿期死亡率的下降相对有限。事实上,每年全球估计约有814,000儿童死于分娩相关原因,此外,另有每年1.02百万分娩期死产儿出生。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新生儿死亡数占总新生儿死亡数的99%,死产儿的比例也相似。严峻的现实使得新生儿复苏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程培训及推广,始终成为儿科学领域的备受关注的热点及难点。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医学界逐渐意识到医生对患者作出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其他各种医疗行为决策,均应建立在当前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在循证医学证据研究中,WHO制定的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将质量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RCT)归属为“高级”/A级证据。2010年版国际和欧洲新生儿复苏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均强调了呼吸支持的核心作用,呼吸支持包括两个方面:开放气道、正压通气。目前用于新生儿复苏的正压通气方式主要有面罩(bag-mask ventilation, BMV),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 ETT)等,其中喉罩通气又是近几版复苏指南愈来愈推崇的新方式,甚至提到可替代气管插管。然而喉罩同时对比另两种传统方式之复苏,有关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甚少,国内外仅有文献中又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若操作简易的喉罩复苏真的可以替代操作颇繁的气管插管,则势必为许多新生儿复苏赢得时间和成功机遇。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于2011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立项项目“新生儿复苏喉罩通气的应用价值多中心研究”,本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和观察喉罩通气较之另两种方法的操作优劣、通气疗效及不良反应,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验证喉罩通气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和意义]探讨新生儿喉罩复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寻求较好的复苏手段,提高落后地区新生儿复苏水平,减少“出生窒息”所致儿童死亡率及伤残率。[方法]1纳入对象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广东省6家三甲医院出生,胎龄≥34周或体重≥2000g的新生儿,出生后经30s初步复苏后有正压通气指征者: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心率<100次/min,或经皮氧饱和度(Sp02)在目标值以下。排除标准:严重先天畸形(如膈疝、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及产前严重胎儿窘迫、生后心跳濒停伴呼吸、肌张力完全消失者(lmin Apgar评分近0分)。共有668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本项目在课题组各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并向新生儿父母告知相关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2分组入选新生儿心率≥60次/分,再按出生日期奇、偶性随机分为喉罩1组(LMA1)及面罩组(BMV);若心率<60次/分,则如前随机分为喉罩2组(LMA2)及气管插管组(ETT)。3复苏方法流程参考第6版《新生儿复苏教程》,入选新生儿以浓度氧开始正压通气并以脉氧仪持续监测脉搏和SpO2,氧流量(6~8)L/min,通气频率(40~60)次/分。停止正压通气指征即复苏成功标准:心率持续>100次/分,自主呼吸及肌张力恢复。如喉罩或面罩充分通气30s并经矫正通气操作后,症状无改善,或正压通气需延长,或心率<60次/min,改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必要时配合胸外按压直至用肾上腺素等。若新生儿出生羊水Ⅲ度污染伴抑制状态,予气管插管抽吸胎粪后再如前分组通气复苏。本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与设备:1号单管喉罩(LMA-UniqueTM, The Larygngeal Mask Company Limited, Singapore), Masimo脉氧仪(Radical-7, Masimo Cooperation, America),罗氏血气仪(cobasb121system, Roche Diagnostics GmbH, Germany),计时器(BK-731电子计时器,深圳超越达电子有限公司,中国)。4观察指标(1)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2)插入时间:喉罩置入(或气管导管插入)始至到位所需时间;(3)起效时间:开始通气至心率开始上升所需时间;(4)通气时间:开始通气至达到上述停止正压通气指征所需时间;(5)喉罩放置次数及一次放置成功率,气管插管插入次数及一次插入成功率;(6)正压通气前及生后lmin、2min、3min、5min共5个时点的脉率及SpO2;(7)复苏前后动脉血气、乳酸、微量血糖;(8)不良反应:面罩不良反应包括胃扩张、腹胀、呕吐、面部压伤等,喉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呼吸道出血、喉痉挛、喉头水肿等,气管插管损伤包括喉头水肿、气胸、气道出血等。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P25~P75)表示,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LMA1组与BMV组、LMA2组与ETT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及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苏效果比较:LMA1组与BMV组l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A1组5min Apgar评分构成平均秩次(265.28比248.87)、复苏成功率、起效时间、通气时间均优于BMV组(P<0.05),其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5.3%,插入时间为(7.0±0.7)s。LMA2组与ETT组lmin及5min Apgar评分构成、一次插入成功率、复苏成功率、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插入时间、通气时间均短于ETT组(P<0.05)。3. Pierre-Robin综合征5例,均出现倒评分情况,其中LMA1组3例,均复苏成功;BMV组2例,面罩复苏失败、气管插管不成功后改喉罩复苏亦成功。4.复苏现场脉搏及Sp02监测结果:采用脉氧仪进行复苏前、及复苏后共5个时点动态监测,抽取LMA1组与BMV组复苏成功者各60例,LMA2组与ETT组复苏成功者各25例,LMA1组与BMV组复苏前后各时点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MA1组复苏后4个时点Sp02均高于BMV组(P<0.05);LMA2组与ETT组复苏前后各时点脉率及Sp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同上抽取复苏前后(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乳酸、血糖差值,LMAl组与BMV组复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2组与ETT组复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LMA1组发生呕吐7例、腹胀1例,BMV组出现腹胀12例、面部轻压伤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LMA2组发生呕吐3例,ETT组发生气管损伤、喉头水肿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7.转归:LMA1组及BMV组均无死亡病例及缺血缺氧性脑病,LMA1组1例较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放弃治疗后死亡。LMA2组死亡2例(1例伴重度α-地中海贫血,1例伴多种畸形,放弃后死亡),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ETT组死亡1例(帆状态盘,产前前置血管破裂,重度失血),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结论]喉罩通气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易行却复苏效果突出,在新生儿复苏中成功率明显优于面罩,对抑制状态较重的新生儿,成功率却不亚于气管插管,在相当程度上可作为气管插管的替代,尤适于广大城乡医院气管插管初学者及技术不熟练者、以及紧急分娩现场无条件气管插管或气道困难者。

贾琦[8](2013)在《手术室护士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剖宫产发生窒息的60例新生儿回顾总结。结果重度窒息25例,重度窒息35例,复苏成功59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复苏前抢救准备工作和及时正确的复苏技术、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林伟斌[9](2012)在《喉罩气道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我国新近刚发表第6版《新生儿复苏指南》,组建了遍及全国的新生儿复苏培训技术队伍。然新生儿窒息目前在我国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据国家妇幼卫生监测:2005年新生儿死亡前三位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早产儿中近1/4又有窒息),而5岁以下儿童因窒息死亡的比例占20.5%,居第二位,又根据两份权威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全国62家医院(42家为省会医院)为4.8%,即使在比较好的中南地区23家医院(11家为省会医院)亦有3.78%,但差的医院窒息发生率会在5%-11%,目前发达国家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已降至1‰~2‰以下,而我国却远远高于此数值。调查发现原因之一是基层复苏人员没能很好地掌握新法复苏技术尤其是气管插管技术。通气是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基石,气管插管是建立有效的气道的金标准,但因技术等原因,气管插管等开放气道并非易事。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操作简易、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的装置和方法,降低复苏技术难度,切实提高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新生儿窒息复苏实效性,是我国围产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2000年起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教程和共识中对面罩通气失败而又难以气管插管的新生儿越来越推荐使用喉罩进行复苏,并有不少研究问世。喉罩气道(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简称喉罩)是1981年英国麻醉科医生Archie Brain设计的一种声门以上气道开放装置(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s)。喉罩在紧急情况下可在数秒钟内迅速建立气道而获得有效通气。目前国内外关于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复苏中应用的对照研究资料有限,本课题研究对比两者操作情况及复苏效果,评估喉罩通气在较重窒息儿复苏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对新生儿中、重度窒息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复苏的异同和效果。[方法]1纳入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出生,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新生儿,出生经首30s初步复苏后有正压通气指征且心率<60次/min的新生儿共68例。排除标准:有严重先天畸形(如膈疝、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及产前严重胎儿窘迫、生后心跳濒停伴呼吸、肌张力完全消失者(1minApgar评分几近0分)。本项目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生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2分组入选新生儿按出生日期奇偶性随机分为喉罩组36例及气管插管组32例进行复苏(奇数者为喉罩复苏,偶数者为气管插管复苏)。3复苏参数喉罩或气管插管连接复苏囊,氧气流量6-8L/mmin,氧浓度近100%,通气频率为40-60次/min。4复苏疗效指标比较(1)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2)喉罩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及置入次数;(3)复苏成功率:喉罩组正压通气至建立有效自主呼吸、生命体征转为正常者视为喉罩复苏成功,改气管插管者视为喉罩复苏失败;气管插管组当场未恢复者视为失败;(4)复苏时间:起效时间指从开始通气至心率或肤色等出现好转的时间,通气时间指从开始通气至停止通气(建立有效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的时间;(5)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6)脐和外周动脉血(各代表复苏前、后)血气及血糖值等。5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经自然对数转换后采用几何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新生儿生后1mmin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复苏前缺氧等状态相当,两组新生儿生复苏后生后5mmin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总体复苏效果相当。2喉罩组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4.4%,置入时间(7.58±1.16)s;气管插管组一次插入成功率为90.6%,置入时间(7.89+1.52)s。两组一次放置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喉罩组复苏成功率(86.11%)略低于气管插管组(96.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喉罩组起效时间[(34.06±10.56)s]略低于气管插管组[(41.38+27.19)s],通气时间[(137.19+80.14)s]亦略低于气管插管组[(171.09+84.28)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复苏前后血气(PH、PC02、P02、BE、HC03-)及血糖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复苏前后有关血生化指标趋同.6不良反应:喉罩组有2例新生儿出现恶心,1例腹胀;气管插管组有1例出现喉头水肿,2例气胸,1例气道出血。均未见其它不良反应。两组复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12.5%,X2=0.319,P>0.05)。从不良反应的病症来说,似说明喉罩使用更安全。7预后喉罩组无一例死亡,仅发生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1例中重度HIE,后全部治愈出院。气管插管组1例现场死亡,2例发生中重度HIE均治愈出院。[结论]喉罩通气操作技术难度小,易于掌握,其复苏效果对较重窒息儿不亚于气管插管,且似更安全,可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气管插管,故在紧急时尤适于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者或基层医生使用。

万福香[10](2011)在《31例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密切观察31例气胸患儿气胸的临床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给予吸氧、穿刺排气、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等护理措施,结果29例痊愈,1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死亡(重度窒息),认为气胸由多种因素造成,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应严密观察动态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二、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AS引起PPHN情况分析
    2.2 MAS引起PPHN危险因素分析
    2.3 治疗效果
3 讨论

(3)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抢救期的治疗及护理。
    2.2 恢复期的观察及护理。
3 护理体会

(4)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新生儿气胸临床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
致谢

(6)92例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诊断标准
    1.5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新生儿气胸治愈情况
    2.2 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7)新生儿喉罩复苏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伦理
    2.3 方法
        2.3.1 分组
        2.3.2 物品准备
        2.3.3 人员准备
        2.3.4 复苏流程
        2.3.5 喉罩的操作方法
        2.3.6 血气、血糖及乳酸测定
        2.3.7 脉率及氧饱和度测定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1.1 LMA1组与BMV组一般资料比较
        3.1.2 LMA2组与ETT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复苏效果比较
        3.2.1 LMA1组与BMV组复苏效果比较
        3.2.2 LMA2组与ETT组复苏效果比较
    3.3 复苏现场脉搏及SPO_2监测结果
        3.3.1 LMA1组与BMV组脉搏及SpO2监测结果比较
        3.3.2 LMA2组与ETT组脉搏及SpO2监测结果比较
    3.4 生化指标
        3.4.1 LMA1组与BMV组生化指标比较
        3.4.2 LMA2组与ETT组生化指标比较
    3.5 LMA1组与LMA2组充气量
    3.6 不良反应
    3.7 转归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背景
    4.2 新生儿复苏原理
        4.2.1 正常情况下胎儿向新生儿的转变
        4.2.2 宫内低氧状态下胎儿的变化
        4.2.3 新生儿复苏原理
    4.3 新生儿上呼吸道特点及传统复苏方式存在的不足
    4.4 喉罩复苏的工作原理
    4.5 本研究的分组设计
    4.6 喉罩复苏效果的客观评价
        4.6.1 Apgar评分
        4.6.2 脉率和氧饱和度
        4.6.3 插入时间、起效时间、通气时间
        4.6.4 生化指标
    4.7 喉罩复苏技术难度评价
    4.8 喉罩复苏安全性评价
    4.9 LMA-CLASSIC与LMA-UNIQUE的复苏效果比较
    4.10 喉罩的扩展应用
        4.10.1 经喉罩给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4.10.2 经喉罩给肾上腺素
        4.10.3 新生儿转运
        4.10.4 长期新生儿气道管理
        4.10.5 新生儿短时手术及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4.10.6 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MRI检查中的应用
    4.11 喉罩复苏的优势与不足
    4.12 喉罩在新生儿复苏应用中的操作技巧
    4.13 本课题的不足
    4.14 展望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科研学术活动情况及成果
附录
致谢

(8)手术室护士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复苏相关事项
    2.1 复苏术前准备
        2.1.1 复苏物品
        2.1.2 复苏急救药品
        2.1.3 护理人员要求
    2.2 复苏原则
    2.3 复苏术中要求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2 人工呼吸
        2.3.3 建立有效呼吸
    2.4 复苏后的护理
        2.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4.2 喂养护理
3 讨论

(9)喉罩气道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伦理问题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总体复苏效果比较
    2.3 两组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
    2.4 不良反应
    2.5 转归
第三章 讨论
    3.1 喉罩研究背景
    3.2 喉罩在我国研究、应用的意义
    3.3 本课题喉罩复苏疗效
    3.4 课题中对复苏和窒息诊断依据的探讨
    3.5 喉罩应用存在的问题
    3.6 喉罩应用的注意事项
    3.7 喉罩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操作技巧
    3.8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3.9 展望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实验附图
    实验登记表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J]. 帕提曼·吐尔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7(22)
  • [2]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气胸的救护[J]. 余勇妙,李桂花,梁惠红,梁建红,江秀珍.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08)
  • [3]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气胸的护理[J]. 何珍,黎仙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S1)
  • [4]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J]. 刘远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7)
  • [5]新生儿气胸临床及高危因素分析[D]. 金青. 苏州大学, 2016(01)
  • [6]92例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 张柱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1)
  • [7]新生儿喉罩复苏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余志碧.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 [8]手术室护士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配合[J]. 贾琦.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6)
  • [9]喉罩气道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D]. 林伟斌.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10]31例新生儿气胸的护理[J]. 万福香. 全科护理, 2011(17)

标签:;  ;  ;  ;  ;  

新生儿重度窒息气胸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