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学大会活动简报

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学大会活动简报

一、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大会活动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元佳佳[1](2020)在《基因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系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导致青少年双目失明的最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LHON是很有潜力和希望的方法。我们团队经过12年的研究,不断解决了一系列基因治疗LHON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基因治疗LHON的临床试验,于2011-2012年玻璃体腔注射AAV2-ND4治疗了9例LHON患者,直至术后7年复查仍有6例患者视力显着提高。为了进一步验证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团队于2017-2018年间又进行了全球最大样本量的基因治疗LHON临床试验,这次临床试验总共治疗了159例LHON患者,其中还包括10例阿根廷病人,直至目前取得了非常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取得基因治疗更高的有效性,我们分析了多种因素,意识到AAV2-ND4载体是基因治疗有效性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前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将AAV2-ND4载体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改进了AAV2-ND4的结构,包括ND4的核酸序列(Nucleic Acid Sequence)、启动子(Promoter)和非编码序列(UTR),根据这些结构,改进和构建了不同的病毒载体,对比研究它们的转染效率和功能,利用体外实验研究不同AAV2-ND4的转染效率,以及进入细胞线粒体的能力;利用动物实验检测不同AAV2-ND4的转染效率,外源性ND4在视网膜的表达效率。从中选择出安全性最好有效性最高的AAV2-ND4载体,为临床转化奠定基础。第一部分单次玻璃体腔注射AAV2-ND4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试验目的:评价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2型-ND4(AAV2-ND4)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玻璃体腔注射AAV2-ND4(滴度1E1010vg/u L)0.05ml治疗159例经过基因诊断为11778G>A位点突变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在基因治疗后第1月,3月,6月以及12月进行临床随访观察,通过检查眼部和全身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血液等项目,观察基因治疗后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59例患者在基因治疗后眼部和全身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第1月的有效率为44.74%,第3月有效率为54.96%,第6月的有效率为63.78%,第12月的有效率为62.59%。结论:基因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基因治疗是目前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一种非常有潜力、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第二部分AAV2-ND4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转染效率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对比,选择安全性和转染效率最高的AAV2-ND4,为基因治疗提供最佳载体。方法:构建4个不同启动子、目的基因序列及UTR的病毒载体,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AAV2-ND4病毒载体的表达。体外实验:体外培养293细胞,将4个不同的AAV2-ND4分别转染细胞,另设空白组对照,利用免疫荧光观察ND4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定量检测ND4的表达。体内动物实验:将AAV2-ND4注射到小鼠玻璃体腔,4周后取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检测ND4在视网膜的表达,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定量观察ND4的表达,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ATP含量。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的AAV2-ND4的表达效率进行排序。结果:通过q PCR,免疫荧光,视网膜铺片及ATP浓度检测发现2号病毒,即CAG启动子,全长UTR和目的基因为(NC-012920.1)时,转染效率最佳。其次是1号病毒载体,即CMV启动子,全长UTR和目的基因(NC-012920.1),有效性次之。结论:CAG启动子,全长UTR和目的基因(NC-012920.1)时,病毒载体的有效性最佳,这为下一步基因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任宜洁[2](2018)在《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我国的医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方面无论跨国医药公司还是本土医药企业都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政府、媒体和公众也越来越聚焦这个领域。很多大型医药企业都会设置专门的医学信息服务职能,为患者、医生和内部员工提供医学、产品相关的信息服务,这个涉及患者、医生、企业内容部的职能,也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其系统的完善不仅可以为医生、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还能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理论和现实数据支持,实现企业和外部客户的良性互动。本研究主要对AGN公司的医学信息系统提供的优化方案,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医学信息职能的具体工作给出具体实施建议,意图提高医学信息在公司的服务水平以及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该方案不仅对公司具有建设性意义,同时对于同行业也有借鉴的价值。本文以AGN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PEST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同时通过梳理目前公司医学信息系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包括医学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现有资料,总结得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将以上分析得到的相关因素和问题综合考虑,提出适合AGN公司优化后的医学信息系统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医学信息职能的全球、区域战略定位,部门的发展目标,在公司内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医学信息的内部、外部资源的整合、综合管理,接收到的医学信息申请的记录、回复、数据运转处理,累积数据后续的挖掘分析、对于公司决策的利用以及该方案执行所需要的保障措施,包括基本的部门流程,人员要求,系统平台等事项。

徐晓娜[3](2017)在《Stargardt病视神经小视野弥散张量成像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Stargardt病(Stargardt disease,STGD)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性眼底疾病,患者常以双眼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且不能矫正为首发症状,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视功能,全球患病率约为1/10000。STGD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大量脂褐素沉积,感光细胞受损死亡,数目减少,最终视网膜萎缩,各层变薄。STGD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复杂的临床表型。ABCA4基因为主要的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视网膜正中央区因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称为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研究发现部分STGD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及神经纤维层变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发现STGD患者视神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视皮层体积变小,这些研究表明STGD患者病理改变不仅局限于视网膜,整个视路尚存在病理改变。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够在活体无创性定量研究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及其病理生理变化,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疾病的研究。相比于传统DTI,小视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reduced field of view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rFOV-DTI)具有提高视神经DTI图像的分辨率,减少磁敏感伪影等优势。本研究拟采用rFOV-DTI技术对STGD患者视神经进行研究,以探讨rFOV-DTI技术对STGD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收集22例STGD病人(均双眼发病,44只眼)做为病变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配的25例正常人(50只眼)做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视力检查,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表达(logarithmofminimalangleofresolution,logmar)。运用gemri7503.0t机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数据采集,包括头颅常规mri、视神经常规mri和rfov-dti检查。运用gefunctooladw4.5工作站进行rfov-dti数据后处理得到视神经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diffusivity,md)图、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图及本征向量图,在b0图上沿视神经前、中、后三段手动绘制3个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每个roi的面积约为6mm2,分别计算每条视神经三个感兴趣区fa值、md值、λ//值、λ⊥值的平均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视神经dti主要参数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病变组左、右侧视神经dti主要参数值之间的差异。采用kruska-wallis检验方法比较对照组及不同分期病人视神经dti主要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并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方法进一步比较对照组及不同分期病人视神经dti主要参数值两两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变组logmar与dti主要参数值之间的关系。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常规头颅及视神经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gd病人视神经fa值降低、md值、λ//值及λ⊥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左、右侧视神经fa值、md值、λ//值及λ⊥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及病变组四个分期病人视神经fa值、md值、λ//值、λ⊥值总体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与i期病人视神经fa值、md值、λ//值、λ⊥值总体分布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期病人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ii期、iv期病人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和i期病人(p<0.05),md值、λ//值、λ⊥值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和i期病人(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病变组logmar与fa值之间呈负相关(r=﹣0.641,p<0.05),与md值、λ//值、λ⊥值之间呈正相关(r=0.707,p<0.05;r=0.689,p<0.05;r=0.668,p<0.05)。结论:1.rFOV-DTI技术较常规磁共振更能敏感地发现STGD视神经病变,为STGD视神经病理改变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2.rFOV-DTI参数的变化可定量评价STGD视神经纤维破坏的严重程度,且视神经rFOV-DTI参数与LogMRA之间存在相关。3.STGD I期患者视神经尚未出现病理改变,II期、III期、IV期视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张艳秋[4](2016)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盲目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以视杆、视锥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功能进行性丧失为共同病理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夜盲、进行性视野缺损、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视网膜功能异常(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目前其发病机制未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属于难治性盲的一种。视网膜为眼球后部最内层组织,结构精细复杂,组织学上可分为10层,最内层的神经纤维层由视神经的轴突汇集而成。研究发现RP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人变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RP的视神经病变。尸解发现晚期的RP病人视神经纤维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更加证实了RP视神经病变的存在。然而眼科检查和常规磁共振检查对视神经病变的检出价值十分有限,因此RP作为一种视网膜退行性变性疾病,其视神经病变至今还未引起眼科医生足够的注意。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活体无创检测视神经形态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reduced field-of-view DTI,rFOV-DTI),与传统DTI相比具有信噪比高、磁敏感伪影小的优点。因此本研究拟采用3.0T磁共振rFOV-DTI技术对RP视神经进行初步研究,以探讨rFOV-DTI技术对R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收集38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均为双眼发病,76只眼;24例男,14例女;年龄6-62岁,平均年龄37±15岁)做为实验组和35例健康正常人(70只眼;22例男,13例女;年龄9-60岁,平均年龄36±14岁)做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美国gediscoverymr7503.0t设备分别行常规mri、视神经常规mri和rfov-dti检查。rfov-dti应用2d选择性激励的脉冲(two-dimensionalradiofrequency,2d-rf)成像,经gefunctooladw4.5工作站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视神经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diffusivity,md)以及本征向量图,并通过绘制多个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视神经dti的主要参数值,定量分析视神经的fa、md、平行本征值(principaleigenvalue,λ//)和垂直本征值(orthogonaleigenvalue,λ⊥)。所有研究对象均行humphrey视野计和视力检查,记录视野的平均偏差(meandeviationofvisualfield,mdvf)和对数视力(visualacuity,va),研究视神经dti的各主要参数与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组和对照组视神经dti参数之间的差异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左右侧视神经dti参数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视神经dti主要参数(fa、md、λ//、λ⊥)与视功能参数(mdvf、va)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p患者视神经常规mri检查显示视神经的形态和信号均未见明显异常。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p患者视神经的fa值降低,md、λ//、λ⊥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p患者左、右侧视神经dti的各项参数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p患者视神经的fa、λ⊥值与mdvf之间均具有显着相关性(r=0.364,p=0.001;r=-0.254,p=0.029),而md、λ//与mdvf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p=0.154;p=0.337);此外,视神经的各主要参数均与va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rfov-dti能够定量评价rp的视神经病变,其相应参数可以作为rp视神经轴突和髓鞘病理变化的生物学标记。2.rFOV-DTI很有可能是一种能够较早发现RP视神经病变的检查手段。3.该研究为今后RP的治疗措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定量评估试验性治疗的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贾茜钰[5](2016)在《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HIF-1α、p53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环境下SD大鼠视网膜不同时段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高海拔视网膜病变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90只健康无眼疾的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生理盐水组、黄芪注射液组,红景天注射液组,每组30只,各组大鼠于进入高海拔环境模拟舱前30分钟分别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5ml/kg),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15ml/kg),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腹腔注射(15ml/kg),注射0.5h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入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分别饲养于模拟海拔5000 m高度(11.3kPa),分别入舱2h、6h、8h、12h、24h。大鼠出舱处死后立即摘除眼球,HE染色光镜观测大鼠视网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53基因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A]值,并分析HIF-1α与p53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高海拔缺氧早期,大鼠视网膜内层水肿增厚,随时间增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神经节细胞肿胀变性,层次排列紊乱。黄芪注射液组、红景天注射液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与生理盐水组相似,细胞数目减少及视网膜厚度变薄程度均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改善。2.各组大鼠视网膜HIF-1α、p53检测结果:生理盐水组均在高海拔缺氧2h出现HIF-1α、p53的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加,在12h表达明显增强,24h表达至高峰(P<0.05),视网膜中HIF-1α、p53的表达多在内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和红景天注射液组HIF-1α、p53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黄芪注射液组各时间段HIF-1α、p53的表达均略高于红景天注射液组各时间段表达,HIF-1α与p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0,P<0.05)结论:1.黄芪注射液能改善高海拔缺氧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损伤程度;2.黄芪注射液对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视网膜中HIF-1α、p53因子的表达有关;

段昌敏[6](2012)在《角膜塑形发展全球观》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无论在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产品研发还是应用普及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代角膜塑形术源于美国,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近十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几经起伏至今日稳步成长。

李成武[7](2008)在《五子衍宗汤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文中认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由TeodorLeber于1871年首次报告,是一种由mtDNA突变引起的主要累及视网膜、巩膜筛板前部视乳头黄斑束纤维,导致视神经变性的母系遗传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线粒体疾病,也是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常见类型。LHON一般在青少年期发病,视力损害严重,预后差。因此,对于这种严重的致盲性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LHON的病因已基本明确,但mtDNA突变以后引起病理改变的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LHON至今仍是一种极其难治的疾病,还没有一种特效方法。目的:1.观测原发突变位点为G11778A和T14484C的LHON受试者试验前后的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等临床指标,探讨五子衍宗汤对LHON的临床治疗作用;2.观测LHON受试者试验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探讨五子衍宗汤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3.为LHON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30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口服五子衍宗汤及辅酶Q10片(能气朗),对照组口服辅酶Q10片,疗程均为3个月。五子衍宗汤每剂含枸杞子20g、菟丝子20g、覆盆子10g、车前子5g、五味子2.5g,每日一剂,分二次服。辅酶Q10片每次10mg,每日三次。2.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试验前后受试者的视力;采用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检测试验前后受试者的平均视敏感度(MS)、平均缺损(MD)、丢失方差(LV);采用Roland视觉电生理仪检测试验前后受试者的视觉诱发电位;观察试验前后受试者的中医症状。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试验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利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在CO2环境中培养24小时。加入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JC-1荧光探针,在线粒体膜电位较高时,JC-1聚集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形成聚合物,可以产生红色荧光;在线粒体膜电位较低时,JC-1不能聚集在线粒体的基质中,此时JC-1为单体,可以产生绿色荧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绿荧光的相对比例来衡量线粒体去极化的比例,即线粒体膜电位。结果:1.本临床试验采用同期对照的原则,做到了良好的基线一致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视力、突变类型等方面一致。所有受试者都得到一定的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倡导的医学论理学准则。2.治疗组试验前后的视力、平均视敏感度、平均缺损、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试验后视力提高,平均视敏感度增大,平均缺损减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从而提示治疗组视功能、视神经传导功能、线粒体功能可能改善。3.对照组试验前后的平均视敏感度、平均缺损、丢失方差、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试验后视力提高,但平均视敏感度、平均缺损、丢失方差、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明显变化。从而提示对照组视野、视神经传导功能、线粒体功能未得到改善。4.两组相比,治疗组视力、视敏感度、视觉诱发电位振幅的改善明显,而对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来说F-VEP缩短,P-VEP两组无差别。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提高明显。从而提示治疗组视功能、视神经传导功能、线粒体功能改善可能更明显。5.治疗组受试者的中医全身症状,例如腰酸、遗精减轻。提示该治疗方法可能起到部分补肾益精明目的作用。6.LHO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视力、平均视敏感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中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贡献程度分别为42%、27%、31%、16%。结论:1.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口服五子衍宗汤和辅酶Q10片可能提高LHON患者的视力、视敏感度从而改善视功能;可能增强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振幅从而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可能提高LHO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2.采用纯西医方法口服辅酶Q10片可能提高LHON患者的视力,但未能提高视敏感度;未能改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与振幅;未能提高LHO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3.两种治疗方法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口服五子衍宗汤和辅酶Q10片可能对LHON患者的视力、视敏感度、视觉诱发电位振幅的改善明显,而对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来说F-VEP缩短,P-VEP两组无差别。中西医结合方法可能提高LHO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更明显。4.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口服五子衍宗汤和辅酶Q10片可能减轻LHON患者的中医全身症状,起到部分补肾益精明目的作用;5.LHO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可能与视力、平均视敏感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中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8](2006)在《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厚勰[9](2006)在《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雅礼会是上个世纪初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少数毕业校友所发起和推动的一个组织,其初衷在于通过来华开办教育和医疗事业,达到其传教的目的。但到后来,其宗旨改为以办理教育事业为主,不再强调宣教的目的。雅礼会进入中国以后,首先选定长沙为其活动地点,先后开办了雅礼大学、雅礼中学、湘雅医学院和湘雅护士学校,后来雅礼大学停办,又参与办理武汉的华中大学。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界对雅礼会在华的教育事业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相比之下,国外学界则作过一些研究,但仍有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有鉴于此,笔者以雅礼会在长沙开办的主要教育机构(雅礼和湘雅)为研究对象,以雅礼学堂的创办(1906)为研究起点,以雅礼会撤离中国大陆(1951)为研究终点,主要关注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同时,兼而研究与此相关的问题。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深化对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的认识,并为今人提供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本文首先研究了雅礼会成立的背景、经过及来华的初期工作,以揭示其在华教育事业之目的与性质。雅礼会诞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其创立主要受到耶鲁大学的宗教传统、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以及“庚子教难”和彼得金殉难事件等的影响。它的诞生是耶鲁大学的宗教活动以及美国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达到顶峰的一种表现。虽然它后来转变为一个世俗化的机构,但它最初是作为一个差会组织而出现的。 与其他基督教学校一样,雅礼会在华的教育事业也经历了中国化、世俗化和专业化的历程。所谓中国化,又称本土化,是相对外来而言,指基督教学校本土色彩不断加强、外来色彩不断减弱的过程。所谓世俗化,是相对宗教而言,即基督教学校宗教色彩不断减弱、非宗教色彩不断加强的过程。所谓专业化,又称学术化,是指基督教学校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致力于教育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本文对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进程与具体体现作了详细考察,并分析了它们对专业化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它们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互为因果。同时,它们各自也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背景与特征。总的来看,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中国化与世俗化较之一般基督教学校程度更甚,并对其专业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专业化的考察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分别考察了雅礼和湘雅的专业化,具体包括教学条件与办学情况、课程教学、师资状况、学生管理、经费问题等等。在考察这些内容的同时,本文注意分析其特点以及这些因素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并注意与同期其他基督教学校和国立及私立学校进行比较。由于以往对基督教中等教育和医学教育研究略显不足,因此

刘仍利[10](2005)在《神经内镜在鞍区解剖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鞍区神经内镜下的应用解剖研究 背景:鞍区在神经外科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发生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内镜下鞍区最常见的手术包括垂体瘤切除术、颅咽管瘤切除术、胆脂瘤切除术、其它囊性病变切除术、脑动脉瘤夹闭术等。了解鞍区颅神经和血管的组织学及在神经内镜下解剖学的关系,是进行该区疾病内镜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要想通过神经内镜到达鞍区对病变进行手术及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必须掌握鞍区神经内镜下的应用解剖等基础知识。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观察鞍区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可行性,为神经内镜下治疗鞍区病变提供神经内镜下的局部应用解剖学基础。为临床治疗鞍区病变时选择适当的入路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对5具成人尸头分别采用经眶上、翼点和眉间三种锁孔入路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观察鞍区有关结构,并比较各入路的优缺点。 结果:①经三种入路用不同角度的神经内镜和在不同解剖间隙内操作都能对鞍区的重要结构包括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动眼神经、脑底动脉环及细小的穿支动脉等结构进行较好的暴露和观察,并可看到脑干腹侧结构。②本组5例10侧经眶上锁孔入路开颅过程中有6侧不同程度将额窦打开。用窄条脑压板抬起额叶,分离覆盖鞍区血管、神经的蛛网膜,可观察到同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动眼神经、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及对侧颈内动脉,内镜从颈内动脉。视神经间隙向后探察易被大量后交通动脉穿支阻挡;受骨窗限制,从颈内动脉外侧向鞍旁和鞍后操作不如经翼点入路方便;牵开额叶直回(一般不须切除直回)可观察大脑前和前交通动脉。③经翼点入路从侧面能更清楚观察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能更直接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后交通动脉的穿通支一般从该动脉的内壁发出,走向内上方,颈内动脉与小脑幕之间缺乏穿支动脉,经该间隙向后打开Liliequist膜可看到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及从二者之间穿过的动眼神经,并可观察脑干腹外侧面;向中线可观察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

二、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大会活动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大会活动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基因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单次玻璃体腔注射 AAV2-ND4 治疗 Leber's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试验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AAV2-ND4 治疗 Leber’s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转染效率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体内动物实验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实验结果
        第三章 结论
    第二节 体外细胞实验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Leber’s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其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与所获荣誉
致谢

(2)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内和国外医学信息研究现状
        1.2.2 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资源理论
        2.1.1 资源检索理论
        2.1.2 资源整合理论
    2.2 分析与利用理论
        2.2.1 分析理论
        2.2.2 利用理论
第3章 医药行业与环境分析
    3.1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1.1 行业发展趋势
        3.1.2 主要对标企业
        3.1.3 潜在竞争对手
    3.2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因素
        3.2.2 经济环境因素
        3.2.3 社会环境因素
        3.2.4 科技环境因素
第4章 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AGN公司的概况与发展
    4.2 AGN公司涉及的治疗领域和产品
    4.3 AGN公司的医学信息职能
    4.4 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操作和管理
        4.4.1 操作流程
        4.4.2 管理现状
    4.5 医学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5.1 角色定位和目标问题
        4.5.2 医学信息系统资源问题
        4.5.3 医学信息系统接收、处理的问题
        4.5.4 医学信息系统数据模块的问题
    4.6 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4.6.1 医学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
        4.6.2 医学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4.6.3 医学信息系统的模块构架
        4.6.4 医学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
第5章 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优化方案
    5.1 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发展策略的重整
        5.1.1 AGN公司医学信息全球战略
        5.1.2 中国医学信息发展目标和商业需求
        5.1.3 医学信息跨部门合作策略
    5.2 AGN公司医学信息资源系统的整合
        5.2.1 现有数据库资源梳理
        5.2.2 现有检索渠道、方法整合
        5.2.3 内部资料库梳理与整合
    5.3 医学信息系统数据接收、处理的优化
        5.3.1 对外平台、录入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
        5.3.2 处理流程的优化
    5.4 增加数据分析、利用模块
        5.4.1 指标数据统计
        5.4.2 医学信息数据挖掘和分析
        5.4.3 分析结果转轨与决策模型
第6章 医学信息系统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1 部门内部保障措施
        6.1.1 医学信息处理准则
        6.1.2 组织架构、资源、人员配置
        6.1.3 医学信息人员工作绩效管理
        6.1.4 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管理
        6.1.5 应急计划
    6.2 跨区域与跨部门协作保障措施
        6.2.1 总部与分公司配合与监管
        6.2.2 公司内部跨部门协作管理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基本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3)Stargardt病视神经小视野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Stargardt病临床诊治现状及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会议、获奖情况
致谢

(4)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视网膜退行性变性疾病视路形态和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参加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5)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HIF-1α、p5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高原环境模拟舱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动物标本取材与固定
        2.4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
        2.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HIF-1α、p53 表达
    3.统计方法
        3.1 显微镜下结果观察
        3.2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HE染色结果
    2.免疫组化结果
    3.HIF-1α、p53相关性分析
讨论
    1.高海拔缺氧视网膜动物模型
    2.黄芪在高海拔缺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3.阳性药物的选择
    4.HIF-1α在高海拔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
    5.p53在高海拔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
    6.HIF-1α和p53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7.黄芪对高海拔缺氧视网膜病变中HIF-1α和p53表达变化的作用机制
结语
    1.研究结论
    2.研究结果的意义
    3.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HE染色
    2.免疫组化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五子衍宗汤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综述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概况
前言
第一章 五子衍宗汤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LHON诊断标准
        1.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物和仪器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内容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视力
        3.2 视野
        3.3 视觉诱发电位
    4 讨论
        4.1 五子衍宗汤的组方与功效
        4.2 五子衍宗汤治疗LHON的依据
        4.3 LHON患者视力的变化
        4.4 LHON患者视野的变化
        4.5 LHON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4.6 LHON患者中医症状的变化
        4.7 LHON患者的mtDNA突变比率及治疗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五子衍宗汤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标本
        1.2 药物和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分离淋巴细胞
        2.2 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3.2 组内膜电位比较
        3.3 组间膜电位比较
    4 讨论
        4.1 线粒体膜电位的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4.2 LHON与线粒体膜电位
        4.3 本试验中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部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
    1 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实验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视力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关系
        3.2 平均视敏感度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关系
        3.3 潜伏期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关系
        3.4 振幅与线粒体膜电位的关系
    4 讨论
小结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8)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防盲治盲:
2.眼底病:
3.白内障:
4.青光眼:
5.角膜病:
6.斜视弱视:
7.眼外伤、眼眶及眼整形:
8.眼视光:
9.眼病理:
10.葡萄膜及眼免疫:
11.视觉科学与视觉生理:

(9)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一) 关于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研究
        (二) 关于近代基督教教育史的研究
        (三) 简短的结论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一)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 理论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四、关于基督教教育等概念及雅礼会在华各教育单位的性质问题
        (一) 相关概念的梳理与探讨
        (二) 雅礼会在华各教育机构的性质问题
第一章 雅礼会及其在华事业之缘起
    第一节 雅礼会成立的背景与动因
        一、耶鲁大学的宗教传统
        二、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的影响
        三、“庚子教难”与彼得金殉难
    第二节 雅礼会的创立与初步工作
        一、雅礼会的萌芽
        二、“耶鲁国外布道协会”的正式成立及初步工作
    第三节 工作场所的选择与雅礼学堂的开办
        一、德士敦来华时湖南的大致情形
        二、选定长沙及德士敦病逝
        三、雅礼学堂的选址及开办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中国化与世俗化
    第一节 调适与冲突:初期事件的考察
        一、胡美的策略与雅礼医院的初步成功
        二、雅礼开学之初的学生纪律事件
        三、抢米风潮、辛亥革命与学潮事件
        四、民族主义运动背景下的学生运动
        五、复校与立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二节 中国化与世俗化的具体体现
        一、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二、世俗化的具体体现
        三、基督教色彩的终结:雅礼会离去和政府的接管与改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专业化:中学与大学教育
    第一节 雅礼中学与大学的教学条件与办学概况
        一、前期的教学条件与办学概况(1906-1926)
        二、中学恢复后的教学条件与办学概况(1928—1951)
        三、简短的总结
    第二节 雅礼中学与大学的课程教学
        一、前期的课程与教学
        二、中学恢复后的课程与教学
        三、简短的总结
    第三节 雅礼中学与大学的师资状况及特点
        一、建校初期的师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
        二、中学恢复后的师资状况
        三、雅礼中学的中外教师群体及其特点
    第四节 雅礼的学生管理及中学领导者的办学思想与实践
        一、严格的学生管理
        二、雅礼中学的领导人及其办学思想与实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医学教育
    第一节 湘雅的发展与办学概况
        一、初创到停办时的发展与办学概况
        二、恢复后至抗战迁校前的发展与办学概况
        三、抗战时期至建国初期的发展与办学概况
    第二节 经费问题与湘雅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与经费来源
        二、恢复后至抗战迁校前的经费状况
        三、抗战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经费困难与应对策略
        四、分析与总结
    第三节 湘雅的课程、教学与师资状况及其特点
        一、课程、教学与师资的发展概况
        二、课程、教学与师资状况的总体特点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影响
        二、在教学法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影响
        三、简短的总结
    第二节 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的社会影响
        一、学校自身的社会影响
        二、毕业生的规模、流向与成就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总括性分析与基本结论
    二、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及研究前景展望
附录
    附录一:雅礼会在华各教育单位课程表
    附录二:1951年前雅礼会在华机构历任教职员名录
    附录三:主要中西人名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10)神经内镜在鞍区解剖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鞍区神经内镜下的应用解剖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1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
        一、鞍区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神经内镜的结构及附件
        三、神经内镜在鞍区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适应症及手术方式
        四、神经内镜技术在鞍区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五、神经内镜的手术优势与不足
        六、神经内镜的手术并发症
        七、展望
    结论
    附表
    附图2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或已录用的论文、着作及专利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大会活动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因治疗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系列研究[D]. 元佳佳.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AGN公司医学信息系统的优化研究[D]. 任宜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04)
  • [3]Stargardt病视神经小视野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 徐晓娜. 郑州大学, 2017(02)
  • [4]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 张艳秋. 郑州大学, 2016(02)
  • [5]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HIF-1α、p53表达的影响[D]. 贾茜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角膜塑形发展全球观[J]. 段昌敏. 眼科, 2012(06)
  • [7]五子衍宗汤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D]. 李成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02)
  • [8]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总结[J].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中华眼科杂志, 2006(12)
  • [9]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D]. 赵厚勰.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2)
  • [10]神经内镜在鞍区解剖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仍利. 山东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第二届亚洲神经眼科学大会活动简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