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股份制形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育股份制形式的几点思考

一、对教育股份制办学形式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郭光亮[1](2019)在《多元博弈与动态均衡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的方向与强音。在高职教育领域,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似乎成为难以共存的矛盾体,不过,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成功运作使二者的协同关系昭然。如何在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中实现双方协同运作、协同治理,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寻找协同的平衡点,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摆脱发展困境,而且有利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作为一种新兴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非常具有吸引力,并有逐渐兴盛态势,但真正沿着混合所有制轨道高质量发展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基于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政策导向与路径优化的时代诉求、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升华的理论探析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模式再造的实践探索,本文将研究问题聚焦到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模式选择、框架设计与制度构建上。站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遵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范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可能突破的方向;另一方面拓宽研究视角,在多元主体的生态关系系统中来重构研究框架,利用经济学中的博弈均衡理论方法,重点研究了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博弈机理、均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模式重构与机制保障,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一是基于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背景,基于文献分析,厘定研究问题的核心概念,界定本研究任务的重点所在;二是在研究述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释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基于此建构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三是基于实证分析与论述,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进行现状考察,剥茧抽丝,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透视与归因;四是围绕博弈的条件、内容、类型,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关系进行厘定,明晰多元主体的博弈机理;五是通过数理关系界定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过程中博弈假设、均衡策略,提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博弈均衡优化的建构基础;六是围绕着政府统筹主体、多元治理主体、社会监管主体、师生参与主体,设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模式框架;七是基于协同治理模式的建构,提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保障机制。通过基本理论研究、实然状态研究、问题与原因探究、博弈机理研究、均衡策略研究、模式建构研究、保障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理论溯源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具有深厚的内涵意蕴,并衍生出五个特质与四大价值。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内涵意蕴可凝练为:在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治理中,应包括不同的所有制治理主体,而为了协调好这些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相关的利益诉求,我们应该推崇“协同治理”——通过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共识、集体决策和合力执行等行为去促进公平和提高效率,以达到满足公众和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性、治理目标一致性、治理方式互动性、治理过程持续性、治理内容选择性五个本质特征和包容开放、多方参与、联动高效、工学兼优四大价值诉求。2.从现实状况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存在四种表象、三大问题与五个归因。调查结果显示,多元主体参与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存在意愿不足、动机不同、制度不清、权责不明四种表象,深入分析发现多元主体参与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存在动能不足、路径不顺、机制不善的三大深层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多元主体参与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目标差异性、权责离散性、资源零散性、政策缺失性与机制机械性五个方面。3.从博弈机理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存在两种间性关系、四大博弈内容与三大博弈条件,存在静态与动态两大博弈类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存在合作与冲突、独立和依存两种间性关系,并在价值追求不一致、利益诉求不一致与行动方式不一致三大条件下,围绕利益、权力、权利、风险四大内容展开静态与动态博弈。4.从博弈动态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主体存在博弈假设下的三大动态博弈关系。假设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在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与政府监管部门三方主体按照国有资本行动→非国有资本行动→政府监管机构行动的顺序进行动态博弈,国有资本的侵占概率与惩罚力度呈反比例关系,同时与监管部门的查处成本表现出正相关关系;非国有资本针对侵害行为的上诉成本与非国有资本因诉讼可挽回的利益、发起诉讼面临的赔偿支付、以及可能获得的惩罚收益补偿呈正相关关系;监管机构查出侵占行为的概率与其惩罚力度以及非国有资本面临的诉讼赔偿损失呈反向关系。5.从博弈策略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主体可建立基于价值基础与制度基础的动态均衡策略。为促进各主体之间形成平衡协调甚至联动的治理关系,各主体应采取建立一种综合自身利益与他方利益、衡量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把握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基础,且需要从组织架构、职责职权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相应的制度基础这样一种均衡策略。6.从协同效果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主体应基于四大原则与三大机制进行框架设计和模式再造。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主体应基于利益共享、多元共治、责权利明晰与开放治理四大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主体诉求认同、权责关系协调协同三大机制,通过协同合作、共商共谋、依据共同契约规则,对共同支配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多元主体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形成均衡态势,在识别、测度均衡态势与既定目标差距的基础上,促进治理系统的自组织内微调与妥协,继而保证协同治理目标得以实现。7.从政策建议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需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与制度生态。健全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扶持体系,明确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科学界定协同治理主体的职责职权,完善协同治理的利益协调和权利保护制度,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奠定良好的法制环境与制度生态。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治理关涉多元主体,既带来活力与优势,又带来挑战与问题,只要找到合适的策略,即可破题发展、脱困前行。在无时无处不在的矛盾运动与博弈过程中,各治理主体在利益、权力、权利、风险等方面持续不断的进行着动态博弈,由于受到利益诉求、价值追求和行动逻辑不一致的先天约束,导致博弈困境的存在,也造成了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难以走出协同治理困境。若对博弈策略施以改进,各主体能在充分尊重各自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以达成共识的规约要求,释放自主治理的潜能,继而发挥最大化的治理效能,在博弈进程中达成最佳均衡点,即便在结构耗散下,也能围绕均衡点不断有序运动,即证明该策略是在维护各方利益最大化或整体利益最大化下的协同治理均衡策略。以此多元博弈的动态均衡策略为依据,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治理模式进行改进再造、流程重塑与机制革新,是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共治共赢目标效果达成的最优路径抉择和最佳操作选择。并期待基于这一分析范式和治理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为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

张玲[2](2019)在《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问题的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省属高校数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经历了从免费到部分收费再到全面收费的历史性转变,这在我国高校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收费制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经费来源,极大地缓解了财政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为我国高校扩大规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快速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历史角度来看,高校收费制度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但是,全面收费制度实行的二十年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的问题,不断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与成本补偿政策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整理,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一方面,对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成本、高校收费、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梳理了我国实行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理论基础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投资理论、教育投资收益理论以及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理论;而我国实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政策主要是基于我国居民投资高等教育意愿及能力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优质发展的需要等。其次,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分析了国外几个国家的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制度,并且以江苏省为例具体分析了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分担的实施现状,从而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高校收费与成本分担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结构不合理,政府公共投入比例较低,而社会投入比例较高,各高校自主创收能力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国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相应的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政府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建立完善的高校学费动态增长机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资高等教育等措施。

范国睿[3](2018)在《教育制度变革的当下史:1978—2018——基于国家视野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文本分析》文中认为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宏观背景下,借助历史文献,结合标志性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事件,考察我国教育制度变迁发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制度变迁大体经历拨乱反正、恢复和重建教育制度,全面启动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以基于市场机制的制度变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调整教育政策、从效率走向公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五个发展阶段。回顾、总结和反思中国教育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成败得失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和保障建设,有助于为促进未来中国教育的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理智智慧。

安晓静[4](2014)在《浅析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背景及其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来临,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中观层面,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解决长期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本文论述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内外背景以及对目前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评议。

安晓静[5](2013)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及其背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中观层面,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具体分析了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学校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区别与联系,明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以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内外背景。

王安兴[6](2013)在《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份制是源于经济领域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局势,客观上促进了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近20多年来,国内股份制办学及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领域及独立学院等方面,而系统、全面地研究高职教育领域的股份制办学尚为鲜见。本论文围绕股份制办学体制这一新的办学模式,立足教育管理视角,借鉴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已有股份制办学理论,从梳理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现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比较系统地论证了我国高职院校实行股份制办学体制的动因及可行性,对我国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中的产权运作及内外部治理模式进行比较详细系统的分析,归纳出高职院校实施股份制办学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发展与完善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一些思路与对策。内容包括七个章节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我国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实践;第四章,高职院校实施股份制办学的成效与经验;第五章,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第六章,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第七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本研究拓展了我国高职教育办学体制研究领域,在特定层面丰富了高职教育管理理论,对国内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要把教育股份制付诸于高职教育领域的办学体制改革时,需要历经从观念创新到创新实践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检验。2.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改革与发展主要是由其所面临的内外部客观形势决定的,即体制创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综合动力模式。3.实行股份制办学的高职院校,其制度体系的整体性设计与安排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制度的理念创新与实施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条件因素,即其价值性因素;二是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逻辑性条件因素,即其合理性因素。

袁文娟[7](2010)在《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高校在办学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按照民营机制运作的二级学院。借靠公办高校的优势,这种二级学院迅速发展。2003年为了规范二级学院的办学行为,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这类学院一个全新的名称——独立学院,此后独立学院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截止2010年3月2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2所。独立学院在保证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部分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从梳理独立学院发展历史出发,总结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因素,指出实施股份制办学可能是独立学院走出现实困境的合理选择。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述了研究目的、内容、意义和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关于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简要评价。第二部分梳理了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股份制办学可能是其走出现实困境的合理选择,并对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产生与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阐述了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理论基础,并从分析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现实可行性入手,认为股份制办学应是独立学院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阐述了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优势。第四部分考察了三种类型的独立学院实施股份制办学的具体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独立学院实施股份制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就独立学院在实施股份制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完善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结构;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薪金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按照股份制的要求进行“契约化”设计。

赵培玲[8](2010)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股份制学校的理性分析》文中提出股份制学校借鉴股份制在企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将股份制引入教育领域,是创新民办教育办学模式的形式之一。股份制学校通过引入股份制的运行方式筹措教育经费,改革教育管理模式。但由于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股份制学校跟股份制企业相比,更强调学校的公益性和主体性。融资的高效性是股份制学校相对于其他民办教育办学模式最大的优势,股份制有利于分散股东投资风险,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但是要求法人财产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股份制学校在管理模式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其股东在经济利益上只收获股息。股份制学校的出现无疑为传统的教育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对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的勇敢尝试,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尤其对民办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股份制学校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对于学校是否营利,股东回报方式,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股份制学校在我国的出现是伴随着掌声和质疑的,学者们对它的存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有大量的学者对这一办学模式持坚定否决态度,这对系统化理论的研究将带来不利影响,对教育股份制的存在和发展也会带来很大障碍。所以,对我国的股份制学校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在外部运行机制上予以保障。本文将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选题背景和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问题;第二部分:解释本文涉及到的相关名词,阐述股份制、股份制学校,并简要分析股份制学校和股份制企业之间的异同;第三部分:阐述我国股份制学校的发展现状,阐述股份制学校的运行模式;第四部分:阐述我国股份制学校的优势,并以教育学、经济学、教育法学相关理论分析目前的义务教育股份制学校在股东回报方式、政府定位以及股票发行等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教育学、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相关理论的应用,从更全面的角度为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依据,为义务教育股份制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成长群,万玲莉[9](2008)在《地方公立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标准和依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股份制有许多制度创新和值得公立高校学习借鉴的地方,但这未必是地方公立高校采用股份制办学的充分理由,同时,地方公立高校能否采用股份制改革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办学经费短缺问题。判断地方公立高校能否股份制改革的标准和依据应该是:股份制办学会不会损害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会不会改变公有制性质,会不会使国有资产流失。

潘力[10](2006)在《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内容摘要: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人力资本投资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作为人力资本投资载体的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面临人口规模的长期压力、人口高峰的巨大压力,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强烈需求,面临进入WTO后我国基础脆弱的高等教育将与国际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高等教育始终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05年已经达到2100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21%。在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推进,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历史性挑战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必然会在一个时点上跨越50%的门槛,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将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一的高平台上,并伴随人口规模稳定向前的持续增长而继续稳步扩大。即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及增长的基本态势,连同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长、高位运行的基本格局。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始终是支撑能力有限的短缺财政,这就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增长、高位运行的基本态势将始终面临财政投入的困扰,必须推进和加快适应市场化背景和基本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构建、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内部分析,尽管处于大众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重大改革和建设问题,最突出的核心问题仍然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问题。办学经费问题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投融资体制问题。无论目前还是今后,现行的高等教育经费体制都难以支撑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这也是高等教育收费成为持续性的整个社会全面关

二、对教育股份制办学形式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教育股份制办学形式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元博弈与动态均衡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一)时代诉求: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与路径优化
        (二)理论探析: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升华
        (三)实践探索: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模式再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研究
        (二)高职教育协同治理的研究
        (三)混合所有制协同治理的研究
        (四)基于博弈的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研究
        (五)文献评析的发现与启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
    四、理论基础
        (一)产权相关理论
        (二)博弈均衡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四)耗散结构理论
    五、本章小结
第一章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意蕴诠释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混合所有制
        (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
        (三)治理
        (四)协同治理
    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制度变迁
        (一)发展阶段
        (二)分类解析
        (三)典型案例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
        (一)内涵剖析
        (二)本质特征
    四、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价值诉求
        (一)形成包容开放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
        (三)建构联动高效的现代治理机制
        (四)创建工学兼优的人才培养体系
    五、多元博弈:分析框架构建
        (一)关键问题及其审思
        (二)分析框架构建的逻辑基础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现实扫描
    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信效度检验
    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
        (二)行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调查研究的结论
        (一)参与混改的意愿不足
        (二)参与治理的动机不同
        (三)参与治理的制度不清
        (四)参与治理的权责不明
    四、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深层问题透视
        (一)参与混改的动能不足
        (二)参与混改的路径不顺
        (三)参与混改的机制不善
    五、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目标的差异性
        (二)权责的离散性
        (三)资源的零散性
        (四)政策的缺失性
        (五)机制的机械性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博弈机理
    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博弈主体
        (一)协同治理的内外结构
        (二)协同治理的主体构成
        (三)协同治理的间性关系
    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博弈内容
        (一)利益博弈
        (二)权利博弈
        (三)权力博弈
        (四)风险博弈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博弈策略
        (一)协同治理过程中博弈条件分析
        (二)协同治理过程中博弈类型分析
    四、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博弈机理
        (一)静态博弈机理
        (二)动态博弈机理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动态均衡
    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多元博弈模型构建
        (一)博弈假设
        (二)博弈矩阵
    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动态均衡分析
        (一)国有资本博弈行为分析
        (二)非国有资本博弈行为分析
        (三)政府监管机构博弈行为分析
        (四)动态均衡结果讨论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动态均衡优化的建构基础
        (一)价值基础
        (二)制度基础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模式再造
    一、基于动态均衡策略的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原则
        (一)利益共赢的原则
        (二)多元共治的原则
        (三)责权利明晰原则
        (四)开放治理的原则
    二、基于动态均衡策略的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模式再造框架
        (一)协同治理模式的界定
        (二)协同治理模式的框架
    三、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模式保障机制
        (一)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统筹机制
        (二)深化多元主体诉求博弈的认同机制
        (三)明晰多元主体权责关系的协调机制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配套支持法律政策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完善相关的政策扶持体系
    二、明确协同治理主体的职责职权
        (一)明确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是权责明晰的基础
        (二)科学界定和划分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
    三、完善协同治理的利益协调和权利保护制度
        (一)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资本双方的利益协调机制
        (二)完善权利保护制度,保障资本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学习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2)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问题的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省属高校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 文献评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教育成本
        (二) 高等教育成本
        (三) 高校收费
        (四)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一、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的理论基础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公共产品理论
        (三) 教育投资收益理论
        (四)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理论
    二、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的现实依据
        (一) 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调整
        (二) 高等教育个人支付能力的提高
        (三)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现状分析
    一、发达国家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现状分析
        (一) 美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模式
        (二) 日本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模式
        (三) 法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模式
    二、发展中国家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现状分析
    三、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现状分析
        (一)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投资水平
        (二) 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成本政府分担现状
        (三) 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家庭及个人分担现状
    四、中外高校收费与成本分担水平比较
        (一)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
        (二)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及其变化趋势
        (三)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的国际比较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苏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的实证研究
    一、江苏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总体概况
        (一)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 江苏高等教育经费来源
    二、江苏省城乡居民对高校收费支付能力比较
        (一) 江苏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情况
        (二) 江苏省城乡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三、江苏省不同类型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现状分析
        (一) 江苏省不同类型高校经费收支情况
        (二) 江苏省不同类型高校经费来源情况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中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投入水平较低
    二、不同高校教育成本补偿差异较大
    三、受教育者个人及家庭负担较重
    四、高校自主创收能力不足
    五、社会捐赠等收入不足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
        (一) 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二) 缩小各地区高等教育政府投入差距
        (三) 缩小不同类型高校的政府投入差距
    二、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一) 建立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
        (二) 制定吸引社会捐赠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完善的高校学费动态调整机制
        (一) 完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机制
        (二) 建立高校学费动态调整机制
    四、完善我国高校奖助学金制度
        (一) 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奖助学金体系
        (二) 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教育制度变革的当下史:1978—2018——基于国家视野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拨乱反正, 教育制度的恢复与重建 (1978—1984年)
二、改革教育体制, 教育制度变革的部署与展开 (1985—1991年)
三、探索市场机制, 以制度变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992—2002年)
四、从效率走向公平, 教育制度变革的调整与持续 (2003—2009年)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变革 (2010年至今)

(4)浅析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背景及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内外背景
    ( 一) 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内背景
    ( 二) 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际背景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现状
    ( 一) 现代学校制度在理论上的争议
    ( 二) 现代学校制度在实践上的探索

(5)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及其背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解析
    (一) 制度和学校制度的基本概念
    (二)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内涵
    (三) 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学校制度
        1. 传统学校制度的依附性与现代学校制度的独立性。
        2. 传统学校制度的封闭性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开放性。
        3. 传统学校制度的单一性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多元化。
    (四) 现代学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
        1. 二者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不同。
        2. 二者的价值追求不同。
二、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内外背景
    (一) 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内背景
        1. 传统学校制度存在的问题是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内在因素。
        2. 对“教育股份制”的探索是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外在动因。
        3. 政府的政策引导大大推进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进程。
    (二) 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国际背景
        1.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
        2. 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6)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小结与借鉴
    1.3 基本概念
        1.3.1 股份制
        1.3.2
        1.3.3 股份制办学体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2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理论基础16
    2.1 产权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16
        2.1.1 产权理论
        2.1.2 产权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2 股份制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2.1 股份制理论
        2.2.2 股份制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3 公司经营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3.1 公司经营理论
        2.3.2 公司经营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第三章 我国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实践
    3.1 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社会背景
    3.2 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历史沿革
        3.2.1 启动阶段——非政府参与股份制办学的高职院校
        3.2.2 探索阶段——政府参与股份制办学的高职院校
        3.2.3 深入阶段——以高职院校为母体的股份制二级学院(系或专业)
        3.2.4 股份制办学的高职院校的类型
    3.3 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的典型案例
        3.3.1 “私人+私人”的高职院校——广州私立华联学院
        3.3.2 “政府+学校+企业”的高职院校---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3.3.3 “企业+企业”的高职院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3.3.4 “学校+企业”的高职院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
        3.3.5 案例分析与小结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施股份制办学的成效与经验46
    4.1 产权明晰,权责分立
        4.1.1 学校法人产权清晰
        4.1.2 校内各主体权责分立
    4.2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自我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
        4.2.1 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
        4.2.2 重视内部激励与监督约束
    4.3 校企“双主一体”办学和“工学结合”教学的优势与特色
        4.3.1 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四方受益
        4.3.2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
        4.3.3 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4.3.4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4.4 高职教育的社会性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
    4.5 办学资金与运行经费有了制度性保障
    4.6 为社会资本的寻利性和学校教育的公益性找到了平衡点
    4.7 对非股份制办学的高职院校具有可借鉴与参考价值
第五章 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1 组织发展目标定位的不确定性
        5.1.1 股份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化发展的矛盾
        5.1.2 组织发展目标与公司化治理方式的冲突
    5.2 管理体制建构的瓶颈
        5.2.1 内在结构的矛盾与冲突
        5.2.2 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5.3 市场经济发展对股份制办学体制的挑战
        5.3.1 学校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性
        5.3.2 学校系统结构的优化组合程度
        5.3.3 和其他类型学校的相互借鉴
    5.4 股份制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筹集与持续性办学的困境
        5.4.1 办学资金额度巨大
        5.4.2 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的缺失
    5.5 传统文化观念对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的质疑
    5.6 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矛盾
        5.6.1 培养规模扩张导致师资匮乏问题突出
        5.6.2 仪器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5.6.3 办学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5.6.4 学校规模扩张导致日常性资金流动紧缺
    5.7 高职教育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5.7.1 生源竞争的压力
        5.7.2 人才竞争的压力
        5.7.3 发展机遇竞争的压力
    5.8 专门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缺失
第六章 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6.1 进一步深化教育股份制理论的研究
        6.1.1 加强股份制理论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和应用性研究
        6.1.2 加强产权理论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实践与应用性研究
        6.1.3 加强公司经营理论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实践与应用性研究
    6.2 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6.2.1 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6.2.2 树立正确的资本受益观
    6.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6.3.1 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保障法人办学自主权
        6.3.2 健全学校管理体系,明确机构管理权责
    6.4 确立自主而高效的治理结构
        6.4.1 建立教育产权制度
        6.4.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5 完善教育政策法规,构建多元的融资渠道与平台
        6.5.1 完善财政性教育政策法规
        6.5.2 建立多元的社会融资渠道与平台
        6.5.3 发行教育金融证券,挖掘学校自身融资能力
    6.6 形成规模、质量、效益协调的发展机制
        6.6.1 适度规模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外在机制
        6.6.2 优化专业结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机制
    6.7 改革招生与教学制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6.7.1 改革招生制度,创新宣传方式
        6.7.2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8 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6.8.1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
        6.8.2 确立“双师型”的高职教育师资发展理念
        6.8.3 建立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培养的成效机制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7.2.1 股份制高职教育的层次体系探讨
        7.2.2 股份制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7)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独立学院
        1.4.2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
    1.5 相关文献综述
        1.5.1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内涵
        1.5.2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1.5.3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路径
        1.5.4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调查访谈
        1.6.3 案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背景与现状
    2.1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背景分析
        2.1.1 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2.1.2 当前独立学院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产生
    2.3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现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抉择
    3.1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理论基础
        3.1.1 产权理论
        3.1.2 教育民营化理论
    3.2 股份制办学: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抉择
        3.2.1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现实可能性分析
        3.2.2 股份制办学应是独立学院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
        3.2.3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优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若干个案探讨
    4.1 “公立高校+私人企业”模式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个案分析
    4.2 “公立高校+政府”模式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个案分析
    4.3 “公立高校+政府+私人企业”模式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个案分析
    4.4 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案例剖析
    4.5 独立学院实施股份制办学的问题分析
        4.5.1 管理层职位设置重叠导致权责不对等
        4.5.2 学院内部治理机制缺失
        4.5.3 对公立高校无形资本的低估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5.4 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收益分配不明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的若干建议
    5.1 完善独立学院治理结构
        5.1.1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防止“一股独大”
        5.1.2 积极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完善董事会制度
    5.2 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薪金激励和约束机制
        5.2.1 丰富股权机构,将人力资本纳入股权范围
        5.2.2 借鉴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管理模式,扩大校长管理权限
    5.3 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按照实际价值将其纳入股权范围
    5.4 按照股份制的要求进行“契约化”的设计
        5.4.1 建立完善的法人组织机构依法对其所拥有的财产进行运作和支配
        5.4.2 完善产权进出机制
        5.4.3 明确增值部分财产和剩余财产的分配办法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股份制学校的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名词解释
    2.1 股份制
    2.2 股份制学校
    2.3 股份制学校与股份制企业
第3章 我国股份制学校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股份制学校的兴起与发展
    3.2 股份制学校的办学形式
    3.3 股份制学校的运行机制
        3.3.1 股份制学校的融资
        3.3.2 管理模式
        3.3.3 股东回报
        3.3.4 政府作用
        3.3.5 遵循市场化原则
第4章 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股份制学校的评价及理论分析
    4.1 股份制学校的优势
        4.1.1 股份制学校具有筹集和保障资金稳定上的优势
        4.1.2 股份制学校具有分散风险优势
        4.1.3 股份制学校有利于产权明晰
        4.1.4 教育公司制股份制学校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4.1.5 股份制学校为我国民办教育开创了新的办学形式
    4.2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股份制学校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4.2.1 对股份制学校股东有限责任理解的片面性
        4.2.2 股份公司制学校的"双法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4.2.3 股东合理回报问题
        4.2.4 股份制学校能否始终保持教育的本质
        4.2.5 义务教育阶段股份制学校的寻租行为和政府的权责失衡
        4.2.6 股份制学校的股权转让问题
        4.2.7 股份制学校的破产清算体制不完善
第5章 总结与建议
    5.1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对股份制学校的法律约束
        5.1.1 建校的经费来源及政策支持
        5.1.2 明确股权构成与办学经费来源
        5.1.3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5.2 加强股份制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5.2.1 完善股份公司制学校的"双法人"制度
        5.2.2 建立科学、明晰的学校财务制度
        5.2.3 完善学校的终止清算机制
    5.3 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
        5.3.1 明确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
        5.3.2 强调政府部门对我国义务教育的监管责任
    5.4 建立教育资本市场
    5.5 设立相关的外部监管机构
    5.6 客观对待股份制办学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地方公立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标准和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教育领域股份制兴起与现状分析
二、股份制办学在公立高校推广的探讨
三、判断地方公立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标准和依据
    (一) 股份制办学会不会损害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
    (二) 地方公立高校采取股份制办学会不会改变公有制性质。
    (三) 地方公立高校采取股份制办学会不会使国有资产流失。

(10)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人力资本投资: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结构和方法
    第二章:中国人口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人口资源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中国人口资源发展变动的趋势分析
    第三章、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经验和结论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的投资分析
    第四章、高等教育: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与结构演进考察
        第一节 专业化分工及人力资本专业化生产的结构效应
        第二节 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第五章、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与问题、发展中国家普遍缺陷和一般阶段性制约和人口大国转变特殊障碍的制度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证篇——高等教育投融资制度的理论分析及其制度创新
    第六章、高等教育投资制度的理论和公共政策考察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准公共服务的一般理论与事业支出
        第三节 事业产品的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产品的公共政策考察
    第七章、公共财政支出理论与我国现行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状况考察
        第一节:关于公共财政支出理论
        第二节 我国教育经费总体状况考察
        第三节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支出考察
    第八章、公共教育财政制度:问题、改进及重构讨论
        第一节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现行公共教育财政中的制度性问题的分析与改革预期
    第九章、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分级办学制度和分级财政体制的相关考察及改进
        第一节 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的供给体制探讨
        第二节 建立高等教育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实施民办高校公共财政补贴制度的思考
    第十章、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选择
        第一节 我国一般准公共服务的体制选择
        第二节 我国的非义务教育服务体制选择
        第三节 产权、收费: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
    第十一章、我国高等教育产权制度多元化改革探讨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现状分析与模式选择
    第十二章、探索建立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关于融资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以及对高等教育融资的启示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融资理念
    第十三章、高等教育融资体系构建
        第一节 高等教育融资体系之一:间接融资
        第二节 高等教育融资体系之二:直接融资
        第三节 高等教育融资体系之三:信用担保
        第四节 高等教育融资体系之四:其他融资方式
后记

四、对教育股份制办学形式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博弈与动态均衡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协同治理研究[D]. 郭光亮. 西南大学, 2019(05)
  • [2]我国高校收费与成本补偿问题的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省属高校数据分析[D]. 张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3]教育制度变革的当下史:1978—2018——基于国家视野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文本分析[J]. 范国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5)
  • [4]浅析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背景及其研究现状[J]. 安晓静.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09)
  • [5]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及其背景分析[J]. 安晓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 [6]高职院校股份制办学体制研究[D]. 王安兴. 天津大学, 2013(12)
  • [7]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研究[D]. 袁文娟. 广州大学, 2010(05)
  • [8]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股份制学校的理性分析[D]. 赵培玲. 陕西师范大学, 2010(03)
  • [9]地方公立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标准和依据[J]. 成长群,万玲莉.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5)
  • [10]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 潘力.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关于教育股份制形式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