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景区酒店“航母”启航

中国首家景区酒店“航母”启航

一、全国首家景区饭店“航母”启航(论文文献综述)

江珊[1](2010)在《基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公共服务业态研究 ——以旅游集散中心和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都市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上海的都市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服务业中的佼佼者,是上海的重要产业之一。在都市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股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那就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旅游公共服务业态。从都市旅游的视角研究公共服务业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形势对都市所需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诉求。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素质与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并不表现为旅游饭店星级的多少、旅游景区的开发档次,而在于缺失必要的旅游公共服务。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概念体系及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剖析,引出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产生背景及其对都市旅游产生的能动影响。本文将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细分为政府主导型运营模式、市场主体型运营模式以及社会志愿型运营模式三大类。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进而分析得出旅游集散中心采用的是“市场+政府”运营模式,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则是“社会+政府”运营模式,并分别对这两种典型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概括两个中心的功能特征再进一步从管理方式、运作方式、盈利方式及治理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其运行机制。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即第1章和第2章。第1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第2章在国内外关于业态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对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范畴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接着进一步分析了旅游公共服务业态区别于一般业态的特征,从而为后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过渡部分即第3章。在这一章里主要对上海的都市旅游与公共服务业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既提出了都市旅游是公共服务业态产生的背景,同时也指出公共服务业态对都市旅游所产生的能动影响。第三部分,模式探讨部分即第4、5章。这是本文的核心和重点部分。第4章探究了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三种运营模式。第5章本文对旅游公共服务业态进行了运行机制分析,提出了组成旅游集散中心运行机制的三个方面: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与盈利方式,以及工业旅游促进中心运行机制的三个组成部分:管理方式、运作方式和治理机制。第四部分,结论部分即第6章。总结论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秦学[2](2004)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世界性、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步伐,尤其以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合作、旅游研究合作,国内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促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旅游业“五个一起上”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发展、开放扩大、政策英明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国内旅游形成了的以广东开放地区为先导、以江南繁盛之地为中心,神州大地、自南向北、由东往西的蓬勃发展之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业潜能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各地旅游业出现了突破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界限,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协作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普及之势。进入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各具特色、规模有别、层次不同的旅游区域层出不穷。这些旅游区域内各旅游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之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旅游业合作,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合作内容日益全面,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效果越来越明显。 在国内各个旅游合作区域中,以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体的“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是旅游业区域合作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粤港澳旅游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及南亚的过渡地带,处于极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区域以广东、香港和澳门三省(特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到周边的海南省、广西东南部、湖南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我国目前范围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跨省(区)旅游合作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地提出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构想,形成三地旅游业合作的理论雏形;以1993年12月成立的“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机构”为标志,三地旅游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港澳相继回归祖国,2003年广东与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市场的开放,2004年内地与港澳两个CEPA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概念的提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合作进入迅速提升“广(度)深(度)高(度)速(度)”的阶段。10年来,粤港澳三地旅游业通过密切合作、荣辱与共,已高度融为一体,成为国内最活跃、亚洲知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区域。作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家旅行社销售这一旅游线路。“大珠江三角洲紧密整合型经济区”和“粤港澳旅游金三角”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根据以上背景,以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为案例,全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协调机制与对策等深层次问题。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论文首先按照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旅游业跨区域合作进行全面的综述。论文在简要分析世界旅游合作的背景和总体格局后,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业区域关系总体态势、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概貌以及国内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典型案例,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区域旅游业合作的壮观图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的宏观背景。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成长的一般规律,侧重分析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扩张以及由此引起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原理。接着深入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地理学原理、社会学和文化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等理论机制,并从区域利益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产业空间扩张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对中国及粤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从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中国旅游业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入微地分析;也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合作存在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作了深入探讨。使人们对粤港澳三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对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第三部分,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旅游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包括区域模式、合作主体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并以粤港澳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不仅系统回顾了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历史和发展阶段,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 论文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区域协调机制的特殊性,指出政府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对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合作协调机制的演变历程及特点、本区域旅游业合作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详细

二、全国首家景区饭店“航母”启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首家景区饭店“航母”启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公共服务业态研究 ——以旅游集散中心和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需要公共服务业态
        1.1.2 政策背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需要公共服务业态
    1.2 研究设计
        1.2.1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2.2 研究基本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2.4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都市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3.2 旅游业态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公共服务概念界定
        2.1.2 旅游公共服务业态范畴的界定
        2.1.3 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特征
        2.1.4 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服务内容及分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业态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4 公共治理理论
第三章 都市旅游与公共服务业态的互动研究
    3.1 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3.1.1 上海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3.1.2 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总体特征
    3.2 都市旅游与公共服务业态的互动关系
        3.2.1 都市旅游对公共服务业态产生的背景影响
        3.2.2 公共服务业态对都市旅游发展的能动影响
第四章 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运营模式
    4.1 旅游公共服务业态主要运营模式
        4.1.1 政府主导型运营模式
        4.1.2 市场主体型运营模式
        4.1.3 社会志愿型运营模式
    4.2 旅游集散中心运营模式:市场+政府
        4.2.1 旅游集散中心概况
        4.2.2 "市场+政府"模式出现的条件
        4.2.3 "市场+政府"模式的具体运营
    4.3 工业旅游促进中心运营模式:社会+政府
        4.3.1 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概况
        4.3.2 "社会+政府"模式出现的条件
        4.3.3 "社会+政府"模式的具体运营
第五章 旅游公共服务业态的运行机制
    5.1 两个中心功能特征分析
        5.1.1 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特征
        5.1.2 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的功能特征
    5.2 旅游集散中心的运行机制分析
        5.2.1 管理方式
        5.2.2 运作方式
        5.2.3 盈利方式
    5.3 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的运行机制分析
        5.3.1 管理方式
        5.3.2 运作方式
        5.3.3 治理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后记
附录一: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访谈记录
附录二:工业旅游促进中心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旅游研究进展及本文宗旨
    一、 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1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简述
        2 中国旅游研究概要
    二、 旅游研究的趋势展望
    三、 本论文研究宗旨与研究范畴
        1 本文的出发点和立论依据
        2 论文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3 研究方法与特色
第二章 背景综述--世界旅游业区域协作联合浪潮
    一、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背景、总体格局
        1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组织
        2 世界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总体格局
    二、 典型案例--世界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实证分析
        1 区域层次的旅游业合作框架
        2 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状况
    三、 中国的实际--国际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总览
        1 中国旅游业跨国(区域)联合发展概况
        2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蓬勃形势
第三章 机理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动力机制
    一、 基本概念与范畴
    二、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 经济学理论
        2 地理学原理
        3 社会学和文化学理论
        4 系统论
    三、 区域旅游业成长与空间扩张机制
        1 区域旅游业成长的一般过程与阶段
        2 区域旅游业空间扩张与旅游业区域竞争
        3 旅游业空间演进之趋势--跨区域协作联合
    四、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区域利益机制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的微观动力机制
        3 旅游产业空间扩张机制
第四章 实证分析--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区域反映
    一、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1 中国旅游业区域差异及问题分析
        2 中国的旅游“行政区经济”剖析
        3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必要性
        4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现实条件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内在机理分析
        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自然基础
        2 人文历史的悠久性与传承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文化渊源
        3 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社会必然
第五章 模式探讨--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特征
    一、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模式的解析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分析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模式总结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概述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历史回顾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典型案例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模式探讨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模式探讨
第六章 协调机制及创新--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实施保障
    一、 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分析
        1 旅游业协调机制的特殊性
        2 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机制简析
    二、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分析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的演变轨迹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机制评述
    三、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1 “一国两制”--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硬性约束
        2 “行政区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合作的最大障碍
        3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广东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4 现行协调机制:粤港澳旅游业联合发展中的不完善
    四、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创新机制探讨
        1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区域创新机制--支持系统创新
        2 粤港澳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协调新机制探索
第七章 总结与思考
    一、 本文主要观点总结
        1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方面
        2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形态模式方面
        3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协调机制方面
    二、 粤港澳旅游合作区域未来走向的思考
        1 无障碍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功能特征的未来定位
        2 泛珠三角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空间成长的必然走向
        3 世界级旅游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业合作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中国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趋势之思考
        1 中国国内旅游业区域合作趋势的思考
        2 中国旅游业跨国(地区)合作前景
附图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论文及相关成果
致谢

四、全国首家景区饭店“航母”启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公共服务业态研究 ——以旅游集散中心和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为例[D]. 江珊. 上海师范大学, 2010(09)
  • [2]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 秦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标签:;  ;  

中国首家景区酒店“航母”启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