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骨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

穿骨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

一、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论文文献综述)

彭岸雄[1](2021)在《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在脑室铸型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脑室铸型出血应用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A组(31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前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 B组采用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腰大池引流时间、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腰大池引流时间及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分别为(5.13±2.35)、(5.21±2.52)h,均短于A组的(7.93±3.74)、(7.90±3.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 B组GO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慢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0,均低于A组的25.81%、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铸型出血应用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清除脑室积血,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改善预后。

高闯[2](2019)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保守治疗方案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液中含有大量炎症及促血管生成因子,但其来源及合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钻孔引流术是CSDH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术后复发率高、老年人基础病多和抗凝药物的广泛使用等原因导致部分病人预后较差,药物保守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唯一获得I级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望成为CSDH治疗的一线方案,但仍有11.2%病人对该疗法无应答需转手术治疗,且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需持续8周甚至更久,仍需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nm的小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以及脑脊液等多种体液中,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然而血肿液中是否存在外泌体及其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分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两部分,基础实验部分拟探明血肿液是否存在外泌体,比较血肿液外泌体与血液外泌体miRNA的差异,并初步探索其对SDH大鼠的影响及对血管生成的调控,进一步加深对CSDH发病机制的理解,临床试验部分将比较单用阿托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疗法对CSDH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优化CSDH药物诊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基础研究部分:(1)收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液,利用超速离心法处理血肿液上清,借助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示踪仪鉴定血肿液上清经超速离心法所得颗粒;(2)构建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借助MRI及mNSS评分评估血肿外泌体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神经功能及血肿大小的影响;(3)利用PKH26试剂盒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HUVEC对血肿外泌体的内吞;(4)分别用CSDH病人血清及血肿液外泌体干预人脐带血内皮细胞(HUVEC),通过细胞因子芯片、PCR及成管实验评价血肿外泌体对HUVEC成管实验、通透性及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5)借助ELISA技术检测正常对照血清、CSDH病人血清以及CSDH病人血肿中ANG-1和ANG-2浓度,并比较对应病人及志愿者外周血实验室检查结果;(6)借助高通量miRNA测序比较正常人血清、慢性硬膜下血肿病血清及血肿液miRNA的差异,并利用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7)借助RT-PCR验证血肿外泌体对HUVEC细胞内mir-144-5p的影响;(8)借助siRNA-mate转染试剂盒及mir-144-5p类似物过表达HUVEC细胞内mir-144-5p,通过成管实验、血管通透性实验、WB以及PCR研究mir-144-5p对HUVEC成管实验、通透性以及ANG-1/ANG-2的影响;临床试验部分:通过志愿者招募及筛选,借助影像学检查、MGS-GCS以及ADL-BI等神经功能评分,前瞻性性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对CSDH病人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基础研究部分:(1)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肿液中存在外泌体,广泛表达外泌体表面标志物CD9、CD63及TSG101,粒径集中在30-100nm范围内,波峰处颗粒直径为74nm;(2)血肿外泌体抑制SDH大鼠血肿吸收,加重神经功能缺陷;(3)HUVEC可内吞血肿外泌体;(4)血肿外泌体干预导致HUVEC成管增多、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2(Angiotensin-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重组人细胞膜糖蛋白(Endoglin)及CXCL4增多,同时显着增加细胞内ANG-2 mRNA,降低ANG-1 mRNA;(5)健康对照组与CSDH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外周血化验无差异,CSDH患者血清和健康对照组ANG-1和ANG-2浓度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而CSDH患者血肿液中ANG-1含量显着降低,而ANG-2含量显着升高;(6)患者血清外泌体与正常对照血清外泌体miRNA未见明显差异,CSDH血肿液外泌体miRNA大部分与血清外泌体一致,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初级胆汁酸代谢、terpenoid backbone biosynthesis pathway、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酮体合成和降解、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细胞内吞、Hippo信号传导途径以及AGE-RAGE信号通路等,血肿液外泌体显着富集mir-144-5p和mir-21-5p;(7)血肿外泌体干预HUVEC可显着提高细胞内mir-144-5p含量;(8)过表达mir-144-5p可导HUVEC细胞成管增多,通透性增加,同时伴随着ANG-1含量下调以及ANG-2含量增加;临床试验部分:本研究共纳入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0例被随机分配至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另外30例则被随机分配至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组。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等基本流行病学特征无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和5周时,联合治疗组血肿减少量显着高于单纯他汀组(分别为2周时23.11±15.37 vs.7.02±13.06 mL,p<0.0001;5周时43.27±19.09 vs.24.23±25.17mL,p=0.0017),5周时联合治疗组MGS-GCS评级为0的患者比例显着多高于单纯他汀组(83.33%vs 32.14%,p=0.0004),提示更好的神经功能改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有4(13.3%)例患者因血肿增大或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分别在入组后14、16、40或48天),而联合治疗组有1例病人(3.3%)在治疗48天后转手术治疗(p=0.161)。联合用药组较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显着提高外周血EPC和Treg数量,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两组病人CD8+T淋巴细胞和CD19+B细胞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外周血化验未见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分类以及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差异,两组病人均无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肌溶解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CSDH血肿液存在外泌体,该外泌体可加重SDH大鼠神经功能缺陷,抑制血肿吸收;体外实验表明血肿外泌体可被HUVEC细胞内吞,促进HUVEC成管增多、ANG-2增多及ANG-1下降;(2)健康对照组与CSDH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无明显差异,血肿外泌体富含mir-144-5p,过表达mir-144-5p可复制血肿外泌体对HUVEC血管生成以及ANG-1/ANG-2的影响,这表明血肿外泌体可能通过过将mir-144-5p传送至HUVEC,引起ANG-1含量下调以及ANG-2含量增加,进而导致成管增多,通透性增加,引起反复出血和新生血管渗出增加,血肿不断增大;(3)联合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可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改善,其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与联合用药显着改善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武来保,李喜云[3](2014)在《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方法在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术后患者基本得到清除或彻底得到清除。CT随访15例,正常12例,脑萎缩2例,轻度局限性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尤其适合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杜文辉,马志锋,刘连菊,马远[4](2013)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主要表现在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 mL。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

刘平文[5](2012)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治疗作用、预防术后复发及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并探讨补阳还五汤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予以复查头颅CT了解患者术后1、3、10、30、90d颅内血肿量的变化。同时记录术后第1、3、10、3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①对照组术后1、3、10d硬膜下血肿量减少,16例患者30、90d硬膜下血肿量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于术后30d复查CT血肿量较前增多,3例于术后90d复查发现血肿量增加;②治疗组术后1、3、10、30d血肿量较减少,术后90d19例血肿基本消失,1例血肿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的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吸收消散,预防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减轻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助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为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王军,畅朝阳,李瑞[6](2011)在《低位钻孔和高低位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低位引流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分析20例经低位钻孔高低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少,少量颅内积气、颅内积液患者自然吸收痊愈。结论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丁大捞,李燕侠,王建伟[7](2000)在《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文中研究指明

高文波[8](2020)在《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治疗重点及难点。血肿形成后可出现占位效应,直接损伤脑组织,并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于此同时,血肿凝结及液化分解的过程可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如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凝血酶、血浆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外科手术治疗可清除脑部血肿,减轻其因血肿所引起的占位效应以及脑组织缺血,还可清除因继发性脑损害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改善预后显得至关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目前存有众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在治疗HBGH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脑内血肿需分离外侧裂这一自然腔隙,仅需切开岛叶,距离基底节血肿腔仅1cm左右,路径较短,易于术中止血。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有利于完全清除血肿,有利于减轻手术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同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避免了切开颞叶皮层可能造成对感觉、运动、语言中枢永久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更适用于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对于优势半球的血肿患者而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患者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手术患者相比遗留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但是大量重要的血管走行于外侧裂,这些血管损伤可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致命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故该入路对手术者的手术技能及手术设备的要求颇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神经影像、神经内镜和导航技术的进步,使得神经外科微创手术达到满意的手术视野暴露效果。神经内镜技术以及相关器械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得其成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外科治疗方案。现有证据仍不能确定脑出血手术方案的一般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寻找更佳的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侧裂、基底节区脑组织形态、动脉及静脉的解剖学研究,为脑出血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其次对经侧裂入路和神经内镜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对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比较,以对比经侧裂开颅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价值。第一部分 外侧裂、脑岛叶以及基底节区显微外科解剖目的:侧裂岛叶基底节区域无论手术类型是动脉瘤、血管畸形还是肿瘤,对外侧裂、岛叶、基底节区及其血管关系的充分认识是进行该区域手术的必备条件。本研究通过对外侧裂、基底节区的相关解剖研究明确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形态解剖结构、动脉供应和静脉引流,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及避免相关手术并发症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成人尸头标本(13例,共26侧)进行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的形态结构、大脑中动脉和侧裂静脉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外侧裂额顶盖及颞盖大部分脑沟、脑回和岛叶脑沟、脑回存在恒定解剖关系,可为到达岛叶的不同部位提供准确的解剖标志。最外侧豆纹动脉是岛叶手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距离岛顶14mm,穿入岛阈内侧15mm的前穿质。大脑中动脉的上干以及分支供应岛叶的前、中、后短回、岛叶短沟、岛周前沟以及岛顶。大脑中动脉的下干以及分支供应岛叶的后长回、岛周下沟以及岛阈。上干和下干共同供应了岛叶的中央沟以及前长回。岛叶动脉均值为94支(77-112支),动脉的直径均值为0.26mm(0.1-0.8mm),每条动脉的起源均可追踪到大脑中动脉的M2段。岛叶动脉以岛叶皮层以及最外囊的供应为主,而应壳核、苍白球以及内囊等部分主要由豆纹动脉进行供应。岛叶穿通动脉常常发自于后岛叶区域中央动脉以及角回动脉,进入到岛叶中央沟后半部分以及岛叶后长回部分,供应放射冠区。侧裂的静脉解剖特征多变异。3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缺如或发育不全,12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是单干,11个半球中侧裂浅静脉是双干。结论:对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区域解剖结构的熟悉与理解,有助于岛叶、基底节区进行手术路径选择,同时在术中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免受损伤。第二部分经外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探究目的:基底节脑出血可损伤内囊,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远端外侧裂入路能有效的缓解基底节脑出血。然而这一入路是困难的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究经远端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手术技巧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采用经远侧外侧裂入路进行基底节出血治疗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录像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外侧裂、岛叶及基底节区域解剖知识,讨论经远侧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38例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远端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治疗,其余2例改为经皮层经颞叶入路。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早期病例的三个阶段:侧裂分离阶段、岛叶造瘘阶段和血肿清除阶段。在随后的病例中,作者采用了适当的手术技术来预防并发症。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可通过经远侧外侧裂入路进行治疗,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经远端外侧裂入路技术难度大。掌握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相关显微外科解剖知识及一定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第三部分神经内镜对于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治疗的手术技巧的研究目的:基底节区出血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之一,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近些年,神经内镜技术以及器械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为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外科治疗方案之一。本部分研究对神经内镜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讨论利用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技巧。结果:39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内镜血肿清除手术,手术时间1.5±0.1h,血肿清除率89.1±3.8%,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无脑积水及死亡发生。多选择经额入路。采用回撤导管鞘逐步清除血肿的方法。对活动性出血内镜直视下电凝止血。结论:神经内镜下基底节血肿清除术可早期降低颅内高压,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具有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良好的视野,手术通路创伤小,对神经功能的破坏小等优势。第四部分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的对比研究目的:目前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方案主要为保守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本部分研究对经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对比,评价两种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分别行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77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内镜下(39例)和经侧裂入路(38例)血肿清除手术,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9.1±3.8%,81.1±4.7%(p=0.001),术后1周GCS评分分别为11.4±2.0,9.2±2.4(p=0.001),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别为 2.3±1.6,3.4±1.5(p=0.002)。结论:基底节脑出血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及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均可达到血肿清除良好的效果,内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

李炳生,韦德华,巫懿鹏[9](2020)在《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取常规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78.6%(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残余液量分别为(23.7±3.6)min、(5.8±0.8)d、(18.3±3.9)ml/月,均低于对照组(43.6±7.6)min、(8.6±1.2)d、(28.3±4.0)ml/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34),低于对照组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疗法显着,并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苏旭[10](2020)在《联合应用直接与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联合直接与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总结血运重建术不同术式的优缺点,讨论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MRA、CTA、DSA、多普勒血管超声)、手术(直接、间接、联合血运重建手术)和并发症、临床预后效果及随访等临床资料。通过对比其术前术后症状好转情况、影像学改变分级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来评价手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临床资料共26例行单侧手术治疗患者:按临床预后评价标准,88.4%(23/26例)临床预后优秀或良好。24例直接重建术后吻合口通畅占87.5%(21/24例)。按造影结果将血供重建效果分级(松岛分级)53.8%(14/26)的手术血供重建效果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术后较术前改善有20例(术前:0分1例、1分10例、2分7例、3分6例、4分2例,术后:0分9例、1分8例、2分6例、3分2例、4分1例)。术后与术前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手术治疗对改善预后有效。共发生7例并发症(脑梗死3例、癫痫2例、TIA 2例),对症处理后好转,较术前均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本研究表明脑血运重建手术是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的术式,其远期疗效尤为明显。

二、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在脑室铸型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A组
        1.3.2 B组
        1.3.3 穿刺成功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腰大池引流时间及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对比
    2.2 两组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2)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保守治疗方案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血肿液外泌体提取、鉴定及功能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试验对象及样品收集
        1.1.2 实验仪器
        1.1.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
        1.1.4 超速离心提取血清和血肿液外泌体
        1.1.5 外泌体鉴定
        1.1.6内皮细胞吞噬外泌体实验
        1.1.7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血肿外泌体干预
        1.1.8成管实验
        1.1.9 血管生成细胞因子芯片(Proteome Profiler Cytokine Array Panel)
        1.1.10 HUVEC细胞RNA提取
        1.1.11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Reverse real-tim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1.12 血肿外泌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影响
        1.1.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人血清和血肿液中ANG-1和ANG-2 含量
        1.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CSDH病人基本情况
        1.2.2 血肿液中存在外泌体
        1.2.3 血肿外泌体抑制血肿吸收
        1.2.4 血肿外泌体加重SDH大鼠神经功能缺陷
        1.2.5 HUVEC细胞可内吞血肿外泌体
        1.2.6 血肿外泌体促进HUVEC细胞形成新生血管增多
        1.2.7 血肿外泌体促进HUVEC细胞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增多
        1.2.8 健康志愿者、CSDH病人血肿和血清ANG-1与ANG-2 含量比较
    1.3 讨论
        1.3.1 血肿液中存在外泌体
        1.3.2 血肿外泌体加重SDH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和促进血肿增大
        1.3.3 血肿外泌体促进HUVEC细胞血管生成增多
    1.4 小结
二、外泌体miRNA测序及mir-144-5p对 ANG-1/ANG-2 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1.3 外泌体RNA提取
        2.1.4 miRNA测序
        2.1.5 RT-PCR
        2.1.6 mir-144-5p过表达
        2.1.7 WB检测ANG-1/ANG-2 蛋白含量
        2.1.8成管实验
        2.1.9血管通透性实验
        2.1.10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血肿外泌体富含miRNA,且大部分mirRNA与血清外泌体一致
        2.2.2 差异miRNA分析
        2.2.3 差异miRNA鉴定
        2.2.4 RT-PCR验证
        2.2.5 血肿外泌体干预提高HUVEC细胞mir-144-5p含量
        2.2.6 mir-144-5p过表达
        2.2.7 过表达mir-144-5p使 HUVEC成管增多
        2.2.8 过表达mir-144-5p使 HUVEC单细胞层通透性增加
        2.2.9 过表达mir-144-5p使 HUVEC ANG-1 下降,ANG-2 升高
    2.3 讨论
        2.3.1 血肿液外泌体miRNA的分布及差异miRNA鉴定
        2.3.2 mir-144-5p促进HUVEC成管增多
        2.3.3 mir-144-5p促使HUVEC通透性增加,同时增加细胞内ANG-2 含量,降低ANG-1 含量
    2.4 小结
三、阿托伐他汀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概念验证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设备
        3.1.3 主要试剂耗材
        3.1.4 实验流程
        3.1.5 治疗前基线病人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状态评估
        3.1.6 药物干预方案
        3.1.7 试验主要疗效指标
        3.1.8 试验次要疗效指标
        3.1.9 流式细胞仪检测EPC、Treg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
        3.1.10 不良事件记录
    3.2 结果
        3.2.1 试验流程
        3.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基线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无差异
        3.2.3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
        3.2.4 次要疗效指标分析
        3.2.5 安全性评估
    3.3 讨论
        3.3.1 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地塞米松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3.3.2 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地塞米松促进血管生成并显着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5)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文献研究
    一、CSDH的形成机理研究
    二、CSDH的治疗进展
    三、对CSDH术后复发的认识
    四、补阳还五汤的作用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入院后第一天开始)
        4 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低位钻孔和高低位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本组病例手术改进
    3.2 本术式优点
    3.3 并发症的防治

(8)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外侧裂、脑岛叶及基底节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经外侧裂入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探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技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及内镜通道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联合应用直接与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2 病理变化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治疗现状
        2.5.1 药物治疗
        2.5.2 外科治疗
    2.6 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一般资料
        3.1.2 纳入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围术期患者管理
        3.2.2 健康指导
        3.2.3 手术方法
        3.2.4 疗效评价和随访
        3.2.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临床疗效
    4.2 造影随访结果
    4.3 并发症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现行各种烟雾病治疗术式及其优缺点
    5.2 手术指征、时机
    5.3 手术疗效分析
    5.4 并发症分析
    5.5 治疗策略
第6章 典型病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在脑室铸型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彭岸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3)
  • [2]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保守治疗方案探索[D]. 高闯.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J]. 武来保,李喜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3)
  • [4]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J]. 杜文辉,马志锋,刘连菊,马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1)
  • [5]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刘平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低位钻孔和高低位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J]. 王军,畅朝阳,李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12)
  • [7]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J]. 丁大捞,李燕侠,王建伟. 新医学, 2000(01)
  • [8]基底节脑出血内镜通道手术与经侧裂手术的对比研究[D]. 高文波. 山东大学, 2020(04)
  • [9]微创穿刺闭式引流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对比[J]. 李炳生,韦德华,巫懿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4)
  • [10]联合应用直接与间接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疗效研究[D]. 苏旭.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穿骨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