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雄,舒晓春[1](2021)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文中提出为了有效地得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给予相关的干预策略,本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600名青少年群体进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和社会信息化转型对青少年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强化青少年心理素质工作建设及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和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等干预策略,从而使青少年在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王觅[2](2018)在《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水平是影响中专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和学习、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中专生年龄发展特点表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他们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个体发展的不同。因此探讨中专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中专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弹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调查。本研究选取天津某职业中专学校的364名中专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专生心理弹性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性别上,父亲版过度保护维度、情绪控制与家庭支持维度存在显着差异;在年级上,父亲版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母亲版过度保护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维度存在显着差异;在父亲文化程度上,拒绝和情感温暖维度存在显着差异;在母亲文化程度上,拒绝和情感温暖维度、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显着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中除父亲版过度保护维度和母亲版过度保护维度外,均与心理弹性的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3)父母教养方式父亲版的拒绝、情感温暖维度和母亲版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维度能显着预测心理弹性。结论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专生心理弹性水平有重要影响,帮助并引导家长采用积极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中专生心理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发育。

曾南华[3](2015)在《反刻板信息对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外界看来中专生具有成绩差、学习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恰当、行为习惯不良等诸多问题。为探索中专生是否将外界评价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本研究将从3个方面着手:探索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中专生特殊的自我认识状态,即是否存在将外界的刻板印象内化的现象;探索改善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方法,探索反刻板信息是否能改善中专生自我刻板印象;探索反刻板信息对改善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教育模式,并确定其效果。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实验一采用访谈法、问卷法收集外群体对中专生的评价。对收集到的词汇从熟悉度、词性、符合中专生的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来探索高中生、中专生是否存在自我刻板印象。同时收集高中生自我刻板化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实验三依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来探索反刻板信息是否会影响中专生的自我刻板印象。实验中采用完全随机的分组方式将60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在内隐联想测验前接受反刻板信息,控制组则没有接受干预。最后测查实验组和控制组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实验四根据实验三结果,探索团体辅导方案是否有效。实验采用完成随机方式,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控制组不接受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方案以提供完善信息为宗旨,主要分为矫正中专生认知偏差、完善自我认识两个方面。在团体辅导前和团体辅导后分别进行内隐联想测验以考察团体辅导的效果。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有:(1)实验一收集到9个熟悉度高的积极词汇,9个熟悉度高的消极词汇可作为IAT的概念词。(2)实验二发现,中专生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明显高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而高中组则没有发现这种显着性差异。(3)实验三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内隐联想测验的效应值(不相容任务和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显着低于控制组。(4)实验四发现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实验数据有显着差异,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数据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也发现,自我刻板效应一直存在。本研究的结论是:(1)中专生存在消极的自我刻板化。(2)反刻板信息能够改善中专生的自我刻板印象。(3)以提供反刻板信息为宗旨的团体辅导可以改善中专生的自我刻板印象。实验也发现自我刻板印象一直存在。

牛润洲[4](2013)在《中专生的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便利地获取自己想要搜集的信息。但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很多青少年迷恋虚拟网络,出现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这已成为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中专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中考、高考压力,但是却面临的就业的考验。本研究以中专生为研究对象,分四个部分对中专生的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探讨。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的由来、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对网络成瘾进行界定,以及当代中专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主要从网络本身的巨大诱惑、中专生自身的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以及社会原因角度分析;在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网络成瘾10个递进式的分级,以及沉迷网络对于中专生身心、经济、学业等方面造成的严重危害;第四部分,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针对中专生的四条建议,即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少年自己共同努力下,网络成瘾这一问题才能得到预防和解决,任何一方力量都无法独自胜任。

佟晓彬[5](2013)在《教师在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文中提出中专生正处于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开始萌生独立意识,但在各方面又都不成熟,因而,引发这个年龄段特殊的心理问题。教师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重视和承担起这份责任。

李慧玲[6](2013)在《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处于新世纪、新时期的中专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是也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心理冲突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中专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地成为各所中职院校共同关注且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深入的研究了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促进中专生的健康成长。

宇文玉昕[7](2013)在《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考查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于中专生安全感的影响,探索提高中专生安全感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者在石家庄市某中专学校随机选取一个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在征得了学校领导以及两个班班主任老师的同意后,确定将选取的两个班的全体同学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通过抽签的形式,最终确定A班为实验组,B班为控制组。本次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实验组按照研究者制定的旨在提高个体安全感的成长性团体咨询方案接受为期十次的成长性团体咨询,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团体咨询。在干预前对实验组控制组成员进行《安全感量表》测试取得实验组控制组的前测数据,同时选取实验组两个安全感得分最低的个体作为观察对象,在团体咨询过程中,由主持人对被试的行为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期通过前测得分低的两个被试的分数变化、行为观察记录以及对教师和同学的访谈报告,来考查中专生低分个体在接受团体咨询后在《安全感量表》的分值以及被试行为上的变化,以此论证本次团体咨询对于个体行为改变的有效性。在所有的团体咨询活动结束后,利用《安全感量表》对实验组控制组全体成员施测,从而收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数据,并对低分个体被试进行访谈,尽量排除主持人观察和记录的主观性。取得控制组的后测数据后,出于伦理学考虑,为其举办有关提高安全感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讲座。在团体咨询活动结束5个月之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追踪评估。本研究用到的评估工具主要有《安全感量表》以及改编的《追踪评估单》。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成长性团体咨询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安全感水平没有显着差异。经过成长性团体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以及安全感总分上的前后测的差值高于控制组,并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意义。实验组成员的后测和前测差值与追踪测试和前测差值在安全感总分及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上无显着差异。追踪测试同时显示在团体咨询结束5个月之后,团体成员把从团体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了生活当中去,并且报告自己的改变带动了身边人的变化。个案研究部分显示经过本次成长性团体咨询,低分个体在行为表现以及《安全感量表》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上有了显着地改变。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成长性团体咨询是一种有效的提高中专生安全感的干预方式,能够显着提高中专生的安全感水平并且具有长期效果,中专生经过团体咨询后,安全感水平得到改善。(2)本研究中设计的旨在提高中专生安全感的成长性团体咨询方案是一套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经过细化和修订可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边静[8](2012)在《网络背景下中专生心理健康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网络丰富了中专生的课余生活,扩展了知识面,但若使用不当也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中专生接触网络年限和上网的内容来探讨网络使用对中专生心理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提出一些维护心理健康正确使用网络的策略。

纪秋红[9](2011)在《中专生家庭环境、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盘锦市136名中专生和154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库珀史密斯的自尊量表(SEI)、家庭环境量表(FES-CV)、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别测查被试的自尊状况、家庭环境情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中专生的自尊、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并挖掘自尊、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中专生自尊的平均分低于高中生自尊的平均分,但不存在显着差异,中专生的自尊在性别、年级以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2、中专生的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因子的平均分低于高中生,而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各因子的平均分高于高中生,总体看来,中专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不如高中生。其中,两类学校在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中专生家境环境中的成功性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其他因子在性别、年级、以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上均不显着。3、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的总均分的平均分要高于高中生,但不存在显着的差异。其中,20.5%的中专生为无症状,57.7%的中专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17.7%的中专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7%的中专生存在偏重心理问题。22.8%的高中生为无症状,56.8%的高中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13.9%的高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两类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中专生心理健康的偏执和适应不良因子在性别主效应下差异显着。4、中专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因子在自尊上存在显着差异。自尊与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八项因子及心理健康总均分都存在显着负相关。自尊和心理健康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自尊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5、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在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因子上差异显着。家庭环境的部分因子与心理健康的部分因子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显着相关。家庭环境的部分因子与心理健康存在多重线性关系,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曾少玲[10](2010)在《中专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疏导对策思考》文中提出中专生的就业压力、社会地位、价值观都相对处于比较尴尬的时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加强对中专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思考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中专生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心理问题:学习层面的心理问题、情感层面的心理问题、交际层面的心理问题和择业层面的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密切配合,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二、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分析
    (一)身心发展快速而不平衡。
    (二)难以正确看待真实的自己。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加剧。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抽样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总描述分析。
    (二)各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道德修养教育引导。
    (二)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三)社会信息化转型对青少年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一)强化青少年心理素质工作建设及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1.重视心理引导。
        2.建立心理咨询室。
        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家校联系。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
    (三)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
五、结语

(2)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2.1 父母教养方式
    2.2 心理弹性
    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3 统计方法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
    5.1 各变量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5.2 各变量的人口学差异检验
    5.3 各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5.4 各研究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第六部分 讨论
    6.1 各个研究变量的总体情况
    6.2 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3 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讨论分析
第七部分 结论
第八部分 教育启示
第九部分 参考文献
第十部分 附录
致谢

(3)反刻板信息对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中专生的研究
        1.1.1 中专生的定义
        1.1.2 关于中专生的已有研究
    1.2 关于自我刻板化
        1.2.1 定义
        1.2.2 理论
        1.2.3 已有研究
    1.3 关于反刻板信息对刻板印象影响的已有研究
        1.3.1 理论上的可能性
        1.3.2 实证上的可能性
    1.4 关于研究方法
2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假设
3 研究过程
    3.1 实验一:概念词和属性词的确定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被试
        3.1.3 实验材料
        3.1.4 数据处理
        3.1.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实验二: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实验研究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被试
        3.2.3 实验材料
        3.2.4 实验设计
        3.2.5 实验程序
        3.2.6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实验三:反刻板信息对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干预研究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被试
        3.3.3 实验材料
        3.3.4 实验设计
        3.3.5 实验程序
        3.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实验四:团体辅导对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影响研究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被试
        3.4.3 实验工具
        3.4.4 实验设计
        3.4.5 团体辅导程序
        3.4.6 实验结果与讨论
4 讨论
    4.1 中专生独特的自我刻板印象
        4.1.1 管理方式
        4.1.2 社会评价
        4.1.3 自我认识
    4.2 干预的有效性
    4.3 研究对教育的启发
        4.3.1 变革评价方式,转变教育内容
        4.3.2 推崇成功教育,拒绝挖苦讽刺
        4.3.3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水平
    4.4 研究的不足
    4.5 研究的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专生的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概念界定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成瘾的概述
    一、 网络成瘾的界定
        (一) 成瘾的含义
        (二) 网络成瘾的含义
    二、 网络成瘾的分级
    三、 网络成瘾对中专生的危害
        (一) 对中专生身体健康的损害
        (二) 对中专生心理健康的损害
        (三) 使中专生学业荒废
        (四) 造成家庭经济负担
        (五) 易于引发中专生犯罪
        (六) 造成安全隐患
第二章 中专生网络成瘾的现状调查
    一、 中专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二、 中专生网络成瘾的情况
第三章 中专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 网络的传播性.娱乐性是造成中专生网络成瘾的基本原因
    二、 中专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是造成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三、 中专学校的教育现状对中专生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
    四、 家庭环境对造成中专生网络有一定影响
    五、 社会大环境为中专生上网提供便利
第四章 解决中专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 中专生应对网络成瘾的自我对策
        (一) 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增加自控力
        (二) 理性认识网络,养成上网的好习惯
        (三) 丰富业余生活,增加自我修养
        (四) 提高心理素质,抵制网络成瘾
        (五) 接受心理咨询,治疗网络成瘾
    二、 学校应对中专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
        (二) 要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咨询服务
        (三) 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教育途径
        (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五) 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和管理
    三、 家庭应对中专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 增加亲子交流,形成和谐家庭
        (二) 建立科学家庭教育模式,促进中专生形成良好素质
        (三) 加强中专生人际交往引导,远离虚拟网络
        (四) 对中专生进行必要的网络引导和教育
    四、 社会应对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 社会舆论的有效引导,共同关注中专生网络成瘾问题
        (二) 加大对网络营业厅的监管力度
        (三) 及时完善相应法律,规范网络行为
        (四) 丰富中专生课外生活创建开放的公共场所
        (五) 净化网络环境创建健康网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5)教师在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教师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教师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应做到“两个适应”
    (一) 个人修养上的适应
    (二) 教育方法上的适应

(7)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有关中专生的研究概述
        1.1.1 中专生概念的界定
        1.1.2 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2 有关安全感的研究概述
        1.2.1 安全感的概念界定
        1.2.2 有关安全感的理论研究
        1.2.3 安全感的重要作用概述
        1.2.4 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概述
    1.3 有关成长性团体咨询的概述
        1.3.1 成长性团体咨询的界定
        1.3.2 团体咨询的原则及特点
        1.3.3 成长性团体咨询的功能与作用
        1.3.4 团体咨询的评估方法
    1.4 问题提出
    1.5 研究的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研究假设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2.1 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实证研究过程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
        2.1.3 研究的过程
        2.1.4 成长性团体咨询实证研究部分研究结果报告
    2.2 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个案观察部分
        2.2.1 被试资料介绍
        2.2.2 观察记录与分析
3 讨论与建议
    3.1 对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效果的讨论
        3.1.1 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有效性讨论
        3.1.2 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长期有效性讨论
    3.2 成长性团体咨询对提高中专生安全感有效的原因分析
        3.2.1 成长性团体咨询方式的有效运用
        3.2.2 团体咨询方案的有效运用
        3.2.3 团体主持人的有效领导
    3.3 建议
4 本研究的不足
5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5.1 此次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5.2 关于安全感外化变量的探索性研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安全感量表
附录 2 追踪评估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中专生家庭环境、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
        1.1 心理健康的定义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1.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概况
        1.5 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概况
    2 关于家庭环境的研究
        2.1 家庭环境的含义和分类
        2.2 国内外关于家庭环境的研究
        2.3 家庭环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3.1 家庭显性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
        2.3.2 家庭隐性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
    3 关于自尊的研究
        3.1 自尊的定义
        3.2 自尊的理论
        3.2.1 詹姆斯的自尊理论
        3.2.2 精神分析学派的自尊理论
        3.2.3 人本主义学派的自尊理论
        3.2.4 比尔斯与麦克莱恩的自尊理论
        3.2.5 格斯博格的自尊理论
        3.2.6 哈特的自尊理论
        3.2.7 布兰登的自尊理论
        3.3 自尊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
第二部分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假设和研究意义
    1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2.1 库珀史密斯的自尊量表
        2.2 家庭环境量表
        2.3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3. 数据处理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类学校自尊情况
    2 两类学校的家庭环境情况
    3 两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情况
    4 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5 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五部分 分析讨论
    1 中专生的自尊、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1.1 中专生自尊的现状分析
        1.2 中专生家庭环境的现状分析
        1.3 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2. 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3. 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专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疏导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专生多层面心理问题分析
    1.1 学习层面的心理问题分析
    1.2 情感层面的心理问题分析
    1.3 交际层面的心理问题分析
    1.4 择业层面的心理问题分析
2 加强中专生心理问题疏导的对策思考
    2.1 发挥中专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2.2 发挥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3 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协助作用

四、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 张永雄,舒晓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15)
  • [2]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 王觅. 天津师范大学, 2018(01)
  • [3]反刻板信息对中专生自我刻板化的影响研究[D]. 曾南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15(03)
  • [4]中专生的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D]. 牛润洲.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5)
  • [5]教师在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J]. 佟晓彬. 现代交际, 2013(10)
  • [6]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李慧玲. 知识经济, 2013(19)
  • [7]成长性团体咨询对中专生安全感影响的实证研究[D]. 宇文玉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13(S1)
  • [8]网络背景下中专生心理健康探析[J]. 边静. 艺术科技, 2012(02)
  • [9]中专生家庭环境、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纪秋红.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5)
  • [10]中专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疏导对策思考[J]. 曾少玲. 民营科技, 2010(08)

标签:;  ;  ;  ;  ;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