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行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

饲料行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

一、饲料工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徐源[1](2021)在《基于无人机的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的研究》文中提出玉米作为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泛的三种谷物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且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测对于作物的培育种籽、指导耕种和产量估测等农事任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田间玉米作物的观测手段主要是人工观测,对于玉米这种高株密集型作物而言,人工观测难度大,时效性低,不利于玉米的种植管理,且传统经验化的种植管理模式缺乏准确的农业信息数据作为种植管理的指导依据,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农业信息化,规模化的发展,所以针对田间玉米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选用无人机遥感平台来实现对田块图像的精准采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来完成玉米生长情况的智能化监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无人机能耗的路径规划。由于后期玉米生长情况监测对于图像质量有一定要求,因此要结合图像质量要求与能耗因素对无人机进行路径规划,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无人机能耗。根据实验图像质量要求及无人机携带的摄像头精度情况确定了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取值范围。由Cabreira提出的无人机能耗模型可知,影响飞行能耗的主要因素有转弯转角,路径长度和飞行速度。分别对这三个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最小转弯次数算法结合改进的栅格覆盖法,确定最优飞行路线。然后利用路径长度与飞行速度的能耗关系建立最佳飞行速度的选取模型,根据该模型选定最佳飞行速度。最后通过设定飞行路线和飞行速度实现了基于能耗优化的路径规划。实验选取面积为111187.5m2的凸多边形区域进行仿真,当图像地面分辨率要求为0.5cm时,基于本文路径规划的能耗相较于基于凸多边形路径规划法的能耗减少了29.291千焦。(2)对于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选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玉米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重要农事活动安排将发育期分为幼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并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去噪,数据增强等处理,得到一个质量较优的分类数据集。选用目前在分类网络中运用较为广泛,先进的三种网络模型Res Net-50,Dense Net-121和Efficient Net-B0进行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根据实验结果可见,Res Net-50,Dense Net-121和Efficient Net-B0的识别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7.15%,90.01%和91.13%,可见Efficient Net-B0分类准确率是最高的,因此选用Efficient Net-B0进行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3)根据幼苗期及拔节期的玉米生长状况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对玉米幼苗期和拔节期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判断的方法。首先利用幼苗期及拔节期的玉米植株颜色特点,对超绿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改进的超绿算法来增强图像中健康植株和其他背景之间的差异,然后利用阈值分割法得到健康植株的分割二值图,统计二值图中的健康植株覆盖度,针对幼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设置不同的覆盖度阈值来判断幼苗期是否存在缺株情况和拔节期是否存在枯萎植株情况,并建立了拔节期的健康评估标准。若经判断确定幼苗期存在缺株,则对存在缺株的图像进一步处理,提取图中幼苗骨架,确定茎秆位置,根据茎秆位置拟合得到作物行拟合线,建立估测模型来估测缺株数量,经实验验证该模型得到的缺株估测值与真实值误差非常小,所以该模型可作为幼苗期的缺株数量估测模型。(4)在玉米成熟期阶段,玉米产量与穗花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可通过对穗花计数来估测产量,但由于田间玉米穗花往往没有固定大小,背景复杂,难以计数,因此确定了一种Grab Cut算法结合Tassel Netv2网络模型对穗花数量进行估测计数的方法。首先利用Grab Cut算法将玉米穗花作为前景图像从原图中提取出来,减少光照和复杂背景对估测计数的影响,然后利用基于局部回归计数的Tassel Netv2网络模型对田间玉米进行局部计数,并对Tassel Netv2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进行了改进,经实验对比发现,Grab Cut算法结合改进后的Tassel Netv2在测试集上的平均准确度达到了94.3%,相比原Tassel Netv2提高了3.2%;均绝对误差为4.539,相比原Tassel Netv2降低了0.805;均方根误差为5.257,相比原Tassel Netv2降低了0.668,可见改进后的Tassel Netv2在计数的准确度上和模型的鲁棒性上都得到了提升。模型拟合效果的评价指标决定系数R2为0.948,相比原Tassel Netv2提高了0.028,证明了改进后的Tassel Netv2的回归拟合效果更优。最后利用改进后的Tassel Netv2结合田间玉米总产量估测模型实现了大田玉米的产量估测。

廉志辉[2](2021)在《基差定价在玉米贸易中的应用分析 ——以M企业为例》文中提出基差定价又称基差贸易,是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主流模式,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大豆、有色金属等商品交易,随着近些年我国期货市场的日渐成熟,基差定价也日益流行于国内各种其他期货品种。与大豆同为重要饲料原料的玉米近年在交易中也逐渐开始应用基差定价模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国内玉米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61亿吨和2.77亿吨,玉米产业链下游消费主要为饲料消费和玉米深加工消费,其中饲料对玉米的消费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2020年国内饲料产量2.94亿吨,同比上涨12.1%,国内玉米产业链的庞大决定了玉米贸易的规模可观,因此基差定价在玉米贸易中还有极大的应用空间。本文试图通过研究M企业在玉米贸易中应用基差定价的案例,对案例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借鉴,为企业如何更好地在玉米贸易中应用基差定价提供建议,为其他企业应用基差定价提供完整的思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阅读大量期货的相关书籍,掌握了套期保值、基差定价、价格发现等期货的理论知识,通过阅读研究基差定价的相关文献,掌握了基差定价案例分析的方法,并通过阅读研究玉米产业政策变化、玉米现货供需关系变化的相关文献对玉米现货市场有了深入了解,为之后的分析提供了依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基差定价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使用总结归纳法对M企业应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的经验借鉴进行总结,并通过案例总结企业运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的优点,为企业如何更好地应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提出建议。我国玉米产业政策不断改革,玉米产业市场化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并为基差定价在玉米贸易中的运用提供了条件,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也逐步发展成熟,为企业使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提供了支持,M企业对于降低采购成本的需求,是推动其应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的直接动因。通过对M企业交易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经验包括:应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在玉米价格处于下跌行情中点价更为容易;风险控制在基差定价中至关重要;综合运用点价策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降低成本。M企业在将来继续应用基差定价时可以对点价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也可以在将来加大应用基差定价采购玉米的数量,节约更多成本。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企业在玉米贸易中应用基差定价有利于贸易双方实现互利共赢,避免零和博弈;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库存;也能提高企业择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企业将来更好地参与贸易,并且能够促进玉米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发展,有利于企业在贸易中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运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企业进行参考:一、企业应充分、正确认识基差定价的作用;二、企业应结合玉米供需状况制定基差定价策略;三、企业应培养复合型期货人才;四、企业应积极同期货公司合作进行基差定价;五、企业应提高议价能力,争取有利的价格。

张润瑛[3](2021)在《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能够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河北省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的发展对我国玉米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业总体收益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分配问题是产业链问题的核心,收益分配合理化能够提高玉米产业链中各主体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水平,梳理玉米产业链上中下游间的利益联结关系,能够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提升各环节效益水平。近年来,河北省玉米产业面临着玉米产品附加值低、玉米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各环节主体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顺应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潮流,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参与主体的收益,提高河北省玉米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链收益分配是产业链问题的核心,鉴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总结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玉米产业链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成本收益理论、博弈论、收益分配理论等理论进行梳理,继而对河北省玉米种植、流通、加工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找出了各个环节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对河北省部分地区玉米产业的实地调研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原料、人工、机械等方面对种植户、粮商、玉米淀粉加工企业三个主体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并做出利润比较,然后采用收益共享模型探讨三个主体在非合作和合作两种情况下玉米产业链的最优产量和收益最大化情况,最后运用Shapley值法得到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主体的实际收益分配占比情况为玉米种植户占比59.03%,粮商占比17.73%,加工企业占比23.25%,收益分配格局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不利于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玉米产业链在合作模式下的整体收益高于非合作模式;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对产业链的贡献力度有待加大。根据实证和相关结论,在整体审视河北省玉米产业链三个环节的收益分配情况之后,结合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种植、流通、加工环节以及产业链整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从产业链收益分配角度分析探讨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是对完善、整合河北省玉米产业的有益探索;第二,将收益共享模型和Shapley值法应用于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研究,得出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方案。

辛尚龙[4](2020)在《立辊式玉米摘穗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具有茎秆有序输送、果穗与摘穗辊组接触时间短、摘穗后的茎秆易实现集中铡切、切碎物料回收方便、割台结构尺寸小等特点。研究表明,立式玉米收获方法符合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机械化收获要求,可以填补目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空白,提高用户的种植积极性与收益。开展立辊式玉米收获摘穗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对提高立式玉米收获的摘穗质量和茎秆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收获时,由于立式割台摘穗间隙的限制立式摘辊对茎秆的压缩程度较大,在一般条件下,工作性能较好,但在茎秆粗大、大小不一致、含水量较多的情况下,茎秆易被拉断而造成摘辊堵塞。为实现立式割台低损摘穗和解决玉米茎秆直径大小的适应性问题,对玉米植株和果穗物理机械特性开展研究,进行了立式割台玉米植株夹持输送机理和摘穗机理研究,设计了间隙自适应立式摘穗装置,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揭示了玉米穗茎兼收植株夹持输送和摘穗机理,研制了适宜西北旱区玉米生产的全膜双垄沟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为玉米穗茎兼收作业性能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进行了玉米植株物理参数测量、植株抗弯特性测试和茎秆的压缩、拉伸、及摘穗过程力学试验测试与分析。获得了植株茎秆的拉伸、压缩以及摘穗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图,总结分析了含水率对玉米籽粒力学特性的影响。(2)阐明了立式割台玉米植株夹持输送喂入过程与玉米植株姿态自适应夹持输送机理,设计了间隙夹持输送装置。通过分禾器结构及植株适收行距分析,确定了作业机的对行方式为小垄中心对行收获;通过夹持输送状态理论分析与植株姿态自适应仿真模拟分析,确定了夹持输送装置优化改进方法,并确定了割台布置方案:夹持输送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引导段聚拢喂入,选取P=15.875的双排夹持链条,夹持输送通道间隔为127 mm,通道宽度39 mm,拨禾星轮直径335 mm。(3)揭示了立式割台间隙自适应玉米摘穗机理,设计了间隙自适应立式玉米摘穗装置。分析了普通玉米立式摘穗装置的摘穗原理及摘穗装置机械损伤因素。并根据玉米植株的统计数据,确定了摘穗部件的结构参数:摘穗辊基圆直径76 mm,摘穗辊上段长400 mm,下段长200 mm,摘穗凸棱(齿)高6 mm,辊组间隙范围为1522 mm,根据传动齿轮模数M=3和齿数Z=31确定了摘穗间隙为17 mm。提出了下摘穗间隙不变上摘穗间隙动态可调的间隙自适应摘穗装置。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摘穗装置和玉米植株刚柔混合模型,通过运用传感器与脚本控制的方法分析了摘穗过程中摘穗时间、果穗碰撞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改变立辊辊组倾角,模拟并统计了割台不同角度下果穗的摘落时间及碰撞力大小,得到了在割台倾角为15°时果穗碰撞力最小。从摘落果穗的运动分析来看,适当增大果穗输送带宽度,采用柔性材质的输送皮带是减少收获损失的有效措施。(4)间隙自适应玉米收获装置试验台架研究。搭建了间隙自适应立式玉米摘穗性能试验台架,通过调节变频电机转速实现植株喂入速度、摘穗辊转速,以及改变挡禾杆安装角度等方法,实现试验过程影响因素的调节。采用Central Composite响应面法设计了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以立式摘穗试验台植株输送装置喂入速度、摘穗辊转速、挡禾杆安装角度为影响因素,果穗损失率、籽粒损失率、籽粒破碎率、断茎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割台收获性能。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建立了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为:喂入速度为3.84 km/h、摘穗辊转速为1 160 r/min、挡禾杆安装角度为73°,并以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了室内台架试验,试验表明:在优化参数组合下,果穗损失率为1.86%、籽粒损失率为0.32%、籽粒破碎率为0.25%、断茎率为1.12%,表明间隙自适应玉米摘穗装置符合玉米收获机摘穗割台要求,可以实现玉米植株茎秆直径的适应性,同时明显提升了玉米植株在立式割台的通过性能,符合玉米立式收获割台的设计要求。(5)玉米全膜双垄沟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研制与田间试验。在室内台架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适宜西北旱区玉米生产的全膜双垄沟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并对试验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相近,满足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要求。

车力木格[5](2020)在《玉米深加工淀粉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辽宁Y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生产量与消费量均居于世界第二位。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玉米深加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向玉米主产区集中,向大企业集团集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国家优惠政策及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玉米深加工行业迎来产能持续增长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国内玉米淀粉和其他初级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并且,传统的市场已开始向现代市场演变,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行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企业营销活动不能再被动地适应和利用环境。在国内市场,一些生产型企业面临着营销观念转变和营销策略转型的问题,缺乏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能力,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无法保持长久的市场活力。本文以辽宁Y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首先,介绍了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并陈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点。再对市场营销、4P营销组合理论、STP分析以及顾客计渡价值等主要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概述,对国内外市场营销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阐述,形成文献综述。其次,详细介绍了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的系统分析。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了辽宁Y公司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司产品未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售后服务能力较弱,渠道布局结构不够完善、缺少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元素的应用,营销组织架构不合理等。再次,根据该公司当前存在的营销管理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和改善建议:(1)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锁定明确的目标市场,精确市场定位;(2)优化公司内部流程,传递更多顾客价值;(3)提出改进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具体建议。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应注重产品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从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意向出发,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通过实际的企业案例分析,为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更为先进、科学的方法参考。最后,本文从强化科技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信息服务以及加快产业转化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期望帮助玉米深加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刘明可[6](2020)在《产业风险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标准调整及其实施环境分析 ——以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修订为例》文中指出为解决日趋凸显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对食品安全标准开展了整合与修订工作。然而,针对一些标准制定的宽严引发业界争议。本研究以标准的制定与调整需要在健康风险、产业风险与规制成本之间寻求一种经济上均衡为切入点,以玉米黄曲霉毒素为具体研究对象,从产业风险的视角探讨标准调整与实施环境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从理论上,可丰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制经济学研究,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与规制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从实践上,全面、准确地认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挥作用的条件,便于政府对标准制定与执行实行有效管理,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与动态调整提供经济依据,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其它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修订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首先构建了食品安全标准调整与实施环境相匹配的逻辑框架,然后对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体系进行比较与评价,又从产业风险视角对影响标准实施的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进行剖析,得到了以下基本结论:(1)我国目前已建立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较为完备的与配套的;(2)受黄曲霉毒素自然生长属性约束,我国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为严重,执行新国标使我国面临着来自气候、采收及仓储等条件的巨大挑战;(3)受非洲猪瘟疫情和国家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影响,执行更严标准的市场效应难以在短期内显现,长期的市场效应有待观察;(4)生产企业采用原料选择、比例控制及针对性的霉菌毒素脱毒剂等防控措施来规避、分散与削减霉菌毒素的污染风险,是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内化风险措施;(5)对黄曲霉毒素标准实施的监管存在着单个毒素标准与多种毒素协同效应之间的矛盾、产地监管与销地监管的矛盾、检测指标与检测成本的矛盾、投入品监管与产出品监管的矛盾,使得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实施被实质上弱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条件的约束,应构建研究经济原则指导下的食品安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针对产业现实的匹配性,应推进标准修订中的产业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应建立对不同属性产品安全标准修订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制定自然属性产品安全标准修订中的规范性要求;应正确认识实施环境建设对食品安全标准调整的重要意义,逐步推进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的建设。

郑婷婷[7](2020)在《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玉米胚是玉米深加工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膳食纤维及其他营养成分,是生产食用玉米油和饲用玉米粕的原料,但玉米胚极易感染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呕吐毒素(Daoxynivaleno,DON)等真菌毒素,对玉米胚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和饲用安全造成隐患。为提升玉米胚的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促进玉米胚和玉米油加工业向高值化方向发展,研究提胚方法、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品质的影响以及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减和脱除方法非常必要。1.不同提胚工艺和不同来源玉米胚的综合品质比较。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结果显示:从玉米淀粉厂所采集玉米胚的纯胚率(60.29%~88.92%)高于从玉米酒精厂所采集玉米胚(42.29%~57.25%),通过风选和筛分可将玉米胚的纯胚率提高至84.11%~97.85%。半干法玉米胚水分含量(9.09%~14.48%)高于湿法玉米胚(3.51%~5.51%),粗脂肪含量(23.63%-26.94%)明显低于湿法玉米胚(53.42%-54.77%),粗蛋白含量(13.75%-18.46%)高于湿法玉米胚(10.10%-12.35%),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湿法玉米胚。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干法玉米胚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高。半干法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38~46种)明显多于湿法玉米胚(11~36种),感官呈青草味和甜香味,色泽浅,湿法玉米胚有哈喇味和刺激味,色泽偏黄且较为暗淡,但湿法玉米胚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更低。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半干法提取的玉米胚适合做为食用玉米胚产品的开发。2.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综合品质影响的研究。以半干法玉米胚为原料,调节水分至9%的安全水分,设定不同温度(25℃、45℃)、不同相对湿度(45%、75%)、真空或非真空条件进行玉米胚储存试验,在56天储存期间定期取样检测玉米胚主要组分含量和AFB1、ZEN、DON含量等,对比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5℃、75%相对湿度的储存条件下,玉米胚品质变化最为明显,经56天储存,玉米胚中粗脂肪含量从26.94%下降至23.51%,酸价从8.39 mg/g上升至58.88mg/g,过氧化值从1.17 mmol/kg上升至2.15 mmol/kg,AFB1和DON含量分别从初始的12.45、396.14μg/kg上升至17.33、541.32μg/kg,ZEN从初始的127.21μg/kg降低至82.06μg/kg,感官可见玉米胚样品有明显霉变。相同温度条件(25℃),随相对湿度升高(45%、75%),3种真菌毒素含量升幅均增大,经56天储存,AFB1、ZEN、DON含量分别为14.25、64.05、428.48μg/kg(45%相对湿度)及17.33、82.06、541.32μg/kg(75%相对湿度);相同湿度条件(45%),随温度升高(25℃、40℃),AFB1、ZEN、DON含量升幅增大,但与高湿度(75%相对湿度)条件相比,总体升幅较小。25℃、45%相对湿度条件下,真空和非真空储存条件对3种真菌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大。3.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对比研究。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可以同时兼顾玉米油和玉米粕安全品质的提升,为此试验采用挤压膨化法、微波法、湿热蒸胚法、淡碱蒸胚法、臭氧水调质法和臭氧熏蒸法等6种方法对玉米胚进行真菌毒素消除处理和效果对比,以期筛选出更有效的脱毒方法并随后对其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挤压膨化法、微波处理法对ZEN的最高消除率分别为36.01%和36.86%,对AFB1和DON的消除效果有限;湿润蒸胚法对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基本没有效果(消除率最高仅为2.63%);而淡碱蒸胚法对3种真菌毒素均有较高消除率,分别达到52.21%、33.76%、61.12%;臭氧水调质法对AFB1、ZEN、DON最高消除率分别为29.28%、75.56%、91.91%,但处理时间12 h,处理后样品的风味较差;臭氧熏蒸法对AFB1、ZEN、DON消除率可分别达69.49%、70.21%、75.50%。对比分析,淡碱蒸胚法和臭氧熏蒸法可明显降低玉米胚中AFB1、ZEN、DON含量,且方法较为简单、处理时间短,对玉米胚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可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其脱毒效果。4.淡碱蒸胚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利用湿热和碱性条件对真菌毒素的破坏作用,以不同浓度的Na OH溶液调节玉米胚水分达到14%的适宜蒸胚水分,用115℃过热蒸汽蒸胚30 min,对蒸胚前后玉米胚及所制取玉米毛油中AFB1、ZEN、DON含量进行检测,研究淡碱蒸胚条件(主要为碱液浓度)对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质量分数为5.29%时,淡碱蒸胚对ZEN和DON的降解消除效果最好,ZEN含量从697.41μg/kg降至246.25μg/kg(消除率64.69%),DON含量由2417.07μg/kg降至1520.63μg/kg(消除率66.78%),所制取玉米毛油中ZEN含量从150.76μg/kg减少至140.02μg/kg,DON含量从150.76μg/kg降低至108.47μg/kg;碱液质量分数为6.55%时,淡碱蒸胚对AFB1的降解消除效果最好,AFB1含量从7.91μg/kg降至0.77μg/kg(消除率90.30%),所制取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2.1076μg/kg减少至0.513μg/kg。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淡碱蒸胚所得玉米胚及其毛油的色泽有所加深,毛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降低。采用淡碱蒸胚不仅能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进行有效消除,大幅降低玉米胚及其毛油中真菌毒素含量,同时也能降低玉米粕中真菌毒素含量,实现玉米油食用安全和玉米粕饲用安全的同步提升。5.臭氧熏蒸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固定臭氧浓度为150 mg/L,探究玉米胚水分含量和臭氧熏蒸时间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水分含量为20%、熏蒸时间为80 min时,AFB1有最优消除效果,消除率为72.27%;玉米胚水分含量为10%、熏蒸时间50 min时,ZEN消除率达68.88%;玉米胚水分含量为15%、熏蒸60 min时,DON消除率可达82.86%。适当提高玉米胚水分含量(20%范围内)对提升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有利。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率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熏蒸时间达60 min时,3种真菌毒素均可获得较好的消除效果。综合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采用玉米胚水分含量15%、熏蒸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AFB1、ZEN、DON的消除率分别达到66.61%、69.44%、90.96%。随玉米胚水分含量增加和臭氧熏蒸时间延长,玉米胚毛油的色泽变浅,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但总体升幅不大。

谭照中[8](2020)在《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产能过剩的资深手段是供给侧改革,近些年,ZLSH在良好的市场基础上,努力寻求新的突破方向,2017年开始公司执行贸易战略,从同行业竞争对手购买相关产品销售到下游客户手中,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加工生产企业,承担着食品安全的重大责任,其秉承“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理念。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有良好的品牌形象。ZLSH公司是中粮集团生化能源板块下属在吉林省设立的一家以销售中粮生化板块项下4个工厂玉米深加工产品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公司以玉米淀粉为主产品,同时销售饲料、DDGS、味精、柠檬酸、果糖、糊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其中主产品玉米淀粉市场品牌良好,客户层级优秀,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但是自2014年国家玉米政策改变,东北地区玉米增收临储玉米价格逐渐走高,玉米库存迅速增长。2017年以后临储玉米开始流入市场,玉米深加工行业走上了去玉米库存的艰难道路,同时为响应国家玉米去库存政策,象屿集团、诸城兴贸集团、国投集团等大集公司相继在东北投产,使得原本产能过剩的玉米深加工行业竞争更加激烈,近两年行业利润水平一直徘徊在边际线附近,玉米淀粉销售工作面临空前的难题。本文以ZLSH实际面临的市场挑战出发,分析公司在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利用营销管理学相关知识,并结合客户调研。分析市场宏观、微观环境,对市场进行明确细分和产品定位,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出一套以订单农业和平台营销相结合的营销策略,旨在帮助企业走出价格竞争的泥潭,摆脱现在市场的竞争环境,对未来的营销规划做相关保障,以确定营销方案可以有效落地,并对该方案提出未来市场的展望。

张在一,毛学峰,杨军[9](2019)在《站在变革十字路口的玉米:主粮还是饲料粮之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看,玉米都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发展方向会对中国粮食发展战略和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产生关键影响,但关于其是主粮还是饲料粮的定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首先从历史视角审视中国粮食发展过程,发现主粮的范畴会根据作物属性变化而变化;其次通过描述玉米当前的消费结构将其与口粮分离;然后通过重新审视玉米产业,进一步确定短期内玉米将以饲料粮属性为主;最后指出,过去因为没有及时依据玉米属性的改变来调整粮食调控思维,而对玉米产业造成了不良的经济影响。本文认为,根据玉米饲用的发展思路,未来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快饲用玉米育种工作,调整国内生产结构并逐步放松玉米进口。

马庆庆[10](2019)在《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种类、加工食品原料、养殖饲料和能源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和工业发展对生物能源需求的增加,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它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国家对玉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河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省之一,玉米产业发展不仅对本省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促进生物燃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从实践来看,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依然制约着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升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发展、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指导,阐明了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其次,论文从种植、加工、流通和贸易等方面概述了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影响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即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玉米产品和发展潜力。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对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进行纵向考察和横向对比分析,探析了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论文还借鉴了美国、巴西、吉林和山东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出四点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户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二、饲料工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工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人机的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
        1.2.2 无人机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
        1.2.3 计算机视觉在农业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无人机能耗的路径规划
    2.1 无人机精确能耗模型
    2.2 基于能耗优化的路径规划
        2.2.1 飞行高度和速度取值范围的确定
        2.2.2 转弯转角的优化
        2.2.3 路径长度的优化
        2.2.4 飞行速度的选取
    2.3 实验过程与结果
        2.3.1 实验条件设置
        2.3.2 实验路径设计
        2.3.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
    3.1 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
        3.1.1 ResNet网络
        3.1.2 DenseNet网络
        3.1.3 EfficientNet网络
        3.1.4 网络模型的对比
    3.2 数据集的获取与建立
        3.2.1 图像数据的获取
        3.2.2 数据集的建立
    3.3 模型训练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平台与参数设置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幼苗期及拔节期的玉米生长状况评估
    4.1 数字图像处理
        4.1.1 颜色空间的选取
        4.1.2 图像分割预处理
        4.1.3 图像分割
        4.1.4 形态学处理
    4.2 健康植株覆盖度的提取
        4.2.1 幼苗期有无缺株的判断
        4.2.2 拔节期健康状况的判断
    4.3 幼苗期缺株数量的估测
        4.3.1 骨架提取
        4.3.2 茎秆定位
        4.3.3 植株行骨架线拟合
        4.3.4 缺苗数量计算
        4.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熟期的玉米产量估测
    5.1 基于局部计数回归的原理
        5.1.1 密度图生成
        5.1.2 局部计数的合并和归一化
    5.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计数回归模型
        5.2.1 TasselNetv2网络结构
        5.2.2 TasselNetv2损失函数的改进
    5.3 计数数据集的优化及建立
        5.3.1 图像前景提取
        5.3.2 数据集的建立
    5.4 玉米产量估测的实验与分析
        5.4.1 实验流程及参数设置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2)基差定价在玉米贸易中的应用分析 ——以M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基差定价理论的研究
        1.2.2 基差定价与风险管理
        1.2.3 基差定价运用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基差定价相关知识概述
    2.1 基差定价的内涵及发展
    2.2 基差定价分析方法
    2.3 基差定价效果评估
第3章 M企业基差定价案例介绍
    3.1 M企业应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的背景
        3.1.1 玉米产业市场化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基础
        3.1.2 我国玉米期货市场逐步发展成熟
        3.1.3 M企业基差定价需求
    3.2 M企业第一次运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情况
        3.2.1 交易概况
        3.2.2 交易结果
    3.3 M企业第二次运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情况
        3.3.1 交易概况
        3.3.2 交易结果
    3.4 M企业第三次运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情况
        3.4.1 交易概况
        3.4.2 交易结果
    3.5 M企业第四次运用基差定价进行玉米贸易情况
        3.5.1 交易概况
        3.5.2 交易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M企业基差定价案例分析
    4.1 M企业基差定价案例结果分析
        4.1.1 M企业基差定价案例结果对比分析
        4.1.2 M企业基差定价案例结果整体分析
    4.2 M企业基差定价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4.2.1 M企业进行基差定价的特殊风险分析
        4.2.2 M企业基差定价的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4.3 M企业基差定价案例可改进之处
        4.3.1 M企业点价策略仍可进行创新
        4.3.2 M企业应用基差定价采购玉米的数量有待增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企业在玉米贸易中应用基差定价的经验借鉴及建议
    5.1 M企业在玉米贸易中应用基差定价的经验借鉴
        5.1.1 在玉米价格下跌行情中更易于点价
        5.1.2 风险控制策略在基差定价中至关重要
        5.1.3 多样化的点价策略有助于降低成本
        5.1.4 结合玉米市场状况应用基差定价
    5.2 企业在玉米贸易中应用基差定价的建议
        5.2.1 企业应正确认识基差定价的作用
        5.2.2 企业应结合玉米供需状况制定基差定价策略
        5.2.3 企业应培养复合型期货人才
        5.2.4 企业应与期货公司合作进行基差定价
        5.2.5 企业应提高议价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和产业链
        2.1.2 玉米产业链
        2.1.3 收益分配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收益分配理论
        2.2.4 收益共享理论
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种植环节发展现状
        3.1.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发展现状
        3.1.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发展现状
    3.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存在问题
        3.2.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种植环节存在问题
        3.2.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存在问题
        3.2.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存在问题
4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1 数据来源
        4.1.2 河北省玉米种植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3 河北省玉米流通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4 河北省玉米加工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比较
5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实证研究
    5.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共享实证研究
        5.1.1 收益共享理论模型
        5.1.2 收益共享模型在玉米产业链中的应用
        5.1.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共享实证分析
    5.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5.2.1 产业链收益分配原则
        5.2.2 Shapley值理论模型的建立
        5.2.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种植环节
        6.2.2 流通环节
        6.2.3 加工环节
        6.2.4 产业链整体
参考文献
附录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4)立辊式玉米摘穗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玉米联合收获机割台关键部件研究现状
        1.3.1 收获方式及摘穗装置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玉米植株特性研究
    2.1 玉米生产概况
    2.2 玉米植株物理特性
        2.2.1 玉米植株的物理特性及参数特征
        2.2.1.1 玉米植株的物理特性
        2.2.1.2 玉米植株的参数特征统计
        2.2.2 玉米茎秆的微观结构
    2.3 玉米植株的机械特性
        2.3.1 玉米植株的抗弯特性
        2.3.2 玉米茎秆的拉伸、压缩及摘穗试验
    2.4 玉米籽粒的力学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植株夹持输送机理研究
    3.1 玉米植株夹持喂入机理分析
        3.1.1 夹持输送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
        3.1.2 拨禾链与植株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3.1.3 分禾器结构分析
        3.1.4 植株挠性变形与割台对行方式的确定
    3.2 玉米植株姿态调整机理分析
    3.3 玉米植株夹持通道通过性能机理分析
    3.4 基于ADAMS的玉米植株夹持输送过程仿真分析
        3.4.1 仿真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3.4.2 模型约束、驱动的添加
        3.4.3 夹持输送过程模拟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间隙自适应立式摘穗机理研究
    4.1 立式摘穗装置
        4.1.1 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4.1.2 摘穗部件结构参数确定
        4.1.2.1 立式摘穗辊直径的确定
        4.1.2.2 立式摘穗辊长度的确定
        4.1.2.3 立式摘辊辊组间隙及凸棱高度的确定
        4.1.3 立式摘穗辊摘穗过程分析
        4.1.4 立式摘穗装置机械损伤因素分析
    4.2 间隙自适应立式摘穗装置的设计
        4.2.1 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4.2.2 摘穗段茎秆适应性分析
    4.3 摘穗过程仿真分析
        4.3.1 玉米植株与摘穗装置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
        4.3.2 仿真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4.3.3 仿真过程控制
        4.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5 不同倾角收获仿真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隙自适应玉米收获装置试验台架研究
    5.1 结构与工作原理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2.2.1 影响因素的确定
        5.2.2.2 响应函数
        5.2.2.3 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试验结果回归分析
        5.3.2 试验结果对果穗损失率的影响
        5.3.3 试验结果对籽粒损失率的影响
        5.3.4 试验结果对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5.3.5 试验结果对断茎率的影响
        5.3.6 最佳工作参数确定与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玉米全膜双垄沟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的研制
    6.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6.1.1 结构组成
        6.1.2 传动方案与工作原理
    6.2 田间试验
        6.2.1 试验条件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7.1.1 结论
        7.1.2 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5)玉米深加工淀粉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辽宁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市场营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市场营销相关研究
        二、4P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三、顾客让渡价值研究
        四、市场营销STP分析研究
    第二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第三节 辽宁Y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节 国内外竞争趋势概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Y公司市场营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辽宁Y公司概况
    第二节 辽宁Y公司市场营销现状
    第三节 辽宁Y公司营销问题的调查问卷与分析
    第四节 辽宁Y公司营销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产品未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二、营销服务与售后保障能力较弱
        三、营销渠道布局结构有待完善
        四、企业营销组织架构需优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辽宁Y公司营销策略优化方案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进行市场细分
    第二节 锁定明确目标
    第三节 做好市场定位
    第四节 传递更多顾客价值
    第五节 4P营销组合优化策略
        一、产品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促销策略
    第六节 市场营销保障措施
        一、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人才培养
        二、提高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能力
        三、提升深加工企业品牌价值
        四、增强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辽宁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强化科技力量,创造玉米产业科技新优势
    第二节 增加政府对玉米产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节 加强行业指导,提升市场信息服务
    第四节 加快玉米产业的深加工转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6)产业风险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标准调整及其实施环境分析 ——以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修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
        1.1.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修订与产业现实的矛盾
        1.1.3 霉菌毒素污染标准的调整与实施可能面临的难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研究
        1.2.2 最低质量标准的福利效应研究
        1.2.3 食品安全标准的贸易效应研究
        1.2.4 霉菌毒素标准的相关研究
        1.2.5 产业风险研究
        1.2.6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章节安排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2.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调整的理论分析
    2.1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调整的经济分析
        2.1.1 一个关于标准的理论模型
        2.1.2 标准对福利的影响
        2.1.3 标准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2 产业风险视角下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调整
        2.2.1 标准规制与产业风险形成
        2.2.2 产业风险的转嫁分担
    2.3 基于产业风险的食品安全标准调整与实施环境匹配的逻辑框架
        2.3.1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必须与其实施环境相匹配
        2.3.2 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环境
        2.3.3 食品安全标准调整与实施环境匹配的逻辑框架
3.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体系
    3.1 典型国家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比较
    3.2 调整前后我国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
        3.2.1 食用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的调整
        3.2.2 饲用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
    3.3 供应链不同环节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比较
        3.3.1 生产环节的黄曲霉毒素标准
        3.3.2 加工和流通环节的黄曲霉毒素标准
        3.3.3 消费环节的黄曲霉毒素标准
        3.3.4 供应链各环节黄曲霉毒素相关配套标准
    3.4 对我国黄曲霉毒素标准法规体系的现状评价
        3.4.1 完备性较强
        3.4.2 配套性较强
4.我国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状评价与自然诱因分析
    4.1 我国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状评价
        4.1.1 来自企业的数据检视
        4.1.2 来自政府抽检机构的数据检视
        4.1.3 来自收储部门的数据检视
    4.2 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自然诱因分析
        4.2.1 气候因素
        4.2.2 采收因素
        4.2.3 储藏因素
    4.3 从自然属性检视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实施面临的产业约束
        4.3.1 现实与标准的差距
        4.3.2 黄曲霉毒素标准实施的自然条件约束
5.产业风险视角下对我国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实施环境的分析
    5.1 市场环境:实施更严格标准的市场效应
        5.1.1 分析模型
        5.1.2 新标准实施前后玉米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化
        5.1.3 从玉米供求变化中分析黄曲霉毒素标准实施的市场效应
    5.2 技术环境:企业规避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的技术选择
        5.2.1 主动防控:规避风险
        5.2.2 被动调整:分散风险
        5.2.3 技术支持:弱化风险
    5.3 管理环境:政府监管影响产业风险形成与分担
        5.3.1 政府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监管难题
        5.3.2 监管部门对产业风险的控制
    5.4 思考: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调整与实施环境的匹配
6.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修订
        6.2.2 针对食品安全标准实施环境的治理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7)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玉米提胚方法及玉米胚品质
        1.2.1 玉米胚提取工艺和方法
        1.2.2 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的品质比较
    1.3 玉米胚储存及品质变化
        1.3.1 玉米及玉米胚储存品质
        1.3.2 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品质的影响
    1.4 玉米胚中的真菌毒素
        1.4.1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1.4.2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
        1.4.3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
    1.5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脱除
        1.5.1 机械脱除法
        1.5.2 物理脱除法
        1.5.3 化学脱除法
        1.5.4 生物学法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不同提胚工艺和不同来源玉米胚的综合品质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及试剂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玉米胚的分离提纯效果
        2.3.2 不同玉米胚的品质比较
        2.3.3 不同玉米胚的毛油品质比较
        2.3.4 不同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比较
        2.3.5 不同玉米胚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比较
    2.4 小结
3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综合品质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水分的影响
        3.3.2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中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酸价的影响
        3.3.4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过氧化值的影响
        3.3.5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甾醇含量的影响
        3.3.6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VE含量的影响
        3.3.7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真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3.3.8 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4 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对比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2.2 试验仪器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挤压膨化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3.2 微波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3.3 湿润蒸胚法和淡碱蒸胚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3.4 臭氧水调质法和臭氧熏蒸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4 小结
5 淡碱蒸胚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5.2.2 试验仪器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碱液浓度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AFB1消除效果的影响
        5.3.2 碱液浓度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ZEN消除效果的影响
        5.3.3 碱液浓度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DON消除效果的影响
        5.3.4 淡碱蒸胚对玉米胚感官品质和玉米毛油质量的影响
    5.4 小结
6 臭氧熏蒸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6.2.2 试验仪器
        6.2.3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中AFB1消除效果的影响
        6.3.2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中ZEN消除效果的影响
        6.3.3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中DON消除效果的影响
        6.3.4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毛油质量的影响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概述
    2.1 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的概述
    2.2 STP营销战略理论的概述
    2.3 营销策略制定的程序
第3章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发展总体情况的简介
    3.2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2.1 产品情况介绍
        3.2.2 定价情况介绍
        3.2.3 销售渠道介绍
        3.2.4 产品促销策略
    3.3 ZLSH玉米淀粉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产品无差异化问题
        3.3.2 定价单一问题
        3.3.3 渠道老化问题
        3.3.4 促销效果不明显问题
第4章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
    4.1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因素分析
        4.1.2 济环因素分析
        4.1.3 社会因素分析
        4.1.4 技术因素分析
        4.1.5 宏观环境对淀粉产品的影响
    4.2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竞争对手分析
    4.3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客户行为分析
        4.3.1 客户消费行为分析
        4.3.2 市场客户需求调研
    4.4 ZLS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4.1 公司战略目标分析
        4.4.2 公司人员现状分析
第5章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设计
    5.1 ZLSH玉米淀粉产品STP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重新定位
    5.2 ZLSH玉米淀粉营销策略设计
        5.2.1 产品策略
        5.2.2 定价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6章 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6.1 人员架构再分配
    6.2 物流部保障
    6.3 财务部保障
    6.4 客服部保障
    6.5 绩效考核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ZLSH玉米淀粉产品客户调查问卷
致谢

(9)站在变革十字路口的玉米:主粮还是饲料粮之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粮食问题的历史视角
    (一) 薯类的历史发展
    (二) 大豆的历史发展
    (三) 玉米的历史发展
    (四) 粮食消费的历史演化带来的启示
        1. 作物属性是依据作物的实际用途而不断变化的, 主粮范畴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2. 需求改变可能是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而且主动调整可能为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3. 在面临资源竞争压力时, 需主动采取全球资源配置策略, 通过国际贸易调剂余缺, 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 保障国内关键粮食生产。
三、当前玉米消费结构
    (一) 口粮消费
    (二) 饲用消费
    (三) 工业消费
四、以饲料粮和工业原材料属性重新审视玉米产业
五、对玉米属性认知不清带来的经济后果
    (一) 提高玉米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得不偿失
    (二) 影响了下游和关联产业发展
    (三) 替代品进口飙升, 造成玉米需求不振
    (四) 育种投入不足且新技术推广滞后
六、基于玉米饲用属性的发展思路

(10)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玉米产业相关研究
        二、农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三、玉米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产业
        二、竞争力
        三、产业竞争力
        四、玉米产业竞争力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的竞争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
        一、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机理结构图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因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玉米产业概况及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河南省玉米种植
        二、河南省玉米产品加工
        三、河南省玉米产品流通
        四、河南省玉米产品贸易
    第二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生产要素
        二、发展环境
        三、玉米产品
        四、发展潜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纵向发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选择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纵向发展评价
    第二节 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三、主成分分析法
        四、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横向比较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玉米产业竞争力发展案例及对河南省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美国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二节 巴西
        一、巴西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巴西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三节 吉林
        一、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吉林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四节 山东
        一、山东省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第五节 上述案例对河南省的经验启示
        一、重视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广力度
        二、注重提高玉米产业集聚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
        三、培育发展多元化的玉米产业信息服务和应用主体
        四、配套农业经济金融支持政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
        一、进一步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引导服务
        二、加快促进玉米产业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四、多方面加强玉米产业市场环境规范化管理
    第二节 企业层面
        一、延长玉米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重点提升玉米深加工工艺的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玉米企业的“合作共赢”意识
        四、大力推进玉米产品品牌战略
    第三节 农户层面
        一、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
        二、合理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和规模
        三、重视提升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四、积极配合农业土地承包流转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饲料工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人机的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的研究[D]. 徐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基差定价在玉米贸易中的应用分析 ——以M企业为例[D]. 廉志辉.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3]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 张润瑛.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4]立辊式玉米摘穗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 辛尚龙.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1)
  • [5]玉米深加工淀粉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辽宁Y公司为例[D]. 车力木格.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产业风险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标准调整及其实施环境分析 ——以玉米黄曲霉毒素标准修订为例[D]. 刘明可.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D]. 郑婷婷.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2)
  • [8]ZLSH公司玉米淀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谭照中. 吉林大学, 2020(08)
  • [9]站在变革十字路口的玉米:主粮还是饲料粮之论?[J]. 张在一,毛学峰,杨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6)
  • [10]河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马庆庆.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饲料行业对玉米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