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

“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琳[1](2020)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文中认为世界一流大学(World-Class Universities,WCU)也被称为全球研究型大学(Global Research Univeristies),这些大学有公认的、区别于其他(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包括:(1)人才汇聚;(2)资源丰富;(3)全球参与;(4)国际声誉;(5)良好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在提升一国国家软实力、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关注只增不减,但是,没有研究从对比分析和国际比较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鉴于大学功能既是大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大学实践的出发点,且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不同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及特征,那么,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探索能在加深人们对世界一流大学认识的同时,有助于充实学术理论,为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开辟新的视角。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指导,采用混合研究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系统探索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具体而言,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3所世界一流大学和40所一般研究型大学四类官方文件的文本(校长寄语、使命宣言、愿景描述、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访谈了74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访者。然后,研究者向世界一流大学校领导和国际(学术)专家发放了网络问卷(N=118)以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围绕四大研究问题展开:(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有何差异?(2)除三大基本功能外,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特有功能?(3)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美、欧),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其功能上有何不同?(4)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在未来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因素将会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存在差异。在科学研究功能上,两类大学的差异最为明显,两类大学在科学研究的类型、内容、层次和规模上不同;在人才培养功能上,两类大学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方法和途径上差异较大;在社会服务功能上,两类大学最大的差异在于社会服务的范围不同。以上差异受到了大学的可用资源、理念、定位、视野等的影响,也与大学对不同外部需求的回应有关。(2)世界一流大学有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主要表现在服务全球共同利益和作为全球(研究型大学)榜样两个方面,其本质特征包括全球定位、全球贡献、全球影响和全球合作。以上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本质特征及其全球性也被不断强化。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与其三大基本功能密切相关但又存在差异,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全局性和深远性、其实践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已超越了三大基本功能的范畴;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是世界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特有的作用和特殊的使命。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之所以为世界一流大学所特有与其独特优势密切相关,包括全球责任、全球能力和全球声誉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定义为全球化使命(GLOBALIZING),即面对日趋复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增加的全球性挑战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世界一流大学凭借其全球责任、全球能力、全球声誉等独特优势,服务全球共同利益、作为全球(研究型大学)榜样,并持续强化其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本质特征,包括全球定位、全球贡献、全球影响、全球合作等。(3)中国、美国和欧洲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受到了历史文化、经费来源、国家/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水平和大学管理架构等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并非“千校一面”,不同大学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也因此在发挥各项功能上各有所长、有所差异。在发挥功能上的差异性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和多样性的体现,这些大学共同构成了全球学术网络中的顶尖大学并利用自己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引领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其所在国家以及全球社会做出贡献。(4)世界一流大学三大基本功能的未来变化将呈现为:基本功能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在功能的发挥上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在某些方面进一步体现其国家和地区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未来变化将呈现为: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内涵将更加丰富,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将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而被不断强化。但是,很难预测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因素包括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议题、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渐增的全球合作等。其中,前三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各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下,还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影响因素,如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包含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1)首次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全球化使命;(2)系统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3)首次探索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美、欧)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差异,阐释了历史文化、经费来源、国家/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水平、大学管理架构等所带来的影响;(4)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并揭示了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议题、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渐增的全球合作等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虽然本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但本研究仍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因素,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有关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研究。

宋飞飞[2](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英语教学水平关系到英语教育的发展和质量,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停的提升,才可以跟当前的教学要求相吻合。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使教师自己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发展型的新型教师。本人从教英语十三年,基于对同行们的了解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始本研究。本论文的研究主体为青岛市李沧区初中英语教师,利用访谈和调查问卷还有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要求进行全面性的探究,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建议和方式方法进行探索。本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目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2.初中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哪些需求?3.影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促进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青岛市李沧区一线英语教师,主要包含该区域内的四所办民和九所公立初中的全部英语教师。共13所学校,64名初中英语教师,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当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调查。同时,本研究对2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为课题提供丰富客观详实的数据。本研究依据终身教育思想、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分析为切入点,以青岛市李沧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解析等形式来了解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研究,指出了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本研究发现当前初中英语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教师本身是希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但是有时候繁多的工作和家庭影响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专业成长。鉴于此,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关专业发展策略,希望能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多种研修方式以及呼吁社会和学校等多方支持,希望以此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杨杨[3](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即理想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领悟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课程理念、计划到课程在具体课堂上的呈现都得经过领悟课程阶段,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何不仅直接影响本科目的发展,更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每门学科课程都具有独特的学科本质与特点,因而教师对每门学科课程的理解理念、思维方式等都各具差异。再者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都因阶段所异,其体现自然不同。基于此,本论文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实然状况进行调查,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除了对基础理论的文献分析以外,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再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收集回的资料、教师教案、课堂实录和访谈的基础上,并参与其他学者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理论概述。首先对课程理解与教师课程理解的概念进行梳理及界定,并阐述了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分析出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必然性,为教师对课程的应然理解提供方向。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理解现状,并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化与标签化、教学参考书的过分依赖、课程实施忠实化、评价方式主要体现为以知识为主的测评等。第三章: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再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分析。主要从课程观体现为“知识理性”为主、教师职业情感缺失、课程培训缺乏效度、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原因的论述。试图深层次地去探究教师对课程理解产生问题的缘由,为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提供支撑依据。第四章:基于上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改进对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策略方面。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促发教师内在激励等;二是教师间协作策略方面。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师文化、构建教研共同体;三是教师外部的支持性策略方面。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培训应用性、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明晰度等。

吴红云[4](2018)在《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型大学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往往是各国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从人才培养这一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来看,目前一些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当下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从中国的情况看,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从现有的关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文献来看,基于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理论、基于社会经济视角的三螺旋理论及源自生态学领域的创业生态系统等理论,均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尚不足以支撑研究型大学实现其创业教育的本然使命。本研究系统地对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努力将创业教育中零散的人本主义实践上升为理论自觉。创业教育是以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其实现依赖于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习者的成长,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这一理念不仅符合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定位,而且有助于研究型大学统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联。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能让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本质,不至于迷失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等误区。本选题的意义首先是通过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案例调研,剖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为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其次,本研究对创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相关成果可以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和战略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第三,从学科建设层面而言,本研究得出的人本主义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文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聚焦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主线,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选取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四所研究型大学作为案例,通过访谈、文献查阅、参加会议、现场考察等方式,围绕中外四所大学创业教育中的学习者、教育目标、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和环境等要素和关键环节,探寻不同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异同,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深度剖析。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优化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创业教育模式,有助于避免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矫正创业教育“唯利是图”倾向而导致人的异化,从而实现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本然使命。二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研究型大学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此模式有助于促进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功能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多重使命。三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可调性、亲和性的特征,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系统,适应当前复杂多元的创业教育需求。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建议,可以进一步探索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大学创业教育中的实现模式,促进创新创业的官方推动与个人需求的有效协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世界贡献中国的创业教育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莹莹[5](2017)在《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合作学习是国内外教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学生课堂参与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力,而且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是广大教师所热切追求的。但是,现阶段的学生参与状况却差强人意,存在诸如参与度不均、被动参与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七年级学生为被试,采取准实验设计中的不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进行了15周的教学实验,以此探讨卡甘结构法对初中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利用研究者修订的《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参与量表》测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为了进一步探究卡甘结构法对学生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者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运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一、卡甘结构法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显着影响。在卡甘结构法的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意愿显着高于其在常规合作学习法的课堂中的表现,尤其是在学生的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方面。二、卡甘结构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在卡甘结构法的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参与过程更加愉快,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水平更高。三、卡甘结构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影响不同。在卡甘结构法的课堂中,学困生课堂参与以及课堂参与意愿的提升显着,相对而言,学优生和中等生提升程度都不大。四、卡甘结构法可以显着地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实验班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验前后存在显着差异,实验后其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都明显高于实验前。五、卡甘结构法能明显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意愿。实验后大多数学困生都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影响学困生课堂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安全舒心的教学环境、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学困生的重视。

徐岩[6](2014)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这种把人放在教育首位的观点的确认,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主体性的珍视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渴求。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坚持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是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加强,并站在新课改的角度,提出存在于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而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研究这一主题。第一章前言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引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状,然后又从国内、国外两方面进行阐述现状,最后提出研究过程的路径和方法。第二章主要讲的是“以人为本”及“以人为本”理念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渊源,然后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马克思主义时期、科学发展观时期的以人为本,在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人为本”的涵义,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征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第三章讲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现状如下,首先是各高校致力于提高吸引力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存在的问题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没有提高。而导致以上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教师的主体性未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未充分的调动,同时对素质教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第四章重点阐述“以人为本”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措施: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育人意识;在教学方式上推行主体性教育强化服务意识;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质量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把以人为本与与时俱进相结合的思想。

孙晓利[7](2013)在《小学低年级图画书阅读教学设计和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画书是依靠一连串的图画和为少量的文字,甚至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表达主题的儿童读物。随着国外经典图画书的引入,图画书渐渐进入我国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视线。近些年来,一大批儿童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认识到图画书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始尝试把图画书引用到教学中。然而,国内的图画书阅读毕竟是刚刚兴起,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图画书转化为有效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展以图画书为阅读素材的教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研究图画书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的图画书大部分被运用在幼儿园教学中,教育者和研究者的研究视线也停留在幼儿身上,忽视了图画书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价值。因此,笔者以银川市第十八小学为研究对象,了解学校目前的阅读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画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了以阅读课为主,晨诵和午默为辅的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最后对实施过的图画书阅读教学进行效果分析。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小学低年级图画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模式,旨在给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借鉴,将图画书真正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来,成为小学教学有效课程资源。

万松灵[8](2009)在《全国演出经纪人网上学习与从业资格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全面开放,演出市场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团体与个人都加入到了演出行业当中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加强演出行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从业资质的数字化认证与管理对我国演出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演出经纪人是演出市场的中介,他们游走于演出团体和市场之间,为各方提供信息并促成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繁荣演出市场的中坚力量。为了加强演出经纪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演出经纪人整体职业水平,促进演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笔者尝试利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技术实践设计开发了《全国演出经纪人网上学习与从业资格认证系统》,希望能为中国演出家协会提供一个培训和管理经纪人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建立一个在线课程管理系统,为演出经纪人搭建一个网上学习平台,全国演出经纪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主学习从业知识与行业法规并能够通过网络交互实现与教师以及其他学员的协作式学习;另一个是搭建一个基于省级和国家级的的经纪人从业资格二级认证平台,用户可以在学习完成以后申请从业资格证,由相关部门审批发证,同时建立完善全国演出经纪人数据库,对全国经纪人信息统一管理。在中国演出家协会等相关单位的指导和大力推动下,系统设计与开发按照软件工程的大致流程稳步顺利进行。本文先后介绍了系统设计开发的背景、理论支持、技术支持、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系统测试、发布运行等。其中,理论方面着重介绍并运用了现代远程教育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及成人学习理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进行了课程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必要的教学设计,同时将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系统引入到了学习系统当中然后通过整体设计与详细设计绘制了系统的结构图和程序流程图,确立了系统实现的具体方案;技术方面详细描述了在LAMP框架下众多流行技术的综合运用,包括LINUX、APAHCE、MYSQL、PHP这四大核心软件的性能优点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于MVC的三层开发模式、AJAX技术、基于分组的用户权限策略、程序缓存、DIV+CSS页面布局等。另外还单独介绍了系统在性能优化、安全策略、浏览器兼容性方面的技术处理。系统中几个重要的PHP程序文件代码以及系统运行效果图都以附录的形式给出。目前本系统已经通过测试并在取得相关合法手续后上线运行,运行效果良好。文章最后部分对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实现进行了总结,指出本系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与提高。同时对将来进行展望,其中包括经纪人的在线考试系统以及演员、演出场馆管理员等演出行业其他从业人员的网上在线培训、考试以及资格认证系统,希望本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运行将为将来的后续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清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世界一流大学
        (三)大学功能
        (四)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
    三、理论基础
        (一)结构功能主义概述
        (二)结构功能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三)基于AGIL模型的大学功能分析框架
    四、研究问题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框架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
        (一)三大基本功能的演变过程
        (二)多视角的大学功能划分及演变过程
    二、现代大学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一)人才培养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二)科学研究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三)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四)现代大学的新功能或其他功能的内涵与表现
    三、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与使命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
    四、大学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科学技术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二)全球化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三)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一)文献资料法的数据来源
        (二)文献资料法的数据分析
    二、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数据来源
        (二)访谈法的数据分析
    三、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调查法的数据来源
        (二)问卷调查法的数据分析
第四章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
    一、两类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二、两类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三、两类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四、两类大学三大基本功能差异的讨论
        (一)两类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的讨论
        (二)两类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差异的讨论
        (三)两类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差异的讨论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研究结果
        (一)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二)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二、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特征分析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本质特征
        (二)全球化进程与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本质特征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内涵界定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与基本功能的关系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源于其独特优势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定义
        (四)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案例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国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二)发挥科学研究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三)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四)发挥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国家/地区差异
    二、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二)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
    三、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一)历史文化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二)经费来源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三)国家/政治因素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四)国家发展水平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五)大学管理架构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预测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的未来变化预测
        (二)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未来变化预测
    二、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程度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一)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二)全球化和国际化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三)全球性议题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四)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五)渐增的全球合作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一)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
        (三)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国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四)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及影响因素
    二、论文的创新性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资料法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2 受访者详细情况及代号(N=74)
附录3 中、英文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4 中、英文访谈提纲
附录5 问卷发放院校名单(N=112)
附录6 中、英文问卷
附录7 有关人才培养功能的编码情况
附录8 有关科学研究功能的编码情况
附录9 有关社会服务功能的编码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2)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3.2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3.2.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
        3.2.2 终身教育思想
        3.2.3 需要层次理论
第四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收集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初中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5.2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调查
        5.2.1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理念的调查分析
        5.2.2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知识的调查分析
        5.2.3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能力的调查分析
        5.2.4 小结
    5.3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思考
        5.3.1 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5.3.2 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1 初中英语老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6.1.1 个人因素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6.1.2 学校因素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6.2 讨论
第七章 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7.1 开展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理念
        7.1.1 撰写教学日志
        7.1.2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7.1.3 开展行动研究
    7.2 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
        7.2.1 集体备课
        7.2.2 同事间相互观摩
        7.2.3 专家引领
    7.3 利用多种研修方式,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7.3.1 在职进修
        7.3.2 在岗培训
        7.3.3 自我导向进修
    7.4 提供多方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7.4.1 社会方面
        7.4.2 学校方面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现存问题的思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二)国外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课堂观察法
第一章 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概述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课程
        (二)课程理解
        (三)教师课程理解
    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解释学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三)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三、教师课程理解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调查现状及分析
        (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实施的理解
        (四)课程评价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调查结论
        (一)课程目标理解的问题表现
        (二)课程内容理解的问题表现
        (三)课程实施理解的问题表现
        (四)课程评价理解的问题表现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问题表现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理解的价值层面
        (一)课程观主要表现为以知识理性为主
        (二)教师职业情感缺失
        (三)教师文化隔离
        (四)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不足
    二、课程理解的外部支持层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不够明晰
        (二)课程培训效果缺乏
        (三)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
        (四)学校课程管理以科层管理模式为导向
        (五)教学任务繁重
第四章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对策
    一、基于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方面
        (一)增强教师课程意识
        (二)促发教师自我激励
        (三)践行课程反思行动
        (四)提升文学知识底蕴
        (五)加强文本的意义建构
        (六)加强师生视域融合
    二、基于教师间协作方面
        (一)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
        (二)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的交流
        (三)构建教研共同体
    三、基于外部支持性方面
        (一)增强语文课程标准的明晰度
        (二)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三)提升课程培训的应用性
        (四)实行民主的课程管理模式
        (五)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现状
        1.1.2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1.1.3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设计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基础理论、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中国古代朴素的人本思想概述
        2.1.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产生背景
        2.1.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理论
        2.1.4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创业教育
        2.2.2 创业教育模式
        2.2.3 研究型大学
    2.3 文献综述
        2.3.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及总体情况研究综述
        2.3.2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
        2.3.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综述
第3章 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3.1 人本主义与研究型大学及其创业教育
        3.1.1 人本主义与研究型大学
        3.1.2 人本主义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
    3.2 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3.2.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教育目标
        3.2.2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学习者
        3.2.3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课程内容与方法
        3.2.4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教育资源与环境
第4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分析
    4.1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4.2 哈佛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4.2.1 哈佛商学院创业教育背景
        4.2.2 创业教育目标
        4.2.3 创业教育学习者
        4.2.4 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4.2.5 哈佛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4.2.6 哈佛大学案例总结
    4.3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4.3.1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4.3.2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目标
        4.3.3 创业教育学习者
        4.3.4 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4.3.5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4.3.6 马里兰大学案例总结
第5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分析
    5.1 中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5.2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5.2.1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5.2.2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目标
        5.2.3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学习者
        5.2.4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5.2.5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5.2.6 清华大学案例总结
    5.3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5.3.1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5.3.2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目标
        5.3.3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学习者
        5.3.4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5.3.5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5.3.6 复旦大学案例总结
第6章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中美大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比较
    6.1 中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背景比较分析
    6.2 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比较分析
        6.2.1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比较
        6.2.2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学习者比较
        6.2.3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比较
        6.2.4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比较
    6.3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差异原因分析
        6.3.1 创业文化背景差异
        6.3.2 创业历史生态氛围差异
        6.3.3 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差异
        6.3.4 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主导推动因素差异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贡献性
    7.2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7.3 政策建议
        7.3.1 进一步探索人本主义创业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7.3.2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氛围
        7.3.3 促进官方推动与个人需求的有效协同
        7.3.4 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学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有关文本信息词频分析
    附录3: 马里兰大学“生活与学习”创业教育项目(Living and LearningPrograms)访谈
    附录4: 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访谈提纲
    附录5: 马里兰大学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现场观察记录
    附录6: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访谈提纲
    附录7: 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教育基金运维方案
    附录8: 马里兰大学、哈佛大学创业教育邮件调研情况节选
        (1) 马里兰大学调研对象的邮件回复:
        (2) 哈佛大学商学院调研对象的邮件回复: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5)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有益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1.2.2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2.3 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2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2.1 概念界定
        2.1.1 学生课堂参与的概念研究
        2.1.2 学困生的概念研究
        2.1.3 卡甘结构法的概念研究
    2.2 国内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相关研究
        2.2.1 课堂参与度不均衡
        2.2.2 学生普遍属于被动参与
    2.3 国内外卡甘结构法的相关研究
        2.3.1 卡甘结构法的基本要素
        2.3.2 卡甘结构法的理论基础
        2.3.3 卡甘结构法的应用现状
        2.3.4 卡甘结构法对学生课堂参与影响的相关研究
    2.4 问题的提出
        2.4.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4.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过程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工具
    3.6 研究方法
        3.6.1 实验法
        3.6.2 问卷调查法
        3.6.3 课堂观察法
        3.6.4 访谈法
    3.7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7.1 数据的收集
        3.7.2 数据的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
        4.1.1 实验班和控制班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的后测差异对比
        4.1.2 实验班和控制班全体学生课堂参与的前后测差异对比
    4.2 卡甘结构法对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影响
        4.2.1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后测差异对比
        4.2.2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困生课堂参与的前后测差异对比
    4.3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参与意愿的影响
        4.3.1 实验班和控制班课堂主动举手人数比的差异对比
        4.3.2 实验班学生课堂参与意愿变化比较
5 分析讨论
    5.1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的影响
        5.1.1 卡甘结构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5.1.2 卡甘结构法可以显着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
    5.2 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的影响
        5.2.1 卡甘结构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愿
        5.2.2 卡甘结构法可以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意愿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6.2.2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合作方法的培训
        6.2.3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同时互动
        6.2.4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公平参与
        6.2.5 教师应注重视营造舒适又信任的环境
    6.3 研究不足
    6.4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以人为本”及“以人为本”理念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
    2.1 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
    2.2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2.3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
    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以人为本”的涵义
    2.5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征
    2.6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现状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3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以人为本”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4.1 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育人意识
    4.2 将“主体性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推行,强化服务意识
    4.3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质量意识
    4.4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4.5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把以人为本同与时俱进的思想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小学低年级图画书阅读教学设计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过程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图画书阅读教学的依据
    2.1 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1 低年级阶段是儿童阅读的基础阶段
        2.1.2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2.2 图画书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最佳读物
        2.2.1 图画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2.2.2 图画书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2.3 图画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优势
        2.3.1 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儿童更好地理解、阅读图画书
        2.3.2 在低年级阶段开展图画书阅读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图画书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3.2 教学设计的过程
        3.2.1 分析学习者与情境
        3.2.2 确立教学目标
        3.2.3 安排教学主题
        3.2.4 选择教学内容
        3.2.5 制定教学计划
        3.2.6 制定教学评价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图画书阅读教学的实施
    4.1 阅读课
        4.1.1 阅读课的整体教学实施过程
        4.1.2 阅读课教学案例分析
    4.2 晨诵和午默
        4.2.1 晨诵
        4.2.2 午默
第五章 小学低年级图画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分析
    5.1 阅读兴趣
    5.2 阅读习惯
    5.3 阅读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画书阅读现状问卷
附录2 学生阅读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3 小学一年级阅读素养等级考核笔试题
附录4 访谈提纲(图书管理员)
附录5 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6 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致谢
作者简介

(8)全国演出经纪人网上学习与从业资格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设计开发的背景
        1.1.1 我国的演出市场与演出经纪人培训概况
        1.1.2 有关单位对本研究的支持与推动
        1.1.3 建立本系统的前期平台基础
    1.2 系统设计开发的目标与意义
        1.2.1 系统设计开发的目标
        1.2.2 建立本系统的意义
    1.3 系统开发方法与架构总体方案
        1.3.1 以快速原型法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
        1.3.2 系统架构总体方案
    1.4 在线学习系统研究的现状
        1.4.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1.4.2 欧美发达国家在线学习实践研究
        1.4.3 国内在线学习实践研究现状
    1.5 LAMP平台的发展与应用状况
第2章 在线学习系统的理论支撑
    2.1 现代远程教育结构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成人学习理论
第3章 网络技术支持
    3.1 基于 B/S模式的架构
    3.2 服务器端 LAMP组合平台
        3.2.1 Linux及其发行版本 CENTOS
        3.2.2 以 APACHE为平台的 WEB服务器
        3.2.3 MySql数据库概述
        3.2.4 服务器端的编程语言 PHP概述
        3.2.5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3.2.6 基于 MVC的设计开发模式
    3.3 浏览器端技术
        3.3.1 用户端浏览器的兼容性
        3.3.2 基于 DIV+CSS的页面布局技术
        3.3.3 AJAX的应用与意义
        3.3.4 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系统的应用于意义
第4章 需求分析
    4.1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4.2 需求分析的目标和任务
    4.3 本系统采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4.4 获取需求
    4.5 需求分析建模
        4.5.1 数据对象
        4.5.2 属性
        4.5.3 联系
第5章 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思想
    5.2 系统设计原则
        5.2.1 课程设计原则
        5.2.2 WEB设计原则
    5.3 设计前期分析
        5.3.1 课程内容分析
        5.3.2 学员特征分析
        5.3.3 教学策略设计
    5.4 总体设计
    5.5 详细设计
        5.5.1 数据库设计
        5.5.2 基于分组的用户权限策略
        5.5.3 在线学习模块设计
        5.5.4 资格认证设计
第6章 程序编码
    6.1 系统核心包含文件
    6.2 自定义函数集文件
    6.3 数据库的类库文件
    6.4 在线 HTML编辑器
    6.5 基于分组的用户权限策略
    6.6 整合交流论坛的用户注册登录
    6.7 用户控制中心
    6.8 系统控制中心
    6.9 在线学习模块
        6.9.1 Teaching.php文件
        6.9.2 Show.php文件
        6.9.3 SNS中的index.php文件
    6.10 在线资格申请与认证模块
第7章 性能优化与安全策略
    7.1 系统的 WEB性能优化
        7.1.1 静态页面生成技术
        7.1.2 系统缓存技术
        7.1.3 页面的压缩与缓冲输出
        7.1.4 PHP加速引擎
    7.2 系统安全策略
        7.2.1 验证码
        7.2.2 严防 SQL注入
        7.2.3 基于 SSL的安全 HTTPS
第8章 系统测试与上线运行
    8.1 软件系统测试理论
    8.2 本系统的测试过程
        8.2.1 单元测试
        8.2.2 确认测试
    8.3 上线运行
        8.3.1 服务器的选购
        8.3.2 网站备案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设计开发成果
    9.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9.3 不足之处
    9.4 对将来继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D]. 田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2]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D]. 宋飞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3]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 杨杨. 北华大学, 2019(01)
  • [4]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 吴红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3)
  • [5]卡甘结构法对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D]. 王莹莹.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研究[D]. 徐岩.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3)
  • [7]小学低年级图画书阅读教学设计和实践[D]. 孙晓利. 宁夏大学, 2013(03)
  • [8]全国演出经纪人网上学习与从业资格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万松灵. 陕西师范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