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重复的历史基础

汉语动词重复的历史基础

一、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论文文献综述)

艾德加[1](2021)在《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运用调查、访谈、对比等方法,分析重叠式在西班牙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根据异同点找出适合教授厄瓜多尔学生汉语重叠式的教学方法。在西班牙语中,使用重叠式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并且要更加深入认真地研究西班牙语,才能很好地使用它们;此外,区分西班牙语重叠式与冗余并非易事,因为两者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厄瓜多尔学生来说,学习汉语重叠式这一常用的语法表达方式,在和中国人交流时准确地使用汉语重叠式,是很必要的。本文是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重叠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重叠式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对厄瓜多尔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重叠式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为教学建议。包括课堂讲解的建议、训练的建议和教材类型或方式的建议;教案设计。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观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杨丽婷[2](2021)在《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传统上将白语分为碧江(北部)、大理(南部)、剑川(中部)三大方言,剑川白语是剑川(中部)方言的典型代表。重叠是一种在剑川白语中广泛使用的语法手段,这也是剑川白语的一大特色。剑川白语中重叠现象格外丰富,其中尤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的表现最为显着。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展开田野调查,对剑川白语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且还从共时角度将剑川白语和其他汉藏语系方言点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归纳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自身特点,弥补剑川白语语法研究的不足,也有利于梳理白语重叠式的整体特征,还能为其它相关方言的类型学研究和重叠研究提供“点”的材料。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选题缘由、音系、重叠现象相关研究以及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至第五章考察了剑川白语各类词的重叠,分别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描写。名词重叠式讨论了“AA、AAB、ABB”等六种形式;动词重叠式讨论“AA、AABB、ABAB”等六种形式;形容词重叠式讨论了“ABB、BAA、ABA”等六种形式;副词重叠讨论了“ABB、AABB、ABAB”等四种形式;量词重叠式讨论了“a44AA、a44+量词重叠+??44/a44+量词+a44+量词”等四种形式;拟声词重叠式讨论了“AAA式、ABAB式、AABB式”等四种形式。结语部分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普通话、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苗瑶语族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总结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同时,梳理了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创新点之处在于研究思路创新和语料创新。研究思路创新,以往的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中,大多数只描写词类的构成形式,本文不仅以“三个平面语法观”为指导分析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句法、语用、语义方面的内容,还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剑川白语的共性和特性。语料创新,论文中的语料多为笔者发挥母语人优势,并结合实际田野调查所得。

王倩[3](2021)在《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动词重叠式,留学生在初级阶段也会学习动词重叠式并把它运用到日常交流中。但是,在检索中介语语料库时,我们发现留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汉语动词重叠式,而是出现了许多偏误。鉴于此,从教学角度深入研究汉语动词重叠式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和方法,梳理动词重叠式的本体研究以及国际中文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最后交代理论基础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介绍动词重叠形式和可重叠动词的范围,据此对《大纲》进行穷尽式分析,整理出所有可重叠的动词。研究动词重叠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并对动词重叠形式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第三章,考察可重叠动词和各重叠形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情况,从误用、误加、遗漏、其他等四个方面分析偏误。第四章,考察教材中动词重叠式的编排情况。分析两套教材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讲解编排、练习设计、动词和重叠形式的复现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章,基于语料库中动词重叠式的偏误类型及动词重叠式在教材中的编写情况,分析其偏误成因,最后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最后一章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胡哲[4](2021)在《柬埔寨中小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柬埔寨大金欧洪森兴中公校中小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的习得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习者汉语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的考察,为在柬华校汉语教材中语法知识的编排顺序提出建议;通过对学习者汉语动词重叠式使用频率的考察,发现学习者在使用汉语动词重叠式时有畏难心理;通过对学习者汉语动词重叠式偏误类型的考察,发现学习者动词重叠式句法功能偏误情况比较普遍。论文以语料分析和问卷调查为基础,了解到柬埔寨中学生和小学生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习得顺序方面保持了一致,二者皆是最先习得“AA”式,然后习得“A一A”式,最后习得“A了A”式。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时长与使用正确率呈正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这三种形式的正确使用率也随之提高。小学生的双音节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依次是“ABAB”式、“AB了AB”式、“AAB”式,中学生的双音节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依次是“ABAB”式、“AAB”式、“AB了AB”式。通过对柬埔寨华校所使用的由柬华理事总会编写的《华文》系列教材的考察,发现课文中动词重叠式出现的频率虽然很高,但是教材中却没有关于动词重叠式的解释以及语法点的练习,以致于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回避使用动词重叠式的心理或者用母语替换等现象。论文结合学习者习得动词重叠式的偏误类型,从对老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学校的主体功能、教材的编写四方面提出了关于提高柬埔寨中小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教学思考。

刘欣[5](2020)在《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文中指出重叠式以其生动的描写性、鲜明的音乐性和强烈的节奏感而被当代诗歌语言广泛运用。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丰富、灵活多样且极具个性。本文以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描写,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其特征。全文共分六章,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重叠式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语料来源与使用符号也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中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数词和量词的重叠式进行穷尽式的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对各个词类重叠式结构形式、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的详尽描写,展现当代诗歌语言中各词类重叠式的面貌和特点。第三部分为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整体面貌的描述和整体特点的梳理。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庞大,使用频率高,形容词占主导。它们形式多样,共有11种之多,但也排斥一些重叠形式的出现;句法位置灵活,多有易位;功能丰富,常可独立成行,作独立成分句;可以突破一般的语法限制,由此得到更为自由而灵活的运用。这些都是其相较于非韵文语体重叠式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马楷惠[6](2020)在《基于满汉对勘的《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清代满汉合璧文献《清文指要》中的动词重叠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重叠的具体形式、共时和历时特征等进行考察,并运用满汉对勘的方法,对文献中动词重叠的时体意义进行了研究。《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类型主要有VV式、V一V式、V了一V式、V他一V式、V着V着式、V1V1V2V2式、V来V去式、V 了又V式、V着又V式9类。从动词重叠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识到满(蒙)汉合璧文献和北京话教科书等互文性文献之间的继承关系、差异性及其自身的独特性。从时体意义来看,《清文指要》动词重叠可表短时体、延续体和反复体。第一,单双音节VV式、V一V式及V 了一 V式表短时体。从满汉对应来看,动词重叠及其所在句子可对应满语“majige+V”、祈使式(-reo/-reu、-ki等)、现将时和过去时、条件副动词等,分别体现了其短时、轻微的意义,动态性、完整性特征及常用于条件句式的特点。第二,V着V着式和V来V去式表延续体。V着V着式表示动作V的延续。对于V来V去式,已有研究通过对汉语历史文献的考察已经证明,V来V去式先表反复体,后表延续体(陈前瑞、王继红2019),从满汉对应来看,其时体意义主要对应满语中的持续副动词和直至副动词。第三,V了又V式表反复体。《清文指要》中双音节动词可进入“V 了又V”式与满语的对译有关。对于V1V1V2V2式重叠,可以表反复体和状态描写。从满汉对应来看,主要对应满语的持续副动词、并列副动词以及状态词(其中有的为元音交替构成的状态词)。此外,V他一V式可能用于强调宾语受到影响。旗人汉语动词重叠存在地域分布差异。京师旗人汉语《清文指要》和驻防八旗旗人汉语《新刊清文指要》、东北旗人汉语《满汉成语对待》的重叠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从文体来看,《清文指要》与说唱文学子弟书动词重叠的使用也存在差异。以《清文指要》为代表的旗人汉语动词重叠使用情况,符合重叠发展到清代的共性趋势,重叠形式较为丰富。也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如重叠式“V了一V”可以表示动量,双音节动词可以进入“V 了又V”格式,经考察,应当与满语“V+dade(而且)+geli(又)+V(同前一个V)”形式对译有关。

张晨阳[7](2020)在《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体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动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动词重叠式是一种以动词为基式,以重叠为手段,重叠后只附加了语法意义的语法现象。其主要有“VV”、“V1V1V2”、“V了V”、“V一V”、“V了一V”、“V1一V1V2”、“V1了V1V2”七种不同的语表形式。其中,“了”和“一”作为构形成分存在。本文试图从Comrie(1976)、Smith(1991)、Olsen(1997)等的体貌理论出发,认为动词重叠式不仅能够显示出现代汉语的形态变化,同时也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种半语法化的体貌,能够表现出事件的时间结构。本文主要通过图示的方式来对动词重叠式的体貌进行刻画和解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基式动词情状体体貌特征的分析。通过对语料的检索和归纳得出,只有具备[+动态,+持续,?]体貌特征的动词才能进入动词重叠式。而不具备该特征的动词,常常需要在一定语境下调节自身体貌,才能够重叠。第二个部分是对动词重叠式体貌特征的分析,以及该体貌特征对其语义和句法分布的影响。相对于基式动词而言,动词重叠式的体貌特征为[+动态,+持续,+完整]。其中,动态特征整体增强,在语义上体现为说话者对句子的控制性增强。持续特征整体表现为短时持续,表现为状态体、活动体、实现体的基式动词重叠后持续特征减弱,表现为成就体和瞬时体的基式动词重叠后持续特征增强。在语义上前者体现“持续量的减弱”,后者则为“持续量的增长”。完整特征是通过重叠产生的体貌特征,且这也是在句法分布上,动词重叠式多不能与“正在”、“已经”、“着”、“过”等搭配的原因。通过研究可以确定,动词重叠式是介于视点体和情状体之间的体貌,能够显示出事件完整发生的一个阶段。对动词重叠式体貌的研究,将会在进一步加深对重叠现象认知的同时,也将为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建立和丰富提供力量。本文主要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以动词重叠式的体貌为研究对象的缘由与价值,说明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论文结构。第二章综述前人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介绍体貌相关理论。第三章从基式动词的体貌特征出发,说明重叠背后的情状体分布规律,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分别对动词重叠式的动态特征、持续特征和完整特征进行分析,理清其在汉语体貌系统中的位置。第五章总结全文内容,说明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薛力玮[8](2020)在《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叠”作为一种能产的构词形式和语法手段,普遍应用于汉语方言中。其中,动词重叠式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语法意义显着,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南京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主要代表,动词重叠现象丰富,其中一些格式不仅在形式上与普通话相异,在意义和用法上也有其特色。本文基于前贤研究和田野调查,以南京方言“VV”“VV的”“VVC”“VVVV”“V倒V倒”“连V是V”“AVAV”等具有特色的动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从句法特征、语义表现、语用表达等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结合其相关基式、近义式等进行内部比较,另一方面与其他方言区(片、点)中的类似格式进行外部比较。力求揭示其特点,探讨其共性与差异,为总结汉语方言重叠规律、推动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南京方言的动词重叠式在句法上主要充当谓语,少数能充当状语和补语;除“VV”式外,均不可直接后接宾语,“VVVV”和“V倒V倒”必须后接小句。语义方面,除“VV”式表动作的小量外,均以动量的增加为基本语义,常见特征是持续性、反复性及动态性。语用方面,“VVC”只用于肯定祈使句,“连V是V”和“AVAV”表达祈使语气仅限于否定句;“VV的”与“连V是V”具有较为显着的感情色彩。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使用“VV的”与“连V是V”的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江淮官话。“VVC”和“VVVV”也见于江淮官话,但在吴语中更为常见。“V倒V倒”多见于西南官话及其周边区域,在江淮官话中只是零星分布。南京方言“AVAV”中的典型格式“紧V紧V”与“直V直V”在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中均分布较广;“紧V紧V”还是赣语和客家方言区普遍使用的一种动词重叠式。

宋丹[9](2020)在《认知语言学理论视域中汉语重叠词探析》文中指出重叠是自然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且形态特殊的构词手段。然而,以往的学者对汉语重叠词的研究大多从传统语法的角度入手,对它们的形态结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而立足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力图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象似性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重叠词为语料,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重叠词产生的动因,以及重叠词语义变化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与基式相比,重叠式的语义内容主要表现为:量的增加、程度的加深、动作的反复或持续;部分重叠词的构成顺序与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先后顺序具有一致性;一些词重叠后会失去其字面意义而表示抽象的引申意义,这种引申意义的发展通过概念隐喻机制得以实现。

周华玲[10](2020)在《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动词AABB式重叠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AABB式动词重叠已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动词AABB式重叠的结构构成、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及词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来解决学习者对动词可以AABB式重叠的识别情况、语法搭配及学习者在习得动词AABB式重叠时的干扰原因等。我们希望以上问题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有关AABB式重叠的第二语言教学。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是说明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说明了动词AABB式重叠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与不足。我们首先探讨了动词AABB式重叠研究的重点和焦点,然后摆出了我们的看法,同时根据相关理论进行解释。第三章是现代汉语动词AABB式重叠的本体研究。首先是对《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1)和《汉语动词用法词典》(2)中的可AABB式重叠的动词进行统计;然后从构词法的角度,对可AABB式重叠的动词的结构构成进行了具体的分类,总结出不同结构的动词的特点;接着解释了现代汉语动词AABB式重叠的语法意义。此外,还总结了动词AABB式重叠和动词原型AB、形容词AABB式重叠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并总结了可以进入AABB式重叠的动词的特点和不可进入AABB式重叠的动词的种类。最后进行汉外对比,我们主要对以俄语、韩语和泰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第四章主要是习得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动词AABB式重叠的语料调查、问卷调查。通过语料调查,我们发现影响留学生习得动词AABB式重叠的主要因素是汉语水平的高低,也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习者在习得动词AABB式重叠时体现出不断进步的特点,但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一语迁移和计算复杂性的影响。第五章在前面分析和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大纲和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对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动词AABB式重叠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语,简要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指出本文研究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论文提纲范文)

(1)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范围
    (四)研究方法
一、厄瓜多尔学生习得汉语重叠式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关于汉语重叠式习得的访谈与分析
    (一)访谈内容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三、汉语与西班牙语的重叠式比较
    (一)汉语与西班牙语动词重叠的对比
    (二)汉语与西班牙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比分析
    (三)汉语和西班牙语名词重叠的对比分析
四、教学建议
    (一)针对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教学建议
    (二)针对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教学建议
    (三)针对汉语名词重叠的教学建议
    (四)教案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2)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和选题缘由
        一、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剑川县地理及方言情况
        一、剑川县人文地理情况
        二、剑川县方言概况
    第三节 剑川白语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四节 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现代汉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方言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三、藏缅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四、白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文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五、特殊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两字式
        二、三字式
        三、四字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宾语
        三、充当定语
        四、充当状语、独立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小称
        二、表量多
        三、表程度深
    第四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凸显主观情态
        二、增强形象色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完全重叠式
        二、不完全重叠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谓语
        三、充当宾语
        四、充当定语
        五、充当状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动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时量和动量
        二、表动作强度轻
        三、表随意轻松
    第四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缓和功能
        二、充当话题的功能
        三、描摹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BAA式
        四、ABAC式
        五、AABB式
        六、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谓语
        二、充当定语
        三、充当状语
        四、充当补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形容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程度义的“量”
        二、表状态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充当焦点
        二、表达主观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AABB式
        四、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类中的具体分布
    第三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增强“量”的语法意义
        二、强调性语法意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剑川白语其他词类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二节 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剑川白语重叠式的比较
    二、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征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
    四、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剑川白语重叠式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动词重叠式研究现状
        1.2.1 动词重叠式的本体研究
        1.2.2 动词重叠式的国际中文教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偏误分析理论
        1.4.2 中介语理论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动词重叠式相关问题研究
    2.1 动词重叠式的形式
        2.1.1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2.1.2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
    2.2 可重叠动词的范围
        2.2.1 可重叠动词的条件
        2.2.2 《大纲》可重叠动词统计分析
    2.3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2.3.1 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2.3.2 句法组合特点
    2.4 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2.4.1 表“短时、少量”
        2.4.2 表“反复、持续”
        2.4.3 表“尝试”
        2.4.4 表“轻松、悠闲”
        2.4.5 表“委婉语气”
    2.5 动词重叠式的比较分析
        2.5.1 AA式与A一A式
        2.5.2 AA式与A了A式
        2.5.3 ABAB 式与AABB 式
第三章 留学生动词重叠式的运用情况及偏误分析
    3.1 动词重叠式的运用情况考察
        3.1.1 可重叠动词的运用情况
        3.1.2 重叠形式的运用情况
    3.2 动词重叠式的偏误类型
        3.2.1 误用
        3.2.2 误加
        3.2.3 遗漏
        3.2.4 其他
    3.3 小结
第四章 教材中动词重叠式编排分析
    4.1 语法讲解的编排情况分析
        4.1.1 《发展汉语》语法讲解的编排情况
        4.1.2 《博雅汉语》语法讲解的编排情况
        4.1.3 两套教材语法讲解编排情况的比较分析
    4.2 练习设计情况分析
        4.2.1 《发展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练习设计情况
        4.2.2 《博雅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练习设计情况
        4.2.3 两套教材练习设计情况的比较分析
    4.3 动词重叠式复现情况分析
        4.3.1 《发展汉语》动词重叠式复现情况
        4.3.2 《博雅汉语》动词重叠式复现情况
        4.3.3 两套教材动词重叠式复现情况的比较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偏误成因及教学建议
    5.1 动词重叠式的偏误成因
        5.1.1 习得者母语因素
        5.1.2 目的语因素
        5.1.3 学习环境的影响
        5.1.4 学习策略的影响
    5.2 动词重叠式的教学建议
        5.2.1 教材编写方面
        5.2.2 教师教学方面
        5.2.3 学生学习方面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柬埔寨中小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
        1.3.1 汉语动词重叠式本体研究
        1.3.2 汉语动词重叠式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第2章 理论基础及问卷设计思路
    2.1 理论基础
        2.1.1 句法功能
        2.1.2 语法意义
        2.1.3 制约因素
    2.2 问卷设计思路
第3章 柬埔寨中小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及使用频率考察
    3.1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及使用频率
        3.1.1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
        3.1.2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使用频率
    3.2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及使用频率
        3.2.1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习得顺序
        3.2.2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使用频率
第4章 柬埔寨中小学生习得动词重叠式偏误类型考察
    4.1 动词重叠形式习得偏误
        4.1.1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误用
        4.1.2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误用
    4.2 动词重叠式句法功能偏误
        4.2.1 动词重叠式充当句子成分偏误
        4.2.2 动词重叠式与句法成分组合偏误
        4.2.3 不同句类中的动词重叠式偏误
    4.3 动词重叠式语义习得偏误
        4.3.1 动词重叠式误用
        4.3.2 动词重叠式遗漏
    4.4 动词重叠式语用习得偏误
        4.4.1 愿望功能表达偏误
        4.4.2 语体方面的偏误
    4.5 小结
第5章 柬埔寨中小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教学思考
    5.1 对教师的要求
    5.2 对学生的要求
    5.3 学校的主体功能
    5.4 教材编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重叠式的界定
    五、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
第一章 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四、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章 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动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式
        小结
    第二节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小结
    第三节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示“量”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三、表示轻松、随意的意味
        四、表示尝试
        小结
第三章 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名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四章 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副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五章 数词、量词重叠式
    第一节 数词重叠式
        一、数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二节 量词重叠式
        一、量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六章 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特点
    第一节 总体面貌
    第二节 总体特点
        一、结构形式特点
        二、句法功能特点
        三、语法意义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满汉对勘的《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动词重叠的具体类型
        1.2.2 可重叠动词的范围
        1.2.3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时体意义
        1.2.4 动词重叠的历时发展
        1.2.5 类型学视角下的动词重叠
    1.3 语料介绍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类型
    2.1 VV式重叠
        2.1.1 单音节VV式重叠
        2.1.2 双音节VV式重叠
    2.2 V一V式重叠及其变体
    2.3 V_1V_1V_2V_2式重叠
    2.4 其他重叠形式
    2.5 小结
第三章 《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时体意义
    3.1 短时体
        3.1.1 短时体动词重叠及其衍生意义
        3.1.2 短时体动词重叠的满汉对应情况
    3.2 延续体
        3.2.1 “V来V去”及“V着V着”表延续
        3.2.2 对应满语副动词形式
    3.3 反复体
        3.3.1 “V了又V”表反复
        3.3.2 “V了又V”对应满语动词连用
        3.3.3 V_1V_1V_2V_2——从反复体到状态描写
        3.3.4 V_1V_1V_2V_2对应满语副动词及状态词
    3.4 小结
第四章 《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特点
    4.1 从动词重叠看旗人汉语的地域分布差异
    4.2 旗人汉语《清文指要》与韵文《子弟书》动词重叠差异
    4.3 从《清文指要》看旗人汉语动词重叠的共性趋势与个性特征
        4.3.1 动词重叠形式较为丰富
        4.3.2 双音节动词可进入“V了又V”格式
        4.3.3 持续体“V着V着”频数较少
        4.3.4 “V一V”带宾语时中置为“V他一V”
        4.3.5 重叠式“V了一V”式可表动量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7)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体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价值
    1.2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前人研究综述
    2.1 动词重叠式研究
        2.1.1 动词重叠式的界定与形式
        2.1.2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2.1.3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分布
    2.2 体貌理论
        2.2.1 体貌的界定、特征与分类
        2.2.2 体貌视角下的动词重叠式
        2.2.3 前人研究之不足
    2.3 小结
第三章 基式动词的体貌选择条件
    3.1 基式动词的情状体特征
        3.1.1 动态特征的选择条件
        3.1.2 持续特征的选择条件
        3.1.3 终结特征的选择条件
    3.2 基式动词的情状体分布情况
    3.3 小结
第四章 动词重叠式的体貌特征
    4.1 动词重叠式的动态特征
    4.2 动词重叠式的持续特征
        4.2.1 动词重叠式持续特征分析
        4.2.2 动词重叠式“量增”与“量减”辨析
    4.3 动词重叠式的完整特征
        4.3.1 完整特征的界定
        4.3.2 动词重叠式完整特征分析
        4.3.3 完整特征对句法分布的影响
    4.4 动词重叠式在体貌系统中的位置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各情状体类型基式动词重叠概率统计情况
致谢

(8)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南京概况
        一 地理历史概况
        二 南京方言概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南京方言语法研究
        二 汉语动词重叠式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章 南京方言的动词双叠式
    第一节 “VV”式
        一 南京方言“VV”式基本特征
        二 普通话及方言的“VV”及其近义式
    第二节 “VV的”式
        一 南京方言“VV的”基本特征
        二 汉语方言“VV的”分布及异同比较
    第三节 “VVC”式
        一 动词及补语的限制条件
        二 语义、句法及语用特征
        三 南京方言的内部差异
        四 汉语方言“VVC”分布及补语类型比较
第三章 南京方言的动词四叠式及其近义式
    第一节 “VVVV”式
        一 构成条件
        二 语义、句法及语用特征
        三 动词四叠式在方言中的分布及表现
    第二节 “V倒V倒”式
        一 对助词“着”与“倒”的讨论
        二 从基式“V倒”到“V倒V倒”
        三 与近义格式“VVVV”的比较
        四 “V倒V倒”在方言中的分布及表现
第四章 南京方言的其他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连V是V”式
        一 构成条件及句法特征
        二 语义及语用特征
        三 汉语方言“连VXV”的共性与差异
    第二节 “AVAV”式
        一 构成条件及句法特征
        二 语义及语用特征
        三 汉语方言“AVAV”的共性与差异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认知语言学理论视域中汉语重叠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选取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相关研究的述评
        一、重叠词的概观式研究
        二、特定重叠词类研究
        三、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重叠词研究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一、语言重叠的概观式研究
        二、类型学视角的语言重叠研究
        三、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重叠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象似性理论
        一、象似性的定义
        二、象似性的分类
    第二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概念隐喻的定义
        二、概念隐喻的分类
    第三节 意象图式理论
        一、意象图式的定义
        二、意象图式的特点
        三、意象图式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汉语重叠词分析
    第一节 汉语重叠词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一、汉语重叠词的概念
        二、汉语重叠词的分类
    第二节 象似性理论与汉语重叠词
        一、数量象似性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二、顺序象似性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概念隐喻理论与汉语重叠词
        一、结构隐喻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二、方位隐喻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三、本体隐喻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第四节 意象图式理论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一、标量图式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二、路径图式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三、循环图式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四、力图式与汉语重叠词的语义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成果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动词AABB式重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动词AABB式重叠本体的研究现状
    2.2 动词AABB式重叠的教学研究
    2.3 前人研究的总结与不足
第三章 动词AABB式重叠的本体研究
    3.1 现代汉语可AABB式重叠动词计量统计
    3.2 动词AABB式重叠的结构构成
        3.2.1 由一个双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3.2.2 复合式的合成词
        3.2.3 附加式的合成词
        3.2.4 特殊的AABB式
        3.2.5 研究中的问题
    3.3 动词AABB式重叠后的语法意义
        3.3.1 基本义
        3.3.2 转义
        3.3.3 色彩义
        3.3.4 小结
    3.4 动词AABB式重叠的句法功能
    3.5 动词可以AABB式重叠的原因
    3.6 动词AABB式重叠的词性
    3.7 关于动词AABB式重叠的汉外对比
第四章 动词AABB式重叠习得研究
    4.1 语料调查
        4.1.1 调查目的
        4.1.2 语料的搜集与处理
        4.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 问卷调查
        4.2.1 问卷调查目的
        4.2.2 被试
        4.2.3 问卷设计
    4.3 访谈
    4.4 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
        4.4.1 接受性判断问卷一的分析
        4.4.2 接受性判断问卷二的分析
        4.4.3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对大纲、教材及课堂教学的建议
    5.1 对大纲与教材的解读和建议
        5.1.1 对大纲的解读
        5.1.2 对教材的解读
        5.1.3 对大纲与教材的建议
    5.2 对教学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一
附录2 调查问卷二
附录3 调查问卷二结果统计
附录4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AABB重叠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汉语动词重叠式产生的历史根据(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式教学研究[D]. 艾德加.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D]. 杨丽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习得研究[D]. 王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柬埔寨中小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偏误研究[D]. 胡哲.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3)
  • [5]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D]. 刘欣. 青岛大学, 2020(02)
  • [6]基于满汉对勘的《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研究[D]. 马楷惠.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体貌研究[D]. 张晨阳. 南京大学, 2020(02)
  • [8]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D]. 薛力玮. 南京大学, 2020(02)
  • [9]认知语言学理论视域中汉语重叠词探析[D]. 宋丹.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1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动词AABB式重叠研究[D]. 周华玲. 安徽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汉语动词重复的历史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