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直视手术后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心脏直视手术后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一、心脏直视术后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1](2021)在《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现状及术后生存质量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黔北地区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59例先心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其就医延迟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选取就医延迟现状调查中符合研究标准的106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Peds QLTM3.0心脏模块中文版在患儿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对其生存质量水平进行测定。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就医延迟现状调查结果:共调查292例患儿,排除家长和(或)患儿不愿配合、合并21-三体综合征等情况33例,最后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259例患儿中有219例(84.56%)发生就医延迟,40例(15.44%)未发生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时间最长为168个月,最短为1个月。2.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子女数量是先心病患儿就医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主观因素:对疾病不了解(P<0.05)、医生建议随诊、家庭经济困难、家属未予重视、患儿年龄小等。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根据研究标准,共纳入106例研究对象,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失访11人,失访率为10.38%。4.先心病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家长报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3.08±9.66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1.34±9.6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4±8.35分,患儿报告得分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5.88±11.19分,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0.94±10.21分、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0±7.89分,患儿术后3个月时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术后6个月、12个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生存质量得分变化趋势:家长报告和患儿报告结果均显示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三个时间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报告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治疗焦虑相关问题以及沟通相关问题四个维度得分呈上升趋势,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报告结果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沟通相关问题三个维度得分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3个月升高,但术后12个月时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因素(1)术后3个月:发生就医延迟、家庭子女数量、患儿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术后6个月:主要照护者职业、主要照护者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量、家庭居住地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术后12个月:家庭居住地和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发生率高,普遍存在就医延迟现象。2.先心病患儿术后12个月内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得分影响因素较多,各个时间点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王官玺[2](2021)在《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出生后早期就可能呈现危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自然病死率极高。随着先心病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龄、低体重先心病的救治已成为当前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分娩前即可明确诊断。然而,目前我国不同医疗单位对围产期心脏畸形的诊治水平存在差异,产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对先心病,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为患者家属提供明确的咨询和指导,开展适当有效的围产期转运机制和多学科临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阜外医院自身特点,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创建危重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平台”,包括“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结果。本研究通过总结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120例新生儿救治经验,探索建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危重先心病患儿救治体系,在最佳时间提供最优治疗,切实提高我国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该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阜外医院以小儿心脏外科为主体,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开展多中心多学科“产前诊断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共同救治CCHD的经验,即宫内诊断、产前咨询、围产期管理、出生后急诊转诊及外科干预后有效长期随访等。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共47例CCHD在胎儿期诊断并在新生儿期获得有效救治,院内“零”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第二部分,即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模式”收治的CCHD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两种新生儿救治方式的患儿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明确“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优势,可节省出生后诊断及住院等待时间,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降低死亡风险。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患儿经过及时的外科干预,也可取得不错的治疗结果。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是当前中国胎儿新生儿先心病领域的热门内容。第三部分综述分析当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对CHD的影响,宫内介入治疗,新生儿期外科治疗,并探索未来中国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方向。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未来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打造高水平“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平台”,提升不同区域诊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是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先心病救治能力的重点任务。结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的“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对于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更有提高救治率的优势,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整体提升我国危重先心病的治疗水平。

樊歌[3](2020)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背景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常采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临床常规通过静脉泵注多巴胺和米力农预防CHD术后LCOS。然而,临床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预防性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停药指南,往往由临床医生凭经验停药或逐渐减量停药。目的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简单CHD开胸直视手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和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简单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正性肌力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简单CHD的患儿84例。所有病例均在超快通道麻醉、体外循环(CPB)下进行,术后行食管超声检查确定手术成功,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四组:1.5h组,3h组,6h组(分别对应返回CICU后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为90min、3h、6h)和对照组(对应返回CICU后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24h)。应用PRAM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连续观察24小时。记录分析四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入CICU后1h,3h,6h,9h,12h,18h和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术后1天超声心动图结果、LCOS的临床表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5h组、3h组、6h组和对照组各21例,四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3h组、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4小时的血气分析结果(SvO2、pH、Lac和BE-B)、术后1天的超声心动图结果(EF,FS,LVD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HR、RPP存在交互作用(P<0.05),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RPP、CCE、HR、DBP、MA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停药前相比,停用正性肌力药物1h后,3h组的SBP较前升高,SVRI较前降低(均P<0.05);6h组停药后DBP较前降低,HR减慢,RPP下降(均P<0.05)。结论简单CHD术后超快通道麻醉患儿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安全可行。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可减轻心肌氧耗;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最佳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第二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矫正心内畸形。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有文献报道复杂CHD术后LCOS发生率高达25%。CHD术后发生LCOS的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死亡风险大大增加。临床医生通过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器官灌注情况来判断血流动力学情况往往不够准确。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探究复杂CHD术后早期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依据。目的应用PRAM监测技术观察复杂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术后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复杂CHD并顺利实施外科手术的患儿46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所有患儿术后返回CICU后均采用Mostcare监护仪(核心技术为PRA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进入CICU即刻(Oh)、4h、8h、12h、16h、20h、24h、36h和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复杂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46例复杂CHD中8例(17%)患儿出现LCOS,其中5例(11%)仅表现为CI≤2 L/(min·m2),3例(6%)患儿出现少尿、肢端湿冷等LCOS临床表现。在患儿入室后早期CI明显下降,在入室后4h达最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在12h时达到高值。CI在4h时显着低于Oh(P<0.05)和16h(P<0.05)。患儿DBP在入CICU后4h时低于入室即刻(Oh)(P<0.05)、8h和12h;在24h、36h、和48h时DBP低于Oh(均P<0.05)。dp/dtmax在入室后先呈下降趋势,在4h时达最低点,后呈上升趋势,在20h、36h、48h时显着高于4h(P<0.05)。CCE在入室后整体呈上升趋势。CCE在Oh时显着低于20h、24h、36h和48h时(均P<0.05)。PPV在入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36h时显着低于Oh(P<0.05)。SVRI在Oh到48h之间呈下降趋势,在入室后Oh时显着高于12h、20h、24h(均P<0.05)。CI与DBP、PPV呈正相关,与HR呈负相关。CCE与dp/dtmax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4小时dp/dtmax、CI最低,术后24小时内PPV高于参考值,提示术后早期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容量管理是必要的。

唐攀力[4](2019)在《术前深呼吸训练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心脏直视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术后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等特点。而麻醉气管插管及手术过程中又会对支气管、肺叶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刺激,这些因素容易造成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其不仅会延长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更易导致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部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据文献报道,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25%,而在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死亡病例中,因肺部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约占8%-24%。为了减少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这些方法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缩唇-腹式呼吸、胸部叩击等。近年来,深呼吸训练器也逐渐应用到临床中,且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术前规律的训练能够明显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与肺换气,从而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此前研究只是单一评价了深呼吸训练器在瓣膜置换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因此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术前深呼吸训练器在所有需要正中开胸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笔者科室自2015年起在术前将深呼吸训练器应用于所有需要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故以此时间点为节点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选择的5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连续选择的5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ICU拔管前动脉血氧分压、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留置时间、心包及纵膈引流管留置时间、心电监护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成功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分布、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及住院期间死亡,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ICU拔管前动脉血氧分压、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留置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心包及纵膈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是: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0%VS26%;ICU拔管前动脉血氧分压201.68±34.38(mmHg)VS186.12±39.76(mmHg);呼吸机使用时间 19.22±5.72(h)VS24.20± 14.25(h);ICU 留置时间 26.30±11.44(h)VS33.78±12.42(h);心电监护时间3.82±0.92(天)VS4.26±1.58(天);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2.72±0.73(天)VS3.76±0.84(天);纵膈引流管留置时间 2.76±0.66(天)VS 3.64±0.63(天);术后住院天数 15.16±3.35(天)VS17.50±4.89(天)。结论1.术前运用深呼吸训练器训练能降低心脏直视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包、纵膈引流管留置的时间,缩短了心电监护时间以及减少了术后住院天数。2.术前经深呼吸训练器有效训练后,改善了患者肺通气与肺换气,提高了患者术后拔管前动脉血氧分压,可以缩短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从而在ICU能够实现早期拔管,并进一步缩短了 ICU留置时间。

石彩晓,张永红[5](2016)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应用呼吸道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呼吸道管理模式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常规护理联合呼吸道细节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99.78±1.46)次/min,血氧饱和度(98.94±0.76)%;对照组术后心率(105.45±2.88)次/min,血氧饱和度(96.44±0.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肺不张0例,肺部感染1例,住院时间(11.32±1.45)d,护理满意度(94.76±2.83)分;对照组发生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6例,住院时间(19.78±3.44)d,护理满意度(86.78±5.7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脏直视手术中开展呼吸道管理模式有助于患儿心脏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黄润,刘霞,徐敏,朱益雷,尚文媛[6](2015)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条件[2]。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经历全麻、气管插管、升降体温、阻断循环、心肺转流等过程,术后机体易产生循环、呼吸及代谢等的改变;同时,由于婴幼儿体重低、体表面积

田丽清[7](2014)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探讨综合呼吸训练方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择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二、三病区连续住院的1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二病区为对照组、三病区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干预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训练器、多媒体宣教、有效的肺部体疗。采用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评估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心电监护时间、血氧分压监测的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全部完成围术期的数据观察及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状况、实验室检查、所行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及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参数无显着区别(p>0.05);两组均无术后及住院死亡;常规呼吸功能训练与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心电监护时间、动脉血氧分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最大通气量方面、呼吸频率等方面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①呼吸机使用时间11.5士1.4(h)VS14.3±1.1(h);②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0.0%VS8.5%;③留置引流管时间4.4±0.6(天)VS6.1±0.6(天);④住院天数10.6±1.1(天)VS12.9±0.8(天);⑤心电监护时间36.5±1.6(h)VS41.5±1.9(h);⑥动脉血氧分压监测90.0±5.0(mmHg)VS85.0±3.2(mmHg);⑦血氧饱和度监测98.0±1.8(%)VS93.0±2.8(%);⑧呼吸频率20.1±5.0(次/分)VS26.1±7.2(次/分);⑨最大通气量87.2±7.2(L/min)VS84.1±5.8(L/min)。结论:1.通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干预组干预后心率的均值、呼吸频率的均值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干预后血氧饱和度的均值、动脉血氧分压的均值、最大通气量的均值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提高。2.通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干预组经干预后心率的差值、呼吸频率的差值,血氧饱和度的差值、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值、最大通气量的差值均较对照组的差值大。3.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留置引流管的时间,改善了患者术后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提高了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缩短了患者心电监护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

韩晓霞,韩萍[8](2013)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经验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560例心脏直视手术中12例实施延迟关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严密监测,维护循环稳定;实施正确的呼吸道管理,防止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加强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手术切口护理;预防继发感染;给予正确的卧位。结果 9例恢复顺利,康复出院,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延迟关胸是处理心脏手术后难以即刻关胸的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术后良好、积极正确的护理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王晓飞,徐筱倩,李晓黎,王晶晶[9](2012)在《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与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儿直视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与管理,总结护理要点,加强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方法对68例心脏术后患儿呼吸系统监护与管理进行分析,从气管插管时的监护与管理、拔管指征及拔管后的呼吸系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68例患儿67例康复出院,1例由于低心排而死亡。结论小儿心脏术后呼吸功能的监护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强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与管理是患儿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曾翠[10](2012)在《成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病情评价及分级监测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了解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入心胸外科监护室(CSICU)第1个24h的病情危重程度与预后情况;探讨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价系统Ⅱ (APACHE II)应用于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确定心脏直视术后分级监测体系应该涵盖的关键内容。研究方法第一阶段选取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院CSICU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共234例,收集每1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入CSICU后第1个24h的APACHE Ⅱ得分情况,追踪观察其转归、并发症;第二阶段在文献回顾、实际病情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心脏直视术后分级监测包含的基本监测内容、各级别监测内容的执行频次进行专业角度的界定,最终确立分级监测体系。研究工具为一般信息采集表、APACHE Ⅱ评分表、自制专家咨询表。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差分析、AUROCC曲线分析等。研究结果1.234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APACHE Ⅱ平均得分为12.88+3.97分。2.不同转归分组的APACHE Ⅱ评分之间差异有显着性。3.不同术前心功能分组的APACHE Ⅱ评分之间差异有显着性。4.APACHEⅡ评分与住院时间成正相关关系。5. 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AUROCC曲线下面积为0.991+0.006。6.以预测死亡率>30%作为死亡为标准,APACHE Ⅱ评分系统对死亡危险度预测的灵敏度是80.00%,特异性是99.12%,准确性是98.72%。7.将APACHE Ⅱ得分按<10分、10-20分、>20分进行分组,仅>20分组预测病死率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8.两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和100%,两轮咨询中分别有8位、2位专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占40%和10.53%。9.两轮咨询中权威系数分别为0.78与0.79。10.两轮咨询中一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539、0.698,二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783、0.829,P值均小于0.01。11.经过两轮咨询后,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最终形成心脏直视术后分级监测体系。研究结论1. 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评估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临床医护人员可以用APACHEⅡ评分了解心脏直视术后病情程度并实施早期救治干预。2.依据APACHEⅡ评分划分了三个监测级别,并确定了监测内容与各级别的执行频次,确立了心脏直视术后分级监测体系。

二、心脏直视术后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直视术后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局限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研究部分一: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建立
    背景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部分二: 两种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救治方式的对比研究
    背景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从胎儿到新生儿
    1.精细产前诊断降低危重先心病出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良好先心病出生率
    2.产前诊断促进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
    3.新生儿先心病外科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4.宫内介入治疗
        4.1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有进展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4.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伴有进展的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4.3 房间隔完整或限制型房间隔缺损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简历
致谢

(3)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术前深呼吸训练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疾病相关情况的比较
    3.3 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影像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比较
    3.4 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3.5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相关情况比较
    3.6 干预组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呼吸机使用时间
    4.2 动脉血氧分压
    4.3 ICU留置时间
    4.4 心包、纵膈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心电监护时间
    4.5 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天数
    4.6 深呼吸训练器的优势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体外循环方法
    1.3 结果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2 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2.3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2.3.2 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
        2.3.3 急性肾损伤的护理
        2.3.4 营养失调的护理
        2.3.5 心理护理
3 小结

(7)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心脏瓣膜置换术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康复效果的观察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资料收集
    2.6 技术路线
    2.7 效果评价指标
    2.8 质量控制
    2.9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调查各评价指标比较
    3.3 干预组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效果评估
    3.4 对照组基线调查与常规呼吸训练后各项指标比较
    3.5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估
    3.6 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4.2 最大通气量
    4.3 动脉血氧分压
    4.4 呼吸频率
    4.5 术后指标观察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结果
2 护理
    2.1 严密监护, 维护循环稳定
    2.2 呼吸道护理
    2.3 做好心包、纵膈的引流管的护理, 确保充分引流
    2.4 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
    2.5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护理并发症
    2.6 预防继发感染
3 小结

(10)成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病情评价及分级监测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分级监护研究现状
        1.1.2 心脏直视术后监测的临床特点
        1.1.3 相关研究方法与工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临床调查部分
        2.1.2 专家涵询部分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调查法
        2.2.2 Delphi法
        2.2.3 研究工具
        2.2.4 统计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调查一般资料
    3.2 APACHEⅡ评分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3.2.1 心脏直视术后患者APACHEⅡ得分情况
        3.2.2 不同转归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的比较
        3.2.3 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APACHEⅡ得分的比较
        3.2.4 CSICU停留时间与APACHEⅡ评分
    3.3 APACHEⅡ评分对心脏直视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3.3.1 ROC曲线
        3.3.2 APACHEⅡ评分系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3.4 APACHEⅡ评分分级情况
    3.5 专家咨询一般资料
        3.5.1 专家一般特征
        3.5.2 专家的积极性
        3.5.3 专家的权威程度
        3.5.4 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及X~2检验
    3.6 咨询结果
        3.6.1 第一轮咨询结果
        3.6.2 第二轮咨询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APACHEⅡ评分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
        4.1.1 不同转归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分析
        4.1.2 不同术前心功能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分析
        4.1.3 APACHEⅡ得分与CSICU停留时间的相关分析
    4.2 APACHEⅡ评分对心脏直视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4.2.1 ROC曲线
        4.2.2 APACHEⅡ评分系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4.3 APACHEⅡ评分分级分析
    4.4 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4.4.1 专家样本的代表性
        4.4.2 专家的积极性
        4.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4.4.4 专家意见的协调性
    4.5 专家咨询的结果分析
        4.5.1 保留的指标
        4.5.2 增加的指标
        4.5.3 删除的指标
        4.5.4 监测频次
    4.6 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病情观察监测指标体系的特点
    4.7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APACHE评分表
附录(二) 第一轮咨询表
附录(三) 第二轮咨询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心脏直视术后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婷.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D]. 王官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樊歌.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术前深呼吸训练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唐攀力.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应用呼吸道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 石彩晓,张永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04)
  • [6]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黄润,刘霞,徐敏,朱益雷,尚文媛. 上海护理, 2015(03)
  • [7]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D]. 田丽清. 中南大学, 2014(03)
  • [8]心脏直视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J]. 韩晓霞,韩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2)
  • [9]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与管理[J]. 王晓飞,徐筱倩,李晓黎,王晶晶. 安徽医药, 2012(08)
  • [10]成年患者心脏直视术后病情评价及分级监测体系的建立[D]. 曾翠. 中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心脏直视手术后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