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Ⅰ类污染物采样点及采样频率的探讨

废水中Ⅰ类污染物采样点及采样频率的探讨

一、对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安定[1](2021)在《海河干流水华暴发特征及对DOM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人类活动使一些流速较缓的城市河道接纳了较多污水,导致河道水体频繁暴发水华,而藻类在生长和死亡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水环境理化性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浓度。目前,对水华暴发的研究主要针对湖库以及近岸海域等营养盐汇集区域,而对营养盐迁移转化的通道-河流水华暴发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北方典型缓滞流型河道-海河干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模型模拟以及室内试验,研究河道水华暴发特征及其对水体中DOM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缓滞流型河道水华暴发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近年来采样监测发现,海河干流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TP、CODCr和NH3-N,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水华暴发主要集中在7-9月。采用Tucker3模型和回归分析可知,TN浓度、TP浓度、N/P值与Chla浓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非线性函数关系。当N/P值<10时,随着N/P值增加,藻类生物量增加,藻类生长属于N限制;当N/P值>40时,随着N/P值增加,藻类生物量呈现减少或稳定的变化趋势,此时藻类生长属于P限制。由于海河干流受沿岸氮输入的影响,水华暴发期间水体中NH3-N和NO3--N 比例变化不显着,而Org-N浓度呈现显着的上升趋势。根据NO3--N的δ15N和δ18O比例变化可知,由于海河干流水体中NH3-N的来源补充较为充足,藻类优先利用水体中的NH3-N来合成自身物质,将其转变为Org-N和少量的NO3--N释放到水体中,而通过微生物硝化作用转化NH3-N成为NO3--N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水华暴发后,水体中DOM含量从26.47mg/L增加到38.20mg/L,C/N值从18.51降低到6.39,N/P值从5.69增加到20.10。DOM的成分由较为复杂的多种陆源转变为相对单一的藻类内源,进而影响了水体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导致水体中重金属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降低。随着水华的暴发,水体中Cu和Zn对大型溞的半致死浓度逐渐升高,水体中Cu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都呈显着增加趋势,约为暴发前的3倍。

李润[2](2021)在《某铬盐厂遗址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修复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与企业转型,一部分企业关停,其遗留下的重金属污染场地让用地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铬盐在我国的需求量巨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六价铬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威胁。本研究选取已停产的某铬盐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场地的调查,确定场地的土壤受污染面积广,铬污染浓度高。通过对不同土壤修复技术的比选,选用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处理技术、电动修复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对比不同治理技术铬的去除效果,筛选适宜此污染场地的治理技术。实验结果表明:(1)在固化/稳定化技术实验中,土壤加入7%的硫酸亚铁投加量在24小时后,土壤浸出液中总铬、六价铬的含量分别为0.13mg/L、0.04 mg/L。达到危险固体废物填埋、地表水Ⅲ类水相关标准中规定的六价铬最低浓度。(2)淋洗技术实验中,EDTA和柠檬酸对于重金属铬的去除效果较好,EDTA通过0.05mol/L的淋洗剂二次淋洗后土壤中残留的六价铬含量为23.78mg/kg;0.5mol/L的柠檬酸溶液在对土壤进行12个小时的处理之后,土壤中残留的六价铬含量为10.96 mg/kg。低于建设用地土壤相关标准中一类用地管制值规定的30 mg/kg。(3)电动修复技术实验中,皂素作为活化剂,在30V电压连续通电7 d的情况下,其靠近电动装置阳极的土壤中六价铬含量明显减少,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为0.045 mg/L。但越往阴极,土壤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越高。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洗技术对于土壤中铬的去除效果最佳,处理成本较高。固定/稳定化技术操作流程简单,时间较淋洗技术长,但后续的要加强对于土壤的监测。电动修复技术暂不推荐应用在该场地。

任娇阳[3](2021)在《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与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抗生素在过去几十年中被广泛使用,由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城郊河流接收了大量含有抗生素的废水,被称为环境中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蓄水池。本研究以北京市城郊潮白河境内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了包括22种磺胺类抗生素(SAs)、10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MLs)、1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13种四环素(TCs)、15种贝塔内酰胺类抗生素(β-Ls)、5种聚醚类抗生素(PEs),以及2种林可酰胺类抗生素(LMs)在内的7大类、83种抗生素为目标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83种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进行检测,结合了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水文特征、周边企业以及人口规律等特点研究了其水环境与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采用风险熵值法评估其对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得出以下结果:(1)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分别检出44和21种抗生素,分别占目标抗生素的53.01%和25.30%。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检出的抗生素三大类均为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其中磺胺类为水体优势种类,大环内酯为沉积物中的优势种类。(2)在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均存在季节差异,但规律截然不同。由于丰水期面源污染冲刷,水体中抗生素浓度主要为丰水期水体中抗生素的总浓度显着高于枯水期(p<0.05)。而大环内酯类为沉积物的优势种类且其本身更容易吸附到沉积物中,导致抗生素在水位更低的枯水期更明显(p<0.05)。(3)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水体中抗生素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入库河流抗生素总浓度明显高于水库(p<0.01),这可能是由于入库河流是水库中抗生素的主要污染来源。在沉积物中,除却磺胺类与林可酰胺类,在丰水期与枯水期沉积物总体空间分布并未有显着性差异,这是由于沉积物特性影响的复杂性导致的。(4)季节不同,残留介质(水体、沉积物)不同,抗生素种类不同,与理化性指标CODMn、TOC、TP和TN、NH4-N以及温度的相关性也不尽相同,这与人畜疾病的发生率、沉积物性质均有关系。(5)潮白河水体中抗生素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所有检出的抗生素中,AETM和SAL是潜在风险较高的抗生素。从空间分布来看,水库、潮河支流和白河支流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累积生态风险均较低;潮河、白河和潮白河干流以及潮白河支流抗生素累积生态风险较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水体中抗生素无潜在健康风险。

赵艳,陈廷舰[4](2020)在《浅谈重点源废水减排污染物监测质量控制要求》文中认为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部门,重点污染源废水减排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价是实施监管的依据和基础,重点做好废水减排监测,并对监测要求及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生态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的废水监测工作提供质量保证。

赖偲[5](2020)在《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新型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绿色高铁”的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庞大的旅客发送量使得集便器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成为当今我国铁路站段环保难题,此类高NH3-N、高CODcr、高P、高SS、高生物毒性、低C/N的“五高一低”处理难度大,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对排放水体造成冲击负荷影响以及环境生态风险。本文主要针对铁路旅客列车集便器污水中试系统中的污染物去除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了当前铁路站段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为核心的“MAP除磷+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电臭氧催化”中试系统,重点研究了“AAO+CANON+OAO”新型耦合脱氮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及稳定运行期间微生物种群结构,解析中试系统中典型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PCA主成分分析探究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同源性,并进行工程经济性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针对此类特征污水,在进水CODcr约1600mg/L、氨氮约1100mg/L、总氮约1150mg/L条件下,耦合生物脱氮工艺稳定运行期间CODcr、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99%、98.5%,出水CODcr、氨氮、总氮浓度分别小于100mg/L、5mg/L、15mg/L,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各系统硝化、反硝化、CANON脱氮运行效果良好且稳定,优势菌属分布状况良好,CANON工艺段中Ignavibacteria(噬纤维菌纲)的存在表明可能存在部分铁氨氧化反应以协助脱氮;2.中试体系进水端检出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常规水质指标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了抗生素的生物降解途径的可行性。去除途径主要依托生物降解、吸附、高级氧化作用,平均削减率在77%以上,与国内外污水厂相比出水端残留量更低。通过风险熵值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出水端磺胺吡啶、磺胺嘧啶、土霉素等处于中等或低风险,但磺胺甲恶唑仍具有较高环境风险。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同一主成分中元素可能来自同一人为源或混合源;3.根据中试实验结果,并结合铁路站段实际需求,对基于“MAP法+CANON+OAO”组合工艺的放大工程进行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此套组合工艺吨水运维费用粗估仅6元,相比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可节约电费60%、人工运维成本75%,吨水运维成本降低5元以上,能源回收收益约130万元/年(1000m3/d处理量),为我国铁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提供新思路。

王萌[6](2020)在《多介质环境中农药筛查与污水处理厂三嗪类农药残留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药的应用急剧增加。农药的不正确和大量使用,随降雨、径流和渗透等方式进入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环境中农药的残留分析和风险评估十分必要,确定出风险较高的污染物,为农药使用规范及风险管控提供参考。本论文首先选取某河流(府河)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农药进行筛查,筛选出残留较为突出的农药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环境水体中目标农药的分析检测方法,然后对河流及上游3座不同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农药进行残留分析,并评估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Q-TOF/MS)和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GC-Q-TOF/MS)两种技术手段对河流19个水体样品和17个沉积物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筛查,结果表明:水体共检出农药20种,以除草剂和杀菌剂为主,莠去津检出率高达100%。府河中下游检出的农药种类较多,污染相对严重。沉积物共检出农药4种,双苯基脲检出率高达100%。该区域污染主要源于周围农田、工业及生活污水。由于莠去津的高检出率且分布广泛,确定以莠去津为代表的三嗪类农药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残留特征。(2)建立了环境水体中11种三嗪类农药的SPE-GC/MS分析检测方法,在最优条件下,11种三嗪类农药在0.051 mg/L的范围内线性较好,相关系数高于0.99,检出限在1547 ng/L,回收率范围在8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0%11.45%,该方法适用于环境水体中三嗪类农药的痕量检测。(3)分析了3座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和府河中三嗪类农药的残留特征,并评估其对三种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藻类、水蚤和鱼类)的生态风险。污水处理厂共检出5种目标农药,浓度范围为n.d.140 ng/L,去除率在10%60%之间,Cass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废水中农药总体去除性能较差,可能是由于处理过程中存在农药的代谢物或转化产物,产生水解作用,以及颗粒物的解吸吸附等原因。环境相关性指数(ERPWI)表明阿特拉津、西草净、西玛津和扑草净4种农药对藻类具有高度风险,5种目标农药对水蚤和鱼类具有中度及以下风险水平。府河共检出3种目标农药,浓度范围在1550 ng/L,风险熵(RQ)表明3种三嗪类农药均对藻类有中等风险,对水蚤和鱼类为低风险或没有风险。

陶柄臣[7](2020)在《典型池塘工业化养殖污染现状与水质优化方案》文中指出在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之下,近年来,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推动下,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模式“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在江苏省内得到了迅速推广与应用。为了形成一套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水质保障技术对策建议,达到最佳水产养殖环境生态效益,本文以南京市六合区淡水养殖池塘以及如东县海水养殖池塘为研究案例,调查内容包括加州鲈鱼养殖池,大黄鱼养殖池,黑鲷养殖池的成本,支出,收入的经济效益以及净化区的水体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水温、溶解氧、池底沉积物等。根据相关水产养殖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对水体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殖效益上,六合区的淡水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期间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亩产量和亩利润相较于传统池塘较高,在该种养殖模式下适合养殖加州鲈鱼;如东县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养殖大黄鱼以及黑鲷鱼预估经济效益是亏损的,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养殖区域易受到台风影响产生减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在生态效益上,六合区淡水工业化生态池塘养殖区以及净化区的p H、氨氮2项水质指标较好,p H全部合格、氨氮全部合格,而总磷合格率为60%,总氮合格率6.6%、COD合格率6.6%,总磷、总氮、COD三项指标超标率较高,得到养殖区以及净化区的p H全部合格、无机氮、COD指标超标率较高,底泥中营养物质堆积程度较高,相较于监测初期淡水池塘养殖区的TN、TP、氨氮、COD下降了32.6%、75%、70%、57.5%,海水水池塘两个养殖水道的TN、TP、分别上升了30.6%、28.8%和116%、26%,氨氮、COD下降了77%、94%和40.7%、49.2%,说明六合区净水区起到了净水作用,如东县净水区净水技术需要针对性调整。同时分别比较了两地养殖区和净水区的每个点位的水质、底泥指标,发现在污染程度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说明水体并未完全形成循环,两个示范点的池塘在整体的建设布局,净化区的净水手段以及日常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最后通过示范点养殖区、净水区、水质监测指标等存在的问题,从满足养殖系统要求、强化水质提升措施、优化养殖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合理布局基础设施,提升净水区的技术,生产管理,抗灾措施及灾后自救等方面对本文中选取的两个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示范点提出了几条可行的技术对策建议措施,对于江苏省之后建设的淡水、海水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张珂[8](2019)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和供水过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在全面综述水环境中痕量抗生素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准确分析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将建立的痕量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成功运用到太湖水域和苏州市主要供水水厂的水质分析中,得到了抗生素在太湖水域和供水水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季节分布规律以及供水水厂各工艺对水样中痕量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分析方法的建立本论文以7种抗生素: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土霉素、头孢噻肟钠、罗红霉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最终确定的样品前处理条件为:固相萃取小柱类型:Waters公司的Oasis HLB(500mg,6cc);过样体积:1000 mL;上样流速10mL/min;水样pH值:4;洗脱剂类型:甲醇;洗脱剂用量:9 mL。运用美国Thermo公司TSQ Quantum Ultra EMR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在多反应选择监测离子模式(MRM)下进行目标物的分析检测,采用含0.1%甲酸的水作为流动相无机相A,乙腈作为流动相有机相B进行梯度洗脱。7种抗生素在0.5-200 ng/L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在0.1-1.2n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8%-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10.7%之间。(2)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在太湖水域中的应用采用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太湖水域进行了全范围的目标抗生素的分析检测,共设置9个采样点。结果表明,抗生素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太湖流域东部和北部抗生素含量较高,太湖中心区域抗生素浓度最低。这可能与太湖周边污废水的排出以及水产养殖的空间位置的分布有关。太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分布规律也较为显着:冬季和春季是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水域中抗生素的检出浓度较高,夏季和秋季(本实验采样时间分别是2018年的7月和10月)是太湖水产养殖的高峰期,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频次均大大增加,在水产养殖集中的区域,动物源性抗生素在这两季显着上升。(3)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在供水水厂中的应用水厂供水中,检出除头孢噻肟钠外的其余6种抗生素,其中磺胺甲恶唑浓度最高,水源水中抗生素总浓度检出水平为14.0442.27ng/L,出厂水中抗生素总浓度水平为3.489.82ng/L,管网末梢水中抗生素总浓度为2.078.3ng/L。不同的水厂处理工艺对目标抗生素的去除效率不同,臭氧氧化池是去除抗生素的主要处理工艺,其总绝对去除率达59.3%,活性炭滤池对抗生素的总绝对去除率为11.8%。沉淀池和砂滤池两个处理工艺对抗生素几乎没有去除作用。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分布规律与太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从4月份开始,随着太湖流域降雨量增多,水体中各种抗生素浓度被稀释,浓度逐渐降低,直至7月份太湖流域水位达到最高,抗生素浓度降到最小值。而后进入1月份,雨量减少,气温降低,是各种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各种抗生素需求量增加,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浓度也随之增加。

董振龙[9](2019)在《石化行业废水集输、处理单元中挥发性有机物核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挥发性有机物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一类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中能形成雾霾前体物的有机化合物。工业源作为VOCs重要的排放源,其排放的VOCs种类复杂,有毒有害,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石化行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其VOCs管控工作一直是众多行业管控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分析了当前石化企业废水源项VOCs排放量核算系数的准确性。我国与美国主要原油进口地不同,原油物性存在差异。此外,排放系数是美国1995年给出的,时效性较差,不满足当下国内石化企业排放现状。同时,废水集输、处理单元排放系数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用该套系数来核算整个废水源项VOCs的排放量,准确性低。其次,根据国内石化企业的地域分布、规模大小以及产品种类,选取9家样本企业进行布点采样、检测分析、核算排放量。在充分考虑到集输单元液相闪蒸和处理单元处理池密闭工况差异的前提下,当调节池未加盖密闭时,得到废水集输单元VOCs排放系数为0.032kg/m3,处理单元处理池未加盖VOCs排放系数为0.0168kg/m3,隔油、气浮、生化池加盖无尾气处理设施VOCs排放系数为0.0143kg/m3,隔油、气浮、生化池加盖有尾气处理设施VOCs排放系数为0.0044kg/m3,处理池全部加盖有尾气处理设施VOCs排放系数为 0.0004kg/m3。最后,选取7家石化企业进行验证。废水集输单元由系数计算得到排放量与实测值的浮动范围在4.0%-20.6%,处理单元浮动范围在2.1%-29.4%。采用Water9模拟验证处理单元排放系数的合理性,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浮动范围在1.6%-31.1%。

左申梅[10](2019)在《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VOCs排放量监测与核算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严峻,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许多危害,国家对其的管控日益严格。然而目前在国家层面没有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权威核算数据及核算标准,故对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管控缺乏相应依据。本课题通过梳理我国石化企业延迟焦化工艺现状,对其进行布点、监测、模拟,得到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核算模型,为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核算及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本课题运用源项解析的思想和方法,将石化企业的延迟焦化装置VOCs排放源细分为7类,包括: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废水收集处理过程逸散、燃烧烟气、有机液体储存挥发损失、工艺有组织挥发逸散、火炬排放、固体物料堆存挥发损失。根据不同的排放源类型,确定合适的监测方法,重点把握无组织排放和间歇排放,得到大量的监测数据。过程中,创新性的应用聚四氟乙烯材质采样设备进行采样,消除采样设备对VOCs的吸附作用。按照源项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核算,得到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进而得到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核算模型E延迟焦化=6×10-5×M进料。同时利用WATER9软件针对敞开排放源废水收集处理储存过程进行建模并计算排放量,该结果与实测结果偏差4.7%;利用物料衡算法对核算模型进行验证,偏差小于30%,证明该模型合理可行,具有实用性。最后,利用WATER9软件对敞开排放源进行加盖模拟,并与未加盖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加盖后挥发性有机物的年排放量明显降低。由此对石化企业延迟焦化工艺提出减排建议,应淘汰落后产能,推行VOCs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二、对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海河干流水华暴发特征及对DOM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海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富营养化特征
        2.1.1 海河干流基本情况
        2.1.2 海河干流富营养化状况
    2.2 水华暴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2.1 水华的定义和危害
        2.2.2 水华暴发特征
        2.2.3 水华暴发的影响因素
        2.2.4 同位素技术在水华暴发中的应用
    2.3 水华暴发过程对水体DOM的影响
        2.3.1 天然水体中DOM的环境意义
        2.3.2 水华暴发对水体中DOM的影响
    2.4 水华暴发的控制措施
        2.4.1 外源控制
        2.4.2 水体修复
        2.4.3 应急处置
        2.4.4 调水调控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3.3 试剂及仪器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区域
        3.4.2 采样点布设和样品采集
        3.4.3 样品测试与分析
        3.4.4 浮游生物样品分离及分析
        3.4.5 营养状态评价
        3.4.6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3.5 数据分析及评价模型
        3.5.1 主成分分析
        3.5.2 Tucker3模型
        3.5.3 多元直接梯度分析
        3.5.4 相关性分析
        3.5.5 多元回归分析
        3.5.6 BLM模型
4 海河干流水华暴发特征
    4.1 海河干流水质现状
    4.2 水华暴发过程中水体理化特征分析
        4.2.1 海河沿程COD_(Cr)浓度变化特征
        4.2.2 海河沿程N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4.2.3 海河沿程P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4.2.4 海河沿程Chla浓度变化特征
        4.2.5 海河沿程DO浓度、ORP值、SAL值等变化特征
        4.2.6 海河营养状态
        4.2.7 水华暴发前后短期水体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4.3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特征分析
        4.3.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4.3.2 浮游植物种类的时空变化特征
    4.4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生物量特征分析
        4.4.1 浮游植物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4.4.2 蓝藻相对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4.5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情况
    4.6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情况
    4.7 小结
5 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分析
    5.1 水环境分析
        5.1.1 Tucker3模型分析
        5.1.2 浮游植物种群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
    5.2 藻类生长模型研究
        5.2.1 TN、TP浓度与藻类生长关系模型构建
        5.2.2 N/P值与藻类生长关系模型构建
    5.3 Chla与水质因子回归分析
        5.3.1 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
        5.3.2 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的相关分析
        5.3.3 多元回归分析
    5.4 小结
6 海河干流水华暴发与N、P的相互作用
    6.1 水华暴发期间N和P的形态组成特征
    6.2 水华暴发期间N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6.3 基于同位素示踪的水华暴发期间N的转化特征
    6.4 水华暴发对水体中N的控制作用及贡献率
    6.5 小结
7 海河干流水华暴发对水体DOM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7.1 水华暴发过程中水体理化性质及DOM变化特征
    7.2 水华暴发期间DOM分子量变化特征
    7.3 水华暴发期间DOM性状变化对Cu~(2+)和Zn~(2+)结合的影响
    7.4 海河干流水华暴发对水体中Cu和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7.4.1 水华暴发对水体中Cu和Zn的形态影响
        7.4.2 水华暴发对水体中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预测
        7.4.3 水华暴发对水体中Cu环境基准值的影响
    7.5 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某铬盐厂遗址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修复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修复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淋洗技术
        1.2.2 电动修复技术
        1.2.3 植物修复技术
        1.2.4 固定/稳定化技术
        1.2.5 玻璃化技术
        1.2.6 修复技术小结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污染场地背景资料
        2.1.2 地理位置
        2.1.3 气候条件
        2.1.4 原企业生产概况
        2.1.5 企业生产场地污染概况小结
    2.2 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调查与分析
        2.2.1 调查内容
    2.3 治理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的实验设计
        2.3.1 固化/稳定化材料处理
        2.3.2 淋洗处理
        2.3.3 电动修复处理
    2.4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2.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4.2 分析指标及测试方法
3 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3.1 土壤采样结果及污染特征分析
    3.2 土壤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
        3.2.1 上层(0-0.5m)土壤污染特征
        3.2.2 下层(0.5m以下)土壤污染特征
4 铬污染土壤固定/稳定化实验研究
    4.1 土壤固定化/稳定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4.1.1 固定/稳定化药剂的筛选
        4.1.2 固定/稳定化药剂添加量的确定
        4.1.3 修复时间的确定
    4.2 本章小结
5 淋洗实验研究
    5.1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1 淋洗剂的筛选
        5.1.2 淋洗剂浓度的确定
        5.1.3 柠檬酸溶液的淋洗时间确定
    5.2 本章小结
6 电动修复实验研究
    6.1 实验结果与讨论
        6.1.1 活化剂的筛选
        6.1.2 活化剂浓度筛选
        6.1.3 通电时间的确定
    6.2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与建议
    7.3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成果
本论文的完成受到以下项目的资助
致谢

(3)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抗生素的概述
        1.1.1 抗生素的概念
        1.1.2 抗生素的分类
        1.1.3 抗生素的来源
        1.1.4 抗生素的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抗生素污染研究
        1.2.2 抗生素风险评价研究
        1.2.3 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1.3 研究依据、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2.1 采样点分布
        2.2.2 样品采集
        2.2.3 样品预处理
    2.3 实验仪器、耗材及分析
        2.3.1 实验仪器及耗材
        2.3.2 实验试剂
        2.3.3 样品检测分析
3 北京市潮白河水体中抗生素
    3.1 水体中抗生素检出情况
    3.2 水体中抗生素浓度分布
    3.3 水体中抗生素季节性差异
    3.4 水体中抗生素空间分布
    3.5 水体中抗生素浓度与理化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北京市潮白河沉积物中抗生素
    4.1 沉积物中抗生素检出情况
    4.2 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分布
    4.3 沉积物中抗生素的季节分布
    4.4 沉积物抗生素空间分布
    4.5 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与理化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水体中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
    5.1 风险评价方法
        5.1.1 抗生素环境风险评价
        5.1.2 抗生素健康风险评价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环境风险评价
        5.2.2 抗生素健康风险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浅谈重点源废水减排污染物监测质量控制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 质控基本要求
    1.1 人员管理
    1.2 方法有效性选择
    1.3 仪器设备管理
2 监测过程及其质控要求
    2.1 准备过程
    2.2 现场监测
    2.3 样品运输与保存
    2.4 实验室质控要点
    2.5 记录与审核
3 结语

(5)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新型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概述
        1.1.1 高铁发展趋势与污水水质特点
        1.1.2 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中抗生素的危害
    1.2 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处理现状
        1.2.2 国内外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废水中氮素污染物控制技术
        1.3.1 物理化学法废水氮素控制技术
        1.3.2 生物法废水氮素控制技术
    1.4 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2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水质概况
    2.2 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
    2.3 设计水量及水质
    2.4 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
        2.4.1 工艺流程图
        2.4.2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说明
        2.4.3 Anammox菌种及污泥
    2.5 检测与分析方法
        2.5.1 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2.5.2 抗生素指标样品采集与处理
        2.5.3 抗生素检测与分析—HPLC-MSMS法
        2.5.4 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及分析方法
3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深度脱氮效能
    3.1 中试装置运行条件
    3.2 中试装置启动研究
        3.2.1 中试装置污泥驯化
        3.2.2 中试装置AAO-CANON工艺段的联合启动
        3.2.3 中试装置OAO工艺段的启动
    3.3 稳定运行期污染物去除效能探究
        3.3.1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氨氮去除效能
        3.3.2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总氮去除效能
        3.3.3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CODcr去除效能
    3.4 一体式耦合生物脱氮工艺微生物学分析
        3.4.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3.4.2 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3.4.3 微生物样本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试处理系统中抗生素削减行为探究
    4.1 引言
    4.2 中试处理系统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解析
        4.2.1 磺胺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残留分析
        4.2.2 磺胺类抗生素与常规水质指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4.3 中试处理系统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解析
        4.3.1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残留分析
        4.3.2 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常规水质指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4.4 抗生素类污染物PCA主成分分析与削减行为探究
        4.4.1 两大类抗生素与常规指标的PCA主成分分析
        4.4.2 磺胺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削减行为分析
        4.4.3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各工艺单元中的削减行为分析
        4.4.4 环境风险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经济性分析
    5.1 基于中试组合工艺的改造工程经济性分析
        5.1.1 基础建设成本
        5.1.2 电气设备成本
        5.1.3 运行维护成本
        5.1.4 能源回收收益
        5.1.5 经济总效益
    5.2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多介质环境中农药筛查与污水处理厂三嗪类农药残留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农药多残留分析概述
        1.2.1 样品前处理技术
        1.2.2 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
    1.3 三嗪类农药
        1.3.1 三嗪类农药简介
        1.3.2 三嗪类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
    1.4 污水处理厂介绍
        1.4.1 污水处理厂农药的研究进展
        1.4.2 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介绍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多介质环境样品农药的筛查研究
    2.1 样品采集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
        2.2.3 仪器测定条件
    2.3 多介质环境样品中农药筛查结果与分析
        2.3.1 水体中农药筛查结果讨论与分析
        2.3.2 沉积物中农药筛查结果讨论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水体中三嗪类农药测定方法的建立
    3.1 试剂与材料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标准溶液配制
        3.1.3 前处理方法
        3.1.4 仪器条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仪器条件的优化
        3.2.2 样品前处理的优化
        3.2.3 方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水体中三嗪类农药的残留测定及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样品采集
        4.1.3 常规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4.1.4 风险评估方法
        4.1.5 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
    4.2 污水处理厂三嗪类农药的残留与风险评估
        4.2.1 污水处理厂中三嗪类农药的残留与分布特征
        4.2.2 污水处理厂中三嗪类农药的去除效果
        4.2.3 风险评估
    4.3 府河水体三嗪类农药的残留及风险评估
        4.3.1 府河水体三嗪类农药的残留与分布特征
        4.3.2 风险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取得的科研成果

(7)典型池塘工业化养殖污染现状与水质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及应用原理
    1.3 池塘工业化养殖模式发展
        1.3.1 国外发展
        1.3.2 国内发展
    1.4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效益优势
        1.4.1 经济效益
        1.4.2 生态效益
    1.5 国内外养殖水净化处理方法
        1.5.1 单一生态型
        1.5.2 单一生物性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现场采样和监测方法
    2.1 监测点位的确定
        2.1.1 养殖场地的确定
        2.1.2 养殖示范点的鱼塘基本情况
        2.1.3 示范点养殖品种代表性分析
    2.2 示范点养殖情况
    2.3 现场采样监测
        2.3.1 监测数据
        2.3.2 采样和处理方法
        2.3.3 采样频次
        2.3.4 监测指标
        2.3.5 水质分析标准
第三章 养殖效益与污染现状分析
    3.1 六合区养殖鱼塘效益分析
        3.1.1 鱼塘收获情况
        3.1.2 鱼塘效益
        3.1.3 增产增效评价分析
    3.2 六合区养殖鱼塘水质分析
        3.2.1 水体监测情况
        3.2.2 水体监测结果分析
        3.2.3 六合区养殖鱼塘评价因子的选定
        3.2.4 因子分析
        3.2.5 底泥监测分析
    3.3 六合区养殖鱼塘养殖效益与污染现状小结
    3.4 如东县养殖鱼塘效益分析
        3.4.1 鱼塘收获情况
        3.4.2 鱼塘效益
        3.4.3 增产增效评价分析
    3.5 如东县海水养殖池塘水质分析
        3.5.1 如东县海水养殖池塘评价因子的选定
        3.5.2 因子分析
        3.5.3 结果分析
        3.5.4 底泥监测分析
    3.6 如东县海水养殖池塘养殖效益与污染现状小结
第四章 改进与建议
    4.1 六合区养殖鱼塘存在问题
    4.2 改进建议
    4.3 如东县养殖鱼塘存在问题
    4.4 改进建议
第五章 总结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8)苏州市饮用水源和供水过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形势及污染现状
        1.1.2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1.1.3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
    1.2 水环境中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2 抗生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抗生素研究目标物的确定
    2.1 抗生素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1.1 抗生素的定义
        2.1.2 抗生素的分类
        2.1.3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2.2 抗生素研究目标物的确定
第三章 7种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仪器与设备
    3.2 试剂与材料
        3.2.1 试剂
        3.2.2 材料
    3.3 分析步骤
        3.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3.2 样品前处理
        3.3.3 HPLC-MS/MS条件
    3.4 分析条件优化
        3.4.1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3.4.2 HPLC-MS/MS条件的优化
    3.5 方法评价
        3.5.1 检出限
        3.5.2 线性关系
        3.5.3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第四章 太湖流域及苏州市供水系统中抗生素的分布研究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苏州市概况
        4.1.2 太湖流域概况
        4.1.3 苏州市产、供水概况
    4.2 样品采集
        4.2.1 采样点选取
        4.2.2 采样频次
        4.2.3 水样采集注意事项
    4.3 太湖流域抗生素污染状况与季节分布规律分析
        4.3.1 抗生素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
        4.3.2 抗生素污染的季节分布规律
    4.4 供水系统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与季节分布规律分析
        4.4.1 水厂各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
        4.4.2 水厂抗生素的季节分布规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9)石化行业废水集输、处理单元中挥发性有机物核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VOCs定义
        1.1.2 VOCs来源
        1.1.3 VOCs危害
    1.2 VOCs排放管控要求
        1.2.1 国外VOCs管控法律法规及标准
        1.2.2 国内VOCs管控法律法规及标准
    1.3 石化行业废水VOCs逸散分析
        1.3.1 石化行业废水产生及成分
        1.3.2 石化行业废水逸散原理
    1.4 石化行业废水VOCs核算方法
        1.4.1 实测法
        1.4.2 物料衡算法
        1.4.3 模型计算法
        1.4.4 排放系数法
    1.5 系数本土化
        1.5.1 地域性差异
        1.5.2 时效性差异
        1.5.3 范围局限性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方案
    2.1 核算方法
        2.1.1 废水集输单元VOCs总量核算
        2.1.2 废水处理单元VOCs总量核算
    2.2 采样方法
        2.2.1 废水采样
        2.2.2 废气采样
    2.3 分析方法
        2.3.1 废水分析
        2.3.2 废气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 样品采集保存
        2.4.2 校准曲线确认
        2.4.3 质控样品分析
    2.5 设备
        2.5.1 采样设备
        2.5.2 检测仪器
    2.6 药品
        2.6.1 废水检测分析试剂药品
        2.6.2 废气检测分析试剂药品
第三章 典型石化企业废水VOCs排放分析
    3.1 典型石化企业概况
    3.2 实施基本路线
        3.2.1 废水集输单元工艺流程梳理
        3.2.2 废水处理单元工艺流程梳理
        3.2.3 采样节点选择
        3.2.4 采样周期频次
    3.3 现场采样实施
        3.3.1 废水采样
        3.3.2 废气采样
        3.3.3 烟气流量测定
    3.4 实验室检测分析
        3.4.1 TOC分析仪测废水中POC
        3.4.2 气相色谱法测非甲烷总烃
        3.4.3 分析结果汇总
    3.5 废水VOCs逸散量计算
        3.5.1 废水集输单元VOCs计算
        3.5.2 废水处理单元VOCs计算
        3.5.3 废水VOCs排放系数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数生成与验证
    4.1 排放系数生成
        4.1.1 数据代表性分析
        4.1.2 废水集输单元排放系数
        4.1.3 废水处理单元排放系数
    4.2 现场数据验证
        4.2.1 现场数据核算统计
        4.2.2 验证结果对比分析
    4.3 废水处理过程中VOCs排放的Water 9模拟
        4.3.1 计算原理
        4.3.2 模型构建
        4.3.3 基本参数设置
        4.3.4 模拟结果核算
        4.3.5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与展望
        5.2.1 创新之处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10)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VOCs排放量监测与核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定义与表征
        1.1.2 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1.1.3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
        1.1.4 国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现状
        1.1.5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现状
    1.2 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工艺生产现状
        1.2.1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流程概述
        1.2.2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特点
        1.2.3 国内延迟焦化工艺发展现状
    1.3 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过程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核算方法研究
        1.3.1 工艺有组织-排放系数法
        1.3.2 工艺无组织-排放系数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必要性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本土化核算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1.5 技术路线
    1.6 核算模型应用前景
    1.7 本课题创新之处
        1.7.1 采样过程创新之处
        1.7.2 核算方法创新之处
        1.7.3 验证模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延迟焦化工艺VOCs排放源解析及实验仪器设备方法
    2.1 延迟焦化工艺生产各环节VOCs排放源解析
        2.1.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
        2.1.2 废水收集处理过程逸散
        2.1.3 燃烧烟气
        2.1.4 有机液体储存挥发损失
        2.1.5 有组织挥发逸散
        2.1.6 火炬排放
        2.1.7 固体物料堆存挥发损失
    2.2 废水采样、检测及分析
        2.2.1 废水样品分析方法
        2.2.2 废水采样设备
        2.2.3 废水检测仪器及药品
        2.2.4 质量控制
    2.3 废气采样、检测及分析
        2.3.1 废气样品分析方法
        2.3.2 废气采样设备
        2.3.3 废气检测仪器及药品
        2.3.4 废气流量监测
        2.3.5 质量控制
    2.4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检测
        2.4.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检测仪器
        2.4.2 设备动静密封点检测方法
第三章 典型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数据分析及核算模型建立
    3.1 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概况及代表性分析
        3.1.1 某典型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概况
        3.1.2 代表性分析
    3.2 产排污节点分析
    3.3 监测方案确定
    3.4 源项解析法核算延迟焦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
        3.4.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排放量核算
        3.4.2 废水收集处理过程逸散排放量核算
        3.4.3 燃烧烟气排放量核算
        3.4.4 有机液体储存挥发损失排放量核算
        3.4.5 有组织挥发逸散排放量核算
        3.4.6 火炬排放排放量核算
        3.4.7 固体物料堆存挥发损失排放量核算
    3.5 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
        3.5.1 企业排放量数据汇总
        3.5.2 建立延迟焦化装置挥发性有机物核算模型
第四章 WATER9模拟废水收集处理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逸散
    4.1 WATER9模型原理
    4.2 参数输入、模型搭建与排放量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核算模型的验证与综合分析
    5.1 现场数据验证核算模型
    5.2 核算模型科学性分析
    5.3 延迟焦化工艺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分析
        5.3.1 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
        5.3.2 淘汰落后产能,推行VOCs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四、对废水中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河干流水华暴发特征及对DOM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 李安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某铬盐厂遗址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修复实验研究[D]. 李润.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 [3]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分布与风险评估[D]. 任娇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浅谈重点源废水减排污染物监测质量控制要求[J]. 赵艳,陈廷舰. 能源与环境, 2020(04)
  • [5]高铁列车集便器污水新型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D]. 赖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多介质环境中农药筛查与污水处理厂三嗪类农药残留特征研究[D]. 王萌. 河北大学, 2020(08)
  • [7]典型池塘工业化养殖污染现状与水质优化方案[D]. 陶柄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8]苏州市饮用水源和供水过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D]. 张珂.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9]石化行业废水集输、处理单元中挥发性有机物核算方法研究[D]. 董振龙.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10]石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VOCs排放量监测与核算模型研究[D]. 左申梅.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废水中Ⅰ类污染物采样点及采样频率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