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

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

一、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琛[1](2020)在《lnc-NR_045553/miR-17-5p/FGD5调控强直性脊柱炎骨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遗传相关性显着的自身免疫疾病,早期以炎症表现为主,发展到晚期,累及脊柱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发生脊柱畸形、髋关节融合、骨性强直等,形成典型的脊柱“竹节样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致畸致残率高。研究表明,AS的病理性炎症和细菌感染,巨噬细胞激活,部分细胞因子,HLA-B27蛋白错误折叠,自噬等有关,但是受限于病变组织不易获取、骨化进程缓慢、个体差异大等多种原因,人们对于AS的病理性新骨形成了解的依然非常有限,抑制慢性的异常成骨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通过对AS异常成骨机制的探索和研究,研发靶向治疗药物,对发病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抑制病理性骨化,从而避免病人的脊柱及关节强直及藉此带来的畸形,彻底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RNA(nc RNA)占所有遗传物质的98%,起初被认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多种nc RNA被发现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人体生理病理活动,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和微小RNA(mi RNA)越来越受到研究重视。mi RNA能够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编码区(3’UTR)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翻译或直接降解m RNA,从而影响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成骨分化的基因。而lnc RNA能够参与调控表观遗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同样可以调控细胞成骨分化。并且,lnc RNA与信使RNA(m RNA)可以通过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e RNA)的交流方式,以mi RNA为中介调控基因的表达。目前为止,lnc RNA如何调控AS病理性成骨的机制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我们猜想AS病理性骨化中的lnc RNA是否有可能通过ce RNA机制调控了mi RNA/m RNA的表达而导致发病过程。本课题主要研究和探索了lnc-NR_045553/mi R-17-5p/FGD5这个调控轴在调节骨髓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二、研究目的第一部分:从全基因表达谱的角度对AS髋关节周围韧带样本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探索AS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分析,以及后续在韧带组织标本中验证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寻找AS发病的相关分子机制。第二部分:通过设计体外细胞实验来筛选影响AS骨髓MSC成骨的ce RNA并研究和探索lnc-NR_045553/mi R-17-5p/FGD5这个调控轴在调节骨髓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第三部分:以转录组测序的方法为切入点,寻找FGD5下游的信号通路,探索其影响骨髓MSC成骨分化的具体机制。第四部分:研究mi R-17-5p在动物模型中对AS病理性骨化的影响。三、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取得髋关节周围韧带并剪碎,于液氮中保存;(2)粉碎髋关节周围韧带,试剂盒提取RNA,质控后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获得数据;(3)深入挖掘分析芯片数据,利用数据库进行mi RNA靶基因预测及网络构建,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寻找与AS发病相关的通路,构建mi RNA-GO网络;信号传导网络及lnc RNA-m RNA共表达网络构建,根据lnc RNA、mi RNA、m RNA表达相关性和可结合性,构建AS的ce RNA网络;(4)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第二部分:(1)利用骨髓MSC贴壁生长的特性,先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从骨髓腔获得的骨髓MSC,然后培养扩增,借助形态学观察和流式仪检测细胞表面Marker对细胞进行纯度的鉴定;(2)诱导AS和正常骨髓MSC,用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的方法比较各组的成骨分化功能;(3)在AS和正常骨髓MSC中对芯片建立的lnc-NR_045553/mi R-17-5p/FGD5轴中的分子进行PCR验证,比较相关性;(4)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验证si FGD5的干扰效率并合成sh RNA,包装sh RNA和过表达FGD5的慢病毒,进一步验证效率;(5)FGD5在AS骨髓MSC中进行过表达和敲低的功能实验,PCR检测ALP、Runx2、COL1A1等基因表达改变,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观察细胞成骨变化;(6)mi R-17-5p在AS骨髓MSC中进行过表达和敲低的功能实验及回复实验,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GD5表达变化,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观察细胞成骨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17-5p与FGD5的m RNA可结合性;(7)lnc-NR_045553在AS骨髓MSC中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确定细胞中的位置,然后进行过表达和敲低的功能实验及回复实验,PCR检测lnc-NR_045553、mi R-17-5p、FGD5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FGD5蛋白水平,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观察细胞成骨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17-5p能否与lnc-NR_045553结合。第三部分:(1)实验分为对照组,诱导组,FGD5稳定敲低诱导组,在成骨诱导分化3天后,收细胞RNA转录组测序;(2)分析比较诱导组和FGD5稳定敲低诱导组之间差异基因的GO富集和信号通路富集,寻找与成骨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3)骨髓MSC中Western Blot对分析得到的经典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catenin进行验证,同时加入特异性信号通路抑制剂Wnt-C59实施回复实验,分为sh-NC组,FGD5敲低组,LV-NC组,FGD5过表达组,LV-NC+C59组,FGD5过表达+C59组;(4)PCR检测ALP、Runx2、COL1A1等基因表达改变;(5)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观察细胞成骨变化。第四部分:(1)获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关节软骨,提取蛋白聚糖;(2)蛋白聚糖诱导强直性脊柱炎小鼠模型(PGISp),并利用X线和组织学染色鉴定;(3)利用mi R-17-5p过表达处理AS小鼠模型,组织学染色检测干预效果。四、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AS和对照组的髋关节周围韧带之间存在661种lnc RNA,574种m RNA,22种mi RNA表达有差异;(2)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m RNA以及mi RNA的靶基因主要涉及炎症、细胞激活过程、血管生成、骨化等与AS发病机制显着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分析提示与AS相关的通路有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泛素调控的蛋白质分解、JAK-STA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B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3)信号网络分析结果表明ATM和ITGA2这两个基因差异度最高;(4)建立的ce RNA网络中包含6种lnc RNA,8种m RNA和6种mi RNA。第二部分:(1)形态学和细胞表面Marker成功鉴定了提取的骨髓MSC;(2)AS的骨髓MSC成骨能力高于正常对照组;(3)骨髓MSC中PCR结果初步证明存在lnc-NR_045553/mi R-17-5p/FGD5这个ce RNA调控轴;(4)成功筛选得到干扰效果最好的si FGD5,合成的sh FGD5和过表达效率有保证;(5)FGD5过表达或敲低后,ALP、Runx2、COL1A1等基因表达的PCR结果、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与FGD5变化一致,说明FGD5可以促进AS骨髓MSC成骨分化;(6)mi R-17-5p过表达或敲低后,FGD5表达与mi R-17-5p相反,成骨基因表达、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与mi R-17-5p变化相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 R-17-5p可以与FGD5的m RNA结合;(7)lnc-NR_045553经FISH实验检测为存在于细胞质中,过表达或敲低后,mi R-17-5p表达与lnc-NR_045553相反,FGD5表达与lnc-NR_045553一致,成骨基因表达、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与lnc-NR_045553一致;mi R-17-5p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可以与lnc-NR_045553结合。第三部分:(1)转录组测序后,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成骨有关的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FGD5的成骨分化调控;(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与FGD5表达变化一致,并且能够被特异性通路抑制剂Wnt-C59抵抗,成骨基因表达、ALP染色和活性定量、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证明了FGD5影响成骨分化的的下游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第四部分:(1)X线和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蛋白聚糖诱导的AS小鼠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晚期脊柱“竹节样改变”和椎间盘融合、破坏;(2)mi R-17-5p过表达干预,对AS小鼠模型椎间盘的破坏和病理性骨性增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五、结论本课题通过四个部分的实验,证明了lnc-NR_045553能够通过mi R-17-5p/FGD5调节骨髓MSC成骨分化,探索了AS病理性新骨形成的致病机理。FGD5主要通过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髓MSC成骨分化;mi R-17-5p与FGD5的m RNA结合和负调控可以抑制骨髓MSC成骨分化;lnc-NR_045553定位于细胞质,以ce RNA的方式与FGD5竞争性地结合mi R-17-5p,缓解mi RNA对靶基因的负调控作用,促进FGD5的表达,从而正向调控成骨分化过程。另外,动物模型中还发现mi R-17-5p具有减轻脊柱病理性骨化的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AS病理性新骨形成的发病机制以及研发针对新骨形成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林尖兵[2](2020)在《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文中指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parasuis,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HPs为猪的共生菌,健康猪只中也存在。当猪只受到环境刺激、饲养管理条件差或者感染免疫抑制性病原后,会引起猪只的免疫力低下,从而造成HPs病的继发感染。当前暴发该疾病的猪场主要依赖抗生素来控制该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往往会产生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开发切实有效的HPs疫苗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是我国的养殖大省,HPs病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江苏省HPs病流行情况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场的病死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选流行菌株作为疫苗候选株,并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将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为HPs病的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江苏省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2015年间,江苏的盐城、泰州、连云港、徐州、宿迁、扬州、苏州、南通、淮安等地区,发生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规模化猪场13个,散户猪场97个。从这些猪场共采集317份病料,发病猪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被毛杂乱、精神沉郁,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咳嗽、声哑、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剖检典型特征:关节炎,关节腔内积黄色浊液;心包炎,心脏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呈绒毛心;胸膜可见纤维蛋白渗出物、胸腔积液、胸腹腔心包积黄色浊液;腹膜炎、心、肝、肺、肠表面可见黄色纤维素覆盖;脑部血管扩张充血、猪死后尸体不僵硬。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317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率为11.54%~27.55%,平均感染率为20.50%,说明江苏各地存在HPs病不同程度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的各个年龄段均有感染:断奶猪感染率为16.05%、保育猪为23.56%,育肥猪的感染率为10.53%,其它猪为11.11%,感染最严重的是断奶猪与保育猪,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感染率存在显着差异。对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阳性病猪进行常规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江苏受检地区存在HPs病与猪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率高达30.77%:尤其是与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严重,混合感染率为26.15%,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流行病学数据。2.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了解江苏地区猪场的HPs血清型,对来自江苏地区的13个规模化养猪场、97个散户猪场及扬州大学动物医院门诊病死猪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除此之外,还从扬州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猪的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将收集样品接种巧克力培养基培养,通过PCR对HPs的16 sRNA进行鉴定。并将阳性菌株进行纯化保存。对所有分离株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的血清学分型显示:江苏地区流行的HPs主要是血清4型、血清5型和血清12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4.29%、12.98%、和36.36%;另外,未定型菌株18株,占总分离菌株的23.38%,分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6.62%。表明目前江苏地区广泛流行的HPs血清型为4型、5型、12型,为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我们对部分发病严重的猪场病料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将敏感药物应用于患病猪场,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3.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制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地区HPs优势血清型为4型、5型及12型。分别以当地分离的血清4型、血清5型及血清12型菌株作为候选疫苗菌株。通过体外大量培养,收获后使用浓度为0.3%甲醛于37℃灭活18h。三种菌按1:1:1的比例混合后制备成三价灭活疫苗,其中每种菌的终浓度为2.0×109CFU/mL。三价苗制备完成后,经灭活检测、质量检验(包括性状检验,内毒素检测以及甲醛残留量检测)确定细菌的灭活效果和安全性。最后,将灭活的HPs与高压灭菌的206佐剂按1:1的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制成三价灭活苗。4.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对制备的三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效力评价。50头健康易感仔猪进行如下处理:HPs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组(15头仔猪);HPs商品灭活疫苗免疫组(15头仔猪);攻毒对照组(15头仔猪);健康对照组5头仔猪。免疫组通过颈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并于首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二次免疫后2周攻毒,攻毒后持续观察14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二免后仔猪血清中抗体效价平均在1:16以上,4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组与商品疫苗免疫组相当为40%:对5型和12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组均为60%;而商品疫苗对5型菌株的保护率为40%,对12型菌株的保护率仅为20%。本研究初步研制的HPs三价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优于商品疫苗,对HPs的血清4型、血清5型及血清12型均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对江苏地区相关猪场防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对江苏地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猪场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HPs病在江苏省内广泛存在,其优势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分别为4型,5型和12型。应用血清4型、血清5型和血清12型菌株成功制备了三价灭活疫苗。对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评价结果表明,本实验研制的三价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市售商品疫苗,能为免疫猪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的研发和疫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杨旋[3](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ircRNA表达谱差异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指缺乏5,末端和3,末端的共价闭合环状新型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研究表明circRNA不仅可作为多种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还可进一步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分析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ircRNA及mRNA表达谱差异,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多样本临床验证并筛选出可作为RA辅助诊断的circRNA分子标志物,进而为RA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临床采集4例重症RA患者(RA组)和3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空腹外周血各5ml,EDTA-K2抗凝,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s,冷冻保存并送至上海烈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其使用VAHTSTM Total RNA-seq(H/M/R)构建RNA样本的cDNA文库,cDNA文库在IIIumina HiSeq TM2500上进行配对测序,检测与NC组相比,RA组PBMCs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基于GO(Gene ontology)数据库的GO显着性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数据库的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以明显失调的circRNA为中心构建circRNA-miRNA-mRNA分子调控网络图,展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显着差异表达的circRNA中选择2条上调circRNA和2条下调circ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在32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临床验证。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已验证显着差异表达的circRNA对RA的检验效能。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目标circRNA hsacirc0000396进行定位分析。流式细胞术分选和qRT-PCR技术分析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患者CD3+T、CD19+B及CD56+NK细胞中hsacirc0000396的相对频率。结果RNA-seq结果显示,RA组和NC组中共有71种显着差异表达的circRNA,包括41种表达上调circRNA和30种表达下调circRNA;RA组和NC组中共有1078种显着差异表达的mRNA,包括662种表达上调mRNA和416种表达下调mRNA。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circRNA涉及的生物过程变化主要针对NOD2信号通路等;涉及的分子功能变化则主要集中在对poly(A)核糖核酸酶的活性调控过程;细胞组成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大多参与细胞质、线粒体外膜胞质等的组成。KEGG pathway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和NF-kappaB信号通路。CircRNA-miRNA-mRNA分子调控网络图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通过与miRNA相互作用发挥调控下游靶基因作用。qRT-PCR验证结果显示hsacirc0000396和hsacirc0130438在RA组PBMCs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NC组(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但hsacirc0004442和hsacirc0025887在RA组的表达量与NC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hsacirc0000396和hsacirc0130438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acirc0000396曲线下面积为0.809,hsacirc0130438曲线下面积为0.774,故hsacirc0000396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检验效能,更有潜力成为RA诊断分子标志物。故我们选择hsacirc0000396作为目标circRNA进行深入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显示与大多数的外显子circRNA一致,hsacirc0000396呈现很强的细胞浆定位。qRT-PCR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RA组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hsacirc0000396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两组CD56+NK细胞中hsacirc0000396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证实了RA患者PBMCs中存在显着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多与炎症和转录活性有关。揭示了hsacirc0000396有望成为RA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可能参与T、B细胞对RA的调控作用,进而为RA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吴江怡[4](2019)在《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变之一,是导致中老年人行走不便及致残的主要原因。OA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软骨的退行性变、滑膜炎症以及软骨下骨的重塑。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中唯一的细胞类型,因而软骨细胞的稳态对OA的疾病进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治疗OA的手段和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逆转OA疾病的病理进程。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新的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或对疾病的早期阶段有干预作用的治疗措施。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对软骨缺损的治疗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指出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其旁分泌作用。外泌体,是干细胞所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细胞外囊泡物质。外泌体内包含有多种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参与了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交流。作为直径约为30至150纳米左右的细胞外囊泡小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比干细胞具有更多的优势。如干细胞外泌体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更加稳定,外泌体治疗时可对其剂量进行更精准的把控,且其几乎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些独有的优势使得干细胞外泌体成为了诸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在软骨修复方面,近几年来有研究指出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极大地增强软骨的修复并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例如: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平衡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过程保护关节软骨;骨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基质的合成并减弱基质的降解,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保护了关节软骨;过表达miR-140-5p的滑膜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通过靶向RalA而促进SOX9和Aggrecan的生成,延缓了关节软骨的退变。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OA的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良好的成软骨性能并且易于获取,使其在再生医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髌下脂肪垫来源的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有文献报道相对于其他来源的脂肪干细胞,髌下脂肪垫来源的干细胞可特异性分泌软骨表层蛋白(superficial zone protein,SZP),因而对关节腔内软骨组织的修复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OA软骨细胞与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成软骨能力,然而这一机制是否与髌下脂肪垫干细所分泌的外泌体有关尚未可知。临床上,髌下脂肪垫可通过关节镜手术获取,因此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有希望成为治疗OA的新策略。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细胞降解代谢途径。许多研究表明自噬在维持软骨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延缓OA的病理性进展过程。在软骨细胞中,增强自噬可增强II型胶原蛋白和aggrecan蛋白的表达,并减弱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13,MMP13)和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DAMTS5)的表达水平。此外,敲除软骨细胞中自噬关键基因Atg5加速了小鼠OA的进展。与此相反的是,特异性敲除mTOR基因,可以通过增强自噬来保护关节软骨。注射mTOR的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也可增强软骨细胞的自噬水平并减弱OA的病理表型。此外,在小鼠中敲除REDD1基因(mTOR内源性抑制基因)也可加重关节炎中关节软骨、半月板及滑膜的退变。因此,自噬在骨关节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靶向自噬的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目的:本研究以OA软骨为模型,探讨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对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1.髌下脂肪垫干细胞的分离提取取临床上经关节置换手术取下的髌下脂肪垫组织,将其浸泡在灭菌的PBS缓冲液中,用组织剪刀将其剪碎,加入0.1%的I型胶原酶,消化10小时,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用40-μm的滤网过滤,400 g离心5分钟。然后用红细胞裂解液在室温下孵育10分钟。再次离心,接种至10-cm细胞培养皿中,24小时后换液去除悬浮细胞。2.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提取取关节置换手术取出的关节软骨组织浸泡在无菌PBS缓冲液中,用含有0.2%II型胶原酶的DMEM高糖培养基过夜消化,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用40-μm的滤网过滤,400g离心5分钟。将离心得到的细胞重悬在DMEM高糖培养基中,然后用红细胞裂解液在室温下孵育10分钟。再次离心,接种至10-cm细胞培养皿中。3.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提取用添加无外泌体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培养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待细胞长到80%融合度时,48小时后取细胞上清液,采取ExoQuick?(EQ)外泌体提取试剂盒以及超滤等两种方法提取外泌体。将提取好的外泌体分装冻存在–80°C。4.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鉴定使用NanoSight透射电镜等对外泌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观察,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CD81、CD9和CD63。5.The establishment of DMM-induced OA model in mice通过切除内侧半月板胫骨韧带,建造小鼠内侧半月板不稳定(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骨关节炎模型,Sham手术为只切开皮肤及关节囊的假手术。6.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体内对关节软骨的作用及对疼痛步态的影响建造小鼠内侧半月板不稳定(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骨关节炎模型后,在不同时间点关节腔内注射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或其阴性对照PBS。术后8周取材,对其进行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取另一批小鼠建造内侧半月板不稳定(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骨关节炎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关节腔内注射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或其阴性对照PBS。术后10周,对其进Catwalk步态分析。7.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体内对OA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用DiO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收集其荧光标记的外泌体,与软骨细胞共孵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外泌体是否可以进入软骨细胞。用CCK-8方法检测干细胞外泌体对软骨细胞活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外泌体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干细胞外泌体对软骨细胞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以及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干细胞外泌体对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8.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软骨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干细胞外泌体对软骨细胞中自噬小体生成的影响。使用高通量qPCR方法检测干细胞外泌体处理后软骨细胞中84个自噬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干细胞外泌体对mTO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70S6 Kinase(P-p70S6K)表达水平的影响。9.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测序分析使用外泌体miRNA高通量测序对干细胞外泌体中所含miRNA进行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对SW1353细胞(软骨细胞系)中miR-100-5p对mTOR mRNA的抑制作用。10.小鼠关节腔内注射Antagomir实验DMM手术后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注射antagomir-100-5p/antagomir-NC/干细胞外泌体。术后8周,小鼠处死取材,对其膝关节进行组织学评分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显着保护关节软骨DMM手术8周后,小鼠关节发生明显的关节软骨退变,而关节腔注射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的小鼠关节软骨退变较轻微,软骨形态更加完整,关节表面平滑。关节腔内注射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上调了软骨基质合成相关蛋白的水平,下调了基质降解相关蛋白的水平。2.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部分减轻DMM小鼠的异常步态在DMM术后10周,使用Catwalk实验对小鼠爪印面积、平均爪印强度、脚爪悬空速度和支撑时相比等参数进行分析。发现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在DMM术后10周对小鼠爪印面积、平均爪印强度、脚爪悬空速度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却对支撑时相比有明显改善作用。7.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并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减弱白介素1β(IL-1β)对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的负性影响并减弱白介素1β(IL-1β)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也可增强软骨细胞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降低MMP13和ADAMTS5的表达。8.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增强软骨细胞自噬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增强了自噬蛋白LC3-II的表达水平并降低SQSTM1/P62的表达水平。电镜实验和GFP-LC3荧光实验结果提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显着增加了软骨细胞的自噬小体数量。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显着下调了mROR及其磷酸化的水平。使用自噬抑制剂巴伐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Baf A1)后,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所介导的软骨细胞自噬增强作用即被减弱。在软骨细胞中敲除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 related7,ATG7)之后,也起到相似作用。9.髌下脂肪垫外泌体所富含的miR-100-5p可抑制mTOR基因的表达通过miRNA测序结果发现干细胞外泌体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个miRNAs分别是miR-100-5p、let-7i-5p、miR-221-3p、hsa-miR-21-5p和miR-148a-3p,占到了外泌体总miRNA中的43.9%。双荧光素梅报告实验也验证了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中miR-100-5p对mTOR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10.关节腔内注射antagomir-100-5p可削弱外泌体对DMM小鼠的关节软骨保护作用小鼠关节腔内注射antagomir-100-5p(miR-100-5p抑制剂)减弱了干细胞外泌体对小鼠关节的保护作用并抑制了干细胞外泌体所介导的自噬增强作用。结论:基于以上本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保护OA小鼠软骨并改善小鼠的异常步态;2.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促进OA软骨细胞增殖、抑制OA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并增强OA软骨细胞的自噬水平;3.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可通过miR-100-5p所介导的mTOR自噬通路发挥软骨保护作用。

张春[5](2017)在《壳寡糖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科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OA的特征性改变是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软骨细胞凋亡、软骨下骨重建、炎症/滑膜炎和骨赘形成,引起关节疼痛并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全球约有2.5亿人正在遭受OA的困扰,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OA发病率高达60%,尤其是在社会老龄化日趋加重的今天,OA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未来几十年,科学家预测OA将会成为导致功能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已成为骨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课题,因此OA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对关节软骨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关节软骨细胞的代谢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OA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确。OA研究的目标是寻找可以预防、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的新的治疗策略,然而很不幸的是,由于该疾病的多因素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这些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具有高度的挑战性。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和医学界的联合努力未能将具有令人信服的功效和高安全性的缓解性抗OA药物应用到日常临床中。目前,除了镇痛处理和终末期外科手术之外,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OA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仍是世界性难题。研究发现关节软骨本身并没有血运,因此软骨一旦发生退行性变,其自身修复再生能力匮乏,这就要求我们研发出一类能够抑制软骨退变,促进软骨修复、革新和再建关节结构的药物,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OA治疗的瓶颈,也正因如此,关节结构改善类药物治疗OA的研究越来越热门。近年来,关节结构改善类药物的代表是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一级衍生物,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代表。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harides,COS)是壳聚糖的酶解产物,除了具有壳聚糖的一般特性外,其还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壳寡糖对OA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很少被人关注,其作用于软骨细胞分子水平及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目前仍然缺乏。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评估了壳寡糖对软骨细胞的细胞毒性,进一步研究了其在体外及体内对大鼠OA软骨细胞的作用,旨在探讨壳寡糖对OA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为O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可能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壳寡糖体外软骨细胞毒性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运用体外软骨细胞毒性实验来评估壳寡糖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4~6 d龄Sprague-Dawley乳鼠(由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无菌操作下取双侧膝关节软骨组织,利用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软骨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选取第二代或第三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将壳寡糖同软骨细胞共培养,调整其终浓度为50、100、200 μg/ml,共培养24、48及72 h后通过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壳寡糖的细胞毒性。[结果]取材培养的原代细胞4~6h出现贴壁,72 h生长状态良好,镜下可见细胞融合成片生长,形态呈铺路石状或多角形外观;经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CCK-8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在50~200 μg/ml浓度范围内共培养24、48及72 h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均无细胞毒性(P>0.05)。[结论]壳寡糖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无细胞毒性,具有生物安全性能良好的特点,为进一步体外及体内实验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壳寡糖体外抗软骨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壳寡糖对体外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6 d龄SD乳鼠(由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无菌操作下取乳鼠双侧膝关节软骨组织,利用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选取第二代或第三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将壳寡糖(50μg/ml、100μg/ml及200 μg/ml)加入贴壁的软骨细胞中预处理2h后,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0ng/mLIL-1β共培养24h。具体实验内容包括:1、CCK-8增殖抑制试验;2、FCM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3、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观察分析软骨细胞核形态改变情况;4、Rhodamine-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5、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凋亡蛋白 Bcl-2,Bax,p38,p-p38 和 caspase-3 表达水平;6、Real-timePCR 检测软骨细胞内iNOS、MMP-13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表明,壳寡糖对软骨细胞活力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FCM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可降低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P<0.05);Hoechst 33342染色的细胞核的形态学分析显示相似的结果,结果表明,IL-1β降低核染色质的染色强度,并且在COS共处理后改善了细胞核损伤(P<0.05);Rhodamine-123结果表明壳寡糖能一定程度阻止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塌陷(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显着增加了软骨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比例,与此同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p-p38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软骨细胞iNOS mRNA和MMP-13 mRNA的表达,同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升高TMMP-1 mRNA表达(P<0.05)。[结论]壳寡糖抗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COS可能有潜力作为预防和治疗OA的独特生物制剂。第三部分壳寡糖对大鼠OA模型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合理的大鼠OA模型,用于评估和研究壳寡糖对大鼠OA关节软骨的治疗效果,为OA寻找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单一造模组(OA组)、壳寡糖治疗组(COS组)和假手术组(CON组)。除CON组仅行右侧膝关节腔显露外,其余两组均切断右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构建大鼠OA模型。术后第4周CON组及OA组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50 ul,COS组关节腔注射1 mg/mL壳寡糖50 ul;每周重复一次,持续注射5周。术后第11周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大鼠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形态变化,取材后行HE及番红固绿染色检查软骨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软骨改良Mankin’s组织学评分,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形态变化。最后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软骨蛋白和RNA,并分析各组Bax、Bcl-2、p38、p-p38、Caspase-3及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可见OA组右膝关节软骨颜色无光泽、表面不平整伴骨赘形成,提示造模成功。同时COS组右膝关节软骨面完整性良好、未见明显骨赘形成,关节软骨退变的病理程度和骨赘的严重程度明显较OA组明显减轻。三组软骨损伤的改良 Mankin’s 评分在 CON 组为 1.5±0.4、OA 组为 9.6±1.6、OA 组为 3.8±1.8,COS组Mankin’s评分较OA组显着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进一步证实了软骨退变的病理程度的改变情况。在关节软骨相关蛋白及RNA表达方面,COS组较OA组中Bax、p-p38、Caspase-3及i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壳寡糖可以减轻软骨退变的病理程度,为研发OA治疗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朱清时,姜岩,王淼,单洁,谢治国[6](2002)在《科学追踪》文中研究指明 概述:2001年12月,世界很多国家和有关机构都在总结21世纪第一年的科技发展成果,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2002年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展望。12月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仍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其中关于克隆人和胚胎干细胞的争论仍在继续。信息产业特别是网络经济饱受挫折也是12月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环保领域,世界气象组织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2001年是自有全球气温记录以来的第二个最热年份。12月7日,载着7名字航员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抵达建设中的国际空间

本刊当代科技发展研究小组[7](2002)在《科学追踪》文中研究表明 概述:2002年1月,生命科技和生物技术领域仍是世界科技最活跃的领域,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走出低谷的迹象,另外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中国科技政策在这个月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大调整。2002年1月,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技成果不断,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又有新进展。1月2日,英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了5只新型转基因克隆猪。日本近畿大学入谷明教授等1月宣布,他们

洪麟[8](1998)在《信息速递》文中认为由于信息来源与版面等各方面的限制,在以下发布的信息中,某些公司或产品的情况可能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如果您想了解所关心公司或产品的详细资料,可与我刊联系,但因很多资料需要从国外邮寄或传真,所以请您交纳一定的手续费,我们将尽力为您查询。

唐秀松[9](2021)在《壮医立体综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ircRNA及IL-1、IL-6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芳芳[10](2021)在《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翻译工具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有目共睹,优秀的翻译工具也因此受到语言服务商的肯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翻译实践。诚然,机器翻译还有进步空间,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机器翻译的译文还不足以达到客户要求。而逐渐兴起的译后编辑可以有效修正机器翻译的勘误。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模式(MTPE)既能保留机器翻译的高效,又能保有人工翻译的质量。因此,在世界各地,许多语言服务商已经广泛使用该模式进行翻译。本文是一篇采用MTPE模式进行翻译实践而产出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是一本名叫《基因开关》(The Switch)的科普类书籍。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该文本属于科普性文本,同时兼具感召功能。源文本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及术语,行文严谨、逻辑清晰,适合采用MTPE模式进行翻译。因此,笔者在SDL Trados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利用谷歌机器翻译引擎Google Translate预翻译文本,然后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和校对。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在翻译多维质量标准MQM模型的指导下,从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角度总结了谷歌翻译的错误类型,包括欠额翻译、未翻译、错误翻译、错误语法、理解困难;并在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从准确性和流畅性角度给出译后编辑的策略,包括补充、替换、重组句子结构、调整语序、重写,并辅以例句加以解释说明。

二、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1)lnc-NR_045553/miR-17-5p/FGD5调控强直性脊柱炎骨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基因芯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建立竞争性内源RNA网络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nc-NR_045553 通过miR-17-5p/FGD5 调节骨髓MSC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FGD5 影响骨髓MSC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miR-17-5p影响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体内骨化的初步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微小RNA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2)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血清型及毒力研究
        1.1.3 流行病学
        1.1.4 致病机理
        1.1.5 临床症状
        1.1.6 病理变化
        1.1.7 治疗与防治
    1.2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1.2.1 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
        1.2.2 副猪嗜血杆菌菌影疫苗
        1.2.3 减毒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工程疫苗
        1.2.4 亚单位疫苗
    1.3 小结
第2章 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
        2.1.1 试剂与器材
        2.1.2 病料的来源
        2.1.3 分子生物学软件
    2.2 方法
        2.2.1 普通流行病学调查
        2.2.2 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2.2.3 混合感染的调查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3.2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3.3 混合感染调查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3.1.3 细菌菌种的参考菌株
        3.1.4 培养基及各种溶液的配制
        3.1.5 病料的来源
    3.2 方法
        3.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3.2.2 细菌生长特性的分析
        3.2.3 细菌16 sRNA的PCR扩增
        3.2.4 细菌血清型的鉴定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
        3.3.2 病原菌的体外生长特性
        3.3.3 16 sRNA基因的鉴定与分离
        3.3.4 病原菌的血清型
        3.3.5 分离菌的药敏实验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制备
    4.1 材料
        4.1.1 仪器设备
        4.1.2 试剂与培养基
        4.1.3 菌株的来源
        4.1.4 培养基及各种溶液的配制
        4.1.5 HPs菌株的培养条件的优化
    4.2 方法
        4.2.1 HPs菌液的制备、灭活条件的优化和洗涤
        4.2.2 206佐剂的使用
        4.2.3 HPs三价灭活疫苗的制备
        4.2.4 HPs三价灭活苗的质量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适宜培养基
        4.3.2 适宜血清
        4.3.3 适宜血清浓度
        4.3.4 适宜NAD浓度
        4.3.5 细菌计数及纯度
        4.3.6 灭活剂适宜浓度和最佳灭活时间
        4.3.7 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液的制备
        4.3.8 半成品检验
        4.3.9 疫苗的制备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试验用灭活疫苗
    5.2 试验方法
        5.2.1 副猪嗜血杆菌对仔猪的致病性试验
        5.2.2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对猪的免疫保护试验
        5.2.3 免疫后仔猪间接血凝测定抗体效价
        5.2.4 免疫仔猪的攻毒
        5.2.5 病理切片的制备
        5.2.6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副猪嗜血杆菌对仔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5.3.2 免疫保护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 免疫仔猪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5.3.4 实验猪病理切片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规模化猪场病料的详细背景资料
附录二 散户猪场病料的详细背景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ircRNA表达谱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临床研究对象
    2 方法
        2.1 临床样本采集
        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提取
        2.3 PBMCs中总RNA的提取
        2.4 RNA浓度和纯度检测
        2.5 RNA-seq
        2.5.1 文库构建
        2.5.2 上机测序
        2.5.3 数据分析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7 circRNA-miRNA-mRNA网络图构建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circRNA
        2.8.1 逆转录反应
        2.8.2 Real#time PCR反应
        2.9 ROC曲线分析差异表达circ RNA
        2.10 目标circRNA hsa_circ _0000396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2.11 流式细胞术分选PBMCs中CD3~+T、CD19~+B及CD56~+NK细胞
        2.12 CD3~+T、CD19~+B及CD56~+NK细胞中总RNA提取
        2.13 Hsa_circ _0000396 在CD3~+T、CD19~+B及CD56~+NK细胞中表达量分析
        2.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高通量测序结果
        1.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s中circRNA差异表达分析
        1.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BMCs中mRNA差异表达分析
    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1 差异表达circRNA GO分析结果
        2.2 差异表达mRNA KEGG pathway分析结果
    3 circRNA-miRNA mRNA相互作用预测
    4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测序结果
    5 ROC曲线评估差异circRN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诊断价值
    6 目标 circ RNA hsa_circ _0000396 定位结果
    7 CD~3+T、CD19~+B及CD56~+NK细胞中hsa_circ _0000396 表达量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保护小鼠关节软骨并改善小鼠疼痛步态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髌下脂肪垫来源的外泌体通过mTOR-自噬通路维持软骨细胞的稳态..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关节腔内注射miR-100-5p的拮抗剂部分削弱了髌下脂肪垫干细胞外泌体的治疗效应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壳寡糖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中英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壳寡糖体外软骨细胞毒性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1
第二部分: 壳寡糖体外抗软骨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2
第三部分: 壳寡糖对大鼠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3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Part One Practice-based Research
    1 Introduction
        1.1 Procedure of the Project
        1.2 Source of the Project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Book
        1.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Overview of the Machine Translation
        2.2 Introduction to Google Translate
        2.3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2.4 A General Review of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4.1 Domestic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4.2 Foreign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5 Introduction to Text Typology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3.2 Post-editing
    4 Error Categories and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and Post-editing Methods
        4.1 The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Metrics
        4.1.1 Background of the MQM Model
        4.1.2 Content of the MQM Model
        4.1.3 The Rationality of Using the MQM Model
        4.2 Error Classif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4.3 Error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and Post-editing Methods
        4.3.1 Accuracy
        4.3.1.1 Mistranslation
        4.3.1.2 Untranslated Content
        4.3.1.3 Under-translation
        4.3.2 Post-edit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racy
        4.3.2.1 Replacement
        4.3.2.2 Supplementation
        4.3.3 Fluency
        4.3.3.1 Grammar
        4.3.3.2 Unintelligibility
        4.3.4 Post-edit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uency
        4.3.4.1 Reorganiz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4.3.4.2 Adjusting the Word Order
        4.3.4.3 Rewriting
    5 Conclusion
        5.1 Implication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Part Two Translation Project

四、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 [1]lnc-NR_045553/miR-17-5p/FGD5调控强直性脊柱炎骨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王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2]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及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D]. 林尖兵. 扬州大学, 2020
  •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ircRNA表达谱差异研究[D]. 杨旋. 青岛大学, 2019(03)
  • [4]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吴江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5]壳寡糖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张春. 武汉大学, 2017(06)
  • [6]科学追踪[J]. 朱清时,姜岩,王淼,单洁,谢治国. 科技信息, 2002(01)
  • [7]科学追踪[J]. 本刊当代科技发展研究小组. 科技信息, 2002(02)
  • [8]信息速递[J]. 洪麟.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8(05)
  • [9]壮医立体综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ircRNA及IL-1、IL-6表达影响的研究[D]. 唐秀松.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10]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D]. 吴芳芳. 浙江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日本科学家发现与关节炎有关的基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