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行业概况

中国木材行业概况

一、中国木材工业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杜弘阳[1](2020)在《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结构建筑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能耗低等特点,在寒冷以及严寒地区(以下简称寒地)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并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兴起让木材的使用更为经济,推动了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装配化技术的推广做出贡献,因此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建成了多种形式的木结构示范区。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可以激发木结构建筑的生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木结构建筑文化,对寒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以寒地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寒地木结构建筑的理论与案例,思考适应我国寒地气候环境下的木结构建筑艺术性表达手段,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实践。首先,对寒地木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进行概括与分析,并总结寒地木结构建筑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寒地木结构建筑技术中材料、节点以及元素的艺术性表达,结合国内外木结构建筑实例,探索并归纳寒地木结构的建筑细部艺术性表达;然后,通过解析六大类常见的公共建筑形式,并结合不同建筑类型案例,总结了相应的寒地木结构建筑空间的艺术性表达特点,进一步拓展寒地木结构建筑艺术性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最后,结合前文的研究成果,对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实践,希望能为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设计与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熊立春[2](2019)在《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为伴,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正成为产品分工生产的最新模式,国际分工协作程度更高,生产工序分割更为精细。在此背景下,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一环,木材产业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世界各国分工协作生产木材产品也更加明确,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木材产业既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受益,也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受惑。首先,尽管中国木材产业已嵌入全球价值链,但木材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程度尚不明确。其次,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下,木材产业出口贸易总额的核算存在偏误,重复计算和国外增加值被纳入到本国出口中,导致出口贸易额统计被高估,为此,有必要核算出中国木材产业的真实出口贸易增加值。与此同时,木材产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价值链攀升,其攀升的动力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识别。最后,中国木材产业是继续按照现有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范式参与国际分工,还是通过价值链重构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攀升路径值得探索。为此,本研究以木材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现状,测度了其贸易收益及其增长的驱动因素,测算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其攀升的驱动因素,并重构了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最终得出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与攀升路径,以期为中国木材产业、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木材产业主要以后向参与的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整体上无论前向参与度还是后向参与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较低水平。实证分析木材产业前向和后向参与度的动因发现,外贸依存度,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森林租金占GDP比重是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城市化率和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是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测度及其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表明:在总出口特征上,国内增加值是木材产业出口增加值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占总出口的80%以上,木材加工业的国内增加值率略高于造纸业。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也发现以往传统贸易核算方式下导致的统计误差不容小觑,国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部分占15%以上的比重。另外,从木材贸易出口国别来看,美国是当前中国木材产业出口的最大市场,年均出口额达25亿美元以上。在双边出口增加值的解构上,中国正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与部分发展中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贸易增值能力相对占优。此外,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的因素分析表明,贸易成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是影响木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贸易收益增长的关键因素。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及其攀升的动力机制分析表明:2000-2014年中国木材产业总体处于43个主要样本经济的中端位置,其中,造纸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整体要高于木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中端水平,造纸业分工地位处于中端偏上水平。实证分析得出,木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是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核心因素。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分析表明:通过价值链重构或能建立有效的攀升路径,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分析验证了驱动木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贸易收益和分工地位攀升的核心因素能够影响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能力的提升,贸易环境(外贸依存度)、制度环境(经济自由度)也可能影响其重构能力的提升。其次,刻画了木材产业从代工生产、贴牌生产,模仿、合作生产,自主创新、产业升级阶段到掌握国际话语权等四个阶段的价值链重构实现攀升的完整路径演化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国木材产业如何通过价值链重构实现攀升的启示。

袁怡欣[3](2019)在《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工坊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州地区存有丰富的传统木构建筑遗产,随着对建筑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建筑保护修缮需求也在增加。在当前现代化工具应用的背景下,木构建筑的保护修缮过程中,传统建筑木作工艺的现状如何?为探究该问题,因而展开本文研究。本文研究围绕苏州地区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化演变展开,首先以苏州文庙大成殿为建筑案例展开研究,并结合文献梳理传统木作工艺。在此基础上对负责大成殿维护修缮的工坊关于传统建筑木作工艺的现状展开田野调查;并以张家港王家木匠班为案例就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习得模式与演变展开口述历史调查,以此与工坊田野调查中的工匠进行类比分析。最后通过对木作工艺现状与文献材料所载的传统木作工艺的异同对比,于木匠班中木匠的从师、从业经历的异同对比,分析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化演变状况。全文共计六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说明了研究的缘起、目的与意义、范围与内容、展开研究的方法步骤和结构框架,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现状,为后续进行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调研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二、三、四章,以文庙大成殿作为建筑案例,对其木作体系结合文献进行木作工艺的梳理,并对其修缮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与传统木作工艺相比发生的变化。接着以负责文庙大成殿的修缮单位为案例,对工坊内木作的工序流程、工艺操作与工具使用的现状,展开工坊的田野调查。再以木匠班与工坊调研为类比,对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习得模式与演变对木匠展开口述历史调查。第三部分为第五、六章,在前三章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木作工艺现状与传统木作工艺进行异同对比分析,对木匠师傅的从师、从业经历进行异同对比分析。最后,对前文的调查内容与分析结果按照木作体系进行归纳,由此说明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化演变。

王瑞[4](2019)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是为客户提供上门测量、专业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上门安装、验收和维护等一系列木质家居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生产制造定制衣柜、定制厨柜、木门、木地板、木墙板、木楼梯、木吊顶等主要产品和消费品。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保证消费品质量、推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现行标准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为推动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本论文应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定制木质家居产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确定产业发展急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提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对策建议。其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如下:(1)通过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已成为木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原辅材料基本支撑产业发展需求,产业技术创新活跃度高;产业发展具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标准化要求高等4个主要特征,具有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绿色环保是产业发展的主题等5个发展趋势。(2)以分析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为目标,研究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搜集、整理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欧洲、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定制木质家居标准372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现行标准303项。研究发现,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缺乏,单一产品标准较多,产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缺失。分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发现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重视定制木质家居产业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服务类标准,值得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标准体系借鉴和参考。(3)以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根据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结合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研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构建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工作奠定技术基础。该体系框架可分为“基础与综合、测量与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安装与验收、维护保养”等6个子体系,标准体系表由393项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组成,其中基础与综合143项、测量与设计9项、生产制造193项、物流运输6项、安装与验收25项、维护保养17项。提出发展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46项。(4)针对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领域及其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等5项标准化工作建议,为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刘静[5](2019)在《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影响下,以“空间”作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历史与文化问题,成为介入许多研究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与研究策略。中国从1880年外国商人在华设立租界并创办工厂开始,近代工业拉开帷幕,此后历经近百年抗争、奋斗,逐渐改变了传统手工业时期的工业空间格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工业空间格局,同时也改变着国家以及区域的经济、城市等要素的空间结构。然而近代工业空间的现有研究基础却较为薄弱,传统研究多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的视角观察,对象多集中在对一些行业及典型区域、案例城市或单体建筑的研究,缺乏涉及多种行业的、全国与区域等宏观尺度的关于近代工业空间的整体性认知,且研究方法多囿于传统文献解读,注重历史描述,缺乏新的可以整合多元数据,进行量化与空间分析,并形成可视化研究成果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面对既有的研究不足,本文尝试引入空间人文学的视角与方法,针对宏观尺度的中国近代工业空间进行跨学科研究尝试。文中运用空间人文学的视角与方法,结合近代工业史研究中对近代工业空间的理解与表述诉求,融合大数据思维,以及GIS、地理学、城市规划、历史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关注“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以及“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空间变迁”现象,并从这两条线索出发,选取全国至城市尺度的五个典型空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揭示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空间特征。在空间问题解读的同时也进行研究方法的探索,包括了总系统框架下空间人文学方法体系的运用,以及针对不同章节中所涉及的全国至城市尺度上不同的工业专题数据具体的采集、管理、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的探索。首先,第一章介绍研究缘起,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既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研究资料以及研究展开的整体性框架。其次,第二章至第六章从“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以及“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空间变迁”两条线索出发,选取五个典型空间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中国近代工业的宏观分布与区位选择”是在全国尺度上对近代工业的生产活动空间展开讨论,分三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二章选取近代工业史、资料集等文献资料,创建全国尺度近代工业企业点数据集、铁路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值、平均中心、方向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展现近代完整时段的工业演化历程与整体分布模式,提取主要的工业集聚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第三章深入到工业产业特征层面,结合经济地理学的产业结构分析指数,选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工业调查,创建全国尺度的工业产业特征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等方法,解读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工业发展的部门结构构成、生产与销售、工人劳动与收支、工会组织等主要产业特征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第四章结合工业区位理论与时空间行为研究理论,利用奏稿集、近代史资料集、企业史等资料,创建全国尺度近代工业布局历程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人物的工业布局行为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初步展现在西方外来冲击与中国内因共同作用下,近代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时空特征。“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城市空间变迁”是在全国尺度近代工业生产活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域尺度层级上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且资料相对丰富的工业集聚区作为典型案例,对近代工业发展与经济、城市空间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第五章选取传统手工业丰富,近代工业起步较早、较为发达,且工业经济数据相对齐全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进行个案研究,利用地方志、实业志等资料,创建省级尺度的工业行业分布点数据集、商路线数据集与贸易联系线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比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工业经济空间态势的演化;第六章选取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工业空间结构典型,且城市工业资料较为丰富的旧直隶工业集聚区进行个案研究,利用人口史、地名志、工业志、规划志及城市历史地图集等资料,创建省级尺度的城市规模点数据集与市级尺度的工业企业点数据集、工业空间规划面数据集、城市历史地图栅格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近代工业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最后,第七章从“全国尺度上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整体分布模式、近代工业的产业特征、近代工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与区域尺度层级上近代工业发展同经济、城市空间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基本特征”和“引入空间人文学方法,构建中国近代工业数据基础平台,形成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数字空间图史,有效支撑了解释观点的形成,对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了补充”两个方面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及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刘俊豪[6](2017)在《木材期货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材市场是我国商品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木材产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至关重要。木材期货作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其研究、运行和推广,不仅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完善我国木材市场体系、整合木材产业链、为木材企业提供风险转移机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木材期货在我国已有尝试,上世纪90年代的原木期货和胶合板期货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和影响,但后来由于全国期货市场的关停整顿而被迫退市;2013年重新推出了胶合板和纤维板期货,但目前处于交易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无法充分发挥期货基本功能。因此,木材期货的品种选择、期货合约设计以及期货市场的培育路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促进木材期货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木材产业建立的重要任务,也是“新经济”的历史背景下,追求绿色环保材料,统筹木材产业长远发展和绿色金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先是在梳理木材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木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论证了我国建立木材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总结了国内外木材期货发展的经验教训,为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木材期货合约,探索中国木材产业发展,促进林业金融化的木材期货交易提供经验借鉴;最后,针对木材产业链运行实际,结合不同环节木材产品的价格关系,提出发展木材期货的路径,初步设计了木材期货合约,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当前木材产业发展迅速,但木材市场组织现状仍存在诸如产业集中度低,细分市场产业规模小,物流系统不完善,现货交易中标准化没有得到落实,交易方式效率低,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的问题;现实中木材产业企业客观存在套期保值需求,但木材期货上市品种少,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效率低;木材类产品产量、市场参与者规模、产品的存储特性、价格波动性等具备发展木材期货的条件,但市场细分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异大,物流成本高,交割地点分散等也制约了木材期货品种的发展,国内外木材期货品种的发展都遇到一些障碍;发展木材期货市场需要在完善木材现货市场的基础上,根据木材品种特性和木材产业链的运行状况,合理设计和创新木材期货品种,促进木材期货市场发展。本文认为发展木材期货的路径与策略首先应支持木材交易专业市场的龙头企业整合国内木材现货市场,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木材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扩大网上木材交易规模,引进网上公开竞价交易机制,形成权威的木材现货价格信号;最后期货交易所在改进现有两板期货合约基础上,逐步推出锯材期货、纸浆期货等系列木材期货品种,促进木材期货市场发展。

赵正[7](2017)在《民国时期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木材工业研究》文中指出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木材试验工作在起步时主要介绍国外研究以及简单试验。抗战时期该所木材试验室建立后,木材试验开始开展多种复杂的试验,并进行全国范围的木材行业调查。抗战胜利后,该所木材试验室为保存设备和标本起了重要作用。该所的工作实现了从我国传统的木材业到现代木材工业的过渡,该所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重要的木材工业研究人才。

黎陈明伦[8](2016)在《越南北中部地区农林产品加工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越南北中部地区农林资源丰富,农林产品加工业是越南北中部地区近年来得到一定发展的产业。该产业以农林资源为基础,其产业发育的初级阶段的产业特征较为明显,但却是越南北中部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中部地区六省的农林加工产业的调查,了解该地区农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及劣势、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农林产品加工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对该产业进行研究。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试图仿照产业经济理论的SCP范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理论归纳,研究农林加工产业现状、寻找影响产业绩效的结构性和行为作为因素,以期提出改进路径和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在对越南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的现状研究上,本研究以按时间次序的比率分析为主。通过收集和调查越南中北部6省农林加工业2011年至2015年5年的产业数据,进行时间次序与比率变化的对照,分析和了解其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及其发展趋势。在对加工产业绩效的现状研究上,本研究通过设计越南中北部6省农林产品加工业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寻找其主要的效益指标,并通过对北中部总体和六省的产业综合效益排序,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在对产业行为方面,试图结合产业评价和改进路径进行研究,从结构-行为-绩效审视影响北中部地区农林加工产业在结构和行为上的缺陷,再试图在获得产业绩效改善的方面进行设想和设计,找到相应路径。具体地,本论文提出了从产业链路径、集聚发展路径、开放合作路径等方面去改进北中部地区农林加工业的发展,并从试图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分别给出了对策建议。

傅海辉[9](2015)在《抗战时期空军航空研究院科研工作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有两个: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在抗日战争时期,航空研究院在中国航空史、科技史和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梳理了航空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科研工作,指出,抗日战争初期,航空企事业单位大举西迁,损失惨重。当时中国空军所需装备、物资基本依赖外国供应。由于沿海各大城市、港口相继沦陷,空军处境愈益困难。在这一背景下,1939年7月,航空研究所于成都建立,隶属于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成立以后,把尽快使航空器材与设备国产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1941年,航空研究所扩充为航空研究院。研究院研究了西南多种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研制成功了飞机用层板和多种航空材料,尤其是创造性地研究了西南的多种竹材并研制成功了飞机用“层竹”。研究院还设计或改进了多种航空仪器仪表和航空武器设备。航空研究院设计了三种教练机和一种巨型滑翔机,它们均使用其自制的层板和层竹。航空研究院还在空气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领域有研究工作。本文讨论了航空研究院的历史功绩,指出,航空研究院虽然没有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但它是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和航空工业国产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航空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有效支持了空军持久抗战,培养锻炼了航空科研人才,为四川地区的航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成绩都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取得的。本文在梳理航空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时,考察了中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与航空研究院的关系,发现了钱学森的一篇佚文,并对钱学森早年学术研究风格和力学思想发展脉络作了初步探讨。航空研究院兴盛于抗日战争之中,却衰落于抗战胜利之后。事实上,抗战时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航空科技唯一的黄金时代。本文辨析了航空研究院兴衰的原因,指出,航空研究院的衰落除时势因素外,还在于航空研究院自身未能跟上世界航空科技发展的步伐;国民政府和军方对本国航空科研和航空工业信心不足,支持不力。航空研究院是中国航空科技史上的重要案例。本文将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作了对照研究。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中国航空科技史,并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黄依群[10](2014)在《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业第二产业体系的稳定增长是林业产业发达的国家必定具备的条件之一,木材加工产业是林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林业第二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林业产业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快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改变木材加工产业的现状,进一步实现木材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另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木材加工产业的产品有很大的影响,日益增长的木材消费需求导致各国木材加工企业争先恐后入驻中国市场,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面临着国外同类产业的激烈竞争,近几年大量木材加工企业关停即是最好的证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其国内生存环境、国际竞争力、对外依存度、产业受控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维护木材加工产业的安全已成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其次,对木材加工产业整体产业发展概况、产业布局、进出口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再次,在文献回顾、理论研究以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产业国内生存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受控制度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结合相关数据并通过产业安全模型对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进行了实证评价,计算出目前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安全度值,得出中国木材加工企业处于不太安全状态的理性判断。最后,本研究根据优势丧失模拟、劣势改善模拟从动态的角度对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分析结果更为准确,从而减小评价指标存在偏差带来的影响,结合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处于不太安全状态的中国木材加工产业来讲,要保证产业安全的实现,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成为其必然选择,从而结合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如何提升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国木材工业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木材工业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1.1.2 国内相关政策措施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情况及分析
        1.3.2 国内研究情况及分析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论文框架
第2章 寒地木结构建筑的概述
    2.1 寒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概述
        2.1.1 寒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1.2 寒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兴衰
    2.2 寒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演进
        2.2.1 寒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起源
        2.2.2 寒地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木结构建筑技术的艺术性表达
    3.1 寒地木结构建筑材料的表达
        3.1.1 材料属性
        3.1.2 原木表达
        3.1.3 混合表达
    3.2 寒地木结构建筑节点的表达
        3.2.1 原木榫卯连接
        3.2.2 钢连接
        3.2.3 其他材料连接
    3.3 寒地木结构建筑构成元素的表达
        3.3.1 寒地木结构建筑承重体系
        3.3.2 寒地木结构建筑墙体
        3.3.3 寒地木结构建筑屋顶
        3.3.4 寒地木结构建筑窗体
        3.3.5 寒地木结构建筑入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木结构建筑空间设计的艺术性表达
    4.1 文化建筑
        4.1.1 建筑类型特点
        4.1.2 相关案例
    4.2 景观建筑
        4.2.1 建筑类型特点
        4.2.2 相关案例
    4.3 商业建筑
        4.3.1 建筑类型特点
        4.3.2 相关案例
    4.4 体育建筑
        4.4.1 建筑类型特点
        4.4.2 相关案例
    4.5 办公建筑
        4.5.1 建筑类型特点
        4.5.2 相关案例
    4.6 交通建筑
        4.6.1 建筑类型特点
        4.6.2 相关案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设计
    5.1 项目背景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概况
        5.2.2 场地现状
        5.2.3 方案设计理念
    5.3 寒地木结构建筑形态设计
    5.4 寒地木结构建筑材料利用
    5.5 寒地木结构建筑设计表达
        5.5.1 外部空间
        5.5.2 内部空间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鸿业建筑CFD软件模拟计算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分析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和数据说明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4.3 数据来源说明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1 相关理论
        2.1.1 国际分工理论
        2.1.2 产业关联理论
        2.1.3 产业升级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进展
        2.2.2 全球价值链攀升经验研究进展
        2.2.3 文献述评
3 木材产业贸易发展现状:传统贸易视角
    3.1 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3.1.1 世界林产品贸易市场概况
        3.1.2 中国林产品贸易市场概况
    3.2 木材产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3.2.1 中国木材产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3.2.2 世界与中国木材产业进出口贸易比较
    3.3 中国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3.4 中国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3.4.1 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3.4.2 木材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木材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现状:增加值贸易视角
    4.1 理论基础
    4.2 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
    4.3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测算
    4.4 木材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动因
        4.4.1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驱动因素
        4.4.2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的驱动因素
        4.4.3 稳健性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木材产业贸易收益测度: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
    5.1 理论基础
    5.2 增加值贸易分解模型及其应用
    5.3 木材产业增加值贸易总出口分解
        5.3.1 增加值贸易分解:总产业层面
        5.3.2 增加值贸易分解:细分行业层面
    5.4 木材产业增加值贸易的出口国别分解
        5.4.1 出口主要国家增加值分解
        5.4.2 双边木材产业增加值贸易分解
    5.5 本章小结
6 木材产业贸易收益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6.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6.1.1 贸易成本对木材产业贸易增长的影响
        6.1.2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木材产业贸易增长的影响
    6.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6.3 实证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4 稳健性与内生性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木材产业分工地位攀升的驱动因素分析
    7.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7.1.1 出口产品质量对木材产业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
        7.1.2 技术创新对木材产业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
    7.2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
        7.2.1 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
        7.2.2 国内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现状
        7.2.3 国际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现状
    7.3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7.4 实证分析
        7.4.1 模型设定
        7.4.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7.5 稳健性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分析
    8.1 理论分析
        8.1.1 基本假设
        8.1.2 分析思路
    8.2 实证检验
        8.2.1 模型设定
        8.2.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8.3 木材产业实现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可能性
        8.3.1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演化分析
        8.3.2 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重构启示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启示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工坊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既往研究
        1.2.1 传统建筑木作研究
        1.2.2 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研究
        1.2.3 木作工具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田野调查
        1.4.2 案例研究
        1.4.3 比较研究
    1.5 研究框架
2 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工艺解析
    2.1 大成殿木构体系
        2.1.1 建筑分间定名
        2.1.2 大木构架
        2.1.3 牌科
        2.1.4 戗角
        2.1.5 装折
    2.2 传统木作工艺整理
        2.2.1 备料和选材
        2.2.2 大木构架
        2.2.3 牌科
        2.2.4 戗角
        2.2.5 长窗
    2.3 修缮过程中的木作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传统建筑中木作工艺现状调查
    3.1 工坊调查:木作工艺现状
    3.2 备料与选材
    3.3 构件的制作加工
        3.3.1 大木构架
        3.3.2 牌科
        3.3.3 戗角
        3.3.4 长窗
    3.4 构件安装
        3.4.1 预拼装:会榫
        3.4.2 现场安装
    3.5 木作工艺现状特征总结
        3.5.1 木作工具分类
        3.5.2 木作工艺的现状分类
        3.5.3 工匠队伍的组成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传统木作工艺的现代化演变过程调查
    4.1 木匠班调查
        4.1.1 王家木匠班所在区位
        4.1.2 木匠班的发展历程
        4.1.3 木匠班的工作内容
    4.2 传统木匠工艺的学习模式
        4.2.1 拜师与木作初步学习
        4.2.2 构件加工工法的学习
        4.2.3 构件定位和划线的学习
        4.2.4 木作工艺学习阶段总结
    4.3 现代化工具渗入后木作工艺的演变
        4.3.1 木作内容的改变过程
        4.3.2 木作工具使用的演变过程
    4.4 本章小结
5 传统建筑木作工艺的传承与演变特征
    5.1 传统木作工艺与现状工艺比较分析
        5.1.1 大木构架工艺比较
        5.1.2 牌科、戗角中工艺比较
        5.1.3 长窗加工工艺比较
    5.2 木作工艺中工具使用的变化特征
        5.2.1 木作工艺使用的工具类型
        5.2.2 影响木作工具使用选择的因素分析
    5.3 木作工艺的演变特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研究总结
    6.2 后续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专业着作
    学位论文
    期刊、会议论文
    网络公告、新闻材料
附录1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2 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附录3 田野调查计划书
    第一次田野调查计划(2017-11-25至2017-11-29)
    第四次田野调查计划(2018-12-29至2019-01-10)
附录4 工坊调查结果记录
    工坊调查案例信息
    工坊调查工艺步骤记录表
附录5 口述历史调查采访稿
    刘延华所长采访录音稿(节选)
    木匠班李新达师父采访录音稿(节选)

(4)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定制木质家居基本概念
        1.1.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范围界定
        1.1.3 研究背景
        1.1.4 研究意义
        1.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6 研究发展趋势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理论和构建方法
    2.1 标准体系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基本概念
        2.1.2 标准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2.1.3 标准体系的类型
        2.1.4 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
    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2.2.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定义、属性和范围
        2.2.2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2.2.3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系统环境分析
        2.2.4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2.2.5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编制
        2.2.6 急需制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
    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原辅材料概况
        3.1.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表面装饰材料
        3.1.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基材
    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概况
        3.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主要产品
        3.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总体情况
    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技术现状
        3.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科技创新平台
        3.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专利情况分析
    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势分析
        3.4.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3.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发展主要趋势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4.1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类型划分
    4.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4.2.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现状
        4.2.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重要标准
        4.2.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特征
        4.2.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国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
        4.3.1 国际标准体系
        4.3.2 欧洲标准体系
        4.3.3 法国标准体系
        4.3.4 德国标准体系
        4.3.5 英国标准体系
        4.3.6 日本标准体系
    4.4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对比分析
        4.4.1 国内外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统计分析
        4.4.2 借鉴和启示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
    5.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5.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5.2.1 总体原则
        5.2.2 具体原则
    5.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5.3.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5.3.2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序列结构
        5.3.3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专业结构
        5.3.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的结构间关系
        5.3.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结构模型(框架)
        5.3.6 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子体系构成要素
    5.4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明细表和编制说明
        5.4.1 基础与综合子体系
        5.4.2 测量与设计子体系
        5.4.3 生产制造子体系
        5.4.4 物流运输子体系
        5.4.5 安装与验收子体系
        5.4.6 维护保养子体系
    5.5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表统计
    5.6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急需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名录
    5.7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6.1 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
        6.1.1 加强全屋定制总体要求标准化工作
        6.1.2 加强绿色发展领域标准化工作
        6.1.3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工作
        6.1.4 加强产业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
    6.2 推进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6.2.1 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产业标准体系
        6.2.2 加强产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
        6.2.3 建立高效的产业标准化协调机制
        6.2.4 加大产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
        6.2.5 加强产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2.1 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研究进展
        1.2.2 空间人文学的研究进展
        1.2.3 近代工业空间常规路径下的研究不足以及空间人文学视角与方法的引入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视角与方法解析
        1.5.1 空间人文学的定义
        1.5.2 空间人文学的空间研究范式
    1.6 论文的内容与框架
    1.7 研究资料与方法
        1.7.1 研究资料与数据
        1.7.2 研究方法
    1.8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1840-1949年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2.1 .研究时段的选取
    2.2 研究理论、数据与方法
        2.2.1 地理学第一定律
        2.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3 分析方法
    2.3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化与整体分布模式
        2.3.1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分期
        2.3.2 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历程
        2.3.3 中国近代工业的整体地理分布特征与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近代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对产品生产、销售、工人劳动、工会等要素的分析
    3.1 研究时段的选取
    3.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的空间分布
        3.3.1 工业部门结构分析
        3.3.2 工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概况
        3.3.3 工人劳动与收支概况
        3.3.4 工会组织概况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时空分析——通过典型人物对近代国家工业布局演变的考察
    4.1 研究理论
        4.1.1 工业区位理论
        4.1.2 时空间行为研究
    4.2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主要历程与区位决策群体
    4.3 区位决策代表性人物的选取与工业布局行为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3.1 代表性人物的选取
        4.3.2 工业布局行为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4.4 近代工业布局不同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
        4.4.1 政府为投资主体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李鸿章为例
        4.4.2 民间资本开始介入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张謇为例
        4.4.3 民间资本成为近代工业化重要力量阶段的区位选择分析——以荣氏兄弟为例
    4.5 小结
第五章 近代工业转型与区域工业经济空间重构——鲁中、鲁东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5.1 研究区域与研究时段的选取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时段的选取
    5.2 山东工业经济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3 从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5.3.1 清时期山东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5.3.2 民国时期山东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与空间格局
    5.4 小结
第六章 近代工业发展与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变迁——旧直隶工业集聚区个案研究
    6.1 研究区域
    6.2 近代工业发展与旧直隶城市群体空间结构变迁
        6.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2.2 清时期直隶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6.2.3 民国时期直隶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6.2.4 近代工业对直隶城市群体空间格局的影响
    6.3 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外部、内部空间结构变迁——天津个案研究
        6.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6.3.2 天津近代各时期的工业发展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6.3.3 天津近代工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拓展
        6.3.4 天津近代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空间及其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近代工业数据基础平台构建的技术方案
    一、建设目的与意义
    二、参考的标准规范
    三、技术架构
    四、建设方案
        (一)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地理数据库建设
        (二)中国近代工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附录B 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国近代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分析的初步尝试
    一、全国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工业遗产历史价值的初步分析
    二、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的进一步解读
        (一)山东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各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
        (二)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时间分布分析
        (三)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行业分布与产业链关系分析
        (四)山东近代工业遗产的空间格局分析
        (五)小结
附录C 中国近代重要工业厂、矿名录整理表
附录D 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业特征数据
    D-1省级一级工业行业职工人数整理表
    D-2市县级一级行业厂数、资本总数、工人人数、产品总值整理表
    D-3主要城市工会数量及会员人数整理表
附录E 山东省工业贸易联系数据
    E-1方志中出现的部分工业贸易联系数据整理
    E-2《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中出现的主要工业贸易联系数据整理
附录F 天津近代重要工业企业名录整理表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木材期货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发展木材产业的意义
        1.2.2 发展木材期货市场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期货市场功能的理论与研究
        1.3.2 影响期货品种创新的因素
        1.3.3 木材期货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文章结构安排
2 木材产业链与木材市场运行现状与问题
    2.1 木材产业链发展现状
        2.1.1 木材产业的概述
        2.1.2 中国木材产业发展现状
    2.2 木材市场组织现状
        2.2.1 木材市场组织体系
        2.2.2 木材的运输体系
        2.2.3 木材流通形式
        2.2.4 木材交易的标准化状况
        2.2.5 木材交易方式
    2.3 木材产业链和木材市场存在的问题
        2.3.1 木材产业呈低集中度与低附加值特征
        2.3.2 细分市场的产业规模小
        2.3.3 木材物流系统建设不完善
        2.3.4 木材产业缺乏标准化与品牌化经营基础
        2.3.5 现货交易方式不完善
        2.3.6 全国统一的木材市场体系没有形成
3 发展木材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3.1 商品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3.1.1 价格发现功能
        3.1.2 套期保值功能
        3.1.3 资源配置功能
    3.2 木材期货市场的作用
        3.2.1 有助于木材现货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3.2.2 为企业提供木材价格信号和避险途径
        3.2.3 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2.4 有助于完善林业产业投融资体制
        3.2.5 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2.6 有助于争取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4 发展木材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4.1 木材期货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4.1.1 木材期货的含义与特点
        4.1.2 木材期货的基本功能
    4.2 木材期货可行性的横向分析
        4.2.1 期货品种开发的理论分析
        4.2.2 木材与其他林化产品期货的可行性比较
    4.3 我国建立木材期货市场的障碍
        4.3.1 全国统一的木材现货市场体系未形成
        4.3.2 单一木材品种规模小
        4.3.3 交割地点升贴水大
        4.3.4 木材品质检验的标准化
        4.3.5 木材市场参与主体规模有限
        4.3.6 林业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4.3.7 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5 国内外木材期货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木材期货的发展状况
        5.1.1 美国林产品期货的发展
        5.1.2 欧洲木材期货的发展
        5.1.3 亚洲木材期货的发展
    5.2 国内木材期货的发展状况
        5.2.1 早期木材期货的发展
        5.2.2 新世纪木材期货的发展
    5.3 木材期货发展的经验教训
        5.3.1 期货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
        5.3.2 期货发展脱离现货市场基础
        5.3.3 合约设计机制弹性不足
    5.4 国内外木材期货发展的启示
        5.4.1 期货市场紧密联系现货市场的发展
        5.4.2 基于产业链设计系列期货品种
        5.4.3 合约设计与履行契合市场需求
6 我国木材期货开发路径分析
    6.1 现有两板期货运行状况的实证分析
        6.1.1 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
        6.1.2 两板期货与CME木材期货的价格联动性分析
    6.2 木材期货创新要点
        6.2.1 基于产业链价格传导的期货标的选择
        6.2.2 基于产业集群的交割地点选择
    6.3 木材期货合约指标设计
        6.3.1 交割质量标准的确定
        6.3.2 交易参数的确定
        6.3.3 交割月份的设计
        6.3.4 涨跌停板与保证金比例的确定
        6.3.5 交割方式选择
        6.3.6 其他相关指标
        6.3.7 锯木期货合约格式
    6.4 木材期货创新的路径选择
7 我国木材期货开发策略
    7.1 整合木材现货市场体系
        7.1.1 完善木材现货市场体系
        7.1.2 完善木材市场物流运输体系
        7.1.3 建立统一的木材质量标准与检验抽样体系
    7.2 引进木材网上竞价交易机制
    7.3 培育完善系列木材期货市场
        7.3.1 基于现货市场改革合约设计机制
        7.3.2 培育系列木材期货市场
        7.3.3 加强木材期货的市场宣传
8 总结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民国时期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木材工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的木材工业试验
2 抗战时期的木材工业试验
    2.1 对中国森林和木业市场的调查
    2.2 进行木材试验, 改良旧式木工业
    2.3 创办特刊
    2.4 技术推广
    2.5 人才培养
    2.6 标本及设备
3 抗战胜利后的木材工业试验

(8)越南北中部地区农林产品加工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有关对农林加工业的研究综述
        1.2.1 有关国家学者对农林加工业的研究
        1.2.2 越南农林加工业的研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林产品加工业内涵和理论基础
    2.1 农林产品加工业内涵及分类
        2.1.1 农林产品属性和内涵
        2.1.2 农林产品加工业内涵及分类
    2.2 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产业集聚理论
        2.2.4 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5 主成份分析方法
        2.2.6 产业链理论
第三章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3.1 北中部地区发展环境
        3.1.1 发展条件
        3.1.2 发展的机遇
    3.2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
        3.2.1 北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3.2.2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结构分析
    3.3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生产率要素结构分析
第四章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绩效评价
    4.1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综合效益评价
        4.1.1 评价指标体系
        4.1.2 评价流程及模式
    4.2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经济效益概况
        4.2.1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总体经济效益分析
        4.2.2 北中部六省农林产品加工业绩效分析
    4.3 北中部农林加工主要绩效因子分析
        4.3.1 北中部地区农林加工总体绩效分析
        4.3.2 北中部地区各省农林加工绩效分析
第五章 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问题
    5.2 原因分析
第六章 促进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6.1 促进北中部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可能路径分析
        6.1.1 产业链调整与整合的途径
        6.1.2 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发展路径
        6.1.3 产业合作与开放途径
    6.2 产业链调整与整合途径下措施建议
        6.2.1 主要农林加工产业链发展路径
        6.2.2 提升企业能力,完善合作机制
        6.2.3 完善公共服务,加强金融支持
    6.3 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发展路径下措施和建议
        6.3.1 围绕区域规划定位,推动产业布局集中发展
        6.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集聚集群发展
        6.3.3 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
        6.3.4 加快专用原料基地建设,保障产业生产平稳
    6.4 产业合作与开放路径下措施和建议
        6.4.1 扩大贸易、投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6.4.2 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抗战时期空军航空研究院科研工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学术意义与研究现状
    2.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3.原始史料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航空研究院之历史背景与沿革
    1.1 中国近代航空科学技术史概述
    1.2 中国航空科技史起点考辨
    1.3 航空研究院建立之历史背景
    1.4 航空研究院之沿革
    1.5 航空研究院之科研与生产
第二章 航空木材性质研究及技术研发
    2.1 中国航空器材国产化之前驱
    2.2 航空研究院木材研究之条件与方法
    2.3 川产云杉性质研究
    2.4 其他木材性质研究
    2.5 中国木材平衡含水量研究
    2.6 层板之研制
    2.7 木材性质研究及技术研发简评
第三章 航空竹材研究与航空仪器研制
    3.1 与以往竹材性质研究之区别
    3.2 川产楠竹与慈竹性质研究
    3.3 层竹之研制
    3.4 竹质外挂副油箱之研制
    3.5 其他航空材料之研制
    3.6 航空设备之研制
    3.7 竹材研发与航空仪器研制简评
第四章 飞机设计与基础理论研究
    4.1 中国近代飞机设计简史
    4.2 航空研究院之飞机设计
    4.3 航空研究院理论研究举隅
    4.4 飞机设计与理论研究简评
第五章 航空研究院之初步评析
    5.1 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之比较
    5.2 航空研究院之科研环境与人才
    5.3 历史功绩与意义
    5.4 航空研究院兴衰原因探讨
结语
【附录一】航空研究院大事记
【附录二】中国近代飞机设计汇总五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学术工作

(10)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相关概念辨析
        2.1.2 国外木材加工产业研究现状
        2.1.3 国内木材加工产业研究现状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2.2.2 产业安全研究现状
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概况
    3.1 中国林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3.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3.2.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产品结构特征
        3.2.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的进出口情况
    3.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的设计
    4.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4.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4.3.1 产业安全的国内环境评价指标
        4.3.2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
        4.3.3 产业对外依存评价指标
        4.3.4 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
    4.4 指标权重的设置及计算方法
    4.5 安全值的测定
5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估的实证分析
    5.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国内环境分析
        5.1.1 国内生态环境质量
        5.1.2 金融环境
        5.1.3 生产要素环境
        5.1.4 相关产业竞争力
        5.1.5 产业政策环境
    5.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5.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5.2.2 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5.2.3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5.2.4 进出口价格比
        5.2.5 劳动生产率
    5.3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对外依存度分析
        5.3.1 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
        5.3.2 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
        5.3.3 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
    5.4 产业受控制评价指标
        5.4.1 外资市场控制率
        5.4.2 外资品牌控制率
        5.4.3 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
    5.5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5.6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总体评价结果
    5.7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敏感性分析
        5.7.1 优势丧失模拟
        5.7.2 劣势改善模拟
        5.7.3 结论
6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强化思路和措施
    6.1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强化思路
    6.2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强化措施
        6.2.1 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6.2.2 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6.2.3 实现规模化经营
        6.2.4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中国木材工业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D]. 杜弘阳.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2]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研究[D]. 熊立春.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苏州地区传统建筑木作工坊的工艺研究[D]. 袁怡欣.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4]中国定制木质家居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 王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D]. 刘静. 天津大学, 2019(06)
  • [6]木材期货开发路径与策略研究[D]. 刘俊豪.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民国时期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木材工业研究[J]. 赵正.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8]越南北中部地区农林产品加工业研究[D]. 黎陈明伦. 广西大学, 2016(11)
  • [9]抗战时期空军航空研究院科研工作之研究[D]. 傅海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10]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研究[D]. 黄依群.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中国木材行业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