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仓热风送粉系统高三次风速试验研究

中仓热风送粉系统高三次风速试验研究

一、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三次风速偏高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文浩[1](2021)在《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及运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阶煤的分质分级和梯级利用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战略发展方向,主要途径是煤气化和煤热解。气化和热解过程产生的残碳和半焦可以作为燃料再次利用,这类燃料挥发分含量低,称之为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普遍存在着火困难、燃烧稳定性差、燃烧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预热燃烧技术能够实现难燃固体燃料的高效燃烧及低NOx排放,基于该技术,本课题提出一种将分离和返料装置内置在提升管中的内循环预热装置用于燃料的稳定预热,以期实现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清洁高效利用和预热燃烧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为了深入研究内循环预热装置的运行特性,本课题主要针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进行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其次在预热燃烧热态实验中对内循环预热装置进行可行性验证,同时研究了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预热、燃烧和NOx排放特性,为内循环预热装置设计运行以及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内循环预热装置冷态实验台,研究了流化风速对内循环预热装置运行特性和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内循环预热装置能够建立提升管-分离器-回料阀-提升管的循环回路。循环回路负压差主要取决于分离器压降。回料阀颗粒表现为下浓上稀、边壁浓中心稀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随流化风速的提高,回料阀内颗粒浓度增加,返料模式由连续式返料转为间歇式返料。回料阀难以持续维持循环回路压力平衡所造成的间歇式返料是内循环预热装置运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压力和ECT测量能够实现对回料阀气固流动状态的实时监测。(2)基于内循环预热装置冷态实验台,研究了回料阀出口开度、回料阀高度、流化风速对内循环预热装置运行特性和回料阀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回料阀出口开度不合适会发生窜气或物料噎塞现象。回料阀高度增加能够提高蓄压能力,其设计高度应为维持压力平衡最小高度的2.2倍。当回料阀返料能力无法匹配循环回路较大的循环量时,物料堆积脱气形成失流化噎塞,循环回路压力平衡难以建立。(3)基于内置式气固分离器冷态实验台,研究了进口结构和运行参数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单进口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效率均高于多进口分离器,带有进口整流段的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效率均高于无进口整流段的分离器。以压降和分离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评价法得出带有进口整流段的四进口分离器为优选结构,进口速度在20 m/s较为合适。(4)基于CPFD方法,采用BarracudaTM计算平台,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开展三维全回路数值计算。提升管颗粒表现为下浓上稀、边壁浓中心稀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随流化风速增加,回料阀经历从稀相流态-稀密两相共存流态-密相堆积流态的转变,循环流率先上升后下降。随出口开度的减小,回料阀经历从窜气-稳定料封-噎塞状态的转变,内部流态由稀密两相共存过渡到密相堆积。(5)基于2 MW内循环预热装置测试平台和16 MW内循环预热装置测试平台,研究了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预热、燃烧和和NOx排放特性。内循环预热装置能够将燃料预热到850℃以上,且预热过程稳定持续。69.3%的燃料氮在预热阶段中释放,内循环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过程拥有很强的氮还原潜力。预热燃料燃烧过程中NOx减排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强气化、强掺混以及长反应时间。随着二次风当量比的降低,NOx的排放先减少后增加;内外二次风动量比的降低、三次风的延迟喷入和多层布置能够有效降低NOx排放;最低NOx排放达到67mg/m3(@6%O2)。

李建新[2](2019)在《AH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格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天然气,煤炭燃烧会带来更多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持续走高,净化空气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不断深入,节能减排要求也越来越严。作为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本课题以AH电厂为例,论述该厂按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排放限值要求,在2013年完成低氮燃烧技术+SCR脱销改造和两台电除尘进行高频电源改造后,随即以响应《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号召为契机,在2015年第二季度同时进行了“贫改烟”制粉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实现中储式贫煤锅炉到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新建湿式电除尘器、GGH拆除及烟道改造、新建MGGH系统、新建湿法脱硫除雾器、新建脱硫塔入口喷淋系统等工艺设施改造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既圆满达到了节能减排要求,通过工艺设施改造又实现了企业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1+1>2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贫改烟”制粉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改造实施方案,并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贫改烟”制粉系统改造有效提高了锅炉效率和制粉防爆性能,降低了发电煤耗,从源头减少了烟气污染物排放,减轻了烟气排放系统减排压力;机组烟气处理系统改造有效降低了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最终使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mg/m3,NOX排放浓度小于35mg/m3,SO2排放浓度小于25mg/m3,完全满足《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对于排放限值的要求。

杜君文,申明,李升[3](2018)在《三次风炉外分离技术在低氮燃烧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针对某电厂330 MW四角切圆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锅炉NOx生成浓度高的问题,分析了三次风对NOx生成的影响,优化了燃烧系统关键部件,整体上采用一次风水平浓淡低氮燃烧器+三次风炉外分离+空气分级技术的改造方案,针对NOx生成影响较大的三次风采用了炉外分离+垂直空间分级送入技术。实际运行表明,改造后锅炉NOx生成量明显减少,锅炉燃烧、运行稳定,锅炉效率不降低。

任立立[4](2018)在《三次风浓淡分离应用于低NOx燃煤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火电厂燃煤机组排放的NOx等大气污染物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降低锅炉NOx排放技术的研究是当前防止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NOx减排技术逐渐成熟,采用的基本方式即低氮燃烧器结合高位燃尽风技术,但在一些燃用低挥发分煤质的中储仓式热风送粉机组上低氮改造却遇到了难题,主要是中储热风送粉系统制粉乏气量大,炉内形成深度分级低氮燃烧条件困难,采用常规低氮燃烧改造方案无法满足指标排放要求。本文以此为背景,在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三次风浓淡分离技术的设想,解决三次风乏气深度分级低氮燃烧问题,并在135MW机组上通过热态工业试验研究对实施改造的效果予以验证。结论如下:(1)改造前通过热态工业试验研究表明NOx初始排放值较高,达到1456mg/Nm3,且实际运行三次风量严重偏高,超出设计值53%(再循环风门开度50%),此种情况下分析,通过常规的低氮改造方案已无法满足指标要求,需对三次风提出技术改造。(2)在改造前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方案论证,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即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结合三次风浓淡分离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三次风浓淡分离装置进行设计研究,模拟计算结果分离装置设计可满足预期目标,实施技术改造后将通过工业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3)改造后热态工业试验研究表明:常规运行工况下,实际测量分离装置浓淡侧三次风风量比47.69:52.31,浓、淡侧粉量比84.35:15.65,验证了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达到分离装置设计值,满足预期指标。在100%、75%、50%BMCR负荷工况下,改造后测试NOx排放值分别为539.7mg/Nm3、533.3mg/Nm3、500mg/Nm3,均降低到550mg/Nm3以下,达到预期指标,其中满负荷脱硝效率达到63%。切换备用层三次风试验表明采用三次风浓淡分离技术与三次风喷口下移燃烧技术相比,NOx可进一步减排约120mg/Nm3。

王涛[5](2016)在《330MW机组锅炉燃烧系统改造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某发电厂一期两台330MW燃煤机组,燃烧器为四角布置直流式,采用四台钢球磨热风送粉,锅炉设计燃用煤种为低挥发分贫煤。为适应煤炭供应形势,拓宽燃用煤种范围,优化进煤结构;以及满足最新出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NOx排放浓度控制到100mg/m3以下的要求,对两台贫煤锅炉机组实施锅炉燃用烟煤技术改造。为了缩小SCR脱硝投资及运行成本,就现役机组保证锅炉性能的同时对燃烧系统通过低氮改造降低NOx排放量。本文通过对某发电厂#1锅炉设备概况、运行存在问题和改造拟燃用烟煤煤质对现有设备造成影响进行分析,全面对该锅炉现有制粉系统、炉膛结构、燃烧系统进行燃用烟煤适应性分析及改造实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该电厂实施烟煤改造的改造背景、锅炉设备概况存及在问题进行分析。(2)对拟改用烟煤煤质进行煤质特性分析,评价拟用煤质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3)对比分析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方式与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改造方式,并进行选用制粉系统改造方案辅机改造适应性分析。(4)分析燃烧系统采用百叶窗水平浓淡燃烧器与立体分级燃烧技术相结合改造原理、技术优势与改造实施过程。(5)改造后锅炉性能试验及运行优化试验确定推荐运行参数。(6)对实施烟煤改造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王伟平,张玉斌,孙树翁,李斌,张勇[6](2015)在《三次风浓淡分离布置对小容量锅炉低氮改造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中储式热风送粉锅炉将磨煤后的三次风送入炉膛燃烧,三次风温度低、水分高、煤粉浓度小,若三次风布置方式不当,会影响炉膛煤粉气流的燃烧组织。考虑当前的环保要求,针对某130 t/h热风送粉锅炉NOx排放量大的问题,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研究了三次风浓淡分离布置对小容量锅炉低氮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次风经浓淡分离后,从炉膛下部区域喷入炉膛,与炉膛出口之间的距离变长,炉膛出口气流残余旋转减弱,可有效抑制水平烟道烟温偏差,同时三次风携带的煤粉气流在主燃烧区生成的NOx,由于炉膛下部还原气氛的作用,被还原为N2,有助于减少NOx的最终生成量。

王彬,王俊哲[7](2015)在《煤粉锅炉三次风改造对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对于燃用贫煤/无烟煤的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的四角切圆锅炉系统,低氮改造后,三次风对降低NOx排放及锅炉的安全运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实际运行发现,三次风量增加使锅炉的NOx升高,炉膛易结焦。在低负荷时,投运的磨煤机偏多,三次风风量偏大,NOx升高明显;同时由此导致的二次风风压降低,二次风刚性不足,造成煤粉贴壁,炉膛结焦。在低氮燃烧改造时,采用对三次风燃烧器进行重新布置及设计改造,使三次风对燃烧及低氮的影响明显降低。

王春昌,王志刚[8](2015)在《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制粉系统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比分析了各种制粉系统在锅炉燃煤变化时对燃煤的适应性,提出了各类制粉系统在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的改进途径及技术措施。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对高挥发煤的适应性较差,对混煤的适应性也较差,该类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需通过增加热一次风加热器降低一次风粉温度,与掺冷风技术相比,该技术节能效果明显。

杨丽,孙振龙,周超凡,张江林,张相[9](2014)在《410t/h煤粉炉乏气送粉改造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某电厂410 t/h煤粉炉在300 t/h以上高负荷下运行时NOx排放无法达标的问题,提出了将原中储式温风送粉系统改造为乏气送粉系统,技术方案为排粉风机出来的乏气全部送入一次风管道,直接采用乏气作为送粉介质输送煤粉,避免乏气直接送入炉膛造成的局部富氧气氛,从而有效抑制乏气中的煤粉燃烧NOx生成量。试验及调试结果表明,采用乏气送粉改造后,锅炉燃烧稳定、热效率未受影响,NOx排放降低到100 mg/m3以下(折算到氧量6%)。

王顶磊[10](2013)在《1025t/h贫煤锅炉改烧烟煤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某电厂3号锅炉设备、运行情况和拟燃用烟煤煤质进行分析,全面评估了该1025t/h锅炉现有制粉系统、炉膛结构、燃烧系统等燃用烟煤适应性,分析了由贫煤改烧烟煤后锅炉风烟系统、吹灰系统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三种有业绩的改造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提出了推荐性改造方案,就推荐方案的技术原理、改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本锅炉针对贫煤设计,改烧烟煤改造主要涉及制粉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汽水系统和吹灰系统等的改造和完善,以满足锅炉各项性能指标,防止制粉系统的爆炸和燃烧设备的烧损以及炉膛的严重结渣。2、采用炉烟干燥乏气热风复合送粉系统推荐方案对锅炉制粉系统、送粉系统、燃烧系统进行改造,并结合吹灰系统、一次风系统等相关系统设备的调整完善,锅炉在保持单烧原设计贫煤性能的同时,能够高效、安全地燃用高挥发分烟煤。3、该锅炉炉膛尺寸偏小,炉膛容积热负荷、断面热负荷值均处于上游水平,在炉膛尺寸结构难以调整的前提下,燃用低灰熔点煤存在炉膛及分割屏结焦的风险,因此在改造方案设计时应注意采取周密的防结渣措施。4、通过锅炉改烧烟煤技术改造,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电厂燃煤供应风险和NOx减排压力,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二、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三次风速偏高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三次风速偏高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及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气固流动研究现状
        1.2.2 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内循环预热装置冷态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系统
        2.2.2 实验物料及工况
        2.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流化风速对于运行特性的影响
        2.3.2 回料阀返料模式
        2.3.3 循环回路的压力分布及压力波动
        2.3.4 回料阀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
        2.3.5 回料阀气固流动状态的实时监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参数下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回料阀出口开度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3.2.1 实验工况
        3.2.2 实验结果
    3.3 回料阀高度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3.3.1 实验工况
        3.3.2 实验结果
    3.4 流化风速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3.4.1 实验工况
        3.4.2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置式气固分离器性能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系统
        4.2.2 实验物料及分离器实验件
        4.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分离器空载压降变化
        4.3.2 分离器负载实验结果
        4.3.3 分离器性能比较
        4.3.4 灰色关联法在分离器选型上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循环预热装置CPFD冷态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控制方程与基本模型
        5.2.1 控制方程
        5.2.2 曳力模型
        5.2.3 固体应力模型
    5.3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5.3.1 几何建模及操作条件设置
        5.3.2 数值参数设置
        5.3.3 时间无关性验证
    5.4 全局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5.4.1 循环回路压力分布
        5.4.2 颗粒体积分数分布
        5.4.3 颗粒速度分布情况
    5.5 流化风速和回料阀出口开度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5.5.1 流化风速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5.5.2 回料阀出口开度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内循环预热燃烧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2MW内循环预热燃烧实验研究
        6.2.1 实验方法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16MW内循环预热燃烧实验研究
        6.3.1 实验方法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AH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严苛的排放限制
        1.1.2 国内外火电厂超低排放的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AH电厂节能减排改造
    2.1 AH电厂概况及节能减排改造前情况
        2.1.1 AH电厂概况
        2.1.2 节能减排改造前AH电厂排放情况
        2.1.3 AH电厂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的必要性
        2.1.4 AH电厂节能减排一体化改造方案比选
    2.2 中储式贫煤锅炉改烧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
        2.2.1 中储式贫煤锅炉改烧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研究
        2.2.2 中储式贫煤锅炉改烧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改造方案
    2.3 湿式电除尘器改造
        2.3.1 湿式电除尘器改造的必要性
        2.3.2 湿式电除尘器的技术特点
        2.3.3 湿式电除尘器改造方案
    2.4 MGGH烟气加热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
        2.4.1 MGGH烟气加热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的必要性
        2.4.2 MGGH烟气加热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方案
    2.5 脱硫吸收塔入口喷淋系统改造
        2.5.1 脱硫吸收塔入口喷淋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2.5.2 脱硫吸收塔入口喷淋系统改造方案
    2.6 脱硫吸收塔除雾系统改造
        2.6.1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改造的必要性
        2.6.2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改造方案
    2.7 AH电厂2 号机组改造后烟气处理技术路线
第3章 AH电厂节能减排改造实施效果
    3.1 “贫改烟”实施效果
    3.2 烟气排放系统改造实施效果
    3.3 经济效益分析
    3.4 节能减排效应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三次风浓淡分离应用于低NOx燃煤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NO_x的生成及控制
        1.2.1 NO_x的生成机理
        1.2.2 NO_x的控制途径
    1.3 低NO_x燃烧技术介绍
        1.3.1 低NO_x燃烧器技术--高浓缩比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
        1.3.2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1.4 三次风浓淡分离技术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5.2 三次风浓淡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135MW低挥发分燃煤机组低NO_x技术改造前热态工业试验研究
    2.1 135MW机组设备基本情况
    2.2 135MW机组低NO_x技术改造前热态工业试验研究
        2.2.1 试验内容与方法
        2.2.2 入炉煤及煤粉细度测试分析
        2.2.3 飞灰及炉渣工业试验测试分析
        2.2.4 机组热效率工业试验测试分析
        2.2.5 SCR入口烟气NO_x排放测试分析
        2.2.6 三次风量工业试验测试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135MW低挥发分燃煤机组低NO_x燃烧技术方案的研究
    3.1 改造设计煤质特性
    3.2 煤粉燃烧器标高设计
    3.3 煤粉燃烧器技术改造方案设计
    3.4 三次风浓淡分离技术的提出
    3.5 三次风浓淡分离装置设计目标及模型选取
        3.5.1 三次风浓淡分离装置设计目标
        3.5.2 三次风煤粉颗粒粒径分析
        3.5.3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选用及流体介质条件
    3.6 基于数值模拟计算的分离装置结构参数设计
        3.6.1 分离装置入口参数模拟计算
        3.6.2 分离装置入口结构模拟计算
        3.6.3 分离装置高度模拟计算
        3.6.4 分离装置出口参数模拟计算
        3.6.5 分离装置结构尺寸的确定及模拟计算结果统计
    3.7 三次风浓淡分离系统管道设计
    3.8 三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改造方案设计
    3.9 高位燃尽风系统技术改造方案设计
    3.10 二次风喷口技术改造方案设计
    3.11 技术改造后炉内燃烧系统布置方式
    3.12 预期达到的性能和效果
    3.13 本章小结
第4章 135MW低挥发分燃煤机组低NO_x技术改造后热态工业试验研究
    4.1 试验期间入炉煤工业试验分析
    4.2 三次风浓淡分离装置分离效率试验
        4.2.1 试验过程
        4.2.2 测试项目及方法
        4.2.3 浓淡侧三次风风量比及粉量比测试分析
    4.3 飞灰及炉渣可燃物含量测试分析
    4.4 各工况机组热效率测试分析
    4.5 SCR入口NO_x排放测试分析
    4.6 投运燃尽区淡三次风单磨、双磨运行NO_x排放对比分析
    4.7 切换备用层淡三次风机组热效率对比分析
    4.8 切换备用层淡三次风SCR入口NO_x排放对比分析
    4.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330MW机组锅炉燃烧系统改造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锅炉概况与煤质变化对锅炉影响分析
    2.1 锅炉设备概况
        2.1.1 锅炉总图
        2.1.2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2.1.3 原设计燃料特性
        2.1.4 燃烧设备
        2.1.5 改造前锅炉存在问题
    2.2 拟采用煤质特性分析
    2.3 煤质改变对锅炉及辅机运行影响
        2.3.1 水分
        2.3.2 灰分
        2.3.3 挥发分
        2.3.4 发热量
        2.3.5 硫的含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烧系统改造分析
    3.1 制粉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3.1.1 原煤仓与煤粉仓适应性分析
        3.1.2 磨煤机适应性分析
        3.1.3 排粉机适应性分析
        3.1.4 制粉系统改造方案确定
    3.2 燃烧器改造方案分析
        3.2.1 改造原因分析
        3.2.2 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的机理
        3.2.3 燃烧器改造实施
第四章 改造后性能试验及运行优化方案的确定
    4.1 改造后锅炉性能试验
        4.1.1 性能试验方案
        4.1.2 性能试验项目
        4.1.3 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改造后运行优化试验及运行优化方案的确定
        4.2.1 煤粉细度优化
        4.2.2 一次风速优化试验
        4.2.3 变氧量优化试验
        4.2.4 一次风周界风开度优化
        4.2.5 主燃烧器摆角调整优化
        4.2.6 燃尽风对锅炉运行影响优化
        4.2.7 运行参数推荐表
第五章 改造后效益分析
    5.1 机组性能
        5.1.1 尾部脱硝性能提高
        5.1.2 机组带负荷能力增强
        5.1.3 锅炉效率提高
        5.1.4 优化指标控制质量提高
    5.2 企业管理水平
        5.2.1 燃料管理水平提升
        5.2.2 环保管理水平提升
        5.2.3 安全运行系数提升
    5.3 总体经济效益
        5.3.1 生产及运行成本降低
        5.3.2 年盈利提高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三次风浓淡分离布置对小容量锅炉低氮改造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述
2 改造方案
    2.1 燃烧器改造
    2.2 三次风布置方式
3 性能试验
    3.1 试验工况
    3.2 试验煤质
    3.3 试验测试方法
4 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4.1 不同工况下的锅炉性能对比
        4.1.1 排烟温度对比
        4.1.2 飞灰含碳量、炉渣含碳量对比
        4.1.3 减温水量及烟温偏差对比
        4.1.3 锅炉效率对比
    4.2 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量对比
5 总结

(8)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制粉系统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粉系统煤种适应性分析
    1.1 制粉系统爆炸危险性
    1.2 防爆措施适应性
2 中储式制粉系统对混煤适应性差原因分析
3 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设计缺陷
4 掺烧高挥发分煤时制粉系统改进
5 结论

(9)410t/h煤粉炉乏气送粉改造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送粉系统改造方案
    1.1 原送粉系统缺陷
    1.2 送粉系统改造
    1.3 燃烧器改造
    1.4 运行方式调试
    1.5 燃烧器配风参数调整
    1.6 一次风管和风速调整
    1.7 磨煤机通风量调整
    1.8 一次风压调整
2 结果分析
    2.1 锅炉负荷与NOx排放
    2.2 不同磨煤机投运方式下NOx排放特性分析
    2.3 经济性分析
3 结论

(10)1025t/h贫煤锅炉改烧烟煤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锅炉概况及改造设计烟煤特性分析
    2.1 锅炉设备概况
        2.1.1 炉膛
        2.1.2 燃烧系统
        2.1.3 汽水系统
        2.1.4 风烟系统
        2.1.5 制粉系统
        2.1.6 锅炉设计参数及设备规范
        2.1.7 煤质特性
    2.2 推荐煤质特性
    2.3 改造设计煤质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锅炉及辅机对烟煤适应性分析研究
    3.1 制粉系统适应性分析
        3.1.1 原煤仓
        3.1.2 给煤机及磨煤机
        3.1.3 排粉机
        3.1.4 制粉系统附属设备
    3.2 炉膛适应性分析
    3.3 燃烧系统适应性分析
    3.4 风烟系统适应性分析
        3.4.1 风粉混合物温度和速度
        3.4.2 一次风机
        3.4.3 一次风箱
        3.4.4 二次风系统
        3.4.5 烟气系统
    3.5 受热面及热力校核计算
        3.5.1 汽水参数
        3.5.2 飞灰含碳量
        3.5.3 各级烟温变化
        3.5.4 锅炉效率
    3.6 吹灰系统分析
    3.7 NOx排放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锅炉改烧烟煤改造方案比较与推荐
    4.1 直吹式改造方案
    4.2 炉烟干燥乏气热风复合送粉系统方案
        4.2.1 改造主要内容
        4.2.2 系统流程图
    4.3 乏气送粉系统改造方案
    4.4 三种改造方案的比较与推荐
        4.4.1 改造范围比较
        4.4.2 改造后锅炉性能比较
        4.4.3 投资费用和回收期比较
        4.4.4 改造方案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推荐改造方案初步设计
    5.1 系统改造方案
        5.1.1 制粉系统改造
        5.1.2 燃烧系统改造
        5.1.3 一次风系统改造
        5.1.4 压力冷风系统改造
        5.1.5 密封风及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改造
        5.1.6 吹灰系统改造
    5.2 锅炉运行安全风险分析
        5.2.1 燃烧系统安全性
        5.2.2 制粉系统安全性
        5.2.3 风烟系统安全性
        5.2.4 汽水系统安全性
        5.2.5 尾部受热面磨损分析
        5.2.6 运行操作安全性
    5.3 改造后运行经济性分析
    5.4 NOx控制
    5.5 对尾部脱硝装置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锅炉改烧烟煤后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1.1 经济效益分析原则
        6.1.2 经济效益分析
    6.2 社会效益分析
    6.3 环境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三次风速偏高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及运行特性研究[D]. 宋文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1
  • [2]AH电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 李建新.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3]三次风炉外分离技术在低氮燃烧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J]. 杜君文,申明,李升. 中国电力, 2018(12)
  • [4]三次风浓淡分离应用于低NOx燃煤技术的研究[D]. 任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5]330MW机组锅炉燃烧系统改造及效果评价[D]. 王涛.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6]三次风浓淡分离布置对小容量锅炉低氮改造效果的影响[J]. 王伟平,张玉斌,孙树翁,李斌,张勇. 电站系统工程, 2015(06)
  • [7]煤粉锅炉三次风改造对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A]. 王彬,王俊哲. 全国电厂燃煤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解决方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2015
  • [8]锅炉掺烧或改烧高挥发分煤时制粉系统适应性研究[J]. 王春昌,王志刚. 热力发电, 2015(05)
  • [9]410t/h煤粉炉乏气送粉改造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J]. 杨丽,孙振龙,周超凡,张江林,张相. 能源工程, 2014(05)
  • [10]1025t/h贫煤锅炉改烧烟煤可行性研究[D]. 王顶磊.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标签:;  ;  ;  ;  

中仓热风送粉系统高三次风速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