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对 C6 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雌激素对 C6 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一、雌激素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田芬,武慧姣,黄锦桃,李朝红,谢富康[1](2018)在《他莫昔芬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 TAM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C6胶质瘤细胞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现象,DAPI组化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DNA阶梯法和FACS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分析PKCα磷酸化水平。(2)PKCα特异性抑制剂Go6976与TAM联合处理C6胶质瘤细胞后,DNA阶梯法和FACS检测C6胶质瘤细胞凋亡。【结果】(1)TAM能诱导C6胶质瘤细胞死亡,且与TAM浓度、TAM处理时间呈正相关;TAM组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如核固缩)和明显的DNA梯度条带;C6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和PKCα磷酸化水平具有TAM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Go6976与TAM联合处理C6胶质瘤细胞后,可进一步促进TAM诱导的C6胶质瘤细胞凋亡。【结论】TAM能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且PKCα参与介导TAM诱导的C6胶质瘤细胞凋亡。该研究可为临床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张雄[2](2018)在《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抗胶质瘤协同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对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协同作用,进而探索两种药物联用抗胶质瘤的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建立大鼠神经胶质瘤原位模型和小鼠神经胶质瘤皮下异位模型用于后期探索两种药物联用时体内药效学。方法:(1)选用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用于研究药物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分别设置溶剂对照组、芒柄花素组、替莫唑胺组、联用组,通过噻唑蓝法(MTT)检测给药后对各组中胶质瘤C6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Chou-Talalay理论计算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的联用指数CI,并根据CI值的大小进而获得两药最佳浓度组合。(2)采用HE染色法观察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合作用后与单用药相比,对胶质瘤C6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3)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种药物联用与单用药相比对胶质瘤C6细胞凋亡的影响。(4)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索两药联用和单用相比,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5)建立大鼠神经胶质瘤原位模型,为后续进一步探索体内的药效学创造实验基础:将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株悬液通过微量注射剂透过颅骨注射进大鼠脑内,建立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将麻醉后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的大鼠头皮切开后,将注射位置定位到颅脑的左脑尾状核区域,用微量注射器将10μL的C6细胞在10分钟内缓慢注射进左脑尾状核区域,完毕后缓慢拔针,进行缝合,待大鼠清醒后,观察1周,挑选建立成功的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进行给药,探究两药联用的体外药效。(6)建立小鼠神经胶质瘤皮下异位模型,为进行进一步的体内药效学研究创造基础:在小鼠右前肢下侧部位注射人源的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悬液,建立小鼠异位胶质瘤模型。建立完毕后,观察小鼠的瘤体生长情况,选取成瘤明显的小鼠进行随机分组,用于后期的药物联用的体内药效学探索。结果:(1)芒柄花素可介导对C6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并存在浓度依赖性;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在特定的浓度范围内,联合处理神经胶质瘤C6细胞48小时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且当芒柄花素浓度为80μM、替莫唑胺浓度为500μM时,两药产生的协同作用最强。(2)替莫唑胺和芒柄花素联合处理C6细胞48小时之后,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组细胞的形态与溶剂对照组和两药分别单用组细胞的形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联用组中活细胞数目明显下降,且细胞变小,染色质发生浓缩现象。(3)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合处理C6细胞48小时之后,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两组单给药组的细胞凋亡率,p<0.05;Cleaved Caspase的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两组单给药组,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两组单给药组,联用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和两组单给药组。(4)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与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单给药相比,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可增加对C6细胞迁移作用的抑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下调MMP-2、MMP-9这两个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实现。(5)成功的建立了大鼠神经胶质瘤颅脑原位模型和小鼠神经胶质瘤皮下异位模型。结论:芒柄花素对胶质瘤C6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且存在浓度依赖性;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联用对神经胶质瘤C6细胞具有协同作用;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时可通过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来促进胶质瘤C6细胞的凋亡,通过下调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成功建立了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和小鼠皮下异位瘤模型,以便于后期对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协同作用的体内药效学进行研究。

邓丽娟[3](2017)在《新型氧桥双环庚烯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中沉积形成老年斑(SP)。早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ERT)虽然可以提高绝经后女性的认知能力,但是会增加病人罹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是一类具有雌激素激动或拮抗活性的化合物。由于其组织选择性,近年来SERMs已经成为一类较为安全的雌激素替代药物,具有预防和治疗AD的潜能。Oxabicycloheptene sulfonate(OBHS)系列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一类具有独特双环核心的新型SERMs。其中,代表性化合物OBHS与雷洛昔芬(RAL)具有相似的雌激素受体拮抗活性和较强的抗炎活性。因此,我们推测OBHS可能具有与RAL类似的神经保护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治疗AD的靶向药物。为了探究OBHS系列化合物可能的药物活性及应用潜能,我们在C6细胞中构建了 Aβ损伤模型,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筛选出抗Aβ毒性效果较好的化合物OBHS。OBHS预处理细胞,可以有效的降低Aβ诱导的C6细胞的凋亡,其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同时,OBHS的快速保护作用可以被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的特异性抑制剂及GPER1-siRNA阻断,而信号通路PI3K/Akt和ERK特异性抑制剂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此外,OBHS还可以通过GPER1介导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转导途径,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而另一方面,体外的分子对接分析显示:OBHS分子上的苯磺酸酯侧链基团可以与GPER1处于细胞外的第三个环状结构(EC3)形成氢键结构,使GPER1呈现激活构象。这表明,在星形胶质细胞中,OBHS可能具有GPER1激活效应。此外,由于OBHS分子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A环”结构,因此我们推测,OBHS可能还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我们初步证实,在C6细胞中,OBHS可以通过上调Bcl-2蛋白水平,抑制H2O2诱导的C6细胞的凋亡。最后,为了进一步评估化合物OBHS的低副作用和安全性,我们分别选择了雌激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细胞系为实验材料,检测OBHS对不同类型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BHS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及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的增殖,但是对正常细胞VERO基本无毒副作用,尤其是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OBHS比RAL具有更高的体外治疗指数(IVTI)。这表明OBHS是副作用低,较安全的雌激素替代药物。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提出OBHS作为一个潜在的GPER1的激活剂,毒副作用小,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通过激活GPER1-PI3K/Akt和GPER1-ERK信号通路,上调Bcl-2蛋白水平,直接抑制A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同时,由于OBHS可能含有一个靶向GPER1激活和经典ERs拮抗特性的药效基团,因此,作为先导化合物,OBHS在新药设计和雌激素替代疗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邓丽娟,黄健[4](2017)在《雌激素对C6胶质瘤细胞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快速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Aβ25-35寡聚体诱导大鼠神经胶质瘤母瘤细胞C6制备细胞损伤模型,研究17β-雌二醇(E2)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6雌激素受体表达,研究E2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Aβ25-35寡聚体损伤C6后,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率升高。E2预处理后,模型细胞存活率明显改善,凋亡率显着性降低,而且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G15和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H89均能阻断其神经保护作用。结论:E2可拮抗Aβ25-35寡聚体诱导C6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雌激素受体及PKA、PI3K信号通路相关。

周晨旭[5](2017)在《CYP17A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性激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的细胞色素P450c17a酶(CYP17A1)在三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T98G、U87和U251中的表达水平,使用CYP17A1抑制剂Abiraterone干预胶质瘤细胞株T98G,并探索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为涉及CYP17A1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以CYP17A1为潜在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等方面奠定基础。方法:(1)选取细胞活性良好的三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U87和U251为实验样本,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从蛋白质水平和m RNA水平来检测CYP17A1在三种胶质瘤细胞系T98G、U87和U25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CYP17A1在三种胶质瘤细胞系T98G、U87和U251间的蛋白质和m RNA表达水平差异。(2)通过CYP17A1抑制剂Abiraterone干预胶质瘤细胞株T98G,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cck8增殖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Abiraterone干预对T98G中CYP17A1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检测出CYP17A1在三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U251和U87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518±0.052)、(0.460±0.034)和(0.142±0.025)。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U251中CYP17A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YP17A1的m RNA在三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U251和U87中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22)、(0.960±0.079)、(0.611±0.045)。其中,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中CYP17A1的表达水平高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CYP17A1的表达水平也要高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都指出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U251在CYP17A1在蛋白质和m 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iraterone对胶质瘤的生物学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抑制及促进作用与Abiraterone的浓度相关(P<0.05);(3)Abiraterone可以影响胶质瘤细胞的CYP17A1表达水平,影响的效果也与Abiraterone浓度相关(P<0.05)。结论:(1)神经胶质瘤细胞系T98G、U87和U251均表达CYP17A1,其中,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U251中CYP17A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中CYP17A1的表达水平,但是在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和U251中CYP17A1的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异。(2)CYP17A1抑制剂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并影响胶质瘤细胞的CYP17A1表达水平。

刘晓阳[6](2016)在《甘草素对替莫唑胺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一种新型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在生理环境可以通过非酶途径快速转化为活性化合物,并通过诱导DNA甲基化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TMZ吸收迅速,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并具有良好的抗胶质瘤活性,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化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肿瘤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经常发生,是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TMZ耐药、增加恶性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已成为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的最新关注热点问题。雌激素受体β是一种与神经细胞发育和分化有关的多功能蛋白,具备抑癌基因活性,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草素(Liquiritigenin,Liq)是存在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中的二氢黄酮单体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ERβ)激动剂。前期试验发现Liq能抑制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的增殖,同时具备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预防肿瘤复发的功效。本课题拟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观察Liq对TMZ抗神经胶质瘤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Liq、TMZ联合使用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越性;同时深入研究Liq增加肿瘤细胞对TMZ敏感性的分子基础,为Liq在胶质瘤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研究分体内、体外两个部分。体外研究我们选用了三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对TMZ低敏感性的U138,对TMZ高敏感性的U251以及TMZ耐药细胞株T98G,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iq单独使用或者与TMZ联用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iq和TMZ作用后ERβ、MGMT、Caspase-3、Akt、p-AKT、P70S6K、p-P70S6K等凋亡因子和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RNA干扰的方法沉默ERβ的表达,明确Liq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影响的机制;联合使用PI3K/AKT/m TOR通路抑制剂和激活剂,进一步探讨Liq对该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促进TMZ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体内研究采用裸鼠胶质瘤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在裸鼠左腹皮下接种U138胶质瘤细胞(106/100μl)后,分为四组:对照组(DMSO),TMZ组(50 mg/kg/d),Liq组(30 mg/kg/d)以及联合组(TMZ 50 mg/kg/d+Liq 30 mg/kg/d),每日进行腹腔注射,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生长状况,于接种移植瘤的30日处死裸鼠,在体内水平研究Liq对ERβ表达的影响以及对TMZ抗肿瘤效果的协同作用。结果:一、体外实验:胶质瘤细胞U138经过不同浓度的Liq(10、20、40、80、160和320μM)处理72 h后,细胞活性测试结果显示Liq对U138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伴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现剂量依赖性效应。其中80μM的Liq既可有效抑制U138细胞的活性,但又不会导致细胞的过度死亡,因此我们选用该浓度的Liq进行后续研究。该浓度的Liq与不同浓度的TMZ(25、50、100、200、400和800μM)联合使用后,可以显着增加TMZ对U138增殖的抑制作用。当100μM TMZ与80μM的Liq联合处理72h后,U138肿瘤细胞存活率仅为50.36%,显着低于单独使用TMZ时肿瘤细胞的存活率(90.33%,P<0.001),证明Liq可有效增强肿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与TMZ单独使用相比,联合使用Liq可进一步增强TMZ诱导的S期阻滞(64.63%vs 40.43%,P<0.001),有效地抑制细胞进入增殖期。Annexin V/PI双染凋亡分析表明Liq和TMZ联合使用可以显着增加U138胶质瘤细胞凋亡率(27.5%vs 18.6%,P<0.001),增加凋亡标志物Caspase-3剪切体的形成。Liq与TMZ的协同作用在另外两种胶质瘤细胞U251和T98G中也得到了验证。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 TOR通路的结果表明,Liq可以激活ERβ,降低AKT和P70S6K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活性,但对肿瘤耐药基因MGMT并没有直接的影响。通过RNA干扰沉默ERβ表达后,Liq丧失了对PI3K/AKT/m TOR通路的调控作用,说明Liq是通过激活ERβ来调节PI3K/AKT/m TOR通路活性的。PI3K/AKT/m TOR通路的抑制剂XL765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对TMZ的敏感性,提示PI3K/AKT/m TOR通路的激活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拮抗TMZ的作用。联合使用PI3K/AKT/m TOR激活剂IGF-1可以拮抗Liq介导的TMZ毒性,提示Liq是通过抑制PI3K/AKT/m TOR来发挥作用的。二、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为1.84±0.13cm3,单独使用TMZ组肿瘤平均体积为0.93±0.11cm3,单独使用Liq组肿瘤平均体积为1.34±0.15cm3,而联合使用TMZ和Liq组肿瘤平均体积为0.36±0.04cm3。此结果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相符,联合应用Liq和TMZ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TMZ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证明,Liq可以在体内增加肿瘤细胞ERβ的表达量,推断Liq可能在体内通过激活ERβ及相关信号通路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细胞对TMZ敏感性的作用。实验结论:1.Liq可抑制胶质瘤细胞(U138)增殖并明显促进其凋亡,可显着增强肿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2.Liq通过特异性激活ERβ来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活性;3.Liq对TMZ的增敏功能依赖于其对PI3K/AKT/m TOR通路的抑制;4.体内联合使用Liq和TMZ处理荷瘤小鼠发现Liq显着增加肿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以上实验结果提示Liq通过激活ERβ抑制PI3K/AKT/m TOR来促进TMZ治疗胶质瘤的效应。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ERβ激动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用于神经胶质瘤的常规联合治疗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黄灿[7](2015)在《雌激素调控EAAC1蛋白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兴奋性氨基酸转载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carrier-1, EAAC1或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3, EAAT3)是神经系统内主要的谷氨酸和半胱氨酸转运体。当其功能受到损伤时,会阻碍机体内谷胱甘肽的合成,使得细胞内氧化压力上升,从而促进诸如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如此,EAAC1在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中的适应性表达暗示了它与这类疾病的治疗有着潜在的关系。因此揭示EAAC1的调控机制,可以为多种神经类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标。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EAAC1的功能调控,而对于EAAC1的表达调控却鲜少有人关注。在本课题中,我们创新性地从信号转导这一角度,探讨雌激素对EAAC1的表达调控。因为C6胶质瘤细胞系专一性的表达EAAC1亚型,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C6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功效,以往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对抗谷氨酸毒性以及氧化压力。我们首先用MTT实验验证了降低EAAC1蛋白水平后,细胞对双氧水的压力刺激变得更为敏感。接着我们发现雌激素可以促进EAAC1蛋白表达,而MTT结果显示抑制其表达后会降低雌激素对氧化压力的抵抗作用。我们同时还选择了G蛋白偶联受体GPR30的激动剂G1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它同雌激素一样,也能够促进EAAC1的蛋白表达并同时提高细胞在双氧水毒性环境中的存活率。当用GPR30的抑制剂G15处理C6后,E2/G1对EAAC1的表达及其抗双氧水毒性的能力皆被阻抑。以上结果说明,E2通过GPR30促进EAAC1蛋白表达并以此提高细胞对双氧水毒影性的抵抗能力。Sphkl是一种脂类的神经鞘氨醇激酶,它能够促进细胞的存活与生长。有报道称在神经系统中,雌激素能够通过Sphkl提高细胞的生存率,所以我们希望探索Sphkl是否参与了雌激素对EAAC1的调控过程。我们首先验证了:雌激素和G1通过GPR30开启Sphkl在Ser-225位点的磷酸化,该位点的磷酸化代表了Sphkl的激活。接着利用化学抑制剂阻抑Sphkl舌性后,检测到雌激素和G1对EAAC1的调控能力有所减弱。而与此同时,我们利用siRAN技术抑制Sphkl的表达后,成功阻抑了雌激素与G1对EAAC1的表达调控。不仅如此,Sphk1活化后的产物一磷酸神经鞘氨醇(S1P]),也表现出上调EAAC1表达的能力。因此以上结果说明,雌激素对EAAC1的表达调控依赖于GPR30激活后所导致的Sphkl的激活。S1P还是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第二信息,它能介导外界刺激对诸如EGFR和PDGFR等生长因于受体的信号转活过程。因此我们接下来研究了雌激素激活Sphkl之后的下游信号事件。我们验证了,S1P作为GPR30激活后的第二信使,能够上调FGF2在细胞内的mRNA水平。我们发现外源加入FGF2、雌激素、G1和S1P都可以激活FRS2a-ERK信号通路,并由此促进EAAC1的蛋白表达。除此之外,FGF2siRNA以及酪氨酸激酶和ERK1/2的各自抑制剂都能降低E2、G1和S1P对EAAC1的表达上调。这些结果说明,FRS2a-ERK信号通路参与了这三种小分子对EAAC1表达的诱导过程。与以上结果相一致的是,抑制Sphkl后,雌激素和Gl对FGF2的转录以及FRS2a-ERK通路的信号转导都被阻抑了。这些结果表明Sphkl介导的FRS2a-ERK信号转导途径,在雌激素或G1调控EAAC1的表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概括而言,我们发现雌激素依靠GPR30激活Sphkl后以此转活FRS2a-ERK信号通路,并借由此通路促进EAAC1的蛋白表达。雌激素、S1P以及FGF2这三个分属不同系统的独立信号分子,能够通过被称为"cross talk"的交互应答过程,调控EAAC1的蛋白表达。总而言之,我们揭示了雌激素采用了一个全新的信号转导方式调控EAAC1的蛋白表达。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雌激素所发挥的神经保护效果,还为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更好地控制EAAC1的蛋白表达,提供了新的靶标。

周国胜[8](2014)在《异甘草素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且最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预后极差。低度恶性胶质瘤(WHO I-II级)的平均存活时间是35年,高度恶性胶质瘤(WHO III-IV级)的平均存活时间是12年,而总体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10%。目前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以及放、化疗治疗,化疗常用药物主有亚硝脲类烷化剂、长春新碱、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调查显示副作用较大,而且易产生耐药,在胶质瘤复发后的再次治疗中往往失去疗效,因此寻找更加高效、低毒的药物是目前临床胶质瘤治疗探索的一个方向。中药是我国医学璀璨的明珠,在千百年来国人的健康守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药甘草的根和茎可以入药,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其成分之一异甘草素是一类异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色针状结晶。研究表明异甘草素对一些肿瘤,如前列腺癌、宫颈癌具有一定的抗肿瘤疗效,同时具有一定的预防肿瘤复发、降低化疗药物肝肾毒性的药理作用。本研究探讨采用中药单体异甘草素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以及侵袭转移,探讨其联合化疗药物顺铂抗胶质瘤的效果,为异甘草素在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1.异甘草素体外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实验研究: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法、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作用于胶质瘤细胞U87和C6的效果;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异甘草素作用后caspase-3、MMP-2、MMP-9、p21、p27、Akt、p-AKT等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2.异甘草素联合顺铂抑制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异甘草素联合顺铂对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bcl-2、bax等关键凋亡分子的变化;采用胶质瘤C6的异位移植瘤和原位移植模型来评价两者联合抗肿瘤的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瘤组织中的caspase-3和ki-67的表达。结果:1.MTT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异甘草素对U87和C6细胞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异甘草素在24h、48h和72h对U87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15.0、38.8和22.1μmol/L;异甘草素在24h、48h和72h对C6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8.5、37.4和24.3μmol/L。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异甘草素在浓度大于60μmol/L可以导致细胞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Annexin V/PI双染凋亡分析表明异甘草素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早、晚期细胞凋亡和坏死,而且在加入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后不影响异甘草素诱导的细胞坏死。Transwell结果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0μmol/L,20μmol/L,40μmol/L和60μmol/L)作用于胶质瘤U87细胞后对U87细胞侵袭力的抑制比率分别为0,17.2%,33.8%和57.3%。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异甘草素以不同浓度(0μmol/L,20μmol/L,40μmol/L和60μmol/L)作用胶质瘤U87细胞后可下调MMP-2/9、p-Akt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p21、p27以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2.MTT检测结果表明,异甘草素可以增强顺铂的抗胶质瘤效果,在顺铂浓度为6.25μmol/L和12.5μmol/L、异甘草素浓度为20μmol/L时二者有较好的联合指数。流式细胞术表明顺铂(6.25μmol/L)和异甘草素(20μmol/L)联合后可以明显增强胶质瘤细胞S期的周期阻滞,并导致细胞凋亡的明显增加,细胞早期凋亡比率从单独时的4.32±1.07%和2.25±0.44%增高到联合时的13.2±1.52%。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异甘草素和顺铂联合可以上调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bcl-2表达水平。体内实验表明:异甘草素可以增强顺铂的抗肿瘤疗效,异甘草素在500μg/kg条件下对胶质瘤的抑制率为31.0%,顺铂在1mg/kg条件下的抑制率为48.6%,两者联合后,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增加到66.9%。在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中,异甘草素联合顺铂能够明显延长大鼠的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异甘草素联合顺铂可以促进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1),同时下调ki-67抗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1.异甘草素在1080μmol/L浓度时对胶质瘤U87和C6细胞具有浓度相关性的生长抑制作用;能够诱导胶质瘤细胞G2/M期以及S期的阻滞和细胞凋亡、通过下调MMP-2/9、Akt磷酸化水平等因素来发挥增殖抑制作用;2.在不增加系统毒性的情况下,异甘草素可以增强顺铂的抗肿瘤作用,这可能与影响caspase-3、bcl-2、bax以及Ki-67等蛋白表达的水平有关。

祖衡兵[9](2011)在《Seladin-1在雄激素抗Aβ25-35诱发C6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标先前的研究证明选择性阿尔茨海默病指示因子1(Selective Alzheimer’s disease indicator-1, seladin-1)是一个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Seladin-1可能是雄激素的的一个下游目标基因。然而,Seladin-1在雄激素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意义及其分子调节机制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明了。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观察雄激素对Aβ25-35诱发的C6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及细胞凋亡活动的影响,同时观察在雄激素保护作用中雄激素对C6细胞seladin-1表达的影响。此外,在雄激素激素对seladin-1表达的调节机制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经典的基因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ERK/CREB信号通路对seladin-1表达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雄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C6细胞)株作为体外胶质细胞研究模型,通过观察雄激素对Aβ25-35诱导的C6细胞增殖活性抑制(采用MTT法)与细胞凋亡活动的潜在保护作用(采用Hoechst-PI双标记染色法),初步观察雄激素对C6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此外,我们还利用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进一步评价雄激素保护作用与Seladin-1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子调节机制。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Aβ2H5对C6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效应,而雄激素具有非常显着抑制Aβ25-35诱发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作用。同时,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也发现,Aβ25-35对C6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而雄激素可以明显拮抗其诱发的凋亡活动。上述结果提示,雄激素对Aβ25-35诱发的C6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雄激素处理后的C6细胞Seladin-1表达显着增加,而Aβ25-35单独处理组C6细胞Seladin-1表达轻度下降。睾丸酮诱导的凋亡保护蛋白Seladin-1表达上调效应能够被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氟他胺所显着抑制。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雄激素可能通过上调Seladin-1蛋白而产生抗凋亡保护效应。第二部分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在Seladin-1的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转录水平上所有浓度的睾丸酮(实验用)均可以显着增加C6胶质细胞的Seladin-1表达水平。而选择性的雄激素受体(AR)阻断剂氟他胺(Flutamide)可以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地阻断雄激素诱导的C6细胞Seladin-1的上调表达。上述资料提示,Seladin-1是雄激素的下游目标基因之一,睾丸酮通过经典受体基因信号通路介导了Seladin-1基因的表达。第三部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C6细胞上睾丸酮可以明显提高V-akt小鼠胸腺瘤病毒癌基因(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AKT)激酶(AKT激酶)的磷酸化激活水平。AKT激酶作为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即P13-K/Akt信号通路)激活的关键性效应因子,是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睾丸酮诱导的AKT激酶的磷酸化激活可以明显被特异性、选择性的P13-K抑制剂LY294002所抑制。上述结果支持,在C6细胞上睾丸酮可以直接激活C6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此外,我们也发现睾丸酮可以明显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信号蛋白分子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beta, GSK-3β)磷酸化修饰活动,而GSK3β的下游作用底物,即辅助转录因子β-连锁蛋白(Beta-catenin, β-catenin)表达也受睾丸酮诱导后明显升高。但是,而P13-K抑制剂LY294002可以明显阻断睾丸酮诱导的下游信号分子GSK3β磷酸化作用,而选择性P13-K抑制剂LY294002也明显阻断了睾丸酮诱发的下游β-catenin表达升高。上述资料提示,睾丸酮通过上游P13-K/Akt通路进一步激活了下游的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综合上述的结果提示,在C6细胞上睾丸酮可以直接激活C6细胞的PI3-K/AKT/GSK3β/β-catenin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我们也发现,在P13-K/Akt信号通路的上游信号通路上,不同浓度的选择性P13-K抑制剂LY2940023可以在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转录水平上呈现明显抑制睾丸酮诱发的seladin-1基因的上调表达作用。同时,在PI3-K/Akt通路的下游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我们发现选择性GSK3β抑制剂SB216763可以明显阻断GSK3β功能活性而诱导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而通过诱导β-catenin蛋白聚集升高,SB216763也明显激活了Seladin-1基因的表达。所以,综合上述的结果,我们的资料支持睾丸酮部分通过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seladin-1基因的表达。第四部分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MAPK/ERK)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睾丸酮(实验选择)均可以快速、显着地促进ERK1、ERK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睾丸酮对ERK1、ERK2激活效应在24小时左右恢复到基线水平。ERK1、ERK2磷酸化激活也是MAPK/ERK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的主要标志之一,而ERK1、ERK2也在MAPK/ERK细胞信号通路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上述资料提示,在睾丸酮效应中MAPK/ERK信号通路可能在早期起到短暂、快速的效应作用。此外,我们也观察了睾丸酮对MAPK/ERK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信号分子——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磷酸化活动的激活作用。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睾丸酮均可以明显促进下游信号分子CREB的磷酸化活动,从而激活了MAPK/ERK信号通路下游的CREB信号通路。而选择性的MEK抑制剂U0126可以从MAPK/ERK信号通路的上游明显阻断睾丸酮诱导的CREB磷酸化激活效应。因此,上述实验结果提示睾丸酮可以激活C6细胞的MAPK/ERK/CREB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观察发现,作为MAPK/ERK细胞信号通路的上游阻断剂——选择性的MEK抑制剂U0126,U0126可以明显的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在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转录水平上阻断睾丸酮诱导的seladin-1的上调表达。因此,我们的实验结果支持,睾丸酮也可以通过激活C6细胞的MAPK/ERK/CREB信号通路调节seladin-1基因的表达。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雄激素具有明显地抗Aβ25-35诱发C6细胞凋亡损害活动的神经保护作用。雄激素可能通过上调Seladin-1基因表达而产生抗凋亡神经保护效应。Seladin-1基因是雄激素的一个重要的下游目标基因。雄激素通过激活经典的受体基因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ERK/CREB信号通路上调seladin-1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抗凋亡保护作用。

杨文杰[10](2010)在《DEHP和MEHP神经发育毒性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DEHP是塑料工业最主要的改性添加剂,全球年产量达300-400万吨,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产品中。DEHP仅依靠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与塑料主体基质结合,因此可不断地从塑料制品中游离出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DEHP对人的急性毒性较低,慢性毒性尚不明确,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提示DEHP及其代谢产物MEHP可对发育中及成年个体的多种组织系统包括肝、生殖系统、肾、肺及心脏等产生广泛的慢性毒性作用,并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由于目前的毒理学实验没有充分涵盖对受试物的神经毒性评价,而处于发育阶段的神经系统对毒物作用更为敏感,因此本文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元细胞模型,以C6细胞作为神经胶质细胞模型,研究DEHP、MEHP对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影响,对DEHP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进行初步评价。第一部分、DEHP、MEHP对未分化PC12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目的:以未分化PC12细胞为模型,研究DEHP、MEHP对其增殖和分化过程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对神经元的发育毒性。方法:对未分化型PC12细胞进行培养;研究受试物的细胞增殖毒性时,向各组加入含有不同浓度(0.1~100mg/L)DEHP或MEHP的培养液,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及0.1%DMSO的溶剂对照。对受试物细胞增殖毒性的评价方法包括:改良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台盼蓝染料排斥法检测活细胞百分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水平。研究受试物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时,向各组加入含有50ng/mL鼠2.5S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不同浓度(0.1~100mg/L) DEHP或MEHP的培养液,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及0.1%DMSO的溶剂对照。评价受试物对细胞分化影响的方法包括: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测定突起细胞阳性比例、分级分离获取细胞膜蛋白和骨架蛋白并分别应用BCA法和Bradford法测定其含量、提取PC12细胞总RNA并以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ChAT mRNA、TH mRNA和GAPDH mRNA水平。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DEHP、MEHP对末分化型PC12细胞均无细胞毒性;0.1~100mg/L DEHP对未分化型PC12细胞的活力、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比例及细胞的DNA合成水平均无影响;1.6~100mg/L MEHP降低未分化型PC12细胞的活力,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 0.1~100mg/L MEHP使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降低,G2期细胞比例升高,DNA合成水平下降,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培养液中加入鼠2.5S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时,1~100mg/L的DEHP和10-100mg/L MEHP使分化中PC12细胞的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的含量增加,突起细胞阳性比例增加;以GAPDH mRNA为参照,实验浓度范围内的DEHP和MEHP对ChAT mRNA水平没有影响,对THmRNA水平起下调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0.1~100mg/L的DEHP对未分化型PC12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而低至0.1mg/L的MEHP即可对未分化型PC12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1~100mg/LDEHP和10~100mg/L MEHP均可促进NGF诱导的未分化型PC12细胞向胆碱能交感神经样细胞分化。第二部分、DEHP、MEHP对C6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目的:以C6细胞为模型,研究DEHP及其代谢物MEHP对其增殖和分化过程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发育毒性。方法:对C6细胞进行培养;研究受试物的细胞增殖毒性时,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受试物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时,向各组加入含有2mM丁酸钠及不同浓度(0.1~1 00mg/L) DEHP或MEHP的培养液,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及0.1%DMSO的溶剂对照。评价受试物对细胞分化影响的方法包括: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测定延展细胞阳性比例、分离获取细胞骨架蛋白并以Bradford法测定其含量、提取C6细胞总RNA并以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GFAP mRNA和GAPDH mRNA水平。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DEHP、MEHP对C6细胞均无细胞毒性;0.4mg/LDEHP可以使细胞生长曲线提高但对细胞周期和DNA合成水平无影响;1.6-100mg/L DEHP对C6细胞的活力没有影响;0.1~100mg/LDEHP对C6细胞的DNA合成水平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比例均无影响;1.6-100mg/L MEHP抑制C6细胞的活性,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 0.1~100mg/L MEHP使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降低,G2期细胞比例升高,DNA合成水平下降,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培养液中加入丁酸钠诱导C6细胞分化时,1-100mg/L的DEHP和10-100mg/L MEHP使分化中C6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含量增加,延展细胞阳性比例升高(P<0.05);以GAPDH mRNA为参照,1~100mg/L的DEHP和MEHP上调GFAP mRNA水平,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0.1~100mg/L的DEHP对C6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而低至0.1mg/L的MEHP即可对C6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1~100mg/L DEHP和MEHP均可促进丁酸钠诱导的C6细胞分化。

二、雌激素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雌激素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他莫昔芬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体外细胞培养与处理
    1.3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
    1.4 DAPI组化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梯形条带
    1.6 Western blot检测PKCα磷酸化水平
    1.7 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TAM可明显引起C6胶质瘤细胞凋亡
    2.2 TAM引起C6胶质瘤细胞PKCα磷酸化水平升高
    2.3 抑制PKCα可增强TAM促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3 讨论

(2)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抗胶质瘤协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新型氧桥双环庚烯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阿尔茨海默病(AD)
        1.1.1 阿尔茨海默病的概述
        1.1.2 β-淀粉样多肽(Aβ)的形成及作用机制
    1.2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1.2.1 雌激素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1.2.2 雌激素受体及其作用机制
    1.3 星形胶质细胞
        1.3.1 星形胶质细胞概述
        1.3.2 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1.3.3 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1.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1.4.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功能
        1.4.2 雷洛昔芬
        1.4.3 OBHS系列化合物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OBHS系列化合物抗Aβ损伤作用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Aβ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2.3.2 OBHS能够抵抗Aβ诱导的细胞损伤
        2.3.3 OBHS通过激活GPER1抵抗Aβ诱导的细胞损伤
        2.3.4 OBHS通过GPER1激活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2.3.5 OBHS激活GPER1、ERK和PI3K信号通路上调Bcl-2表达
        2.3.6 OBHS与GPER1的结合模式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OBHS抗H_2O_2损伤作用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3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H_2O_2毒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3.3.2 OBHS抵抗H_2O_2诱导的细胞损伤
        3.3.3 OBHS上调Bcl-2蛋白表达
    3.4 讨论
第四章 OBHS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OBHS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4.3.2 OBHS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
        4.3.3 OBHS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雌激素对C6胶质瘤细胞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快速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神经胶质瘤细胞C6的培养
        1.2.2 MTT检测细胞活力
        1.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1.2.4 RT-PCR
        1.2.5 Western-Blot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2抗Aβ25-35毒性作用
    2.2 E2通过雌激素受体抵抗Aβ25-35毒性
    2.3 E2通过PI3K及PKA抗Aβ25-35损伤
3 讨论

(5)CYP17A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胶质瘤细胞系中CYP17A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CYP17A1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甘草素对替莫唑胺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文献综述一 替莫唑胺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1 胶质瘤简介
    2 替莫唑胺
        2.1 替莫唑胺简介
        2.2 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雌激素受体β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 雌激素受体β简介
    2 雌激素受体β的抗肿瘤作用
        2.1 雌激素受体β与乳腺癌
        2.2 雌激素受体β与前列腺癌
        2.3 雌激素受体β与卵巢癌
        2.4 雌激素受体β与大肠癌
        2.5 雌激素受体β与肝癌
        2.6 雌激素受体β与子宫内膜癌
        2.7 雌激素受体β与胶质瘤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雌激素受体β激动剂甘草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 雌激素受体β激动剂-甘草素简介
    2 甘草素的抗肿瘤作用
    3 PI3K/AKT/m TOR途径与甘草素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甘草素联合替莫唑胺对人胶质瘤U138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甘草素联合替莫唑胺对人胶质瘤U138细胞 作用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雌激素调控EAAC1蛋白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兴奋性氨基酸转载体EAAC1
        1.1 EAAC1的功能
        1.1.1 EAAC1抵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局限性
        1.1.2 EAAC1具有优秀的抗氧化功能
        1.2 EAAC1的异常分布与疾病治疗
        1.2.1 脑缺血疾病中EAAC1在OPCs里适应性表达
        1.2.2 多发性硬化症中EAAC1在星形胶质细胞里适应性表达
        1.3 EAAC1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
    2 雌激素
        2.1 雌激素在多发性硬化症中的保护作用
        2.2 雌激素调控EAAC1表达的假设机制
第二章 雌激素通过GPR30上调EAAC1抵抗双氧水毒性
    1 引言
    2 双氧水毒性模型的建立
        2.1 MTT实验原理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系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耗材与仪器
        2.2.4 主要溶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细胞复苏
        2.3.2 细胞培养和传代
        2.3.3 细胞冻存
        2.3.4 细胞计数
        2.3.5 建立双氧水毒性模型
    3 EAAC1在C6耐受双氧水压力中的作用
        3.1 实验原理
        3.1.1 siRNA干扰原理
        3.1.2 Western blots检测蛋白表达原理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耗材与仪器
        3.2.3 主要溶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siRNA脂质体转染
        3.3.2 检测EAAC1蛋白表达水平
        3.3.3 抑制EAAC1表达影响C6耐受双氧水压力的能力
    4 雌激素及GPR30对EAAC1表达和双氧水毒性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耗材与仪器
        4.1.3 主要溶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2.1 检测E2对EAAC1蛋白表达的影响
        4.2.2 确定EAAC1对E2抵抗H_2O_2毒性的影响
        4.2.3 确定受体在E2调节EAAC1表达中的作用
        4.2.4 确定GPR30对E2抵抗H_2O_2毒性的影响
        4.2.5 在C6细胞中检测GPR30
    5 实验结果
        5.1 H_2O_2毒性模型的建立
        5.2 下调EAAC1的表达抑制C6对H_2O_2的耐受力
        5.3 雌激素上调EAAC1对抗H_2O_2毒性
        5.4 E2通过GPR30和ERβ上调EAAC1
        5.5 E2通过GPR30抵抗H_2O_2毒性
    6 讨论
第三章 雌激素通过激活Sphk1调控EAAC1蛋白表达
    1 引言
        1.1 鞘磷脂代谢与细胞凋亡、存活
        1.2 一磷酸神经鞘氨醇与神经疾病
        1.3 鞘氨醇激酶Sphk1与Sphk2
    2 E2通过GPR30激活Sphk1
        2.1 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 S1P上凋EAAC1蛋白表达
        3.1 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3.2 主要溶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 抑制Sphk1阻抑E2/G1对EAAC1的上调
        4.1 实验试剂
        4.2 主要溶剂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5 干扰Sphk1表达会抑制E2/G1对EAAC1的上调
        5.1 pSuper-Sphk1 shRNA载体的构建
        5.1.1 实验原理
        5.1.2 实验材料
        5.1.3 实验方法步骤
    6 实验结果
        6.1 E2通过GPR30激活Sphk1
        6.2 E2通过Sphk1上调EAAC1蛋白表达水平
    7 讨论
第四章 雌激素通过Sphk1转活FGFR-ERK信号通路调控EAAC1蛋白表达
    1 雌激素依赖于FGF2上调EAAC1
        1.1 引言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材料
        1.3.1 实验试剂
        1.3.2 实验耗材与仪器
        1.3.3 RNA干扰序列及Real Time PCR引物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4.1 S1P影响C6细胞中FGF2的转录水平
        1.4.2 Sphk1抑制剂影响E2对FGF2转录的调控
        1.4.3 FGF2调节EAAC1蛋白表达
        1.4.4 siFGF2影响E2/G1/S1P对EAAC1的上调
        1.5 实验结果
    2 雌激素通过Sphk1转活FGFR-ERK通路上调EAAC1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耗材、仪器与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FGF2影响FRS2α-ERK信号通路
        2.3.2 抑制FRS2α-ERK信号通路影响EAAC1蛋白表达
        2.3.3 GPR30抑制剂对FRS2α-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2.3.4 敲低Sphk1基因对FRS2α- 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2.3.5 E2/G1/S1P激活FRS2α-ERK信号通路
        2.3.6 E2/G1/S1P激活FRS2α-ERK诱导EAAC1表达
        2.4 实验结果
        2.4.1 FGF2激活FRS2α-ERK上调EAAC1表达
        2.4.2 E2通过Sphk1转活FRS2α-ERK促进EAAC1表达
    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异甘草素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异甘草素对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细胞实验相关技术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异甘草素(ISL)对 U87 细胞作用的增殖抑制作用
        2.2 流式细胞仪分析异甘草素 ISL 对 U87 和 C6 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流式细胞仪分析加入 Caspase-3 抑制剂后 ISL 对 U87 细胞凋亡率影响
        2.4 不同浓度的 ISL 对胶质瘤 U87 细胞侵袭的影响
        2.5 Western blot 分析 ISL 对 U87 细胞信号通路 p21、p27 的影响
        2.6 Western blot 分析 ISL 对 U87 信号通路分子 Akt 的影响
        2.7 Western blot 分析 ISL 对 U87 信号通路分子 MMP-2 和 MMP-9 的影响
        2.8 Western blot 检测加入 Caspase 抑制剂 Z-VAD-FMK 后 Caspase-3 的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异甘草素联合顺铂对人胶质瘤细胞 U87 抑制作用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试剂制备
        1.5 实验方法
        1.6 Western blot 分析 caspase-3、bcl-2、bax 的表达
        1.7 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制备
        1.8 石蜡切片制作
        1.9 大鼠脑胶质瘤组织的检测方法
        1.10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TT 检测 ISL 联合 DDP 对 U87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2 流式细胞仪分析 AA 联合 DDP 对 U87 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2.3 Western blot 分析 ISL 联合后对凋亡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2.4 异甘草素联合顺铂对小鼠神经胶质瘤异位移植模型的抑制作用
        2.5 大鼠神经胶质瘤 C6 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与处理
        2.6 免疫组化分析 caspase-3 和 ki-67 的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Seladin-1在雄激素抗Aβ25-35诱发C6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s
导言
第一部分 丙酸睾丸酮对Aβ_(25-35)诱发C6胶质瘤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雄激素受体基因信号通路对睾丸酮诱导的C6胶质细胞Seladin-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大鼠C6胶质瘤细胞培养
    3 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
    4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PI3-K/Akt/GSK3 β/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睾丸酮诱导的C6胶质细胞Seladin-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大鼠C6胶质瘤细胞培养
    3 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
    4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检测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MAPK/ERK/CREB信号通路对睾丸酮诱导的C6胶质细胞Seladin-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大鼠C6胶质瘤细胞培养
    3 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
    4 Real-time PCR 检测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论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10)DEHP和MEHP神经发育毒性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DEHP及其代谢物MEHP对PC12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DEHP及其代谢物MEHP对C6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雌激素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他莫昔芬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J]. 田芬,武慧姣,黄锦桃,李朝红,谢富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6)
  • [2]芒柄花素和替莫唑胺联用抗胶质瘤协同作用研究[D]. 张雄.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3]新型氧桥双环庚烯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D]. 邓丽娟. 武汉大学, 2017(07)
  • [4]雌激素对C6胶质瘤细胞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快速保护作用[J]. 邓丽娟,黄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5]CYP17A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D]. 周晨旭.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1)
  • [6]甘草素对替莫唑胺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晓阳. 吉林大学, 2016(08)
  • [7]雌激素调控EAAC1蛋白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 黄灿. 武汉大学, 2015(06)
  • [8]异甘草素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 周国胜. 郑州大学, 2014(02)
  • [9]Seladin-1在雄激素抗Aβ25-35诱发C6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祖衡兵. 复旦大学, 2011(02)
  • [10]DEHP和MEHP神经发育毒性的体外研究[D]. 杨文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雌激素对 C6 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