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ate”中英文修饰的区别

浅谈“rate”中英文修饰的区别

一、浅议“率”的中、英文修饰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张晴[1](2021)在《疫情期间外国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绝大多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留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回国做汉语教师,学会汉语不代表会教汉语,因此,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考察了疫情期间留学生讲解动量词“次”的教学视频,分析了其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其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依据、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内容这三大方面入手,阐述本文的写作缘由以及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留学生的教学视频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析。首先,我们对留学生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其次,我们对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特点,找出了留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我们邀请了六位河北师范大学的教师与学生组成评审团,对留学生的教学视频案例按环节填写评测表并打分,并整理他们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第二章对留学生的教学视频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分析。首先我们分析了视频中的教学环节,介绍了他们在导入、说明和操练语法点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其次我们对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了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共性与差异。最后我们对评审团的评测表进行了整理。第三章是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教学所出现的问题与建议。首先整理留学生视频案例实践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结语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的总结。

王曼[2](2021)在《《牛津非洲思想百科全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最近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中非关系在过去友好互助的基础上取得了全面提升和拓展。而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了解,因此,加深对非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笔者决定选取这本对广义非洲思想的各方面介绍详尽的《牛津非洲思想百科全书》(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frican Thought),翻译其中的部分词条,以期为传播非洲思想文化贡献一份力量。《牛津非洲思想百科全书》作为非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成果,收录超过360个词条,笔者选取了书中如下六个词条:“Civil Society”、“Ethics”、“Divination”、“Tribe”、“Taboo”和“Scientists,African”,这些词条关乎到非洲的政治、道德、科学发展、社会生活和占卜文明等多个方面。本次翻译实践材料作为百科全书式信息类文本,其语言文字具有严谨、朴实、简洁、通俗、流畅的特点,笔者在翻译时须结合文本的语言风格对译文进行反复斟酌和修改。鉴于此,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与纽马克的信息类文本翻译理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从词汇、句法、篇章这三个层面,结合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所做的案例分析,由浅入深地探讨信息类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词汇层面主要涉及到人名、地名的翻译以及词性转换、一词多义、词义引申等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句法上笔者采用调整语序、调整标点符号、增译和减译等策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与此同时,通过替代、指代、省略等衔接手段亦使得整个译文的语篇更具连贯性。笔者期望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加强自身对百科全书式信息类文本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的了解,促进非洲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曹静[3](2021)在《The Future of Tourism: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选自旅游学着作The Future of Tourism: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旅游业的未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第10章和第11章,此文本主要围绕城市旅游展开,从目的地承载能力、城市可步行性、地方吸引力以及游客的体验等方面,介绍了城市旅游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城市旅游如何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旅游专业术语和较复杂的句法结构,译者从术语的翻译和复杂句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针对术语翻译主要采用了意译法和音译法;而对于复杂句的翻译主要从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复杂主语和复杂宾语入手,分别使用了合译法、分译法、转译法和语序调整法等翻译方法。译者希望本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可以为旅游文本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国内旅游从业人员了解和学习国外旅游业成果,为我国旅游业研究和发展提供帮助。

翟鹏[4](2021)在《心脏病健康类新闻汉译实践报告 ——以The Washington Post及CNN报道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显着提高,国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我国国民对于医学健康信息的诉求也与日俱增。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心脏健康医学类相关新闻,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国外相关报道变得极为重要。相比专业的医学书目,心脏病类新闻能更及时、迅捷地传递心脏医学健康知识。但目前健康类新闻翻译相关文献数量少且水平也良莠不齐,优秀的心脏健康新闻翻译文献更是凤毛菱角。本文中的新闻文本选材于美国媒体中的《华盛顿邮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笔者从中精选了几篇最具代表性和前沿性的心脏健康医学类新闻文本作为翻译材料,通过译前准备、译中、译后审校三个过程,结合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经初译译文及改译译文的比较,具体分析了文本中词汇与句法特点。本文首先从词义引申、词性转换、医学术语等角度入手,针对词汇层面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又介绍了句子层面的翻译方法,梳理了简单句、被动句、长难句的翻译技巧;最后在语篇层面,分析在翻译中遇到的衔接与连贯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夯实自身翻译基础,更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另一方面希望让更多受心脏病困扰的患者或对心脏病类新闻感兴趣的读者从中受益,为此类新闻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国灵瑀[5](2020)在《浅议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文中研究表明中式英语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语言习惯的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受汉语思维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具有中文特征的语言。文章浅议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简介它的概念和成因,列举几类常见中式翻译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针对此类问题文章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供读者参考。

王聪[6](2020)在《历史学与国际理论 ——马丁·怀特国际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基于马丁·怀特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早期探索。以早年怀特人生经历为参照,分析不同人生阶段对国际关系学所产生的阶段性贡献,解释历史学对其在国际思想形成中产生的影响与缺陷,进一步分析国际关系学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足以及英国学派后期延续怀特历史方法过程中呈现的方法论偏离与主题相悖等现象。通过对怀特国际思想的探索可以明晰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必要关系,指出国际关系学目前遇到的困境和不足,为两个学科相互促进寻找平衡点。此外,从国内研究背景而言,怀特国际思想的探讨可以为我国学界理解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对话提供新思路。从全人类命运和秩序探索而言,解读怀特对政治与历史辨析可以明晰人类未来命运中的“缺陷”,汲取历史教训,避免“悲剧”与“讽刺”,为人类探索国际秩序提供预言性指导。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本研究给予整体而全面的分析和批判。在认识论方面,对怀特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视角给予保留意见,对怀特浓厚的宗教视角给予部分肯定,本着主客观一致性原则,对怀特“神秘性”与“预言”采取选择性接纳与批判性对待;方法论方面,本次研究运用对比、类比、归纳、演绎、隐喻、历史分析等方法,其中隐喻方法比较特殊,由于怀特生前对文学、神学有一定造诣,某些思想与案例无法彻底还原其神学与文学高度,对隐喻方法的使用可减少语境偏差。逻辑建构方面,本研究以怀特人生经历为开端,按照其人生发展阶段所呈现不同特点,对其学术初步探索、逐步转向、学术巅峰、逝后影响等进行描述,以六个章节对怀特毕生思想精髓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总结。第一章详细介绍怀特人生经历并划分阶段,以及各项经历对学术的不同影响,整个章节着重描述怀特总体学术进程的演进与变化以及思想形成过程。第二章介绍怀特思想来源,即历史教学工作与基督教虔诚信徒双重身份对国际思想形成所提供的基础,其中,基督教作用尤为突出,没有“基督教和平主义”的扞卫经历,则不会提出“三个传统”伟大构想。第三章论述怀特向国际思想的初步转向,编写《殖民地宪法》与其对“二战”的反思最终以“现实主义”方式体现,与汤因比的对话令怀特明晰历史学的重要地位,对历史学的高度认同后期被运用在国际思想之中。第四、五章分别描述怀特国际思想的成熟期,许多议题在这一时期被读者关注,包含“国家体系”“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权力政治”“三个传统”“野蛮标准”等,这些议题共同构成了怀特国际思想议题核心。第六章论述怀特国际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尤以英国学派的继承与拓展最为鲜明,此外,第六章还对针对怀特国际思想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估,在最后一节中加入了怀特思想的外延性思考与创新议题的讨论。总体而言,本次研究结合怀特生前手稿和英国学派的综合评述,尽一切可能还原怀特国际思想的真实面貌,对其思想原貌中产生的缺陷、优势等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价给予客观思考,并提出创新发现。

曲华[7](2020)在《黄连素基于Choline/TMA/TMAO菌群代谢通路抗血栓形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寻找靶向干预血栓形成环节的有效药物,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连素(berberine,BBR)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发现,BBR具有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的作用,但BBR 口服吸收利用度极低,单次口服400mg BBR后,其血浆浓度峰值仅为0.4ng/ml,大部分以原药的形式经由粪便排泄。BBR的低生物利用度难以解释其对血栓形成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亟待探索。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膳食依赖的心血管事件易感性的关键环节,其可产生大量代谢依赖性及非代谢依赖性的信号,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是外界食物及药物因素影响血栓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及心脑血管血栓疾病防治的重要靶点。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中的CutC酶能将饮食中的胆碱(Choline)代谢生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然后在肝黄素单加氧酶3(flavin monooxygenase-3,FMO3)催化作用下生成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临床队列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证实,TMAO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新的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其关键机制在于TMAO导致血小板内钙离子释放增加,血小板对ADP等诱导剂反应性增强,最终导致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目前,针对Choline/TMA/TMAO菌群代谢通路的临床干预措施主要为菌群驱动疗法,采用的药物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但其临床疗效多有争议,无统一结论。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BBR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发挥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我们提出以下假说:BBR通过调节Choline/TMA/TMAO菌群代谢通路,减少TMAO生成,进而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为验证该假说,本课题以Choline/TMA/TMAO菌群代谢通路为靶点,从Choline向TMA转化及TMA向TMAO转化这两个TMAO生成的关键环节入手,以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及CutC酶等为研究对象,利用厌氧菌培养、蛋白表达纯化、LC/MS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BBR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研究1菌群驱动疗法调控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菌群驱动疗法调控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英文数据库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此外,手工检索会议论文集,并查阅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补充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左卡尼汀or甜菜碱or三甲胺or氧化三甲胺or TMA or TMAO”and“益生菌or益生元or合生元or乳酸菌or干酵母菌”;英文检索词包括:“trimethylamine or trimethylamine N-oxide or TMA or TMAO or Betaine or L-carnitine”和“prebiotic or prebiotic or symbiotic or dried yeast or lactobacillus”。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资料,若存在分歧则咨询第三位研究者。依据Cochrane自带的风险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并利用RevMan 5.3、Stata12.0Meta分析模块进行Meta分析、回归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等。结果:共纳入8篇英文文献,综合文献质量为高。8项研究共纳入患者258例,其中菌群驱动疗法组126例,对照组132例。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菌群驱动疗法并不能降低血中 TMAO[SMD=-0.12,95%CI(-0.31,0.06),p=0.189]、胆碱[SMD=-0.342,95%CI(-1.093,0.410),p=0.373]、甜菜醛[SMD=-0.704,95%CI(-1.789,0.382),p=0.204]及左卡尼汀[SMD=-0.350,95%CI(-1.906,1.206),p=0.659]的水平。此外,Meta回归分析显示,即使增加菌群驱动疗法干预时间,对结果的效应值亦无改变(P>0.05)。结论:菌群驱动疗法不能降低血中TMAO、胆碱、甜菜碱及左卡尼汀的水平(p>0.05)。即使增加干预时间,对上述效应值亦无改变(p>0.05)。因此,寻找新的可降低血中TMAO水平的干预手段十分必要。研究2 BBR对高胆碱饮食诱导的血栓形成风险作用的研究目的:观察BBR对高胆碱饮食诱导的血栓形成的效应。方法:C57BL/6J随机分为空白组(Chow组)、高胆碱饮食组(Choline组)、高胆碱饮食+BBR组(BBR组)、高胆碱饮食+阳性对照药物组(DMB组)。6周干预后,通过10%的FeCl3溶液外敷暴露的左颈总动脉模型1 min,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采用小动物超声及活体荧光显微镜记录小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及表面P选择素水平;采用断尾试验,观察小鼠断尾后出血时间。结果:与Chow组比较,高胆碱膳食喂养6周可缩短血栓形成时间、增加血小板聚集率与P选择素的表达(p<0.05);与Choline组比较,BBR干预6周后,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P选择素水平,延长血栓形成时间(p<0.05),且不增加出血时间(p>0.05);尾静脉注射TMAO后,BBR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P选择素水平、增加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被抑制(p<0.05)。结论:BBR能降低高胆碱膳食诱导的血栓形成风险,TMAO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靶点。研究3 BBR调控TMAO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阐释BBR调控TMAO生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how组、Choline组、BBR组及DMB组,6周干预后,观察血浆TMA及TMAO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胆碱向TMA及TMA向TMAO转化的两个关键环节,采用了肠道菌群厌氧培养、Cut C酶的表达纯化等方法,应用LC/MS、Elisa、PCR、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BBR调控TMAO生成的分子机制。结果:与Chow组比较,高胆碱饮食喂养6周,可显着增加C57BL/6J小鼠血浆中TMA与TMAO水平(p<0.001);与Choline组比较,BBR干预可显着降低血浆中的TMA与TMAO水平(p<0.05)。机制研究发现,BBR对肝FMO3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无影响(p>0.05),亦未能降低肝脏FMO3的活性(p>0.05);但BBR可抑制肠道菌群将胆碱转化为TMA,降低TMA生成。进一步研究发现BBR可直接抑制肠道菌群中Cut C酶活性(IC50=31μM)。结论:BBR可通过抑制肠道菌群中Cut C酶的活性,降低Cut C酶将胆碱转化为TMA。研究4 BBR与Cut C酶的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目的:基于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阐释BBR与Cut C酶的相互作用。方法:(1)分子对接:在RCSB数据库下载Cut C酶3D结构文件,在PubChem Compound数据库下载BBR的3D结构,采用ChemBio 3D进行BBR结构修饰,并将构象保存为mol格式。使用PyMOL修饰Cut C酶结构,并保存为pdb格式供分子对接使用;使用Autodock软件中的图形用户界面工具AutoDock Tools(ADT)中的Hydrogen模块,为Cut C酶添加氢原子;使用Charges模块的Compute Gasteiger分配Cut C酶的局部电荷。导入BBR分子,使用Torsion Tree模块定义BBR的扭转角及可旋转键。根据参考文献中CutC酶的活性口袋,定义CutC酶对接中心为X=-51.504,Y=13.565,Z=-14.899区域的大小为24×22×30,格点间的距离为1A,运行Autogrid,计算格点能量。采用拉马克遗传算法(Lamarckiangeneticalgorithm)进行分子对接,遗传算法中初始种群数、突变概率、交叉概率、最大优化次数等均采用默认参数,每组对进行10次独立对接。(2)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Amber18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力场选择amber 99sb-ildn,小分子采用gaff通用力场。首先,将分子对接形成的最优的BBR-Cut C酶复合物置于正方体水盒中,水分子模型选择TIP3P,盒子边缘离Cut C酶最近的距离为1nm。对反应体系进行10000步最速下降法进行能量最小化,然后束溶质分子,对体系进行100ps的预平衡,该过程时间步长2fs,压浴为Berendsen,温浴为V-rescale。静电作用采用PME算法,范德华截断值为1nm,氢原子限制算法为Shake。预平衡结束后,进行50ns的动力学模拟,时间步长2fs,静电作用采用PME算法,范德华截断值为1nm,压浴算法使用Parrinello-rahman,温浴算法采用V-rescale,氢原子限制算法选择hbonds。每20ps保存一次轨迹和能量数据。结果:BBR与Cut C酶的分子对接发现,BBR和Cut C酶的活性口袋形状互补,BBR可紧密的结合在Cut C酶的活性口袋中;Cut C酶活性口袋包括Tyr490,Tyr670,Phe671,Phe677,Tyr788等残基;BBR本身亦具有疏水芳环,可通过与这些疏水性极强的残基的疏水堆积作用和范德华作用稳定的存在于CutC酶的活性口袋中。此外,BBR还可与Cut酶形成2个氢键,且键长较短,强度较大,并且BBR的苯环还与Tyr 670位的苯环之间形成pi-pi堆积作用。进一步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BBR与Cut C酶结合后的RMSD与ROG波动性较小,其结合自由能可低达-40kcal/mol。结论: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说明,BBR可占据CutC酶的活性口袋,两者结合后整个体系稳定,从而抑制了 Cut C酶与胆碱的结合。

孙舒[8](2020)在《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是基于对法律主体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采取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得出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的现象。针对特定领域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称为该领域法律技术的调整依据。法律技术脱节作为国际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年8月以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1并根据调查结果威胁加征关税,中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互相申诉的同时利用国内措施互相进行贸易制裁施压,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贸易争端解决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当前中美贸易对立关系已经形成,在大国权利政治的较量之下,法律技术是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力合法武器,中国应根据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发展演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鉴于实践和理论需要,论文以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为研究切入点,以中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39起争端解决案件为观察样本,研究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提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概述了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现有研究述评。论文第二章重点解释了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技术脱节的概念是基于法律技术提出的。本文对传统法律技术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法律技术包括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论文的理论概念解析。第三章内容为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包括WTO概况、中国对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这一部分是后面的研究背景。第四章为法律技术脱节背景下中美世贸争端案件的统计分析。论文这一部分统计了中国诉美国的16起WTO争端案件和美国诉中国的23起WTO争端案件,并根据案件统计信息分析了案件的基本特点。第五章为WTO框架下中美实体法律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分析了中美互相提起的39起世贸案件涉及的WTO实体规则,以及通过案件分析中美在实体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即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实体领域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在WTO实体规则体系下存在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第六章为WTO框架下中美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重点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性规则,重点集中在“双反”调查的程序和DSU程序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针对前文分析的中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存在的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及原因,提出中国应对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方案,主要是贸易法律价值合法化、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调整路径。综上所述,本论文统计分析了中美互相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的39起争端案件,并以法律技术脱节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中美在实体和程序领域的具体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调整方案。论文要强调的是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存在必然性,在应对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做出具体法律技术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不以国内法律技术脱节为代价,这样一国的法律技术才能在相关法律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

毛文华[9](2020)在《《悲悯与教育》(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悲悯是一种拥有丰富内在力量的情怀。与国外相比,悲悯在国内教育领域中处于边缘地位,有关悲悯的学术研究也寥寥可数,儿童教育中悲悯的缺失成为了一个普遍而又被忽视的问题。鉴于此,笔者选择了英国学者安德鲁·彼得森(Andrew Peterson)的教育学术着作Compassion and Education:Cultivating Compassionate Children,Schools and Communities《悲悯与教育:培养有悲悯之心的儿童、建立有悲悯情怀的学校和社会》一书的第二章作为翻译材料,以分享其对悲悯与教育的真知灼见。原文为学术文本,重在陈述事实、阐明理论以传递学术文化和思想。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详细阐述了译者该如何“适应”专业性强的学术文本的生态环境,以及适应了学术文本生态环境后,译者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选择”以及如何“选择”等问题。具体来说,本文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维度:语言维度上专业术语多,中英语言常用词性不同,被动句多以及英语的主语显着问题等;文化维度上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空缺,习语的理解和表达问题等;交际维度上包括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差异引起的交际问题等。为了适应所选文本的生态环境、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本文在生态翻译理论框架及其整体纵观的思维模式指导下,分别运用了具体的翻译策略:直译、直译加注、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英语主语显着转换成汉语主题显着、套译、语序调整、省译、思维方式转换等。这些翻译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笔者遇到的上述翻译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原文生态和译文生态的平衡与和谐。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是运用生态翻译学指导学术文本翻译的应用性研究。笔者运用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转换方法尝试解决了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本次翻译实践对学术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孙睿[10](2020)在《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文本特征再现实践报告 ——以《2019总统经济报告》(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汉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美国《2019总统经济报告》,属信息型文本,以准确传达信息为目标,文本特征鲜明,具有经济报告类文本专业性、简明性、准确性和逻辑清晰的特点。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针对初译过程中由于词汇语义阐释不准确、句中连接词处理不恰当,以及长难句逻辑关系梳理不清晰而导致的影响翻译质量、无法再现文本特征的问题,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分别采用以下策略应对:通过对词汇的语境化阐释、专词专译、语义增词等策略再现文本专业性;通过对连接词省译、转译和增译等策略再现文本简明性;通过对长难句先提分述、语序调整、成分转换等策略再现文本的逻辑清晰性等特征,提高了翻译质量,更好地实现了再现原文文本特征的目标,印证了所选翻译原则和策略在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中再现文本特征、提高译文质量的效力。

二、浅议“率”的中、英文修饰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率”的中、英文修饰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期间外国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研究目标
        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三、汉语动量词“次”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留学生视频案例中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第一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内容分类对比
        一、关于动量词“次”的语义教学
        二、关于动量词“次”的语法结构教学
        三、关于动量词“次”与其他近义动量词的比较
    第二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对比
    第三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问题
        一、教学方向出现偏差
        二、对教学内容理解有误
        三、教学内容有误
    第四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教学内容评测
第二章 留学生视频案例中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法点导入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语法点说明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语法点操练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教学环节对比分析
    第五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使用教学方法的共性与差异
        一、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共性
        二、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的差异
    第六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教学方法评测
第三章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教学实践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知识储备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不熟练
        三、以教师为中心
    第二节 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教学实践的建议
        一、加强搭配教学与训练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以学生为中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牛津非洲思想百科全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文本分析
    1.4 实践报告结构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查阅背景资料
        2.1.2 查找平行文本
        2.1.3 制作术语表
    2.2 译中准备
        2.2.1 制定翻译计划
        2.2.2 翻译难点标记分析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翻译实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
        3.1.1 人名的翻译
        3.1.2 词性转换
        3.1.3 一词多义
        3.1.4 词义引申
    3.2 句法层面
        3.2.1 调整语序
        3.2.2 调整标点符号
        3.2.3 增译和减译
        3.2.4 被动句的翻译
    3.3 篇章层面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经验总结
    4.2 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The Future of Tourism: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题材分析
        二、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意义与目的
        一、翻译意义
        二、翻译目的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旅游专业术语的翻译
        一、意译法
        二、音译法
    第二节 句子的翻译
        一、定语从句的翻译
        二、状语从句的翻译
        三、复杂主语的翻译
        四、复杂宾语的翻译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与译文
附录二 平行文本
附录三 术语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心脏病健康类新闻汉译实践报告 ——以The Washington Post及CNN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预期目标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翻译流程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整理
        2.1.2 选择辅助工具
        2.1.3 阅读平行文本
        2.1.4 制作术语表
    2.2 译中
    2.3 译后审校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分析
        3.1.1 词义引申
        3.1.2 词性转换
        3.1.3 术语翻译
    3.2 句子层面分析
        3.2.1 简单句
        3.2.2 被动句
        3.2.3 长难句
    3.3 语篇翻译与分析
        3.3.1 衔接
        3.3.2 连贯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体会
    4.2 翻译中的不足
    4.3 翻译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浅议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式英语现象的简介及成因
    (一)中式英语概念
    (二)几种常见的中式英语问题及分析
        1.望文生义———用词想当然
        2.画蛇添足———修饰成分赘述
        3.逻辑不通———短语错放
        4.陈词滥调———修饰语重复与无用
三、针对中式英语翻译的一些解决策略
    (一)接触原版资料
    (二)练习思维转换
    (三)了解文化背景
四、结语

(6)历史学与国际理论 ——马丁·怀特国际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丁·怀特的学术生涯与身份定位
    1.1 马丁·怀特生平阶段划分
    1.2 马丁·怀特学术与职业生涯状况
        1.2.1 怀特学术生涯启蒙期:历史学初探
        1.2.2 怀特学术生涯成就期:历史学成就与国际理论初探
        1.2.3 怀特学术生涯成就期:典型的国际理论思想家
    1.3 马丁·怀特的身份定位
第二章 历史学与基督教思想来源
    2.1 基督教环境下的历史学家症结
        2.1.1 简析五大症结
        2.1.2 对基督教症结的思考
    2.2 教诲与回报:与基督教的渊源
        2.2.1 对敌基督的批判
        2.2.2 现实主义转向与基督教复兴
    2.3 国际思想来源:四位重要思想家
        2.3.1 现实主义来源:马基雅维利
        2.3.2 理性主义来源:格劳秀斯
        2.3.3 革命主义来源:康德
        2.3.4 潜在核心来源:马志尼
第三章 历史学向国际思想的转向
    3.1 对殖民地问题的关切
        3.1.1 殖民地宪法的发展史
        3.1.2 对非洲殖民地的态度
    3.2 权力政治与理性主义的纠缠
        3.2.1 《权力政治》的来源与差异性对比
        3.2.2 理性主义传统的倾向
    3.3 继承与探讨:与汤因比的对话
        3.3.1 怀特心中的汤因比
        3.3.2 历史观的继承与分享
        3.3.3 共性与差异的对话
第四章 从国家体系到当代政治末世论
    4.1 国家体系的来源与发展
        4.1.1 历史上的国家体系
        4.1.2 《国家体系》的拓展与贡献
        4.1.3 《国家体系》的缺陷
    4.2 基督教与世俗视角下的末世论
        4.2.1 基督教末世论与政治危机
        4.2.2 “世俗视角下的末世论”:“国家体系”的消亡
    4.3 命运与讽刺:对政治的思考
        4.3.1 核心概念解读
        4.3.2 历史对政治的解读:讽刺与悲剧
第五章 三个传统与国际理论
    5.1 三个传统的不确定性
        5.1.1 三个传统的来源
        5.1.2 三个传统的内涵与外延拓展
        5.1.3 三个传统的意义与缺陷
    5.2 文明与野蛮的区分
        5.2.1 国际关系中的西方价值
        5.2.2 “野蛮”的涵义与定位
        5.2.3 拓展叙事下的“文明标准”
    5.3 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
        5.3.1 “国际理论”的争议
        5.3.2 国家理论与国际理论的差异
        5.3.3 国际理论的剖析
第六章 马丁·怀特的“遗产”与争议
    6.1 马丁·怀特的“遗产”:缔造英国学派
        6.1.1 对英国学派的缔造
        6.1.2 马丁·怀特的“遗产”
        6.1.3 对英国学派的批判
    6.2 英国学派的“抛弃”
        6.2.1 基督教神学视角的完全摈弃
        6.2.2 经济因素的缺席
        6.2.3 对道德伦理议题的争论
    6.3 对怀特国际思想的评估
        6.3.1 谜团还是错误
        6.3.2 超越英国学派的影响与思考
        6.3.3 怀特思想的外延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7)黄连素基于Choline/TMA/TMAO菌群代谢通路抗血栓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心合小肠”论肠道微环境与心血管血栓事件相关性
        1 “心合小肠”的内涵
        2 “心合小肠”与血脉调和
        3 “心合小肠”与心血管血栓事件
        4 “心和小肠”理论对防治心血管血栓疾病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黄连素治疗心血管血栓疾病的研究进展
        1 抗血小板
        2 调节血脂
        3 抗炎症反应
        4 抗氧化应激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菌群驱动疗法调控TMAO及其相关代谢物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和筛选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黄连素对高胆碱饮食诱导的血栓形成风险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1.5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药制备
        2.2 实验分组与干预
        2.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体重、进食量及饮水量
        3.2 小动物超声测定黄连素对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3.3 活体荧光显微镜测定黄连素对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3.4 黄连素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及聚集率的影响
        3.5 断尾出血时间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黄连素调控TMAO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菌种
        1.3 实验药品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主要指标及实验方法
        2.1 小鼠血浆TMA及TMAO水平
        2.2 肝FMO_3蛋白表达的水平
        2.3 肝FMO_3的mRNA水平
        2.4 肝FMO_3的活性检测
        2.5 肠道菌群代谢胆碱生成TMA的能力检测
        2.6 弗氏柠檬酸杆菌代谢胆碱生成TMA能力检测
        2.7 弗氏柠檬酸杆菌生长情况检测
        2.8 Cut C酶含量测定
        2.9 Cut C酶活性测定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黄连素对小鼠血浆TMA、TMAO水平的影响
        4.2 黄连素对FMO_3蛋白水平及其代谢TMA生成TMAO能力的影响
        4.3 黄连素对肠道菌群代谢胆碱生成TMA的能力的影响
        4.4 黄连素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生长的影响
        4.5 黄连素对Cut C酶表达水平的影响
        4.6 黄连素对Cut C酶活性的影响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黄连素与Cut C酶的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 黄连素与Cut C酶的分子对接
        1.1 分子对接工具及数据库
        1.2 分子对接方法
        1.3 黄连素与Cut C酶对接结果
    2 黄连素与Cut C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工具及数据库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件1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8)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对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美争端解决的重要意义
        三、中美法律技术脱节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
        二、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
        三、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研究
        四、关于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五、关于美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六、关于中美贸易发展和战略的研究
        七、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实力的研究
        八、研究现状评述及启示
    第四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畴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法律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特征
        一、法律技术的概念渊源
        二、法律技术的概念拓展
        三、法律技术的特性
    第二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
        二、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和特征
    第三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影响
        一、法律技术脱节在国内领域的影响
        二、法律技术脱节在国际领域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TO框架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WTO的发展与现状
        一、WTO制度发展
        二、WTO规则体系的困境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二、中国对美贸易战略演变
        三、中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一、2001 年至今美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二、美国对华贸易战略演变
        三、美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贸易争端的法律技术脱节案例表现
    第一节 中国诉美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二、美国应诉方式法律性强
        三、从案件结果看
    第二节 美国诉中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二、案件涉及传统贸易和美国优势领域
        三、中国应诉方式政治性强
        四、从案件结果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在WTO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第一节 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实体法领域概况
    第二节 中美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内容和特点
        一、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内容
        二、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特点
    第三节 中美实体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一、实体性立法领域的原因
        二、实体法适用领域的原因
第五章 中美在WTO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第一节 中美“双反”案件中程序性的法律技术脱节
        一、AD和 SCM中的程序性规定
        二、中美涉反倾销或反补贴程序案的概况
        三、中美在双反领域中的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
    第二节 中美在DSU程序中的法律技术脱节
        一、DSU程序性规定
        二、中美WTO争端案件涉DSU程序概况
        三、中美在DSU程序下的法律技术脱节
    第三节 中美WTO争端中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一、程序价值理念不一致
        二、程序性立法差异
        三、程序法适用差异
第六章 WTO体系下中国的贸易法律技术调整方案
    第一节 贸易法价值合法化
        一、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
        二、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原则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原则
    第二节 中国对美贸易立法技术调整方案
        一、平衡内外的立法方针
        二、调整立法机制和机构
        三、确立科学的立法规范
    第三节 中国对美贸易法律适用技术调整方案
        一、法律适用部门分工专业化机制化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三、建立与立法机构的反馈机制
        四、转变“第三方”思维,实践中提高对实体法的解释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二)中文译着
        (三)中文论文
        (四)中文学位论文
    二、英文参考文献
        (一)英文着作
        (二)英文论文
    三、相关网站数据库
附件:中美提交WTO争端案件统计(2001-2019)
致谢

(9)《悲悯与教育》(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简介
        1.2.1 文本内容
        1.2.2 文本特征
    1.3 任务意义
第二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平行文本准备
        2.1.2 翻译理论确定
        2.1.3 翻译辅助工具准备及术语表建立
    2.2 执行情况
        2.2.1 原文理解
        2.2.2 翻译项目执行
    2.3 译后审校
        2.3.1 自我审校
        2.3.2 他人审校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生态翻译学概述
    3.2 生态翻译学与学术文本翻译
    3.3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3.3.1 译者对原文生态的适应
        3.3.2 译者对译语生态的适应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4.1.1 术语转换
        4.1.2 词性转换
        4.1.3 语态转换
        4.1.4 主语显着转换
    4.2 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4.2.1 文化空缺处理
        4.2.2 文化重叠处理
    4.3 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4.3.1 思维习惯转换
        4.3.2 思维方式转换
    4.4 小结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收获与启示
    5.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原文出现的人名中英对照表
致谢

(10)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文本特征再现实践报告 ——以《2019总统经济报告》(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任务描述
    (一)任务来源
    (二)任务简介
二、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
        1.译前资料准备
        2.制作术语表
        3.文本特征分析
    (二)翻译过程实施
        1.初译与审校
        2.翻译问题的界定
        3.改译与审校
        4.经济类文本特征以及文本特征再现
三、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翻译难点与问题
        1.词汇语义阐释不准确,影响文本专业性再现
        2.句中连接词处理不恰当,影响文本简明性再现
        3.长难句逻辑梳理不清晰,影响文本逻辑清晰性再现
    (二)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1.词汇语义阐释准确客观——内容专业性再现
        (1)语境化阐释
        (2)专词专译
        (3)语义增词
        2.连接词增减变通——风格简明性再现
        (1)省译
        (2)转译
        (3)增译
        3.长难句整合重构——逻辑清晰性再现
        (1)先提分述
        (2)语序调整
        (3)成分转换
四、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原文
    附录Ⅱ 译文
    附录Ⅲ 术语表
致谢

四、浅议“率”的中、英文修饰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期间外国留学生讲授动量词“次”视频案例研究[D]. 张晴.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牛津非洲思想百科全书》(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王曼.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The Future of Tourism: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曹静.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心脏病健康类新闻汉译实践报告 ——以The Washington Post及CNN报道为例[D]. 翟鹏.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浅议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J]. 国灵瑀. 现代英语, 2020(15)
  • [6]历史学与国际理论 ——马丁·怀特国际思想研究[D]. 王聪. 吉林大学, 2020(12)
  • [7]黄连素基于Choline/TMA/TMAO菌群代谢通路抗血栓形成的研究[D]. 曲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D]. 孙舒. 外交学院, 2020(08)
  • [9]《悲悯与教育》(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毛文华. 湘潭大学, 2020(02)
  • [10]经济报告类文本汉译文本特征再现实践报告 ——以《2019总统经济报告》(节选)为例[D]. 孙睿.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浅谈“rate”中英文修饰的区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