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房室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房室综合征

一、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魏国华,巫宗德[1](2021)在《排针刺法防治足踝部早期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探讨》文中提出足踝部骨筋膜室综合征(FCS)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一旦失治误治将导致功能障碍和潜在的肢体丧失。手术切开减压加重了软组织损伤,增加了感染风险,可能皮肤缺损过大需要皮瓣移植手术。我们应用排针防治足踝部早期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取得良好的疗效。

翁玉先[2](2021)在《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Ⅱ、Ⅲ型术前肿胀的影响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加减复元活血汤对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肿胀治疗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旨在为加减复元活血汤治疗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肿胀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将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胫骨Pilon骨折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跟骨牵引,抬高患肢,口服地奥司明、洛索洛芬(必要时联合盐酸曲马多肌注止痛),冰敷,主动锻炼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加减复元活血汤治疗。观察并记录用药后3、5、7天各组肢体肿胀率变化、水泡干痂及皮纹征出现时间、止痛药使用剂量,血沉、动态D-二聚体水平,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课题共收集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男性19例患者,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3岁,各组的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肿胀消除程度: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5、7天患肢肿胀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用药3天之后,在改善患肢肿胀率方面,治疗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皮纹征出现及水泡干痂时间:在皮纹征出现及水泡干痂所用的时间方面,治疗组所用的天数比对照组少,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愈合皮纹征出现及水泡干痂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止痛药使用剂量:两组患者用药后维持VAS疼痛评分<4.5时,比较两者患者止痛药使用剂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用药之后,在改善患肢疼痛方面,治疗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红细胞沉降率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肢术前进行双下肢深浅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复元活血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入茯苓、泽泻、牛膝,减去穿山甲,治疗胫骨Pilon骨折Pilon Rüedi-Allg(?)wer II、III型术前软组织肿胀患者,能够有效的加快患肢肿胀的消除,促进水泡或血泡再上皮化及皮纹征出现,减轻疼痛,降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上升幅度,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唐昊[3](2021)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两者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劣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纳入了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福州第二医院小儿骨科的30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与30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侧别、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外固定拆除时间、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Baumann角、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10.6个月(6-20个月),平均年龄为3.75岁(1-9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左侧发病者为33例,右侧发病者为27例。手法组和克氏针组在外固定拆除时间(27.47±2.15 VS 27.57±2.08)天、并发症发生率(0.00%VS 3.33%)和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70.88°±5.36°VS 71.56°±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发现1例尺神经损伤,手法组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而在临床疗效评价上,术后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提示手法组和克氏针优良率均为100.00%,其中手法组:优28例,良2例,中0例,差0例;克氏针组:优30例,良0例,中0例,差0例。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在治疗Ⅱ型肱骨髁上骨折上拥有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相似的疗效,并且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疗程短、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吴斌标[4](2021)在《复元活血汤加减用于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课题旨在探索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推广的应用前景。方法:将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于我院创伤骨科治疗的60例符合标准的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且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患侧跟骨骨牵引制动、抬高患肢、冰敷、药物消肿、止痛、抗凝等在内的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元活血汤加减,连续治疗5天。分别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5天的小腿周径差、肿胀分级、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同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中医症候积分,及肢体张力性水疱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等,通过整理数据及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试验组、对照组脱落及剔除4例,其中对照组及试验组各有1例要求回当地医院治疗,对照组1例次从性差拒绝相关治疗,试验组1例因无法接受中药苦涩味。最终纳入符合条件患者56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骨折分型、患肢侧别分布、治疗前小腿周径差、治疗前肿胀分级、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治疗前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衡可比。治疗后第1天:两组肿胀分级、小腿周径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两组肿胀分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5天:试验组肿胀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小腿周径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及对照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0.71%、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能够减轻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程度、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中医症候积分,缩短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

史萌,王聪,俞仲翔[5](2021)在《活血消肿方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筋膜室压力影响及肌肉神经组织坏死的预防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活血消肿方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筋膜室压力的影响及对肌肉神经组织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消肿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后筋膜室内压力、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期间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舒张压与筋膜室内压差△P和Sp(O2)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CK、LDH、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对照组为65.0%(26/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活血消肿方能够缓解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组织缺氧,降低筋膜室压力,对预防肌肉神经组织坏死具有积极作用。

吴晨熙[6](2021)在《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探讨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提供一种新的保守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根据标准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治疗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儿及家属意愿,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依据纳入标准共纳入48名患儿,其中,试验组24例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急诊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24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选择手术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umann角及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比较数据,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因各种原因脱落3例,最终纳入4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结果如下:(1)VA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在治疗后这个时间点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两组间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侧上臂Baumann角度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月的Baumann角及提携角度恢复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治疗3个月后的患侧肘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侧肘关节功能: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指数、日常生活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运动功能、稳定性指数及Mayo评分总分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间治疗后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及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这两种治疗方式在患侧上臂疼痛、Baumann角度及肘关节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患侧上臂Baumann角及提携角度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是在肘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因此葛氏伤科手法复位联合塑形纸夹板固定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为闭合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提供了一种简单操作、少痛苦、低费用的治疗思路。

宋丽[7](2021)在《三种硫酸镁湿敷方法对眼镜蛇咬伤后消肿效果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三种不同硫酸镁湿敷方法对眼镜蛇咬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各组的肢体消肿效果,得出较优的硫酸镁湿敷方法。方法:(1)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的眼镜蛇咬伤患者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人。(2)在常规系统的治疗基础上,A组采用硫酸镁浸湿1层敷料持续湿敷,B组采用硫酸镁浸湿8层敷料持续湿敷,C组采用硫酸镁浸湿16层敷料持续湿敷。(3)观察并详细记录在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治疗后第3天患者患肢的肿胀范围、肿胀程度。(4)运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三组计量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时,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时使用SNK检验;方差不齐时则会采用Tamhane’s T2法检验,认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同样认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项课题研究纳入75例患者,对所得临床资料及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如下:(1)一般研究资料的比较: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咬伤部位、就诊时间、病情分级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将三组患者治疗前肢体的肿胀范围、肿胀程度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3)肿胀范围:三组治疗前后肿胀范围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三组治疗后的肢体肿胀范围相对于治疗前明显减少;三组于治疗后第2天、第3天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硫酸镁浸湿1层敷料持续湿敷后肿胀范围改善最为明显。(4)肢体肿胀程度: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改变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治疗后肢体肿胀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三组于治疗后第2天、第3天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硫酸镁浸湿1层敷料持续湿敷后肿胀程度消退最为明显。(5)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与伤后就诊时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伤后到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对患肢肿胀程度无明显影响。(6)伤后就诊时间与病情分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伤后就诊时间越晚,病情分级越高,伤情越严重。(7)并发症:记录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三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统计三组患者总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三组之间进行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被眼镜蛇咬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病情随就诊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被眼镜蛇咬伤后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尤为重要。(2)眼镜蛇咬伤后可通过测量健侧与患侧同一平面周径差值来评价肿胀程度,硫酸镁浸湿1层、8层、16层敷料持续湿敷都有一定的消肿效果,经湿敷后肿胀范围、肿胀程度均有改善。(3)眼镜蛇咬伤后给予硫酸镁浸湿1层敷料持续湿敷患肢的消肿效果更为突出。

王志强[8](2020)在《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药内外兼治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疼痛是我院骨伤科极具传统特色的治疗方法,本课题旨在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小腿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骨折后早期肿胀疼痛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01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胫腓骨骨折,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入院当天均给予患肢制动、抬高、指导足趾及踝关节活动、冰硝散外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脱止口服。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前)、第3天、第5天、第7天,应用肿胀度(患侧肢体周径-健侧肢体周径)、消肿率及VAS评分评估患肢肿胀、消肿及疼痛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DVT发生情况、术前并发症情况及安全性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两组比较,评定中药内外兼治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分型、病因及患肢肿胀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可进行对比分析。患肢肿胀度: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第3、5、7天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第3、5、7天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疼痛评分要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方面要优于同期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可显着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结论:桃红四物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疗效,通过在本方基础上进行加味,使其疗效更加显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可明显缓解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等情况,疗效较显着;且加味桃红四物汤疗效安全、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广泛推广。

陈思聪,吴锋锋,范星星[9](2020)在《神经电生理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诊断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别已于半年及1年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其恢复及预后情况,包括针极肌电图(EMG):胫前肌、腓骨长肌、伸拇长肌、趾短伸肌、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趾短屈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结果损伤后半年及1年复查肌电图显示腓总神经支配肌自发电明显少于胫神经支配肌;MUP发放阳性率腓总神经也较胫神经减少;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提示半年及1年后胫神经恢复明显好于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SNAP波幅提示半年及1年后腓肠神经恢复明显好于腓浅神经。结论肌电图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有重要诊断意义,可为临床损伤定性,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也为神经电生理工作者在诊断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帅[10](2020)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的临床疗效观察,为OCS切开减压后创面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的OCS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对筋膜室行切开减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方案,即在VSD装置上的进水管每日固定时间输入医用几丁糖30ml,在治疗7天后拆除VSD装置,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意外发生。两组患者在肉芽组织生长评分(3.44±0.43 VS 2.38±0.54,P=0.00)、患肢消肿时间(7.25±0.73 VS 12.48±0.46,P=0.00)、创面愈合时间(9.04±2.25 VS 14.26±5.61,P=0.00)、住院时间(11.83±3.68 VS 18.75±2.35,P=0.00)、创面感染率(0%VS 19.23%,P=0.02)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是治疗OCS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缩短患肢消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等方面相较对照组有显着提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图0幅;表4个;参148篇。

二、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排针刺法防治足踝部早期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1.2 排针刺法的相关研究
        1.2.1 中医关于针刺的认识
        1.2.2 针刺的现代研究
2 排针刺法经验总结
    2.1 适应症
    2.2 操作方法
        2.2.1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2.2.2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2.2.3 行针
    2.3 注意事项
3 验案举隅
4 讨 论

(2)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Ⅱ、Ⅲ型术前肿胀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病例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不良反应事件
    4 检测方法
        4.1 肢体肿胀率
        4.2 水泡干痂及皮纹征出现时间
        4.3 止痛药使用剂量
        4.4 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
    5 治疗效果评价
        5.1 肢体肿胀消除程度评分标准
        5.2 皮纹征出现及水泡(血泡)干痂时间
        5.3 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
    6 统计分析标准:
结果与分析
    1 安全性指标比较
    2 一般资料分析
        2.1 两组病例年龄数据分析
        2.2 两组病例性别数据分析
        2.3 两组病例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类数据分析
    3 观察指标分析
        3.1 两组肢体肿胀消除程度数据对比
        3.2 水泡结痂及皮纹征出现时间对比
        3.3 两组止痛药使用剂量的对比
        3.4 两组血红细胞沉降率对比
        3.5 两组D-二聚体数据对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胫骨远端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诊治
    2 祖国医学对Pilon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治疗的认识及治疗
    3 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4 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典型治疗病例
附录B 病例观察表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知情同意书
附录G 伦理审查表
文献综述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Gartland分型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标准
        1.9 脱落处理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术前术后处理及随访
        1.2 克氏针组手术方法
        1.3 手法组正骨方法
        1.4 复位后处理及中药熏洗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1 外固定拆除时间
        2.2 肘关节功能评分
        2.3 Baumann角(Baumann's angle)
        2.4 并发症发生率
    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外固定拆除时间
        2.2 术后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
        2.3 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
        2.4 术后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率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1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2 解剖与损伤机制
    3 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4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4.1 保守治疗
        4.2 手术治疗-闭合复位
        4.3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
    5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6 传统医学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
    7 关于本研究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文献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国内外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复元活血汤加减用于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一般资料
        2.4 疗效评价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课题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
    3 肿胀分级
    4 小腿周径差
    5 张力性水疱发生率
    6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7 皮肤皱纹征出现时间
    8 中医症候临床疗效
    9 红细胞沉降率
    10 C-反应蛋白
    11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讨论与分析
    1 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发病机制
    2 骨折早期并发症
    3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折早期的应用
    4 骨折与张力性水疱的关系
    5 骨折对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6 骨折后消肿治疗方案的选择
        6.1 肢体制动
        6.2 抬高患肢
        6.3 冷敷疗法
        6.4 手法按摩
        6.5 加压疗法
        6.6 西药治疗
        6.7 中药治疗
    7 复元活血汤加减的选方依据
        7.1 祖国医学对骨折的认识
        7.2 复元活血汤加减的药理研究
    8 复元活血汤加减在骨折后应用分析
        8.1 复元活血汤加减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
        8.2 复元活血汤加减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8.3 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影响
    9 不足与展望
        9.1 不足
        9.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术前软组织肿胀的认识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活血消肿方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筋膜室压力影响及肌肉神经组织坏死的预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6.1 基本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1.6.2 筋膜室内压力
        1.6.3 血氧饱和度
        1.6.4 实验室指标
        1.6.5 临床疗效
        1.6.6 不良事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基本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与筋膜室内压差△P和Sp(O2)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2.4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5 2组不良事件比较
3 讨 论

(6)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手法及外固定治疗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2. 西医学对肱骨髁上骨折的认识
        2.1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2.2 骨折分型
        2.3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组(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
        2.2 对照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3. 疗效评价
        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简称VAS)
        3.2 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
        3.3 患者双侧活动度的测量
        3.4 肘关节功能
        3.5 并发症对比
        3.6 统计学方法
        3.7 流程图(图1-3)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审查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患者的纳入和随访情况
        1.2 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2. 疼痛情况比较
    3 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测量
    4 两组患者双侧活动度的比较
    5. 两组患侧肘关节功能比较
    6. 两组并发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2. 并发症的处理
        2.1 神经血管损伤
        2.2 肘内翻畸形
        2.3 骨筋膜室综合征
    3. 对本研究治疗方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1 对影像学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3.2 对临床症状指标的分析和总结
    4. 关于本研究的分析
        4.1 葛氏伤科手法对疗效的影响
        4.2 固定材料的选择
        4.2.1 石膏
        4.2.2 小夹板
第五部分 总结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第六部分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病例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肘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附录3:Mayo评分表
    附录4: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 病例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三种硫酸镁湿敷方法对眼镜蛇咬伤后消肿效果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2.2 肿胀程度比较
    2.3 肿胀范围比较
    2.4 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及病情分级与就诊时间相关性分析
    2.5 并发症统计
    2.6 总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统计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分析
    3.2 眼镜蛇咬伤机制特点
    3.3 肿胀情况分析
    3.4 硫酸镁湿敷效果
    3.5 并发症与防治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眼镜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8)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病例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5.病例中止、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临床研究分组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安全性观察
        5.疗效评价时间
        6.临床数据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资料对比
        1.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
        2.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肿胀分级方面比较
        4.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及类型方面比较
    二、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1.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2.患肢肿胀度比较
        3.患肢消肿率比较
        4.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比较
        5.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比较
        6.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7.两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比较
        8.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讨论
    一、小腿的解剖
    二、骨折肿痛的认知
        1.现代医学对于骨折肿痛的认知
        2.传统医学对于骨折肿痛的认知
    三、骨折术前并发症及其危害
        1.张力性水泡
        2.骨筋膜室综合症
        3.下肢深静脉血栓
    四、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1.现代医学对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2.传统医学对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五、加味桃红四物汤的理法方药分析
    六、冰硝散简介
    七、研究结果分析:
    八、本课题不足与展望
        1.不足
        2.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研究进展
    一、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的治疗
    三、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神经电生理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半年及1年后复查神经肌电图自发电位和MUP发放阳性率比较
    2.2 患者半年及1年后复查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传导引出阳性率比较
    2.3 患者半年及1年后复查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SNAP波幅引出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1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椎
        1.1.3 纳入标椎
        1.1.4 排除标椎
    1.2 手术治疗
        1.2.1 术前准备
        1.2.2 单一VSD治疗
        1.2.3 VSD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
        1.2.4 术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统计分析
        1.3.1 观察指标
        1.3.2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1.4.2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1.5 讨论
        1.5.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情观察
        1.5.2 ICP的测量方法
        1.5.3 生化检测及其他辅助检查
        1.5.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1.5.5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
        1.5.6 医用几丁糖的历史及临床应用
        1.5.7 VSD的联合治疗
    1.6 结论
    1.7 不足及解决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及细胞反应
        2.1.1 病因
        2.1.2 病理生理
        2.1.3 细胞反应
    2.2 诊断
    2.3 VSD的背景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最佳压力设定值
    2.4 VSD的应用
    2.5 医用几丁糖特性
        2.5.1 抗氧化活性
        2.5.2 抗炎作用
        2.5.3 抗菌效果
        2.5.4 免疫刺激和抗癌作用
        2.5.5 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
    2.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排针刺法防治足踝部早期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探讨[J]. 魏国华,巫宗德. 四川中医, 2021(08)
  • [2]加减复元活血汤对治疗胫骨Pilon骨折Rüedi-Allg(?)wer Ⅱ、Ⅲ型术前肿胀的影响观察[D]. 翁玉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D]. 唐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复元活血汤加减用于AO 42-B、42-C型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D]. 吴斌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活血消肿方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筋膜室压力影响及肌肉神经组织坏死的预防作用研究[J]. 史萌,王聪,俞仲翔.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6)
  • [6]葛氏伤科手法联合塑形纸夹板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D]. 吴晨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三种硫酸镁湿敷方法对眼镜蛇咬伤后消肿效果的比较研究[D]. 宋丽.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8]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志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神经电生理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预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J]. 陈思聪,吴锋锋,范星星. 广东医学, 2020(10)
  • [1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房室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