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DSS博弈模型探讨

MGDSS博弈模型探讨

一、MGDSS博弈模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卢秉福[1](2008)在《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情况与农村发展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地分析,明确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发展系统以及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提出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用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法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测度的ICOE指标体系,应用全局密切值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进行测度,指出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地区间差异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并且这种不平衡性在短期内难以打破;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应用有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划分。研究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农业机械化与GDP、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教育、农村社会福利、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呈显着正相关,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这些指标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可以显着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抑制农村人口增长、加快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加快城市化进程;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环境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因此,在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时,要采用有利于保护农村环境的技术。应用博弈论分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的变迁历程,指出每一项制度安排都是各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结果。从根本上说,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实质上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它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应用经济学理论对农业机械化的外部性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指出农业机械化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综合体,因此,政府应该对农业机械化支持。农业机械化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是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对农业机械化支持的理论依据。在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宁安市的实地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对宁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影响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的作用,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法律体系为保障、技术体系为支撑位主要内容的现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策略。

杜荣[2](2004)在《产品定价与促销中的决策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科学经营和管理的意识逐渐加强,在解决诸多市场营销决策问题时,需要相关的决策优化理论和方法。针对这样的实际需要,试图通过产品定价与促销中的若干决策优化问题的研究,获得一些能够指导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决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在市场营销决策中,产品定价决策、广告投入决策和促销组合决策是企业所关心的重要决策中的一部分,许多学者对这些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而且,近年来这些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在本论文中,作者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新产生的问题,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工作: 1.研究了多品牌产品定价决策问题。对垄断情况下同一家企业生产同一类多种品牌产品的这种商务实践中的产品定价问题,建立了一般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分析和解决了产品最优定价问题,给出了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2.研究了竞争扩散情况下产品动态定价决策问题。针对两方竞争的情况,以“推广巴斯模型”(GBM)为基础,提出两方竞争情况下的一个产品竞争扩散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两方竞争产品动态定价决策模型,并用微分对策方法,分析了产品动态定价竞争过程,研究了双方动态竞争定价的一些性质,阐述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并给出了一个例子。 3.研究了多品牌广告投入决策问题。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多品牌情况下的最优广告投入模型,利用一定的变换技巧,将模型转化成标准二次型,提出可行的求解方案,给出一个例子,并利用Matlab编程对例子求解,获得具体结果。提出的多品牌广告投入决策优化方法能充分考虑到品牌之间的竞争,以便最优配置有限的广告经费,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广告投入决策方法。 4.研究了垄断扩散下的动态广告投入决策问题:针对新产品广告投入的动态变化特性,以GBM模型为基础框架,考虑了产品的扩散影响,提出了产品垄断扩散下的一个动态广告投入决策模型,利用最优控制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求解,阐述了模型的应用步骤。并探讨了垄断扩散情况下动态最优广告策略的特性,得到了一些分析性结果。 5.研究了随机条件下的动态广告投入决策问题。针对销售响应随机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具有随机销售响应的多阶段动态广告投入决策模型,用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理论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求解,得到了一些分析性结论,并对一个特例下的动态广告投入策略的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一个例子。 6.研究了考虑消费者行为的促销组合决策问题。考虑到消费者行为受多种营销手段的影响,利用半马尔科夫过程理论,建立了一个将品牌选择、购买率、购买量相结合的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由模型得出了一些可用于市场分析的结论,并阐述了它们在促销组合决策中的应用。 7.研究了考虑营销磁滞效应的促销组合决策问题。考虑到整合营销中比较常见的磁滞效应,根据最新研究中关于营销磁滞效应的描绘对其建模,提出考虑营销磁滞效应的动态促销组合决策模型,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和边际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对于几个特例情况下的促销组合策略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获得了一些能够支持经验做法的分析性理论,并阐述了模型的应用。 在上述创新性研究中,综合运用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对产品定价与促销中的若干决策优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分析性结论,提出了一些实践应用方面的建议。关键词:产品定价;广告;促销组合;决策;优化;模型

张艳[3](2003)在《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文中认为证券市场信息是交易者据以正确预期基础资产价值变动有关的信息,从广义上讲,应该定义为一切能够在不同强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与事件的信息。信息博弈是参与证券市场博弈的各个主体在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与反馈在内的证券市场信息运行体系中,围绕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博弈。 证券市场的运行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信息的处理过程。发行者根据宏观经济及自身信息确定发行证券,并按法律披露一定的信息,投资者收集宏观及微观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处理形成投资决策及投资行为,投资行为产生的结果又形成新的信息,从而进入新一轮的信息处理过程。 证券市场有分散风险、收集信息、企业监控、直接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几大经济功能,本质却在于证券市场的信息功能。首先,直接融资的效率取决于证券市场信息功能的完善与否。其次,证券市场对分散风险、企业评价与监控的有效性取决于证券价格的有效性。价格发现和证券市场的监控功能取决于证券价格的信息含量,从根本上讲,监控功能即信息功能。最后,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也有赖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一点实质上是以上两点的综合,如果证券价格的信息含量较高,投资者根据证券价格信息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就会引导资金及资源向需要融资且效率较高的公司流动,而且,投资者也能对融资的公司实行有效监控,以保证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随着我国加入WTO,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国内市场都将渐次开放,迎接国标同行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冲击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带来更大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的风险和挑战,如何规避风险,迎接挑战,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是现阶段的重大任务。这就使加强证券市场信息监管,完善信息监管制度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证券市场信息运行体系由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反馈三部分有机构成。信息源是整个证券市场信息产生的源头和运行的起点。信息源中的博弈包括: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层次的信息博弈,其博弈行为有:上市公司经理层与所有者之间以及股东之间围绕提供真实信息进行的博弈。股东对经营者形成监督的基本条件就是要获取真实的信息,而出于对信息搜寻成本和效益比较的考虑,小股东出现“搭便车”的行为,放弃了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客观上就为经营者(经理层)在信息源提供不完全、甚至虚假信息创造了条件。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博弈。其具体的信息博弈行为有: 第一,上市选择过程中绩差和绩优企业的“劣驱良”博弈。不论是在审批制下还是在核准制下,公司上市仍然实行额度控制。由于公司上市不是采取市场选择机制,造成了绩差企业、绩优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博弈。当监督成本较高而监督所获收益相对较小时,政府选择不监督的策略,这就给绩差企业进行业绩包装提供了可能。当绩差企业进行业绩包装的造假成本远远小于其造假所获收益时,绩差企业会选择进行业绩伪装。这样,绩差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驱逐绩优企业的同时,信息源头的虚假业绩信息披露就产生了。 第二,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定价的信息博弈。在信息严重不对称情况下,以筹资和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定价机制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财务状况业绩公布中的捏造信息和盈利预测信息严重脱离实际的博弈行为。包含综合信息的新股发行价,如果定位不合理,实际上在信息源就造成了对投资者的信息误导。 第三,公司上市后财务状况与业绩公布中的信息博弈以及投资信息公布违背承诺的博弈行为。 此外,还包括在信息源头利用信息占有和垄断优势进行的内幕消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博弈行为。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通道中的信息博弈包括证券市场信息搜寻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博弈,信息传递中代理者与信息提供者串谋的信息博弈,证券交易中信息加工的博弈,这里面又包含信息欺诈博弈、“散户跟风”信息博弈、机构监管者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与违规者之间的信息博弈,上市公司配股中的信息一博弈,预期行为的博弈以及中介机构的信息博弈行为等。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反馈中的博弈包括股市变动中投资者如何对股价变动作出反应而在彼此之间进行博弈;机构投资者对股市变动作出的反应,通过传播真真假假的股价信息、行为信息、和政策信息引诱中小投资者,散户对上述信息做出反应,采取跟风博弈:政府对市场变动信息做出反应、调整政策,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做出反应、调整交易行为的博弈;以及证券监管机构对交易主体的行为和市场交易状态做出反应,采取监管措施,交易主体对监管举措做出反应,采取违规或不违规的抉择等。 证券市场上信息提供、信息传递与加工以及信息反馈构成信息运行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反复进行、周而复始,成为一个循环过程:信息博弈也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反复地不断地进行。 信息运行及运行中博弈的每一次循环,都不是上一循环的简

夏火松[4](2003)在《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描述了市场营销知识管理(MKM)的概念,建立了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关键技术,利用群体满意度模型提高了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了制约MGDSS有效使用的若干因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夏火松,蔡淑琴,石双元,张金隆[5](2000)在《MGDSS博弈模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了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博弈模型,构造了获取灰色信息条件下,所需成本的条件公式。探讨了MGDSS中的价格与产量限制自律模型,MGDSS供应链中博弈模型。

夏火松,蔡淑琴,石双元,张金隆[6](2000)在《MGDSS博弈模型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了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博弈模型,构造了获取灰色信息条件下,所需成本的条件公式。探讨了MGDSS中的价格与产量限制自律模型,MGDss供应链中博弈模型。

夏火松[7](2000)在《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物理结构与特点》文中认为研究了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物理结构,探讨了在MGDSS系统中决策者(People in a marketing GDSS、信息技术工具(IT tools in amarketing GDSS)、MGDSS会议的作用及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特点。最后对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供应链优化与动态联盟博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二、MGDSS博弈模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GDSS博弈模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2.1 国内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
        1.2.2 国外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2.4 国外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评述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理论分析
        2.1.1 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2.1.2 农业机械化的任务
    2.2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评述
        2.2.1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2.2.2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概况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辨识
    3.1 TN法分析模型
        3.1.1 TN法概述
        3.1.2 DEMATEL法及其实施步骤
    3.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辨识
        3.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3.2.2 综合影响矩阵的建立与因素重要性的确定
        3.2.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3.3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3.3.2 综合影响矩阵的建立与因素重要性的确定
        3.3.3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4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的测度
        4.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测度的ICOE指标体系
        4.1.2 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测度的全局密切值模型
        4.1.3 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测度
        4.1.4 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效应测度结果分析
    4.2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4.2.1 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2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4.2.3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分析
第五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5.1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1.1 农业机械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5.1.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的关系
        5.1.3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5.1.4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2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2.1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人口的关系
        5.2.2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教育的关系
        5.2.3 农业机械化与城市化速度的关系
        5.2.4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社会福利的关系
    5.3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资源环境的关系
        5.3.1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土地资源的关系
        5.3.2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5.3.3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环境的关系
    5.4 国外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5.4.1 欧美模式
        5.4.2 东亚模式
第六章 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与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
    6.1 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6.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的环境条件
        6.1.2 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
        6.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制度的变迁过程
    6.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选择理论分析
        6.2.1 农业机械化具有公共物品性质
        6.2.2 根据WTO规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
第七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例
    7.1 宁安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7.1.1 宁安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7.1.2 农机工业水平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
        7.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耕地规模化经营
        7.1.4 农业化学化与农业环境污染
        7.1.5 农村城市化
        7.1.6 农业支持政策
        7.1.7 农村市场机制与农村社会化服务
    7.2 宁安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7.2.1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宁安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7.2.2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宁安市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2.3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宁安市农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7.3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7.3.1 推动农业制度创新
        7.3.2 完善政策法律保护体系
        7.3.3 强化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1.1 主要结论
        8.1.2 创新点
    8.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
论文图表统计

(2)产品定价与促销中的决策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的建模方法、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产品定价和促销的研究内容
    §2.2 产品定价和促销中的决策优化研究进展
第三章 产品定价决策
    §3.1 多品牌情况下产品定价决策
        3.1.1 垄断情况下单阶段多品牌产品定价模型
        3.1.2 模型分析和求解
        3.1.3 例子
    §3.2 竞争扩散下产品动态定价决策
        3.2.1 两方竞争情况下产品扩散模型
        3.2.2 两方竞争情况下产品动态定价决策模型
        3.2.3 模型分析
        3.2.4 模型应用
第四章 广告投入决策
    §4.1 多品牌情况下广告投入决策
        4.1.1 多品牌情况下广告投入最优分配模型
        4.1.2 模型求解
        4.1.3 例子
    §4.2 垄断扩散下动态广告投入决策
        4.2.1 垄断扩散下动态广告投入决策模型
        4.2.2 模型分析
        4.2.3 模型应用
    §4.3 随机条件下动态广告投入决策
        4.3.1 随机条件下广告投入模型概述
        4.3.2 具有随机销售响应的多阶段动态广告投入决策模型
        4.3.3 模型分析
        4.3.4 特例及数值算例
        4.3.5 模型应用例子
第五章 促销组合决策
    §5.1 考虑消费者行为的促销组合决策
        5.1.1 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
        5.1.2 模型分析
        5.1.3 模型在促销组合决策中的应用
    §5.2 考虑营销磁滞效应的促销组合决策
        5.2.1 营销磁滞效应的模型描绘
        5.2.2 考虑营销磁滞效应的促销组合决策模型
        5.2.3 模型求解
        5.2.4 特例
        5.2.5 模型应用例子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3)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0.1 选题意义
    0.2 既有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
    0.4 论文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0.5 可能的创新点
上篇 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博弈行为和过程
    第一章 证券市场的信息基础与证券信息的有效性
        1.1 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信息基础
        1.1.1 有效证券市场涵义及分类
        1.1.2 有效证券市场的信息基础
        1.2 证券产品、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1.2.1 普通产品、普通产品市场的特点与市场效率
        1.2.2 证券产品、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1.2.2.1 证券产品及其特性
        1.2.2.2 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1.2.2.3 证券产品及市场的特殊性对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的影响
        1.2.3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1.2.3.1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1.2.3.2 中国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缺陷
        1.2.3.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问题
    第二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源中的博弈
        2.1 中国证券市场主体及其信息博弈的典型表现
        2.1.1 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结构与信息通道
        2.1.2 中国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效用函数的初步分析
        2.1.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证券市场参与方博弈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
        2.1.4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过程几种典型表现
        2.2 上市公司经理层与所有者之间以及股东之间的信息博弈
        2.2.1 股东之间搭便车现象的博弈
        2.2.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2.3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博弈
        2.3.1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
        2.3.2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博弈
        2.3.2.1 中国证券发行体制概况
        2.3.2.2 审批制时期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博弈
        2.3.2.3 核准制下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博弈现状
        2.4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定价的信息博弈
        2.4.1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定价的信息博弈
        2.4.2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中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严重脱离实际
        2.5 公司上市后财务状况与业绩公布中的信息博弈
        2.5.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博弈的产生
        2.5.1.1 上市公司隐瞒或伪造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博弈动机
        2.5.1.2 上市公司隐瞒或伪造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博弈条件
        2.5.2 上市公司业绩公布中的信息博弈
        2.5.2.1 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分析
        2.5.2.2 信息提供方与审计方之间博弈
        2.5.2.3 信息提供方与监管方混合战略博弈
        2.5.2.4 信息提供方与投资者博弈
        2.5.2.5 对财务总监制和会计委派制的博弈分析与理性思考
        2.6 上市公司投资信息公布中的博弈
        2.7 内幕消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博弈
        2.7.1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
        2.7.1.1 内幕信息存在的必然性
        2.7.1.2 内幕信息的基本性质
        2.7.2 内幕消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博弈
        2.7.3 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问题
        2.7.4 内幕交易行为的危害
    第三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通道中的博弈
        3.1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博弈
        3.1.1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博弈
        3.1.1.1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的图形分析
        3.1.1.2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博弈
        3.2 证券市场信息传递中代理者与信息提供者串谋的信息博弈
        3.2.1 证券市场上串谋的信息特征
        3.2.2 信息论中申农的信息传递模型防止串谋思路的借鉴
        3.2.3 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的博弈机制设计的借鉴
        3.2.3.1 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的博弈的介绍
        3.2.3.2 我国证券市场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的实现状况分析
        3.3 证券交易中加工信息的博弈
        3.3.1 证券交易中信息欺诈博弈
        3.3.2 上市公司配股中的信息加工博弈
        3.4 中介机构与新闻媒体信息加工行为
        3.4.1 中介机构信息加工行为
        3.4.2 股市“黑嘴”
        3.4.3 新闻媒体的信息行为
    第四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反馈中的博弈
        4.1 股市变动中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反馈博弈
        4.2 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与散户跟风中的信息博弈
        4.2.1 完全信息条件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博弈与散户跟庄
        4.2.2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进出货的博弈
        4.2.3 中国股票市场“庄家”操纵股价与中小投资者间的博弈分析
        4.3 政府部门政策调整与投资者政策反映之间的博弈
        4.4 证券交易中机构监管者与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博弈
    第五章 证券市场信息运行循环过程中的博弈
        5.1 噪音信息的自我强化机制与博弈
        5.1.1 噪音信息及噪声交易理论
        5.1.2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噪声的来源和分类
        5.1.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运行循环过程中噪音累积和噪声交易过度的描述
        5.2 证券泡沫形成和膨胀过程中的博弈
        5.2.1 证券市场泡沫的分类与生成机理
        5.2.2 我国证券市场泡沫的类型和成因分析
        5.3 证券泡沫破裂的博弈结果
        5.3.1 复杂科学对证券市场信息虚拟特性与危机关系揭示的借鉴
        5.3.2 资本市场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5.3.3 股市泡沫破裂的影响与我国资本市场的潜在危机
        5.3.3.1 历史上各国及地区股市泡沫崩溃的数据
        5.3.3.2 股市泡沫破裂过程的三个阶段
        5.3.3.3 股灾与危机
        5.3.3.4 我国股市泡沫破裂的影响和潜在危机
下篇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过程的调整与信息监管的完善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条件的改善
        6.1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行为扭曲产生的条件
        6.1.1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的扭曲行为
        6.1.2 信息博弈行为扭曲产生的条件
        6.2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条件的形成机制
        6.2.1 国有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缺位”
        6.2.2 国有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6.2.3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6.2.4 证券市场的体制性缺陷
        6.2.5 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6.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条件形成机制的改造
        6.3.1 进一步明晰国有企业产权
        6.3.2 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6.3.3 证券市场制度的完善
    第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
        7.1 国外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争论与实践
        7.1.1 国外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争论
        7.1.2 各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演变的轨迹
        7.1.3 美、英、日、法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规范体系模式比较和借鉴
        7.1.4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性竞争规则”与“一体化规则”--证券市场国际化条件下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一体化
        7.2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7.2.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2.2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架的改进
        7.2.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改进
        7.2.4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的完善
        7.2.5 建立上市公司筹资结构信息披露制度
        7.2.6 建立上市公司资金运用合理性信息披露制度
        7.2.7 上市公司市场风险披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7.2.8 完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
        7.2.9 建立信息披露效果评价模型
    第八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的监管
        8.1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存在的缺陷
        8.1.1 监管目标的多元化
        8.1.2 多个监管主体之间的不协调以及监管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不协调
        8.1.3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制度的缺陷
        8.2 健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的组织结构
        8.2.1 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的完善及其功能定位的校正
        8.2.2 监管机构的再监管
        8.3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的制度与措施
        8.3.1 证券发行与上市的信息监管制度的完善
        8.3.2 证券交易中的信息监管制度
        8.3.3 监管机构信息公开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8.3.4 加强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的基本措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行为
        8.4 健全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的法律制度
        8.4.1 证券市场信息监管法律制度及其进一步完善
        8.4.2 健全民事赔偿制度
        8.4.3 建立证券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仲裁制
    第九章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完善
        9.1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学思考
        9.2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9.3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完善
        9.3.1 美国完善独立审计经验的借鉴
        9.3.2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完善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4)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群体满意度的理论模型
3 群体满意度的理论模型在MGDSS中的作用
4 基于MKM的MGDSS的基本结构与关键技术
    (1)市场营销问题处理系统
    (2)市场营销知识管理(MKM)
    (3)异构数据源与数据仓库系统的建立
    (4)数据挖掘工具、知识库、知识共享平台集成决策模块
    (5)模型库系统
    (6)浏览工具能够进行内外环境信息与知识的查询
    (7)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
    (8) MGDSS是一个复杂系统,要用复杂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5 结论

四、MGDSS博弈模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 卢秉福. 沈阳农业大学, 2008(01)
  • [2]产品定价与促销中的决策优化问题研究[D]. 杜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02)
  • [3]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D]. 张艳. 四川大学, 2003(02)
  • [4]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研究[J]. 夏火松. 管理科学, 2003(01)
  • [5]MGDSS博弈模型探讨[J]. 夏火松,蔡淑琴,石双元,张金隆. 中国管理科学, 2000(S1)
  • [6]MGDSS博弈模型探讨[A]. 夏火松,蔡淑琴,石双元,张金隆. 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 2000
  • [7]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物理结构与特点[J]. 夏火松.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0(01)

标签:;  ;  ;  ;  ;  

MGDSS博弈模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