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多靶注氮灭火灭火

综放工作面多靶注氮灭火灭火

一、综放工作面多目标注氮防灭火(论文文献综述)

徐中瑶[1](2021)在《注氮防灭火技术在黄白茨煤矿的实践与应用》文中提出针对黄白茨煤矿0021005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的事实,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井下注氮防灭火技术进行防灭火。阐述了注氮防灭火的工作原理,并对使用注氮防灭火技术的特点和工艺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分析认为注氮防灭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孔祥堂,王斌,郭琛,刘遵利[2](2020)在《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燃发火在煤矿火灾事故中占比高达85%,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综放工作面煤层厚、产量高、瓦斯释放量大,火灾隐患更为严重。针对厚煤层自燃发火及安全开采的保障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煤层自燃发火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和限制瓦斯涌出安全保障技术,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保障。

武文庆[3](2020)在《高阳煤矿综放面回收“三道线”防灭火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为有效解决汾西矿业集团高阳煤矿31108工作面回收期间的防灭火技术难题,在31108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研究和防灭火技术基础上,对停采面"垂直三带"进行了确定,划分出31108工作面回收期间的防灭火"三道线",根据"三道线"在自然发火过程中的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防灭火技术措施。结果表明,以"三道线"划分为依据的综放回收工作面防灭火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防灭火技术难题。

成利波[4](2019)在《易自燃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案例分析》文中提出易自燃特厚煤层的综放安全开采技术以煤层自然发火和工作面安全开采为技术难题,结合防灭火技术理论,参照相关学者现场运用实例,对朱仙庄、小康煤矿在特厚煤层自然发火与综放安全开采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合理采用多种煤层防灭火措施,对综放回采期间煤层的自然发火防治以及安全开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当下有类似地质条件的煤层安全开采问题总结出了解决方法,具有可行性高、安全性能强、效益显着等特点。

王甲伟[5](2017)在《陈家沟矿320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煤层自燃是由于煤体与氧气之间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开采煤层又为煤层采空区自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有效地控制采空区煤层自燃发生,杜绝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做出陈家沟煤矿320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技术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陈家沟煤矿320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为背景,通过煤样自然发火实验,测试出煤自燃发火天数及自燃特点。对煤自燃特性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出了不同浮煤厚度时的下限氧浓度与上限漏风强度,计算出不同漏风强度时的极限浮煤厚度。通过现场观测,得出工作面水平和垂直“三带”分布规律。利用用Fluent软件,针对3204数值模拟区域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空区氧浓度分布情况、氧浓度渗流速度和渗流方向,再计算出陈家沟煤矿3204采空区得极限浮煤厚度、下限氧浓度、极限浮煤厚度时的漏风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自然发火期这5个浮煤自燃参量,在此基础上根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判定条件,得出了 3204工作面中部距切眼26米至80米左右范围内,回风侧距切眼18米至110米左右范围内,进风测距切眼18米至65米范围内为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最佳推进速度不要小于每天3米。根据陈家沟煤矿3204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制定了 320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监测预报、预防与治理技术方案体系,实现了科学防火,做到了有的放矢,把有限的安全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了最大的安全效益。工作面于2014年10月26日正式回采,2015年5月3日回采完毕,3204工作面采出量为172.71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91.45%,未发生火灾,采用的防灭火措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李建伟[6](2017)在《西部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导气裂缝的时空演化机理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西部矿区浅埋深、薄基岩和厚煤层的赋存特点和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断裂裂缝贯通地表并导致地表漏风,并由此引起工作面通风紊乱、采空区CO浓度超限、存在遗煤自燃隐患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地质赋存及生产技术条件为背景,从覆岩结构运动与空气流动学的角度出发,综合采用现场实测、相似材料模拟、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现场工业性试验等研究方法,对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条件下覆岩失稳运动特征及断裂裂缝的动态分布与发展变化规律、覆岩导气裂缝的产生机理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导气裂缝影响下采空区流场及工作面漏风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基于覆岩导气裂缝控制的浅埋厚煤层开采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成果对于西部矿区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岩层控制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浅埋厚煤层开采工程地质条件,实测得出了不同埋深、覆盖层厚度条件下工作面地表采动裂缝时空分布规律、动态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及地表漏风强度、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分析归类了地表采动裂缝的类型及其对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影响。建立了覆岩承载关键层深梁结构力学模型,得出了深梁结构承载关键层初次破断和周期性破断的破断特征、失稳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覆岩贯通型地裂缝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承载关键层层位、基岩厚度、松散覆盖层厚度、工作面推进速度以及地表地形等对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失稳及断裂裂缝时空演化规律的影响,得出了覆岩断裂裂缝的动态时空演化特征、类型和分布范围。建立了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气裂缝空气流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覆岩导气裂缝的导气机理及导气特征,确定了覆岩导气裂缝的分布特征、导气条件,得出了基于覆岩导气裂缝等效缝宽的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气裂缝漏风流量q¢及平均漏风流速m¢的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相结合,得出了覆岩导气裂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覆岩导气裂缝的演化模型,为导气裂缝影响下采空区内漏风流场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导气裂缝控制的工作面安全生产保障条件,提出了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的技术途径。包括减缓覆岩导气裂缝内漏风流速的填平封堵技术,防止采空区覆岩导气裂缝漏风的工作面增压通风技术,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的浅埋厚煤层开采采空区注浆、注氮技术及保证工作面一定推进速度等。

张春[7](2013)在《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数值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综放开采方法的广泛应用,综放采场煤炭自燃已经成为矿井的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数值模拟分析是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在对综放采场煤炭自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数值模型构建的研究,并利用模型对综放采场煤炭自燃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基于遗煤厚度与冒落煤岩空隙率对综放采空区煤炭自燃影响的重要性,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遗煤厚度、冒落煤岩空隙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依据顶板压力与碎胀系数确定遗煤厚度及冒落煤岩空隙率的方法;并对受压遗煤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遗煤厚度对煤炭自燃的影响规律。由于综放采场极限平衡区顶煤也易发生自燃,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损伤力学理论及实验方法,对综放采场极限平衡区宽度及顶煤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极限平衡区宽度的确定方法及计算顶煤渗透率的经验公式。通过对综放采场煤炭自燃的渗流场、浓度场、温度场的特点分析,构建了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数值模型,并对具体条件下极限平衡区及采空区的煤炭自燃进行了模拟,通过对现场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构建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模型的正确性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所建数值模型对综放极限平衡区及采空区煤炭自燃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工作面供风量与顶煤升温时间及高温点位置、与采空区氧化带高度及宽度、与采空区高温点位置及遗煤升温时间的关系;耗氧速度与自然发火期的关系;综放采空区“三带”划分及温度场分布的特点。依据构建数值模型对九道岭矿E1S6综放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注氮防治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发挥采场煤炭自燃控制作用。最后,将防治措施在九道岭矿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证明了所构建综放采场煤炭自燃数值模型的实用性。

丁录仕[8](2012)在《注氮治理火区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煤矿氮气防灭火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制氮装备还是注氮工艺均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和防灭火实践经验,该项技术已成为矿井防灭火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配套技术仍落后于综采、综放开采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注浆等防灭火方法很难适应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维空间大和漏风大的特点,致使矿井因火灾而封闭工作面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要加强氮气防灭火技术推广,在应用技术方面改进和提高注氮工艺水平,加强与采煤工艺的互相配合,探索在不同条件下更好运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进一步提高采煤工作面的抗灾能力,减少事故发生。本文以同煤集团大斗沟矿81610工作面和同忻矿8101工作面自燃火灾和火区治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生产实践中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注氮前后火区的变化规律,获得一套可靠、有效的同类火区注氮治理的技术。结果表明:注氮参数的确定是重点;间歇注氮防火成败的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防火注氮时机,并严格按此注氮时机注氮;只有采取采空区深部注氮才能取得好的氮气防火效果。分析可知,合理的注氮措施的实施,对于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宫彪,陈岳振[9](2012)在《塔山矿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山矿8206工作面初采时出现自燃征兆问题,而停产需要寻找事故原因,并制定防灭火方案。停产期间,采取高温点直接治理和隐患点综合治理的综合防灭火措施,为复产提供安全保障。复产期间,为预防8206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又采取了"目标注氮法"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对安全高效回采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建海,周丹,李志丹[10](2010)在《综放工作面氮气防灭火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兰煤矿综放工作面所采的3#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因采空区垮落高度和空间体积较大,单靠注凝胶或灌浆难以有效控制火区。采取注氮防灭火可抑制煤炭的氧化自燃,利用抽放本煤层的废弃钻孔、采过的石门密闭及下隅角向采空区注氮,形成N2惰化带,可抑制采空区煤炭自燃,达到了防灭火的目的。

二、综放工作面多目标注氮防灭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放工作面多目标注氮防灭火(论文提纲范文)

(1)注氮防灭火技术在黄白茨煤矿的实践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1.1 矿井概况
    1.2 工作面概况
2 问题的提出
    2.1 问题的提出
    2.2 原因分析
3 注氮防灭火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3.1 注氮防灭火技术的工作原理
    3.2 注氮防灭火技术的应用
4 注氮防灭火效果分析
5 结论

(2)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自燃发火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煤自燃机理
    1.2 自燃影响因素
        ①上下顺槽易发火。
        ②上隅角易发火。
        ③局部冒顶、断层区域易自燃。
2 工作面综合安全保障措施
    2.1 联网监测
    2.2 采空区注氮
    2.3 控制漏风
    2.4 采空区埋管抽采
3 成效考察
4 结束语

(3)高阳煤矿综放面回收“三道线”防灭火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原则
3 采空区“垂直三带”的划分
4 综放回收工作面易自然发火地点“三道线”确定
5 综放回收工作面“三道线”防火技术
6 效果分析
7 结语

(4)易自燃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层自燃防灭火技术
    1.1 火区惰化技术
    1.2 控制漏风技术
    1.3 阻化技术
    1.4 综合防灭火技术
2 案例分析
    2.1 注浆、阻化剂技术在朱仙庄矿防灭火的应用
        (1)埋管注浆。
        (2)注凝胶。
        (3)封堵漏风通道。
        (4)注三相泡沫。
    2.2 S2W1综放面安全开采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1)充填注浆系统。
        (2)供水消火系统。
        (3)注氮系统。
3 结论

(5)陈家沟矿320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煤层自燃的危害
        1.1.2 3204 工作面基本情况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路线
2 综放面煤样自然发火实验
    2.1 试验装置
        2.1.1 炉体结构
        2.1.2 供风系统
    2.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2.2.1 实验条件
        2.2.2 实验过程
        2.2.3 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特性参数
    3.1 3204工作面煤自燃特点
    3.2 自燃特性参数
    3.3 煤自燃特性参数研究
        3.3.1 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参数研究
        3.3.2 自燃极限参数研究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综放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观测
    4.1 工作面通风方式
        4.1.1 通风路线
        4.1.2 风量计算
    4.2 采空区氧浓度及温度场观测确定水平“三带”范围
        4.2.1 测点布置
        4.2.2 工作面推进条件下的观测结果
        4.2.3 根据温度监测结果确定采空区水平“三带”
        4.2.4 根据氧浓度监测结果确定采空区水平“三带”
    4.3 采空区垂直“三带”分布
    4.4 本章小结
5 综放采空区自燃数值模拟
    5.1 采煤工艺
    5.2 陈家沟矿3204采空区氧浓度分布现场观测结果
    5.3 采空区自燃数值模型
        5.3.1 流场与氧气浓度场模型
        5.3.2 温度场数学模型
        5.3.3 数学模型重要参数
        5.3.4 采空区流场区域三维模型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 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断
        5.5.1 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依据
        5.5.2 陈家沟矿3204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依据
        5.5.3 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5.6 工作面最佳推进速度
    5.7 本章小结
6 综放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方案
    6.1 自燃发火监测预报方案
        6.1.1 瓦检员人工监测预报
        6.1.2 KJ95N束管监测系统监测
    6.2 采空区不同时期防火技术方案
        6.2.1 正常开采期间防火技术方案
        6.2.2 初采初放防火技术方案
        6.2.3 停采期间防火技术方案
        6.2.4 回撤期间及封闭后防火技术方案
    6.3 采空区灭火治理技术方案
        6.3.1 采空区灭火治理技术方案
        6.3.2 支架顶部灭火方案
        6.3.3 工作面应急灭火技术方案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西部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导气裂缝的时空演化机理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采动裂缝动态发育特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2.1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裂缝发育形态及尺度特征
    2.2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质赋存条件及地裂缝分布规律
    2.3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裂缝动态发育规律
    2.4 浅埋厚煤层工作面漏风特征及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失稳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机理
    3.1 浅埋厚煤层开采承载关键层赋存特征及其分类
    3.2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失稳特征及断裂裂缝分布
    3.3 深梁结构承载关键层破断特征及其极限跨厚比
    3.4 覆岩承载关键层稳定性及贯通型地裂缝形成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变形与断裂裂缝时空演化规律
    4.1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断裂裂缝产生机理及其时空演化规律
    4.2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断裂裂缝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气裂缝形成机理及时空演化规律
    5.1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气裂缝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5.2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气裂缝导气机理及导气特征
    5.3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气裂缝时空分布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覆岩导气裂缝控制的浅埋厚煤层安全开采保障技术
    6.1 导气裂缝影响下采空区漏风流场与自燃“三带”分布
    6.2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导气裂缝封堵与地表恢复
    6.3 工作面增压通风防止采空区覆岩导气裂缝漏风
    6.4 工作面采空区注浆、注氮预防遗煤自燃
    6.5 保证工作面推进速度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
    6.6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数值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炭自燃机理
        1.2.2 综放采场煤炭自燃特性
        1.2.3 煤炭自燃数学模型
        1.2.4 CFD技术在采场模拟中的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作面推进速度
        2.1.1 工作面推进速度与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关系
        2.1.2 工作面长度对其推进速度的影响
    2.2 遗煤厚度
        2.2.1 遗煤厚度与煤炭自燃的关系
        2.2.2 顶板压力对遗煤厚度的影响
        2.2.3 不同厚度受压遗煤自燃过程的实验研究
    2.3 采空区冒落煤岩空隙率
        2.3.1 冒落煤岩空隙率特性
        2.3.2 应力场的影响
    2.4 极限平衡区顶煤渗透性
        2.4.1 极限平衡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2.4.2 顶煤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数值模型构建
    3.1 模拟方法及软件选择
        3.1.1 模拟方法
        3.1.2 模拟软件的选择
        3.1.3 CFD求解过程
    3.2 煤炭自燃模拟的数学方程确定
        3.2.1 CFD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
        3.2.2 渗流场模拟方程的确定
        3.2.3 氧浓度场模拟方程的确定
        3.2.4 温度场模拟方程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综放采场煤炭自燃模型检验
    4.1 极限平衡区顶煤自燃模型检验
        4.1.1 顶煤自燃的数值模型
        4.1.2 顶煤自燃的模拟分析
        4.1.3 顶煤自燃的规律分析
    4.2 采空区自燃模型检验
        4.2.1 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数值模型
        4.2.2 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模拟及分析
        4.2.3 采空区“三带”划分模拟及分析
        4.2.4 采空区遗煤温度场发展过程模拟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九道岭矿E_1S_6综放面采空区自燃防治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5.1 矿井及E_1S_6工作面概况
        5.1.1 矿井概况
        5.1.2 E_1S_6工作面概况
    5.2 E_1S_6综放面采空区自燃数值模拟
        5.2.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5.2.2 采空区初始模拟结果及分析
    5.3 E_1S_6综放面采空区自燃防治措施的提出
        5.3.1 防治措施的选择
        5.3.2 注氮防治遗煤自燃的有效性分析
    5.4 注氮防治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
        5.4.1 遗煤自燃防治措施的实施
        5.4.2 注氮防灭火相关数据的监测
        5.4.3 注氮防治遗煤自燃的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8)注氮治理火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封闭区域注氮技术参数的确定
    1.1 氮气灭火工作氧浓度的计算
    1.2 最大允许漏风量
    1.3 推算火区漏风量
    1.4 最小注氮稀释时间计算
    1.5 火区最低稀释风量
    1.6 注氮强度与通风孔最大风量
    1.7 通风孔通风时间
    1.8 惰化环境氧浓度
    1.9 最小注氮持续时间
    1.1 0 间歇注氮时间
    1.1 1 火区漏风量的确定
2. 预防性注氮防火
    2.1 注氮防灭火的基本原则
    2.2 注氮防灭火的原理及特点
    2.3 选择注氮方式
    2.4 合理的注氮防火时机确定
3. 采空区深部注氮
    3.1 采空区深部注氮的必要性
    3.2 采空区深部注氮方法
    3.3 采空区深部注氮地点考察
    3.4 深部注氮防火效果考察
        3.4.1 缩小采空区氧化带范围
        3.4.2 防止了严重漏风采空区的浮煤自燃
        3.4.3 工作面氮气防火合理风量
4. 结论

(9)塔山矿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的概况
2 事故原因分析
3 工作面停采期间的防灭火治理
    3.1 高温点的直接治理
    3.2 隐患点的综合治理
4 工作面复产期间的防灭火治理
    4.1 目标注氮
    4.2 灌注MEA防灭火剂
    4.3 正常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5 结束语

(10)综放工作面氮气防灭火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氮气防灭火系统原理及特点
    1.1 氮气防灭火的特点
    1.2 N2纯度及惰化指标
        1) 氮气防火纯度:
        2) 采空区氧化带防火惰化指标:
2 防灭火措施
    2.1 采空区埋管注氮
    2.2 采空区目标钻孔注氮
    2.3 采后石门注氮
    2.4 辅助措施
    2.5 加强气体监测分析, 做到预测预报, 及时掌握采空区气体变化
3 效果检验
4 结语

四、综放工作面多目标注氮防灭火(论文参考文献)

  • [1]注氮防灭火技术在黄白茨煤矿的实践与应用[J]. 徐中瑶. 西部探矿工程, 2021(05)
  • [2]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综合安全保障技术研究[J]. 孔祥堂,王斌,郭琛,刘遵利.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23)
  • [3]高阳煤矿综放面回收“三道线”防灭火技术[J]. 武文庆. 山西焦煤科技, 2020(09)
  • [4]易自燃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案例分析[J]. 成利波. 能源与环保, 2019(11)
  • [5]陈家沟矿3204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技术研究[D]. 王甲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3)
  • [6]西部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导气裂缝的时空演化机理及控制研究[D]. 李建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1)
  • [7]综放采场煤炭自燃三维数值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12)
  • [8]注氮治理火区技术研究[J]. 丁录仕. 科技信息, 2012(28)
  • [9]塔山矿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与实践[J]. 宫彪,陈岳振. 山西煤炭, 2012(06)
  • [10]综放工作面氮气防灭火技术分析[J]. 刘建海,周丹,李志丹.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0(S1)

标签:;  ;  ;  

综放工作面多靶注氮灭火灭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