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农地制度创新

注重农地制度创新

一、聚焦农地制度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蔡羽田[1](2022)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与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与价值,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扶贫工作实效提供一定帮助。

历春萌,刘琳,孟远夺[2](2021)在《涿州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河北省涿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总结了涿州市农技推广的机构人员现状、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指出了涿州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推广方式方法、人员能力素质、机制体制构建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探讨了涿州市促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提供思路和方向。

吴万善[3](2021)在《秉承初心二十年 继往开来谱新篇》文中研究指明江苏省联社把握全国首家农信改革试点历史机遇,带领全省农信机构用亮眼实绩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江苏农信答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农信改革提供了"江苏样板"2001年9月1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一场引领全国农信的体制机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成立省联社,是江苏农信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健全行业治理、强化系统服务的关键举措。省联社成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

曹兴权,杨士民[4](2021)在《“区块链+类别股权”嵌入乡村振兴农地流转的思考》文中提出农地流转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要落实好中央的"三权分置"政策,需在农地流转实践中解决供、需双方面临的问题。土地供应方的农民面临着土地的权能冲突与集体行动困境的问题,而土地需求方的企业家则面临着优化营商环境下对诚信的诉求与智识被尊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体现为效率与公平的冲突。通过类别股权嵌入农地流转,可消除土地的权能冲突与满足对企业家智识的尊重,实现农民公平与企业家效率的平衡;应用区块链嵌入农地流转,可解决农民集体行动困境及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完善农村的社会信用状况。在制度设计上,建议创设农民优先股、集体优先股、特别表决权股等类别股权制度,满足农地流转的商业需求;建议以县政府为主体打造区块链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农地预流转程序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持与信用保障。

麦泽民[5](2021)在《优化农商行内控环境助力风险防控的策略探究》文中提出内控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内部治理机制、组织文化等三大要素构成。这就要求,在优化农商行内控环境时需在辩证视角下,以整体观对这三大要素实施整合,最终落地于助力对农商行的风险防控。具体的策略为,组建风控委员会辅助信贷项目审核、实施项目制管理下沉信贷资金监管、以信贷目标管理落实岗位主体责任、培育学习型文化提升员工综合素养。

何湘,孙勇,刘珍[6](2021)在《建功自贸港 打造机关党建“海南范例”——(第二届)省直机关“椰树杯”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大赛纪实》文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积极适应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新要求,联合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举办2021年(第二届)海南省直机关"椰树杯"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大赛,激励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省直机关服务水平、工作作风、工作业绩提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新本领、展现新作为、建功自贸港,涌现出大量生动鲜活的"海南范例"。

巩慧臻[7](2021)在《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及矫正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农地“三权分置”思想萌芽;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阐述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内容;2015年,十三五规划又对农地“三权分置”提出了整体性框架和战略部署;2018年,农地“三权分置”政策从法律层面予以确认。由此可见,自中央提出农地“三权分置”以来,政策逐步深入推进,政策绩效得到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特别是现阶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地“三权分置”作为重要的制度性供给和制度支撑,对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进入攻坚阶段,政策效果呈现递减效应,亟需关注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鉴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运用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主要表现的政策属性及决定政策属性的深层因素,进而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具体来讲,主要选取农村土地、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等概念以及现代产权理论、政策执行偏差的“模糊—冲突”模型等相关的理论基础,对“模糊—冲突”模型的政策属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偏离政策目标,产生偏差。例如,落实集体所有权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为“象征性执行+政治性执行”,稳定农户承包权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为“行政性执行+政治性执行”,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为“政治性执行+试验性执”,“三权”之间关系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为“试验性执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导致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例如,基层力量和权力的有限性导致落实集体所有权政策执行偏差;资源匮乏和刚性权力导致稳定农户承包权政策执行偏差;激励不足、情景缺乏变通,导致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执行偏差;情景模式发展僵化导致“三权”之间关系的政策执行偏差。根据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以下矫正措施: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策协调,突破制度性障碍;加大人、财、物等资源的“下沉”力度,破解现实实践困境;健全、完善相互协调的配套机制,发挥整体效应。

胡珊珊,晁娜[8](2020)在《农地抵押政策、资产流动性释放与农户农业创业决策——基于粤西地区187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文中研究说明构建农地抵押、资金流动性和农户农业创业的分析框架,以粤西地区1 876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进行运算,分析了农地抵押、资金流动性和农户农业创业决策之间的关系。共有11个指标通过了检验,包括农民特征中的受教育年限、农地抵押政策了解、农地抵押偏好,农户特征中的贷款经历、农地确权颁证、土地规模、亲友任职村干部等、亲友任职农信社等,社会特征中的利率水平、贷款难度、正规金融机构数量。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农地确权颁证进度、加强农地抵押政策宣传、聚焦农地抵押融资创业重点群体,通过农地抵押政策有效释放资产流动性,提高农户农业创业积极性。

李停[9](2020)在《农地金融创新、人地依附关系改变与城乡统筹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并不平衡,其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化发展态势。鉴于标准新古典经济理论、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在解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非均衡发展等现象时的无力,作者独辟蹊径,以消除人地依附关系为突破口,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次探讨农地金融创新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地依附是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农地金融创新是解决人地强依附关系的关键。模型演绎和经验验证都证实了农地金融创新可弱化人地依附关系,并有助于劳动力永久性迁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曹志立[10](2019)在《中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中的国家政策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国家公共政策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让国家政策能够为社会准确认知并有效接受。当政府的政策信念或政策背后所秉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社会民众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也需要同步提升。但现实中,政策过程中的这种理想状态常常较难实现。在新的政策安排与政策对象充分的认知和理解之间,总是存在着新旧政策之间难以弥合的“缝隙”、新旧政策转换给人们带来认知“断裂”的困境。那么,如何让相关政策主张为社会所认可并形成政策共识?对此,理性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存在并得以确立的基础是制度收益高于制度成本;政治学者则认为需要,有关国家政治制度的体系设计、基本价值和执政绩效等内容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平等投票、公开讨论和协商参与等基本过程。本文尝试通过引入政策叙事的概念对上述问题予以回应和解答,也即政策相关主体通过政策叙事来突破认知分歧并形成共识。政策叙事是在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当中,为了确保和维持政策得以顺畅实施,政策相关主体讲述的一系列故事或阐述行为。国家政策叙事就是包含国家意图的特定叙事形式,国家通过对特定政策内容的挑选和组织来界定政策问题、提出政策方案,并在这一过程中传递意义和价值。国家政策叙事能够在政策变迁过程中起到弥合由变革带来的“裂痕”与“不适”的作用,化解政策认知分歧并促成政策共识。一般地,政策叙事由故事背景(setting/context)、故事情节(plot)、故事角色(actor)、故事寓意(moral)和因果机制(causal mechanism)等要素构成,其中,故事角色和政策寓意是必不可少的。政策叙事具有意向性、语境性、隐蔽性、历史承接性、表意相对性。现实中,政策叙事有着多种形式,会通过多方面介入政策全过程当中。不同政策相关主体开展政策叙事的形式,包括了政策问题建构、社会媒体宣传、开展政策论证、影响政策执行和主导政策评估。现代国家的政策叙事,具有建构集体记忆、助推社会动员、凝聚政策认同和提升政府合法性的多种功能。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政策叙事,其实是指向了政策共识的一种过程,也即政策相关主体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在社会中促成关于政策信念的最大范围内共识。与传统有关政策共识实现路径的研究不同,政策叙事通过对事实认知、政策程序、价值意义和政策扩散的共识塑造,来促成行动共识、规则共识与价值共识三个层面的政策共识。政策共识下的政策叙事过程包含了:政策叙事主体在核心信念的基础上建立联盟并对外展开话语宣称,政策叙事联盟围绕政策核心议题建构叙事体系并进行彼此之间的叙事竞争,主流政策叙事赢得竞争之后促成政策共识。就政策变迁而言,透过对政策叙事的变化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变迁的基本内涵特征,如政策主体所倡导的价值意义和政策信念的变化,也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广的视角来观察政策变迁的外在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为政策相关主体所运用的叙事策略调整。政策变迁中,政策叙事结构包括了话语对象的选择、政策议题的构建、政策信念的生产与叙事策略的运用四个方面,政策叙事能够在促成社会共识的基础之上推动政策发展与变迁。当然,这一政策叙事结构框架,也适用于对国家政策叙事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历史研究文献和重要党政报刊资料进行梳理,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展现国家在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政策叙事调整。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集体化时期,国家建构起了农地产权“集体中心”的政策叙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农地产权结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了频繁调整,完成了由个人所有的”个体”农地产权格局向集体所有的“集体”农地产权格局转变。对此,从话语对象的选择、政策议题的构建、政策信念的生产与叙事策略的运用四个方面考察这一时期国家的政策叙事,可以看到,国家建构了农地产权“集体中心”政策叙事体系。其中,国家政策叙事选择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作为话语对象,分别赋予他们以“弱者”与“坏人”角色;政策议题集中在了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及其效益“释放”;政策信念方面则建立了关于农村土地的“集体产权”观念;叙事策略方面国家对农地产权的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进行了“成本-收益”计算与矛盾修饰。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时期,国家建构起了农地产权“市场中心”政策叙事体系。20世纪七十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分离农地产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但从2014年开始,国家提出要实现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对此,在政策变迁叙事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建立11个二级操作化定义。采用内容分析法,借用Nvivo11分析工具,对1979-2018年期间《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文本进行了等距抽样和内容分析,考察并呈现了“市场中心”的农地产权政策叙事体系的特征。结果显示,国家农地产权“市场中心”政策叙事中,话语对象聚焦于新兴农地经营主体;政策议题则呈现出农地产权权能多元化的特征;政策信念也开始更加注重“效率和权利”对于农地产权实践的重要意义;叙事策略也不再仅仅强调家庭生产,而是更加注重市场和民生取向。在不同农地产权改革的时期,国家政策叙事都为推动政策变迁、帮助并促进农民群体认知转变和稳定政策落实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农地产权政策叙事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变迁,国家政策叙事也在不同层面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与之保持同步。当发生重大制度变迁时,政策叙事就需要完成“系统性”转换,包括话语对象、政策议题、政策信念和叙事策略等;当不涉及到核心价值观或政策信念的根本变化时,政策叙事则一般会进行温和式的或渐进性调试。而且,不同政治体制下国家农地产权政策叙事的叙事风格、叙事内容等特征也有所差别。此外,政策叙事转换中的政策信念层次、前后政策叙事关系以及与当前法律制度关系,也会给政策变迁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不同农地产权叙事下,人们基本形成了与政策叙事特征相关的政策认知和行为选择。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但是其制度设计存在着不少模糊之处,也导致了人们认知上的分歧和实践方面偏差。对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中心”政策叙事,以此来纠正各类偏差和误区。创新之处体现在,拓宽我国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视阈、深化对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叙事认识与研究,为国家新一轮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叙事建议。

二、聚焦农地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焦农地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路径
    (一)拓展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渠道
        1.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主体合力互补
        2.联动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干部
    (二)严格规范扶贫管理程序
        1.精准聚焦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对象
        2.切实贯彻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管理措施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价值研究
    (一)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涿州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涿州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1.1 机构改革前后情况
    1.2 人员编制情况
    1.3 工作开展情况
2 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亟待创新
    2.2 基层农技人员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2.3 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意愿不强
3 农技推广服务面临的新形势
    3.1 迫切需要创新机制模式
    3.2 迫切需要转变理念
    3.3 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推广体系
4 对策探讨
    4.1 构建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
    4.2 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水平
    4.3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
    4.4 完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

(3)秉承初心二十年 继往开来谱新篇(论文提纲范文)

弹指二十年江苏农信迎来历史巨变
奋进江苏路奏响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开启新征程再谱农村金融的华彩乐章

(4)“区块链+类别股权”嵌入乡村振兴农地流转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地供应方的权能冲突与集体行动困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冲突
        1.土地的社保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冲突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冲突
    (二)农民集体行动困境
二、土地需求方的诚信诉求与智识尊重
    (一)农村社会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家对诚信的诉求
    (二)农村人才匮乏的瓶颈突破:企业家的智识尊重
三、农地流转中公平与效率价值冲突的思考
    (一)农民公平与企业家效率价值平衡的思考
        1.确保农地流转中农民公平的思考
        2.促进企业家效率实现的思考
    (二)农民效率与企业家公平价值平衡的思考
        1.农民效率价值实现之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思考
        2.企业家公平价值保障之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的思考
四、农民公平与企业家效率平衡的路径:类别股权的应用
    (一)类别股的概念、特征与优势
    (二)嵌入农地流转的类别股权制度建议
        1.农民优先股
        2.集体优先股
        3.特别表决权股:融入现代农业智识元素的制度创设
五、农民效率与企业家公平平衡的路径:区块链的应用
    (一)区块链的概念、特征及优势
    (二)区块链嵌入农地流转的制度路径
        1.构建农地流转的区块链信息管理系统
        2.构建农地预流转程序制度

(5)优化农商行内控环境助力风险防控的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相关研究述评
    1. 相关研究概述。
    2. 相关研究评析。
三、农商行信贷风险分析
    1. 信贷项目审核风险。
    2. 信贷资金管控风险。
    3. 信贷资金配置风险。
四、优化农商行内控环境的策略
    1. 组建风控委员会辅助信贷项目审核。
    2. 实施项目制管理下沉信贷资金监管。
    3. 以信贷目标管理落实岗位主体责任。
    4. 培育学习型文化提升员工综合素养。
五、结语

(6)建功自贸港 打造机关党建“海南范例”——(第二届)省直机关“椰树杯”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大赛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聚焦“三大元素”,同心协力办好大赛
筑牢战斗堡垒,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破解发展难题,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发挥党建引领,工作创优建功自贸港

(7)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及矫正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土地
        2.1.2 农地“三权分置”
        2.1.3 政策执行
        2.1.4 政策执行偏差
    2.2 理论基础
        2.2.1 现代产权理论
        2.2.2 政策执行偏差“模糊—冲突”模型
第3章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
    3.1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
        3.1.1 落实集体所有权
        3.1.2 稳定农户承包权
        3.1.3 放活土地经营权
    3.2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
        3.2.1 落实集体所有权的政策执行偏差:“象征性执行+政治性执行”
        3.2.2 稳定农户承包权的政策执行偏差:“行政性执行+政治性执行”
        3.2.3 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执行偏差:“政治性执行+试验性执行”
        3.2.4 “三权”之间关系的政策执行偏差:“试验性执行”
第4章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4.1 基层力量和权力的有限性导致落实集体所有权政策执行偏差
        4.1.1 地方联盟力量因认知、观念不一,容易产生分歧
        4.1.2 权力的有限性使政策执行趋于表面化,导致政策虚无主义
    4.2 资源匮乏和刚性权力导致稳定农户承包权政策执行偏差
        4.2.1 资源匮乏导致配置单薄,原有政策意蕴固化
        4.2.2 刚性权力导致负向激励,政策执行阻力大
    4.3 激励不足、情景缺乏变通,导致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执行偏差
        4.3.1 权力给予的有偿激励不足,导致路径依赖
        4.3.2 情景缺乏变通,政策执行环境复杂
    4.4 情景模式发展僵化导致“三权”之间关系的政策执行偏差
        4.4.1 参与者参与程度不深,导致缺乏发生质变的情景条件
        4.4.2 政策目标过多、不协调,导致政策功能超载
        4.4.3 相互协调的配套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政策执行受限
第5章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措施
    5.1 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5.1.1 加强理论研究,达成理论共识
        5.1.2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基层政府职能
    5.2 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策协调,突破制度性障碍
        5.2.1 实现立法与政策的衔接
        5.2.2 出台有关经营权抵押的专门性法规
        5.2.3 探索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路径
    5.3 加大人、财、物等资源的“下沉”力度,破解现实实践困境
        5.3.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支撑
        5.3.2 加快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纵深改革
        5.3.3 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5.4 健全、完善相互协调的配套机制,发挥整体效应
        5.4.1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4.2 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
        5.4.3 协同推进农地“三权分置”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5.4.4 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结语
附件1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调查问卷
附件2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8)农地抵押政策、资产流动性释放与农户农业创业决策——基于粤西地区187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来源、描述性统计与研究假设
    (一)数据来源
    (二)主要数据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假设
三、实证检验
    (一)模型选择
    (二)模型估计结果
    (三)通过检验变量的系数和P值解释
        1.受教育年限
        2.农地抵押政策了解
        3.农地抵押偏好
        4.贷款经历
        5.农地确权颁证
        6.土地规模
        7.亲友任职村干部
        8.亲友任职农信社
        9.利率水平
        1 0.贷款难度
        1 1.正规金融机构数量
    (四)通过检验变量的B值解释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1.加快农地确权颁证进度
        2.加强农地抵押政策宣传
        3.聚焦农地抵押融资创业的重点群体

(9)农地金融创新、人地依附关系改变与城乡统筹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背景与相关文献综述
二、我国人地依附关系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1.人地依附关系形成的历史原因
    2.人地依附关系形成的现实原因
三、农地金融创新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数理模型构建
    1.农地金融创新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机理
    2.农地金融创新对人地依附关系影响的模型构建
四、农地金融创新是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
    1.人地依附是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
    2.农地金融创新是破解人地依附关系症结的关键
五、替代指标选择与统计检验
    1.替代指标选择与数据源
    2.农地金融创新、人地依附与城乡统筹发展三者相关性的统计检验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1.走出因承载的生存保障功能而不能实施农地金融化的理论误区
    2.积极探索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退出机制,割断农民和土地间的“脐带”
    3.以农地金融创新为抓手,带动城乡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

(10)中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中的国家政策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已有文献述评
        (一)公共政策叙事研究
        (二)我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研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结构主义叙事分析法
        (三)基于QSR Nvivo11 工具的内容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五、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认识政策叙事:理论基础、内涵体系与现实功能
    一、政策叙事的理论基础
        (一)叙事的构成:传统结构主义视角
        (二)叙事的建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二、政策叙事的内涵体系
        (一)政策叙事的内涵
        (二)政策叙事的特征
        (三)政策叙事的形式
    三、政策叙事的现实功能
        (一)建构集体记忆
        (二)助推社会动员
        (三)凝聚政策认同
        (四)提升政府合法性
第二章 政策变迁中政策叙事的分析框架
    一、构筑政策共识:政策叙事的内在意蕴
        (一)传统的政策共识:议程控制与社会参与
        (二)政策叙事下的政策共识:意义生产与认知扩散
    二、政策共识下的政策叙事过程
        (一)政策叙事主体的联盟形成与话语宣称
        (二)政策核心议题的叙事建构与竞争
        (三)主流政策叙事下的共识形成
    三、政策变迁中的政策叙事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一)话语对象的选择
        (二)政策议题的构建
        (三)政策信念的生产
        (四)叙事策略的运用
第三章 从“个体”到“集体”:改革开放前国家农地产权的“集体中心”政策叙事
    一、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农地产权改革
    二、政策叙事中的话语对象选择: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一)“弱者”角色:农民阶级及其生存状态
        (二)“坏人”角色:地主阶级及其“联盟”
    三、政策叙事中的议题构建: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及其效益“释放”
        (一)是否需要建设:农业合作社优越性的论证
        (二)如何提高效益:加快迈进“高级社”和“人民公社”
    四、政策叙事中的信念生产:农村土地“集体产权”观念的建立
        (一)对落后生产关系的摒弃
        (二)“集体产权”信念的塑造
    五、政策叙事中的策略运用:“敌我”矛盾下的阶级斗争叙事
        (一)土地集体产权与私有制的“成本-收益”再计算
        (二)农业集体化中阶级斗争矛盾的再修饰
第四章 从“家庭”到“市场”:改革开放后国家农地产权的“市场中心”政策叙事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地产权改革
        (一)基本历程: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二)本章研究设计
    二、政策叙事中的话语对象选择:新型农地经营主体的兴起
        (一)新型家庭经营主体
        (二)新型农民合作社
    三、政策叙事中的议题构建:聚焦农地产权的多元权能
        (一)农地使用权方面
        (二)农地处分权和求偿权方面
    四、政策叙事中的信念生产:农地经营规模效率与权利平等保护
        (一)注重农地经营的规模效率
        (二)强调权利的平等保护
    五、政策叙事中的策略运用:“民生”取向的市场叙事
        (一)逐渐弱化的家庭生产叙事
        (二)适度强化的脱贫和城镇化叙事
第五章 中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与国家政策叙事转换
    一、我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国家政策叙事的同步与衔接
        (一)政策变迁下国家政策叙事表达的同步性
        (二)国家不同政策叙事的相互衔接
    二、国家农地产权多重叙事下的政策共识与行为选择
        (一)不同农地产权政策叙事下的政策认知和共识
        (二)不同农地产权政策叙事下的行为选择
    三、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叙事建议
        (一)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推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叙事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情况
后记

四、聚焦农地制度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技协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与价值[J]. 蔡羽田. 农业经济, 2022(01)
  • [2]涿州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 历春萌,刘琳,孟远夺. 中国农技推广, 2021(12)
  • [3]秉承初心二十年 继往开来谱新篇[J]. 吴万善. 中国农村金融, 2021(22)
  • [4]“区块链+类别股权”嵌入乡村振兴农地流转的思考[J]. 曹兴权,杨士民. 社会科学家, 2021(11)
  • [5]优化农商行内控环境助力风险防控的策略探究[J]. 麦泽民. 审计与理财, 2021(10)
  • [6]建功自贸港 打造机关党建“海南范例”——(第二届)省直机关“椰树杯”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优大赛纪实[J]. 何湘,孙勇,刘珍. 今日海南, 2021(10)
  • [7]农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及矫正 ——以山东省为例[D]. 巩慧臻.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8]农地抵押政策、资产流动性释放与农户农业创业决策——基于粤西地区187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J]. 胡珊珊,晁娜.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农地金融创新、人地依附关系改变与城乡统筹发展[J]. 李停. 农村经济, 2020(04)
  • [10]中国农地产权政策变迁中的国家政策叙事研究[D]. 曹志立. 吉林大学, 2019(10)

标签:;  ;  ;  ;  ;  

注重农地制度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