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与展望

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与展望

一、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分析及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杨毅[1](2021)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xMn1-xPO4/C溶剂热法制备及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橄榄石型LiMPO4(M=Fe、Mn等)正极材料凭借着其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循环寿命长,充放电平台稳定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大规模商业化的LiFe PO4材料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更高的LiMn PO4材料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橄榄石型LiMPO4固有的缺点,如电子电导率以及锂离子扩散速率低等因素,严重影响着材料的应用。本文使用溶剂热法对LiFexMn1-xPO4/C材料的制备进行研究,通过对反应溶剂、合成时间、合成温度以及添加剂等工艺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合XRD、SEM、FTIR、Raman、TG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随后将正极材料组装成为纽扣电池,测试分析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倍率性能以及充放电曲线等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制备不同Fe、Mn计量比的LiFexMn1-xPO4/C正极材料,研究Fe、Mn对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LiFe PO4/C、LiFe0.8Mn0.2PO4/C、LiFe0.5Mn0.5PO4/C、LiFe0.2Mn0.8PO4/C和LiMn PO4/C正极材料,在0.1 C下放电的能量密度分别为405.4 m Wh·g-1、454.9 m Wh·g-1、471.8 m Wh·g-1、396.6 m Wh·g-1和171.9 m Wh·g-1;在0.5 C倍率下循环15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2.1%、93.1%、94.7%、71.1%、65.6%。结果显示,材料中Mn的存在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增强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是大量Mn又会降低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速率,降低材料性能。综合而言,LiFe0.5Mn0.5PO4/C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使用乙二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LiFe0.5Mn0.5PO4正极材料,随后将材料和葡萄糖进行球磨、烧结,最终得到LiFe0.5Mn0.5PO4/C材料。研究不同配比的反应溶剂、合成时间、合成温度以及烧结温度等参数对材料的影响,以此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水和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1时,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均一、分散程度最好,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表现。在此溶剂中,180℃下反应18 h得到颗粒状LiFe0.5Mn0.5PO4正极材料,随后与葡萄糖球磨后在600℃下烧结4 h,得到颗粒状LiFe0.5Mn0.5PO4/C正极材料颗粒尺寸为50-100 nm,组装成为电池后在0.1 C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可达124.7 m Ah·g-1。在制取LiFe0.5Mn0.5PO4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总会有发生氧化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抗坏血酸、草酸、柠檬酸等作为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添加剂以避免氧化发生。实验结果表明,未使用抗氧化剂制备的LiFe0.5Mn0.5PO4/C正极材料在0.2 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79.5 m Ah·g-1,在经过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2%;而使用添加量为LiFe0.5Mn0.5PO4材料10%摩尔质量的抗坏血酸作为氧化剂的材料在0.2 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19 m Ah·g-1,经过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9%,高于添加草酸的92.4 m Ah·g-1(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1%)和柠檬酸的89.1 m Ah·g-1(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使用含有Ar-H2混合气体的纳米气泡水和乙二醇作为溶剂热反应溶剂,一方面纳米气泡水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减少材料在溶剂热反应过程中的氧化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纳米气泡水溶剂中大量的纳米气泡可以提供足够的比表面能,从而可以减少材料在合成过程中的团聚现象。所制备的材料在0.1 C下放电容量比未使用抗氧化剂的材料提高了42.9%,比使用抗坏血酸的材料容量提高了15%。

于博[2](2021)在《钼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越来越高的实际需求,如何提高锂基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稳定性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当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容量低、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差。而锂硫电池中严重的穿梭效应以及缓慢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限制着其实际应用。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论文以具有特殊电子能带结构的类铂钼基化合物和金属相钼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两类化合物所固有的高导电性及高电化学活性,通过结构调控与界面设计进一步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1)构筑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结构,促进电解液的渗透,提高锂离子的迁移率;(2)设计具有稳定结构的电极材料,增强循环稳定性;(3)利用具有高电导的石墨烯及碳纳米管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4)制备具有协同催化效应的极性纳米级活性物质,有效抑制穿梭效应的同时促进锂硫电池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此外,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原位实验揭示了电化学性能增强的机制,为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设计、构筑了类铂Mo2C量子点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及机理研究:(1)采用工业化的喷雾干燥法大规模制备出具有类金属导电性的Mo2C量子点锚定的碳纳米管导电网络(Mo2C@CNT),并研究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锂硫电池(Li-S)硫正极载体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Mo2C@CNT负极材料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高达1065 m Ah g-1,在1.6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近1000次后比容量无明显衰减,在16 A g-1大电流密度下也可实现稳定循环。原位拉曼光谱揭示了Mo2C@CNT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及机理;当其用于锂硫电池时,Mo2C@CNT/S(MCN/S)复合硫正极在0.2 C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303.3 m Ah g-1,且在1 C大倍率下仍可展现出超稳定的循环性能,循环1200圈后比容量衰减率仅为每循环0.019%。通过Li2S的成核实验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原位拉曼表征分析揭示了MCN/S优异性能的电化学机理。(2)在商业PP隔膜表面上构筑了原位生长Mo2C量子点的氮掺杂石墨烯纳米修饰层(MQD@NG),并开展了其对Li|Li对称电池、Li-S电池性能的改进及机理研究。研究表明:基于MQD@NG/PP隔膜的Li|Li对称电池在10 m A cm-2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600 h后仍可保持稳定的电压波动,未发生短路现象。石墨烯上生长的Mo2C晶体可增强石墨烯与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促进锂的均匀沉积;MQD@NG具有多孔的纳米结构、高导电性与强极性。多孔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高导电性有利于电子转移,强极性保障了其对多硫化锂的强化学吸附,从而高效的抑制穿梭效应。基于MQD@NG/PP隔膜的Li-S电池在0.2 C下具有1230m Ah g-1的高比容量和超过400次的稳定循环。2.设计、构筑了类铂MoP量子点修饰的三维多孔石墨烯(MPQ@G)作为硫载体,并研究了MPQ@G/S复合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反应过程。研究表明:MPQ@G/S正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在0.2 C下循环100圈后比容量仍高达1184.5 m Ah g-1,在1 C大倍率下循环600次后比容量无明显衰减。MPQ@G的三维多孔高导电石墨烯骨架不仅有利于电子转移,还有利于电解液渗透和离子扩散。MoP具有强极性和类金属的高导电性,类铂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催化特性。其可在化学吸附多硫化锂(Li PSs)的同时进行Li PSs的高效催化转换,有效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这些因素集成协同作用显着增强了MPQ@G/S的电化学性能。3.设计、构筑了金属相1T-MoS2纳米管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GMNT),并对GMNT/S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可以用于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高效制备。GMNT/S在0.2 C下循环200次后可逆比容量仍高达1219 m Ah g-1,1 C下比容量衰减率低至每圈0.039%。电化学性能提升的主要机制在于:金属相1T-MoS2纳米管和高导电石墨烯骨架有利于电子转移;吸附实验证实了强极性的1T-MoS2对Li PSs的强烈化学吸附,从而抑制Li PSs的穿梭效应;1T-MoS2的高比表面积与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其对长链Li PSs的高效催化转化,促进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增强电化学性能。4.设计、构筑了金属相1T′-MoTe2量子点修饰的三维石墨烯(MTQ@3DG),研究了MTQ@3DG/S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机理。研究表明:MTQ@3DG/S在0.2 C下比容量高达1310.1 m Ah g-1,并具有超稳定的循环性能。在1 C的大倍率下循环600圈对应的容量衰减率仅为每圈0.026%。MTQ@3DG/S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机理在于:金属相1T′-MoTe2量子点与三维石墨烯骨架的高导电性有利于电子转移,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渗透和锂离子扩散,1T′-MoTe2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长链Li PSs的高效催化转化,促进Li2S的成核。DFT理论计算表明1T′-MoTe2对Li PSs具有非常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和更低的控制步骤自由能势垒;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从实验上证实了MTQ@3DG对Li PSs穿梭效应的高效抑制;以上因素的协同相互作用有效增强了Li-S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任相宇[3](2021)在《采用低共熔溶剂从废旧钴酸锂中回收钴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电池消费大国,每年产生的废旧锂离子电池高达数亿只。因此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中,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是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关键环节。寻找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浸出剂,对废旧钴酸锂正极材料进行处理,回收有价稀缺金属钴,将有助于缓解钴资源的供需紧张状况。本论文尝试采用新型溶剂-低共熔溶剂从废旧钴酸锂中回收金属钴,基体研究如下:首先,采用响应曲面法对LiCoO2在Ch Cl-EG DES中的溶解量进行了研究,溶解量较大的较优的溶解条件为:温度160℃、时间35.87 h、搅拌速度500 r/min、LiCoO2粒度38μm。采用电喷雾质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溶解进入Ch Cl-EG DES中的钴存在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钴离子在Ch Cl-EG DES中的存在形式为[Co Cl4]2-。在测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对LiCoO2-ChCl-EG DES黏度及电导率的影响较为显着,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减小,电导率增大,两者呈反比例关系,而LiCoO2浓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其次,通过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随着温度、LiCoO2浓度的增加,起始还原电位将正移,有利于电沉积的进行。研究沉积电位对沉积产物的影响,当沉积电位为-1.1~-1.4 V时只可以沉积出金属钴,当沉积电位负于-2.2 V时可共沉积出钴和锂,通过控制沉积电位可以回收LiCoO2中的有价金属。同时研究了不同沉积电位、沉积温度以及LiCoO2浓度等条件对钴镀层形貌的影响,在沉淀电位为-1.3 V、沉积温度为120℃、LiCoO2浓度为2.0 g·L-1得到的镀层最佳。通过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表明,钴镀层在热处理前是无定形结构的。并且发现在Ch Cl-EG DES中添加H2C2O4·2H2O有助于LiCoO2在溶液中的溶解量得到提升,并且可以在槽电压为2.6~3.0 V电沉积出钴镀层。最后,采用共沉淀法回收LiCoO2中的有价金属钴,研究了LiCoO2在Ch Cl-H2C2O4·2H2O-LiCoO2 DES中的溶解量,在溶解时间为36 h,便可以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共沉淀实验研究,在沉淀温度为25℃下搅拌30 min得到Co C2O4·2H2O,钴的回收率最高。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煅烧实验,通过物相分析得知,煅烧温度为400℃下煅烧8 h得到的Co3O4,钴的回收率最高,在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上均是最佳的。在上述条件下钴的回收率为96.1%。

孙新华,侯雷,秦凯[4](2021)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市场分析》文中认为通过对未来5 a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数码电池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预测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26%以上,到2025年对应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需求量和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3.0万t和10.3万t。分析目前六氟磷酸锂产能情况和后期各生产企业扩产计划,预测六氟磷酸锂产能在2022年以前满足市场需求;若2025年以前各生产企业扩产到位,供需将会达到平衡,并且六氟磷酸锂价格趋于平稳,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预计其价格在8.5万元/t左右。

李磊,许燕[5](2020)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动力来源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主,其中正极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及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性能、成本等关键问题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佟颖[6](2020)在《电池用铝箔关键生产技术和市场前景》文中指出

刘爱兰[7](2020)在《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剧了传统能源的消耗,因而人类社会开始研究新型能源供给。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绿色环保而成为未来电源的理想选择,新能源产业的一大重要领域就是电池工业。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行业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其发展前景与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DL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并于2017年正式进入印度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市场,专注于两轮车和三轮车锂电池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现有的以零售商为主的营销战略无法帮助公司在印度市场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及增加印度市场的销售额,需要重新对印度市场锂电池管理系统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本文选择DL公司作为营销案例,通过详细分析企业现有的状况和营销现状来找到企业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两轮车锂电池管理系统在印度市场的销路,文中运用了宏观环境分析PEST理论,分析的印度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宏观环境,分析了行业发展态势和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分析了DL公司在竞争中具备的核心资源和发展能力,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同时搜索整理了行业的相关数据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从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策略(4P)方向入手,提出DL公司锂电池管理系统在印度市场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改善建议。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DL公司提升印度市场的销售业绩,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同行制定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启示。

王丽君[8](2020)在《H电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传统能源危机更加突出,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产业备受重视。相较传统电池而言,锂电池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无污染,且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充电快速等优势,已经成为绿色新能源产品的一种。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交通工具得到了快速发展,且伴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及储能应用的扩大,锂电池行业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大力支持,全球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锂电池已大量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等,全球锂电池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甚至公共建筑和家庭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投资进入该行业,加之现存锂电池制造企业,锂电池行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如何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使得企业可以在竞争中立足并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H电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战略管理与发展战略理论,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首先对H电源公司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结合对H电源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及其内部资源能力条件的梳理与分析,得出H电源公司在其外部环境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与自身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之后综合运用SWOT分析工具,得出H电源公司应选择以增长为主、扭转为辅的发展战略,其战略实施重点为扩大产能、增强技术研发、拓展市场、人才队伍建设;最后提出与之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H电源公司发展战略顺利落地实施。通过本文研究所形成的结论,提出H电源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期望H电源公司可以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期望对中小规模锂电池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及意义。

何钰彬[9](2020)在《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依靠互联网产生的硬件设备也应运而生,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消费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由于需求的大力带动,各种电子产品制造商及其上下游企业也随之发展,努力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丰富着供应市场。本文选取的A新能源公司就是以聚合物软包电池为主打产品,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龙头企业,与苹果、联想、华为、摩托罗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拥有稳固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本文聚焦A新能源公司在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推广中的战略目标和面临的挑战,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模型等方法工具对其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深入调研其营销策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市场营销STP理论和4P理论,制定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方案。本文的研究能为同类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借鉴和指导,有助于企业增加销售量,获得市场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一、阐述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二、介绍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三、分析了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环境;四、介绍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推广策略的现状与问题;五、针对聚合软包电池推广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营销推广策略优化;六、提供了市场推广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七、市场推广策略应用案例介绍;八、总结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周兴海[10](2020)在《多孔碳纤维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可穿戴电子器件和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快速发展,轻薄、便携和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LIBs)又一次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传统的碳材料,其较低的能量密度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续航时间。近年来,过渡金属化合物因其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极具研究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循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体积膨胀导致的容量快速衰减,严重制约了该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静电溶吹纺丝技术,通过多孔结构设计及功能性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掺杂等手段,构筑了性能优异的多孔碳纤维基LIBs负极材料,解决了碳基材料比容量低及过渡金属化合物体积膨胀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静电溶吹纺丝技术,并结合高温碳化工艺制备了轴向多通道的Mn S@CNF复合纳米纤维。系统研究了Mn SO4添加量和煅烧温度对纤维形貌和纤维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轴向多通道结构的成型机理。研究表明:Mn S@CNF5.8/900具有明显的轴向多通道结构、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分布的Mn S纳米颗粒。作为LIBs负极材料,其展示了高的比容量、极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2)基于静电溶吹纺丝技术,并结合高温碳化工艺制备了Fe7S8@MPCNF复合纳米纤维。系统研究了PTFE致孔剂含量对保护性多孔皮层厚度、纤维内部孔道结构及锂离子存储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Fe7S8@MPCNF-2纤维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适宜的皮层厚度和最优的多级孔结构。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圈循环,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546 m 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86%。(3)基于静电溶吹纺丝技术,通过控制不同的煅烧环境,制备了Mo S2、Mo O2和Mo N纳米颗粒嵌入外部皮层且内部交联的多孔碳纳米纤维。保护性皮层有效阻止了活性物质的脱落,并提供了较长的电子传输通路。内部交联的多孔结构有效地缩短锂离子传输路径,并提供活性物质体积膨胀的空间。作为LIBs负极材料,这3种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均展示了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4)基于静电溶吹纺丝技术制备了菱形十二面体纳米框架颗粒嵌入的Ni/Cox:y NFs@PCNF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Ni/Co比例对金属硫化物纳米框架颗粒形貌、尺寸及锂离子存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框架颗粒内部富含丰富的微孔结构。随着Co含量的增加,金属硫化物纳米框架颗粒尺寸逐渐减小,而比表面积和电导率逐渐增大。作为LIBs负极材料,Ni/Co1:2NFs@PCNF电极展示了最佳的比容量和满意的循环性能。

二、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分析及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分析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xMn1-xPO4/C溶剂热法制备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2.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2.3 电池材料相关参数的计算
    1.3 LiFe_xMn_(1-x)P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材料的纳米化
        1.3.2 材料的体相掺杂
        1.3.3 材料的表面包覆
        1.3.4 材料的晶面选控
        1.3.5 LiFe_xMn_(1-x)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及测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正极材料的制备
        2.2.1 溶剂热法制备LiFe_xMn_(1-x)PO_4
        2.2.2 LiFe_xMn_(1-x)PO_4/C材料的制备
    2.3 材料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3.4 拉曼光谱
        2.3.5 热重量分析
    2.4 纽扣电池的组装
        2.4.1 电极片的制备
        2.4.2 纽扣电池的组装
    2.5 电极材料的性能测试
        2.5.1 充放电性能测试
        2.5.2 循环伏安测试
        2.5.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第三章 Fe、Mn的不同计量比对LiFe_xMn_(1-x)P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LiFe_xMn_(1-x)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
        3.1.2 碳包覆LiFe_xMn_(1-x)PO_4/C正极材料的制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结构与微观形貌
        3.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磷酸铁锰锂的制备
    4.1 实验部分
        4.1.1 LiFe_(0.5)Mn_(0.5)PO_4材料的制备
        4.1.2 LiFe_(0.5)Mn_(0.5)PO_4/C材料的制备
    4.2 反应溶剂对材料的影响
    4.3 合成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4.3.1 结构与微观形貌
        4.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4.4 合成时间对材料的影响
        4.4.1 结构与微观形貌
        4.4.2 电化学性能测试
    4.5 烧结温度的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性能纳米磷酸铁锰锂的制备
    5.1 实验部分
        5.1.1 酸性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在材料合成中的使用
        5.1.2 纳米气泡水在材料合成中的使用
        5.1.3 LiFe_(0.5)Mn_(0.5)PO_4/C材料的制备
    5.2 不同抗氧化剂对材料的影响
        5.2.1 结构与形貌分析
        5.2.2 电化学性能的分析
    5.3 纳米气泡水的使用对材料的影响
        5.3.1 结构与微观形貌
        5.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钼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2.2 锂离子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插层型负极材料
        1.3.2 合金型负极
        1.3.3 转化型负极
    1.4 锂硫电池概述
        1.4.1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
        1.4.2 锂硫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
        1.5.1 构建新型复合正极材料
        1.5.2 多功能复合隔膜
    1.6 钼基化合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6.1 类铂钼基化合物电极材料
        1.6.2 金属相钼基硫族化合物电极材料
    1.7 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测试表征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3.5 拉曼光谱
        2.3.6 热重分析
        2.3.7 比表面积分析
    2.4 电池制备
        2.4.1 极片制备
        2.4.2 电池的组装
        2.4.3 Li_2S_6 对电池制备
        2.4.4 Li_2S成核电池制备
    2.5 电化学测试
        2.5.1 循环伏安测试
        2.5.2 电化学阻抗测试
第三章 类铂Mo_2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3.1 Mo_2C量子点@碳纳米管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3.1.1 引言
        3.1.2 Mo_2C量子点@碳纳米管的制备研究
        3.1.3 Mo_2C量子点@碳纳米管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3.1.4 本节小结
    3.2 Mo_2C量子点@碳纳米管的制备及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3.2.1 引言
        3.2.2 Mo_2C量子点@碳纳米管的制备研究
        3.2.3 Mo_2C量子点@碳纳米管的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3.2.4 本节小结
    3.3 Mo_2C量子点@石墨烯的制备及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3.3.1 引言
        3.3.2 Mo_2C量子点@石墨烯及其改性隔膜的制备研究
        3.3.3 Mo_2C量子点@石墨烯复合材料改性隔膜的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3.3.4 本节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类铂MoP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MoP量子点@石墨烯的制备研究
    4.3 MoP量子点@石墨烯的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属相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1T-MoS_2纳米管/石墨烯的制备研究
    5.3 1T-MoS_2纳米管/石墨烯的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属相MoTe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1T′-MoTe_2量子点@石墨烯的制备研究
    6.3 1T′-MoTe_2量子点@石墨烯的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采用低共熔溶剂从废旧钴酸锂中回收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概况
        1.2.1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类、产生及分布
        1.2.2 废旧钴酸锂的资源回收利用
        1.2.3 钴酸锂的回收现状
    1.3 锂、钴的概述
        1.3.1 锂、钴的性质
        1.3.2 锂、钴的应用
        1.3.3 锂、钴的产量及存在现状
    1.4 低共熔溶剂的概述
        1.4.1 低共熔溶剂的定义
        1.4.2 低共熔溶剂的性质
        1.4.3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2.2.1 ChCl-EG DES的制备
        2.2.2 ChCl-H_2C_2O_4·2H_2O DES的制备
        2.2.3 ChCl-EG-H_2C_2O_4·2H_2O DES的制备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溶解实验
        2.3.2 测定钴离子在低共熔溶剂中形成的配离子形式
        2.3.3 电化学测试方法
        2.3.4 电沉积实验
    2.4 样品分析测试
        2.4.1 X-射线衍射(XRD)
        2.4.2 X-荧光衍射(XRF)
        2.4.3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第三章 ChCl-EG DES对 LiCoO_2的溶解行为及性能研究
    3.1 ChCl-EG DES对 LiCoO_2的响应曲面优化实验
        3.1.1 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及结果
        3.1.2 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3.1.3 参数优化
    3.2 在ChCl-EG DES体系中钴离子的存在形式
        3.2.1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3.2.2 电喷雾质谱分析
        3.2.3 红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3.3 ChCl-EG-LiCoO_2 DES体系黏度的测定
        3.3.1 温度对Ch Cl-EG-LiCoO_2 DES体系黏度的影响
        3.3.2 LiCoO_2浓度对ChCl-EG-LiCoO_2 DES体系黏度的影响
    3.4 ChCl-EG-LiCoO_2 DES体系电导率的测定
        3.4.1 温度对ChCl-EG-LiCoO_2 DES体系电导率的影响
        3.4.2 LiCoO_2浓度对ChCl-EG-LiCoO_2 DES体系电导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hCl-EG-LiCoO_2 DES电沉积回收钴
    4.1 LiCoO_2在DES中的电化学研究
        4.1.1 LiCoO_2-ChCl-EG的循环伏安曲线
        4.1.2 LiCoO_2-ChCl-EG的阴极极化曲线
    4.2 不同沉积参数对钴镀层形貌的影响
        4.2.1 沉积电位对钴形貌的影响
        4.2.2 沉积温度对钴形貌的影响
        4.2.3 LiCoO_2浓度对钴形貌的影响
    4.3 添加H_2C_2O_4·2H_2O对钴镀层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hCl-H_2C_2O_4·2H_2O DES从LiCoO_2中回收钴的研究
    5.1 LiCoO_2在ChCl-H_2C_2O_4·2H_2O体系中的溶解行为
    5.2 溶解共沉淀法回收LiCoO_2中的Co
    5.3 工艺条件对钴回收率及二水合草酸钴形貌的影响
        5.3.1 温度对沉淀物的影响
        5.3.2 陈化时间对沉淀物的影响
        5.3.3 超声对沉淀物的影响
    5.4 煅烧二水合草酸钴制备四氧化三钴的研究
        5.4.1 煅烧温度对四氧化三钴的影响
        5.4.2 煅烧时间对四氧化三钴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和奖励

(4)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情况
    1.1 动力电池
        1.1.1 新能源汽车
        1.1.2 电动船舶
    1.2 储能行业
    1.3 3C(数码)电池产业
    1.4 未来5 a锂离子电池市场
2 六氟磷酸锂需求量分析预测
3 六氟磷酸锂产能分析
4 六氟磷酸锂价格分析
5 六氟磷酸锂后期市场趋势
    5.1 六氟磷酸锂后期产能趋势
    5.2 六氟磷酸锂后期价格趋势
6 结论

(5)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介绍及发展现状
2 锂电池钴酸锂材料
    2.1 锂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特点
    2.2 锂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3 锂电池三元材料
    3.1 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特点
    3.2 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4 锂电池锰酸锂材料
    4.1 锂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性能特点
    4.2 锂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5 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
    5.1 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特点
    5.2 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流制备方法对比
7 锂离子正极材料市场分析
8 结语

(7)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
        1.2.1 国外文献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2.1 DL公司简介
        2.1.1 公司概况
        2.1.2 公司组织架构
        2.1.3 海外业务概况
    2.2 营销现状
        2.2.1 STP营销战略现状
        2.2.2 4P营销策略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态势及竞争对手分析
        3.1.3 锂电池管理系统印度市场分析
    3.2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3.2.1 内部资源
        3.2.2 企业的发展能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L公司海外市场营销问题分析
    4.1 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1 市场细分不够充分
        4.1.2 目标市场狭窄
    4.2 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线不够全面
        4.2.2 价格策略过于单一
        4.2.3 渠道策略单一
        4.2.4 促销渠道不够专业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
    5.1 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充分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扩大
        5.1.3 市场定位差异化
    5.2 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2.1 构建丰富产品线
        5.2.2 制定灵活价格策略
        5.2.3 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5.2.4 促销渠道专业化,多元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H电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基础理论及分析工具
        1.2.1 相关基础理论
        1.2.2 战略分析工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H电源公司发展现状评述
    2.1 H电源公司概况
    2.2 H电源公司发展历程
        2.2.1 新设初创期(2009年-2011年)
        2.2.2 稳定发展期(2012年-2016年)
        2.2.3 业务调整整合期(2017年至今)
    2.3 H电源公司发展现状
        2.3.1 公司业务构成
        2.3.2 公司产品市场
        2.3.3 公司经营情况
        2.3.4 公司组织结构
    2.4 H电源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H电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特征分析
        3.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3 机会与威胁分析
        3.3.1 机会分析
        3.3.2 威胁分析
第四章 H电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资源条件分析
        4.1.1 人力资源分析
        4.1.2 技术资源分析
        4.1.3 组织资源分析
        4.1.4 品牌资源分析
    4.2 能力条件分析
        4.2.1 管理能力分析
        4.2.2 研发能力分析
        4.2.3 生产制造能力分析
        4.2.4 市场开拓能力分析
    4.3 优势与劣势分析
        4.3.1 企业优势分析
        4.3.2 企业劣势分析
第五章 H电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2 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5.3 公司发展战略重点
        5.3.1 扩大产能,规模化生产
        5.3.2 增加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进步
        5.3.3 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5.3.4 培养引进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章 H电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6.1 提升营运管理效率
    6.2 完善企业管控体系
    6.3 提升产品质量
    6.4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
    6.5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PEST分析模型
    2.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3 SWOT分析模型
    2.4 STP理论
    2.5 4P理论
第三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环境分析
    3.1 基于PEST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2 替代品的威胁
        3.2.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2.4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3.2.5 同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3.3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营销渠道分析
        3.3.2 人力资源分析
        3.3.3 财力资源分析
        3.3.4 技术资源分析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第四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4.1 A新能源公司概况
    4.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现状
        4.2.1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推广目标
        4.2.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推广策略
    4.3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优化
    5.1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目标市场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新策略制定
        5.2.1 产品策略
        5.2.2 定价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六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人员配置
    6.2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6.3 优化客户关系管理
    6.4 提高营销执行效率
第七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策略应用案例
    7.1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营销推广
    7.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营销推广
    7.3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在智能穿戴产品市场的营销推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多孔碳纤维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2.3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1.3.1 碳基负极材料
        1.3.2 锡基和硅基负极材料
        1.3.3 过渡金属化合物负极材料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1.5 静电纺丝工艺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5.1 静电纺丝工艺原理和应用
        1.5.2 静电纺丝制备碳纤维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5.3 静电纺丝缺点及改进方法
    1.6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轴向多通道MnS@CNF纤维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轴向多通道MnS@CNF纳米纤维的制备
        2.2.4 纽扣电池组装
    2.3 测试与表征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3 N_2吸脱附测试(BET)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5 X射线衍射测试(XRD)
        2.3.6 拉曼光谱测试(Raman)
        2.3.7 粉末电导率测试
        2.3.8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轴向多通道MnS@CNF纤维形貌和结构分析
        2.4.2 轴向多通道结构成形机理分析
        2.4.3 轴向多通道MnS@CNF_(5.8/900) 纤维XPS分析
        2.4.4 轴向多通道MnS@CNF纤维BET分析
        2.4.5 轴向多通道MnS@CNF纤维XRD和 Raman分析
        2.4.6 自支撑轴向多通道MnS@CNF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硫化物嵌入多孔碳纤维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Fe_7S_8@MPCNF纤维的制备
        3.2.3 纽扣电池的组装
    3.3 测试与表征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3.3.3 电导率测试
        3.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3.6 拉曼光谱测试(Raman)
        3.3.7 X射线衍射测试(XRD)
        3.3.8 电化学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e_7S_8@MPCNF纤维形貌和结构分析
        3.4.2 Fe_7S_8@MPCNF纤维XRD和 XPS分析
        3.4.3 Fe_7S_8@MPCNF纤维Raman和电导率分析
        3.4.4 Fe_7S_8@MPCNF纤维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3.4.5 Co_9S_8@MPCNF和 Ni_9S_8@MPCNF纤维形貌和结构分析
        3.4.6 Fe_7S_8@MPCNF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3.4.7 Fe_7S_8@MPCNF电极锂离子存储机理分析
        3.4.8 Co_9S_8@MPCNF和 Ni_9S_8@MPCNF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钼基化合物嵌入多孔碳纤维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试剂
        4.2.2 MoX_n@MPCNF纤维的制备
        4.2.3 纽扣电池的组装
    4.3 测试与表征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4.3.3 电导率测试
        4.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4.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6 拉曼光谱测试(Raman)
        4.3.7 X射线衍射测试(XRD)
        4.3.8 电化学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MoX_n@MPCNF纤维形貌和结构分析
        4.4.2 MoX_n@MPCNF纤维电导率和拉曼分析
        4.4.3 MoX_n@MPCNF纤维BET分析
        4.4.4 MoX_n@MPCNF纤维XRD分析
        4.4.5 MoX_n@MPCNF纤维XPS分析
        4.4.6 MoX_n@MPCNF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属硫化物纳米框架嵌入多孔碳纤维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及试剂
        5.2.2 Ni/Co_(x:yNFs)@PCNF纤维的制备
        5.2.3 纽扣电池的组装
    5.3 测试与表征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5.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5.3.3 电导率测试
        5.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5.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5.3.6 拉曼光谱测试(Raman)
        5.3.7 X射线衍射测试(XRD)
        5.3.8 电化学性能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Ni/Co_(x:yNFs)@PCNF纤维形貌和结构分析
        5.4.2 Ni/Co_(x:yNFs)@PCNF纤维XRD分析
        5.4.3 Ni/Co_(x:yNFs)@PCNF纤维XPS分析
        5.4.4 Ni/Co_(x:yNFs)@PCNF纤维拉曼和电导率分析
        5.4.5 Ni/Co_(x:yNFs)@PCNF纤维BET分析
        5.4.6 Ni/Co_(x:yNFs)@PCNF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分析及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xMn1-xPO4/C溶剂热法制备及改性研究[D]. 杨毅. 广西大学, 2021(12)
  • [2]钼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 于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采用低共熔溶剂从废旧钴酸锂中回收钴的研究[D]. 任相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市场分析[J]. 孙新华,侯雷,秦凯. 无机盐工业, 2021(03)
  • [5]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李磊,许燕. 中国锰业, 2020(05)
  • [6]电池用铝箔关键生产技术和市场前景[A]. 佟颖. 2020年中国铝加工产业年度大会论文集(上册), 2020
  • [7]DL公司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研究[D]. 刘爱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H电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丽君.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9]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何钰彬.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8)
  • [10]多孔碳纤维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D]. 周兴海.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