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中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的影响

必中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的影响

一、痹肿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梁清华,郭亚静,熊新贵,吴丹,祝浩[1](2013)在《痹肿消汤及湿热毒淤各拆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IL-1和TNF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湿热毒淤各方面研究痹肿消汤及拆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IL-1和TNF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简称全方组)及清热解毒中药干预组(简称拆方1组)、祛湿中药干预组(简称拆方2组)、活血中药干预组(简称拆方3组)。除正常组之外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痹肿消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因子ⅠL-1和TNF的水平。结果:造模21d后,模型组、痹肿消汤组、拆方1、拆方2组、拆方3组大鼠TNF和IL-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TNF和IL-1水平明显高于全方组及拆方1组、拆方2组、拆方3组(P<0.01);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TNF和IL-1水平逐渐升高,痹肿消汤组及各拆方组则逐渐降低。而全方组TNF和IL-1水平低于各拆方组(P<0.05)。其中全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拆方3组作用依次减弱。结论:痹肿消汤及拆方在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和TNF的水平。

梁清华,徐则林,熊新贵,陈疆,郭亚静,肖玉美[2](2013)在《痹肿消汤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ERK1/2、ERK5表达及其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痹肿消汤按湿、热、毒、瘀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表达的影响,从湿、热、毒、瘀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的CIA模型,并设立正常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同步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清热解毒组(拆方1组)、祛湿组(拆方2组)、活血组(拆方3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ERK1/2、ERK5的磷酸化水平,运用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造模14、21、28d后,模型组滑膜ERK1/2、ERK5表达逐渐呈递增趋势(P<0.05)。痹肿消汤组及拆方各组治疗后,ERK1/2、ERK5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其中拆方2组ERK1/2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1组、拆方3组更明显,而拆方1组ERK5表达的下降幅度比其余拆方组更显着(P<0.05)。结论:在RA病变过程中,ERK1/2、ERK5与RA滑膜病变密切相关;痹肿消汤组、拆方各组均能抑制ERK1/2、ERK5蛋白激酶的激活。其中祛湿组尤能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清热解毒组尤能抑制ERK5信号通路的活化。提示拆方各组都有阻抑关节滑膜增殖和骨质侵蚀的作用。但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祛瘀各治法对通路调节作用优势有不同,提示用中医药治病,也有其特有的效应靶位。

刘丽敏,马武开[3](2012)在《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RA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②滑膜充血水肿肥厚增生;③滑膜新生血管大量形成,继而血管翳形成破坏骨质,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1]。因此滑膜损害是RA患者关节损害的关键,对滑膜的保护也应是治疗RA的关键。从中医角度来看,RA是以关节和关节周

刘春芳[4](2012)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并侵蚀软骨、最终导致骨与关节破坏为特征的世界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世界约0.5-1%、我国约0.32-0.36%,致残率也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疗法。已知新生血管形成伴随着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是RA血管翳形成及关节破坏的基础。临床研究发现RA关节内新生血管增生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滑膜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成正相关,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可以缓解RA的病情。因此,延缓甚至阻断RA病人的滑膜血管新生已成为当前国际RA治疗的有效策略之一。RA既属中医的痹症范畴,也属中医的络病范畴,其病机与络脉痹阻相关,为“毒损肢节络脉、络道亢变、络脉虚滞”,这与RA的“滑膜炎症-血管新生-损伤”的现代病机特点相似。现代研究认为RA络病的实质与滑膜血管新生有关。中医临床研究显示,具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虫类搜风等“通络开痹”功效的中药具有较好的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提示从中药宝库中开发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抗风湿改善病情药物(DMARDs)的可能。然而目前国内外均未建立适合中药整体作用特点的抗RA滑膜血管新生药效机理评价方法,严重影响了具有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的中药新药的研发,使其国际化进程受到限制。因此,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医药的抗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效学评价方法是当前中医药治疗RA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针对RA的病因病机特点以及滑膜血管形成的病理机制,从RA单纯疾病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RA病证结合模型(风寒湿证和风湿热证)、细胞模型等方面,通过药效评价、机理探讨、检测分析,构建了抗RA滑膜血管新生的中药药效评价模型。并选择雷公藤甲素、通络开痹中药复方(清络饮和温络饮)和抗RA寒证经典方剂(乌头汤)作为干预,较好地探索了所建立的药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本研究所建立的抗RA滑膜血管新生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和模式,为其他同类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的构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中药药效评价是中药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方法还有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没有建立SCID-HuRAg嵌合体等可供动态观察滑膜血管新生过程的整体动物模型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和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HFLS)共培育诱导滑膜血管生成过程的体外细胞模型。另外,所建立病证结合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如风寒湿或风湿热等刺激因素的诱导能否直接导致与临床RA风寒湿证或风湿热证相同病理变化的产生等等,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中药整体调节作用与现代的组学、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的系统特性相似,下一步可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抗RA滑膜血管新生中药药效评价模型建立本研究中,我们分别采用CIA敏感品系DA大鼠和非敏感品系SD大鼠成功复制了能反映RA临床症状和滑膜血管新生病变的CIA,其中采用DA大鼠的造模成功率100%,SD大鼠的造模成功率87.5%,但与SD大鼠相比,DA大鼠价格昂贵来源极少,故价廉易得的SD大鼠能大大降低抗RA新药研发的成本,同样适合于抗RA的药物活性筛选,而且更适合于大规模的复制。方证对应是中药发挥疗效前提,需要采用中医证的模型才能较好地评价中药疗效。本研究在RA单纯疾病模型CIA的基础上,给予动物一定的风寒湿或风湿热条件干预,模拟中医临床“风、寒、热、湿”等多种病因夹杂致病特点和“毒损络脉”的病机特点,分别制作出RA的寒(风湿)证与热(风湿)证模型,并根据中医动物模型拟临床主观症状客观化的研究思路,从关节表面温度、关节疼痛阈值、关节表面血流速度、全血粘度等这些符合中医证型临床客观指标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建立针对模型寒热证候特点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模拟病因制作的RA寒(风湿)证与热(风湿)证动物模型,既有明显的寒/热证症状,又有明显的RA特征。针对滑膜血管形成的病理机制,我们建立了抗RA滑膜血管新生的体内体外活性筛选模型,以便从深层次阐明药物的作用靶点。包括: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管腔形成实验,RA-HFL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实验;体内单纯血管生成模型——小鼠基质胶栓实验。其中,RA-HFLS携带RA滑膜炎症反应特有的遗传信息,结合HUVEC能反映RA炎症反应对血管新生的影响。2抗RA滑膜血管新生药效评价指标建立从关节红肿、畸形等临床症状观察、临床积分、发病率、肿胀度、首次发病时间、关节滑膜组织炎性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以及由其介导的关节损伤程度(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技术)等方面评价RA药效;通过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情况(常规病理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免疫组化技术)和基质胶子中血管生成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血管新生病变程度,从而建立抗RA滑膜血管新生药效评价指标体。3基于血管形成过程的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机理评价指标建立针对滑膜血管形成的复杂过程和调控机制,观察了体外培养的HUVEC和RA-HFL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管腔形成能力,同时观察了体外和/或体内血管新生的调控通路VEGF/VEGFR和Ang/Tie2及炎症相关调控因子表达情况,从而构建抗RA滑膜血管新生的药物作用机理评价指标。4抗RA滑膜血管新生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的验证以传统抗RA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为验证对象,通过CIA大鼠关节炎红肿症状表现、临床积分和发病率以及病理学检查考察对RA的疗效,采用组织病理学HE染色和CD31特染方法考察对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并通过考察体外HUVEC和RA-HFL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管腔形成能力及血管新生调控通路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机理探讨,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具有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通过雷公藤甲素比较全面的验证,证明了所建立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从RA“络病”与血管增生的关系入手,通过具有“通络”作用的寒、温属性不同的复方清络饮、温络饮对大鼠CIA、小鼠基质胶栓模型和体外RA-HFLS和HUVEC实验及相关药效和机理评价指标的验证,结果显示清络饮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温络饮,初步提示CIA可能具有RA脉络瘀阻证的生物学表征,可能更适合于具有中医治则治法的寒性中药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发挥疗效的前提。以CIA疾病模型为对照,通过抗RA寒痹证经典方剂乌头汤对RA寒(风湿)证的“对证”和RA热(风湿)证的“不对证”的验证,考察所建RA寒(风湿)证和热(风湿)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乌头汤治疗RA寒(风湿)证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CIA,对热(风湿)证模型没有明显作用,初步提示RA寒(风湿)证模型可能一定程度地反映RA寒证证候特征,适合于具有明显热性中药的研究。结合乌头汤对RA寒(风湿)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对热(风湿)证的无效结果,提示中医“疗寒以热”的合理性。本研究的创新点1.从滑膜血管新生环节切入研究抗RA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学,具有较新的研究理念和较高的国际认可度,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2.采用体内和体外、局部和系统、形态和功能、药效和机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相关药效评价方法较符合中药的整体作用特点。3.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针对具有典型中医证候及明显寒热药性的复方药物药效评价的理想方法,虽受到证候动物模型成熟度的限制,但本研究尝试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及验证研究,能为中药药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4.本研究分别采用传统抗RA中药有效成分、体现中医治则治法的复方以及具有明显药性偏属的经方对所建立评价方法进行多层此、多环节、多角度的验证研究,设计较合理,思路有创新。

徐则林,熊新贵,陈疆,梁清华,郭亚静,肖玉美[5](2012)在《痹肿消汤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ERK1/2、ERK5表达及其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痹肿消汤按湿、热、毒、瘀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表达的影响,从湿、热、毒、瘀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并设立正常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同步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清热解毒组(拆方Ⅰ组)、祛湿组(拆方Ⅱ组)、活血组(拆方Ⅲ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ERK1/2、ERK5的磷酸化水平,运用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4d后,模型组滑膜ERK1/2、ERK5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免疫时间延长,模型组ERK1/2、ERK5表达于21、28d呈递增趋势(P<0.05),28d达到最高。4用药组治疗后,ERK1/2、ERK5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在21、28d水平,表达呈递减趋势(P<0.05)。痹肿消汤组的ERK1/2、ERK5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比拆方3组更低,拆方Ⅱ组的ERK1/2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I组、拆方Ⅲ组更明显(P<0.05)。而拆方I组的ERK5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Ⅱ组、拆方Ⅲ组更显着(P<0.05)。结论:拆方各组可有效地抑制ERK1/2、ERK5转导通路的活化,达到阻抑关节滑膜增殖、骨质侵蚀的作用。但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祛瘀各治法对上述通路调节作用优势有不同。

郭亚静,陈疆,熊新贵,吴丹,祝浩[6](2012)在《痹肿消汤及湿热毒淤各拆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IL-1和TNF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湿热毒淤各方面研究痹肿消汤及拆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IL-1和TNF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简称全方组)及清热解毒中药干预组(简称拆方1组)、祛湿中药干预组(简称拆方2组)、活血中药干预组(简称拆方3组)。除正常组之外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牛II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痹肿消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因子IL-1和TNF的水平。结果造模21 d后,模型组、痹肿消汤组、拆方1、拆方2组、拆方3组大鼠TNF和IL-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TNF和IL-1水平明显高于全方组及拆方1组、拆方2组、拆方3组(P<0.01);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TNF和IL-1水平逐渐升高,痹肿消汤组及各拆方组则逐渐降低。而全方组TNF和IL-1水平低于各拆方组(P<0.05)。其中全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拆方3组作用依次减弱。结论痹肿消汤及拆方在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和TNF的水平。

徐则林,梁清华,陈疆,熊新贵,郭亚静,肖玉美[7](2011)在《痹肿消汤干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的表达》文中指出背景:滑膜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中药复方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细胞信号转导水平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用痹肿消汤药液3.0~3.5mL灌胃,1次/d,连续14d。检测造模后第14,21,28天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的磷酸化表达随时间而增加(P<0.05)。痹肿消汤治疗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磷酸化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提示痹肿消汤能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蛋白激酶的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5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这可能是其阻抑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异常增殖、关节骨质侵蚀的重要机制之一。

寻晓庆[8](2010)在《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实验测定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中RhoA的表达,观察痹肿消汤对CIA大鼠滑膜和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该方抑制RA骨质侵蚀的作用机理,为痹肿消汤治疗R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牛Ⅱ型胶原(bovine II collgen, BIIC)混合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皮下注射大鼠复制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痹肿消汤组(n=15,简称治疗组),灌服BZXD,另一组为CIA模型组(n=15,简称模型组),灌服等剂量双蒸水。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n=15)大鼠每日灌服等剂量双蒸水。2、观察三组大鼠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积分、足爪肿胀度、病理形态学改变。在免疫后第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分别记录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每周测体重及足爪肿胀程度;在免疫后第30天、45天分批处死大鼠,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踝关节病理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治疗组及正常组在不同时间点RhoA在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滑膜中RhoA的灰度值,利用spssll.0统计软件包比较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1.CIA模型复制:采用BIIC混合CFA皮下注射SD大鼠成功复制CIA模型,成功率达90.0%。(1)一般情况观察:模型组大鼠精神欠佳,饮食减少,平均体重较治疗组轻(P<0.05),体毛欠光泽,后期可见毛发枯燥,治疗组未见以上情况。模型组大鼠于免疫后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体重增长较正常组减轻(P<0.05),第1周和第2周体重增长较正常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组大鼠于第4、5、6周体重增加较模型组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余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着。(2)关节炎指数积分评定:CIA大鼠关节炎体征于免疫后6-8天开始出现。免疫后10d,模型组,治疗组的关节炎指数积分增加。模型组于免疫后25天关节炎指数积分达到高峰,30天开始下降;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与模型组比较,在20天前无明显区别,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关节炎指数积分于25天左右达高峰,但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BZXD治疗两周后,关节炎指数积分开始下降。治疗组大鼠AI积分于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足爪肿胀度测量:大鼠于免疫1周后足爪肿胀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有减轻趋势,免疫后第5周(即治疗第3周)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病理组织学观察:正常大鼠滑膜组织未见明显的新生血管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30天有明显血管增生、滑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水肿,随着关节症状的加重,新生血管逐渐增多、血管扩张、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治疗组滑膜组织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及炎症细胞浸润,滑膜轻度增厚,于45d后可见新生血管明显减少,炎症减轻,滑膜变薄。痹肿消汤能减轻CIA关节滑膜损伤。2、关节滑膜RhoA蛋白表达的检测: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滑膜组织的RhoA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且30天表达高于45天表达;给药后,治疗组的滑膜组织RhoA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治疗组45天RhoA表达灰度值高于30天表达。结论:1、以BIIC混合CFA皮下注射SD大鼠成功复制了CIA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RA代表性特点,可作为RA研究用。2、在CIA病理过程中,RhoA表达明显增强,且随着关节炎症的加重,RhoA蛋白表达上调,提示RhoA蛋白可能参与了RA滑膜炎症及软骨的病变过程。3、痹肿消汤具有下调CIA大鼠滑膜RhoA蛋白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RA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潘裕辉[9](2007)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梁清华,杨波,蔡颖,谢薇[10](2007)在《痹肿消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Annexin Ⅰ、Annexin Ⅴ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 Annexin Ⅰ、Annexin Ⅴ表达的影响, 探讨痹肿消汤治疗 RA 的作用机制。方法 7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 SD 大鼠实验性关节炎(CIA)模型,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滑膜组织 Annexin Ⅰ、Annexin Ⅴ表达,同时采用关节指数积分法评价其关节炎症状。结果造模大鼠88%出现关节炎症状;造模25d 后,模型组 Annexin Ⅰ、Annexin Ⅴ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痹肿消汤组 Annexin Ⅰ、Annexin Ⅴ表达强于模型组(P<0.01);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水平 Annexin Ⅰ、 Annexin 逐渐降低,痹肿消汤组则逐渐增强。结论 Annexin Ⅰ、Annexin 在 RA 滑膜组织炎症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痹肿消汤上调滑膜 Annexin Ⅰ和 Annexin 表达水平发挥作用。

二、痹肿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痹肿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3)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抑制RA滑膜炎症
二、 抑制RA滑膜细胞增生
三、抑制RA滑膜血管新生

(4)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表
文献综述一:RA滑膜血管新生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血管新生的实验模型和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抗RA滑膜血管新生中药药效评价模型建立
    第一节 适合大规模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价的CIA大鼠模型
    第二节 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第三节 针对RA滑膜血管形成过程的动物和细胞活性筛选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RA滑膜血管新生药效评价指标建立
    第一节 抗RA药效评价指标
    第二节 抗RA滑膜血管新生病变程度评价指标
第三章 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机理评价指标建立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管腔形成能力
    第二节 RA滑膜成纤维细胞功能和活性
    第三节 RA滑膜血管新生的调控
第四章 抗RA滑膜血管新生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的验证
    第一节 传统抗RA中药活性成分的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探索
    第二节 基于“通络开痹”的中药复方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对比研究
    第三节 适用于RA寒证的经典方剂抗RA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检验
    参考文献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特别感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5)痹肿消汤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ERK1/2、ERK5表达及其转导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
    2. 试剂与仪器
    3. 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建立
        3.3 给药方法
        3.4 滑膜组织总蛋白质提取及浓度测定
        3.5 SDS-PAGE电泳与Western blot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动物数量分析
    2.一般情况观察
    3.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ERK1/2表达及痹肿消汤拆方干预的影响
    4.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ERK5表达及痹肿消汤拆方干预的影响
讨论

(7)痹肿消汤干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2.2 一般情况观察
    2.3 关节炎指数积分的评定结果
    2.4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ERK1/2表达及痹肿消汤干预的影响
    2.5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ERK5表达及痹肿消汤干预的影响
3 讨论

(8)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写词简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3.3 关节炎症状的观察及关节炎指数积分
    3.4 足爪肿胀性测量
    3.5 病例组织学观察
    3.6 RhoA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CIA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4.2 RhoA蛋白
    4.3 痹肿消汤对CIA大鼠滑膜RhoA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1、早期诊断
        2、治疗原则
        3、治疗药物
    二、祖国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
        1、RA中医病因病机
        2、RA辨证分型
        3、中医药治疗RA
        4、中西结合治疗RA
        5、中西医结合治疗RA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痹肿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痹肿消汤及湿热毒淤各拆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IL-1和TNF的影响[A]. 梁清华,郭亚静,熊新贵,吴丹,祝浩. 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3
  • [2]痹肿消汤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ERK1/2、ERK5表达及其转导通路的影响[A]. 梁清华,徐则林,熊新贵,陈疆,郭亚静,肖玉美. 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3
  • [3]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刘丽敏,马武开.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9)
  • [4]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研究[D]. 刘春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5]痹肿消汤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ERK1/2、ERK5表达及其转导通路的影响[J]. 徐则林,熊新贵,陈疆,梁清华,郭亚静,肖玉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3)
  • [6]痹肿消汤及湿热毒淤各拆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IL-1和TNF的影响[J]. 郭亚静,陈疆,熊新贵,吴丹,祝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03)
  • [7]痹肿消汤干预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的表达[J]. 徐则林,梁清华,陈疆,熊新贵,郭亚静,肖玉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7)
  • [8]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D]. 寻晓庆. 中南大学, 2010(03)
  • [9]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J]. 潘裕辉. 河北中医, 2007(08)
  • [10]痹肿消汤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Annexin Ⅰ、Annexin Ⅴ表达的影响[A]. 梁清华,杨波,蔡颖,谢薇. 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7

标签:;  ;  ;  ;  

必中消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VEGF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