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子矿田金银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评价

青城子矿田金银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评价

一、青城子矿田金银矿床成矿环境和找矿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杨凤超[1](2019)在《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东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在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青城子矿集区构造建造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矿床(白云、小佟家堡子、杨树、林家三道沟金矿,高家堡子银矿,喜鹊沟、本山、榛子沟、甸南铅锌矿)进行了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等系统研究,对矿床进行了成因分类,进一步确定成矿地质作用与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反演了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本文取得如下新认识:1.从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动力学背景入手,将研究区内的金多金属矿床划分为:岩浆热液型,如白云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如小佟家堡子金矿、高家堡子银矿、杨树金矿和青城子铅锌矿。根据矿床与成矿地质体在空间分布上远近不同,又将金多金属矿床划分为近成热液型(如青城子铅锌矿),中远成热液型(如小佟家堡子金矿、高家堡子银矿、杨树金矿和白云金矿)。2.白云金矿产于盖县组的(矽线石)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和大理岩扁豆体的岩石建造里,白云推覆构造带是白云金矿主要导矿、控矿构造;小佟家堡子金矿、高家堡子银矿和杨树金矿产于大石桥组三段的(石榴石)云母片岩、黑云变粒岩与白云石大理岩互层带,均受尖山子次一级层间断裂或切层断裂控制;铅锌矿(喜鹊沟、本山、榛子沟、甸南)产于(钙镁硅酸盐岩条带的)白云石大理岩与(石榴石云母、矽线)片岩、变粒岩互层带,褶皱构造为成矿作用提供有利的空间。3.新岭岩体和双顶沟岩体均为晚三叠世侵入体,为区内金多金属的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可能与华北-扬子深俯冲的大陆地壳折返有关的板片断离作用相关。大顶子岩体和石家岭岩体为古元古代侵入体,岩体侵位而引起的区域性断裂及诱发的一系列断裂(包括层间断裂)控制着矿集区内矿脉及岩脉的空间分布。4.大地电磁测深(AMT)及1:5万布格重力异常显示,青城子多金属矿集区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上表现为较为宽缓的梯度带,该区域深部低密度的岩体侵入到辽河群下部,或是其深部发育中生代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体。5.白云金矿床石英包裹体中发育富液相、H2O-CO2三相和气相三种类型包裹体,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40310℃,成矿流体为含N2的H2O-CO2-CH4-NaCl体系,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水盐流体,结合H、O同位素特征,限定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床发育富液相、气相、H2O-CO2三相和CO2两相四种类型包裹体,主成矿温度在120210℃之间,成矿流体为含H2的H2O-NaCl-CH4-CO2体系,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水盐流体,属于还原性流体,具有深源的特征,结合H、O同位素特征,限定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铅锌矿床发育富液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温度范围大,主要在190310℃之间,成矿流体为含H2的H2O-NaCl-CH4-CO2体系,中温低盐度的水盐流体,属于还原性流体,具有深源的特征,结合H、O同位素特征,限定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6.白云金矿床S同位素特征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床和青城子铅锌矿床的C、O同位素显示,地层中的有机质可能参与了金、银、铅锌的富集成矿,S、Pb同位素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与地层。锶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金、银、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源自高87Sr/86Sr比值的壳源,地层贡献较少。7.青城子矿集区经历了早期强烈拉张、裂陷和沉积及晚期的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古元古代裂陷期发育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使金多金属预富集,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富含金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的中酸性岩浆,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活化、淬取了辽河群地层中的Au、Ag、Pb和Zn等成矿元素,高度矿化的成矿流体沿控矿构造、成矿结构面运移,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形成了近成热液型铅锌矿,再往外(离岩体稍远)形成了中远成热液型银金矿(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等),白云金矿区底部可能有隐伏岩体,垂向上形成了中远成热液型白云金矿。8.基于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预测。浅部预测区:白云-白云三道沟金矿带东、西延部位有找金的潜力;林家三道沟附近地区,薄层状硅化、绢云母化的黑云变粒岩发育,而且脉岩发育,具有较大的找金(银)潜力;矿洞沟区,位于二道沟成矿断裂中,在断层角砾岩中有黄铁矿化及方铅矿化,并且在新岭岩体附近,是较好的铅锌成矿远景区。深部预测区:白云金矿区的下部可能有隐伏岩体,其深部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距离岩体较近,有足够的岩浆热液作用,深部有找矿潜力。

毛永涛[2](2017)在《辽东裂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研究表明辽东裂谷带是辽宁乃至全国重要金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地层与成矿、构造与成矿、岩浆岩与成矿3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辽东裂谷带中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归纳出辽东裂谷带金矿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通过对已知矿床的研究,总结出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带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

周国超[3](2017)在《辽东白云金矿床成因研究》文中指出白云金矿位于辽宁省凤城市青城子镇白云山村,是辽东青城子矿集区北部的超大型金矿床。白云金矿矿体主要产于辽河群盖县组片岩地层中,矿化类型主要有硅钾蚀变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受层位控制明显。本文在综合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重点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及外围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钾长石和黄铁矿的矿物成分等研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构建了矿床的岩浆热液成矿模式。白云金矿矿体呈似层状和脉状产于盖县组矽线石云母片岩地层中或矽线石云母片岩与大理岩的岩性界面上,直接或间接的受韧性剪切带和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与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石英脉型矿体与硅钾蚀变岩型矿体处于同一构造-岩浆热液系统,断裂带为压性环境时,含矿流体渗滤交代围岩形成硅钾蚀变岩型矿体,而当断裂产状较陡或张性环境时,含矿流体则沿裂隙贯入形成含金石英脉型矿体。矿区岩浆岩主要发育脉岩,岩性有辉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二长斑岩等,宏观地质特征显示其侵位顺序为辉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二长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矿区脉岩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印支期和燕山期三期,其中辉长岩1252.7±8.8Ma,花岗斑岩 218.6±0.4Ma,石英斑岩 218.5±2.9Ma,闪长玢岩 229.0±1.0Ma,二长斑岩164.4±0.4Ma。另外,矿区南部新岭地区煌斑岩年龄为220±2.0Ma,双顶沟岩体中心相粗粒花岗岩年龄为218.5±0.9Ma。双顶沟岩体从中心向外大致可分为中心相(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体相(斑状黑云母二长石花岗岩)和边缘相(细粒花岗岩),发育岩浆混合作用,岩体成岩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矿区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岩浆混合的成分变化特征。矿区花岗斑岩脉与双顶沟岩体主体相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特征相似;而石英斑岩则与双顶沟岩体中心相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相似。综合分析表明,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与双顶沟岩体可能为同一岩浆系统,并与白云金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系统为成矿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双顶沟岩体主体相-矿区花岗斑岩脉-白云金矿矿体可能构成一连续的演化系列,而双顶沟岩体中心相和矿区的石英斑岩则是另一个系列。硅钾蚀变岩是白云金矿的最主要矿石类型和直接围岩类型,广泛发育特征的钾长石化。这种热液蚀变钾长石呈青紫色,主要为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与石英、黄铁矿等矿物共生。矿石中热液钾长石与成矿前形成的钾长石(原生钾长石)物质成分差异较大,热液钾长石K20含量15.02~16.83%,Al2O3含量17.66~18.92%,Si02含量64.11~65.50%,原生钾长石K20含量46.56~66.39%,A1203含量19.02~36.79%,Si02含量15.02~16.83%,表明热液蚀变流体富集K、Si,在钾长石化水-岩反应中Al、Fe、Na、Mg等元素被带出。条纹长石的二长石温度计估算成矿温度为298℃C。黄铁矿矿物成分显示,Co/Ni平均值1.94,S/Se比值为0.12× 104~1.78× 104,平均值为0.5× 104,As-Co-Ni投图均靠近As-Co线,δ Fe-δ S参数等特征均说明黄铁矿为热液成因。综合分析认为,白云金矿为与印支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王玉往,解洪晶,李德东,石煜,刘福兴,孙国强,孙启明,周国超[4](2017)在《矿集区找矿预测研究——以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集区找矿预测有着不同于典型矿床和区域性成矿预测的规律和特点,是在厘定区内主要类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基础上,以"三位一体"(即成矿地质作用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成矿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文章以辽宁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系统总结了矿集区的矿床类型、岩浆-成矿系统、"三位一体"找矿预测要素等关键科学问题。青城子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金-银矿集区,由于多年的开采,青城子等矿山濒临危机,如何取得该地区找矿突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表明,该矿集区内铅锌矿床和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均属于岩浆热液型,而非元古代喷流沉积型,矿床的"层控"现象实为特定岩性界面控制的有利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期花岗斑岩有关,铅锌矿和金、银矿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演化的产物。在未来的找矿预测中,应重点开展以下5方面工作:(1)查明矿床的具体成矿地质体;(2)进一步提炼成矿期构造控矿规律和成矿结构面样式;(3)凝练有效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重点是与成矿有关的远程蚀变标志;(4)构建和完善矿集区中生代岩浆-成矿系统,并注意新矿种、新矿床类型的寻找;(5)探索研究矿集区的自然边界,扩大找矿范围和深度。

马玉波,邢树文,肖克炎,于城,孙鹏慧,张勇,马路阔[5](2016)在《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辽东-吉南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命名为"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并对其开展成矿作用类型及勘查部署综合研究。该区带范围与III级成矿带辽东(隆起)Fe-Cu-Pb-Zn-Au-U-硼-菱镁矿-滑石-石墨-金刚石成矿带一致,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类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三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菱镁矿、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锌矿、沉积变质-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造山带型金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Fe、菱镁矿、Cu、Au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2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2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张森[6](2014)在《辽东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地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文中提出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地区位于辽东古元古代裂谷带内,区内金银矿集中发育,多属规模较大的隐伏矿床。矿床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亚群杨树沟岩组第6岩段(Pt61Dy)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盖县亚群汤家沟岩组(Pt1Gxt)碎屑岩建造中;主要容矿岩石为硅化大理岩、变粒岩、片岩;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为一套中低温蚀变组合;自然金的粒度较细,以显微不可见金为主;均一温度为(100-200℃)、成矿流体盐度(ω(NaCl)(1.91%-9.73%)均较低;矿石石英中成矿流体δD值为-48.0‰~-93.0‰,δ18OH2O计算值为-8.63‰~+1.31‰,表明成矿流体来自于地热水和原生地层水,少量来自大气降水;矿石硫同位素δ34S值平均为+8.61‰,赋矿围岩、岩体δ34S为+0.50‰~+7.6‰,表明矿石中硫主要来自古元古代地层和印支晚期岩体,成矿环境属较封闭的还原环境;金(银)矿石中206Pb/204Pb为17.664~19.1867,207Pb/204Pb为15.044~15.883,208Pb/204Pb为37.693~38.784,铅源可能来源于造山带到上部地壳,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型。本文以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两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探讨区内金(银)矿床的成矿特征、成矿条件、成矿流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以丰富区域成矿理论,为辽吉早元古代裂谷区内寻找类似金(银)矿床提供依据。

徐山[7](2013)在《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文中认为辽东地区位属华北陆块、胶辽古陆块、辽东古元古代裂谷,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区内金矿床主要赋存于裂谷内辽河群之盖县组、大石桥组的千枚岩、变质砂岩、变粒岩中,而目前已发现的金矿床多集中分布在大石桥—盖州、凤城青城子以及丹东五龙地区。辽东裂谷是古元古代时期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之上的陆间裂谷,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地质事件。其中对区域内金矿以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主要是古元古代区域变质活动和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本文在研究辽东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解释物、化探地质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辽东地区金矿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了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模式、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及辽东地区金矿定位预测模型,并最终完成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本文在分析研究辽东地区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金矿赋矿层位特征、金矿典型矿床以及辽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关于辽东地区金矿矿床成因的科研成果,得出辽东地区金矿床成因属于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2)通过分析研究工作区内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11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统计参数的特征,得出:工作区内金元素平均含量值虽然远低于华北陆块北缘的背景值,但却具有强离散和强富集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金元素的分布极为不均衡,在局部地区具有金元素高背景的特征,为金矿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11种元素间的关系,结合工作区内典型矿床异常组合特征,得出4种类型金矿典型矿床的元素组合异常结构:白云金矿床为Au-As-Sb型,猫岭金矿床为Au-As-Bi-Mo型,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为Au-As-Bi-Mo-Sb型,五龙金矿床为Au-As-Bi-W型。3)应用特征分析、数量化理论Ⅳ、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已圈出的89个Au地球化学异常中优选出62个矿致异常,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4个白云式异常,36个猫岭式异常,11个五龙式异常,11个小佟家堡子式异常。4)根据辽东地区金矿典型矿床研究以及区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总结出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模式,建立了辽东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5)本次研究采用地质体单元法划分统计单元,划分原则:①已优选出的辽东地区Au地球化学矿致异常范围内和辽东地区已知金矿床(点)所处位置确定统计单元位置;②以研究区内最小汇水盆地边界作为地质统计单元边界,共获得254个统计单元,其中含矿单元62个。6)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辽东地区金矿定位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内所有统计单元进行预测。本次定位预测共优选出包括含矿单元在内的214个成矿概率大的有效预测单元,根据单元成矿有利度大小将其分成A、B、C、D等4个级别,其中,A级单元34个,B级单元69个,C级单元52个,D级单元59个。7)采用逻辑信息法、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法等两种定量预测方法,对定位预测中成矿级别在C级(含C级)以上的单元进行定量预测。其中,逻辑信息法预测研究区内金矿矿产资源总量为1568585.51kg,大型金矿床22个,中型金矿床46个;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法预测研究区内金矿矿产资源总量为1442179.83kg,大型金矿床8个,中型金矿床51个。8)根据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的定量预测结果,确定预测单元级别划分原则,依据划分原则将预测单元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三个级别。制定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及分级原则,依据该原则获得Ⅰ、Ⅱ、Ⅲ个级别的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远景区划分结果:Ⅰ级金矿成矿远景区3个,预测资源总量约737t;Ⅱ级金矿成矿远景区3个,预测资源总量约为267t;Ⅲ级金矿成矿远景区14个,预测资源总量约为338t。

赵睿[8](2013)在《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位于古元古代辽东裂谷中段,主要赋存于大石桥组碳酸盐岩与盖县组片岩中,是青城子矿集区内一个大型的金矿床。该矿床的形成可追溯至元古代裂谷拉张初期原始沉积阶段,其后又经历区域变质作用和后期岩浆活动,成矿物质最终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矿床的产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控制明显,在大石桥组上部层位尤其是大石桥组三段以及盖县组内岩性界面转换处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另外层间剥离断层、褶皱滑脱部位为矿体的赋存提供了空间。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了条件,而且岩浆活动还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本文在充分研究区域成矿背景的基础上,对小佟家堡子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另外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等方面对成矿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对矿床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通过对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微量元素研究,矿体中微量元素富集和亏损情况与岩体基本一致,只有个别元素出现一些偏差,说明矿床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影响,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源自岩浆岩体。通过对小佟家堡子金矿床稀土元素研究,矿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地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金成矿与地层关系密切;另外印支-燕山期岩活动对矿床有叠加改造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沉积-变质流体为主,晚期有岩浆流体及大气水的参与,成矿流体具复合成因。成矿温度在100~300℃之间。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先后经历了沉积、区域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的过程。金矿成矿作用以沉积-变质作用为主,又遭受后期岩浆热液改造。

饶伟[9](2013)在《吉南—辽东成矿带找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东-吉南古元古代成矿带位于太古代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之间,地处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叠置部位,总体呈东西展布,资源丰富。全文通过对成矿带基础资料分析,结合带内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对成矿带进行成矿预测。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地层岩性、构造和岩浆岩对成矿作用起到控制。辽吉古元古代裂谷盆地为重要区域控矿条件,区内有关矿床在空间上、时间上、及物质组合上与有关火山作用、火山喷气作用、沉积作用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古元古代本区多数矿床普遍受褶皱构造控制,且当两组断裂交汇易产生大型矿床。本区成矿环境和物质来源往往受到古元古代辽河群、老岭群、集安群地层影响,盆地边缘断裂构造,特别是同沉积断裂为区域成矿提供通道和就位空间。区内热源、部分物质来源和介质来源往往与印支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有关。对区内产出的典型矿床,大横路式钴(铜)矿床、高家堡子式银矿床、五龙式金矿床、夹皮沟式金矿床进行分析总结。带内矿化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矿床总体属于辽吉裂谷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产物,容矿围岩主要控制了某些类型矿产的成矿空间和部位。金矿床与地层的相关性略差,其依赖于后期的成矿控矿因素,如后期变质、构造活动、岩浆作用过程的叠加而成矿。对区内的典型矿床和地质背景的进行仔细的室内研究和野外地质调查,总结该成矿带成矿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带内矿床成群呈带集中产出,成矿作用的不均匀分布和集中分布,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化密切伴生的规律,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时间:辽吉古元古代成矿带内各种矿床及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多源、混源特色,以地幔(深源)源和地壳来源为主。成矿作用:其中包括火山作用具有一定联系的喷气-热水沉积作用;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沉积—成岩脱水成矿作用;早期区域变质变形,之后受到热液叠加进而成矿;岩浆热液叠加成矿。根据吉南-辽东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运用成矿规律对吉南辽东成矿带成矿预测,并找出和评价成矿远景区。

祁建誉[10](2012)在《辽宁省青城子金银多金属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通过研究青城子金银多金属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从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地球化学标志等进行找矿研究,为青城子外围找矿提供了依据。

二、青城子矿田金银矿床成矿环境和找矿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城子矿田金银矿床成矿环境和找矿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3 项目依托及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古元古界
        2.1.3 中元古界
        2.1.4 新元古界
        2.1.5 古生界
        2.1.6 中生界
        2.1.7 新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
        2.2.1 新太古代
        2.2.2 古元古代
        2.2.3 中生代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推覆构造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集区地质特征
    3.1 矿集区地层
        3.1.1 古元古代
        3.1.2 中生代
        3.1.3 新生代
    3.2 矿集区侵入岩
        3.2.1 岩石的地质、岩相学特征
        3.2.2 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3.2.3 地球化学特征
        3.2.4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3.2.5 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
    3.3 矿集区构造
        3.3.1 褶皱构造
        3.3.2 断裂构造
第4章 典型矿床成矿特征
    4.1 矿床分类
        4.1.1 岩浆热液成矿体系
        4.1.2 研究区矿床分类
    4.2 白云金矿床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床地质特征
    4.3 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4 青城子铅锌矿床
        4.4.1 矿区地质特征
        4.4.2 矿床地质特征
    4.5 小结
第5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 实验样品和试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白云金矿床
        5.2.2 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床
        5.2.3 青城子铅锌矿床
    5.3 小结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6.1 实验样品和试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2.1 白云金矿床
        6.2.2 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床
        6.2.3 青城子铅锌矿床
    6.3 小结
第7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7.1 矿床成因类型
        7.1.1 金银矿床
        7.1.2 铅锌矿床
    7.2 成矿时空分布特征
        7.2.1 成矿年龄
        7.2.2 矿床空间分布
    7.3 成矿动力学背景
    7.4 控矿岩浆岩深部特征
    7.5 金银铅锌成矿模式
        7.5.1 远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涵义
        7.5.2 矿集区金银铅锌成矿模式
第8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8.1 成矿规律
    8.2 控矿因素
    8.3 成矿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辽东裂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1.1 地层与成矿
    1.2 构造与成矿
    1.3 岩浆岩与成矿
2 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
3 区域成矿规律
4 找矿标志

(3)辽东白云金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岩浆热液型金矿研究现状
        1.2.2 白云金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区域岩浆岩特征
        2.3.2 双顶沟岩体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2.4 区域构造
        2.4.1 褶皱构造
        2.4.2 断裂构造
        2.4.3 推覆构造
    2.5 区域变质作用
    2.6 区域矿产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成矿阶段
    3.3 围岩蚀变
        3.3.1 蚀变类型
        3.3.2 蚀变分带
        3.3.3 蚀变过程中的物质迁移
    3.4 金的赋存状态
    3.5 成矿流体特征
4 矿区脉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相学特征
    4.2 年代学特征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特征
        4.3.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5 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5.1 钾长石矿物化学特征
    5.2 黄铁矿矿物学特征
6 矿床成因
    6.1 矿体与岩浆岩的关系
    6.2 成矿物质来源
        6.2.1 成矿元素Au的来源
        6.2.2 硫、铅的来源
        6.2.3 成矿流体的来源
    6.3 成矿机制讨论
    6.4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7 结论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矿集区找矿预测研究——以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矿集区矿床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背景
    1.2矿集区地质特征
    1.3矿床地质特征简述
2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
    2.1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
    2.2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
3铅锌矿与金(银)矿的关系与成矿系统讨论
    3.1铅锌矿与金(银)矿的关系
        3.1.1时间关系
        3.1.2铅锌矿与金银矿之间的元素共伴生情况
    3.2矿集区相关的岩浆岩
    3.3矿化分带与矿化中心
    3.4矿床亚类及其相互关系
4青城子矿集区的找矿预测问题
    4.1“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及相关问题
        4.1.1成矿地质作用与成矿地质体
        4.1.2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4.1.3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硅化
        钾长石化
        铁锰碳酸盐化
        蚀变脉岩
    4.2关于矿集区找矿预测
5结语

(5)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基本特征
    1.1分布范围
    1.2成矿特征
        1.2.1主要成矿区带
        1.2.2主要成矿期次
    1.3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
        1.3.1主要成因类型
        1.3.2典型矿床
        (1)弓长岭铁矿
        (2)红透山铜锌矿
        (3)青城子铅锌矿
        (4)板庙子金矿
        (5)夹皮沟金矿
        (6)大石桥菱镁矿
2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远景区划分
    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2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方向
    2.3勘查部署建议
3结论

(6)辽东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地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2 研究区位置及地理经济概况
    0.3 以往工作程度
    0.4 完成的工作量
第1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背景
    1.2 区域地层
    1.3 侵入岩
    1.4 区域构造演化
第2章 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集区地质
    2.2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
    2.3 林家三道沟金矿床
第3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3.1 成矿流体特征
    3.2 氢-氧同位素组成与成矿流体来源
    3.3 稳定同位素特征
    3.4 成矿时代分析
    3.5 矿床成因讨论
    3.6 矿床成矿模式浅析
第4章 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标志
    4.1 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
    4.2 找矿标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矿产资源评价发展现状
        1.1.1 国外发展简史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工作区简介
    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1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3.2 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工作
        1.3.3 矿产地质工作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成果
        1.4.1 技术路线
        1.4.2 工作量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环境
    2.2 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2.3 区域地层
        2.3.1 太古代
        2.3.2 古元古代
        2.3.3 中元古代
        2.3.4 新元古代
    2.4 区域构造
        2.4.1 褶皱构造
        2.4.2 断裂构造
    2.5 区域岩浆岩
        2.5.1 太古宙岩浆活动期
        2.5.2 元古宙岩浆活动期
        2.5.3 中生代岩浆活化时期
第3章 辽东地区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1 工作区航磁场分布特征
        3.1.1 南部正磁场区(Ⅰ)
        3.1.2 中部正负变化磁场区(Ⅱ)
        3.1.3 北部正磁场区(Ⅲ)
    3.2 工作区区域重力场分布特征
        3.2.1 南部哨子河—五龙—蛤蟆塘高值重力异常区(Ⅰ)
        3.2.2 中部析木城—鸡冠山—宽甸重力低缓异常区(Ⅱ)
        3.2.3 北部甜水—草河口—赛马高值重力异常区(Ⅲ)
    3.3 重力、航磁构造解释
第4章 辽东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4.1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4.2 AU 及其指示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4.2.1 图件编制
        4.2.2 Au 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4.2.3 Au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2.4 典型 Au 异常
    4.3 影响 AU 地球化学异常形成及分布的有关因素
    4.4 辽东地区 AU 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
        4.4.1 矿致异常优选
        4.4.2 矿致异常分类
        4.4.3 评价
第5章 辽东地区金矿典型矿床研究
    5.1 猫岭金矿
        5.1.1 区域地质背景
        5.1.2 矿区地质
        5.1.3 矿床地质
        5.1.4 成矿阶段
        5.1.5 成矿物化条件
        5.1.6 控矿条件
        5.1.7 找矿标志
        5.1.8 矿床类型
        5.1.9 成矿时代
    5.2 小佟家堡子金矿
        5.2.1 区域地质背景
        5.2.2 矿区地质
        5.2.3 矿床地质
        5.2.4 成矿阶段
        5.2.5 成矿物化条件
        5.2.6 控矿条件
        5.2.7 找矿标志
        5.2.8 矿床类型
        5.2.9 成矿时代
    5.3 五龙金矿
        5.3.1 区域地质背景
        5.3.2 矿区地质
        5.3.3 矿床地质
        5.3.4 成矿阶段
        5.3.5 成矿物化条件
        5.3.6 控矿条件
        5.3.7 找矿标志
        5.3.8 矿床类型
        5.3.9 成矿时代
    5.4 白云龙金矿
        5.4.1 区域地质背景
        5.4.2 矿区地质
        5.4.3 矿床地质
        5.4.4 成矿阶段
        5.4.5 成矿物化条件
        5.4.6 控矿条件
        5.4.7 找矿标志
        5.4.8 矿床类型
        5.4.9 成矿时代
第6章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6.1 控矿条件分析
        6.1.1 地层与岩性控矿
        6.1.2 构造控矿
        6.1.3 岩浆作用控矿
        6.1.4 变质作用控矿
    6.2 成矿规律研究
        6.2.1 辽东地区金矿空间分布规律
        6.2.2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及成因
        6.2.3 辽东地区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第7章 辽东地区金矿资源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7.1 控矿条件分析
        7.1.1 地质环境
        7.1.2 地层
        7.1.3 构造
        7.1.4 岩体
        7.1.5 Au 地球化学异常
        7.1.6 地球化学异常组合
    7.2 区域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第8章 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定位预测
    8.1 统计单元划分
        8.1.1 统计单元划分方法
        8.1.2 统计单元划分
    8.2 地质统计单元变量确定
        8.2.1 统计单元变量提取
        8.2.2 统计单元变量赋值
    8.3 定位预测
        8.3.1 建立数学模型
        8.3.2 定位预测
        8.3.3 预测成果
第9章 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9.1 逻辑信息定量预测
        9.1.1 建立逻辑信息法预测模型
        9.1.2 模型验证
        9.1.3 定量预测
    9.2 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估算法定量预测
        9.2.1 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估算法定量估算公式
        9.2.2 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估算法定量估算模型
        9.2.3 预测区的预测资源总量估算
第10章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评价
    10.1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方法
        10.1.1 预测单元选取
        10.1.2 预测单元级别划分
        10.1.3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
    10.2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评价
    10.3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成果
致谢

(8)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
    1.2 研究区概况
    1.3 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1.4 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浪子山组
        2.2.2 里尔峪组
        2.2.3 高家峪组
        2.2.4 大石桥组
        2.2.5 盖县组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前辽河期岩浆活动
        2.4.2 辽河期岩浆活动
        2.4.3 印支期岩浆活动
        2.4.4 燕山晚期活动
    2.5 区域成矿地球化学背景
第3章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地质特征
    3.1 含矿地层特征
        3.1.1 大石桥组三段四层
        3.1.2 大石桥组三段五层
        3.1.3 盖县组地层
    3.2 矿床构造特征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床岩浆岩特征
    3.4 矿体特征及空间分布
        3.4.1 矿体特征
        3.4.2 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3.5 围岩特征
        3.5.1 容矿岩石特征
        3.5.2 围岩蚀变特征
    3.6 矿石特征
        3.6.1 矿石结构构造
        3.6.2 矿物及化学成分特征
        3.6.3 金赋存状态
    3.7 成矿期次
第4章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
    4.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1.1 地层条件
        4.1.2 构造条件
        4.1.3 岩浆作用
        4.1.4 成矿物质来源
        4.1.5 成矿流体来源
    4.2 成矿作用探讨
        4.2.1 成矿物质搬运与沉淀
        4.2.2 成矿环境
        4.2.3 成矿温度与盐度
        4.2.4 稳定同位素特征
        4.2.5 成矿时代
        4.2.6 小结
    4.3 成矿模式
第5章 结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9)吉南—辽东成矿带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
    1.2 研究程度及勘查工作现状
    1.3 研究进展及主要目的任务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第3章 矿床类型及特征
    3.1 矿床类型划分
    3.2 典型矿床特征
第4章 成矿控制条件与成矿规律
    4.1 成矿控制条件
    4.2 区域成矿规律及演化
第5章 成矿远景预测
    5.1 主要找矿类型及标志
    5.2 成矿远景区圈定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10)辽宁省青城子金银多金属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区域辽河群微量元素丰度特征
    2.2 青城子地区微量元素丰度特征
    2.3 青城子地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3.1 地层微量元素特征
        2.3.2 岩浆岩微量元素特征
        2.3.3 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3 找矿研究
    3.1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3.2 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3.2.1 不同类型岩石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2 成矿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3.3 地球化学标志
        (1) 林家三道沟区地球化学标志
        (2) 白云荒甸子区地球化学标志
        (3) 白云大三道沟区地球化学标志水系沉积物测量金银衬度大于3的异常区;
        (4) 林家堡子区地球化学标志
4 找矿远景预测分析
    (1) 林家三道沟区
    (2) 白云荒甸子区
    (3) 白云大三道沟区
    (4) 林家堡子区
5 结 语

四、青城子矿田金银矿床成矿环境和找矿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研究[D]. 杨凤超. 吉林大学, 2019(10)
  • [2]辽东裂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毛永涛. 西部探矿工程, 2017(09)
  • [3]辽东白云金矿床成因研究[D]. 周国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17(11)
  • [4]矿集区找矿预测研究——以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J]. 王玉往,解洪晶,李德东,石煜,刘福兴,孙国强,孙启明,周国超. 矿床地质, 2017(01)
  • [5]辽东-吉南Fe-菱镁矿-Cu-Au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J]. 马玉波,邢树文,肖克炎,于城,孙鹏慧,张勇,马路阔. 地质学报, 2016(07)
  • [6]辽东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地区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D]. 张森. 吉林大学, 2014(10)
  • [7]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D]. 徐山. 吉林大学, 2013(04)
  • [8]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赵睿. 东北大学, 2013(03)
  • [9]吉南—辽东成矿带找矿预测研究[D]. 饶伟. 吉林大学, 2013(09)
  • [10]辽宁省青城子金银多金属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祁建誉. 有色矿冶, 2012(06)

标签:;  ;  ;  ;  ;  

青城子矿田金银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