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包虫病一例

腹膜后包虫病一例

一、后腹膜包虫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茂林[1](2021)在《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AE)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临床诊疗,为更好地诊治此类患者提供经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肝AE合并继发性CTPV的患者中行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LRA)6例;肝切除术治疗8例,其中2例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6例患者行姑息性肝切除。其余10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结果显示6例行ELRA的患者术后4例死亡,剩余2例患者中1例先后发生了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和下腔静脉狭窄。8例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中,2例行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例行姑息性肝切除的患者中3例出现了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分期手术治疗后在等待ELRA的过程中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2例术后病灶无明显进展,无血管并发症。未行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中7例死亡,剩余3例患者病灶较前进展。结论: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是肝AE合并继发性CTPV的首选术式,寻找到可进行吻合的肝内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是手术关键;当合并有肝后下腔静脉及第二肝门受侵且剩余肝脏足够大时,可行ELRA;针对合并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受侵,且合并病灶液化坏死,可采用姑息性肝切除联合阿苯达唑药物的治疗方案。

刘丹,郭艳平,热依汉古丽·阿卜力孜,王秋萍,杨青,王光辉,沙焕臣,刘昌,杨筱凤[2](2020)在《多脏器包虫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报道1例多脏器包虫病病例并复习文献。患者先后罹患肝包虫、肺包虫和盆腔包虫病,病史近30年,19岁首次手术后多次不同脏器复发,经历多次手术。包虫病为人畜共患病,虽然肝脏为好发部位,但也可罹患全身多个脏器,其诊断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资料,首次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很重要,全面评估和多学科协作治疗可提高多次复发包虫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魏耕富,杨康明,史屹洋,马智,陈颖,李志宏,权力,智明,周明亮,陈雪林,樊谦,常秀萍,杨先伟,黄斌,陈哲宇,王文涛[3](2020)在《高海拔地区17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行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自体肝移植的17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晚期HAE患者的自体肝移植术均成功,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有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重建,5例采用人造血管重建,1例采用原下腔静脉断端直接吻合,1例因腹膜后侧支循环丰富而未重建。移植肝质量365~1 350 g,平均681.3 g;手术时间9~16 h,平均11.5 h;无肝期175~450 min,中位无肝期312 min;术中失血量950~4 500 mL,中位失血量2 0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1~20 U,平均6.4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8~2.0 L,平均1.1 L。术后住院时间为5~45 d,平均25.6 d。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区包裹性积液、1例胆汁漏和1例胆管狭窄,均予以相应干预并治愈,无围术期死亡发生。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9.5个月,均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高原地区对晚期HAE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满意,但该手术仍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术中重建材料的选择、后腹膜侧支循环的判断、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口有无张力等问题需精准考虑,同时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管理复杂,仅适合在有丰富经验的高原医疗单位开展。

许晓磊[4](2019)在《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193例肝外器官受累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外转移器官与病灶位置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中行外科干预的98例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治疗策略,为流行地区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临床观察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临床材料。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年龄、性别、组别、区域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肝脏原发灶是否于肝外器官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病灶分布情况,对其中98例行外科干预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准根治性切除组(n=61)、姑息性切除组(n=29)、肝移植组(n=8),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随访情况。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的193例患者中,男89例,女104例,年龄范围572岁,中位年龄41岁,男女性别比1∶1.17;藏族以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文盲占72.53%、小学占11.92%)是该病的重点人群;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境内,其中分布以青海果洛、玉树居多。2.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肝S8段(Hazard ratio[HR],1.877;95%confdence interval[CI]:1.026 to 3.437;P=0.041)与肝外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Hazard ratio[HR],5.689;95%confdence interval[CI]:1.913 to 16.915;P=0.002)与肝外器官脑转移具有显着相关性。3.98例行外科干预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准根治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7%(34/61),其中低蛋白血症伴胸腔积液18例、肺部感染9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4例;术后复发率14.8%(9/61),随访期间死亡3例。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4%(12/29),其中胆漏合并残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3例、2例梗阻性黄疸、1例切口感染、1例胆管-支气管漏;术后复发率17.2%(9/29),随访期间死亡3例。准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8例患者中,1例为急性排斥反应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为凝血功能障碍致消化道出血、1例为肝肾综合症、余4例患者均获得长期生存。结论:1.肝内原发灶位置多位于右肝S7、S8段,肝脏邻近器官或组织多累及胆囊、肾脏、膈肌、胰腺等;肝外远隔转移器官多为肺、脑等,并且通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S8段原发灶与远隔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病灶与脑转移显着相关,在肝外远隔特定器官转移诊断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肝泡型包虫病行准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然后术后复发率却较低。对于肝外器官累及的这些复杂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以使患者最大化收益。

许晓磊,王志鑫,王展,叶海雯,庞明泉,周灜,王海久,樊海宁[5](2018)在《98例复杂性肝多房棘球蚴病外科治疗方案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复杂性肝多房棘球蚴病的临床治疗策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复杂性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资料,根据病灶分布情况,将中晚期或晚期患者纳入本研究,排除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早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仅行阿苯达唑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准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肝移植组,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随访情况。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男女性别比1∶1.45;患者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8岁。准根治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7%(34/61),其中低蛋白血症伴胸腔积液18例、肺部感染9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4例;术后复发率14.8%(9/61),随访期间死亡3例。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4%(12/29),其中胆漏合并残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3例、 2例梗阻性黄疸、 1例切口感染、 1例胆管鄄支气管漏;术后复发率17.2%(9/29),随访期间死亡3例。准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移植组8例患者中,有4例死亡,包括1例急性排斥反应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2例凝血功能障碍致消化道出血、 1例肝肾综合症,余4例患者均获得长期生存。结论复杂性肝多房棘球蚴病应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以使患者最大化获益。

王冠,罗兰云,邹海波,骆乐,向光明,薛华,姚豫桐,黄孝伦[6](2016)在《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36例手术治疗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36例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15例)、准根治性手术组(17例)及姑息性手术组(4例),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与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40、P=0.221、P=0.602)。根治性手术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例出现肝门部残余病灶增大,其余患者肝内、肝外病灶稳定。姑息性手术组患者2例出现后腹膜病灶增大,1例出现穿刺引流脓肿周围病灶增大。结论针对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可以使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最大化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胡涛[7](2016)在《ERCP下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在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通过影像学资料诊断为泡肝合并梗黄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ERCP术,记录术中影像学的特征,测定及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的肝功能指标,并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行χ2检验结果得出导致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电子病历共收集患者16例,均成功接受治疗,ERCP造影可清晰显示胆道侵犯情况。所有患者黄疸逐渐消退,术后1周及1月黄疸指数、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有6例,高淀粉酶血症1例,PEP 2例,术后胆道感染3例,无出血、穿孔等发生。行χ2检验结果得到:既往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导丝多次插入胰管(>3次)是PE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导致胆道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有:既往有胆道感染病史(P<0.05)、胆道支架置入(P<0.05)。结论:ERCP能有效的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可作为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同时,应针对PEP及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何翼彪[8](2015)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将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digital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D3DR)应用于肝脏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外科诊治中,目的在于评价D3DR在肝切除及自体肝移植治疗HAE的术前评估以、手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复杂HAE的外科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术前个体化外科治疗规划;同时建立HAE大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三维重建系统的准确性,此动物模型的建立亦为填补既往HAE大动物模型的空白,为今后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第一部分:(1)将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106例HAE患者分为三维重建评估组(A组)及传统影像评估组(B组),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泡型包虫病疾病特征;(2)将A组所有59例患者的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数字化肝脏三维重建软件IQQA-3D Liver完成肝脏三维重建,进行全肝体积、病灶体积、各重要管道内径等参数的测量,测量结果与B组测量结果比较;(3)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以及传统CT检查资料分别对A组和B组患者进行手术规划,优化手术方案,并实施临床手术;(4)对两组患者最终临床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第二部分:(1)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7例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总结分析临床资料;(2)所有患者经D3DR技术进行肝脏三维模型解剖学评估,精确判断肝内管道受侵犯情况,测量健侧肝脏体积,基于三维模型完成多种方案虚拟手术,多学科专家经疑难病例讨论后,制定最终自体肝移植手术切除方案;(3)根据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实施临床移植手术,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观察。第三部分:(1)12头实验级别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感染组(A组),环孢霉素免疫抑制感染组(B组),未经免疫抑制感染组(C组)以及实验空白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接种感染泡球蚴混悬液;(2)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动态随访观察病灶生长情况,实验终点比较各组泡球蚴感染情况,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对Cob基因半定量PCR检测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明确病灶诊断;(3)比较随访期间四组实验对象外周血Th2相关因子(IFN-γ,IL-2,IL-4,IL-10,TGF-beta)及Th17相关因子(IL-17A,IL-17F,IL-22,IL-23)浓度变化趋势;分别比较各组实验对象外周血及肝脏病灶组织中il-4,il-17a,ifn-γ,foxp3基因表达变化趋势。结果:第一部分:(1)所有a组患者肝脏三维重建图像效果满意,可清晰显示hae病灶及肝内各管道之间的关系,a组经三维重建系统设计至少2种不同手术切除方案,b组则由外科医生参考传统ct决定手术方案;(2)a组的手术切除平面最终根据术前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设计手术方案进行。b组4例术中更改手术方案;两组患者术前估计切除肝脏体积与术中实际肝脏质量呈正相关(a组r=0.978;b组r=0.960);(3)两组临床手术结果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227.1±51.4minutesvs304.6±88.1minutes;p<0.05);术中出血量(308.1±135.4mlvs458.1±175.4ml;p<0.05)与术中输血量(186.4±169.6mlvs289.4±199.2ml;p<0.05),a组均少于b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除白蛋白指标a组高于b组(26.3±5.9g/lvs22.6±4.3g/l;p<0.05),其余各项均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b组明显高于a,患者术后随访3到46个月(平均17.3月)。第二部分:(1)26例hae患者及1例肝囊包虫病(hepaticcysticechinococcosis,hce)患者供体全部完成三维重建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其中26例hae成功实施行自体肝移植术,1例hce成功实施国内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治疗;(2)全部患者以及供体肝脏三维重建效果满意,肝脏、病灶与肝内各管道关系显示清晰,与术中实际情况比较形态无差异。术前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全肝平均体积(包括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分别为(2588.06±740.73)cm3和(2783.46±786.63)c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116,p>0.05);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1165.48±657.47)cm3和(1255.07±685.78)c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38,p>0.05);(3)术前经三维重建规划手术切除平面及管道重建方案与术中真实情况一致,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剩余肝脏平均体积(包括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分别为(873.33±257.89)cm3和(978.74±303.34)c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18,p>0.05)。第三部分:(1)12头研究对象中,除d组外,其余三组(a、b、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灶最大直径为6cm,最小约2mm,造模成功率为88.9%,病灶病理学及cob基因半定量pcr检测产物的基因测序结果明确诊断为hae;(2)所有影像学检查(超声、超声造影、ct、mri、pet-ct、d3dr)随访结果呈现早期hae特征性影像表现,与最终剖腹探查组织学检查一致,剖腹探查水测法测量肝脏及脾脏体积平均值分别为403.33±50.69cm3,99.58±35.89cm3,与三维重建方法测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肝脏=0.435p>0.05;t脾脏=0.271p>0.05);(3)b组肌酐crea及尿素氮bun在给药及感染早期(感染0-6w)呈明显升高趋势,至给药晚期(14-20w)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感染晚期(28-32w)降至正常水平,其余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实验组及对照组间无特征性差异趋势变化;(4)与d组比较,a、b、c组外周血th2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fn-γ、tgf-beta浓度在感染早中期呈不同程度升高趋势,晚期有下降趋势;IL-10感染早中期呈下降趋势,晚期呈上升趋势;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感染全程中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A、B、C组外周血IL-4,IFN-γ,Foxp3基因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IL-17A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病灶组织中IL-4,IFN-γ,Foxp3基因的表达均高于其它三组,IL-17A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组织及远离病灶组织;病灶旁组织中IL-4,IL-17A,IFN-γ,Foxp3表达均低于病灶组织,IL-4,IFN-γ,Foxp3基因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组织及远离病灶组织表达,IL-17A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组织及远离病灶组织;远离病灶组织内IL-4,IFN-γ,Foxp3低表达,IL-17A则高表达。结论:(1)与传统CT等影像评估方法相比,肝脏三维重建手术规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术前解剖学评估以及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更加精准,外科医师诊断更加直观、快捷,各项评估结果真实可靠,同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自体肝移植手术适应症;(2)D3DR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HAE病灶的根治性切除率;(3)成功建立继发性小型猪多房棘球蚴动物模型;初步探索提示免疫抑制剂可能有促进病灶生长的作用,其机制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证明;本研究初步得出小型猪多种影像学检查各项参数基本范围;通过术前测量体积与探查术中排水法测量体积比较,有力支持3D技术的体积测量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小的误差率;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目的基因在外周血及组织表达水平检测,与既往HAE临床及动物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变化趋势差异分析与免疫抑制剂药物影响有关。

邰沁文[9](2013)在《自体肝移植的临床和相关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离体全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x-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 ELRA)治疗晚期肝脏泡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的适应症,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三维重建影像评估系统与个体化虚拟手术的临床意义;初步探讨ELRA术后移植物增生的规律;评价ELRA术经济和社会效益;2)建立Wistar大鼠极限肝切除模型,评价极限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和存活率;3)建立Wistar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s)和慢性肝纤维化肝再生修复的关系及可能机制;4)探讨TLR3通路与BMSCs在慢性肝纤维化中的相互作用和与肝纤维化肝再生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总结2010年8月至2013年08月按纳入标准实施的10例ELRA术治疗晚期肝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资料,探讨临床适应症;2)通过术前CT与三维肝脏重建软件测量数据和手术探查所见与移植物实际质量结果分析,分析个体化虚拟手术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3)通过患者术中情况、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等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可行性和安全性。4)术后CT随访1,3和6月移植肝体积(GV)和受体标准肝体积(SLV)比,结合术后PET/CT检查结果,分析半年内肝脏增生变化。第二部分:对Wistar大鼠分别行70%、80%、90%肝体积极限切除,统计术后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并检测外周血清中ALT及AST浓度,对比术后14天存活大鼠肝脏质量。HE染色观察三组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第三部分:取雄性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提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BMSCs,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BMSCs表面CD31、CD45、CD44、CD105、CDllb、CD29的表达阳性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配成0.01%浓度饮用水供雌性大鼠饮用16周换正常水,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第4、8、12、16周经尾静脉输注1×106个BMSCs,并设置单纯造模组及空白对照组;20周核磁共振(MRI)检查大鼠肝脏;21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肝脏SrY表达;VG染色观察肝脏中胶原纤维量;IHC检测α-SMA、LR3; Western-blotting检测肝脏α-SMA、 TLR3、TRIF、NF-kBp65、IRF3表达,FQ-RT-PCR检测TLR3、IRF3mRNA表达。结果:第一部分:1)10例移植物均存活,符合纳入标准时手术安全性较高。2)术中探查与移植物体积和术前CT与肝脏三维重建结果一致,10例患者GV/SLV在41%-78%之间,平均60.6%,其中9例患者虚拟切除移植物体积695.11±142.14cm3,实际余肝脏体积687.78±130.81cm3(P>0.05);3)术中1例经脐静脉低温灌注外,余9例经门静脉灌注;2例无肝期下腔静脉未重建,3例行自体下腔静脉重建,5例人造血管暂时性门腔分流;手术11.5~20.5h,平均15.2h,无肝期200-435min,中位时间285.5min,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0~15u,术后住院时间21~58d,总并发症发生率6例(60%);住院总费用10.16~43.48万元,中位费用17.44万元;4)CT测术后第1月移植物体积平均增加14.75%;术后2~3月平均每月增加3.75%;术后4~6月平均每月增加3.08%;术后半年移植物/标准肝体积比平均87.5%;PET/CT测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平均标准摄取率(SUVave)0.9~1.9;随访时间2~37个月,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最长存活时间27个月。第二部分:1)大鼠肝切术后6h开始出现死亡,术后8-12h为死亡高峰,70%、80%、90%肝体积切除组2周存活率分别为86.7%、80%、7%。2)80%及90%肝体积切除组术后8h、12h时血清ALT、AST浓度比70%组显着增高(P<0.05),而80%与90%组之间无差异(P>0.05);80%组术后24h、3天时血清ALT及AST浓度比70%肝体积切除组高(P<0.05);术后7天左右各组ALT及AST浓度基本恢复正常。3)术后14天80%组剩余肝体积明显大于70%肝体积切除组(P<0.05)。4)三组肝脏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第三部分:1)P3代BMSCs细胞表面的CD31、CD45、CD44、CD105、CDllb、CD29的阳性率分别为(12.0%、8%、1.2%、62.2%、1.5%、16.7%);2)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示仅有BMSCs移植组表达SrY。3)核磁共振结果示BMSCs移植组肝脏上结节数量比单纯造模组多(P<0.05);4)HE染色显示单纯造模组8只轻度肝纤维化形成;BMSC移植组中9只形成明显的肝纤维化,1只形成肝癌;空白对照组无肝纤维化形成。5)免疫组化显示BMSCs移植组比单纯造模组α-SMA阳性表达率高(P<0.05);空白对照组无表达。TLR3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包浆中;6)VG染色BMSCs移植组胶原区的百分比数比单纯造模组高(P<0.05)。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MSCs移植组比单纯造模组α-SMA蛋白水平高(P<0.05),BMSCs移植组肝脏中TLR3、 NF-kBp65、IRF3蛋白水平及TLR3、IRF3mRNA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都高(P均<0.05),单纯造模组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TRIF蛋白表达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对于外科原位手术切除极为困难或侵及下腔静脉无法切除的晚期肝AE可以通过ELRA术治疗,适应症为本研究纳入标准;CT和三维肝脏重建软件能够在术前准确评估肝脏病灶与主要管道关系,评价病灶侵犯程度和预测移植物体积,提高手术安全性;在无肝期个体化处理进行自体或人造血管腔静脉暂时性门体分流技术,下腔静脉重建技术和离体肝切除血管重建技术等综合应用安全、有效;术后移植肝再生主要发生在移植术后半年内,尤其是术后第1个月,术后2~6月逐渐放缓,半年后基本接近患者标准肝体积;ELRA术治疗晚期肝AE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独特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在国内外推广应用;2)大鼠肝切除量在80%以下是安全的,提示对于正常成人极限肝切体积有可能超越70%;且肝脏切除量越大,其增生体积越多;3)BMSCs在DEN所致的慢性肝损伤模型中具有促进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有致肝癌的可能;4)TLR3通路上的相关蛋白可能参与了慢性肝损伤肝再生修复过程,BMSCs在TLR3通路激活的微环境中可能倾向于分化为肝星状细胞、肌成纤维细胞,TLR3与BMSCs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于对方,最终导致慢性肝损伤后肝纤维化形成。

依马木·阿不拉,田广磊,孔长青[10](2012)在《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治体会(附1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治体会,提高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病例。结果:11例患者中结合B超/CT/MRI等明确诊断8例,2例术前不能排除肝癌可能,1例误诊为血管瘤;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6例(55%);碱性磷酸酶(AKP)升高5例(45%):总胆红素升高并直接胆红素升高8例(73%);甲胎蛋白(AFP)检测11例,2例轻度升高,余均阴性;11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其中胆肠吻合1例),1例行右三叶切除术,5例行肝包虫切除术(其中联合胆囊切除2例),1例行姑息性手术;3-6个月后复查,3例患者局部复发,2例残腔少许积液,余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在肝实质内呈浸润性、外生性生长,瘤体中心出现液化无明显钙化时,在影像学方面容易导致误诊,该病手术难度较大,建议尽早手术,以根治术为主,可减少术后复发,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二、后腹膜包虫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腹膜包虫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与方法
        2.1 收集资料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术前处理
        2.4 术前评估
        2.5 手术方法
        2.6 术后随访
        2.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肝包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多脏器包虫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讨 论

(4)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193 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临床特征
        3.1.3 临床变量与是否远隔器官转移的关系
        3.1.4 对常见远处转移器官部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3.2 193 例患者中行外科干预的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3.2.1 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3.2.2 手术方式
        3.2.3 术中术后情况
        3.2.4 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随访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性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2 不同族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3 不同年龄患者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4 不同文化受教育程度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5 不同区域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4.6 肝泡型包虫病影像学诊断
    4.7 肝泡型包虫肝外转移途径
    4.8 实验室诊断
    4.9 治疗方法
        4.9.1 准根治性切除
        4.9.2 姑息性切除
        4.9.3 肝移植
        4.9.4 其他
    4.10 小结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36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及分期
        1.1.2 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方式
    2.2 术中情况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4 术后随访情况
3 讨论
    3.1 根治性手术治疗
    3.2 准根治性手术治疗
    3.3 姑息性手术治疗
    3.4 治疗中的其他辅助情况或原则
        3.4.1 多学科协作原则
        3.4.2 损伤控制原则
        3.4.3 阿苯达唑辅助
    3.5 其他治疗

(7)ERCP下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术前准备及操作方法
    2.5 术后处理及观察
    2.6 ERCP术后并发症诊断指标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特征及症状
    3.2 ERCP术中情况
    3.3 ERCP术前影像学特征、内镜操作及术中造影情况(见下图 1、图 2)
    3.4 ERCP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
    3.5 ERCP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
    3.6 PEP的影响因素分析
    3.7 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泡型肝包虫合并梗阻性黄疸的ERCP治疗
    4.2 ERCP并发症
    4.3 PEP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4 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5 不足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三维重建技术在肝切除治疗肝泡型包虫病中的临床实践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资料收集及数据处理
        1.4 临床资料收集
        1.5 技术路线图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中的临床实践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资料收集及二维影像后处理
        1.4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设计
        1.5 临床手术
        1.6 技术路线图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肝泡型包虫病小型猪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自体肝移植的临床和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前准备与评估
        1.4 移植手术步骤
        1.5 围移植期指标和临床路径探讨
        1.6 病例随访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肝切除与再生的大鼠实验观察
    1. 内容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大鼠肝部分切除
        1.4 术后观察指标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慢性肝损伤与再生修复的大鼠实验研究
    实验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肝损伤与再生修复中的作用
        1. 内容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的提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1.5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1.6 大鼠肝脏的影像学检查
        1.7 标本采集与处理
        1.8 大鼠肝脏HE染色
        1.9 原位杂交检测大鼠肝脏SrY阳性细胞表达
        1.10 大鼠肝脏α-SMA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
        1.11 VG染色检测大鼠肝纤维化情况
        1.1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α-SMA表达水平
        1.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4 结果判定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TLR3通路在慢性肝损伤与再生修复中的作用
        1. 内容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1.3.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肝脏TLR3的表达
        1.3.2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脏细胞TLR3、NF-Kapa65、IRF3、TRIF的蛋白水平
        1.3.3 FQ-RT-PCR检肝脏组织TLR3、IRF3、mRNA表达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后腹膜包虫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分析[D]. 王茂林.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2]多脏器包虫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刘丹,郭艳平,热依汉古丽·阿卜力孜,王秋萍,杨青,王光辉,沙焕臣,刘昌,杨筱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06)
  • [3]高海拔地区17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行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研究[J]. 魏耕富,杨康明,史屹洋,马智,陈颖,李志宏,权力,智明,周明亮,陈雪林,樊谦,常秀萍,杨先伟,黄斌,陈哲宇,王文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1)
  • [4]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D]. 许晓磊. 青海大学, 2019(04)
  • [5]98例复杂性肝多房棘球蚴病外科治疗方案的比较分析[J]. 许晓磊,王志鑫,王展,叶海雯,庞明泉,周灜,王海久,樊海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06)
  • [6]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36例手术治疗体会[J]. 王冠,罗兰云,邹海波,骆乐,向光明,薛华,姚豫桐,黄孝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11)
  • [7]ERCP下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分析[D]. 胡涛. 青海大学, 2016(08)
  • [8]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实验研究[D]. 何翼彪.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
  • [9]自体肝移植的临床和相关实验研究[D]. 邰沁文.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10]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治体会(附11例报告)[J]. 依马木·阿不拉,田广磊,孔长青. 新疆医学, 2012(10)

标签:;  ;  ;  ;  ;  

腹膜后包虫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