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棕榈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云南龙棕榈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云南龙棕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萍[1](2020)在《西南高原山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龙棕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龙棕(Trachycarpus nanus)是棕榈科棕榈属植物,雌雄异株,灌木状,无地上茎,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仅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至西北部的大理、楚雄等地。龙棕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但目前对该物种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龙棕的种子生理生态学及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探究其濒危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该物种的种群保护策略与方案。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龙棕的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对龙棕种子的生物学特征、最适萌发条件、脱水敏感性和低温贮藏的研究表明:龙棕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与果皮相连,难以分离。胚乳均匀,质地硬,为乳白色。胚为线性,侧生,偏向种脐。种子千粒重为254.34±5.31 g,初始含水量为41.91±0.46%。龙棕种子无休眠,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适宜条件下,种子萌发大约需要20天,萌发率可达76.5%。种子脱水敏感性研究表明,龙棕种子为中间型,能忍受一定程度的脱水,临界含水量约为7%。此外,不同的脱水速度对种子的伤害程度不同。脱水速度越快,种子受到的伤害越大。短期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没有明显影响,但会抑制种子萌发,延长种子萌发所需时间。2基于SSR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利用7对SSR微卫星引物对龙棕6个居群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与居群历史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SSR位点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Nt),平均每个位点有8.286个等位基因。龙棕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Na=3.571,Ne=2.053,Np=7.833,Ra=3.540,Ho=0.129,He=0.338),近交系数FIS较高(FIS=0.633),居群内存在较明显的近交现象。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76.99%),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FST=0.23,P<0.001)。PCo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均将6个龙棕居群分为明显的两组,即居群DZS独立为一组,其他居群(HDZ、MDZ、YJA、LJS和JZS)为一组。当K=3时,Structure聚类显示最佳分组,龙棕居群被分为3组,即居群DZS和JZS为一组,居群JZS为一组,居群HDZ、MDZ和YJA为一组。Mantel test分析结果显示龙棕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P>0.05)。龙棕各居群间历史基因流和近代基因流都较低,各居群近期也均未经历瓶颈效应。3濒危机制与保护策略综上结果表明:龙棕种子传播距离有限导致的近交和地理隔离带来的有限的基因流和遗传漂变可能是龙棕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和遗传分化明显的原因。而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是造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建议,对龙棕所有野外居群及其生境进行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小区。其中,应重点保护分布于大中山(DZS)和余金庵(YJA)的居群。其次,采种对龙棕进行人工辅助育苗,扩大其野外居群的规模和构建新居群。最后,对龙棕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挖掘其园艺价值。

张朝银[2](2020)在《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南宁市狮山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园林景观要素理论,结合公园特色,从植物景观、建筑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小品景观等五方面展开调查,并搜集各个景观要素的相关数据,目的是为展开公园景观评价以及分析公园的优势、特色、存在问题奠定基础;其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狮山公园景观建立合理的景观评价模型,进行景观评价。目的是为了得出公园景观质量等级,最终分析各个景观质量;最后根据调查与评价结果,总结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南宁市狮山公园植物景观中,应用园林植物共有294种,隶属76科179属,其中乔木、竹类占主导地位,棕榈科、禾本科、桑科植物广泛运用,形成独特的南亚热带绿化景观;园内建筑风格以岭南风格为主,分别有亭、廊、桥、轩、水榭等,形式丰富多样;水体景观以大面积水域为主,水景形式单一,但是亲水设施较为丰富;小品景观有雕塑、景石、休息座椅、指示牌、标识牌、路灯、垃圾桶等,其中园内景石、雕塑等装饰性小品运用较多;道路景观主要以道路布局形式以及道路铺装为主,园内道路布局以环形为主,铺装形式以整体路面、块料路面以及卵石路面为主,加以步石点缀,形式丰富,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2)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景观评价,通过对准则层以及指标层权重值进行计算,可知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植物景观(0.3645)>建筑景观(0.2424)>水体景观(0.1709)>小品景观(0.1118)>道路景观(0.1104)。以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作为评价对象,针对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结合各指标权重值,最终计算出公园评价最终评分,可知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等级为II级,景观质量较高。(3)南宁市狮山公园植物景观种类较为丰富,以竹荷文化建园,形成公园的一大特色,岭南建筑风格特征突出,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点;但是还存在藤本植物运用较少,立体绿化景观效果较差;水体景观形式较单一,水质一般;缺乏照明性小品,且类型单一等问题,需要根据以上问题对其景观效果进一步改造。

宋红坤[3](2019)在《铁皮石斛等十种石斛的鉴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论文为“高附加值农产品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项目:以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铁皮石斛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其它九种石斛(流苏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紫皮石斛、球花石斛、苞鞘石斛、兜唇石斛、束花石斛和叠鞘石斛),采用薄层色谱法、HPLC-PD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ICP-MS等现代分析技术,以期准确、高效对不同品种石斛进行鉴别研究与质量评价。[方法]1.薄层色谱鉴别:参照《中国药典》薄层鉴别方法,对十种石斛药材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薄层色谱进行系统研究。2.采用HPLC-PDA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八种石斛药材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和相似度计算,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石斛做鉴别研究。3.采用HPLC-PDA技术,建立东崑宕内酯、滨蒿内酯、香豆素、柚皮素、芹菜素、石斛酚、毛兰素和石斛碱八种成分分析测定方法并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十种石斛多糖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十种石斛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以十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合方差分析、t检验对石斛做质量评价。4.采用ICP-MS技术,测定十种石斛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1.根据薄层色谱斑点特征,十个品种石斛之间既有相同斑点,各自又有特殊的斑点,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石斛之间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2.高效液相指纹图谱13批铁皮石斛相似度为0.791-0.929;8批不同品种石斛相似度介于0.169-0.875之间,标出共有峰23个,经对照品指认出六个峰,分别为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醛,东崑宕内酯,阿魏酸,柚皮素,同时对球花石斛16个化学成分色谱峰进行了标示。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63批石斛样品可快速被分为两大类,然后60批石斛样品又进一步被分为四类。三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验证了化学模式识别用于品种鉴定和归类的可行性。3.含量测定及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十种石斛的东崑宕内酯、滨蒿内酯、香豆素、柚皮素、芹菜素、石斛酚、毛兰素、石斛碱、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P<0.05)。石斛酚、毛兰素、石斛碱可以分别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对流苏石斛、鼓槌石斛、金钗石斛进行质量控制。香豆素可以作为含量测定参考指标进行叠鞘石斛质量控制,柚皮素、芹菜素可以作为含量测定参考指标进行球花石斛质量控制。实验建立的石斛属中东崑宕内酯、滨蒿内酯定量分析方法可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多糖含量、17种氨基酸总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对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可以作为兜唇石斛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17种氨基酸总含量也可作为束花石斛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4.文山、德宏、弥勒和腾冲四个产地的11批铁皮石斛之间稀土元素总含量存在差异。德宏产八个品种石斛稀土元素总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同一产地的不同种石斛16种稀土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四个产地的11批铁皮石斛铬(Cr)元素、镍(Ni)元素和锌(Zn)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德宏产八个品种石斛铬(Cr)、镍(Ni)、锌(Zn)、硒(Se)四种元素含量丰富,而锡(Sn)元素只在金钗石斛和苞鞘石斛中有检出,并且八种石斛之间铬(Cr)、镍(Ni)、锌(Zn)三种元素含量存在差异。18批石斛重金属铜(Cu)、镉(Cd)、汞(Hg)、铅(Pb)四种元素均在限量范围内,德宏产球花石斛、铁皮石斛和苞鞘石斛各1批重金属砷(As)元素有明显的超标现象。[结论]十个品种石斛内在的化学成分无论在种类还是含量上都存在差异,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能够对十种石斛做出鉴别,多成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石斛的质量,可以为石斛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石斛中16种稀土元素、人体必需5种微量元素和五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为石斛营养保健价值和某些药效方面评价,以及评价不同产地石斛药用质量安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严娟,李旭,周伟,李明会[4](2018)在《中国鮡科褶鮡属鱼类的分布、习性与资源保护》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国分布的褶鮡属鱼类为对象,详细介绍其物种组成及分布区域。在综合历史文献和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科学地解释褶鮡属鱼类的形态特征与生境之间的适应关系,还客观地阐述该类群分布特点、起源及生活特性。同时,讨论了褶鮡属鱼类资源保护面临的胁迫因素。作者认为胁迫因素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水利工程、外来物种入侵、竭泽而渔等,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及建议。某一水系鱼类区系组成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每个物种皆是该鱼类区系组成的一份子。褶鮡不可能单独地生活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与江河自然环境、与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生存状况和承受的生存压力在鱼类其他类群中也同样存在,所以有效保护江河鱼类资源已刻不容缓。

段志芬,马玲,李友勇,矣兵,杨盛美,汪云刚,孙雪梅,刘本英[5](2017)在《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的资源,可作为适制绿茶的优质品种;闸上大树茶、十八连山大茶、底圩白毛茶、龙树茶4非酯型儿茶素较低,非酯型儿茶素最高的大黑山野生茶,可作为选育专用品种的特异种质资源材料。

郑开颜[6](2014)在《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及转录组研究》文中提出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m.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以藤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作用,用于喘咳痰多,产后乳汁不通,风湿肿痛,疮痈等。现代药理试验证明,通关藤还具有抗肿瘤、抗菌、降压、保肝利尿及调节免疫力等多种的作用,尤其是其对肺癌、肝癌有一定的疗效通。通关藤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为傣族、苗族、壮族常用药物。近年,以通关藤为原料的消癌平注射液、消癌平颗粒、通关藤饮片的市场需求剧增,通关藤药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使得通关藤原料供不应求。通关藤一般需要3-5年才有采收价值,而人们竭泽而渔似的采集,致使通关藤资源日趋匮乏。目前国内外对通关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而对通关藤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转录组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对野生通关藤进行资源生境调查和遗传多样研究尤为迫切。有关通关藤功能基因的研究也是空白,通过对其转录组进行分析,了解通关藤皂苷的合成途径和参与合成的酶基因,有利于生产出更好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利用通关藤的野生种质资源,从表观形态、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等方面开展通关藤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药材质量研究,分析种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关系,揭示其遗传丰富程度,及遗传多样性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为通关藤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另外,通过对通关藤茎和叶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发掘了大量参与通关藤皂苷生物合成的酶基因,且推测通关藤的皂苷合成途径,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化学成分调控和基因克隆提供基础数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通关藤在云、贵、川、广的地理分布、生境特征、蕴藏量、生长特性等。结果显示,通关藤主要集中分布于滇东南桂西、滇西南、黔西南三个区域,分布范围为N 21°46’~27°16’, E 98°50’E-106°27’,海拔700~1700m。通关藤的生境条件一般为河谷的北岸或东岸山腰(即南坡或西坡),或温暖潮湿的山坡或山麓;多生于喀斯特地形的灌木林中,或生长于乔木植被盖度较小的阔叶林中;通关藤对伴生植物无选择性,攀附物主要为灌木、岩石、小乔木;对生长地的土壤性质要求不严,土壤类型多为红壤、黄壤、暗棕壤、粗骨土,质地是壤土、砂土、砂壤。(2)对不同居群通关藤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通关藤的有效分枝、株高、茎粗、果实数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CV在13.91%-96.67%。对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株高与茎粗、节间长、有效分枝、叶宽呈极显着正相关,叶片长与叶宽呈极显着正相关,其他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环境因子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海拔、温度与表型性状呈正相关,有利于通关藤生物量的积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宽、叶长、株高、茎粗、节问长为主要变异因子。(3)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标记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r repeat)对29个野生通关藤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8.1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5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2768,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214,基因流(Nm)为0.6865,这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2.14%,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57.86%,即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可能由于居群间的地理隔离和无性繁殖等原因导致。采用UPGMA法及PCoA法对29个居群的通关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关藤居群基本按照地理、水系特征而分为三大主要类群。(4)根据通关藤转录组数据设计SSR引物,对不同通关藤居群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期望杂合度(E-Het)为0.4592,平均观察杂合度(O-Het)为0.6321,O-Het略高于E-Het,说明通关藤杂合程度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74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的分布范围在0.2296-0.4999之间,平均He为0.4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68,本研究的12个位点均属中度多态性位点。Fis为-0.5542,表明群体内杂合严重。Fst为-0.3412,表明群体间分化程度很小。因流(Nm)变化范围为0.4225-6.2861,各位点基因流的差异很大,平均为2.2047 。 AMOVA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通关藤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达71.05%,而其居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28.95%。对29个通关藤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29个通关藤居群分为两大类群。对通关藤资源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K=2的情况下,分类效果较好,将29个群体可分为2组。EST-SSR的结果与ISSR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但也不完全一致。(5)选取ITS2、psbA-trnH、rbcL三个序列对29个居群的通关藤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TS2序列有效分析长度为527 bp, G+C的平均含量为58.4%,总的变异位点数(Vs)为23,其中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s)为9个,简约信息位点(Ps)14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s)为9个,简约信息位点(Ps)4个。PsbA-trnH测序得到1247bp有效全长,G+G为55.8%,有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s)为9个,简约信息位点(Ps)7个。ITS2、psbA-trnH和rbcL序列的自展支持率(bootstrap)显示其种内的遗传变异间重叠较多,不能达到区分不同居群通关藤种群的目的,因此并不适合用于通关藤道地性药材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6)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居群通关藤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通关藤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可靠合理;不同产地的通关藤绿原酸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绿原酸的含量平均值为0.3243-1.1472%,含量较高的居群为靖西1.1472%,勐腊1.0096%,安龙0.9932%。通关藤根的绿原酸含量比1、2、3年生的茎中绿原酸含量都低,根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仅有0.2512%,通关藤1年生茎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6452%,2年生茎为0.5159%,3年及3年以上为0.3634%,由此看出,随着通关藤年限增长,茎中绿原酸的含量逐渐减少。对通关藤绿酸的含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通关藤绿原酸的含量与经度、年均温、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纬度、海拔、年日照时数呈负相关。(7)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居群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H、通关藤苷I、通关藤苷G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不同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苷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通关藤H的平均含量为0.052%,通关藤苷I的平均含量为0.098%,通关藤苷G的平均含量为0.0708%。通关藤苷H在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根的通关藤苷H平均含量为:根>≥3年茎>2年生茎>1年生茎;通关藤苷I的含量表现为:≥3年茎>2年生茎>根>1年生茎,3年及3年以上通关藤茎中通关藤苷I的含量最高;通关藤苷G的平均含量表现规律为:2年茎>≥3年茎>1年茎>根。对通关藤苷H、I、G的含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通关藤苷H、I、G与经度、年均温、日照时数都呈正相关,但与海拔、年降水量呈负相关。(8)建立了比色法测定通关藤中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药材的总皂苷、总酚酸、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通关藤的总皂苷、总酚酸和多糖含量差异明显。总皂苷的含量较高的居群有云南河口8.0389%,四川德昌7.8694%,云南建水7.1739%,含量高的居群是含量低的居群的2.5倍,相差4.8306%的含量。总酚酸含量较高的居群是云南的华宁10.1129%,禄劝9.6767%,蒙自9.4335%,最高与最低相差3.9853%的含量,相差1.65倍。多糖的含量较高的居群有云南镇康15.3441%,西畴13.6943%,广南12.5699%。其中四川德昌总皂苷含量较高,而总酚酸的含量很低,云南蒙自总酚酸的含量较高,其多糖含量就很少,因此,同一居群其化学组分也有很大差异。总皂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总皂苷的含量就相应增多,而总酚酸和多糖的含量与部位、年限没有太大密切关系。(9)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通关藤的茎和叶转录组数据中获得73336个contig和65796个Unigene,通过与公共数据库的比对分析,找出27个参与通关藤苷生物和孕烷苷骨架合成的Unigene。使用qRT-PCR技术分析参与通关苷生物合成的六个酶基因SQS、SQLE、CAS、4-MSO、3β-HSD、5β-POR在茎和叶中的表达情况,这6个基因在通关藤的茎和叶中都表达,CAS、SQS、SQLE、4-MSO在叶中的表达量要高于在茎中的表达量,而3β-HSD和5β-POR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要比叶中的高,5β-POR的表达量在茎中比叶高出36.5%。另外,从11911个unigene中开发出15296个SSRs位点,其中二核苷酸类型最丰富,达53.72%,而重复类型中最多的为AT/AT (26.34%),其次AG/CT (21.02%).基于这些序列,使用Primer 3对这些SSRs进行引物设计,成功设计出27,189对引物。

吴岐奎,邢世岩,王萱,孙立民,滕文凤[7](2014)在《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云南省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腾冲县共有古银杏3 000余株,分布在界头乡和固东镇;其中107株古银杏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4.34%;树高最大为30.0 m,最小为9.5 m;树龄最长为610年;胸径最大为3.08 m;平均冠幅最大为18.8m。垂乳银杏有82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78个,垂乳最长达0.70 m;复干银杏有56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5株,复干胸径最大为0.95 m;叶籽银杏有4株。

刘高慧[8](2014)在《齿瓣石斛光合生理及茎条生长对营养环境的响应》文中研究说明石斛属(Dendrobium)属于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第二大属,其中的许多种类在中国作为常用中药材利用历史超过2000年,它们具有生津、止咳、明目、利嗓等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齿瓣石斛(D. devonianumPaxt.)就是其中的一种。本研究针对人工设施栽培齿瓣石斛过程中,其光合生理活动和茎条生长状况对光照条件、水肥供给和相应经营技术等方面的响应,试图通过在不同处理下的光合生理活动、茎条生长、生物量变化和内含物增减状况的研究,总结提出科学合理的齿瓣石斛设施化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为设施建设提供参数依据以及为规模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齿瓣石斛在4月初开始萌发,在45月的生长初期和8月的生长旺盛期茎的生长较快,11月之后茎停止生长;叶片随着生长时期的推移逐渐展开,到10月下旬后茎条开始停止生长,叶片逐渐变黄,12月以后脱落;齿瓣石斛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2、遮光率、喷水和施肥三个因子之间的耦合效应显着高于各个单因子的作用效果,其中,50%遮光、2天喷一次水并且施用奥绿肥A3,对促进新茎条生长和生物量增加影响最大;75%遮光、2天喷一次水并且施用奥绿肥1号,可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揭示出综合因素对齿瓣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构建综合配套技术的重要性。3、在生长季节(6-10月)追施合理浓度的氮素,可极大提高齿瓣石斛光合速率和茎条生长量。其中,N3(2000mg/L)处理的植株平均茎条长度最大(75.3cm),是空白对照的1.74倍,亦茎条生物量也最大(2.748g),比空白对照增产64.06%。随着施氮浓度的升高,各部位的N含量增加,新茎条中的矿质元素、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及水溶性糖等化合物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但N浓度过大反而产生抑制作用。4、不同强度的老茎条收获,对新茎条的光合作用以及长度和生物量增产影响较大。收获1/3老茎条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在上午10:00可达到6.026μmol m-2s-1(比空白对照高出23.94%)。而且,有利于新茎条长度增加(比空白对照增长2.91%)及茎生物量的积累(比空白对照增产5.18%)。另外,对新茎条全N含量和15N丰度值的测定表明,当收获2/3和1/3老茎条后,新茎条的全N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94%、14.06%,但15N丰度值比对照低0.29、0.31,说明新、老茎条之间可能存在氮素转移,收获时一定要保留相应数量老茎条,以保证植株存活和新茎条正常生长。

谢恭莉[9](2013)在《云南易门县园林树种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园林树种规划是指导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手段。当前,易门县园林建设发展迅速,为使易门县的园林景观丰富多彩,需要对园林树种进行全面的规划,在植物群落学、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园林美学、风景园林植物等学科的指导下,对易门县的古树资源、乡土树种资源、园林树种资源进行调查、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易门县园林树种规划,为易门县的生态园林建设提供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易门县现有园林绿化树种221种,包括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201种。其中,乔木135种,比例接近61.08%,灌木76种,比例接近34.39%,木质藤本10种,比例接近4.53%;常绿与落叶比例为67:33,其中,常绿乔木80种,占全部树种的36.20%,常绿灌木61种,占全部树种的27.60%,常绿木质藤本7种,占3.17%,落叶乔木55种,占24.89%,落叶灌木15种,占6.79%,落叶木质藤本3种,占1.36%;乡土树种有92种,全部树种的41.63%,外来树种有129种,占全部树种的58.37%。(2)总结了易门县园林树种应用中的问题,分析易门县的35种古树、406种乡土树种的种类组成和应用潜力,同时探讨易门县引入树种、推广型树种的等资源利用潜力,为易门县的园林树种规划提供可行性依据。(3)以易门县现有应用的园林树种资源、古树资源、乡土树种资源为基础,根据易门县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树种规划,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在现有园林树种的基础上,规划出易门县的树种比例,分别为:裸子植物:被子10:90,常绿树种:落叶树种75:25,乔木:灌木70:30,乡土树种:外来树种80:20,慢生树种:中生树种:速生树种40:40:20。共为易门县规划树种472种,制定规划树种名录,其中,裸子植物45种,被子植物427种,常绿乔木192种,常绿灌木106种,常绿木质藤本14种,落叶乔木109种,落叶灌木44种,落叶木质藤本7种,乡土树种378种,外来树种94种。其中,基调树种4种,骨干树种16种,一般树种452种。此外,对不同绿地类型进行树种规划,其中,公园绿地规划树种405种;防护绿地中,规划行道树树种82种,居住区绿化树种129种,单位绿化中企事业单位规划树种111种,医院规划树种93种,学校规划树种194种,厂区规划抗SO2树种32种,吸烟滞尘树种30种,抗氟化氢树种27种,抗有毒气体树种26种;防护绿地中规划工厂防护林树种24种,道路防护林树种42种,农田防护林树种34种,河岸防护林树种37种;生产绿地树种206种;垂直绿化树种26种。选择秃叶红豆(Ormosia nuda)为县树,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为县花。

刘丽[10](2012)在《活血丹种质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文中指出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入药,药材名为连钱草(《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主产于江苏、浙江一带,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散瘀消肿的功能,主治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等症。其种质资源系统收集评价、种质资源库的构建和药材品质评价未见报道。本文综合运用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食品营养学、药用植物生态学知识,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在系统收集我国20省市活血丹种质基础上,从DNA分子水平揭示了不同种质的亲缘关系;并对不同活血丹种质从植物形态、营养品质和药材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对南京紫金山活血丹的生长发育和营养、药材品质的年积累动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从全国20个省市收集到58份活血丹种质,其分布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云南麻栗坡(中越边境),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昆明。调查发现活血丹自然群落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条件适宜的小环境中有性繁殖可以成功。不同活血丹种质植株形态有一定差异,其叶片直径与叶柄长度、茎节直径显着相关,茎节数与叶柄长度显着相关,茎节长度与和芽数显着相关。2首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我国的54个活血丹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4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共检测到1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8个,DNA片段大小范围在200~500bp之间,总多态位点比率为78.31%,表明活血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首次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对分布于我国的55个活血丹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119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84个,DNA片段大小范围在73~450bp之间,总多态位点比率为99.75%,表明活血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为药材活性成分,兼顾Cu、Pb、Cd、As、Cr等5种重金属,对分布于我国的41个活血丹居群从药材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进行了品质评价。不同活血丹种质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江南江淮丘陵山地一带和云贵高原两个药材区划区域种质资源浸出物、总黄酮和熊果酸三种活性成分平均含量均显着高于全国其它药材区划区域种植资源,为优良种质资源区;不同活血丹种质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明显,Pb含量0.025~22.300mg·kg-1;Cu平均含量15.562mg·kg-1,符合国家绿色行业标准;Cd含量0.013~1.013mg·kg-1;Cr含量0~17.75mg·kg-1;As仅在北京、广东广州、辽宁丹东和南京栖霞山、珍珠泉产地的5个居群检出,余均未检出。综合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可见,西南地区、江淮地区活血丹种质安全性较高。5以3种基本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脂肪)、10种营养元素(4种常量元素P、K、Ca、Mg),6种微量元素(Zn、Cu、Fe、Al、Mn和B)为指标,对分布于我国的41个活血丹居群从营养品质角度进行了评价。基本营养成分南方高于北方,东部高于西部;Ca、Mg和K3种常量元素在不同活血丹居群间的差异特征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在不同活血丹居群中的表现为:zn和Cu含量变化特征一致、Fe和Al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一致、Mn和B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6对南京紫金山活血丹自然分布地野生群体进行连续三年的动态观测发现:紫金山活血丹2月上旬恢复生长,3月直立生长阶段后开花、4月盛花期后种子成熟,5月底进入匍匐生长阶段,地上部分可安全越冬;一年内可分为恢复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果实种子成熟期、匍匐生长期和枯黄期几个阶段。7同一年内,不同采收期的紫金山活血丹药材水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规定,总黄酮、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年动态整体变化趋势均呈现“升—降—升—降”的双峰型曲线,但灰分含量仅4-8月达标,因此可选择4-8月作为活血丹的最佳采收期。8同一年内,不同采收期的紫金山活血丹基本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脂肪)含量冬春季高于夏秋季;Zn、Mn、B、Fe含量冬季相对较高;Ca和Mg含量在1-2月较高、P和K含量从3月份开始到次年1月份逐渐下降。

二、云南龙棕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龙棕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高原山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龙棕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1.1.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定义
        1.1.2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概况
        1.1.3 龙棕的生存现状
    1.2 保护生物学研究概述
        1.2.1 种子生理学研究概述
        1.2.2 保护遗传学研究概述
    1.3 棕榈科植物研究概述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龙棕的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点与种子采集
        2.1.2 龙棕种子形态的测量与观察
        2.1.3 不同处理对龙棕种子萌发的影响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龙棕种子的形态特征
        2.2.2 不同处理对龙棕种子萌发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生态因子对龙棕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 龙棕的贮藏特性
        2.3.3 龙棕种子生理学研究对保护的启示
第三章 龙棕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龙棕自然居群生境状况及分子样采集
        3.1.2 龙棕的DNA提取
        3.1.3 SSR引物筛选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龙棕自然居群的生境概况
        3.2.2 SSR结果分析
    3.3 讨论
        3.3.1 龙棕野外生存状况
        3.3.2 龙棕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3.3 龙棕的遗传分化与遗传结构
        3.3.4 龙棕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对保护的启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龙棕的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
        4.1.2 基于SSR的龙棕保护遗传学研究
    4.2 保护策略
        4.2.1 加强对龙棕现存野生居群及生境的保护
        4.2.2 适当地人工干预促进种群自然更新
        4.2.3 进行龙棕迁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4.2.4 开展种质资源保存与改良的研究
        4.2.5 施行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保护策略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2)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
        1.2.1 城市公园
        1.2.2 景观
        1.2.3 景观评价
        1.2.4 植物文化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调查
    2.1 调查区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概况
        2.1.3 水文概况
        2.1.4 地形概况
        2.1.5 地带性植被资源概况
    2.2 调查区历史人文资源概况
        2.2.1 历史沿革
        2.2.2 人文资源概况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植物景观
        2.3.2 建筑景观
        2.3.3 水体景观
        2.3.4 小品景观
        2.3.5 道路景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评价
    3.1 评价对象
    3.2 评价方法
        3.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2.2 评价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3.1 评价指标的确立
        3.3.2 构建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3.3.3 权重结果与分析
    3.4 综合评价
        3.4.1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表
        3.4.2 评价过程
    3.5 评价结果与分析
        3.5.1 植物景观
        3.5.2 建筑景观
        3.5.3 水体景观
        3.5.4 道路景观
        3.5.5 小品景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特色、问题及建议
    4.1 公园景观特色
        4.1.1 植物景观特色鲜明,人文内涵丰富
        4.1.2 园林建筑个性鲜明,别具匠心
        4.1.3 地形蜿蜒起伏,富于变化
        4.1.4 活动场地类型丰富,以人为本
    4.2 公园景观存在问题
        4.2.1 植物群落设计欠合理,层次感欠缺
        4.2.2 植物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挂牌率欠缺
        4.2.3 立体绿化景观效果较欠缺
        4.2.4 细节设计较差,欠缺人工养护管理
        4.2.5 水体景观形式较单一,缺乏动态水景
        4.2.6 公园水质较差,有待提高
        4.2.7 照明性小品欠缺,夜景效果较差
        4.2.8 道路铺装存在安全隐患
    4.3 初步建议
        4.3.1 丰富植物群落层次,增强观赏性
        4.3.2 加强植物文化参与性,提高挂牌率
        4.3.3 加强立体绿化景观营造
        4.3.4 注重细节设计,加强人工养护管理
        4.3.5 结合公园特色,增加水体形式
        4.3.6 运用生物技术,修复水体生态系统
        4.3.7 增加照明性小品,营造丰富夜景
        4.3.8 重视铺装材料安全性运用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3)铁皮石斛等十种石斛的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石斛属的资源分布概况
    2 药用石斛概况
    3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一章 石斛薄层色谱研究
    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二章 石斛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 HPLC分析方法建立及指纹图谱研究
    3 小结
第三章 石斛十种化学成分分析
    1 香豆素类、黄酮类和联苄类七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1.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与结果
        1.3 线性关系考察
        1.4 方法学考察
        1.5 含量测定
    2 石斛碱含量测定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与结果
        2.3 线性关系考察
        2.4 方法学考察
        2.5 含量测定
        2.6 结果分析
        2.7 小结
    3 多糖含量测定
        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2 苯酚-硫酸法测定石斛多糖含量
        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3.4 方法学考察
        3.5 含量测定
        3.6 结果分析
        3.7 小结
    4 氨基酸含量测定
        4.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4.2 溶液的制备
        4.3 色谱条件
        4.4 含量测定
        4.5 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四章 石斛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测
    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 含量测定
    3 结果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中国鮡科褶鮡属鱼类的分布、习性与资源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褶鮡属鱼类的分布与生物学特性
    1.1 褶鮡属鱼类的分布
    1.2 形态与生境适应性
2 分布特点、起源及生活特性分析
3 褶鮡属鱼类资源的主要胁迫因素
    3.1 水土流失及水质污染
    3.2 水利工程与外来物种
    3.3 竭泽而渔有悖可持续利用
4 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意见和建议
    4.1 环境修复乃保护之要务
    4.2 加强水域环境保护管理
        4.2.1 建立江河水域保护区
        4.2.2 创立和倡导管理新机制
        4.2.3 建立引种的法制体系
    4.3 江河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固样及茶样处理方法
        1.2.2 儿茶素测定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含量分析
    2.2 儿茶素含量变异分析
    2.3 儿茶素聚类分析
    2.4 优异种质资源
3 讨论
4 结论

(6)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及转录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通关藤研究概况
        1 通光藤原植物概况
        1.1 植物学特征
        1.2 地理分布
        2. 通关藤的本草考证
        2.1 史料记载
        2.2 功能主治
        3 通关藤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4 通关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4.1 C_(21)甾体苷类
        4.2 三萜类化合物及多糖
        4.3 其他类物质
        5 通关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5.1 药理作用
        5.2 临床应用
    第二节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1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研究意义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1 形态学标记
        2.2 细胞学标记
        2.3 生化标记
        2.4 分子标记
    第三节 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1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研究
        1.1 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1.2 遗传特性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1.3 采收加工技术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2 中药化学质量评价研究
        2.1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
        2.2 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的研究
    第四节 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
        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 基于转录组学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第五节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通关藤种质资源的收集
        2.2 形态多样性研究
        2.3 分子标记
        2.4 药材质量评价
        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通关藤种质资源与生境特征调查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通关藤种质资源分布规律
        2.2 通关藤生境特征
        2.3 通关藤表型性状
        2.4 表型性状间以及与生境条件间的相关性分析
        2.5 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6 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通关藤资源分布范围
        3.2 通关藤的生境特点
        3.3 通关藤生长特征与生境条件相关分析
        3.4 保护资源及发展人工栽培和野生抚育
第三章 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
    第一节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通关藤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分析及引物筛选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遗传变异分析
        2.4 聚类分析
        2.5 主坐标分析
        2.6 遗传结构分析
        3 讨论
        3.1 通关藤的遗传多样性
        3.2 通关藤居群的遗传结构与分化
    第二节 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通关藤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开发
        2.2 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遗传变异分析
        2.5 聚类分析
        2.6 主坐标分析
        2.7 遗传结构分析
        2.8 ISSR与EST-SSR分析结果比较
        2.9 ISSR+EST-SSR聚类分析
        2.10 ISSR+EST-SSR主坐标分析
        3 讨论
        3.1 EST-SSR标记的优点、多态性和稳定性
        3.2 通关藤资源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
        3.3 通关藤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复杂
    第三节 通关藤的ITS2、PSBA-TRNH、RBCL序列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序列多态性分析
        2.2 不同居群通关藤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3.1 通关藤ITS2、psbA-trnH、rbcL序列的遗传变异
        3.2 通关藤居群系统发育分析
第四章 通关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HPLC法测定通关藤中绿原酸的含量
        摘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不同居群通关藤的绿原酸含量
        2.3 不同年龄、部位的通关藤绿原酸含量
        2.4 通关藤绿原酸含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HPLC-ELSD测定通关藤中通关藤苷H、I、G的含量
        摘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不同居群通关藤中通关藤苷H、I、G的含量
        2.3 不同年龄、部位通关藤中通关藤苷H、I、G的含量
        2.4 通关藤苷H、I、G的含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比色法测定通关藤中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
        摘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的考察
        2.2 溶液的制备
        2.3 测定方法
        2.4 测定波长的选择
        2.5 方法学考察
        2.6 不同居群通关藤的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
        2.7 不同年龄、部位通关藤的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
        3. 通关藤化学成分综合分析
        3.1 通关藤主要化学成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主要化学成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3 主要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3.4 主要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通关藤转录组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质量分析
        2.2 测序和拼接
        2.3 基因注释和分类
        2.4 通关藤孕烷苷类生物合成和转运相关的候选基因
        2.5 六个参与通关藤苷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
        2.6 EST-SSR的开发与分布特征
    3 讨论
全文结果与讨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银杏单株与群落分布特征
    2.2 结构特征
        2.2.1 性别
        2.2.2 树高
        2.2.3 树龄
        2.2.4 胸径
        2.2.5 冠幅
    2.3 古银杏特异种质资源
3 结论与讨论
    3.1 古银杏分布
    3.2 古银杏性别
    3.3 古银杏生长状况
    3.4 古银杏特异种质资源

(8)齿瓣石斛光合生理及茎条生长对营养环境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石斛药用价值研究现状
        1.2.2 石斛生态学特性研究现状
        1.2.3 石斛繁殖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2.4 石斛生理特性研究现状
        1.2.5 施肥对植物光合、生长与产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1.2.6 齿瓣石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齿瓣石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齿瓣石斛的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
        2.2.2 齿瓣石斛的生长曲线
        2.2.3 齿瓣石斛的生长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齿瓣石斛水光肥耦合效应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光肥耦合对新茎茎条生长的影响
        3.2.2 水光肥耦合对新茎生物量的影响
        3.2.3 水光肥耦合对叶片 SPAD 值的影响
        3.2.4 水光肥耦合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施氮量下齿瓣石斛光合特性及生长机制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氮量对光合日动态的影响
        4.2.2 不同施氮量对光响应的影响
        4.2.3 不同施氮量对 CO_2 响应的影响
        4.2.4 不同施氮量对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4.2.5 不同施氮量对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4.2.6 不同施氮量对各部位氮含量及 ~(15)N 丰度的影响
        4.2.7 不同施氮量对当年生茎内含物含量的影响
        4.2.8 施氮次数对光合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老茎条与新茎条光合生长特性的关系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对光合日动态的影响
        5.2.2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对光响应的影响
        5.2.3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对 CO_2 响应的影响
        5.2.4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对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5.2.5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对当年生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5.2.6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下当年生茎氮含量及 ~(15)N 丰度值
        5.2.7 齿瓣石斛老茎中氮素转移规律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水光肥耦合效应对齿瓣石斛光合及生长的影响
        6.2.2 不同施氮浓度对齿瓣石斛光合及生长的影响
        6.2.3 不同老茎收获方式对齿瓣石斛光合及生长的影响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云南易门县园林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园林树种规划的研究
        1.2.2 国外树种规划研究
        1.2.3 园林树种规划存在问题
        1.2.4 园林树种规划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易门县概况
    2.1 区位条件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类型及特点
        2.2.3 日照及气温
        2.2.4 降水
        2.2.5 土壤
    2.3 历史沿革
    2.4 城市绿化现状
    2.5 经济条件
        2.5.1 城市工业
        2.5.2 城市经济
    2.6 城市环境
        2.6.1 水环境
        2.6.2 大气环境
        2.6.3 声环境
    2.7 植被特征和植被类型
        2.7.1 植被特征
        2.7.2 植被类型
3 易门县城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1 各类绿地园林树种现状调查
        3.1.1 公园绿地
        3.1.2 防护绿地
        3.1.3 附属绿地
        3.1.4 生产绿地
    3.2 绿化树种数量与种类组成分析
        3.2.1 绿化树种组成分析
        3.2.2 科内属的数量与种类
        3.2.3 科内种的数量与种类
        3.2.4 属内种的数量与种类
    3.3 园林树种应用比例分析
        3.3.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科、属、种组成
        3.3.2 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科、属、种组成
        3.3.3 常绿、落叶科、属、种组成
        3.3.4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3.4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3.4.1 绿化树种缺乏系统的规划应用,选择随意性大
        3.4.2 绿化树种应用的相似性高,景观雷同性大
        3.4.3 外来树种占优势,乡土树种数量较少
        3.4.4 苗木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县城景观发展需要
4 易门县园林树种资源状况分析
    4.1 古树名木资源状况分析
    4.2 乡土树种资源状况分析
    4.3 园林树种资源的应用潜力分析
        4.3.1 引入型树种分析
        4.3.2 推广型树种分析
        4.3.3 一般性树种分析
        4.3.4 珍稀濒危树种分析
5 易门县园林树种规划
    5.1 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5.1.1 尊重自然规律,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5.1.2 可持续性原则
        5.1.3 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5.1.4 注重城市园林绿化中树种多样性原则
    5.2 规划目标
    5.3 树种规划比例的确定
        5.3.1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比例
        5.3.2 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比例
        5.3.3 乔木、灌木的比例
        5.3.4 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的比例
        5.3.5 慢生树种、中生树种、速生树种的比例
    5.4 园林树种规划
        5.4.1 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的规划
        5.4.2 不同类型绿地的树种规划
        5.4.3 垂直绿化
        5.4.4 关于县树、县花的选择建议
6 讨论与展望
    6.1 讨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表
    附表 1 易门县规划树种名录
    附表 2 易门县应用园林树种名录
    附表 3 易门县乡土树种名录
    附表 4 易门县古树资源明细表
附图
    基调树种
    骨干树种

(10)活血丹种质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活血丹研究进展
        1 植物学研究
        2 化学成分研究
        2.1 萜类化合物
        2.2 黄酮类化合物
        2.3 有机酸类化合物
        2.4 其他化合物
        3 活血丹药理研究
        4 栽培学研究
    第二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
        1 形态学特征评价
        2 生态适应性评价
        3 生物学特性评价
        4 遗传特性评价
        4.1 生化标记
        4.2 DNA分子标记
        5 品质性状评价
        5.1 感观评价法
        5.2 显微评价法
        5.3 理化分析评价法
        5.4 指纹图谱评价法
        5.5 生物效价评价法
        6 抗逆性评价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活血丹种质资源收集与特征特性观测分析
    第一节 活血丹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线路调查与样地调查
        1.2 种质收集与保存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血丹在我国的分布
        2.2 活血丹分布地的地理气象因子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活血丹种质植物学形态比较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活血丹种质叶片变化
        2.2 不同活血丹种质茎节及芽数变化
        2.3 活血丹植株形态性状相关性
        2.4 活血丹植株形态性状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活血丹生长发育进程观测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血丹自然分布地概况
        2.2 活血丹的年生长发育进程
        3 讨论
    第四节 活血丹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活血丹种子发芽试验
        1.2.2 活血丹种子贮藏条件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照条件对活血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温度条件对活血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3 不同发芽床对活血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4 贮藏条件对活血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ISSR和AFLP分子标记的活血丹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一节 基于ISSR标记的活血丹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体系确立
        2.2 引物的扩增多态性
        2.3 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ISSR标记的优点
        3.2 活血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第二节 基于AFLP标记的活血丹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AFLP图谱与遗传多样性
        2.2 多态位点比率
        2.3 居群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DNA质量和浓度与AFLP指纹图谱的关系
        3.2 AFLP标记的可靠性
        3.3 AFLP标记用于活血丹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可行性
        3.4 AFLP标记与ISSR标记聚类结果的差异
第四章 活血丹药材(连钱草)品质评价
    第一节 活血丹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血丹总黄酮超声提取法工艺优化
        2.2 活血丹醇溶性浸出物的提取
        3 讨论
        3.1 活血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3.2 活血丹醇溶性浸出物提取的溶剂浓度
    第二节 活血丹药材(连钱草)活性成分积累动态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血丹药材水分含量年动态分析
        2.2 活血丹药材灰分含量年动态分析
        2.3 活血丹药材浸出物含量年动态分析
        2.4 活血丹药材总黄酮含量年动态分析
        2.5 活血丹药材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积累动态
        3 讨论
        3.1 活血丹药材活性成分的选择依据
        3.2 活血丹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积累特征
        3.3 活血丹药材总黄酮和三萜酸类积累特征
    第三节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品质评价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活血丹种质水分含量差异
        2.2 不同活血丹种质灰分含量差异
        2.3 不同活血丹种质浸出物含量差异
        2.4 不同活血丹种质总黄酮含量差异
        2.5 不同活血丹种质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分析
        2.6 活血丹化学成分含量地理变异规律
        2.7 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四节 活血丹药材(连钱草)重金属含量积累动态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血丹药材Pb、Hg、Cd的含量年动态变化
        2.2 活血丹药材Cu、As、Cr的含量年动态变化
        2.3 活血丹药材重金属总量年动态变化
        3 讨论
    第五节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重金属安全性评价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中Pb含量分析
        2.2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中Cu含量分析
        2.3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中Cd含量分析
        2.4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中Cr含量分析
        2.5 不同活血丹种质药材中As含量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活血丹营养品质评价
    第一节 活血丹基本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血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年动态分析
        2.2 活血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年动态分析
        2.3 活血丹中脂肪含量的年动态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活血丹种质基本营养成分评价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活血丹种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
        2.2 不同活血丹种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2.3 不同活血丹种质脂肪的含量差异
        3 讨论
    第三节 活血丹营养元素的积累动态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长期活血丹常量元素积累特征
        2.2 不同生长期活血丹微量元素积累特征
        3 讨论
    第四节 不同活血丹种质营养元素成分评价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活血丹种质常量元素含量分析
        2.2 不同活血丹种质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3 讨论
主要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云南龙棕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高原山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龙棕的保护生物学研究[D]. 李萍. 云南大学, 2020(08)
  • [2]南宁市狮山公园景观调查与评价[D]. 张朝银. 广西大学, 2020(02)
  • [3]铁皮石斛等十种石斛的鉴别研究[D]. 宋红坤.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4]中国鮡科褶鮡属鱼类的分布、习性与资源保护[J]. 严娟,李旭,周伟,李明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5]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J]. 段志芬,马玲,李友勇,矣兵,杨盛美,汪云刚,孙雪梅,刘本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4)
  • [6]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及转录组研究[D]. 郑开颜.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 [7]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J]. 吴岐奎,邢世岩,王萱,孙立民,滕文凤.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5)
  • [8]齿瓣石斛光合生理及茎条生长对营养环境的响应[D]. 刘高慧.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9]云南易门县园林树种规划研究[D]. 谢恭莉. 西南林业大学, 2013(07)
  • [10]活血丹种质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D]. 刘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云南龙棕榈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