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生产D-核糖的参数分析方法及发酵工艺

发酵生产D-核糖的参数分析方法及发酵工艺

一、发酵法生产D-核糖参数分析方法和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志强,李永曙[1](2021)在《D-核糖的制备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D-核糖是一种功能型的五碳单糖,是核糖核酸(RNA)、某些酶和维生素B2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D-核糖近年来在食品添加剂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多种核酸类药物的合成中间体。本文从化学合成法、生物发酵法和发酵-化学法对D-核糖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白雪连[2](2021)在《樱桃果醋的发酵条件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果醋酿造业产品质量提高的主要途径是不同功能产酸菌及发酵原料的挖掘和充分利用,在此背景下需要深入解析醋酸菌在特定发酵原料液态培养条件下细胞间相互生长影响及其代谢的变化规律,探究醋酸菌株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影响规律,从而为果醋产酸菌的代谢控制及提高果醋发酵效能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樱桃果酒及樱桃酒泥为原料酿造樱桃果醋,确定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其次,利用代谢组学技术UHPLC-QTOF-MS对樱桃果醋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作为抗氧化功能食品开发的潜在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对工业醋酸菌的分离筛选及樱桃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各因素水平对樱桃果醋产酸情况的影响及樱桃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筛选出两株皆具有醋酸菌特征的菌Ι、Ⅱ分别为沪酿1.01和AS1.41,并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分别为:pH值为3.4,接种量为15%,初始酒精度为10%,总酸的含量为4.7071 g/100 m L;pH值为3.4,接种量为9%,初始酒精度为10%,总酸平均值为4.8763 g/100 m L。樱桃果醋V2的总酸含量比V1高4%,醋酸菌Ⅱ的产酸能力较强。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有利于缩短果醋发酵的生产周期、提高产酸率、增加实际的经济效益。2、通过采用代谢组学U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樱桃果醋V2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及鉴定,共鉴定出66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有机酸6种,包括柠檬酸、酒石酸、乳酸、乙酸、丙酸和焦谷氨酸等,酚酸类,包括绿原酸、奎宁酸和阿魏酸等;醇类5种,包括山梨醇、麦芽糖醇等;糖类5种;酚类3种;酯类8种;醛类3种,其中包括苯甲醛、甘油醛等;酮类3种;烷类和烯酸类分别为3、4种;各种氨基酸17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主要包括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3、对樱桃果醋的体外抗氧化性进行系统研究,两种樱桃果醋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能力,并且还原能力高,樱桃果醋V2清除DPPH能力的作用比樱桃果醋V1高出39.56%,樱桃果醋V2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VC相当;樱桃果醋V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是VC的2倍,樱桃果醋V2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比VC的高出53%;果醋的还原能力远远强于VC。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樱桃果醋的抗氧化能力,主要由总酚提供,黄酮次之,它们在樱桃果醋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樱桃果醋在体外抗氧化方面具有显着的效果。

张梦雪[3](2021)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核黄素的体内外代谢工程改造及环保生产工艺的建立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核黄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饲料添加剂领域。生物合成法是其主要生产方式,枯草芽孢杆菌是重要的生产菌株之一。为提高核黄素产量并建立环保的核黄素生产工艺,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三部分工作。第一,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分析和调控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首先,基于10-L发酵罐生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将发酵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分别阐述其特性;随后,针对代谢溢流进行调控,通过将氨基氮浓度维持在1-1.2 g/L,核黄素的产量最终提高了15.3%。第二,通过体内外代谢工程改造以提高核黄素合成前体供应的戊糖磷酸途径的代谢通量。在体外代谢工程改造中,将葡萄糖酸钠代替葡萄糖作为碳源,在摇瓶实验中核黄素产量从636.7 IU/mL提升至873.2 IU/mL,该结果证明菌体利用葡萄糖酸钠作为碳源合成核黄素具有更高的得率;在体内代谢工程改造中,过表达葡萄糖酸透过酶编码基因gntP,使核黄素产量提升至1002.0 IU/mL,该结果证明基因工程改造菌通过提高葡萄糖酸钠利用速率进而增加了核黄素的产量,相应结论也在发酵罐水平得到验证。第三,建立发酵废菌体和废水回用工艺。对发酵废菌体进行酸处理并将其作为下一轮发酵氮源是其最优回用工艺,该工艺可至少循环三次且依然对核黄素合成具有促进作用;用85%发酵废水并添加初始磷酸盐的25%配制培养基是发酵废水的最适回用工艺,该工艺可至少进行一次且不干扰核黄素的合成,以上两种工艺均在摇瓶和发酵罐水平得到验证。本研究基于对枯草芽孢杆菌中核黄素合成途径和发酵过程的分析,通过发酵过程调控和代谢工程改造策略提高了核黄素的产量,同时建立了一种环保的核黄素生产工艺。

杨心萍[4](2020)在《腺苷诱变育种及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腺苷是天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嘌呤核苷,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腺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RNA降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腺苷,具有生产成本低、产率高、对环境无公害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腺苷。首先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与5-溴尿嘧啶(5-BU)对B.subtilis B-0进行复合诱变,通过6轮诱变后筛选得到腺苷高产菌株B.subtilis B-6,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小试反应器,得出挡板摇瓶更适合腺苷的发酵生产,并通过挡板摇瓶对腺苷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挡板摇瓶,建立腺苷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1)腺苷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采用ARTP与5-BU对B.subtilis B-0进行复合诱变,通过磺胺胍(SG)抗性初筛、48孔板定量复筛的培养方法快速选育腺苷高产菌株。结果显示,48孔板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存在边缘孔效应,用2mL无菌水填充可消除边缘孔效应。通过6轮复合诱变和筛选,最终获得一株较出发菌株腺苷产量提升35%的遗传稳定的突变株B.subtilis B-6。ARTP与5-BU复合诱变结合48孔板快速选育,显着提高腺苷高产菌株选育效率与选育的准确率,也为其他核苷类菌株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2)腺苷发酵小试反应器比较及发酵条件的研究。以B.subtilis B-6为发酵出发菌株,确定腺苷发酵最适小试反应器,并考察小试反应器中的转速、接种种龄、接种量以及发酵液的初始pH对B.subtilis B-6发酵生产腺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挡板摇瓶具有更好的溶氧性能,更适合菌株B.subtilis B-6发酵生产腺苷;挡板摇瓶中腺苷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8%、接种种龄12 h以及发酵液的初始pH为7.5、转速为200~240 r/min。在此最适条件下,腺苷产量可达到15.37 g/L,比优化前的提高15.61%,较普通摇瓶发酵产量提高35.65%。(3)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腺苷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运用挡板摇瓶对菌株B.subtilis B-6进行发酵,每个6-8h取样分析,并基于Logistic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应用1stOpt软件对模型参数求解,建立包括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际发酵过程中的实验值拟合良好,能较准确反映腺苷发酵动力学过程,成功建立的3个发酵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为: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P(t)=0.603X(t)+0.294+0.0091n(0.928+0.072e0.157t)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S(t)=86.542-4.779X(t)-0.4751n(0.928+0.072e(0.157t)

鹿承建[5](2020)在《重组毕赤酵母全细胞转化L-乳酸合成丙酮酸钠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丙酮酸是生物体系中重要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细胞进行氧化功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产物,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工业、农用化学品和日用工业品等行业,对其商业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工业生产丙酮酸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和发酵法,但由于化学合成法和发酵法存在转化率低、副产物多、不易分离提取等问题,限制了丙酮酸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开发新型全细胞转化法生产丙酮酸钠的工艺,实现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课题以高产乙醇酸氧化酶的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为出发菌株,在5L发酵罐发酵过程中通过对接种量、p H、培养温度、甲醇诱导时间、甲醇浓度、甲醇开始诱导时间等工艺进行优化,提高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发酵液的菌体浓度和乙醇酸氧化酶的活力。在接种量15%、p H控制在4.5-5.0、发酵温度30℃、培养25h进行0.3-1.5g/L浓度的甲醇诱导,诱导30h条件下,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在5L发酵罐上发酵60h菌体湿重达到241.47g/L,提高了33.8%,乙醇酸氧化酶的活力可达8.9U/g,提高了59.3%。为了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工业化应用价值,我们对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种子罐培养基进行优化、种子扩大培养和多级发酵工艺验证,再按照溶氧一致性原则,进行5T发酵罐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中试放大发酵60h,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的最大菌体湿重可达273.83g/L,比5L发酵水平提高13.4%,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9.16U/g,比5L发酵水平提高2.92%。在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转化L-乳酸制备丙酮酸钠的过程中,首先对重组毕赤酵母GS115-GO的细胞透性化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细胞的转化效率。最佳透性化处理工艺采用0.06%的苯扎氯铵处理60min。在此基础上对转化体系的底物L-乳酸浓度、细胞浓度、p H、转化温度等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丙酮酸钠产率和L-乳酸转化率。在底物L-乳酸浓度为90g/L、重组毕赤酵母细胞浓度80g/L、p H值7.5-8.0,转化温度15℃条件下,丙酮酸钠的浓度达187.9g/L,L-乳酸转化率达91.15%,反应速率达到2.93g/L/h。针对全细胞生物催化法副产物少、分离纯化简单以及丙酮酸离子不稳定的特点,建立丙酮酸钠的提取纯化工艺,并对提取过程中脱色工艺、浓缩冷却结晶工艺和醇结晶工艺进行优化,制备的丙酮酸钠晶体,含量达99.8%,纯度达99.7%,收率达72%。本课题采用全细胞生物催化制备丙酮酸钠,副产物少,转化率高,对环境的污染小,符合绿色发展的观念。采用醇结晶的方式来提取纯化丙酮酸钠,工艺操作简单,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为丙酮酸钠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丙酮酸钠产品的需求。

梁裕崴[6](2019)在《菠萝蜜果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菠萝蜜果肉丰富,口感独特,但是由于其易种植、产量大,成熟后难以保存,目前除直接食用外,菠萝蜜还被加工制成果汁、脆片、蜜饯等食品,菠萝蜜果实含糖量高、香气浓郁、风味独特。目前国内大部分菠萝蜜果酒酿造技术采用的是活性干酵母对果汁进行发酵,本研究以自然发酵筛选的酵母菌、诱变改良后的酵母菌和市售酵母为发酵菌种,优化菠萝蜜果酒发酵工艺条件,探讨三种酵母菌发酵菠萝蜜果酒香气成分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菠萝蜜自然发酵、逐级筛选,得到菌株A2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学鉴定为酿酒酵母。对A21酵母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酵母菌在25~35℃能正常生长,最适发酵温度为28~31℃;当初始糖度为29oBx,p H5.5,SO2添加量为80 mg/L时,产酒精能力最强;初始酒精度为7%时,能抑制该酵母菌的生长,初始酒精度为11%时,接近酵母菌酒精度耐受性的极限。(2)对A21酵母菌进行化学诱变,进一步改良得到Y42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学鉴定,确定Y42酵母菌为酿酒酵母菌。对Y42酵母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酵母菌在25~35℃能正常生长,最适发酵温度为30℃;当初始糖度为25oBx、p H5.5、SO2添加量为80mg/L时,该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最高;初始酒精度为9%时,能抑制该酵母菌的生长,初始酒精度为13%时,接近酵母菌酒精度耐受性的极限。(3)在A21和Y42酵母菌发酵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A21酵母菌果酒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糖度23°Bx、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6d、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菠萝蜜果酒的酒精度为10.2%;Y42酵母菌果酒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糖度23°Bx、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d、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菠萝蜜果酒的酒精度为13.3%。(4)通过GC-MS分析市售酵母、A21和Y42三种酵母菌发酵的果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市售酵母发酵的果酒中有醇类9种,酯类27种,酸类4种,醛酮类7种。自然分离的A21酵母菌发酵的果酒中有醇类13种,酯类21种,酸类5种,醛酮类3种。诱变改良后的的Y42酵母菌发酵的果酒中有醇类9种,酯类27种,酸类4种,醛酮类4种,醇类比例最高,达45.14%,其中以3-甲基-1-丁醇含量为最高,是形成果酒香气成分主要物质。通过三种酵母菌发酵的果酒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经诱变改良后的Y42酵母菌发酵的果酒其醇类、酯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A21酵母菌和市售酵母,如3-甲基-1-丁醇、2-苯乙醇、癸酸乙酯等,酸类和醛酮类成分相对含量较少,这些物质通过种类、数量、感觉阂值及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使菠萝蜜果酒体现出特有的果香和发酵香。(5)通过对三种酵母菌发酵的菠萝蜜果酒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A21与Y42酵母菌发酵果酒感官、理化指标明显高于市售酵母发酵的果酒。三种酵母菌发酵的菠萝蜜果酒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NY/T 1508-2017《绿色食品果酒》的要求。

侯杰[7](2019)在《藜麦秸秆生物发酵制备木糖醇的研究》文中提出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与蔗糖具有相似的甜度,它不需要胰岛素来参与人体的代谢,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龋齿性能,因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年产量高达7亿吨,而藜麦秸秆也是其中一部分,但是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秸秆,其利用率较低。藜麦秸秆中含有大量的半纤维素,其结构单元中木糖含量较高。将藜麦秸秆中的半纤维素转化成木糖,再进一步发酵生产木糖醇,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对于植物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藜麦秸秆为原料,利用稀酸水解法将藜麦秸秆中的半纤维素降解为木糖,在对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后,确定了热带假丝酵母利用藜麦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制备木糖醇的最适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木糖醇发酵液的纯化和结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1.对藜麦秸秆进行成分分析,利用浓硫酸水解的方法,测定其纤维素含量为29.59%,半纤维素含量为20.32%,木质素含量为19.21%。2.利用稀硫酸对藜麦秸秆进行处理,得到半纤维素水解液。在对半纤维素水解液进行活性炭脱毒处理后,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藜麦秸秆水解液的最佳水解条件为:稀硫酸浓度为2%,固液比为1:12,水解温度为125℃,反应时间为100 min。此条件下水解液的木糖含量为18.21 mg/mL。3.热带假丝酵母菌发酵经过脱毒处理的藜麦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木糖醇。利用单因素以及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揺瓶发酵工艺的最适条件为:揺床转速150 r/min,温度30℃,初始木糖浓度为23 g/L,氮源添加量为4 g/L酵母粉,6 g/L胰蛋白胨,发酵液初始pH为5.6,菌液接种量为6.20%。此条件下的木糖醇得率(木糖醇g/木糖g)达到35.19%(0.35 g/g)。4.通过采用乙醇重结晶木糖醇发酵液进行分离结晶,通过超滤、离子交换、活性炭脱色将木糖醇发酵液中的杂质去除,利用乙醇结晶法成功结晶出木糖醇晶体,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崔向月[8](2017)在《内生Baclicus lincheniformis SYt1 5L小罐发酵增效因子的筛选、发酵工艺优化以及金属离子对皂素产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盾叶薯蓣为我国特有的薯蓣品种,是当前生产皂素的主要植物原料。随着甾体类药物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仅依赖植物为主要原料来满足皂素的市场需求较为困难。本课题组从盾叶薯蓣中筛选出一株产薯蓣皂素的内生地衣芽孢杆菌SYt1,为皂素的生产提供了新途径,但之前的研究中皂素产量还远远达不到工业化生产的需求,需对其发酵过程进一步优化。本论文以SYt1菌种的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在5L罐中对SYt1菌种发酵产皂素的增效因子的筛选和优化,并对发酵补料工艺进行了初步试验,对SYt1菌种的培养基进行了金属离子的优化,试验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筛选出主因子,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模型预测的最佳条件。并研究结果如下:(1)增效因子的筛选和优化在摇瓶中对内生细菌SYt1发酵培养基的增效因子筛选和优化,筛选出糊精和玉米浆两种有效因子,优化结果为:玉米浆的最佳添加浓度为6‰,皂素产量为182.3mg/L;糊精的最佳添加浓度为14‰,皂素产量为183.5mg/L。将筛选结果应用至小罐发酵中,然后对SYt1菌种5L小罐发酵的通气量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通气量越大,皂素产量越高。通气量为5.5L/min时,皂素产量达到最大,为437.36mg/L,是对照组产量69.59mg/L的6.28倍。(2)发酵补料的探究对SYt1菌种5L小罐发酵补料的进行初步的探索,补料试验结果可知,在发酵结束之前补料,可以有效延缓发酵结束时间。补料后皂素浓度达到1456.42mg/L,比补料前的最高含量提高了26%。(3)金属离子的优化本试验对金属离子对皂素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摇瓶培养的探索性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选出金属离子的最优区间,P-B实验设计筛选出主因子,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模型预测的最佳条件分别是CuSO4 0.005g/L,MgSO4 0.509 g/L,H2MoO4 0.003 g/L,该条件下发酵产薯蓣皂苷元产量的预测值为168.24 mg/L。发酵实验验证结果产量为167.35mg/L,实验值相比发酵条件优化前薯蓣皂苷元产量提高3.01倍。

王元春,雷光鸿,曹敏[9](2016)在《D-核糖——可由蔗糖获得的功能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介绍D-核糖的功能与应用、市场需求、生产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等,结合广西的特色资源,提出由蔗糖深加工获得D-核糖的可行途径,以期为蔗糖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和提高糖制品附加值提供参考。

宁肖肖[10](2016)在《D-阿拉伯糖醇高产多形汉逊酵母重组菌株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研究》文中指出D-阿拉伯糖醇,已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直接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的生产工艺存在产率低,底物昂贵等弊端,限制了D-阿拉伯糖醇的规模化生产。生物发酵法生产D-阿拉伯糖醇被公认为绿色生产方法,也是最有前景的生产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用于发酵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菌株普遍存在产率低,副产物多等问题。因此,选育出一株遗传性能良好的高产菌株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对低能N+注入多形汉逊酵母DL-1 (Hansenula polymorpha DL-1, H.polymorpha DL-1)的注入参数进行考察,确定了最佳的低能离子注入参数。进而根据D-阿拉伯糖醇高产菌株有耐高渗的特性,建立了高糖培养基初筛,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使用进行复筛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再利用离子束转基因技术介导多形汉逊酵母基因组DNA随机转化多形汉逊酵母,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创建D-阿拉伯糖醇高产重组菌株。随后对高产重组菌株发酵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发酵工艺进行考察,确定了高产重组菌株发酵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最佳发酵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对多形汉逊酵母低能离子注入剂量和能量进行优化,依据多次重复试验计算出注入菌株的存活率,获得“马鞍形”曲线,确定出低能N+注入多形汉逊酵母的最佳条件:注入剂量:2.5×1016 ion/cm2;注入能量:25keV,真空条件下,脉冲注入10s,间隔10s。(2)建立了高通量筛选方法,即高糖培养基初筛,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的组合利用的高通量、快速筛选方法。(3)运用低能离子束技术构建高产重组菌株,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出了一株产量为113.76g/L的高产工程菌株,被命名为H.polymorpha DLg4-14。(4)以H.polymorpha DLg4-14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为接种时间21h,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为250g/L,酵母膏:硫酸铵(mol/mol)=10:1。其中,葡萄糖的添加量对D-阿拉伯糖醇的产量有着显着的影响。在此条件下,D-阿拉伯糖醇产量为119.03g/L,转化率提高了4.63%。(5)以H.polymorpha DLg4-14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变温方案,即将高产重组菌株先在最适生长温度37℃恒温培养24h后,再升温至极限温度48℃恒温培养24h,最后降温至最适发酵温度34℃继续恒温培养80h;在此条件下,D-阿拉伯糖醇产量为123.92g/L,相比于恒温发酵最高产量(119.46g/L)提高了3.73%。

二、发酵法生产D-核糖参数分析方法和发酵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酵法生产D-核糖参数分析方法和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D-核糖的制备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D-核糖的制备方法
    1.1 化学合成法
    1.2 生物发酵法
        1.2.1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
        1.2.2 种子培养条件
        1.2.3 发酵条件的优化和工艺控制
    1.3 发酵-化学法
        1.3.1 生物发酵法生产核苷
        1.3.2 核苷裂解制备D-核糖
2 结论与展望

(2)樱桃果醋的发酵条件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樱桃的概述
        1.1.1 樱桃的简介
        1.1.2 樱桃的加工和利用
    1.2 樱桃酒泥的开发利用
    1.3 果醋的概述
        1.3.1 果醋的介绍
        1.3.2 果醋的功能
        1.3.3 果醋的发酵工艺
        1.3.4 果醋的风味物质
    1.4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热点
第二章 樱桃果醋的发酵工艺优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试剂
        2.2.4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醋酸菌的活化及分离
        2.3.2 pH值对果醋发酵的影响
        2.3.3 接种量对果醋发酵的影响
        2.3.4 初始酒精浓度对果醋发酵的影响
        2.3.5 响应面试验设计
        2.3.6 测定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醋酸菌的分离
        2.4.2 pH值对樱桃果醋发酵的影响
        2.4.3 接种量对樱桃果醋发酵的影响
        2.4.4 初始酒精浓度对樱桃果醋发酵的影响
        2.4.5 樱桃果醋发酵条件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UHPLC-QTOF-MS对樱桃果醋进行代谢组学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樱桃果醋的图谱
        3.3.2 樱桃果醋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样品的预处理
        4.3.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3.3 总酚的含量测定
        4.3.4 DPPH自由基清除率
        4.3.5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4.3.6 还原能力
    4.4 实验结果
        4.4.1 总酚的含量
        4.4.2 总黄酮的含量
        4.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4.4.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4.4.5 还原能力
        4.4.6 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核黄素的体内外代谢工程改造及环保生产工艺的建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核黄素的性质与合成
        1.1.1 核黄素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1.1.2 核黄素合成方法
    1.2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合成核黄素的研究现状
        1.2.1 枯草芽孢杆菌数据库和编辑工具
        1.2.2 枯草芽孢杆菌合成核黄素的代谢调控策略
        1.2.3 枯草芽孢杆菌合成核黄素的发酵调控策略
    1.3 碳源代谢与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关系
        1.3.1 葡萄糖代谢与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关系
        1.3.2 戊糖代谢与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关系
        1.3.3 葡萄糖酸代谢与核黄素生物合成的关系
    1.4 发酵菌体和废水的回收利用
        1.4.1 常见的发酵废菌体回收利用方式
        1.4.2 常见的发酵废水回收利用方式
    1.5 核黄素工业生产的挑战与前景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枯草芽孢杆菌产核黄素的多参数分析及发酵调控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菌株
        2.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3 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菌体的培养
        2.3.2 发酵实验
        2.3.3 菌体浓度测定
        2.3.4 核黄素浓度测定
        2.3.5 葡萄糖浓度测定
        2.3.6 氨基氮测定
        2.3.7 溶磷测定
        2.3.8 尾气分析
        2.3.9 发酵参数相关性分析实验
        2.3.10 pH调控工艺调整降低无机氮源浓度实验
        2.3.11 降低底料培养基中有机氮源浓度实验
        2.3.12 降低补料培养基中有机氮源浓度实验
        2.3.13 实验重复次数及实验数据处理方式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核黄素发酵过程中基本参数特征
        2.4.2 核黄素4个发酵阶段及其特征
        2.4.3 发酵调控氨基氮浓度对核黄素合成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体内外代谢工程改造提高PP途径代谢通量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菌株、质粒及引物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3 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的培养
        3.3.2 发酵实验
        3.3.3 菌体浓度、核黄素浓度和葡萄糖浓度测定
        3.3.4 葡萄糖酸钠浓度测定
        3.3.5 质粒构建
        3.3.6 体外酶促转化葡萄糖为葡萄糖酸实验
        3.3.7 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共代谢实验
        3.3.8 葡萄糖酸钠代谢速率探究实验
        3.3.9 改造菌株摇瓶验证实验
        3.3.10 改造菌株发酵罐验证实验
        3.3.11 实验重复次数及实验数据处理方式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体外酶促转化葡萄糖为葡萄糖酸合成核黄素
        3.4.2 葡萄糖酸钠和葡萄糖共代谢合成核黄素
        3.4.3 菌体利用葡萄糖酸钠速率对核黄素合成的影响
        3.4.4 葡萄糖酸钠代谢途径强化菌株构建
        3.4.5 改造菌株摇瓶验证实验
        3.4.6 改造菌株发酵罐验证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酵菌体和发酵废水回收利用绿色工艺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菌株
        4.2.2 培养基及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发酵后处理以及发酵废菌体和废水的获得
        4.3.2 菌体处理及回用
        4.3.3 废水回收
        4.3.4 实验重复次数及实验数据处理方式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发酵结束后菌体营养成分分析
        4.4.2 发酵菌体回用对核黄素生产的影响
        4.4.3 发酵废水回用对核黄素生产的影响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腺苷诱变育种及发酵过程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腺苷的简介
    1.2 腺苷的功能及应用
    1.3 腺苷的生产方法
        1.3.1 化学合成法
        1.3.2 生物合成法
    1.4 腺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1.5 腺苷生产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1.6 腺苷的发酵生产
        1.6.1 腺苷发酵过程优化
        1.6.2 腺苷发酵动力学研究进展
    1.7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腺苷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药品与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发酵液中腺苷含量的测定
        2.3.2 ARTP与5-BU复合诱变处理
        2.3.3 突变株复筛
        2.3.4 复筛方法验证
        2.3.5 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考察
    2.4 分析与讨论
        2.4.1 腺苷标准曲线的建立
        2.4.2 出发菌株的复壮
        2.4.3 SG抗性平板浓度的确定
        2.4.4 致死率的测定
        2.4.5 突变株的复筛
        2.4.6 突变株的诱变选育
        2.4.7 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考察
    2.5 小结
第三章 腺苷发酵小试反应器比较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药品与器材
    3.3 实验方法
        3.3.1 腺苷含量的测定
        3.3.2 生物量的测定
        3.3.3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3.3.4 氧传递系数的测定
        3.3.5 培养方法
        3.3.6 发酵过程中相关参数的计算
    3.4 分析与讨论
        3.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
        3.4.2 不同摇瓶中腺苷发酵曲线及动力学参数分析
        3.4.3 不同发酵条件下的kLa测定值
        3.4.4 不同接种量对腺苷发酵的影响
        3.4.5 不同接种种龄对腺苷发酵的影响
        2.4.6 不同初始pH值对腺苷发酵的影响
        3.4.7 不同kLa值对腺苷发酵过程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腺苷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株
        4.2.2 培养基
        4.2.3 实验药品与器材
    4.3 实验方法
        4.3.1 腺苷含量的测定
        4.3.2 生物量的测定
        4.3.3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4.3.4 培养方法
    4.4 分析与讨论
        4.4.1 腺苷发酵过程代谢变化
        4.4.2 腺苷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3 模型参数求解与拟合分析
        4.4.4 模型的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重组毕赤酵母全细胞转化L-乳酸合成丙酮酸钠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丙酮酸
        1.1 丙酮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2 丙酮酸(盐)的用途
    第二节 丙酮酸的生产方法及生产概况
        2.1 化学合成法
        2.2 直接发酵法
        2.3 酶转化法
    第三节 丙酮酸的提取方法
        3.1 减压蒸馏法
        3.2 有机溶剂提取法
        3.3 反渗透膜分离法
        3.4 离子交换法
    第四节 重组毕赤酵母发酵的关键控制
        4.1 毕赤酵母碳源的影响
        4.2 诱导时间的影响
        4.3 发酵培养中pH的影响
    第五节 细胞透性化技术研究进展
        5.1 细胞透性化技术
        5.2 细胞透性化方法
        5.3 透性化细胞的应用
    第六节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6.1 课题研究意义
        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章 重组毕赤酵母5L发酵罐发酵工艺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分析方法
        2.3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1 接种量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及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影响
        3.2 pH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及乙醇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3 培养温度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及乙醇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4 诱导时间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及乙醇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5 甲醇浓度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及乙醇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6 开始诱导的时间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及乙醇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7 重组毕赤酵母5L发酵罐菌体生长和发酵参数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重组毕赤酵母5T发酵罐中试放大工艺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分析方法
        2.3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1 三级种子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2 三级发酵工艺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和乙醇酸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3 重组毕赤酵母5T发酵罐菌体生长和发酵参数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重组毕赤酵母催化L-乳酸合成丙酮酸钠的转化工艺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分析方法
        2.3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1 细胞的透性化处理
        3.2 重组毕赤酵母的重复使用次数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3.3 底物L-乳酸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3.4 细胞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3.5 pH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3.6 反应温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3.7 重组毕赤酵母转化L-乳酸生成丙酮酸钠转化过程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丙酮酸钠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分析方法
        2.3 实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1 丙酮酸钠溶解度的研究
        3.2 丙酮酸钠发酵液的脱色工艺研究
        3.3 丙酮酸钠转化液浓缩冷却结晶工艺的研究
        3.4 丙酮酸钠结晶工艺的研究
        3.5 丙酮酸钠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菠萝蜜果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菠萝蜜简介
    1.2 国内外菠萝蜜加工研究动态
        1.2.1 菠萝蜜综合利用的研究
        1.2.2 国内外果酒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菠萝蜜果酒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菠萝蜜果酒酵母的选育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酵母菌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
        2.2.2 酵母菌一级筛选
        2.2.3 酵母菌二级筛选
        2.2.4 酵母菌三级筛选
        2.2.5 酵母菌鉴定和性能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酵母菌分离纯化结果
        2.3.2 酵母菌一级筛选结果
        2.3.3 酵母菌二级筛选结果
        2.3.4 酵母菌三级筛选结果
        2.3.5 酵母菌鉴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诱变法改良菠萝蜜果酒酵母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酵母菌诱变
        3.2.2 酵母菌一级筛选——TTC显色法
        3.2.3 酵母菌二级筛选——杜氏管发酵法
        3.2.4 复筛
        3.2.5 酵母菌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酵母菌诱变结果
        3.3.2 酵母菌一级筛选结果
        3.3.3 酵母菌二级筛选结果
        3.3.4 复筛结果
        3.3.5 酵母菌鉴定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菠萝蜜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菠萝蜜发酵液的制备
        4.2.2 菌种活化
        4.2.3 菠萝蜜果酒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
        4.2.4 菠萝蜜果酒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4.2.5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菠萝蜜果酒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4.3.2 A21酵母菌发酵果酒响应面优化试验
        4.3.3 Y42酵母菌发酵果酒响应面优化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菠萝蜜果酒成品检验
    5.1 实验材料
        5.1.1 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菠萝蜜果酒样品前处理
        5.2.2 GC/MS分析条件
        5.2.3 感官评价
        5.2.4 理化指标检测
        5.2.5 微生物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市售酵母发酵的果酒香气分析结果
        5.3.2 A21酵母菌发酵的果酒香气分析结果
        5.3.3 Y42酵母菌发酵的果酒香气分析结果
        5.3.4 不同酵母发酵的果酒香气成分对比分析
        5.3.5 感官评价结果
        5.3.6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5.3.7 微生物检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藜麦秸秆生物发酵制备木糖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藜麦
    1.2 藜麦全植株的综合利用
    1.3 木糖醇的性质与应用
    1.4 木糖醇的制备
    1.5 水解液制备的研究
    1.6 酵母细胞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1.7 木糖醇分离纯化的研究
    1.8 主要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分析
第二章 藜麦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木糖醇及木糖醇分离纯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内生Baclicus lincheniformis SYt1 5L小罐发酵增效因子的筛选、发酵工艺优化以及金属离子对皂素产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薯蓣皂素的研究概述
        1.1.1 薯蓣皂素的理化性质
        1.1.2 薯蓣皂素的药用价值
        1.1.3 薯蓣皂素的生产现状
        1.1.4 发酵法生产薯蓣皂素
    1.2 发酵过程中增效因子的研究
        1.2.1 发酵培养基中增效因子的研究
        1.2.2 小罐发酵过程中增效因子的研究
    1.3 补料方式的研究
    1.4 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优化
        1.5.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P-B)
        1.5.2 最陡爬坡法(Steepest Ascent)
        1.5.3 响应面法(RSM)
    1.6 立题依据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发酵过程中增效因子的优化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
        2.2.1 菌种
        2.2.2 试验试剂
        2.2.3 仪器设备
        2.2.4 培养基
    2.3 试验方法
        2.3.1 菌种培养方法
        2.3.2 分析方法
        2.3.3 摇瓶中增效因子的优化
        2.3.4 5L小罐中增效因子的优化
    2.4 试验结果
        2.4.1 标准曲线
        2.4.2 摇瓶中增效因子的试验结果
        2.4.3 小罐中增效因子的优化
    2.5 讨论与分析
        2.5.1 糊精和玉米浆对皂素产量的影响
        2.5.2 辅助调节
        2.5.3 通气量调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补料发酵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确定补料时间
        3.2.2 发酵补料
    3.3 试验结果
        3.3.1 确定补料时间
        3.3.2 滤液中皂素的测定
        3.3.3 发酵补料
    3.4 讨论与分析
        3.4.1 滤液中皂素的测定
        3.4.2 分批补料时间点的选择
        3.4.3 下一步研究方向
        3.4.4 连续发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离子的响应面优化
    4.1 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单因素试验
        4.2.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4.2.3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
        4.2.4 响应面优化
        4.2.5 验证试验
    4.3 金属离子优化的试验结果
        4.3.1 单因素试验
        4.3.2 Plackett-Burman试验主因子筛选
        4.3.3 最陡爬坡试验
        4.3.4 响应面试验
        4.3.5 验证试验结果
    4.4 讨论与分析
        4.4.1 金属离子在小罐中的应用
        4.4.2 金属离子对代谢途径的影响
        4.4.3 薯蓣皂素的代谢途径研究
        4.4.4 SYt1的代谢途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D-核糖——可由蔗糖获得的功能糖(论文提纲范文)

1 D-核糖的理化特性
2 D-核糖的应用
    2.1 D-核糖在医疗保健行业中的应用
    2.2 D-核糖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2.3 D-核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 D-核糖的市场需求
4 D-核糖产业支持政策
5 D-核糖生产技术现状
6 由蔗糖生产D-核糖的技术分析

(10)D-阿拉伯糖醇高产多形汉逊酵母重组菌株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D-阿拉伯糖醇简介
        1.1.1 D-阿拉伯糖醇的理化性质
        1.1.2 D-阿拉伯糖醇的用途
        1.1.3 D-阿拉伯糖醇的生产现状
        1.1.4 生物发酵法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1.5 D-阿拉伯糖醇检测方法的研究
        1.1.6 发酵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影响因素
    1.2 多形汉逊酵母的研究
        1.2.1 多形汉逊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1.2.2 多形汉逊酵母的应用
    1.3 离子束生物工程的研究进展
        1.3.1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原理
        1.3.2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
        1.3.3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1.4 立题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基本原理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低能N~+注入多形汉逊酵母条件的考察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配制
        2.1.4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低能N~+注入最佳参数考察
        2.2.2 多形汉逊酵母的N~+注入方法
        2.2.3 测定存活率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注入参数注入后菌株的生长情况
        2.3.2 酵母菌转化
        2.3.3 测定存活率
    2.4 小结
3 D-阿拉伯糖醇高产诱变酵母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与设备
        3.1.3 试剂的配制
    3.2 培养与检测方法
        3.2.1 培养方法
        3.2.2 分析测定方法
    3.3 研究内容
        3.3.1 原始出发菌株驯化培养
        3.3.2 低能N~+注入多形汉逊酵母
        3.3.3 筛选培养基葡萄糖浓度的确定
        3.3.4 纸色谱法展开体系的优化
        3.3.5 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
    3.4 结果分析
        3.4.1 高糖筛选培养基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3.4.2 纸色谱法展开体系优化结果
        3.4.3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结果
        3.4.4 高产诱变菌株的选育
    3.5 小结
4 高产D-阿拉伯糖醇酵母重组菌株的构建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试验方法与研究内容
        4.2.1 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4.2.2 酵母菌的注入
        4.2.3 高产D-阿拉伯糖醇重组菌株的筛选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提取与检测酵母基因组DNA
        4.3.2 高产D-阿拉伯糖醇重组菌株的筛选
        4.3.3 重组菌株稳定性试验
    4.4 小结
5 高产重组菌株的发酵工艺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菌种
        5.1.2 主要试剂与设备
        5.1.3 培养基
    5.2 试验方法
        5.2.1 培养方法
        5.2.2 分析测定方法
        5.2.3 发酵工艺研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绘制菌株H.polymorpha DLg4-14的生长曲线
        5.3.2 最佳接种时间和接种量的确定
        5.3.3 最适碳源的确定
        5.3.4 氮源对D-阿拉伯醇产量的影响
        5.3.5 氯化钠对D-阿拉伯醇产量的影响
        5.3.6 运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
        5.3.7 培养温度对D-阿拉伯醇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发酵法生产D-核糖参数分析方法和发酵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D-核糖的制备方法综述[J]. 肖志强,李永曙. 浙江化工, 2021(10)
  • [2]樱桃果醋的发酵条件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 白雪连. 山西大学, 2021(12)
  • [3]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核黄素的体内外代谢工程改造及环保生产工艺的建立优化[D]. 张梦雪.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4]腺苷诱变育种及发酵过程优化控制[D]. 杨心萍.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5]重组毕赤酵母全细胞转化L-乳酸合成丙酮酸钠的工艺研究[D]. 鹿承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6]菠萝蜜果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D]. 梁裕崴.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1)
  • [7]藜麦秸秆生物发酵制备木糖醇的研究[D]. 侯杰.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内生Baclicus lincheniformis SYt1 5L小罐发酵增效因子的筛选、发酵工艺优化以及金属离子对皂素产量影响的研究[D]. 崔向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9]D-核糖——可由蔗糖获得的功能糖[J]. 王元春,雷光鸿,曹敏. 轻工科技, 2016(12)
  • [10]D-阿拉伯糖醇高产多形汉逊酵母重组菌株选育及其发酵工艺研究[D]. 宁肖肖. 陕西科技大学, 2016(03)

标签:;  ;  

发酵生产D-核糖的参数分析方法及发酵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