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工作改革探析

地方高校科研工作改革探析

一、地方性高校科研工作改革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孙雨婕[1](2020)在《“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新产业、新形态的出现对工程人才提出新要求,“新工科”作为智能时代下的产物出现在大众视野,自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新工科”以来,全国各类高校围绕“新工科”建设的讨论愈来愈热。产学研合作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工科”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关注的重点。论文基于协同论和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新工科”和“产学研协同育人”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主要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与挑战、内涵与特征、国内外工程教育建设和实施以及产学研协同育人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厘清我国产学研协同育人和新工科建设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产学研协同在人才培养方面未形成成熟的育人模式和明晰的育人路径,“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需要深层次构建育人模式、进一步优化育人路径。其次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以产学研深度协同为重点,以两者高效结合为抓手,提出了以“一点两线三体四面五优”(1+2+3+4+5)为核心的育人框架,构建了产学研“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和以“优势互补”为原则、以“资源整合集成服务”为核心、以“横向协同纵向共享”为思路的协同育人云平台。最后,针对以上内容,从突出新工科人才培养主体的核心地位、加强合作主体的自我完善、“三导师”与“双师型”教师双轨发展、加强协同育人环境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制定长期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保障性建议,优化育人路径,以促进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达成。

蒋鑫琳[2](2020)在《地方性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布鲁斯·约翰斯通本着“谁收益谁支付”的原则,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该理论将政府、学生个人、学生家庭以及个人和机构捐助者作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四大主体。我国政府当前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我国高校蓬勃发展的全部需要;学生及其家庭以学费和生活费等形式承担的教育成本有限,于是个人和机构等社会捐助日益成为高校筹措办学经费的重要途径。然而,国内不同层次高校基金会筹资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大部分的社会捐赠涌向国内少数的一流高校,使得普通高校与一流高校的差距更大。占全国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性高校基金会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提高基金会筹资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就以Y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探究Y大学基金会筹资工作面临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和资料分析筹资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结合Y大学的自身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为地方性大学基金会筹资工作提供借鉴。本研究以筹资现状——筹资问题及其原因——问题的解决为逻辑构思全文。论文整体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系统描述Y大学基金会筹资现状。第一,从总体上描述Y大学基金会筹资现状,包括Y大学基金会对境内自然人筹资和对境内法人筹资现状两部分。第二,运用拉斯韦尔的“5W”理论,进行基于传播学要素的现状分析。即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方面对Y大学基金会筹资现状展开全面的分析。其次,基于“5W”理论,分析Y大学基金会筹资问题及产生原因。第一,根据Y大学基金会、校友会官网以及对Y大学基金会领导和校友进行的访谈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发现Y大学基金会筹资宣传工作五大要素中凸显出的问题。第二,根据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造成Y大学基金会筹资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立足于Y大学校情,对Y大学基金会筹资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具体化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改进Y大学基金会未来的筹资工作,进而提升Y大学基金会筹资能力。同时也为与Y大学相类似的地方性高校基金会的筹资提供参考。

郭云峰,李静,路美弄,朱光星,荀骁[3](2020)在《地方性高校助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方性高校在助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进行科技创新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两方面的优势,只有准确定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性高校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王丹霞,祖廷勋,罗光宏[4](2019)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甘肃省地方性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分析》文中提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欠发达区域的甘肃省地方性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如何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成为其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知识流动机制、价值交换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市场拉动机制、协作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甘肃省地方性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

田红宇[5](2019)在《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中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地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尤其依赖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文章从地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实困境出发,剖析制约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原因,并重点从特色发展目标定位、实现路径选择维度为推动地方性高校健康、高效和高质量特色发展提出对应政策建议。

陈茜[6](2019)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和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四川省五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速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确定了“双一流”建设的任务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性高校,理当主动参加“双一流”建设,搏击奋进,积极作为。这是“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地方性高校的必然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给予地方性高校的重大任务。但与部委属高校相比存在的差距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创设“双一流”的进程中没法与重点大学进行全面竞争,所以地方高校创建“双一流”要有所偏重,应把学科专业作为突破口,以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为引领,充分发挥地方性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文献检索可知,国内对地方性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研究居多,而关于某一地区,特别是西部地方性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探究“双一流”的背景下西部地方性高校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路径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四川省的五所地方性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访谈法等三种方法对五所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五所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双一流”的要求相背离,学科专业建设还存在若干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3.高端人才缺失;4.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匹配度不高;5.经费紧张。毋庸置疑,学科专业建设存有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五所学校参与“双一流”的建设。为了更好的推动地方高等学校在“双一流”的建设中积极作为,势必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路径。因此,在“双一流”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并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原则和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学科和专业适应性;2.增强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3.引进和培育一流师资队伍;4.完善学科专业结构;5.加大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苍娟[7](2018)在《宿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层转变,社会生产对资源依赖转向对知识的依赖,高等学校因此被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地方高校与本地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协调、互动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道路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地方高校职能,以宿迁学院为实例,对其服务宿迁本地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经验,探讨如何优化地方本科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针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为推动两者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国内外高校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际经验进行了梳理,以宿迁学院为实例,从宿迁本地经济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和高校对本地经济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宿迁经济发展状况,包括近年来GDP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宿迁市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宿迁学院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各项实例分析,探讨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本研究也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如高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匹配度;科研水平和实际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本地经济发展影响力不足。政府对高校行政干预较多,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影响高校办学发展。高校服务企业动力不足,服务层次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规模和结构;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依托产业,实现产学研合作研究;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转变职能吸引、留住优秀专业人才。

加鹏飞,燕艳,徐菁[8](2017)在《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文中提出文章首先论述了"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国家日益重视高等教育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务性特点。最后阐述了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总体导向,推进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开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完善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

林霞[9](2017)在《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研究 ——基于X高校财务管理视角》文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体现。在资金有限和经济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深化改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管理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数据分析,我国的科研经费大幅投入,并没有带来比例的同比增长的产出,科研经费使用存在效率下滑的特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问题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改进效率?本文从科研经费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目标定位有偏差,缺少高校多样性发展;财务核算分析体系落后,财务信息量少,间接成本分摊不科学;科研资金分配不合理,分配理念落后;科研经费过程管理薄弱,缺少动态最优化管理;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缺失,评价方法不精确。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既有经济管理体制层面的原因,又有机制层面的原因,以及管理层意识形态的原因。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行政干预过度,没有财务分析、评价的组织体系。机制层面上,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问责机制、收入分配机制以及评价和考核机制。从管理意识来看,科研经费管理意识薄弱,忽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意识不强,对科研活动作为创新活动的特殊性不够重视。针对原因,地方性高校管理层需要在体制建设上,站得高、看得远,具有全局意识,平衡管理人员或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意识形态上与时俱进,推进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改革;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和建立科研经费核算体系,改革现行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在财务会计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财务数据,挖掘信息价值,同时建立起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体系。

肖海霞[10](2016)在《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讨——以陇东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该类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开门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在市场的环境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对陇东学院经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缺乏深层次合作机制、缺乏全方位培育人才长效机制、缺乏健全的合作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二、地方性高校科研工作改革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方性高校科研工作改革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一)新工科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二、相关理论
        (一)系统论
        (二)协同理论
        (三)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三、新工科与产学研关系辨析
        (一)新工科建设呼唤产学研协同育人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促进新工科发展
        (三)新工科与产学研互依共存共同发展
第二章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发展进程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发展现状
    二、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产学研协同未形成成熟的育人模式
        (二)产学研协同未形成明晰的育人路径
        (三)产学研协同育人信息化应用亟待加强
    三、新工科建设对产学研协同育人提出新要求
        (一)教育教学新理念
        (二)学科专业新需求
        (三)知识能力新结构
        (四)人才质量新标准
        (五)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三章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产学研“多元融合”育人模式的指导思想
    二、新工科背景下构建产学研“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一)基于一个中心,确定产学研协同目标
        (二)坚持两个原则,确立组织领导架构
        (三)依托“KAQ”三位一体,建立融合共享机制
        (四)立足四个方面,优化育人体系
        (五)发挥五大优势,完善育人机制
    三、新工科背景下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云平台
        (一)云平台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二)云平台设计的构想与思路
        (三)云平台的功能与运行
        (四)云平台的实施策略与保障
第四章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施保障建设
    一、突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一)高校的自我完善
        (二)企业的自我完善
        (三)政府的自我完善
    二、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环境建设
        (一)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优越的政策法律环境
        (二)为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为产学研合作制定长期激励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地方性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有关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三) 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基础
第一章 Y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现状
    第一节 Y大学基金会筹资现状
        一、境内自然人筹资:立项——宣传——捐赠与鸣谢
        二、境内法人(或组织)筹资:产生捐赠意向——捐赠与鸣谢——执行与反馈
    第二节 Y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基于传播要素的现状分析
        一、传播主体:Y大学基金会办公室
        二、传播内容:筹资项目、基金会工作动态与校友动态
        三、传播渠道:立足于线下,拓展至传统媒体,广泛利用新媒体
        四、传播受众:广大校友和非校友
        五、传播效果:筹资金额的变化趋势
第二章 Y大学基金会筹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Y大学基金会筹资的问题
        一、传播主体的问题: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筹资活动开展力度小
        二、传播内容的问题:项目制定类型不合理,基建项目过多
        三、传播渠道的问题:传播渠道运用不到位
        四、传播受众的问题:忽视了在校师生和非校友的筹资宣传
        五、传播效果的问题:校友捐赠率不高
    第二节 Y大学基金会筹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校领导对基金会重视程度不够
        二、基金会具体工作缺乏经验
        三、校友工作不到位,校友普遍缺乏捐赠意识
第三章 Y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优化策略
    第一节 提高校领导重视程度,打造专业筹资团队
        一、完善激励政策,提高校领导重视程度
        二、打造专业筹资团队,增强筹资力度
    第二节 完善基金会具体筹资工作
        一、结合捐赠人意愿,合理制定项目类型
        二、完善现有传播渠道,拓展传统媒体传播渠道
        三、以合理途径加强对社会人士筹资工作
        四、做好已捐赠人的情感维系工作
    第三节 营造捐赠氛围,着重培养校友的捐赠意识
        一、做好在校师生筹资工作,培养校友捐赠意识
        二、加强已毕业校友筹资工作力度,充分发掘历届校友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Y大学基金会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二: Y大学校友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地方性高校助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性高校存在的劣势与优势
2 地方性高校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措施
    2.1 明确学校定位
    2.2 建立保障机制
    2.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4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5)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中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性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 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与高教资源分配不均的困境
    (二) 综合性办学模式缺乏“特色”困境
    (三) 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性人才缺乏困境
二、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路径
    (一) 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二) 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路径
三、结论与讨论

(6)“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和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四川省五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大有可为
        (二)学科专业是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的突破口
        (三)西部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观念存在误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研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双一流”
        (二)地方高校
        (三)学科与专业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区别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联系
    二、学科专业建设的原则和要素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原则
        (二)学科专业建设的要素
    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应然定位
        (一)应培育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
        (二)应加强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
        (三)应提高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的水平
第三章 四川省五所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五所地方高校基础建设现状
        (一)五所地方高校概况
        (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二、五所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现状
        (一)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二)学科专业招生比例分析
        (三)学科专业设置与川南经济区人才需求对应情况
    三、五所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
        (一)学科专业调整情况
        (二)招生比例调整情况
    四、五所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三)拔尖人才严重缺失,难以形成创新队伍
        (四)学科专业设置有待完善
        (五)学科专业建设经费严重短缺,科研条件急待改善
第四章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立足区域经济,增强学科专业适应性
    二、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三、根据学科专业调整需要,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学科专业的结构
    五、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宿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地方本科院校
        2.1.2 区域经济
        2.1.3 服务面向
    2.2 理论基础
        2.2.1 三螺旋理论
        2.2.2 第三职能理论
        2.2.3 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3 宿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
    3.1 宿迁学院发展现状
        3.1.1 宿迁学院建校背景
        3.1.2 学院发展状况
    3.2 宿迁经济发展对宿迁学院发展的作用
        3.2.1 宿迁经济发展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提供基础
        3.2.2 宿迁经济发展影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布局
        3.2.3 宿迁经济发展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提供机遇
        3.2.4 宿迁经济发展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提供课题
    3.3 宿迁学院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3.3.1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3.2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3.3.3 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
        3.3.4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宿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
        4.1.2 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契合度低
        4.1.3 特色应用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薄弱
        4.1.4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滞后且运行效率低下
        4.1.5 学院性质和隶属调整影响服务面向稳定性
    4.2 宿迁学院服地方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应用技术型本科办学理定位尚未真正形成
        4.2.2 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忽视地方经济服务面向
        4.2.3 教师评价与晋升机制削弱科研服务面向热情
        4.2.4 政府对地方本科院校投资不足影响办学发展
        4.2.5 政府行政干预对服务面向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5 宿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优化
    5.1 强化服务意识
    5.2 找准服务面向
    5.3 优化专业结构
        5.3.1 根据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及时调整专业
        5.3.2 根据新工科建设需求升级工科专业
    5.4 变革管理体制
        5.4.1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5.4.2 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5.4.3 吸引、留住优秀专业人才
    5.5 提高办学质量
        5.5.1 完善教学运行机制
        5.5.2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
6 结论
参考文献

(8)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相关理论
二、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 国家日益重视高等教育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
    2. 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必然要求。
    3. 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务性特点。
三、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1. 社会工作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总体导向。
    2.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3. 开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
    4. 完善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

(9)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研究 ——基于X高校财务管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2.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3.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管理研究
        4.科研经费效益评价研究
        5.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安排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研究角度创新
        2.理论方面创新
一、核心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科研经费
        2.体制
        3.财务管理
    (二)理论基础
        1.公共政策理论
        2.财务管理理论
二、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行体制
    (一)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原则及目标
        1.管理原则
        2.管理目标
    (二)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组织结构设置及职责
    (三)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管理
        3.科研经费绩效和效益评价
    (四)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三、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顶层设计不完善
        1.管理体系零散,不利于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
        2.组织战略有偏差
    (二)科研经费财务预算存在缺陷
        1.预算管理理念问题
        2.预算管理模式问题
        3.预算管理过程问题
    (三)科研资金分配不合理
    (四)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管理效率、效果低下
        1.财务核算与科研活动的关联性不高
        2.财务报销效率偏低
        3.财务成本核算信息失真
    (五)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缺乏全面性
        1.未建立评价体系
        2.管理能力一般,评价工具过于简化
        3.评价过程缺乏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四、科研经费管理体制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管理体制层面原因分析
        1.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统筹不足
        2.行政干预过度
        3.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体系缺失
    (二)机制层面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
        2.缺乏切实有效的问责机制
        3.收入分配机制不健全
        4.评价与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三)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1.科研经费管理意识薄弱
        2.忽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
        3.科研经费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4.忽视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导致科研自主性差
五、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明确科研经费管理责任
    (二)尊重科研规律,推进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改革
    (三)规范科研经费核算体系
    (四)挖掘信息价值,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效率
        1.财务信息合理公开
        2.财务信息的分析决策
        3.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五)完善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度量和评价体系
        1.高校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
        2. 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效益评价分析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讨——以陇东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地方性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结果
        1. 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是“缺乏实践经验”
        2. 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最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 学校最应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4.“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最强烈的呼声
    (二)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二、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现状
    (一)建立了与各专业对口的区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二)切实加强管理,实习工作不断改进和强化
    (三)在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四)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校企合作育人相结合,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五)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专题调研、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
    (六)校企合作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实习经历”成为学生就业求职中最具竞争实力的影响因素
三、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1. 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缺失,合作双方的权责利不明确
        2. 学校缺少校企合作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
        3. 缺乏校企合作沟通机制,不利于各方利益协调
        4. 缺少校企合作资金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
    (三)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合作动力不足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效果难以衡量
    (五)“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缺陷
四、地方性高校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思路
    (一)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 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约束机制
        2. 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建立校企合作成本分担机制
        3. 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沟通协调机制
        4. 学校要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管理,减少企业合作风险和成本
    (三)高校应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校企互惠共赢机制
    (四)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评价机制
        1. 建立应用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2. 建立校企合作质量评价体系
    (五)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
        1. 加强专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
        2. 选聘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实践导师
        3. 引进具有行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

四、地方性高校科研工作改革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D]. 孙雨婕.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2]地方性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问题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蒋鑫琳. 扬州大学, 2020(05)
  • [3]地方性高校助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究[J]. 郭云峰,李静,路美弄,朱光星,荀骁.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01)
  • [4]创新驱动发展中甘肃省地方性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分析[J]. 王丹霞,祖廷勋,罗光宏. 经济师, 2019(10)
  • [5]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中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J]. 田红宇.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6]“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和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四川省五所高校为例[D]. 陈茜.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7]宿迁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优化研究[D]. 苍娟.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8]地方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J]. 加鹏飞,燕艳,徐菁. 教育与职业, 2017(24)
  • [9]地方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研究 ——基于X高校财务管理视角[D]. 林霞. 苏州大学, 2017(04)
  • [10]地方性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讨——以陇东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J]. 肖海霞.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09)

标签:;  ;  ;  ;  ;  

地方高校科研工作改革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