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

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

一、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赵君博,翟东升[1](2018)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特征——基于四领域常见可再生能源专利的主题分析》文中指出基于改进的LDA主题模型算法,以微藻生物燃料、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潮汐能发电四领域常见可再生能源专利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态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期、缓慢增长期和高速发展期,现正处于下降阶段,其间太阳能及风能占据主导地位;四领域可再生能源专利均具备战略意义的技术主题且领先国家(地区)各不相同;四领域可再生能源均可实现向电能转化且多种能源联合发电越来越受重视;各国(地区)与能源基础建设、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相关主题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更易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基于研究结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许雪峰[2](2014)在《海湾相位差潮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诸多海洋可再生能源中,潮能储量巨大,可准确预报且能量密度最大,在能源紧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当下,加大对潮能的研究开发力度显得非常必要。论文从理论推导、典型海湾选址、数值模型计算和环境优势分析等方面研究了相位差潮能开发的技术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利用海湾潮波相位差的全新潮能开发方式,其原理是:外海潮波向海岸和海湾传播过程中,由于岸线和地形变化导致潮波变形,在海湾内外形成显着的相位差而具有动态水头,并利用这种动态水头进行潮能发电。该潮能开发技术在不建坝截流前提下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具有环境影响较小和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采用两种不同的数学物理方法求得相位差潮能水头解析解。①利用海水运动基本方程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导出潮能水头解析解;②基于波动理论,分别求得忽略和考虑阻力条件下两组潮能水头解析解,且忽略阻力的解析解是考虑阻力解析解的一个特例。此即相位差潮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N-S方程获得不同组合条件下的潮能水头数值解,对比数值解和解析解曲线表明,与忽略阻力的解析解不同,考虑阻力的解析结果与数值模型解符合良好。可见本文获得的潮能水头理论公式是合理可靠的,为新型潮能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根据潮能水头理论计算公式和尾水动能跟水体总势能的关系,得到发电通道内理论最大功率和装机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而得出最佳装机功率Pp-max的计算公式,潮流强度和半岛长度越大、过水面积越大、效率系数越高,装机功率越大。基于潮能水头解析解和最佳装机功率,提出海湾相位差潮能选址的四项原则。选定福建三沙湾为典型潮能海湾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统计得到大潮期最大潮能水头为1.70~2.20m。而由本文公式计算得潮能水头值为1.48m~2.33m,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研究认为该典型海湾的相位差潮能水头具备开发价值。建立典型海湾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发电工况下的水动力场,获得潮位、流速、发电水头和发电流量等要素过程曲线,结果表明:①相位差潮能发电时水头损失较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潮汐能开发;②经发电通道流向湾外的流量较大,正向发电宜指向湾外,以获得更多的电能。基于数值模型成果进行机组选型和发电量计算,认为该海湾适宜装机(6-10)Mw。与传统潮能相比,相位差潮能的最大优势在于环境影响小,具体表现为①加快海湾水体交换速率;②降低湾内活性磷酸盐含量,改善海湾水质;③增强湾底水动力;④便于湾底清淤。因而相位差潮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海洋能开发方式,为潮能资源开发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王妍炜,侯钦礼[3](2014)在《开发海洋水电能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德里茨集团公司是奥地利最大的工业集团,其旗下的安德里茨水电公司主要负责水电站设备的生产制造和技术服务。介绍了安德里茨水电公司正寻求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经济可行的潮汐能技术,主要介绍了该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海洋潮汐能项目的相关情况。

贤俊江[4](2012)在《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研究》文中提出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战略发展地位,也同时指出要积极推进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至此,作为结合了新能源和海洋经济的海洋新能源产业在中国迎来了其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实际上,不仅在中国,海洋新能源作为一种在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其前景早已被纷纷看好,发展海洋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海洋新能源产业的本身特点和其快速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我国开展海洋新能源的国际合作是必要的。海洋新能源产业整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发展所需科研和技术水平高,具体的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当前,各个国家虽然都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但并没有一个国家在技术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各国间在技术上的互补性有利于国际合作的进行。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有良好的天然优势、政策基础和合作条件,这在于我国的海洋新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国家较早的制定了合作的法规和政策,且我国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技术水平较高。近年来,我国开始建设海洋新能源的国际合作平台,与美国、欧洲国家、日本和韩国等开展了较多的合作项目。但合作中也难以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合作仍缺乏法规和政策支持;合作的层次不高,且有不对等现象的发生;海洋新能源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和国内配套融资机制的不完善都不利于合作的进行。为了我国可以在海洋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中选取合作伙伴,确定合作深度,本文首度建设了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方法。海洋新能源国际合作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综合考虑后从资源潜力、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基础设施、治安状况、人文地缘因素等八个方面予以分析并做出了选择,理顺了层级结构,最后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方法。最后,通过借鉴主要国际组织成员国产业国际合作模式,认为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复合式合作模式是未来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正确选择。同时,我国应秉承传统合作方式,扩大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在国家政策层面,本文认为首先要制定海洋开发集成战略,将海洋新能源开发纳入战略体系,其次,在宏观战略体系指导下,制定具体发展计划,不断完善海洋新能源产业制度建设,建设海洋新能源产业市场体系。

刘丹[5](2012)在《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日本海洋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传统安全在冷战后逐渐成为全球和区域关系研究中的重点,非传统安全也成为影响国际安全和区域安全的重要因素。东亚区域中,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海洋成为维系东亚关系的重要媒介。因此在东亚区域,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在中日韩关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是东亚区域中的经济大国,同时也一直努力成为海洋强国,其海洋战略在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本文借鉴冲突与合作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非传统安全理论和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通过具体分析日本海洋战略在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发展,寻找到可能在区域内合作的领域。并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方式,形成合作维护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的机制。文章的主体由4章组成。第一章“非传统安全与合作”,介绍了文章的理论框架,从安全的定义开始,推出了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并在合作理论的发展中,找到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的脉络。最后将两个理论结合,寻求通过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治理非传统安全的新路径。第二章“日本海洋战略的演变”,回顾了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史,从明治维新时的开端,到二战结束后海洋战略的重新定位,以及冷战后日本海洋战略向综合型海洋战略转变,从整体上把握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第三章“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当代日本海洋战略”,分析了日本维护海洋非传统安全的动因,以及日本在海洋能源、资源、环境、秩序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第四章“构建东亚海洋区域性公共产品”,指出当前日本海洋战略在维护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上的局限性,并分析了在现有东亚海洋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的模式以及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在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必然会形成一种合作机制,最终会产生外溢效应,超出海洋和非传统安全的范畴,对整个东亚的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徐敬俊[6](2010)在《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海洋与人类活动和生产力布局的关系十分密切,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是人类维持生存繁衍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支撑。但海洋产业布局的理论研究是目前海洋经济研究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国内学者关于海洋产业布局的研究一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且多属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也不够系统和深入,基础理论欠缺是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布局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一大缺陷。海洋产业布局研究薄弱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受“重陆轻海”思想的束缚,人们很少关注海洋,更少关注海洋产业布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开始以远高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提升,已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有力支撑和对海洋产业布局规律的正确认识,海洋产业布局应用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被大大削弱,也导致海洋产业布局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与此同时,海洋产业布局中的一些不合理、不协调因素开始显现,这些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因素既影响着中国海洋产业整体效益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海洋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区域布局不够合理,海洋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不断涌现。加强海洋产业布局规划和协调,克服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实现海洋经济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已变得十分紧迫。因此,加强海洋产业布局研究,尤其是海洋产业布局的基础理论研究,探寻海洋产业布局演化的一般规律,为海洋产业布局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勿容置疑,海洋产业布局在许多方面与陆地产业是相通的,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产业的集聚与扩散等,但这些现象或规律背后往往隐藏着迥然不同的运行机制,从而导致同一规律在陆地产业布局和海洋产业布局中有着十分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决不是陆域产业布局的有关理论的简单“嫁接”。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本论文以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海洋产业经济与陆域产业经济的不同特点,充分借鉴传统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个量研究与总体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动态研究与比较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阐释海洋产业布局的内涵与外延、海洋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化的互动过程以及资源、环境、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内在机制、海洋产业布局优化的基本模式及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总结海洋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并举例加以佐证,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期望为今后学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肖冠英,肖元龙,肖鸿杰[7](2002)在《我省潮汐能开发利用刍议》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潮汐特性的阐述 ,介绍在感潮区建造潮汐泵站的经验 ,提出潮电开发思路并简述其可行性。

二、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论文提纲范文)

(1)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特征——基于四领域常见可再生能源专利的主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专利数据采集与处理
    2.1 数据采集
    2.2 语料库构建与数据预处理
3 专利数据分析
    3.1 微藻生物燃料领域主题分析
    3.2 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电池和潮汐能发电领域主题分析
4 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特征分析
    4.1 专利申请分布
    4.2 战略意义主题分析
    4.3 可再生能源共性分析
    4.4 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2)海湾相位差潮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建坝式传统潮能研究现状
        1.2.2 潮流能研究现状
        1.2.3 动态潮能研究现状
        1.2.4 海洋潮波系统的理论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相位差潮能理论
    2.1 相位差潮能原理
    2.2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潮能水头
    2.3 波动理论求解潮能水头
    2.4 动态水头数值解
        2.4.1 数值模型构建和求解
        2.4.2 解析解的数值验证
    2.5 通道内潮能计算方法
        2.5.1 通道内流速计算
        2.5.2 通道内能流功率计算
        2.5.3 潮能可装机容量计算
    2.6 小结
3. 典型潮能海湾选址研究
    3.1 典型海湾选址原则及要素
        3.1.1 典型海湾选址原则
        3.1.2 典型海湾选址要素
    3.2 典型海湾观测及资料分析
        3.2.1 潮位观测方法及资料分析
        3.2.2 潮流观测及资料分析
        3.2.3 潮流与潮位的关系
        3.2.4 潮流调和分析
        3.2.5 海湾内外潮汐相位分析
        3.2.6 其他选址要素分析
    3.3 动态水头分析
    3.4 小结
4. 典型海湾潮能研究
    4.1 典型海湾水动力数值模型
        4.1.1 模型控制方程
        4.1.2 模型初始及边界条件
    4.2 典型海湾模型验证
        4.2.1 典型海湾潮位观测资料及验证
        4.2.2 典型海湾潮流观测资料及验证
    4.3 海湾及通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
        4.3.1 工程前潮流模拟
        4.3.2 开挖通道且不安装机组的潮流模拟
        4.3.3 最大可能装机容量计算
    4.4 发电水头模拟分析
        4.4.1 模拟工况
        4.4.2 发电工况潮流场模拟
        4.4.3 发电对潮能水头影响
        4.4.4 水头和流量对比分析
    4.5 机组选型及发电量计算
        4.5.1 机组选型及特性
        4.5.2 机组规模及发电量
    4.6 小结
5. 相位差潮能开发的优势分析
    5.1 潮能开发环境影响
        5.1.1 传统潮能电站建设的环境影响
        5.1.2 相位差潮能的环境优势
    5.2 典型海湾水环境现状
        5.2.1 水动力条件
        5.2.2 水质条件
        5.2.3 海水含沙量
    5.3 海湾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
        5.3.1 模型对流扩散方程
        5.3.2 计算条件
        5.3.3 水体交换速率计算分析
        5.3.4 水质计算分析
    5.4 海湾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5.4.1 流场预测模拟
        5.4.2 潮流流速变化模拟预测
    5.5 海湾冲淤影响的数值模拟
        5.5.1 冲淤变化计算模型
        5.5.2 冲淤变化模拟预测结果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开发海洋水电能源(论文提纲范文)

1 潮汐能开发
2 设备安装
3 商业化之路
4 MeyGen项目
5 未来安装

(4)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评述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及创新之处
        0.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0.3.2 结构框架
        0.3.3 创新之处
    0.4 主要研究方法
    0.5 海洋新能源概念的界定
1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
    1.1 海洋新能源领域国家层面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
        1.1.1 比较优势理论
        1.1.2 经济一体化理论
        1.1.3 国际技术转移差距理论
    1.2 海洋新能源领域企业层面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
        1.2.1 交易成本理论
        1.2.2 产业组织理论
        1.2.3 企业资源及能力理论
2 国际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研究进展及主要项目
    2.1 潮汐能开发项目与技术进展
        2.1.1 世界各国潮汐能开发项目
        2.1.2 世界潮汐能利用技术进展
    2.2 波浪能开发项目与技术进展
        2.2.1 世界各国波浪能开发项目
        2.2.2 世界波浪能利用技术进展
    2.3 海流及潮流能开发项目与技术进展
        2.3.1 世界各国海流及潮流能开发项目
        2.3.2 世界海流及潮流能利用技术进展
    2.4 海洋温差能开发项目与技术进展
        2.4.1 世界各国海洋温差能开发项目
        2.4.2 世界海洋温差能利用技术进展
    2.5 海洋盐差能开发项目与技术进展
3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必要性
    3.1 理论证明
    3.2 现实必要性说明
4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现状
    4.1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
        4.1.1 我国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
        4.1.2 我国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法规和政策支持
        4.1.3 我国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技术水平较高
    4.2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现状
        4.2.1 我国海洋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项目及平台
        4.2.2 我国海洋新能源国际合作分地区论述
    4.3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问题
        4.3.1 海洋新能源领域缺少针对性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4.3.2 国际合作仍处于较低层次,且有不对等现象
        4.3.3 海洋新能源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不利于国际合作
        4.3.4 国内配套融资机制建设不完善,不利于国际合作
5 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环境评价
    5.1 海洋新能源国际合作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5.1.1 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顺序
        5.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3 指标体系构建内容
    5.2 海洋新能源国际合作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 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方法
6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模式探究
    6.1 主要国际组织成员国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借鉴
        6.1.1 APEC 成员国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借鉴
        6.1.2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借鉴
        6.1.3 欧盟成员国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借鉴
    6.2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模式
        6.2.1 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复合式合作模式
        6.2.2 深入推进传统合作方式,扩大合作领域
        6.2.3 参与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构建海洋新能源信息系统
    6.3 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的政策建议
        6.3.1 产业技术推进方面的建议
        6.3.2 国家政策层面的建议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5)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日本海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四、 文章结构
第一章 非传统安全与合作
    第一节 安全概念的界定
        一、 安全的概念
        二、 传统的安全观
        三、 传统安全观的批判
        四、 非传统安全观
        五、 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节 合作理论的新探索——区域性公共产品
        一、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性合作理论
        二、 新探索——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节 新路径——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维护非传统安全
第二章 日本海洋战略的演变
    第一节 日本传统海洋战略
        一、 日本近代海洋战略的发端
        二、 二战后日本海洋战略重新定位
    第二节 冷战后转型中的日本海洋战略
        一、 冷战后日本海洋战略理论的发展
        二、 日本向综合型海洋战略转变
第三章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当代日本海洋战略
    第一节 日本海洋战略中非传统动因
    第二节 开发海洋能源
        一、 海洋能源的概况
        二、 海洋能源在日本能源政策中的地位
        三、 海洋能源未来发展的构想
    第三节 利用海洋资源
        一、 渔业资源
        二、 非生物资源
        三、 海底资源
    第四节 保护海洋环境
        一、 治理海洋污染
        二、 过渡捕捞等海洋生态问题
        三、 全球规模的海洋环境问题
    第五节 维护海洋秩序
        一、 航行安全
        二、 现代海盗
        三、 “核”问题
第四章 构建东亚海洋区域性公共产品
    第一节 日本海洋战略对维护东亚非传统安全的局限性
        一、 东亚区域的界定及重要性
        二、 非传统海洋安全对东亚关系的影响
        三、 日本海洋战略的局限性
    第二节 东亚海洋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现状
    第三节 东亚海洋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探索
        一、 权威国提供模式
        二、 国家间合作提供模式
        三、 东亚海洋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外部因素
附录:日本福岛核泄漏大事记
结语
参考资料
    一、 着作
    二、 期刊
    三、 毕业论文
    四、 网站资料
后记

(6)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0.2 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
    0.3 海洋产业布局的特点及演化规律
    0.4 海陆产业的一体化布局
1 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研究的相关概念
    1.1 海洋资源、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
        1.1.1 海洋资源
        1.1.2 海洋经济
        1.1.3 海洋产业
    1.2 海洋产业布局与海洋产业结构
        1.2.1 海洋产业布局
        1.2.2 海洋产业结构
        1.2.3 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产业布局的关系
2 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综述
    2.1 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的开端
        2.1.1 产业革命对产业布局理论的影响
        2.1.2 产业布局理论的诞生
    2.2 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2.2.1 高兹的"海港区位理论"
        2.2.2 胡佛的"转运点区位论"
    2.3 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的新发展
        2.3.1 单一港口空间结构
        2.3.2 港口体系空间结构
        2.3.3 港区产业布局研究
        2.3.4 海陆一体化理论
        2.3.5 海域承载力理论
3 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3.1 海洋地理环境因素
        3.1.1 海洋地理环境因素对海洋产业布局影响综述
        3.1.2 海洋地理环境因素对海洋渔业布局的影响
        3.1.3 海洋地理环境因素对海洋二、三产业布局的影响
    3.2 社会历史因素
        3.2.1 传统海洋产业的历史基础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
        3.2.2 人口和人力资源状况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
        3.2.3 政治、法律和文化因素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
    3.3 经济因素
        3.3.1 产业属性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
        3.3.2 经济区位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
        3.3.3 海洋基础设施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
    3.4 科学技术条件因素
        3.4.1 科学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拓展了海洋产业布局的空间范围
        3.4.2 科学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兴海洋产业,推动着海洋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
        3.4.3 科技改变了海洋经济的内部结构,进而影响着海洋产业布局
4 海洋产业总体布局
    4.1 中国海洋产业总体布局
        4.1.1 中国海洋产业总体布局的成绩
        4.1.2 中国海洋产业总体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4.1.3 现阶段中国海洋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
        4.1.4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
    4.2 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4.2.1 海洋主导产业在区域海洋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4.2.2 中国区域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4.2.3 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选择
    4.3 海洋产业聚集与布局
        4.3.1 产业聚集对海洋产业布局中的作用
        4.3.2 海洋产业群落布局的形成
        4.3.3 海洋产业带的形成与布局
5 海洋三次产业布局
    5.1 海洋第一产业布局
        5.1.1 海洋渔业的基本内涵
        5.1.2 海洋渔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5.1.3 海洋渔业布局的内容
    5.2 海洋第二产业布局
        5.2.1 海洋矿业布局
        5.2.2 海洋能源产业布局
        5.2.3 沿海重化工产业布局
        5.2.4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5.3 海洋第三产业布局
        5.3.1 海洋交通运输业布局
        5.3.2 海洋旅游业布局
        5.3.3 其它海洋服务业布局
6 海洋经济区划与区域海洋产业布局
    6.1 海洋经济区划
        6.1.1 海洋经济区划的基本内涵及主要任务
        6.1.2 海洋经济区划的类型、方法与特点
        6.1.3 中国的海洋经济区
    6.2 区域海洋产业布局
        6.2.1 区域海洋产业布局的历史沿革
        6.2.2 区域海洋产业布局的一般特征与中国的特殊性
    6.3 海洋产业布局规划
        6.3.1 海洋产业布局规划的基本特征、依据和任务
        6.3.2 海洋产业布局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6.3.3 制订海洋产业布局规划的原则
        6.3.4 海洋产业布局规划的类型和内容
        6.3.5 海洋产业布局规划编制的方法及步骤
7 海洋产业布局机制与政策
    7.1 海洋产业布局机制与海洋区域分工
        7.1.1 海洋产业布局机制
        7.1.2 海洋产业区域分工
        7.1.3 海洋产业区域分工与海洋产业布局的关系
    7.2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
        7.2.1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概念
        7.2.2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
        7.2.3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导向
        7.2.4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区域差异分析
    7.3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内容
        7.3.1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类型
        7.3.2 中国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重点
        7.3.3 海洋产业布局的调控手段
    7.4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优化选择
        7.4.1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关系
        7.4.2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的优化选择
        7.4.3 海洋产业布局政策效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我省潮汐能开发利用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我省潮汐能的初步利用
    2.1 潮汐泵站的推行
    2.2 港湾潮汐电站
3 开发利用展望
    3.1 以水轮泵抽水蓄能均衡输出的火烧港潮汐电站
        3.1.1 工程现状与续建条件
        3.1.2 可逆式水轮泵抽水蓄能发电方式
        3.1.3 工程计划
    3.2 排涝、发电、抽水三工况潮汐电站
4 结论

四、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论文参考文献)

  • [1]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特征——基于四领域常见可再生能源专利的主题分析[J]. 张杰,赵君博,翟东升.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9)
  • [2]海湾相位差潮能研究[D]. 许雪峰. 浙江大学, 2014(08)
  • [3]开发海洋水电能源[J]. 王妍炜,侯钦礼. 水利水电快报, 2014(04)
  • [4]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与产业技术推进的国际合作研究[D]. 贤俊江.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4)
  • [5]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日本海洋战略研究[D]. 刘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6]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 徐敬俊.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7]我省潮汐能开发利用刍议[J]. 肖冠英,肖元龙,肖鸿杰. 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 2002(04)

标签:;  ;  ;  ;  ;  

潮汐能开发:期待“涨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