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

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

一、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周雪梅[1](2012)在《基于ARGO-YBJ实验研究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对EAS粒子的影响》文中指出宇宙线是一种高能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宇宙空间,是我们得到的来自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唯一物质样品。宇宙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携带了有关于空间动力学过程的丰富信息,是宇宙线物理、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学科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强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宇宙线强度变化的研究,对于理解大气电场对带电次级宇宙线粒子的加速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中使用的是来自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到的数据。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是世界着名的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观测站,从1989年开始建造,1990年1月开始运行。它位于海拔4300m的西藏羊八井镇(东经90.5°,北纬30.1°)地热开发区内。其中中意合作的ARGO实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该实验采用全覆盖地毯式阵列来探测小空气簇射事例。雷暴天气中强烈的大气电场(AEF)对宇宙线空气簇射中的电磁部分有显着影响。探测这个影响对了解空气簇射和大气电场之间的关系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雷暴期间剧烈的大气电场变化会影响单粒子的计数率,ARGO-YBJ实验已经探测到很多这样类似的事例。在本文中,详细讨论了其中两个事例,分别发生在2009年7月20日(北京时间)和2010年7月22日(UT)。在低能单粒子中,计数率出现了一个短时间(大约20分钟)并且快速的显着上升,在高能部分出现了计数率下降。利用Lomb-Scargle傅立叶变换法,计算分析了2009年8月到2011年4月期间西藏ARGO-YBJ实验大厅内的氡辐射浓度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ARGO-YBJ实验大厅内的氡浓度具有明显的1日和半日周期变化,其中1日周期变化为主。在1天中氡浓度平均值为582.2±1.2Bq/m3,变化幅度为76.6±1.7Bq/m3,中午(北京时间约11:30)时达到最大,深夜(北京时间约23:30)达到最小。另外夏季氡浓度较低,冬季较高;秋冬季节日变化幅度较大,春夏季节日变化幅度较小。氡浓度的日周期变化与气压和湿度的日周期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与温度的日周期变化呈一定负相关,但变化不完全同步。这些结果可以帮助了解西藏地区室内氡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且为ARGO-YBJ实验进一步研究氡浓度与观测到的本底宇宙线计数率的关系和合理安排实验人员的工作时间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琨,木钧,张曙,陈欣,杨群羽[2](2004)在《羊八井中RPC探测器的性能测试》文中指出中意合作组在羊八井ARGO实验中采用大型RPC阵列探测广延大气簇射事例 (AS) ;报告了在羊八井高海拔条件下 ,RPC的工作性能、探测器系统工作参数 ,其中包括探测效率随高压变化、读出条多重数和时间分辨率等 ,并研究加入SF6气体与改变系统阈值这 2种新方法消除系统噪声和压低二次流光放电 ,实验研究取得良好结果 ,满足ARGO实验所需的探测器性能要求 ,为后续的ARGO实验打下了关键性基础

周勋秀[3](2003)在《用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实验寻找甚高能γ暴》文中提出自1967年γ射线暴(Gamma-Ray Bursts,以下简称γ暴或GRBs)发现以来,许多卫星实验和地面实验投入了γ暴的研究工作,对γ暴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能谱特征等取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但是,γ暴依旧是天文学上最神秘的现象之一。30多年来,γ暴的起源一直不清,甚至γ暴源究竟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也长期无法确定。 到目前为止,卫星探测器已观测到近3000个γ暴,结果表明γ暴的空间分布是高度各向同性的。1997年以来,许多γ暴被观测到了多波段余辉,有些还测出了其寄主星系的红移值,宇宙学起源模型逐渐流行起来。由于卫星实验受其探测器面积的限制,所探测到γ暴的能量都在30GeV以下。探测甚高能(E>100GeV)γ暴的地面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该能区的γ射线在穿过宇宙学距离时,会受到星系际空间的红外背景光子以及2.7K微波背景光子的强烈吸收,这就大大限制了对该能区γ射线的探测。如果实验中观测到了该能区的γ暴,就说明这些γ暴不可能是宇宙学距离的天文现象,将是对γ暴河内起源说的有力支持;如果探测不到,则支持了宇宙学起源模型,同时将对γ暴的产生机制和γ暴源距离下限带来重要信息。 甚高能γ暴存在吗?目前已发现的γ暴大都在keV和MeV能区,但很多理论模型预言了甚高能区的γ暴存在;在GeV能区,EGRET观测到几个与BATSE暴相符合的γ暴(其中GRB940217持续时间90分钟,有一个光子能量高达18GeV),说明BATSE卫星观测到的γ暴常伴随着更高能量的γ暴发生;大多数γ暴的能谱是指数为2左右的幂律谱(高能端尚未见截断),如果γ暴的能谱可延伸至TeV能区,采用大面积、高记数率的地面探测器,探测该能区的γ暴是可行的。 已有几个地面实验正致力于TeV能区γ暴的研究,如Milagro、HEGRA、Tibet ASγ等,但到目前为止仍为负结果。位于西藏羊八井(海拔4310m)的广延大气簇射阵列(Tibet ASγ array)具有其独特的地理物理优势,在同类实验装置中具有最低的观测阈能和最高的簇射计数率,尤其是羊八井三期阵列的阈能降至1.5TeV、记数率已达680Hz,用其来寻找TeV能区的γ暴具有很多优势。 本文利用羊八井ASγ三期阵列(1999年11月18日到2002年7月6日)的重建数据(约1.45×1010个事例)进行了TeV能区γ暴的全天区独立寻找,得到候选γ暴由本底涨落导致的最小几率约为7.2×10-12;同时也与卫星γ暴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了TeV能区γ暴的符合寻找,候选γ暴由本底涨落导致的最小 西南交通大学硕土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页几率约为7.SX10\但考虑到试验次数,其超出均在统计涨落误差范围内,不足以被确认为Y暴。本文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置信水平为95%的流强上限估计,约为 10I~10-’ph*m’S-‘ 本文通过Monte Carlo模拟估算了羊八井ARGO实验(全覆盖式地毯实验)对 E>10GeV能区 Y暴的灵敏度,得出 ARGO实验所需要的最低流强(定义 Y暴的发现标准是 5 o)约为 sxlo”勺h.cm’.s’。

何会海,C.Bacci,包克智,F.Barone,B.Bartoli,P.Bernardini,S.Bussino,E. Calloni,R. Cardarelli,S.Catalanotti,S.Cavaliere,F.Cesaroni,查敏,P.Creti,单增罗布,B.D’Ettorre Piazzoli,M.DeVincenzi,T.DiGirolamo,G.DiSciascio,冯振勇,傅宇,高晓宇,庚庆喜,郭宏伟,何瑁,黄庆,M.I[4](2001)在《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文中认为利用羊八井50m2RPC地毯(YBJ-ARGO实验原型)的测试数据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原初粒子方位角分布、天顶角分布、地毯的角分辨、探测时间系统误差对方位角分布的正弦调制、探测时间系统误差的离线修正、几何不对称的小型地毯探测器上原初粒子到达方向重建误差造成的方位角分布的不均匀性等.

二、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GO-YBJ实验研究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对EAS粒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宇宙线和宇宙线物理学的定义
    1.3 宇宙线研究的发展
    1.4 宇宙线的观测
    1.5 宇宙线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宇宙线的化学组成
        1.5.2 宇宙线能谱
        1.5.3 宇宙线的起源
        1.5.4 宇宙线的加速
        1.5.5 宇宙线的传播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ARGO-YBJ实验
    2.1 ARGO-YBJ实验简介
    2.2 ARGO-YBJ实验阵列
        2.2.1 探测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 气体系统
        2.2.3 数据采集系统
        2.2.4 DAQ系统
        2.2.5 Detector Control System
        2.2.6 高压系统
    2.3 ARGO-YBJ实验数据
第3章 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对宇宙线次级粒子的影响
    3.1 大气电场
    3.2 气象效应
    3.3 实验数据的气象效应修正
    3.4 实验数据的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ARGO-YBJ实验大厅内氡浓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数据和数据分析方法
    4.3 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用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实验寻找甚高能γ暴(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宇宙线的研究与发展
    1.2 寻找甚高能γ暴的动机和意义
    1.3 γ暴的探测现状
第2章 γ射线暴
    2.1 γ暴的空间观测
    2.2 γ暴的主要观测特征
    2.3 γ暴的火球模型
    2.4 γ暴的能源机制
    2.5 γ暴的地面观测
第3章 广延大气簇射及其观测
    3.1 EAS中的级联簇射过程
    3.2 EAS的一般特点
    3.3 EAS的探测方法
第4章 羊八井ASγ实验
    4.1 羊八井实验的地理、物理优势
    4.2 羊八井ASγ阵列
        4.2.1 羊八井ASγ一期阵列
        4.2.2 羊八井ASγ二期/加密阵列
        4.2.3 羊八井ASγ三期阵列
    4.3 羊八井ASγ实验的原始数据和重建数据
第5章 用羊八井ASγ阵列寻找TeV能区的γ暴
    5.1 寻找TeV能区γ暴的方法
        5.1.1 固定窗口法
        5.1.2 “等天顶角方法”估计本底
        5.1.3 事例团显着性的估计方法
    5.2 寻找TeV能区伴随γ暴
        5.2.1 寻找BATSEγ暴的伴随暴及结果
        5.2.2 寻找其它卫星γ暴的伴随暴及结果
    5.3 全天区独立寻找TeV能区γ暴及数据处理结果
    5.4 流强上限的估计
第6章 羊八井ARGO实验及γ暴的模拟结果
    6.1 RPC简介
    6.2 羊八井ARGO实验
    6.3 用中-意ARGO实验寻找E>10GeVγ暴的模拟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GO-YBJ实验研究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对EAS粒子的影响[D]. 周雪梅.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2]羊八井中RPC探测器的性能测试[J]. 刘琨,木钧,张曙,陈欣,杨群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3]用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实验寻找甚高能γ暴[D]. 周勋秀.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3)
  • [4]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J]. 何会海,C.Bacci,包克智,F.Barone,B.Bartoli,P.Bernardini,S.Bussino,E. Calloni,R. Cardarelli,S.Catalanotti,S.Cavaliere,F.Cesaroni,查敏,P.Creti,单增罗布,B.D’Ettorre Piazzoli,M.DeVincenzi,T.DiGirolamo,G.DiSciascio,冯振勇,傅宇,高晓宇,庚庆喜,郭宏伟,何瑁,黄庆,M.I.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1(01)

标签:;  ;  ;  ;  

羊八井50m~2RPC地毯性能研究YBJ-ARGO合作组(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