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临床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卢周彤[1](2021)在《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求临床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妊囊排出后予除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观察、随访患者的药流完全流产率、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情况,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有64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总完成率为96.9%,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未随访到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无患者因不耐受药物而脱落。2.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治疗组为87.1%,对照组为63.6%,治疗组与对照组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治疗组药流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故除膜逐瘀汤在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上有显着疗效。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治疗组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长平均为12.55±3.01天,对照组为14.94±2.84天,从研究结果得知,治疗组总体阴道出血时长较对照组短(P=0.002﹤0.05);说明除膜逐瘀汤可以有效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4.药流后阴道出血量比较:阴道出血量根据阴道出血记录卡(根据PBAC法制定)计算阴道出血积分,治疗组阴道平均出血积分为45.35±3.352,对照组为47.67±4.329;除膜逐瘀汤可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P=0.018﹤0.05)。5.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对比:治疗组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长较对照组短(P=0.047<0.05);除膜逐瘀汤可缩短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6.药流后月经复潮量对比:复潮月经量少于平时经量者治疗组有8例,对照组有10例;相当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20例,对照组有17例;多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4例;除膜逐瘀汤对药流后月经复潮量没有显着影响(χ2=0.608,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除膜逐瘀汤能够有效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同时在缩短药流后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有显着疗效,对药流后复潮月经量没有显着影响。

付高爽[2](2020)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的负担。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病最常见的类型,在中国占中风病的69.6%~70.8%。WHO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在中国,缺血性中风对健康寿命损失年(YLDs)的贡献居于首位。因此,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尤为重要。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病具有丰富的经验,中药注射液作为中成药的一种剂型,使用方便,疗效确切,随着制剂工艺的改良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受到临床医师的欢迎。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中药注射剂,在各级医疗机构和院前抢救环节广泛使用,然而许多情况并非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方证”的对应关系用药,不符合中成药的用药原则。并且通过临床工作观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的疗效存在差异,其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若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明确醒脑静注射液的适应证候与不适应证候,并且以确切的症状组合表达出来,则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筛选适应人群,从而加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提高用药疗效。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现代医学及中医症状为表现,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的一种概念,是指在某种疾病的某个阶段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一组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组合,这些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相关且同时发生共同影响着药物疗效,以指导中成药临床的合理运用,既包括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药,也包括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用药。明确中成药的临床适应症状群,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分析醒脑静注射液针对缺血性中风的适应证候,包括适合用药的情况与不适合用药的情况。探讨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模式,为其他中成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筛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与不适应症状。咨询专家条目是否为醒脑静注射液的适应症状或不适应症状,并对适应症状条目采用Likert分级法进行评价,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请专家对条目内容进行补充。以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评价适应症状条目的重要性,以“界值法”筛选出最终条目。以“过半率”筛选出不适应症状条目,即认为条目存在时不适用醒脑静注射液的专家数超过50%时,对条目予以保留。第二部分为回顾性病历分析,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住院记录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德尔菲法的结果采集信息,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分析适应症状群。根据疗效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与“无效”两组,首先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出对用药疗效有影响的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临床适应症状群相关的指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利用决策树模型构建用药疗效的预测模型,分析临床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将二元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进行了 3轮,其中适应症状部分进行了 3轮咨询,不适应症状部分进行了 2轮咨询。最终筛选出40个适应症状条目,31个不适应症状条目,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合并疾病、理化检查等方面内容。以治疗是否有效为标准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于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起正向影响的指标有:红舌(OR=1.772;95%CI:1.101-2.853)、滑脉(OR=1.844;95%CI:1.239-2.743);对醒脑静注射液疗效起负向影响的指标有:神疲(OR=0.511;95%CI:0.311-0.840)、面色萎黄(OR=0.544;95%CI:0.318-0.929)、少苔(OR=0.410;95%CI:0.176-0.954)。根据回归系数建立用药疗效的预测模型,用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利用C5.0决策树和C&RT决策树构建了疗效预测模型,C5.0决策树引入了少苔、神疲、C-反应蛋白升高、细脉、滑脉、言语謇涩或不语作为预测指标,生成了 7项规则。C&RT决策树引入了弱脉、黄苔、少苔、困倦思睡、C-反应蛋白升高、口苦、痴呆、细脉、反应迟钝、红舌作为预测指标,生成了 8项规则。但是二者与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准确率低,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过拟合情况,最终未予以采纳。结论1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具备以下特征:红舌、滑脉。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不适用有以下特征的人群:神疲、面色萎黄、少苔。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证候为:火热证、痰湿证、痰热证。4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不适应的证候为:气虚证、阴虚证、气阴两虚证。

张亚宁[3](2018)在《中药土槿皮外用治疗风湿蕴肤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与冰黄肤乐软膏外用对比,客观评价中药土槿皮外用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疗效,从而寻找一种简便、经济、疗效较好、病程较短的外治方法。方法:按简单随机方法,将10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予以口服中药+梅花针叩刺皮损+中药土槿皮外擦,对照组予以口服中药+梅花针叩刺皮损+冰黄肤乐软膏外擦。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疗程共计4周。于治疗前(治疗0周)、治疗中(治疗2周)、治疗后(治疗4周)分别记录各项病情评分及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复发情况。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疗效判定及结果分析。结果:1、治疗组及对照组经2周治疗后对病情进行评分,对比各疗效等级患者人数,经等级资料的Wilcoxon检验,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经两周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总体差异不大。2、治疗组及对照组经4周治疗后对病情进行评分,对比各疗效等级患者人数,经等级资料的Wilcoxon检验,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说明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2周患者形态评分、瘙痒评分、面积评分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组治疗后2周形态、瘙痒、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组治疗后4周形态、瘙痒、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4组后治疗组在患者皮损形态改善方面以及缓解瘙痒方面要优于对照组。4、随访中发现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3例,经χ2检验,P>0.05,两组在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异。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1例,经χ2检验,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土槿皮外用在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型)2周治疗疗效与冰黄肤乐软膏相比差异不大,但治疗组4周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土槿皮在改善皮损面积、形态及改善瘙痒方面4周疗效均优于冰黄肤乐软膏,在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中药土槿皮外用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型)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张勤[4](2010)在《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子宫蜕膜组织雌激素受体、子宫出血量、凝血时间、全子宫湿重的影响,研究复宫止血胶囊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子宫出血的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选用3个月鼠龄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雄性SD大鼠40只,根据阴道脱落细胞涂片,选择动情期雌鼠,于当晚8:00,按按雌、雄比例2:1合笼使其受孕,于受孕鼠中随机选4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共六组。在妊娠第7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分别灌胃米非司酮(早晨8:00)和米索前列醇(下午18:00)并与其阴道填塞自制小棉球,第二日,在大鼠阴道棉球上可见血迹,表示药物流产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益母草冲剂、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灌胃,连续给药5天,并每天收换阴道棉球。在妊娠第13天用毛细玻璃管刺内眦球静脉丛,分别取血测量大鼠流产后的凝血时间,测定子宫出血量,心脏采血检测血清雌激素,秤取全子宫湿重,子宫标本固定,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蜕膜组织中ER水平。结果:1.对子宫出血量影响: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的出血量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母草治疗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出血量减少(P<0.05),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减少量最多。2.对子宫湿重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子宫湿重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宫止血胶囊中、高剂量组子宫湿重减低(P<0.05),益母草对照组与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比较,其子宫湿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益母草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延长(P<0.05);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凝血时间降低(P<0.05);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与益母草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明显降低(P<0.05)。4.对血清雌激素E2水平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五组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与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之间血清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子宫蜕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对照:空白对照组平均OD值低于其它五组(P<0.05);益母草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平均OD值无显着差异(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平均OD值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益母草对照组(P<0.05),其中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1),且具有相对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1.复宫止血胶囊能够缩短药流大鼠凝血时间,减轻药物流产后子宫湿重,促进药流大鼠子宫绒毛及蜕膜组织排出,减少大鼠子宫出血量。2.复宫止血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血清E2无显着性影响。3.复宫止血胶囊通过上调子宫蜕膜ER的阳性表达,使体内雌激素与更多其受体结合,修复受损伤的子宫内膜;同时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促进妊娠残留物尽快排出宫腔,最终达到减少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的目的。

张燕[5](2009)在《活血祛瘀法及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通过较为全面地搜集古代及近十年来中医有关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对古今有关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中医认识、病因病机、传统方剂、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进行探讨。目的:探讨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应用活血祛瘀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现代文献的综述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分析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血瘀的证候特点和防治过程中活血祛瘀法的应用状况。结果:通过中医文献的调研,提示血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重要的病因病机,活血祛瘀法是从古至今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则。总结于燕副教授选用王秀霞教授的经验方剂生化止血饮,以活血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为立法原则,经过从药物组方原则到临床及到实验的全面综述性研究,表明生化止血饮为防治药物流产的有效方剂;并通过2例个案病例分析,直观阐述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具体疗效。本课题将从治疗原则角度为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提供方法学思路,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探索高效方药提供依据。

王广洁[6](2009)在《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流产大鼠蜕膜组织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宫止血胶囊对妊娠大鼠药物不全流产后子宫出血量、凝血时间、双侧子宫湿重以及血清E2、P和子宫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复宫止血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2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雌、雄比例2:1合笼。次日晨进行雌鼠阴道涂片检查,以显微镜下发现大鼠精子确定为受孕,在受孕鼠中随机选出48只,并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2.于妊娠第7天分别灌胃米非司酮(早晨8:00)和米索前列醇(下午18:00),第二天于大鼠阴道棉球上可见血迹,提示药流成功。造模成功后按人鼠剂量折算方法给予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临床成人剂量进行干预,连续给药5天。3.测定子宫出血量,于妊娠第13天处死各组大鼠,毛细玻璃管刺内眦球静脉丛取血测量大鼠流产后凝血时间、双侧子宫湿重、放免法检测血清E2、P。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Fas、FasL水平的变化。结果:1.实验结束后,益母草治疗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出血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益母草冲剂和复宫止血胶囊治疗后能使药流后大鼠子宫出血量减少,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效果最好。2.复宫止血胶囊中、高剂量组子宫湿重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而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子宫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结束后,益母草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凝血时间显着延长(P<0.05),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凝血时间显着缩短(P<0.05)。4.空白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模型组血清E2水平与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P水平明显高于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P<0.05)。5.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之间FSH、LH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6.空白组Fas阳性表达平均OD值显着低于其余5组(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组平均OD值显着高于模型组和益母草对照组(P<0.05),益母草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平均OD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空白组FasL阳性表达平均OD值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OD值显着升高(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组与益母草对照组比较平均OD值显着升高(P<0.05)。结论:1.复宫止血胶囊能够减轻药物流产后子宫湿重,促进药流大鼠子宫绒毛及蜕膜组织排出,缩短药流大鼠凝血时间,减少大鼠子宫出血量。2.复宫止血胶囊复能够通过降低血清P水平,使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提高,增加子宫收缩力,有利于残留组织的排出,减少出血,但对药流大鼠血清E2、FSH、LH无显着性影响。3.复宫止血胶囊通过调节Fas、FasL蛋白的表达,以诱导蜕膜细胞凋亡,使蜕膜组织坏死脱落,尽快从宫腔排出,以达到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的目的。

李霞[7](2008)在《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化瘀、益气养血、清热中药宫清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简称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制,并探讨流产药物抗早孕的机理,丰富中医学“产后多虚多瘀”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实验室生物学依据。方法:研究分现代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大部分。现代中医文献研究中,以防治药流后出血的现代中医文献为研究对象,建立证治方药数据库,运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角度对本病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研究中,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宫清药流组、茜芷药流组及单纯药流组,并设人工流产组(简称人流组)患者60例,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同时,收集各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率(AR)、凋亡信号转导相关指标凋亡因子Fas信使核糖核酸(FasmRNA)、Fas配体信使核糖核酸(FasLmRNA)、凋亡因子Fas、Fas配体(FasL)、蛋白激酶C(PKC)、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表达变化,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显示,瘀、虚、热是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基本病因病机,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是防治本病的基本原则,分析出了防治本病的高频药物及其配伍规律,为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法为组方原则的宫清颗粒防治本病提供了中医文献学依据。临床研究发现:宫清药流组孕囊排出时间较茜芷药流组及单纯药流组明显缩短,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宫清药流组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与茜芷药流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单纯药流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宫清药流组子宫出血天数较单纯药流组明显缩短,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茜芷药流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纯药流组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细胞凋亡倾向,凋亡信号转导指标检测显示FasmRNA及FasLmRNA基因表达、Fas及FasL蛋白表达、[Ca2+]i明显升高,PK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人流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宫清颗粒的作用趋势与单纯药流药物相同,其作用效果较茜芷药流组与单纯药流组显着,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宫清药流组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信号转导指标检测显示,AR、FasmRNA基因及FasLmRNA基因表达、Fas蛋白及FasL蛋白表达、[Ca2+]i较茜芷药流组、单纯药流组明显升高(P<0.05,P<0.01),PK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宫清药流组AR与FasmRNA基因、FasLmRNA基因、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及[Ca2+]i呈正相关,与PK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FasmRNA基因表达与Fas蛋白表达呈正相关,FasLmRNA基因表达与Fas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KC蛋白表达与[Ca2+]i呈负相关。结论:药流药物通过影响Fas/FasL、PKC、Ca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引起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抗早孕的机理之一。细胞凋亡不仅是药流的启动因素,同时凋亡障碍也是导致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瘀、虚、热是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基本病因病机,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为组方原则的宫清颗粒从基因及蛋白水平调控Fas/FasL、PKC、Ca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药流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凋亡,促进绒毛与蜕膜组织的完全排出,进而达到防治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目的,其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茜芷药流组和单纯药流组。

周英,龙泳伶,罗群带[8](2007)在《祛瘀生新汤治疗药物流产副反应50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祛瘀生新汤治疗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均予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并于孕囊排出后,予左氧氟沙星口服。A组患者加祛瘀生新汤口服;B组患者加复方益母口服液口服;C组患者不予其他药物治疗。观察患者药流前后血红蛋白(Hb)量、药流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排出孕囊后2周复查盆腔B超,记录完全流产、不全流产例数,计算完全流产率。结果:患者出血时间A组比B、C组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腹痛持续时间A组较C组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完全流产率A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Hb量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汤可明显缩短药流后阴道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

万凌屹,陆华,黄杰烽[9](2007)在《异位妊娠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彭思菡[10](2007)在《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文献和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要求终止早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脱花煎,通过对两种方法终止早孕的前瞻性研究比较,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阴道流血时间和阴道流血量的影响,冀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妇科就诊的129例要求终止早孕者,按SAS9.0系统设置的随机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7例,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方法,观察两组的完全流产率、阴道流血时间和阴道流血量的差异,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停经天数、产次、孕次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和失败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从服米非司酮开始至胎囊排出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从服米索前列醇开始至胎囊排出时间比较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胎囊排出后阴道流血天数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囊排出时阴道流血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胎囊排出一周内和两周内阴道流血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缩短药物流产胎囊排出时间。2、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可减少药物流产胎囊排出时的阴道流血量。3、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药流方案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二、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2.1 64 例患者年龄比较
        2.2 64 例患者停经天数比较
        2.3 64 例患者孕次比较
        2.4 64 例患者产次比较
    3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1 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
        3.2 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
        3.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对比
    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5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药流不全的认识
        1.1 药流后异常出血机制探讨
        1.2 药流不全的相关因素
        1.3 西医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办法
    2 瘀血与药流不全的关系
    3 中医药提高药流流产完全率的方法
        3.1 联合验方
        3.2 联合自拟方
        3.3 联合外治法
    4 除膜逐瘀汤的组方原则及分析
    5 除膜逐瘀汤方药的现代药理分析
    6 除膜逐瘀汤提高药物流产完全率可能作用机理
    7 选择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8 临床疗效分析
        8.1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8.2 64 例患者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的分析
        8.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比较
    9 安全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10 存在问题
    11 今后研究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风病的中医内涵与表现
        2 中药辨证治疗
        3 针刺治疗
        4 中成药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炎
        4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
        5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毒性疾病
        6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
        7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症状群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2 中医方证思想研究现状
        3 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与精准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症状条目筛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成立工作小组
        2 建立条目池
        3 专家遴选
        4 德尔菲法问卷设置
        5 统计分析及指标
    三、研究结果
        1 条目池建立结果
        2 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
        3 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4 第3轮专家咨询结果
    四、讨论
        1 德尔菲法的应用
        2 适应症状群的条目特点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临床数据的适应症状群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方案设计
        2 研究资料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 信息采集
        5 数据录入
        6 统计分析方法
        7 质量控制
    三、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临床相关情况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状群筛选
    四、讨论
        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
        2 醒脑静注射液适应证候分析
        3 中风病疗效评价标准的选择
        4 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1轮
    附录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2轮
    附录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适应症专家问卷-第3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中药土槿皮外用治疗风湿蕴肤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病例分组
    3.临床资料
        3.1 样本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脱落标准
    4.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4.2 试验治疗
        4.3 观察方法及疗程
        4.4 日常调护
        4.5 技术路线
        4.6 疗效观察指标
        4.7 安全性指标
        4.8 疗效判定标准
    5.试验结果分析
        5.1 病例采集情况分析
        5.2 受试者性别构成情况
        5.3 受试者年龄分布比较
        5.4 两组间病程构成比较
        5.5 两组皮损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5.6 治疗后结果比较
        5.7 治疗后两组疗效评分比较
        5.8 治疗后及随访两组各项皮损指标评分比较
        5.9 随访复发、不良反应情况
    6.讨论
        6.1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西医研究进展
        6.2 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6.3 土槿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6.4 醋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6.5 消风散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本次研究设计存在的问题
    2 基于研究过程及结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一、神经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1.中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与治疗
        1.1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
        2.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及治疗
        2.1 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病因的认识
        2.2 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
    二.梅花针的研究进展
        1.梅花针的认识
        2.梅花针的使用方法
        3.梅花针的机理探讨
    三.土槿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土槿皮的历史沿革
        2.土槿皮在古籍中的记载
        2.1 治疗顽癣
        2.2 治疗体癣
        2.3 治疗手足癣
        2.4 治疗股癣
        2.5 治疗褥疮
        2.6 治疗鱼鳞病
        2.7 治疗湿疹
        2.8 治疗粉刺
        2.9 .治疗内科疾病
        3、土槿皮的现代研究
        3.1 土槿皮的主要成分
        3.2 土槿皮的生理作用
        3.3 .毒性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1 : 病例报告表内容摘要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主要药品及试剂
        2.3 药物制备
        2.4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5 手术主要器械
    3. 模型制备、动物分组
    4. 给药方法、剂量
    5. 实验观察指标
    6. 指标检测方法
        6.1 凝血时间的测定
        6.2 子宫出血量的测定
        6.3 血清雌激素E2 的检测
        6.4 全子宫湿重测定
        6.5 子宫形态学观察
        6.6 子宫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蜕膜ER 蛋白表达测定
        6.7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判定
    7.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8. 实验结果
        8.1 一般状态观察
        8.2 大鼠子宫及子宫内膜形态学结果
        8.3 各组大鼠子宫出血量的比较
        8.4 各组大鼠子宫湿重的比较
        8.5 各组大鼠凝血时间的比较
        8.6 各组大鼠血清 E_2的比较
        8.7 各组大鼠子宫蜕膜组织 ER 平均 OD 值比较
    9. 实验小结
    10. 讨论
        10.1 前期实验回顾
        10.2 复宫止血胶囊的配伍意义
        10.3 复宫止血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子宫内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10.4 复宫止血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子宫出血量的影响
        10.5 复宫止血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子宫湿重的影响
        10.6 复宫止血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10.7 复宫止血胶囊对血清E2水平的影响
        10.8 复宫止血胶囊对蜕膜ER 的影响
    11.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中医、西医认识
    2.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中医、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2.1 现代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病机认识
    3.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发展方向
        3.1 临床常用西医治疗方案
        3.2 祖国医学治疗方案
    4.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5. 复宫止血胶囊立方出发点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活血祛瘀法及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一)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二)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三) 古代医家对本病治疗法则的探讨
        (四) 古代医家对本病方药的探讨
    二、现代中医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一) 病因病机
        (二) 临床研究
        (三) 实验研究
    三、现代医学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一)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理
        (二)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
        (三)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诊断
        (四)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预防
        (五)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六)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
        (七)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
    四、生化止血饮是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剂
        (一) 生化止血饮的出处及组成
        (二) 生化止血饮的配伍意义
        (三) 生化止血饮的药效学研究
        (四) 生化止血饮的临床观察
        (五) 生化止血饮的现代医学作用机理研究
    五、中医文献综述的分析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临床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讨论
    一、活血祛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必要的防治方法
        (一) 血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 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病机
        (三) 活血祛瘀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必要治疗法则
    二、生化止血饮是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6)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流产大鼠蜕膜组织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实验器材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1.6 主要实验仪器
2 动物分组
3 给药方法
4 实验观察指标和方法
    4.1 子宫出血量的测定
    4.2 凝血时间的测定
    4.3 血清采集及E2、P、FSH、LH 处理
    4.4 子宫湿重的测定
    4.5 大鼠子宫蜕膜组织HE 染色
    4.6 子宫蜕膜组织石蜡切片HE 染色方法
    4.7 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检测大鼠子宫蜕膜细胞Fas、FasL 蛋白表达
5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6 实验结果
    6.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6.2 大鼠子宫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
    6.3 各组大鼠子宫出血量的比较
    6.4 复宫止血胶囊对大鼠子宫湿重的影响
    6.5 复宫止血胶囊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6.6 复宫止血胶囊对药流大鼠血清E2、P 的影响
    6.7 复宫止血胶囊对药流大鼠血清FSH、LH 的影响
    6.8 复宫止血胶囊对子宫蜕膜组织Fas、FasL 的影响
7 小结
8 讨论
    8.1 研究结果讨论
    8.2 思考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实验照片
附录二: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附录三: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附录四:缩略词注释表
附录五: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现状
        (一) 西医学研究
        (二) 中医学研究
    二、导师对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和前期研究
        (一) 病因病机
        (二) 防治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 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一、研究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统计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 文献范围
        (二) 方剂的纳入、排除标准
    三、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一) 数据的规范化
        (二) 建立数据库
        (三) 统计软件
    四、统计结果分析
        (一) 频数分析
        (二) 因子分析
        (三) 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宫清颗粒防治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标准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二、临床试验方法
        (一) 病例与分组
        (二) 服药方法
        (三) 各组别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的采集方法
        (四) 疗效性观察
        (五) 标本检测指标
        (六) 绒毛、蜕膜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
        (七) 光镜切片的制备方法
        (八) 光镜下观察指标的结果判定方法
        (九)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2+)]i
        (十) 标本处理及检测仪器
        (十一) 指标检测试剂
        (十二) 统计学方法
        (十三) 一般资料
    三、临床试验结果
        (一) 临床疗效比较
        (二)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三)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组织细胞AR检测
        (四)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FasmRNA基因表达比较
        (五)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FasLmRNA基因表达比较
        (六)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Fas蛋白表达比较
        (七)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FasL蛋白表达比较
        (八) 宫清药流组绒毛、蜕膜AR、FasmRNA、Fas相关性分析
        (九) 宫清药流组绒毛、蜕膜AR、FasLmRNA、FasL相关性分析
        (十)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PKC表达比较
        (十一) 临床各组间绒毛、蜕膜[Ca~(2+)]i比较
        (十二) 宫清药流组绒毛、蜕膜AR、PKC、[Ca~(2+)]i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西医学对药流中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一)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二) 药流中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
    二、中医学对药流中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一) 中医药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二) 中医药诱导药流绒毛、蜕膜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三、本研究对宫清颗粒诱导药流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探讨
        (一) 祛瘀益气养血清热法防治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 宫清颗粒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三) 宫清颗粒诱导药流后出血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10)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文献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药物流产机理
        1.1.1 西药常用的药物流产终止早孕方案及比较
    1.2 中医中药在药物流产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1.2.1 源流
        1.2.2 复方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内容和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对象来源
        2.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3 随机分组后用药方法
        2.2.4 观察方案
        2.2.5 疗效判定标准
    2.3 研究和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研究对象的构成比
        2.4.2 各组研究结果分析
第3章 结语
    3.1 讨论
    3.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药物终止早孕观察记录表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D]. 卢周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研究[D]. 付高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中药土槿皮外用治疗风湿蕴肤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亚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D]. 张勤. 陕西中医学院, 2010(05)
  • [5]活血祛瘀法及生化止血饮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综述[D]. 张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6]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流产大鼠蜕膜组织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D]. 王广洁. 陕西中医学院, 2009(11)
  • [7]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D]. 李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1)
  • [8]祛瘀生新汤治疗药物流产副反应50例疗效观察[J]. 周英,龙泳伶,罗群带. 新中医, 2007(11)
  • [9]异位妊娠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万凌屹,陆华,黄杰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3)
  • [10]脱花煎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文献和临床研究[D]. 彭思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抗早孕106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