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手把手教你

朱老师手把手教你

一、朱老师为您露一手(论文文献综述)

耿亚楠[1](2021)在《多媒体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对比研究 ——以《长城汉语》和《环球汉语》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越来越显示出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如何主动向世界传播、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便显得格外重要。国际汉语教材作为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是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出口之一,教科书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塑造也因此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两套走在教材创新前列、极具研究价值的多媒体资源教材——“自塑”视角的《长城汉语》(生存交际系列)和“他塑”视角的《环球汉语——汉语和中国文化》(初级阶段)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内容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先是将全部人物的对话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并落实成了文字,形成微型数据库;接着,根据戏份多少、对核心故事的关联程度、能否概括出主要性格特点等几个筛选原则,对教材中出现的全部中国人物进行了筛选,提取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人物;与此同时,对微型数据库中不同人物的事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每个所研究中国人物的基础画像;最后,从“自塑”与“他塑”的角度差异入手,在身份信息和外形设计、性格特征和思想观念、故事线串联和多媒体呈现方式等方面对两部教材中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物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还分别对《长城汉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和《环球汉语》中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姚师傅”进行了个案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探讨了两部教材塑造中国人物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宏观统筹中国人物形象塑造、多维度塑造中国人物积极正面形象和重视角色自身的成长性方面较为成功,但仍存在部分观念老旧、人物塑造的饱满度不足等待改进之处。进而本文对国际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了些许建议:原则上,宏观把握,整体统筹;内容上,真实可感,立体饱满;视角上,中外“合塑”,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上,创新求变,技术领先。希望借此研究,能让更多的学者关注到教材中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问题,帮助完善人物设计的理论原则和实际落实,促进编者编出更多质量高超的优秀国际汉语教材,促进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

孙琳[2](2018)在《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模式进行总结、凝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性。如何让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助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于此,现对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进行比较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个性地形成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范式,推动小学教师对自我的教学个性形成地建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进行深度地比较和分析。首先,对于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个性形成的底蕴进行探源;其次,对于同课异构视角下黄爱华与华应龙小数数学教学个性的各个教学操作环节进行展示;再次,通过对黄爱华与华应龙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案例地研究,概括出黄爱华与华应龙教学个性——“魅力课堂”的特质结构;最后,经过系统地梳理、提炼和总结出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及对“我”的教学启示。通过对黄爱华与华应龙大量文献地梳理比较分析,及对二者的教学个性进行比较探寻,总结提升出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大问题”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地发展,教学环节设置始终以“巧”、“趣”、“妙”、激励学生探索问题;而华应龙老师在教学中以“化错”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差错中探寻教学的价值。二位老师的教学理念、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虽然在教学中有所不同,但追寻本源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做到因需而教。通过对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风格形成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地探究,以期为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个性形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个宽广思路,期望助力小数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形成,还给学生一个动态、多元、充满生命气息的数学课堂。此外,通过对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教学个性地比较研究,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提供一个范式,也期望为其他学科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提供一个借鉴。

张娣[3](2017)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三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三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朱秀梅,靳立江[4](2014)在《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个精彩——“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与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

赵金坡[5](2011)在《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文中提出本研究以1979-2009年农村中师毕业生的求学、受业、工作、生活及其变迁为考察对象,主要利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field study)和口述史(oral history)的方法,构筑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来源、培养、就业及其社会生活等多维的历史影像。具体地,在回顾中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史实的基础上,研究以“加入者”、“受业者”、“坚守者”、“背离者”的观察视角,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农村中师毕业生们及其“后继者”的现实景况;同时研究试将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等有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这段教育历史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解读。通过历史考察,本研究主要发现:(一)在社会不断发展,尤其是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政策、农村家庭与中师生个体三者之间的交叉互动,共同构建了1979-2009年我国农村小学师资状况历史发展的现实,这一交叉互动不仅体现在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发展变迁过程中,还体现在农村社会群体对“未来小学教师”教育的选取心态上。(二)“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只能依靠农村。对这一群体的预定与确保,需要基于农村实际,需要在对中师教育的历史继承中改革,需要在良好的政策引导下走向可持续。根据地方实情,制订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学子报考师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农村小学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工作的起点与关键。(三)农村小学教师原始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并不意味着对“面向农村,面向小学”为培养方向的农村师资培养传统的改变,中等师范教育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中师教育优良传统的消散。中师教育留给现行“未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可借鉴与继承的优良传统包括:职业和执业思想教育方面、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环境创设方面以及教育实践方面等。(四)改革开放以来任教于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中师毕业生们的业务水平、生存状态,流动状况,以及群体心态,值得关注与研究。它们对于中师之后的“未来小学教师”群体—尤其是小教大专毕业的教师群体—构成重要影响;同时对当前国家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有参考价值。

邓撰相[6](2008)在《关爱》文中研究说明太阳还未露出脸儿,东方的天际如同挂上一大片绮丽的锦缎:在橘红色的背景上,一片片紫色的云彩,被镀上金光烁烁的边儿,绚丽多姿,光彩夺目。这时,巍峨高耸的市直机关大楼,在霞光的映照下,好似披上节日的盛装,金

姜美玲[7](2006)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体验、沉思、感悟等方式,发现和洞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之中的意蕴,并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所赋予的经验意义,逐渐积累而成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知识。它实质地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经验与未来计划以致于把握现时行动。关注教师专业领域中固有的实践性知识的存在,充分体现了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之诉求。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是一项研究者和教师共同立足于日常教育实践来进行合作探究的课题,以求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与共建。本文在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扎根于中小学现场,深入考察和理解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生活,以此折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内容、表征形式以及来源与发展路径等。 本文共分7部分。引言部分,作者定位了研究的切入点,即关注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的问题域与方法论,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意义和问题,然后论述如何以现象学教育学和质的研究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行动研究和叙事探究的方法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 第二章概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在阐释实践、知识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揭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论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所仰赖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从“教师实际上具有什么知识”这一问题出发,考察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内容: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师自我知识。 第四章通过捕捉教师在构筑和描述其教学实践时所运用的概念和符号,揭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意象、隐喻、实践规则、实践原则和个人哲学。 第五章着重站在教师主体性的角度,讨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教师个人生活史分析、反思教学实践经验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结语部分,作者简要论述了如何通过革新教师教育来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并以之作为后续研究的起点。

朱华贤[8](2002)在《朱老师为您露一手》文中提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读二年级的女儿余洁越来越爱吃零食了,而正餐则越来越随便。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毅然决定以后一分零用钱也不给她。谁知,余洁动起了歪脑筋,她开始向同学借,今天这个二元,明天那个三元,没多久,竟欠下了18元。几天

二、朱老师为您露一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朱老师为您露一手(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对比研究 ——以《长城汉语》和《环球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中国国家形象
        二、人物塑造视角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汉语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二、多媒体汉语教材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内容比较分析法
        二、个案分析法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法
第一章 两套多媒体教材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一节 《长城汉语》基本情况
        一、《长城汉语》综述
        二、《长城汉语》数据收集
    第二节 《环球汉语》基本情况
        一、《环球汉语》综述
        二、《环球汉语》数据收集
第二章 两套多媒体教材中国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第一节 基础信息分析
        一、身份信息
        二、外形设计
    第二节 性格特征与思想观念分析
        一、性格特征
        二、思想观念
    第三节 呈现方式分析
        一、故事线编排
        二、多媒体手段
第三章 两套多媒体教材中国人物设计个案分析
    第一节 《长城汉语》兄弟姐妹关系的塑造分析
        一、兄弟姐妹关系内容的塑造分析
        二、兄弟姐妹关系内容编排的合理性
        三、汉语教材中兄弟姐妹关系的呈现建议
    第二节 《环球汉语》独立自强女性形象的塑造分析
        一、女性人物姚师傅形象分析
        二、姚师傅的呈现方式分析
        三、汉语教材中女性人物塑造的启示
第四章 关于国际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塑造的思考
    第一节 两套多媒体教材所塑造中国人物的成功之处
        一、宏观统筹中国人物形象塑造
        二、多维度塑造人物积极正面的形象
        三、重视角色自身的成长性
    第二节 两套多媒体教材所塑造中国人物形象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观念老旧
        二、人物塑造的饱满度不足
第五章 对汉语国际教材中国人物形象设计的建议
    第一节 原则上,宏观把握,整体统筹
    第二节 内容上,真实可感,立体饱满
    第三节 视角上,中外“合塑”,讲好“中国故事”
    第四节 呈现上,创新求变,技术领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长城汉语》生存交际系列对话内容梳理
    附录二《环球汉语》初级阶段连续剧故事情节梳理
    附录三《环球汉语》初级阶段本研究所选取中国人物着装穷尽统计
致谢

(2)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1.理论依据
        2.实践依据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教学个性的研究
        2.关于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比较研究
        3.对以往文献的评价与展望
    (三)概念界定
        1.教学艺术
        2.教学风格
        3.教学个性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化教学理念比较分析
    (一)教学信念——以学论教
        1.以生活为依托,形成数学资源
        2.以化错为蓝本,捕捉教学价值
        3.以生命为原点,“活”“化”中创生智慧
    (二)教师道德——以爱育爱
        1.激励思维谱写师友无间
        2.关注能力差异尊重学生
        3.赏识“思维”关注“差异”
    (三)教学策略——以实创效
        1.以大问题为引导,焕发生命活力
        2.化错中理清思路,学会解决问题
        3.“问”“化”中探索真知,提高教学效率
二、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同课异构视角下教学环节比较—以“百分数认识”为课例
    (一)导入中启迪智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激趣质疑,导入新课
        3.“境”“疑”兴趣,开篇授课
    (二)提问中小中见大
        1.巧设坡度,提高教学效率
        2.巧选角度,激发创造思维
        3.疑处发问,“坡”“角”砥砺思维
    (三)评价中兼容并蓄
        1.问中求进,弥补缺失
        2.尊重想法,激励探索
        3.“问”与“疑”中,润泽思维
    (四)反思中至臻完美
        1.课程设置中追求多元
        2.课堂教学中寻求精进
        3.在教育探索中创生智慧
三、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魅力课堂”教学个性比较探析—以“圆的认识”为课例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比较
        1.“准”拨动思维缜密性
        2.“巧”渗透数学文化性
        3.“合”训练思维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机智的比较
        1.问答中,循循善诱启发思维
        2.对话中,因势利导浸润心灵
        3.碰撞中,采撷“思”与“润”的果实
    (三)小学数学教学幽默比较
        1.交响差异成果,激活学生思维
        2.风趣化解困顿,活跃课堂气氛
        3.“交响”与“化解”中,缩短心理距离
四、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阐释及对“我”的教学启示
    (一)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风格的阐释
        1.大问题教学,兴趣创效
        2.化错教学,求真育人
        3.葆有爱心,点化生命
    (二)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对“我”的教学启示
        1.厚积薄发:锤炼课堂教学语言
        2.实践探寻:精炼课堂教学环节
        3.砥砺前进:秉持课堂教学温度
结束语:教学之妙,存乎一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上篇
    第一章 国内外儿童电视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少儿电视发展史
        一、"节目时代"的国外少儿电视
        二、"频道时代"国外少儿电视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一个时期:节目时代(1958-1999)
        一、中国少儿电视分期的界定依据
        二、"节目时代"少儿电视发展脉络
        三、丰富、突破与交流: "节目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二个时期:频道时代(1999-2008)
        一、国内少儿频道成立之必然
        二、中国少儿电视"频道时代"的开启
        三、少儿电视频道的"绽放"
        四、精品节目与产业化: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第三个时期:新媒体时代(2008年至今)
        一、新媒体时代的少儿电视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
    第二章 阳光与净土: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分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发展的道路自信
        一、世界三大电视体制概述
        二、社会效益至上:中国电视体制的文化选择与自信
        三、关于中国电视体制优劣的争议与结论
        第二节 不能污染的净土: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
        一、中国少儿电视的内容规制与法律保护
        二、中国少儿电视保护规制的实践
        三、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少儿新闻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新闻面面观
        二、少儿新闻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锵锵校园行》节目为例
        三、《锵锵校园行》与《新闻袋袋裤》节目比较研究
        第四节 少儿娱乐类节目研究及功能研究
        一、少儿娱乐类节目的发展与作用
        二、少儿娱乐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非常小孩》节目为例
        三、《非常小孩》与《快乐大巴》节目比较研究
        第五节 少儿教育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教育类节目发展探究
        二、少儿教育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成长关注》节目为例
        三、《成长关注》与《幼儿缘》节目比较研究
        第六节 少儿服务类节目研究
        一、少儿服务类电视节目兴起与发展
        二、少儿服务类节目制作分析:以山东少儿《辣妈驾到》节目为例
        三、《辣妈驾到》与《非童小可》节目比较研究
    第三章 频道时代:少儿电视的绽放与中国少儿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少儿频道的建立与"频道时代"的到来
        一、余培侠与中国少儿频道的建立
        二、"频道时代"建立的政策因素与各地少儿频道的建立
        第二节 少儿频道的时代特征
        一、少儿频道的"公益性"
        二、"四级少儿频道"体制
        三、动漫播出平台与动漫产业
        四、传播平台更是教育平台
        第三节 频道时代中国儿童文化的重构
        一、儿童的缺失与"儿童本位"的艰难初现
        二、电视媒介实践中儿童权利的初步体现与成人权威的瓦解
        三、电视是儿童产生"自我认知"的助推器,赋予儿童更丰富的娱乐权与参与权
        四、频道时代电视媒介对儿童本位的确认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中国少儿电视的困境、机遇与未来
        第一节 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困境的深度分析:外部困境与内部因素
        一、政策环境:扶持与限制
        二、受众限制与发展道路的迷失
        三、来自内部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少儿电视的危机与机遇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发展的影响
        三、新媒体发展对少儿的隐忧
        第三节 产业化——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被动与主动
        一、中国电视产业化概述
        二、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曲折历程:理念的分歧与政策、体制的波动
        第四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的四个维度
        一、产业化的基石:少儿频道内部架构的重建
        二、产业化途径:少儿频道的品牌化发展
        三、产业化创新:少儿频道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
        四、产业化前沿:少儿频道的媒体融合
        第五节 中国少儿电视产业化案例讨论:山东少儿频道
        一、山东少儿频道的产业化概况
        二、山东少儿频道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三、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与创新之一"品牌活动与儿童剧"
        四、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二:儿童教育产业
        五、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三:亲子服务产业
        六、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四:云端上的产业战略
        七、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布局之五:全面的电子商务产业
下篇
    1. 《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2. 《山东少儿电视大事年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二、已有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过程与理论工具
    四、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师教育发展及农村中师毕业生群体特征概述(1979-2009)
    一、恢复调整中的中师教育(1979-1984年)
    二、繁荣时期的中师教育(1985-1991年)
    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师教育(1992-1998年)
    四、过渡与转型时期的中师教育(1999-2009年)
第二章 加入者:为什么选择中师
    一、家庭与个人选择的背后
    二、政策对选择中师的影响
第三章 受业者:中师所给予的
    一、职业理念与敬业思想
    二、课程设置与一专多能
    三、自我管理与主动成长环境的创设
    四、对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视
第四章 坚守者:乡村学校的工作与生活
    一、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乡村学校生活
    三、婚恋与社会交际
第五章 背离者:理想与现实之间
    一、不同时期的同一个理由
    二、从背离到被背离
    三、一项关于中师毕业去向情况的调查
第六章 后继者:竞争中的迷惘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专生
    二、本科院校中的免费师范生群体
结语:谁是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
    一、关于研究的几点说明
    二、研究发现
    三、期待
附录
    附录一:本研究重要采访活动
    附录二:有关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中师毕业生"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三:口述资料样本
    附录四:河南信阳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成绩评定表
    附录五:中师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调查表
    附录六:湖南省祁阳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90年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 划招生工作的通知》
参考资料和文献
后记

(7)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走进日常教育实践的教师研究
    一 关注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
    二 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三 研究者的写作体验
第一章 研究的问题域与方法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问题的阐释
    四 研究的方法论
    五 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概述
    一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概况
    二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内涵
    三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内容
    一 学科内容知识
    二 学科教学法知识
    三 一般教学法知识
    四 课程知识
    五 教师自我知识
第四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一 意象
    二 隐喻
    三 实践规则
    四 实践原则
    五 个人哲学
第五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
    一 教师个人生活史分析
    二 反思教学实践经验
    三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结语 开启教师教育的新视窗
    一 教师教育何去何从
    二 研究者的反思
附录 课程改革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对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叙事探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朱老师为您露一手(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媒体汉语教材中国人物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对比研究 ——以《长城汉语》和《环球汉语》为例[D]. 耿亚楠.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黄爱华与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学个性比较研究[D]. 孙琳. 渤海大学, 2018(12)
  • [3]童年的“消逝”与“绽放” ——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研究[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08)
  • [4]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个精彩——“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与评析[J]. 朱秀梅,靳立江. 小学数学教育, 2014(04)
  • [5]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 赵金坡.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6]关爱[J]. 邓撰相. 山东文学, 2008(06)
  • [7]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姜美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1)
  • [8]朱老师为您露一手[J]. 朱华贤. 家教指南, 2002(01)

标签:;  ;  ;  ;  

朱老师手把手教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