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

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

一、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翁玉楠[1](2021)在《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有机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高,使用低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能够在保证正常生产性能、健康的情况下,减少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排放。但是,目前已有研究中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的效果不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泌乳奶山羊日粮中应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方案,通过对奶山羊的泌乳性能、血液和乳中微量元素状态、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功能等进行评价,为有机微量元素在奶山羊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选择40只妊娠末期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前23.80±3.41 d;体重为71.55±1.32 kg),随机分为两组:无机微量元素组(ITM)和有机微量元素组(OTM),每组20只;ITM组奶山羊日粮中使用无机微量元素(硫酸盐形式的铁、铜、锌、锰和亚硒酸钠),添加水平为接近或略高于NRC(2007)奶山羊营养需要推荐量;OTM组奶山羊日粮中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盐形式的铁、铜、锌、锰和酵母硒),添加水平为ITM组的50%。试验时间从产前3周开始至泌乳末期结束。分别于第1、2、4、8泌乳月时,分析测定奶山羊的采食量、泌乳性能、微量元素状态和抗氧化指标;另外,于上述泌乳月最后一周分别从ITM和OTM组随机选择6只试验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消化率、瘤胃液中微量元素状态、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粪便和尿液中微量元素的排泄情况。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降低泌乳奶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可改善血液和乳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可提高泌乳初期奶山羊血清T-AOC和GSH-Px活性,改善泌乳初期奶山羊的抗氧化性能。2.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降低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影响尿液中微量元素浓度。OTM组铜和硒在某些泌乳阶段的相对较高的消化率,减少了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增加了机体微量元素沉积率。3.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影响瘤胃发酵功能,仅改变了泌乳初期瘤胃液中微量元素浓度,不影响其它泌乳阶段瘤胃液中微量元素的浓度。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影响泌乳奶山羊正常生产性能、养分的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可减少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量,表明有机微量元素具有更高是生物利用率。

吴泳江[2](2021)在《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缓解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对奶牛炎症和泌乳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在奶牛生产中常使用高精粗比的饲粮,以增加泌乳期间的营养供应。然而高精料饲粮易诱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在SARA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丰度发生改变,大量的细菌细胞壁成分被释放到瘤胃中。脂多糖(LPS)因其强烈的致炎活性受到广泛关注。高精料饲粮模式下,瘤胃和血浆中LPS浓度大量增加,进而诱发奶牛系统性和局部炎症。同为细菌细胞壁成分的肽聚糖(PGN)和脂磷壁酸(LTA)也具有一定的促炎活性,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它们在瘤胃和血浆中的浓度如何变化以及对乳腺炎症和泌乳有何影响,需要进行研究。此外,LPS、PGN和LTA单独和联合刺激又会对乳腺炎症产生什么不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丁酸钠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将其添加在反刍动物高精料饲粮中可缓解SARA,并减轻LPS和γ-D-谷氨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i E-DAP,PGN核心结构)诱导的炎症。丁酸被瘤胃壁吸收后迅速代谢生成的β-羟丁酸,同样作为HDAC抑制剂。β-羟丁酸作为乳脂合成的前体,既能促进泌乳,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将β-羟丁酸钠添加在高精料饲粮中,是否比添加丁酸钠效果更好,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均有待探讨。鉴于以上有待研究的问题,我们首先研究PGN、LTA和LPS单独及联合刺激对牛乳腺上皮细胞(b MECs)转录组、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其次在PGN、LTA和LPS联合刺激的同时,添加HDAC抑制剂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探究它们对b MECs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最后将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添加在奶牛高精料饲粮中,揭示它们对奶牛炎症和泌乳的影响。1.PGN和LTA单独及联合刺激(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本试验采用RNA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研究PGN和LTA单独及联合刺激(MIX)对b MECs转录组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它们对炎症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作用,为诠释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在高精料饲粮损害乳腺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将bMECs接种到6孔板中,待诱导分化生长到60%汇合时各组分别更换新鲜培养基(CON组)、含30μg/m L PGN的新鲜培养基(PGN组)、含30μg/m L LTA的新鲜培养基(LTA组)、含30μg/m L PGN和LTA的新鲜培养基(MIX组),孵育24 h。结果显示:(1)各组高质量clean reads数和已知基因数均按照PGN组<LTA组<MIX组的顺序递增。(2)与CON组相比,另外三组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差异基因(DEGs)数按PGN组<LTA组<MIX组的顺序递增,且这些DEGs均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活性GO条目上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上。(3)用RT-q PCR法测定了6个炎性因子的相对m RNA表达,其与RNA测序结果基本一致。(4)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和趋化因子(CXCL1和CXCL6)表达按CON组<PGN组<LTA组<MIX组的顺序升高。(5)与CON组相比,PGN组、LTA组和MIX组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以及组蛋白乙酰化酶(HAT)活性都显着下降。综上,PGN对b MECs转录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较LTA弱,两者联合刺激更强烈地影响了基因转录,使DEGs数量和表达水平均增加,进而加剧了炎性反应,呈加和效应。PGN和LTA单独及联合刺激通过抑制HAT活性降低了组蛋白H3乙酰化。2.LPS及PGN、LTA和LPS联合刺激(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本试验同样利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进一步分析LPS以及PGN、LTA和LPS联合刺激(PLL)对b MECs转录组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它们对炎症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作用,为更全面的诠释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在高精料饲粮损害乳腺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将b MECs接种到6孔板中,待诱导分化生长到60%汇合时各组分别更换新鲜培养基(CON组)、含0.1μg/m L LPS的新鲜培养基(LPS组)、含30μg/m L PGN和LTA以及0.1μg/m L LPS的新鲜培养基(PLL组),孵育24 h。结果显示:(1)各组基因表达水平按照CON组<LPS组<PLL组的顺序递增。(2)与CON组相比,LPS组表达上调和下调的DEGs数均少于PLL组;LPS组和PLL组的DEGs都主要富集在TNF、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和NF-κB等信号通路中;LPS组的DEGs富集在这些通路上的数量要少于PLL组;LPS诱导的免疫相关DEGs的数量和表达量都比PLL的少。(3)用RT-q PCR测定的6个炎性因子的相对m RNA表达与RNA测序结果基本一致。(4)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和趋化因子(CXCL1和CXCL6)表达按照CON组<LPS组<PLL组的顺序递增。(5)与CON组相比,LPS组和PLL组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和HAT活性都显着下降。综上,PGN、LTA和LPS联合刺激比LPS更强烈的影响了b MECs基因转录,使DEGs数量和表达水平均增加,进而加剧了炎性反应,呈加和效应。LPS和联合刺激均通过抑制HAT活性降低了组蛋白H3乙酰化。3.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PLL刺激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本试验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分别处理b MECs,观察它们在缓解PLL导致的炎性反应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过程中的作用,为控制高精料饲粮模式下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对奶牛乳腺健康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调控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将b MECs接种到6孔板中,待诱导分化生长到60%汇合时各组分别更换新鲜培养基(CON组)、含30μg/m L PGN和LTA以及0.1μg/m L LPS的新鲜培养基(PLL组)、含1 m M丁酸钠的PLL组培养基(PLLSB组)、含1 m Mβ-羟丁酸钠的PLL组培养基(PLLHB组),孵育24 h。结果显示:(1)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表达按CON组<PLL组<PLLSB组的顺序递增。与PLL组和PLLSB组相比,PLLHB组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显着下降。(2)与CON组相比,PLL组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和HAT活性都显着下降。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按PLL组<PLLHB组<PLLSB组的顺序递增。(3)HDAC活性按PLL组>CON组>PLLHB组>PLLSB组的顺序递减。综上,丁酸钠增强了细菌细胞壁组分诱发的炎性反应,而β-羟丁酸钠发挥相反的作用,也许是因为与β-羟丁酸钠相比,丁酸钠更强烈的抑制了HDAC活性进而极大的促进了组蛋白H3乙酰化。4.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炎症和泌乳的影响本试验将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分别添加在奶牛高精料饲粮中,首先比较它们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其次探讨它们对瘤胃和血浆中游离细菌细胞壁成分(LPS、PGN和LTA)的影响,最后揭示它们对系统性炎症和乳腺炎症的影响,旨在缓解高精料饲粮对奶牛健康和泌乳的不利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8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四组分别为:(1)低精料组(LC组,饲粮精粗比为4:6);(2)高精料组(HC组,饲粮精粗比为6:4);(3)丁酸钠组(HCSB组,HC组的基础上添加饲粮干物质1%的丁酸钠);(4)β-羟丁酸钠组(HCHB组,HC组的基础上添加饲粮干物质1%的β-羟丁酸钠)。预饲期2周,正试期5周。结果显示:(1)日粮、时间以及日粮与时间互作显着影响干物质采食量(DMI)、4%标准乳产奶效率和乳成分。日粮趋于影响产奶量(p=0.06),HCSB组的产奶量在第三周达到峰值后一直维持在峰值水平。HCSB组和HCHB组的乳脂肪显着高于LC组和HC组。(2)HC组瘤胃液p H值显着低于其它三组;HCSB组瘤胃液p H值显着高于HCHB组。与LC组相比,HC组瘤胃液和血浆中的细菌细胞壁成分(LPS、PGN和LTA)都显着升高;HCSB组瘤胃液和血浆中的细菌细胞壁成分都低于HC组和HCHB组,仅瘤胃液中的PGN差异不显着;HC组与HCHB组之间的细菌细胞壁成分差异不显着。(3)与LC组相比,HC组血浆中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和急性期蛋白(LBP、SAA、CRP和Hp)都显着升高;与HC组相比,HCSB组的4个促炎细胞因子、CRP和Hp以及HCHB组的IL-6和Hp都显着降低;HCSB组的IL-1β较HCHB组的显着降低。(4)与LC组相比,HC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着增加;与HC组相比,HCSB组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以及HCHB组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都显着减少。日粮和时间显着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SCC);从第二周开始,HC组的SCC就比另外三组多。(5)与LC组相比,HC组的血酮显着下降;HCSB组的血酮差异不显着;HCHB组的血酮显着升高。血酮按HC组<HCSB组<HCHB的顺序递增。(6)与LC组相比,HC组乳腺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TLR4、NOD1和PGRP2)和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表达都显着增加;与HC组相比,HCSB组乳腺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和促炎细胞因子以及HCHB组的NOD1、PGRP2、IL-1β、IL-6和IL-8表达都显着减少;与HCSB组相比,HCHB组乳腺细胞的TLR4、IL-8和TNF-α表达显着增加。综上,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都能缓解高精料饲粮对奶牛机体健康和泌乳的不利影响,且丁酸钠的作用效果强于β-羟丁酸钠,也许是因为抑制了高精料饲粮引起地瘤胃和血浆中细菌细胞壁成分(LPS、PGN和LTA)增多。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1)PGN、LTA和LPS对b MECs转录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呈加和效应,联合刺激诱发了更强烈的基因转录,使差异基因数量和表达水平均增加,进而加剧了炎性反应。(2)PGN、LTA、LPS以及它们联合刺激均能降低HAT活性和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不具加和效应。(3)丁酸钠在体外增强了细菌细胞壁成分(LPS、PGN和LTA)诱发的炎性反应,而β-羟丁酸钠发挥相反的作用,因为丁酸钠比β-羟丁酸钠更强烈地影响了HDAC活性和组蛋白H3乙酰化。(4)丁酸钠在体内能减轻高精料饲粮对奶牛机体健康和泌乳的不利影响,且效果优于于β-羟丁酸钠,因为显着减少了瘤胃和血浆中游离细菌细胞壁成分(LPS、PGN和LTA)。

姜明明[3](2020)在《饲养密度和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健康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饲养中的热点问题。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不适宜的饲养管理将对奶牛以及犊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提高饲养密度是集约化牧场通用的管理措施,然而高饲养密度被认为是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高风险因子。产后奶牛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免疫力降低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牧场集约化发展很快,但未见关于饲养密度对围产期奶牛影响的研究;给围产期奶牛饲喂免疫增强剂已有报道,但免疫增强剂多为单一成分。本研究选定规模化牧场,以经产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行为、免疫、代谢、健康和生产性能等指标,探明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和饲喂复合免疫增强剂对母牛和犊牛的影响,并探索其发生机制;将对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选择健康的48头经产荷斯坦奶牛,设80%组、100%组和120%组三个密度梯度。对行为学、血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奶牛的躺卧时间和反刍时间都减少。80%组的奶牛有更多的躺卧时间和反刍时间(P<0.05),80%组比100%组躺卧时间增加了1.2 h,80%组比100%组反刍时间增加了0.54 h。(2)尽管研究发现围产前期不同饲养密度对产奶量、乳成分、平均产犊日期及初乳质量和产量均没有影响,但80%组第一个泌乳月的产奶量显着高于100%和120%组。(3)围产前期不同饲养密度有影响奶牛血钙浓度的趋势(P<0.1),血液皮质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钙随着分娩时间的临近差异显着(P<0.05)。(4)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瘤胃发酵参数没有影响,但是时间效应有影响。乙酸和氨态氮浓度随着分娩临近而降低,而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则随着分娩临近而升高。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中三个密度梯度的48头经产奶牛所产健康犊牛进行体尺、体重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不同饲养密度对犊牛血液中皮质醇、尿素氮、钙和总蛋白无显着影响,但80%密度组母牛所产犊牛血液中皮质醇浓度(58.3 mmol/L)比100%密度组(65.8 mmol/L)和120%密度组(61.0 mmol/L)稍低。(2)出生后第1 d和第7d的体长、体高、胸围和腹围无差异,但犊牛体重在此期间增加明显(P<0.01)。第三部分,选择健康的48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使用复合免疫增强剂(compound immunomodulator,CI),设CI0、CI60和CI90三个试验组,对应每头每天CI的添加量分别为0 g、60 g和90 g。试验期从产前-60 d到产后35 d。在产前-60 d、-28 d、-14d、-7 d和产后1 d、7 d、14 d和28 d,分析干物质采食量(DMI)、体重、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和外周血白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CI添加对DMI无影响。DMI随分娩时间而变化,在分娩前降低,分娩后增加,各组差异不显着。(2)CI添加量对围产期奶牛体重影响显着。产前-7d CI0组的体重变化百分(PWC)与CI60组的差异显着(P<0.01);产后第14d,CI0组的PWC显着大于CI60(P<0.01)和CI90组(P<0.05)的。(3)产后35 d内,CI添加对生产性能指标影响差异显着。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和所有乳成分均存在时间效应(P<0.01);各组牛奶体细胞数差异显着(P<0.01),CI0组在产后第7 d至第28 d显着高于CI60和CI90组(P<0.05);对初乳产量和质量无影响,与CI0组相比,CI90组Ig G有增加趋势(P<0.1)。(4)CI添加量对血液生化指标影响较大。产前产后不同剂量CI对皮质醇、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β-羟丁酸(BHB)含量有影响;在产犊时,随着CI添加量的增加,结合珠蛋白浓度下降(P<0.1),其中CI0组浓度高于CI90组(P<0.05);CI添加对血清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但在围产后期,血清总蛋白随着CI添加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P<0.1);血清白蛋白浓度在产前随着CI的补充而降低(P<0.05),在产前-14 d显着降低(P<0.05),其中CI0组的浓度高于CI60和CI90组(P<0.05);随CI添加的增加,CI60和CI90组中血清球蛋白浓度增加(P<0.05),CI0组球蛋白浓度在围产前期低于CI60(P<0.05),在围产后期低于CI90(P<0.05);血清钙浓度在产前降低(P<0.05),但在产后有增加趋势(P<0.1),CI0组产前-28 d钙浓度高于CI60和CI90组(P<0.05),但产后-7 d低于CI60(P<0.05)和CI90(P<0.1)组,CI60和CI90组产前-28d血清钙浓度降低(P<0.05),而产后第7 d血清钙浓度升高(P<0.05)。(5)中性粒细胞(NEUT)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受围产期不同时间点和试验处理的影响(P<0.05)。NEUT对大肠杆菌的吞噬能力,在泌乳第1 d和第7 d,各组差异显着(P<0.05),产后-1 d,CI60组最高(P<0.01),产后-7 d,CI90和CI60组高于CI0组,产后-35 d,CI60组高于CI0(P<0.05);NEU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产后-1 d,CI60组最高(P<0.01),产后-35 d,CI60和CI90组相似,均高于CI0组(P<0.05)。(6)CI添加量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8)和L-选择素(SELL)的表达有显着影响(P<0.05)。在-14 d和35 d,CI0组的CXCL8表达低于CI60组(P<0.05)。SELL表达受时间影响显着(P<0.01),各组在-14 d和35 d表达显着增强(P<0.05);此外,从-60 d至28 d有增强趋势(P<0.1),其中CI60组高于CI0组(P<0.01);在-14 d,CI60组高于CI0组(P<0.05);在35 d,CI90组最高(P<0.05)。第四部分,分别从第一部分中80%组和120%组,以及第三部分中CI0组和CI60组中奶牛各3头,采外周血,收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进行转录组和蛋白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在饲养密度对比组中,共测得基因12237个,80%组和120%组共有基因10334个,占总测得基因的84.4%,其中表达无差异基因7351个,占共有基因的71.1%,上调(表达倍数≧1.5)基因1732个,占共有基因的16.8%,下调(表达倍数≦0.67)基因1251个,占共有基因的12.1%;共测得蛋白9290个,80%组和120%组共有蛋白8006个,占总蛋白的86.2%,其中表达无差异的蛋白6112个,占共有蛋白的76.3%,上调的蛋白1108个,占共有蛋白的13.8%,下调的蛋白846个,占共有蛋白的9.9%;转录组和蛋白组共有的上调基因456个,占总上调基因的19.1%,下调基因412个,占总下调基因的24.5%。(2)在CI对比组中,共测得基因11175个,CI0组和CI60组共有基因9164个,占总测得基因的82.0%,其中表达无差异基因7542个,占共有基因的82.3%,上调基因669个,占共有基因的7.3%,下调基因953个,占共有基因的10.4%;共测得蛋白9135个,CI0组和CI60组共有蛋白7546个,占总蛋白的82.6%,其中表达无差异蛋白6308个,占共有蛋白的83.6%,上调蛋白567个,占共有蛋白的7.51%,下调蛋白为671个,占共有蛋白的8.89%;转录组和蛋白组共有的上调基因289个,占总上调基因的30.5%,下调基因367个,占总下调基因的29.2%。(3)对各组对比中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所涉及到的功能和通路相似,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有炎症相关通路(如Jak/Stat通路、NF-κB通路、MAPK通路)、代谢相关通路(如萄糖代谢、能量代谢、脂多糖代谢)和免疫相关通路(如Toll样受体通路、B细胞受体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综上所述,围产前期饲养密度为80%的奶牛有更长的躺卧和反刍时间,对奶牛健康和福利更有益,而对哺乳期犊牛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无显着影响。在围产期开始补充CI可缓解能量负平衡和免疫抑制,调节与分娩有关的炎症反应,利于产后恢复及健康的改善,推荐量饲喂60克/头/天。围产前高密度主要通过抑制奶牛细胞中与代谢、炎症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及通路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补充CI则可通过激活细胞中与代谢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及其通路,平衡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进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高密度饲养影响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健康的整体调控机制及其应对策略及CI提高和调节奶牛代谢和免疫的具体通路和机制等相关工作仍在研究中,未来有望通过多组学测序及其整合分析手段,从分子细胞水平到机体整体水平深入揭示调节机制。

郭晨阳[4](2020)在《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以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复合提取物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体外发酵试验和饲养试验两个部分,首先在瘤胃体外发酵条件下,研究日粮中添加该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饲养试验,探究了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细菌区系构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的具体过程和主要结果如下:试验一,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根据体外批次培养法结合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通过检测各培养时间点瘤胃发酵的相关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的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并筛选最适宜添加剂量。选取4头健康、泌乳期相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口腔瘤胃液采集,作为瘤胃液的供体。植物复合提取物由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连翘4种植物通过乙醇提取后以质量比1:1:1:1混合而成。在人工瘤胃培养瓶中添加2.0 g精粗比为4:6的风干全混合日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别在发酵底物中添加0.03%、0.3%和3.0%剂量的植物复合提取物。每个组设2 h、4 h、6 h、8 h、12 h和24 h六个发酵时间点,每个发酵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添加不同剂量的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的pH值、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体外发酵到8 h时,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显着升高(P<0.05);对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有提高的作用,体外发酵到4 h时,0.03%和0.3%两个剂量组干物质降解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到6h后产气量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CP浓度有所降低,体外发酵到2h和12h时呈显着水平(P<0.05)。试验二,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似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5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按照每头牛每天DM饲喂量的0.3%剂量添加植物复合提取物。试验共进行60 d,其中预饲期15 d,正式期45 d。试验期内记录每日产奶量。于正式试验期第1 d、第15 d、第30 d、第45 d测定乳成分和乳中体细胞数;集中舍饲3d后测定DM采食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15 d、第30 d、第45 d试验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奶牛第1 d、第15 d、第45 d平均日产奶量均有所提高(P>0.05);第1 d、第15 d、第45 d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趋势,在第30 d时试验组乳体细胞数显着降低(P<0.05);第1 d、第15 d、第45 d,试验组乳脂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对于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乳固体含量、总固体含量,试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三,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2头,日粮组成同试验二。在试验第60 d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细菌的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ACE指数和赵氏指数均差异不显着(P>0.05),且群落覆盖度均大于99%,说明样品采集足以反映瘤胃菌群的情况。添加该植物复合提取物可以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到最多;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试验组瘤胃液细菌相对丰度有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且两组是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着增高(P<0.05)。由此可见,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3%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区系没有负面影响,可不同程度地丰富瘤胃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综上所述,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的复合提取物具有优化瘤胃发酵的作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3%该植物复合提取物有效改善瘤胃细菌区系,有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及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的趋势,具抗炎潜力。

郭晓辉[5](2021)在《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奶牛饲料利用率较低,乳化剂应用较少等问题,通过体外产气法筛选出适宜奶牛饲用的乳化剂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PEGA),并且进一步研究了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初步提出PEGA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体外产气法筛选适宜反刍动物饲用乳化剂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乳化剂PEGA、大豆磷脂和吐温80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宜反刍动物使用的乳化剂。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PEGA组(添加比例为发酵底物的0.1%,干物质基础)、大豆磷脂组(添加比例为发酵底物的2.0%,干物质基础)和吐温80组(添加比例为发酵底物的2.5%,干物质基础),利用年龄和体重相近的成年健康白山羊瘤胃液,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培养。测量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 h的产气量和培养48 h的p 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纤维素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8 h),各处理组产气量均高于或者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酵中期(24 h)和中后期(36 h),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磷脂组产气量显着高于其余3组(P<0.05),PEGA组和吐温80组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在发酵末期(48 h),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磷脂组产气量显着高于PEGA组(P<0.05),PEGA组和吐温80组的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PEGA组的p H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显着高于大豆磷脂组和吐温80组(P<0.05),但各组的p H均略低于正常水平;PEGA组的氨态氮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吐温80组(P<0.05),其余各组间氨态氮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PEGA组和大豆磷脂组的乙酸/丙酸比例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吐温80组(P<0.01),吐温80组的乙酸/丙酸比例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大豆磷脂组的α-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PEGA组(P<0.05);PEGA组和对照组、吐温80组的α-淀粉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在体外瘤胃发酵情况下,添加乳化剂PEGA、大豆磷脂和吐温80均可提高产气量,利于瘤胃发酵。考虑经济成本、使用方便等因素,PEGA适宜作为反刍动物的饲用乳化剂。2.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PEGA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年龄(5.5岁左右)、日产奶量、体重相近处于泌乳末期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仅饲喂全混合日粮和羊草,试验1组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25 g和50 g乳化剂PEGA。每日早、晚2次人工添加乳化剂到全混合日粮中,搅拌均匀。每期试验15 d,预试期12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PEGA未影响瘤胃液p H和氨态氮浓度(P>0.05),可显着降低异丁酸比例(P<0.05);对奶牛瘤胃中α-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显着增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和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P<0.05)。日粮中添加25g PEGA,可显着提高奶牛瘤胃液戊酸比例(P<0.05),显着降低瘤胃克里斯滕森菌属、理研菌科菌属和未鉴定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合认为,奶牛日粮中添加25 g(有效成分添加量为干物质基础0.1%)乳化剂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较为适宜。3.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头胎牛泌乳性能、血液指标与犊牛健康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剂PEGA对泌乳早期头胎牛泌乳性能、血液指标与犊牛健康的影响。选用30头21-24月龄、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头胎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组,每组15头。对照组仅饲喂全混合日粮,PEG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饲乳化剂PEGA,产前和产后每头每天分别25 g和40 g,试验期从头胎牛产前21 d到产后42 d。结果表明:PEGA组犊牛出生当天体重、体斜长、体高和胸围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42日龄时PEGA组犊牛体斜长比对照组具有增加的趋势(0.05<P<0.1);产后21 d,PEGA组头胎牛体重和体斜长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2 d,PEGA组头胎牛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EGA组头胎牛体斜长和胸围比对照组有提高的趋势(0.05<P<0.1);PEGA组头胎牛的产后42 d失重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组头胎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PEGA组头胎牛产后6周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增加0.74 kg/d,乳脂率、乳蛋白和乳尿素氮均有所增加(P>0.05);可以显着提高犊牛42日龄时血浆白蛋白含量(P<0.05),对犊牛血液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β-羟丁酸、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PEGA可以显着提高或者降低奶牛产前产后血液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β-羟丁酸含量(P<0.05);2组头胎牛血液中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奶牛日粮中添加0.1%乳化剂PEGA可以改善头胎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的失重,利于新生犊牛生长发育。综上所述,PEGA适宜作为奶牛饲用乳化剂,奶牛日粮中添加0.1%PEGA可以正向调控瘤胃发酵,改善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具有提高奶牛泌乳性能的趋势。

王晶,李方方,张瑞阳,朱宇旌,蒋明征,黄铁军,何茂龙,张勇[6](2019)在《复合鲜味剂和植物提取甜味剂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鲜味剂(FE)和植物提取甜味剂(SEP)诱食效果的增强作用。试验分为2个部分:1)偏食性试验。将48头24日龄断奶的大白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0.2 g/kg FE(FE组)、基础饲粮+0.2 g/kg SEP(SEP组)、基础饲粮+0.2 g/kg糖精钠(SS)(SS组)、基础饲粮+0.2 g/kg SEP+0.2 g/kg FE(SEP+FE组)。2)生长试验。选取遗传背景和生理状况相近的20头母猪所产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仔猪200头(每头母猪选10头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期35 d。饲粮和分组同偏食性试验。结果表明:1)断奶仔猪对SEP+FE组饲粮的偏好性和偏食指数显着高于FE和SEP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SEP和SEP+FE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提高(P<0.05); SEP、SEP+FE和FE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P<0.05); SEP+FE组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 SEP、SEP+FE和FE组腹泻率均显着降低(P<0.05); SS组的死亡率显着高于除SEP组外的其他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SEP和SEP+FE组血清饥饿素含量显着提高(P<0.05); PFS+FE、SEP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P <0.05); SEP、SEP+FE和FE组血清D-乳酸含量显着降低(P <0.05)。综上,断奶仔猪饲粮中单独添加SEP和FE及二者共同添加均可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同时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从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即0.2 g/kg FE和0. 2 g/kg SEP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代张超[7](2019)在《发酵小麦酒精糟在畜禽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不同水平发酵小麦酒精糟等能等氮替代生长肥育猪和肉仔鸡和泌乳奶牛日粮中的豆粕、玉米和脂肪粉,研究对其生长性能和肉奶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奶牛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探讨发酵小麦酒精糟在猪鸡和奶牛日粮中的合适添加比例,为将来发酵小麦酒精糟规模化生产及在猪鸡和泌乳奶牛日粮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试验一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挑选90头47.87±6.03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健康猪,进行称重,然后按照各组平体重相近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7公8母,每个重复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而试验1组和2组,分别以5%和10%发酵小麦酒精糟来等能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豆粕和玉米,整个试验期为67天。试验结束时计算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并取猪左侧胴体的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和氨基酸、肌苷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猪肉pH24h、L*、a*、b*、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嫩度、肌内脂肪和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但试验1组肌苷酸、豆蔻酸和棕榈油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1组亚麻酸含量显着高于试验2组(P<0.05),对照组二十碳三烯酸含量显着高于试验1组(P<0.05)和试验2组(P<0.05),试验2组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试验2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5%或10%发酵小麦酒精糟能够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提高肌苷酸含量和部分脂肪酸含量进而改善肉的鲜香味。试验二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挑选180头1~3胎、泌乳180d左右、平均泌乳量相近(33.58±7.44kg)、体重差异不显着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头牛每天分别用lkg和2 kg发酵小麦酒精糟等能等氮替代原基础精料,预试期4d,正试期24 d。正试期每天记录奶牛的采食量,每6天测定一次产奶量,每8天采集一次乳样测定乳品质,并在试验结束时,采集奶牛的饲料样和粪样,采用酸性不溶灰分法进行养分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个阶段及全期,各个组间泌乳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试验Ⅰ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个阶段及全期的产奶量。不同阶段,组与组进行比较,第8天和第16天,各个组间乳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第24天,试验Ⅱ组尿素氮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干物质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用发酵小麦酒精糟等能等氮替代1kg原基础精料较为可行,可一定程度提高产奶量和改善了乳品质,提高饲粮干物质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试验三发酵小麦酒精糟饲喂鸡的营养价值评定将16只成年健康的海兰褐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作为一个记录单位,供测定鸡单笼饲养于种公鸡笼内,采用强饲排空法测定其饲喂发酵酒精糟代谢能、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代谢率。试验分预饲期和正式期两个阶段。预饲期4天,在此阶段公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正式期4天:前2天为排空期,后2天为集粪期。禁食排空期间自由饮水。禁食结束后通过强饲器,每只鸡准确强饲风干发酵小麦酒精糟50g,并按个体记录强饲结束时间。强饲后以各个重复为单位用集粪盘收集48h的排泄物,然后烘干制成风干样,与发酵小麦酒精糟一起测定能量和常规营养成分,用以计算表观代谢率。结果表明:发酵小麦酒精糟饲喂鸡表观代谢能、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表观代谢率(绝干基础)分别为为 11.31 MJ/kg、78.94%、88.79%、38.20%和 77.16%。试验四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淮南麻黄鸡(公)40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是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组中以发酵小麦酒精糟等能等氮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玉米和豆粕,总替代比例分别为4、8和12个百分点,各组供试鸡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试期共23天,试验结束计算肉仔鸡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4组平均日增重显着低于试验2组(P<0.05)和试验3组(P<0.05)。对照组料重比显着低于各试验组(P<0.05),试验4组料重比显着高于试验2组(P<0.05)和试验3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和死亡率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提示,发酵小麦酒精糟不太适合饲喂肉仔鸡。

邵长一[8](2019)在《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微量元素与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虽然动物机体需要微量元素的量很少,但在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昭苏牧区哺乳羔羊的饲喂效果,根据我国《肉羊饲养标准》中微量元素需要量制备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预混料,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日龄(30±3 d)和体重(7.35±0.61 kg)相近的新疆细毛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10只。分别在每组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中微量元素需要量上限0%、25%、50%和100%的复合微量元素,试验期4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其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大,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B两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精料采食量相近,差异不显着(P>0.05);C组体高和体斜长日增长量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胸围日增长量C组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管围日增长量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C组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B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C组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Fe、Cu、Mn、Zn、I、Se和Co的补饲量分别为23.00、5.20、12.00、14.00、0.12、0.08、0.096 mg/kg,对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效果最好,低于上述补饲量时作用不明显。试验二: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其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铁、铜含量各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锰含量C组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极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锌、硒含量变化趋势与血清锰含量相同;血清钴含量C组最高,显着高于A组(P<0.05),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GSH-Px活性C组最高,与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B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T-SOD活性及T-AOC值C组最高,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极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MDA含量C组极显着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B组显着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TP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ALB含量各组间ALB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IgG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GLB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Fe、Cu、Mn、Zn、I、Se和Co的补饲量分别为23.00、5.20、12.00、14.00、0.12、0.08、0.096 mg/kg,对改善羔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效果最好。

刘汉根,刘文忠,吴疆,孟杰[9](2018)在《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对改善酮病发生与提高产奶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能量负平衡和动物健康。试验目的是探讨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维产康(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产前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的影响。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主要含胆碱(Choline)、核黄素(B2)、叶酸(B9)、维生素B12。荷斯坦经产(35胎次)试验组奶牛在围产期间(产前3周至产后2周)TMR日粮中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100 g/牛·天)。结果显示,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试验组奶牛在围产前期(产前21天)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18.28%[分别为(12.36±0.43)和(10.45±0.57)kg/牛·天,P<0.01]。酮病(亚临床和临床)发生率,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16.13%)较对照组(32.39%)奶牛降低50.20%。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奶牛在产后至泌乳高峰(70天)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4.63 kg[提高11.97%,分别为(43.31±1.79)和(38.67±1.95)kg/牛·天,P<0.001],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产奶量增加的趋势持续至产后210天。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较对照组产后70和210天的淘汰率分别降低23.67%(分别为6.45%和8.45%)和42.75%(分别为19.35%和33.80%)。试验结果显示,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具有显着改善作用,这些改变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

孔平[10](2015)在《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通过单头饲喂从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产奶量和乳成分、饲料转化效率、繁殖状况、产后疾病发生率等方面来研究过瘤胃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为围产期奶牛添加剂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根据年龄、胎次(2-4)、上一胎次产奶量及预产期接近的原则,选取20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试验从产前21d到分娩,预饲期7天。分别饲喂基础日粮(I组);基础日粮+200g过瘤胃阴离子盐+10g过瘤胃胆碱(Ⅱ组);基础日粮+200g过瘤胃阴离子盐+20g过瘤胃胆碱(Ⅲ组);基础日粮+200g过瘤胃阴离子盐+30g过瘤胃胆碱(Ⅳ组)。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产前21 d大部分时间点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20、30g/(d·头)RPC能显着提高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P<0.05),各试验组钙(Ca)的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0 g/(d·头)RPC能显着提高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P<0.05)。②各试验组产后90 d内的泌乳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0.01);添加20、30 g/(d·头)RPC能显着提高初乳中的干物质,乳蛋白和乳脂含量(P<0.05)。③各试验组血清Ca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20、30 g/(d·头)RPC能显着提高部分时间点血浆甘油三脂(TG)含量(P<0.05),显着降低部分时间点血浆总胆固醇(TCH)、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P<0.05)。④添加20、30 g/(d·头)RPC能显着提高饲料转化率(P<0.05)。⑤添加阴离子盐和RPC能提高IFN-r、IL-1、IL-2、IL-4、Ig G的水平,其中添加20、30g/(d?头)的RPC在围产期部分时间点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⑥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产后第一次发情间隔显着或极显着缩短(P<0.05或P<0.01),其中添加30g/(d?头)的RPC能提高奶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⑦添加阴离子盐和RPC能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病率。综上所述,围产前期添加阴离子盐和PRC能提高奶牛产前干物质采食量和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围产期血钙和血脂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奶牛围产期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缩短产后第一次发情间隔,改善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病,围产期奶牛日粮在添加200 g糊化阴离子盐的基础上,PRC的最适添加量为30 g/(d·头)。

二、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量元素概述
    1.2 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1.3 微量元素代谢机制
    1.4 微量元素生物学功能
        1.4.1 铁的生物学功能
        1.4.2 铜的生物学功能
        1.4.3 锌的生物学功能
        1.4.4 锰的生物学功能
        1.4.5 硒的生物学功能
    1.5 微量元素产品发展
    1.6 有机微量元素概述
    1.7 有机微量元素特点
        1.7.1 吸收效率高、稳定性强
        1.7.2 生物学效价高
        1.7.3 绿色、环境友好
    1.8 有机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1.8.1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8.2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8.3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8.4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1.8.5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0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微量元素状态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1.2 试验日粮
        2.1.3 饲养管理
        2.1.4 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
        2.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2.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2.2.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2.2.4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2.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状态的影响
        2.3.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3.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排泄的影响
        3.2.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沉积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复合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液中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4.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瘤胃液微量元素状态的影响
    4.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缓解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对奶牛炎症和泌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高精料饲粮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2.2 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LPS、PGN和 LTA)
        2.2.1 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来源
        2.2.2 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结构
    2.3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与瘤胃上皮损伤
    2.4 .LPS、PGN和 LTA对奶牛的危害及其机制
        2.4.1 LPS对奶牛的危害及其机制
        2.4.2 PGN对奶牛的危害及其机制
        2.4.3 .LTA对奶牛的危害及其机制
    2.5 丁酸钠改善反刍动物健康及其机制
    2.6 . β-羟丁酸改善反刍动物健康及其机制
    2.7 小结
第3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4章 PGN和 LTA单独及联合刺激(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培养与处理
        4.1.2 RNA转录组测序
        4.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4.1.4 酶联免疫和蛋白免疫印迹
        4.1.5 HAT和 HDAC活性测定
        4.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4.2.2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4.2.3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4.2.4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HAT和 HDAC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4.3.2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4.3.3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4.3.4 PGN、LTA和 MIX对牛乳腺上皮细胞HAT和 HDAC活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LPS及 PGN、LTA和 LPS联合刺激(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细胞培养与处理
        5.1.2 RNA转录组测序
        5.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5.1.4 酶联免疫和蛋白免疫印迹
        5.1.5 HAT和 HDAC活性测定
        5.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5.2.2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5.2.3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5.2.4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HAT和 HDAC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5.3.2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5.3.3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5.3.4 LPS和 PLL对牛乳腺上皮细胞HAT和 HDAC活性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PLL刺激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细胞培养与处理
        6.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6.1.3 蛋白免疫印迹
        6.1.4 HAT和 HDAC活性测定
        6.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2 结果
        6.2.1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6.2.2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6.2.3 丁酸钠和 β-羟丁酸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HAT和 HDAC活性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6.3.2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6.3.3 丁酸钠和 β-羟丁酸钠对牛乳腺上皮细胞HAT和 HDAC活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炎症和泌乳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7.1.2 饲养管理
        7.1.3 样品采集
        7.1.4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7.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2 结果
        7.2.1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7.2.2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瘤胃液p H以及瘤胃液和血浆中LPS、PGN和 LTA含量的影响
        7.2.3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影响
        7.2.4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外周血中白细胞指标和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7.2.5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血糖和血酮含量的影响
        7.2.6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乳腺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和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7.3 讨论
        7.3.1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7.3.2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瘤胃液p H以及瘤胃液和血浆中LPS、PGN和 LTA含量的影响
        7.3.3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影响
        7.3.4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外周血中白细胞指标和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7.3.5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血糖和血酮含量的影响
        7.3.6 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对高精料饲粮模式下奶牛乳腺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和促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7.4 小结
第8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一览表

(3)饲养密度和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健康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奶牛的围产期和主要问题
        1.1.1 奶牛的围产期
        1.1.2 围产期奶牛主要问题
    1.2 围产期常用添加剂及其调控作用
        1.2.1 能量调节剂
        1.2.2 免疫增强剂
    1.3 社会应激调控
        1.3.1 转群
        1.3.2 饲养密度
    1.4 围产期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4.1 血液生化
        1.4.2 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
        1.4.3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1.4.4 L-选择素
        1.4.5 行为
    1.5 转录组与蛋白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5.1 转录组与蛋白组测序技术
        1.5.2 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奶牛行为、生产、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2.1.1 试验设计
        2.1.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犊牛血液生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2.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生产、代谢及健康的影响
        2.3.1 试验设计
        2.3.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3.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饲养密度和免疫增强剂对围产前与围产期奶牛免疫细胞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影响
        2.4.1 试验设计
        2.4.2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4.3 样品采集
        2.4.4 转录组测序
        2.4.5 iTRAQ蛋白质组测序
        2.4.6 转录组与蛋白组差异基因/蛋白整合分析
        2.4.7 差异基因/蛋白的GO注释分析
        2.4.8 差异基因/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奶牛行为、生产、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3.1.1 躺卧和反刍
        3.1.2 生产性能
        3.1.3 血液生化指标
        3.1.4 瘤胃发酵参数
    3.2 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犊牛血液生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3.2.1 血液生化指标
        3.2.2 生长性能指标
    3.3 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生产、血液指标及健康的影响
        3.3.1 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
        3.3.2 生产性能
        3.3.3 血液生化指标
        3.3.4 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
        3.3.5 外周血白细胞相关基因表达
        3.3.6 疾病发生率
    3.4 饲养密度和免疫增强剂对围产前与围产期奶牛免疫细胞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影响
        3.4.1 饲养密度对围产前奶牛免疫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3.4.2 饲养密度对围产前奶牛免疫细胞蛋白组的影响
        3.4.3 转录组和蛋白组共有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4.4 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免疫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3.4.5 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免疫细胞蛋白组的影响
        3.4.6 转录组和蛋白组共有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讨论
    4.1 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奶牛行为、生产、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4.1.1 躺卧和反刍
        4.1.2 生产性能
        4.1.3 血液生化指标
        4.1.4 瘤胃发酵参数
    4.2 围产前期饲养密度对犊牛血液生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4.2.1 血液生化指标
        4.2.2 生长性能指标
    4.3 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生产、代谢及健康的影响
        4.3.1 干物质采食量和体重
        4.3.2 生产性能
        4.3.3 血液生化指标
        4.3.4 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
        4.3.5 外周血白细胞相关基因表达
        4.3.6 疾病发生率
    4.4 饲养密度和免疫增强剂对围产前与围产期奶牛免疫细胞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影响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荷斯坦奶牛介绍
    1.2 植物提取物
        1.2.1 植物提取物的分类
        1.2.2 植物提取物的功效
        1.2.3 本论文所用的4种植物提取物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
        1.2.4 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调控的影响
        1.2.5 植物提取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功能
        1.3.1 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降解
        1.3.2 瘤胃中含氮物质的降解
        1.3.3 瘤胃发酵参数
        1.3.4 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分析
    1.4 奶牛生产性能指标
        1.4.1 干物质采食量
        1.4.2 产奶量和乳成分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2 试验研究
    2.1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3 论文总体讨论与总体结论
    3.1 论文总体讨论
        3.1.1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3.1.2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3.1.3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3.2 总体结论
4 创新点
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进展
        1.1 微生态制剂
        1.2 离子载体饲料添加剂
        1.3 中草药类饲料添加剂
        1.4 乳化剂
    2 乳化剂简介、作用机理和种类
        2.1 乳化剂简介
        2.2 乳化剂作用机理
        2.3 乳化剂的种类
        2.4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体外产气法筛选适宜反刍动物饲用乳化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体外人工瘤胃发酵培养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2.2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3.2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酶活性的影响
    4 结论
第三章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1.3 饲养管理与样品采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高通量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2.2 PEGA对奶牛瘤胃中4 种酶活的影响
        2.3 奶牛瘤胃微生物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样品序列和OTU统计
        2.4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分析
        2.5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分析
        2.6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门水平和属水平的微生物组成
    3 讨论
        3.1 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3.2 PEGA对奶牛瘤胃中4 种酶活的影响
        3.3 PEGA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 结论
第四章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头胎牛泌乳性能、血液指标与犊牛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PEGA对头胎牛体尺体重的影响
        2.2 PEGA对犊牛体尺体重的影响
        2.3 PEGA对头胎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PEGA对头胎牛常乳性能的影响
        2.5 PEGA对头胎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6 PEGA对头胎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7 PEGA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PEGA对头胎牛与犊牛体尺体重的影响
        3.2 PEGA对头胎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3.3 PEGA对头胎牛与犊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复合鲜味剂和植物提取甜味剂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4.1 偏食性测定
        1.4.2 生长性能的测定
        1.4.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的影响
    2.2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2.4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的影响
    3.2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3.4 FE和SEP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7)发酵小麦酒精糟在畜禽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清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酒精糟概述
    1.2 小麦酒精糟的高效饲用开发
    1.3 微生物发酵饲料
    1.4 发酵饲料与肉品质
    1.5 发酵饲料与乳品质
    1.6 发酵饲料与生长性能
引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4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方法
        2.4.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3.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2.4.3.2 肉品质
    2.5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5.1 试验材料
        2.5.2 试验方法
        2.5.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3.1 采食量测定
        2.5.3.2 产奶量
        2.5.3.3 乳品质
        2.5.3.4 养分消化率
    2.6 发酵小麦酒精糟饲喂鸡的营养价值评定
        2.6.1 试验材料
        2.6.2 试验方法
        2.6.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7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7.1 试验材料
        2.7.2 试验方法
        2.7.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3.1.1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1.2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3.2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2.1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
        3.2.2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3.2.3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发酵小麦酒精糟饲喂鸡代谢能和养分消化率测定
    3.4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4.1.1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1.2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生长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4.2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4.2.1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采食量的影响
        4.2.2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乳成分的影响
        4.2.3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对泌乳奶牛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发酵小麦酒精糟饲喂鸡代谢能和养分消化率测定
    4.4 饲喂发酵小麦酒精糟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8)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0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羔羊消化生理特点
        1.1 羔羊消化器官发育特点
        1.2 羔羊消化机能特点
        1.2.1 非反刍阶段
        1.2.2 过渡阶段
        1.2.3 反刍阶段
    2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2.1 铁的生物学功能
        2.1.1 铁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1.2 铁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1.3 铁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2 铜的生物学功能
        2.2.1 铜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2.2 铜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2.3 铜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3 锰的生物学功能
        2.3.1 锰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锰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3.3 锰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4 锌的生物学功能
        2.4.1 锌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4.2 锌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4.3 锌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5 硒的生物学功能
        2.5.1 硒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5.2 硒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5.3 硒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6 钴的生物学功能
        2.6.1 钴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6.2 钴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6.3 钴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 反刍动物微量元素补充方法
        3.1 直接补充法
        3.1.1 注射无机盐溶液
        3.1.2 瘤胃内颗粒
        3.1.3 可控释放玻璃丸
        3.1.4 混合剂
        3.1.5 舔砖
        3.1.6 饮水补充
        3.2 间接法
    4 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喂效果研究进展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精料补充料及营养水平
        1.4 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1.6 指标测定方法
        1.7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2.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3.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等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1.3 指标测定方法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2.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1 论文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对改善酮病发生与提高产奶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试验材料
        1.1.2围产期日粮配方
        1.1.3试验仪器
    1.2实验设计
        1.2.1试验奶牛
        1.2.2试验步骤
    1.3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
    2.1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提高牛奶围产前期干物质釆食量
    2.2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降低牛奶并发生溜
3 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提高奶牛产奶量
4 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降低奶牛泌乳期的淘汰率
5 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提高经济效益
6 讨论
7 总结

(10)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论文立论依据
    3.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围产期奶牛特点
        1.1 奶牛围产期简介
        1.2 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特点
        1.3 奶牛围产期钙代谢特点
        1.4 奶牛围产期易发疾病
    2 过瘤胃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影响的研究进展
        2.1 产后低血钙的发生机理和预防
        2.2 阴离子盐对产后低血钙的预防机理
        2.3 DCAD的概念和计算
        2.4 过瘤胃阴离子盐在奶牛上的应用
    3 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影响的研究进展
        3.1 胆碱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作用
        3.2 胆碱的过瘤胃保护技术概况
        3.3 胆碱在奶牛研究上的应用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内容
    试验 1: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围产期奶牛DMI、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粮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1.4 检测指标和方法
        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3.2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前期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产后90天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整个围产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前期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4.2 糊化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前期部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的影响
        4.4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期离子代谢指标的影响
        4.5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期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试验 2: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围产期奶牛产后免疫状况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期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2.2 糊化阴离子盐和RPC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2.3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产后疾病的影响
        3 讨论
        3.1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期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
        3.2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围产期繁殖性能的影响
        3.3 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奶牛产后疾病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论文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D]. 翁玉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丁酸钠和β-羟丁酸钠缓解瘤胃细菌细胞壁成分对奶牛炎症和泌乳影响的研究[D]. 吴泳江. 西南大学, 2021(01)
  • [3]饲养密度和免疫增强剂对围产期奶牛健康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 姜明明.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D]. 郭晨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D]. 郭晓辉.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2)
  • [6]复合鲜味剂和植物提取甜味剂共同添加对断奶仔猪偏食性、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王晶,李方方,张瑞阳,朱宇旌,蒋明征,黄铁军,何茂龙,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9)
  • [7]发酵小麦酒精糟在畜禽方面的应用研究[D]. 代张超.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8]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邵长一.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对改善酮病发生与提高产奶量的研究[J]. 刘汉根,刘文忠,吴疆,孟杰. 中国乳业, 2018(01)
  • [10]复合阴离子盐预混料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D]. 孔平. 石河子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