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系统洁净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检测结果分析

上海市卫生系统洁净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检测结果分析

一、上海市卫生系统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诚[1](2021)在《《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创刊40年重要文献回顾》文中研究指明岁月荏苒,白驹过隙。2021年是《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创刊40周年。作为我国第一本实验动物科学专业杂志,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业内专家们的关注和呵护,每有重大事件或逢重要时段,皆有前辈们撰文寄语[1-10]。《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杂志创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当时以《上海畜牧兽医通讯·上海实验动物科学专辑》的形式内部发行;1983年12月经上海市科委批准,从1984年第1期起更名为《上海实验动物科学》,并独立内部发行;

刘永华[2](2020)在《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主要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东湾是渤海三个海湾之一,位于渤海东北部,此海湾盛产扇贝、鲍鱼、对虾、牡蛎等,是辽宁近海重要的海产捕捞区和人工养殖区。辽东湾有多条河流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汇入其中,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特殊的地理地貌导致辽东湾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较差,变相加剧了此地的污染。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重要渔业资源种群衰退,对当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辽东湾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感染患病及海洋生物患病甚至死亡。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均是具有潜在风险的环境污染物,其毒性效应对人类具有严重的健康风险。双壳贝类生活在泥沙滩涂中(如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和毛蚶),或固着在礁石上(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或生活在坚硬海底(虾夷扇贝),通过沉积取食或过滤取食从沉积物或海水中获取浮游生物与海藻营生,这种取食方式极易富集重金属和微生物。因此,开展辽东湾双壳贝类生物污染和主要重金属污染水平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对辽东湾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产品安全标准修订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2013-2017年,选择辽东湾近海沿岸的普湾(S1)、鲅鱼圈(S2)、二界沟(S3)、凌河口(S4)、老河口(S5)、葫芦岛(S6)和沙后所(S7)7地作为采样点,每年7-8月,采集双壳贝类(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毛蚶、太平洋牡蛎、紫贻贝和虾夷扇贝)和表层沉积物,对双壳贝类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做生态风险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双壳贝类生物污染调查:在7个采样点采集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和紫贻贝,通过PCR检测和生化鉴定的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并进行污染状况分析。2、双壳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估: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和毛蚶中的Cd、Cr和Pb含量,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As和Hg含量,并分析双壳贝类重金属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及组织积累情况;利用重金属含量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s)和最大日消费量(CRmax),评价贝类中重金属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3、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调查及生态风险分析:检测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通过对表层沉积物中地累积指数(Igeo)、污染指数(Cfi)、污染程度指数(mCd)和污染负荷指数(PLI)的计算,分析该地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沉积物质量标准(SQGs)分析,评估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辽东湾双壳贝类主要生物污染情况7个采样点的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和紫贻贝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率分别为10.29%、7.49%和9.74%,被检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平均感染率为9.28%。7个采样点的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和紫贻贝中均有病毒存在,其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8.19%,诺如病毒的感染率为3.62%,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率为8.81%。在普湾和沙后所的太平洋牡蛎中检出尼氏单孢子虫,感染率为2.10%;在普湾的太平洋牡蛎中检出沿岸单孢子虫,感染率为1.26%。在普湾的太平洋牡蛎和虾夷扇贝中检出微细胞虫,感染率为1.01%。在普湾、凌河口、老河口和葫芦岛的紫贻贝中检出条纹槌虫,感染率为1.57%。2、辽东湾双壳贝类中重金属污染情况2013-2017年,辽东湾近海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和毛蚶中5种金属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s含量缓慢降低,Cd和Cr含量下降明显,Hg和Pb的含量有波动。在沙后所As的含量远超过海洋生物质量I类标准。三种贝类中Cd污染严重,葫芦岛、沙后所菲律宾蛤仔中Cd含量接近海洋生物质量III类标准,其他采样点Cd含量均超过海洋生物质量I类标准;普湾贝类中Cr的含量、凌河口贝类中Hg的含量均超过海洋生物质量I类标准,显着高于其他采样点;各采样点Pb的含量均超过海洋生物质量I类标准,老河口贝类中Pb的含量高于其他点,但低于海洋生物质量II类标准。整个辽东湾贝类中As、Cr和Hg的含量较低,低于或接近各金属的海洋生物质量I类标准;Cd和Pb的含量在各个金属海洋生物质量I类和II类标准之间。3、辽东湾东西两岸双壳贝类中重金属的分布特点辽东湾西岸四角蛤蜊中As、Cd和Cr的含量,菲律宾蛤仔中As、Cd、Cr、Hg和Pb的含量,毛蚶中As、Cd和Pb的含量均显着高于东岸(p<0.05),其他重金属东西岸差异不显着(p>0.05)。四角蛤蜊的金属污染指数(MPI)按S5>S6>S4>S7>S3>S1>S2的顺序降低,菲律宾蛤仔的MPI按S6>S4=S7>S5>S3>S1>S2的顺序降低,毛蚶的MPI按S5>S6>S7>S4>S1>S3>S2的顺序降低。西岸(S4-S7)的MPI都高于东岸(S1-S3),这些结果表明,辽东湾西岸的重金属污染比东岸严重。4、辽东湾双壳贝类中重金属的组织特异性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双壳贝类内脏中的As、Cr和Hg含量显着高于肌肉组织(p<0.05);而肌肉组织中Cd含量显着高于内脏(p<0.05),Pb在两种组织中差异不显着(p>0.05)。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和毛蚶中Cd的THQs均高于其他重金属且大于1,其他重金属的THQs<1,说明辽东湾近海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和毛蚶中Cd的污染最重,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而其他金属对人类没有显着风险。三种贝类中Pb的CRmax相对较高,Cd的CRmaxs最低,显着低于其他重金属的CRmaxs,表明食用这三种贝类,由Cd带来的健康风险概率高于其他重金属。5、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检测结果及生态风险分析与其他采样点相比,沙后所表层沉积物中As和Cd的含量略高,但差异不显着,凌河口的Hg、普湾、鲅鱼圈、二界沟和沙后所的Pb含量较高,但都低于海洋沉淀物质量I级标准。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Igeo和Cfi显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是Cd>Pb>As>Hg>Cr。Cd为轻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清洁级,表明Cd是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m Cd和PLI分析都表明该地区无污染或污染程度很低。2013-2017年,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Cd和Hg的Eri值逐年缓慢下降,其他3种重金属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辽东湾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顺序为:Cd>Hg>As>Pb>Cr,Cd存在一定生态风险。RI分析表明,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逐年降低,2013-2014年的凌河口、2013-2016年的沙后所RI值在130-260之间,为中等污染,其他各点为低污染。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RI值小于130,为低污染水平。通过负面生物学效应和沉积物毒性的计算分析,表明As、Cd、Cr、Hg和Pb这5种重金属的组合对环境造成毒性风险的几率为21%,毒性风险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双壳贝类体内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不重,但是这些污染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需要进行连续监测。

冯洁[3](2019)在《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及其小鼠感染模型的构建》文中指出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螺旋弯曲状细菌,呈世界性分布,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主要以隐性感染方式定殖于动物消化道,可引起慢性肝炎、盲肠结肠炎、胆管炎甚至诱发肝癌、肝胆管腺瘤、结肠癌等病变。不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影响动物试验、干扰实验结果,还可能危及公共卫生安全,是啮齿类实验动物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建立快速、精准、适宜推广的肝螺杆菌检测体系,将有助于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的推进。研究发现,在人类肝炎、肝癌等相关临床标本中可检测到肝螺杆菌特异性16S rRNA序列,肝螺杆菌感染小鼠引起的疾病进程、组织病理特征与人类慢性肝病和肠炎非常相似,提示肝螺杆菌与人类消化道疾病可能相关。因此,构建肝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将有助于深入探索人类相关疾病致病机制,为相关研究及特异性药物筛选提供工具。鉴于肝螺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难以生长,本研究建立了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大鼠、小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人工感染方式构建了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从免疫学、组织病理学、肠道菌群结构等角度研究肝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宿主损伤。1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鞭毛蛋白是肝螺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本文根据H hepaticus的fal 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包含一对外引物F3、B3,一对内引物FIP、BIP和一条环引物LB。经过条件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建立了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扩增方法特异性良好,仅能检测出Hhepaticus,其他常见细菌未见特异性扩增。检出的最低模板量为86.9 fg/μL,是普通PCR所需模板量的1/1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不受培养条件和检测仪器的限制,具备简便、快捷、特异、灵敏的优势,适宜基层的推广应用,适用于实验动物、相关动物源性生物制品、细菌培养物及实验动物环境中H hepaticus的检测,为Hhepaticus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2上海地区实验大鼠、小鼠肝螺杆菌LAMP检测与分析采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近年来上海市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单位实验大鼠、小鼠进行H hepaticus检测。共检测1492只动物(清洁级大鼠54只,SPF级大鼠200只,清洁级小鼠267只,SPF级小鼠971只),且受检动物均饲养于屏障系统。结果显示,2014、2016、2017年所涉动物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清洁级动物所在设施污染率分别为75.00%、75.00%、40.00%,SPF级动物所在设施污染率分别为66.67%、23.08%、50.00%。动物的总阳性率为8.65%,2014~2017年分别为11.85%、3.51%、10.71%。大鼠总阳性率为5.91%,2014~2017年分别为2.78%、3.85%、13.24%,清洁级、SPF级大鼠的阳性率分别为9.26%、5.00%;小鼠总阳性率为9.21%,2014~2017年分别为15.69%、3.44%、10.42%,清洁级、SPF级小鼠的阳性率分别为8.24%、9.47%。对阳性动物按不同品系进一步归类,结果显示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品系有基因工程、BALB/c、ICR、KM等。总体而言,大鼠、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检出率,不同年份、不同级别间差异不大,未见明显规律。调查结果为进一步补充、完善啮齿类实验动物螺杆菌流行病学资料和我国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和数据。3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通过灌胃、腹腔注射接种方式造模,每只小鼠接种0.2 mL标准菌株悬液(1×109 CFU/mL),连续接种3次,每次间隔48h。结果显示,H.hepaticus感染可引起小鼠体重显着下降、白细胞显着升高(P<0.01)。于造模后2w,4w,6w,8w,12w,16w,20w,24w采集血液和脏器标本,测定小鼠体重、白细胞、血清ALT和AST水平变化,检测细菌在体内的定殖分布规律,并对宿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感染小鼠血清AST(P<0.001)和ALT(P<0.01)水平显着升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组织分布检测结果表明,接种后2w所有小鼠盲肠均能检测到H.hepaticus;接种后6w肝脏首次检测出阳性,接种后8w肝脏呈现100%阳性;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胃组织分别于接种后8 w和16 w可检测到阳性;其余组织均未能检测出阳性。由此可见Hhepaticus进入小鼠体内最先在肠道定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可在肝脏、胃等组织中定殖。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感染鼠肝细胞可见明显空泡变性、脂肪变性、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胃部可见黏膜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增厚,不同部位肠道组织可见水肿、充血、黏膜层变性、坏死、糜烂,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病变程度增加,其它组织未见明显病变。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IL-6、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01),表明H.hepaticus可促进BALB/c小鼠肝组织细胞炎性因子表达。Hhepaticus感染小鼠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及人类相关疾病提供了工具。4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根据细菌16S rDNA基因V4-V5可变区片段设计引物接头进行PCR扩增,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H hepaticus感染小鼠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运算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聚类、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差异性分析以及代谢功能预测等。结果表明,实验组动物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OTU数目分别为89和209,两组共有73个OTU。在门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菌群序列均分属于7个菌门,两组样本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均为丰度最高的两个门。两组样本共有5个门重叠,又分别有2个独有的门,实验组独有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 Epsilonbacteraeota,对照组独有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在属水平,两组样本共检测到74个属,实验组样本隶属45个属,对照组样本隶属64个属,其中两组共有35个属,实验组独有10个属,对照组独有29个属,实验组拟杆菌属、Muribaculaceae、毛螺菌属、布劳特菌属(Blautia)、Rumini clostridium等含量相对较高。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显示,在门的水平仅Epsilonbacteraeota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属的水平有31个属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拟杆菌属、梭菌属、黄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和螺杆菌属等的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而毛螺菌科NK4A136group、颤螺旋菌属、普雷沃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gutgroup丰度则显着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H.hepaticus感染可引起小鼠肠道菌群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为揭示H hepaticus与宿主肠道菌群的调控机制提供了资料。

张霁[4](2019)在《基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NLRP3炎症小体及其信号通路调控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拟阐释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途径,为艾灸治疗克罗恩病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科学实验资料。方法:1.将清洁级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灸组。参照Morris方法,采用5%(w/v)TNBS与50%乙醇按体积比2:1混合灌肠,制备克罗恩病模型。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不进行任何干预。隔药灸组选取天枢、气海穴进行隔药灸干预。假灸组操作均同隔药灸组,但不点燃艾炷。检测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形态结构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18的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结肠NLRP3、ASC、caspase-1及IL-1β的蛋白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结肠IL-18的蛋白表达;应用RT-q PCR技术检测结肠NLRP3、ASC、caspase-1的m RNA表达。2.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组、亮蓝G(brilliant blue G,BBG)组和假灸组。亮蓝G组大鼠腹腔注射BBG干预,其他各组操作同前。检测各组大鼠的DAI、结肠长度、CMDI及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肠组织中ATP含量;应用WB技术检测结肠NLRP3、ASC、caspase-1、P2X7R、p-NF-κBp65、IL-1β、IL-18的蛋白表达;应用IHC检测结肠NF-κBp65的蛋白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结肠Pannexin-1的蛋白表达;应用RT-q PCR技术检测结肠P2X7R、Pannexin-1、NF-κBp65的m RNA表达。3.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组、NAC组和假灸组。NAC组大鼠灌肠给予NAC干预,其他各组操作同前。检测各组大鼠的DAI、结肠长度、CMDI及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结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采用WB技术检测结肠NLRP3、ASC、caspase-1、TXNIP、IL-1β、IL-18的蛋白表达,应用IF检测结肠TRX、TXNIP的蛋白表达,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NLRP3/TXNIP蛋白共表达情况;应用RT-q PCR技术检测结肠TXNIP、TRX的m RNA表达。结果:1.隔药灸对CD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灸组大鼠DAI、CMDI、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显着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着缩短(P<0.01),HE染色显示结肠损伤明显,伴炎症、溃疡等;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DAI、CMDI、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隔药灸组、假灸组大鼠血清IL-1β、IL-18的浓度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血清IL-1β、IL-18的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灸组大鼠结肠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结肠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灸组大鼠结肠NLRP3、ASC、caspase-1 m 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结肠NLRP3、ASC、caspase-1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2.隔药灸对CD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上游调控途径影响的研究1)对结肠ATP/P2X7R-Pannexin-1信号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隔药灸组、假灸组大鼠结肠ATP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亮蓝G组结肠ATP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灸组大鼠结肠P2X7R、Pannexin-1、NF-κBp65、p-NF-κBp65、NLRP3、ASC、IL-1β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亮蓝G组大鼠结肠P2X7R、Pannexin-1、NF-κBp65、p-NF-κBp65、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隔药灸组、假灸组大鼠结肠P2X7R、Pannexin-1、NF-κB p65 m RNA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亮蓝G组大鼠结肠P2X7R、Pannexin-1、NF-κB p65 m 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2)对结肠ROS/TXNIP-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隔药灸组、NAC组、假灸组大鼠结肠ROS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NAC组大鼠结肠ROS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假灸组大鼠结肠TXNIP、TRX、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NAC组大鼠结肠TXNIP、TRX、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隔药灸组、NAC组、假灸组大鼠结肠TXNIP、TRX m RNA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NAC组大鼠结肠TXNIP、TRX m 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1.隔药灸能改善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病理损伤,缓解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指数。2.隔药灸能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NLRP3、ASC、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抑制结肠NLRP3炎症小体的过度活化可能是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之一。3.隔药灸能降低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ATP含量,下调P2X7R、Pannexin-1、NF-κB p65蛋白及m RNA表达;隔药灸可能通过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ATP/P2X7-Pannexin-1信号通路,抑制下游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活化,进而发挥治疗作用。4.隔药灸能降低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ROS含量,下调TXNIP、TRX蛋白及m RNA表达;隔药灸可能通过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ROS-TXNIP信号通路,抑制下游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活化,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李青松[5](2019)在《杞精明目汤及胶原交联对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2X2析因设计,评价杞精明目汤及结膜胶原交联(CXL)对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杞精明目汤联合结膜CXL治疗结膜松弛症(CCh)的效果。同时通过2X2析因设计,在动物模型中验证杞精明目汤及结膜胶原交联(CXL)对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1.164名CCh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41人):对照组、中药组、CXL组、中药+CXL组。对照组仅手术切除松弛结膜,不施加中药及CXL干预;中药组给予杞精明目汤颗粒制剂口服;CXL组行结膜CXL;中药+CXL组接受口服杞精明目汤颗粒制剂和结膜CXL。3月后切除松弛结膜组织。试验前及试验后3个月,分别对四组进行OSDI量表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分,并以OS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OCT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切除结膜组织的HE染色、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病理观察;切除结膜组织中胶原蛋白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40只新西兰大白兔结膜松弛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中药组、CXL组、中药+CXL组。对照组无干预;中药组给予杞精明目汤灌胃;CXL组给予结膜CXL;中药+CXL组给予杞精明目汤灌胃和结膜CXL。3月后切除结膜组织。在实验前及实验后3个月,分别进行OCT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切除结膜组织的HE染色、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病理观察;切除结膜组织中胶原蛋白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本研究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眼别、病情、病程组间均衡。1.疗效指标1.1 OSDI量表积分:对照组、中药组、CXL组、中药+CXL组治疗前4组均衡,治疗后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P<0.001),治疗后根据主效应检验及疗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药+CXL组>中药组>CXL组>对照组。1.2 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组、中药组、CXL组、中药+CXL组治疗前4组均衡,治疗后4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04,P<0.001)。治疗后根据主效应检验及疗效指标优劣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药+CXL组≥中药组>CXL组>对照组。2.临床指标2.1 人眼球结膜OCT成像测量球结膜厚度显示:四组随访前至随访3个月球结膜上皮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4,P=0.984),但球结膜固有层厚度(F=51.064,P<0.001)和全层厚度(F=42.0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3月时四组球结膜固有层厚度和全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3月时四组间球结膜固有层厚度和全层厚度LSD多重比较及主效应检验显示中药+CXL组及CXL治疗两组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2.2 共聚焦显微镜:对照组球结膜固有层胶原纤维排列稀疏;中药组球结膜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排列松散、紊乱;CXL组和中药+CXL组球结膜固有层胶原纤维排列较对照组致密。3.实验指标3.1 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照组球结膜固有层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紊乱;中药组球结膜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排列松散,细胞数量较对照组略增多;CXL组和中药+CXL组球结膜固有层胶原纤维排列较对照组致密,细胞量更多。3.2 透射电镜检查通过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结膜胶原纤维直径进行测量:对照组与CXL组、中药+CX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药组与CXL组、中药+CX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效应检验显示,采用CXL治疗胶原纤维直径值有明显变化。3.3 RT-PCR检测显示: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Ⅰ=213.029,FⅢ=887.175,P<0.001);四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与CX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单独效应检验显示,采用中药治疗能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中药联合CXL治疗更明显。3.4 WB检测显示: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Ⅰ=278.85,FⅢ=79.32,P<0.001);四组间比较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主效应及单独效应检验显示,采用中药及CXL治疗均能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中药联合CXL治疗更明显。3.5 免疫组化使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分析得到结膜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染色光密度值:四组眼结膜样本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Ⅰ=166.426,FⅢ=170.78,P<0.001);四组间比较,对照组与中药组、中药+CX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XL组与中药组、中药+CX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与CXL组、中药组与中药+CX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效应检验显示,采用中药及中药联合CXL治疗变化明显。第二部分动物实验本研究纳入造模成功后动物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组间均衡。1.兔眼球结膜OCT成像测量球结膜厚度显示:四组干预前至干预3个月分别测量球结膜上皮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6,P=0.681),但固有层厚度(F=8.859,P<0.001)和全层厚度(F=7.70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2、3月时四组球结膜固有层厚度和全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1、2、3月时四组间球结膜固有层厚度和全层厚度LSD多重比较及主效应检验显示中药+CXL组及CXL治疗两组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01)。2.共聚焦显微镜:对照组结膜固有层纤维排列紊乱,中药组结膜固有层胶原纤维含量增多,CXL组较对照组更紧密,CXL+中药组结膜固有层纤维排列更为紧密。3.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显示:对照组结膜胶原纤维排布松散,偶有断裂情况,中药组结膜组织胶原纤维增多,CXL组胶原纤维排布较密,胶原纤维较粗,中药+CXL组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胶原纤维排布紧密,胶原纤维粗。4.透射电镜检查通过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结膜胶原纤维直径进行测量:对照组与CXL组、中药+CX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药组与CXL组、中药+CX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效应检验显示,采用CXL治疗胶原纤维直径值有明显变化。5.RT-PCR检测显示: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Ⅰ=2182.228,FⅢ=1029.534,P<0.001);四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与CX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单独效应检验显示,采用中药治疗能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药联合CXL治疗更明显。6.WB检测显示: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Ⅰ=104.81,FⅢ=83.55,P<0.001);四组间比较显示,除Ⅰ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中药组与中药+CX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效应及单独效应检验显示,采用中药治疗能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中药联合CXL治疗更明显。7.免疫组化使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分析得到结膜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染色光密度值:四组眼结膜样本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Ⅰ=331.077,FⅢ=207.257,P<0.001);四组间比较,对照组与CXL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药+CX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效应检验显示,采用中药治疗能增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中药联合CXL治疗更明显。结论1.杞精明目汤和结膜胶原交联均可以改善结膜松弛症患者的症状;2.杞精明目汤可以增加结膜组织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胶原交联运用于结膜组织,可增加结膜胶原纤维的直径;3.胶原蛋白可以作为结膜松弛症治疗的新靶点;4.杞精明目汤可以上调结膜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作用机制之一;5.杞精明目汤联合结膜胶原交联可更有效的治疗结膜松弛症。

吕婷婷[6](2019)在《DRG中P2X7和P2Y1受体介导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DRG中P2X7和P2Y1受体在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缓解内脏痛敏中的作用机制。方法:TNBS灌肠诱导IBS大鼠内脏痛模型,给予足三里(双)、三阴交穴(双)电针刺激干预(强度1m A,频率2Hz,波宽0.1ms),15min/次,1次/日,共1周。运用病理形态学、行为学、逆行示踪、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讨DRG中P2X7和P2Y1受体介导电针缓解内脏痛敏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电针明显抑制内脏高敏感性,可被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部分抑制。电针能够抑制内脏痛大鼠DRG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静息膜电位、上调基强度、抑制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鞘内注射FCA后电针的调节作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表明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电针对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调节。P2X7选择性激动剂Bz ATP增加AWR评分,拮抗剂A740003抑制AWR评分,说明P2X7在内脏痛敏中发挥促进作用。Bz ATP拮抗了电针镇痛效应,A740003能够协同电针镇痛效应。电针显着抑制P2X7蛋白与m RNA表达。P2Y1激动剂ADP-β-S降低AWR评分,而P2Y1拮抗剂MRS2179对评分无影响;TNBS下调DRG中P2Y1蛋白及其m RNA表达,提示P2Y1内脏痛敏中发挥抑制作用。ADP-β-S协同电针镇痛作用,MRS2179拮抗电针的镇痛效应,说明P2Y1介导了电针缓解内脏高敏感过程。MRS2179抑制A740003的镇痛效应。TNBS诱导P2Y1表达下调,Bz ATP下调P2Y1蛋白及其m RNA表达,A740003上调其表达,说明P2Y1参与P2X7对内脏痛觉调节。内脏痛大鼠DRG中P2X3表达上调,Bz ATP进一步上调其表达,A740003抑制其上调。Bz ATP拮抗电针上调P2Y1,A740003协同EA上调P2Y1。Bz ATP拮抗电针下调P2X3,A740003协同电针抑制P2X3,表明P2X7介导电针缓解内脏痛。TNBS能上调P2X3表达,ADP-β-S下调DRG中P2X3表达,MRS2179进一步上调P2X3表达。TNBS上调结肠相关DRG中P2X3 m RNA的表达;ADP-β-S下调P2X3m RNA表达,MRS2179进一步上调P2X3 m RNA表达。说明P2Y1通过调节P2X3受体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来实现对内脏痛觉的调制。电针显着抑制P2X3蛋白的表达;ADP-β-S协同电针对P2X3蛋白的下调,MRS2179拮抗电针的下调作用。结论:DRG胶质细胞参与TNBS诱导IBS内脏痛的外周敏化与电针镇痛效应;DRG中P2X7、P2Y1受体介导IBS大鼠内脏高敏感与电针镇痛效应;

李菲菲[7](2019)在《芍药甘草汤治疗眼调节痉挛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SYGC)对调节痉挛患者的临床作用,评价SYGC治疗眼调节痉挛的临床疗效;并采用豚鼠调节痉挛模型SYGC灌胃的疗法,探究SYGC治疗调节痉挛的部分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60例(120眼)眼调节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SYGC)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中药安慰剂),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前房深度及主观症状评分表的变化。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用卡巴胆碱滴眼液建立豚鼠调节痉挛模型,检影及光镜观察建模。(2)低、中、高浓度SYGC灌胃模型4周,定期对模型屈光及He切片进行观察。第三部分实验研究:(1)采用Ca2+试剂盒检测不同组睫状肌组织中Ca2+浓度。(2)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睫状肌组织中IP3含量。(3)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睫状肌组织中IP3R及Ryanodine R的表达,研究SYGC对受体-G蛋白-PLC-IP3-Ca2+及CICR内钙释放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常规西医治疗+SYGC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加深前房深度,提高眼调节幅度和负相对调节指标上优于对照组,但两组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及正相对调节差异不大。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检影以及光镜观察,卡巴胆碱滴眼液成功建立豚鼠调节痉挛模型。(2)豚鼠模型SYGC灌胃屈光及切片观察:SYGC对于模型的近视趋向屈光状态有改善,高浓度SYGC灌胃模型的切片观察,睫状肌肌丝排列疏松,接近于正常组。(3)中药组在Ca2+、IP3、IP3R及Ryanodine R的表达上均低于模型组,且高浓度中药组下调更明显。研究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眼调节痉挛具有确切的疗效。SYGC可能是通过抑制受体-G蛋白-PLC-IP3-Ca2+及CICR内钙释放通路的活化,下调睫状肌组织内Ca2+的表达而实现的治疗作用。

叶碧海,何俊智,杨汉林,翁顺太,杨云青,郑和平,史向东[8](2013)在《福建省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认为1实验动物科学概述1.1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以实验动物资源研究、质量控制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3745-1992)中,与实验动物科学有关的学科分别是"实验动物学"、"医学实验动物学"、"比较病理学"等,

徐龙进[9](2011)在《山东省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管理的应用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与实施、设施的动态运行管理和高压灭菌设备消毒效果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为了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实施效果并进一步改进,山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委托山东省实验动物检验检测中心对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屏障环境设施进行了跟踪监测。通过“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动态检测实验”、“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高压灭菌效果检测实验”、“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静态与动态空气落下菌数对比检测实验”、“济南市部分屏障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参数监测实验”对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应用进行了评估。1、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动态检测实验依据国标GB14925--2001每季度进行一次环境设施动态检测,共4次。结果显示:屏障设施静态运行时达到国家标准;动态运行时,检测结果经对比,虽然各项检测指标相对于静态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度3.45℃、相对湿度17.15%、气流速度0.02m/s、噪声1.28db、氨浓度10.25mg/m2、落下菌数0.86个/皿)但除了尘埃粒子数超标外,其它指标均符合静态运行时的国家标准。2、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高压灭菌效果检测实验按照相关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操作,对饲料、垫料、饮水和工作服等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对笼具采用高压灭菌和消毒液渡槽浸泡消毒。目的是在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运行过程中检验SOP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寻找一种合理的微生物控制措施,既达到国家实验动物与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标准,又减少设施运行成本以及劳动强度。实验结果:实验动物饮用水121℃高压灭菌30min后在洁净物间存放4d,细菌总数为0个/皿。饲料132℃灭菌7min后在屏障环境洁净室内存5d内能保证饲料无细菌。真空132℃条件下灭菌7min后放置7d,垫料仍然无菌生长,达到灭菌效果。132℃条件下对工作服灭菌5min后在屏障环境洁净储藏室内存放7d也无细菌生长。饲养盒经过高压灭菌或在常用的几种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效果都比较好,可达到无菌效果,且消毒液的使用周期能够维持7d。3、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静态与动态空气落下菌数对比检测实验为了检验并改进人员、动物、物品进出屏障环境设施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每半年(持续三年)对普通环境设施和屏障环境设施分别在静态和动态下检测一次落下菌数。结果显示,普通环境中静态好于动态(静态2.57±0.95;动态18.47±5.43);在用垫料饲养和相近的饲养密度情况下,高效过滤器堵塞,屏障环境远不如普通环境(静态0;动态∞)。屏障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才凸显出其优势;在只考虑落下菌的情况下,干养远好于垫料饲养。屏障环境中静态好于动态;屏障环境在静态下能维持一个很好的状态;屏障环境自净能力随着高效过滤器的堵塞而减弱,更换高效过滤器后,自净能力恢复;IVC能显着降低屏障环境内落下菌,极大地改善饲养人员的工作条件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更衣室位于屏障与外界之间,要严把入口。风淋室在第3、4次检测时有落下菌,我们积极排查原因,通晓风淋工作原理后,彻底科学保洁。内走廊在第3、4、5次检测中有落下菌,发现各室通往内走廊的门、门锁有的有松动,关不严,影响了气密性。清洁准备室在第5次检测中发现了落下菌,多方排查后发现双扉高压锅与屏障墙体间有一道细小的裂缝。缓冲间是连接屏障与外界的通道,在第3、4、5次检测中有落下菌,自查后发现门下封条、门锁影响气密性,高效气幕可能失效,更换了高效过滤器后,第6次检测结果为OCfu/皿。4、标准操作规程的应用和评估2007年山东省实验动物检验检测中心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安评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试点运行,进行了“济南市部分屏障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参数监测实验”。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屏障环境设施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换气次数)、压力梯度、噪声和氨浓度并做了相关的数据对比,并结合以上实验的数据全面考虑,验证了标准操作规范的实施和运行效果,也发现了操作规范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

孔琪[10](2008)在《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掌握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有效地整合实验动物资源,促进其有效保护、共享和开发利用,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为实验动物管理和科学研究服务。我们对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本次调查方式包括发放资源调查表、访问国内外相关网站,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使用关键词检索中英文信息,使用万方、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询中英文文献,分析了各部委历次调查数据和一些内部资料,并通过电话咨询专家核对信息等方式综合采集海量信息,研究分析后汇成这篇论文。论文分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实验动物管理体系、法规体系、资源现状、质量保障、机构设施和教育培训。1985-1986年中国农业大学连续招收了两期实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班,开启了我国实验动物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的序幕。中日政府在1992年开展的人才交流培训活动(JICA),为我国培训了大量实验动物专业人员,大大促进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在国家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市逐步建立了实验动物学会(20个)、管理委员会(29个)等专业组织,350多个大专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实验动物中心(室),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规模大幅增长。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受到各级政府及各领域专家的重视。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是科技部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各省市科技厅(委)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除西藏地区外,有29个省市科技厅(委)组建了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通过推行许可证和年检制度加强了行政管理工作,规范了实验动物市场,促进了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自1988年以来,科技部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颁布了10条配套法规,重点规范了实验动物管理、许可证制度、种质中心、质量检测网络和动物福利五个方面。各省市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目前有北京、湖北、云南三个省市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通过了地方人大立法。还有黑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启动了立法进程。作为法律法规的辅助,国家标准在提高实验动物质量,规范实验动物检测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92项国家标准,包括微生物、寄生虫、遗传、营养、环境五个方面。农业部制定了SPF鸡微生物等级和检测技术。计划制定的国家标准包括小型猪、犬、兔、猴等大型动物和笼架具、饮水机、饲料等实验动物相关产品。卫生部、农业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制定了地方标准。实验动物和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以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实验动物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成为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保障实验动物质量,科技部除推行许可证管理制度外,资助建立了2个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7个种源基地,成立了国家省市两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体系。29个省市开展了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发放率达到70%以上。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中心建立的目的是保存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品系涉及到啮齿类动物、基因工程小鼠、兔、小型猪、禽类、犬、灵长类动物,今后还将增加水生生物、野生动物、低等动物和家用动物等,基本覆盖了常见实验动物资源品系。国家建立了6个国家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23个省市建立了26个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调查发现,我国实验动物生产量达到1900万只的规模,使用量也高达1600万只,高于欧盟25国的总和1210万只。环境设施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高端设备不断引进,这对于实验动物质量提高提供了硬件保障。近年来我国实验动物的进出口越来越频繁,不断引进新品系,同时我国科学家也在培育一些特色品系,如小型猪、水生实验动物、犬、猫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等,使得我国实验动物资源日趋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我国成为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大国,实验动物质量不断提高,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不断扩大。低等级小动物使用量不断减少,SPF级、基因工程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使用量不断增加,这个发展趋势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似。欧美国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实验动物使用量趋于稳定并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尚处在高速发展期,实验动物生产使用量、设施设备、人员和机构数量等在今后几年还会增加。国内外研发人员或机构不断将生物医药研发动物试验外包给国内的动物试验机构,推动了实验动物行业发展。中国、印度成为国际生物外包最热门的市场,生物技术中心也逐渐东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兴起AAALAC认证和GLP认证热潮,并将催生中国实验动物机构认证和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的等级培训工作,为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科技部同时还推动了实验动物信息网络建设和促进了动物福利水平的提高。在科技部的带动下,13个省市建立了省级实验动物信息网,提高了信息透明度。超过2/3的实验动物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宣传网页,这些机构的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简单快捷的检索到。目前有5家单位着手开展实验动物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建设。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加强了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今后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宣传力度将继续扩大,吸引更多的行业部门、科学家认识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关注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北京、上海等省市也注重了实验动物福利的研究和推广,如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通过省人大立法的北京、湖北、云南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也加入了动物福利和生物安全的内容。动物福利是实验动物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诠释,欧美国家将动物福利融入到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生产和使用的各个方面并颁布了动物福利法,以提高动物福利为核心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我国法制化管理以提高实验动物质量为核心,近年来除注重普及动物福利思想外,还建立了许多慰灵石、纪念碑或举办纪念仪式等方式来纪念为生命科学献身的实验动物。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等机构加强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扩展了国际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实验动物学历教育逐渐升温,全国有73所医学院、药学院,15所兽医学院和生物技术学院开设了研究生层次课程,其中13所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17所实力较强的院校开展了动物学专业下实验动物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只有8所院校开展了本、专科生层次专业教育,对实验动物行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实验动物从业队伍,普及了基本知识,提高了对实验动物的认识。实验动物学在我国学科设置中还属于三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动物学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的等级技能培训还存在缺口,科技部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已经开始计划开展实验动物技术人员等级培训,等级培训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已经编制完毕。随着经济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也随之快速发展。中国用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程。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验动物整体水跟他们十年前大致相似。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实验动物质量参差不齐、品种较少、产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学科地位低、学历教育不发达、技能培训和认证制度不完善等。我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欧美国家的精华,同时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如科技部主管的管理体系、许可证制度、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分类、各省市建设的省级实验动物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慰灵碑等。政府还需要继续增加对实验动物行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加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完善许可证制度、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建设,推广和普及应用高质量实验动物,提高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地位,在高等院校设立专业教育培训,积极培育实验动物兽医师,加快产业化进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是我国的实验动物学术机构,有必要对国内实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全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对策,为国家各级政府制定实验动物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广泛的综合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我们的“家底”。本课题调查是第一对全国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做的最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可以作为学科发展报告和各级管理部门决策依据。

二、上海市卫生系统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卫生系统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创刊40年重要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无菌和高等级实验动物
2 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
    2.1 狨猴
    2.2 仓鼠、沙鼠和小家鼠
    2.3 鼠兔
    2.4 旱獭
    2.5 东方田鼠
    2.6 树鼩
    2.7 长爪沙鼠
    2.8 裸鼹鼠

(2)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主要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污染调查的背景及意义
    1.2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污染特征
        1.2.1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生物性污染现状
        1.2.2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
    1.3 双壳贝类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1.3.1 双壳贝类生物污染的风险评价
        1.3.2 双壳贝类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
        1.3.3 基于辽东湾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总量的生态风险评价
    1.4 辽东湾近海贝类污染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1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生物污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2 辽东湾近海贝类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3 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存在问题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常见溶液配制
        2.1.4 引物序列
    2.2 试验总体设计
        2.2.1 技术路线
        2.2.2 样品采集
    2.3 实验方法
        2.3.1 双壳贝类中常见生物污染的检测
        2.3.2 双壳贝类中重金属的检测
        2.3.3 辽东湾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检测
        2.3.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双壳贝类中细菌检测结果
        3.1.1 贝类中细菌PCR产物电泳结果
        3.1.2 细菌培养结果
        3.1.3 细菌感染情况分析
    3.2 双壳贝类中病毒检测结果
        3.2.1 贝类中病毒PCR产物电泳和测序结果
        3.2.2 辽东湾双壳贝类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3.3 双壳贝类中寄生虫检测结果
        3.3.1 贝类中主要寄生虫PCR产物结果
        3.3.2 双壳贝类中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3.4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中重金属检测结果
        3.4.1 2013-2017年辽东湾近海不同采样点三种贝类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3.4.2 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毛蚶中五种重金属的年际变化情况分析
        3.4.3 辽东湾东岸和西岸近海三种贝类中重金属的地理分布特点
        3.4.4 菲律宾蛤仔肌肉和内脏中重金属的累积分析
        3.4.5 贝类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3.5 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析
        3.5.1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3.5.2 2013-2017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I_(geo)
        3.5.3 2013-2017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C_f~i
        3.5.4 2013-2017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mCd
        3.5.5 2013-2017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PLI的空间分布
        3.5.6 2013-2017年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E_r~i的时空分布
        3.5.7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负面生物学效应和沉积物毒性
4 讨论
    4.1 辽东湾双壳贝类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检测点、检测对象的确定
    4.2 辽东湾双壳贝类中生物污染分析
        4.2.1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中的细菌和病毒污染分析
        4.2.2 辽东湾双壳贝类中寄生虫的感染分析
    4.3 辽东湾近海重金属的来源
    4.4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中重金属污染分析
    4.5 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中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价
    4.6 辽东湾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论文中英文缩写对应中文名称
    附录 B 论文参考相应标准
    附录 C 双壳贝类图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及其小鼠感染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肝螺杆菌研究进展
        1 病原特性
        1.1 分类学
        1.2 形态特征
        1.3 培养特性
        2 流行病学
        3 致病机理
        3.1 鞭毛蛋白
        3.2 尿素酶
        3.3 黏附素
        3.4 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
        3.5 毒力岛
        4 致病性
        4.1 肝脏疾病
        4.2 肠道疾病
        4.3 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4.4 对试验的干扰
        5 检测方法
        5.1 分离培养法
        5.2 组织化学法
        5.3 血清学方法
        5.4 PCR方法
        6 预防控制
    第二章 国内外实验大小鼠细菌学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的评价
        1 检测内容(项目)
        2 检测方法
        3 结语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试验菌株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方法
        2.1 模板制备
        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3 LAMP检测体系建立与优化
        2.4 结果判定
        2.5 LAMP特异性检测
        2.6 LAMP灵敏度检测
        2.7 临床应用验证
        3 结果
        3.1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3.2 LAMP特异性检测
        3.3 LAMP灵敏度检测
        3.4 临床应用验证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上海地区实验大鼠、小鼠肝螺杆菌LAMP检测与分析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
        1.2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样品处理
        2.2 LAMP检测
        3 结果
        3.1 设施污染分析
        3.2 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培养基配制
        2 方法
        2.1 菌悬液制备
        2.2 小鼠H.hepaticus感染模型的建立
        2.3 菌株分离与鉴定
        2.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2.5 细菌组织分布检测
        2.6 组织病理学检查
        2.7 肝组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检测
        3 结果
        3.1 小鼠体重、精神、粪便状况检查
        3.2 细菌分离与鉴定
        3.3 血液白细胞数检查
        3.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3.5 组织分布检测
        3.6 组织病理学观察
        3.7 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检测
        4 讨论
第四部分 肝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取材
        2.2 DNA抽提
        2.3 PCR扩增
        2.4 文库构建
        2.5 高通量测序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
        3.1 多样性分析
        3.2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3.3 物种丰度差异性分析
        3.4 肠道菌群定量PCR检测
        3.5 代谢功能预测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

(4)基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5 标本采集与处理
        1.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7 数据分析统计
    2.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模型鉴定
        2.3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DAI评分的影响
        2.4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大体损伤指数的影响
        2.5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长度影响
        2.6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的影响
        2.7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血清IL-1β、IL-18浓度的影响
        2.8 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 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2.9 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组织中ASC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2.10 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组织中caspase-1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
        2.11 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
        2.12 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的影响
    3.分析与讨论
        3.1 克罗恩病概述
        3.2 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3.3 中医对克罗恩病的认识
        3.4 灸治疗克罗恩病的原理及优势
        3.5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克罗恩病
        3.6 针灸处方选穴依据
        3.7 结果分析
第二部分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NLRP3炎症小体上游调控途径调节作用的研究
    实验一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ATP/P2X7R-Pannexin-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材料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5 标本采集与处理
        1.6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7 数据分析统计
        2.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DAI评分的影响
        2.3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大体损伤指数的影响
        2.4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长度影响
        2.5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的影响
        2.6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2.7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P2X7R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2.8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Pannexin-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2.9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F-κBp65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2.10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调节
        2.11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实验二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ROS/TXNIP-NLRP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模型制备
        1.3 实验分组与处理
        1.4 主要试剂与材料
        1.5 主要仪器设备
        1.6 样本采集与处理
        1.7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8 数据处理
        2.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DAI评分的影响
        2.3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大体损伤指数的影响
        2.4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长度影响
        2.5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的影响
        2.6 隔药灸对大鼠结肠ROS含量的影响
        2.7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TXNIP蛋白及其mRNA表达影响
        2.8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TRX蛋白及其mRNA表达影响
        2.9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
        2.10 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下游炎症因子表达影响
        2.11 大鼠结肠组织中TXNIP/NLRP3蛋白共表达初探
        3.讨论
        3.1 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途径调控的研究
        3.2 隔药灸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上游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3.3 ATP/P2X7R-Pannexin-1 炎症小体活化信号通路与ROS/TXNIP-NLRP3活化通路间的关系
结论
创新点
问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NLRP3炎症小体与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附录三:参与课题与会议情况

(5)杞精明目汤及胶原交联对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杞精明目汤及胶原交联对结膜松弛症球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设计
        1.2 伦理学原则
        1.3 临床汤剂
        1.4 实验仪器
        1.5 实验试剂
        1.6 实验抗体
        1.7 溶液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样本量的计算
        2.2 临床分组
        2.3 OSDI量表评分
        2.4 中医证候积分
        2.5 试验操作
        2.6 技术路线
        2.7 数据采录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四组纳入病例及脱落病例数据集
        3.2 四组患者眼别、性别、年龄一般资料组间均衡性检验
        3.3 四组患者OSDI量表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指标
        3.4 四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
        3.5 四组患者实验室指标
    4 讨论
        4.1 临床疗效
        4.2 临床指标
        4.3 实验室指标
    5 小结
第二部分 杞精明目汤及胶原交联对兔眼球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兔眼结膜组织的眼前节OCT图像
        2.2 兔眼结膜组织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3 兔眼结膜组织的HE染色结果分析
        2.4 兔眼结膜组织的Masson染色结果分析
        2.5 兔眼结膜组织的电镜观察
        2.6 兔眼结膜组织中胶原蛋白m RNA相对表达含量的RT-PCR检测
        2.7 兔眼结膜组织中胶原蛋白的WB检测
        2.8 兔眼结膜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胶原交联技术在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之一 龙胆五苓合剂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附录三: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摘要
附录四: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
附录五:伦理审查批件

(6)DRG中P2X7和P2Y1受体介导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DRG内胶质细胞介导电针缓解TNBS诱导IBS大鼠内脏痛敏效应观察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伦理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实验试剂
        2.4 TNBS诱导大鼠IBS内脏痛模型
        2.5 结肠组织微观病理评分标准
        2.6 结直肠扩张球囊制作
        2.7 内脏运动反射的行为测试
        2.8 溶液配置
        2.9 鞘内注射
        2.10 大鼠穴位定位
        2.11 动物分组与干预方法
        2.1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3 结肠组织病理学HE染色
        2.14 结肠相关DRG神经元逆行示踪
        2.15 DRG神经元急性分离与培养
        2.16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2.17 数据采集与分析
    3.结果
        3.1 TNBS诱导结肠炎症在不同时间微观病理评分
        3.2 DRG内胶质细胞介导电针缓解TNBS诱导内脏痛效应
        3.3 胶质细胞介导电针调节TNBS诱导内脏痛大鼠DRG中结肠相关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
    4.讨论
        4.1 慢性内脏痛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4.2 慢性内脏痛发病机制研究
        4.3 穴位选择依据
        4.4 DRG中“神经元-胶质细胞”共同参与感觉信息整合
        4.5 结肠非炎症性内脏高敏感
        4.6 DRG胶质细胞参与IBS内脏高敏感性及电针对结肠相关神经元兴奋性调节
    小结
第二部分 DRG胶质细胞P2X_7受体介导电针缓解内脏痛敏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伦理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实验试剂
        2.4 TNBS诱导大鼠IBS内脏痛模型
        2.5 内脏运动反射的行为测试
        2.6 溶液配置
        2.7 动物分组与干预方法
        2.8 标本采集与处理
        2.9 免疫荧光双标
        2.10 Real time PCR m RNA检测
        2.11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
        2.12 数据采集与分析
    3.结果
        3.1 DRG中 GFAP-P2X_7、P2X_3-P2X_7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
        3.2 DRG胶质细胞中P2X_7介导TNBS诱导IBS内脏痛外周敏化
        3.3 P2X_7介导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
    4.讨论
        4.1 嘌呤受体与内脏痛
        4.2 针刺发挥作用的重要信使物质-ATP
        4.3 P2X_7在TNBS诱导的IBS内脏高敏感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4.4 P2X_7介导电针抑制内脏痛外周敏化
    小结
第三部分 DRG神经元P2Y_1受体介导电针缓解内脏痛敏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伦理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实验试剂
        2.4 TNBS诱导大鼠IBS内脏痛模型
        2.5 内脏运动反射的行为测试
        2.6 溶液的配置
        2.7 动物分组与干预方法
        2.8 标本采集与处理
        2.9 免疫荧光双标
        2.10 Real time PCR m RNA检测
        2.11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
        2.12 数据采集与分析
    3.结果
        3.1 DRG中 GFAP-P2Y_1、P2Y_1-P2X_3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
        3.2 DRG神经元中P2Y_1介导IBS内脏痛敏的抑制效应
        3.3 P2Y_1介导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
    4.讨论
        4.1 DRG神经元P2Y_1介导TNBS诱导IBS内脏痛敏
        4.2 P2Y_1介导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
    小结
第四部分 DRG中 P2X_7→P2Y_1→P2X_3途径介导电针缓解内脏痛敏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伦理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实验试剂
        2.4 TNBS诱导大鼠IBS内脏痛模型
        2.5 内脏运动反射的行为测试
        2.6 动物分组与干预方法
        2.7 标本采集与处理
        2.8 溶液的配置
        2.9 Real time PCR m RNA检测
        2.10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
        2.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结果
        (一)“P2X_7→P2Y_1"介导IBS内脏痛大鼠DRG中“神经元-胶质细胞”信息交互及电针的镇痛效应
        3.1 胶质细胞P2X_7受体抑制神经元P2Y_1受体介导IBS内脏痛外周敏化
        3.2 “P2X_7→P2Y_1"调节途径介导电针缓解IBS内脏痛
        (二)DRG中“P2Y_1→P2X_3"调节途径介导IBS内脏痛及电针镇痛效应
        3.3 内脏痛大鼠结肠相关DRG神经元P2Y_1抑制P2X_3受体表达
        3.4 “P2Y_1→P2X_3"调节途径介导电针缓解TNBS诱导IBS内脏痛
    4.讨论
        4.1 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胶质细胞”与IBS内脏痛
        4.2 “P2X_7→P2Y_1"介导IBS内脏痛大鼠DRG中“神经元-胶质细胞”信息交互及电针的镇痛效应
        4.3 DRG中“P2Y_1→P2X_3"调节途径介导IBS内脏痛敏及电针镇痛效应
    小结
创新点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P2受体介导IBS内脏痛外周敏化在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理论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及摘要
附录三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7)芍药甘草汤治疗眼调节痉挛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芍药甘草汤治疗眼调节痉挛的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2 样本量的估算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安全性评价
        1.9 质量控制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主观症状评分标准
        2.2.2 主要检测仪器
        2.2.3 眼部常规检查
        2.2.4 主要观察指标及方法
        2.2.5 观察时间窗
        2.3 疗效评价
        2.3.1 主观症状评分
        2.3.2 前房深度
        2.3.3 调节参数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屈光资料
        3.1.3 两组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前房深度资料
        3.1.4 两组治疗前调节参数资料
        3.1.5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3.2 两组治疗后资料
        3.2.1 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前房深度资料
        3.2.2 两组治疗后调节参数资料
        3.2.3 两组治疗后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芍药甘草汤干预眼调节痉挛模型豚鼠的作用
    第一节 建立豚鼠眼调节痉挛模型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建立模型
        2.2 光镜标本制作
        2.3 HE染色标本制作
        2.4 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豚鼠屈光状态的观察
        3.2 豚鼠睫状肌光镜观察
        4 讨论
        4.1 选择建立调节痉挛模型的动物
        4.2 建立调节痉挛动物模型的方法
        4.3 动物模型建造结果
        5 小结
    第二节 观察不同浓度中药灌胃对豚鼠调节痉挛模型屈光及睫状肌形态的影响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分组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中药方灌胃液制作
        1.6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建立模型
        2.2 豚鼠灌胃
        2.3 光镜标本制作
        2.4 HE染色标本制作
        2.5 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浓度中药灌胃对豚鼠调节痉挛模型屈光状态的影响
        3.2 中药灌胃对豚鼠调节痉挛模型睫状肌形态的影响
        4 分析和讨论
        4.1 屈光资料
        4.2 睫状肌形态
        5 小结
第三部分 芍药甘草汤对豚鼠调节痉挛模型睫状肌组织中Ca~(2+)、IP_3、IP_3R及RYR表达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 芍药甘草汤对豚鼠睫状肌组织中Ca~(2+)含量的调节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标本
        1.2 分组
        1.3 实验仪器
        1.4 睫状肌匀浆
        1.5 实验试剂
        1.6 统计处理
        2 结果
        3 分析
    第二节 芍药甘草汤对豚鼠睫状肌组织中IP3蛋白含量的调节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标本
        1.2 分组
        1.3 实验试剂
        1.4 准备试剂
        1.5 实验用液
        1.6 主要仪器
        1.7 睫状肌匀浆
        1.8 检测程序
        1.9 统计处理
        2 结果
        3 分析
    第三节 芍药甘草汤对睫状肌组织中RYR及IP3R的调节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标本
        1.2 分组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组织中蛋白上清液的制备
        1.6 组织中蛋白浓度测定
        1.7 Western-Blot检测组织中Ryanodine R、IP3R的含量
        1.8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睫状肌组织中IP3R及Ryanodine R灰度值与内参GAPDH灰度值比值量表及表达趋势
        2.2 睫状肌组织中IP_3R及Ryanodine R表达水平的统计分析
        2.2.1 睫状肌组织中IP_3R表达水平的统计P值量表
        2.2.2 睫状肌组织中RYR表达水平的统计P值量表
        3 分析
        3.1 IP_3R的表达
        3.2 Ryanodine R的表达
    第四节 芍药甘草汤对豚鼠睫状肌组织中IP3R-mRNA及RYR-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标本
        1.2 分组
        1.3 试剂与试剂盒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方法
        1.5.1 组织总RNA抽提
        1.5.2 逆转录
        1.5.3 荧光定量PCR扩增
        1.6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
        2.2 IP_3R RT-PCR实验结果
        2.3 Ryanodine R RT-PCR实验结果
        3 分析
        3.1 IP_3R-mRNA的表达
        3.2 Ryanodine R-mRNA的表达
    讨论
    小结
研究创新点
全文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基于平滑肌收缩机制探索芍药甘草汤治疗眼调节痉挛的可行性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论着:叶榭中学青少年不同屈光状态下眼相关调节参数情况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

(8)福建省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动物科学概述
    1.1 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
    1.2 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内容
    1.3 实验动物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1.3.1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进步的基石
        1.3.2 实验动物科学对于人类健康和医药学的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
        1.3.3 普及实验动物科学知识
2 实验动物学科特点、发展动态、发展模式
    2.1 实验动物学科特点
    2.2 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动态
        2.2.1 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动态
        2.2.2 国内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动态
        2.2.3 福建省实验动物学科发展动态
    2.3 国内外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模式
        2.3.1 发达国家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模式
        2.3.2 国内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模式
        2.3.3 福建省实验动物学科发展模式
3 福建省实验动物学科发展趋势预测
    3.1 实验动物的管理走向法制化
    3.2 实验动物种质资源扩大和质量提高
    3.3 实验动物福利
    3.4 实验动物标准化建设
4 福建省实验动物学科面临的挑战
    4.1 实验动物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4.2 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存在漏洞
    4.3 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
    4.4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匮乏
5 福建省实验动物科技面临的机遇
    5.1 时代机遇
    5.2 政策机遇
    5.3 产业机遇
6 福建省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思路和目标
    6.1 发展思路
    6.2 发展目标
7 福建省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
    7.1 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体系的完善
    7.2 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力度
    7.3 健全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7.3.1 规范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管理。
        7.3.2 全面实施实验动物国家新标准。
        7.3.3 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7.4 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7.4.1 建立闽台实验动物科技创新暨转基因培育与研究技术服务合作基地。
        7.4.2 建立开放系统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基地。
        7.4.3 建立福建实验动物科普、伦理和远程教育基地。
        7.4.4 建立实验兔繁育及福建黄兔实验动物化研究技术服务基地。
        7.4.5 加强常用动物和饲料的生产供应。
    7.5 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5.1 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5.2 实验动物、饲料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5.3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远程培训和上岗考试平台。
8 福建省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8.1 加强法制化管理
    8.2 加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
    8.3 加大投资力度,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8.4 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增加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内容
    8.5 建立确保平台良性运行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8.6 重视学会的工作, 支持学会开展工作
    8.7 加强闽台间的学术交流, 追踪国际发展趋势
    8.8 规范实验动物许可单位或个人自行检测工作

(9)山东省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管理的应用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名词解释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
    二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的运行管理
    三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第二部分 山东省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关键问题探讨
    第一章 山东省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 山东省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现状
        二 山东省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调查分析
    第二章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关键问题探讨
        一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屏障环境设施状况
        二 屏障环境设施软件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以本单位的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为例)
        1、搞好屏障设施管理的前提条件
        2、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完善、规范并具有可实施性的管理规程
        3、搞好屏障设施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保持设施内环境的持续洁净化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4、保持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保持进入物品消毒的可靠性
        6、保持人员和动物进入净化的有效性
        7、保持完善的记录资料,是屏障设施管理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动态检测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静态与动态空气落下菌数对比检测实验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高压灭菌效果检测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 济南市部分屏障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参数监测实验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动态运行检测
    1.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的检测标准
    2.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检测方法
    3. 屏障设施运行过程中影响微生物学指标的因素
结论
附录: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动物管理体系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动物法规体系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动物资源现状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动物质量保障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五部分 实验动物机构设施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第六部分 实验动物教育培训
    前言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国外现状
    四、发展对策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
致谢

四、上海市卫生系统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的检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创刊40年重要文献回顾[J]. 高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1(01)
  • [2]辽东湾近海双壳贝类主要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D]. 刘永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3]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及其小鼠感染模型的构建[D]. 冯洁. 扬州大学, 2019(06)
  • [4]基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5]杞精明目汤及胶原交联对结膜胶原蛋白的影响研究[D]. 李青松.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DRG中P2X7和P2Y1受体介导电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机制研究[D]. 吕婷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7]芍药甘草汤治疗眼调节痉挛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李菲菲.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福建省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叶碧海,何俊智,杨汉林,翁顺太,杨云青,郑和平,史向东. 海峡科学, 2013(01)
  • [9]山东省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管理的应用性实验研究[D]. 徐龙进. 南京农业大学, 2011(12)
  • [10]全国实验动物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 孔琪.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上海市卫生系统洁净级以上实验动物科技设施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